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0: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023091

姓名:侯郡培

摘要:记过对几篇文献的阅读和总结,本文就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及土地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文中有个人的心得体会,并非作者原意。

土地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所谓土地管理是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决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土地管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基础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法制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他的任务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通过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实现对占用耕地的微观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达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管理是实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国策的保证。

一.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用地使用不合理:

从全国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建设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城区建设用地状况看,土地利用基本上属于粗放利用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旧城区土地利用低效、闲置严重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延扩张发展现象并存;农村宅基地建设中闲置土地是十分严重。

2.土地征收工作矛盾突出:

征地补偿问题:

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有偿的方式。此种转移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集体土地一旦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则无法再变为集体土地,此时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表现为一种不完全的所有

权,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集体土地被征收过程也就是其处分权被剥夺的过程。

征地补偿分配和管理问题:

征地补偿款因为通过行政渠道被层层截留,结果农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掌握在集体经济组织手中的那部分补偿费,也往往被少数村干部侵吞。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之列,被征地农民往往“因征地而失地,因失地而致贫”。

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情况严重:

多年来,土地违法案件屡查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特别是政府违法。据统计,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用地约占60%以上。原因之一,就是违法用地责任追究制度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问责制。土地违法大多是政府部门因片面追求政绩、“引资项目急于落地”造成的“因公违法”。

地籍管理理基础工作落后:

地籍管理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强,但领导部门一般将建设用地管理工作列位重点职责,一直没有把地籍管理这项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导致地籍管理基础薄弱,土地家底,尤其是城镇地籍资料欠缺,导致旧城区建设用地流转难以有效监督,甚至出现失控。

二.加强与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研究

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要挖潜盘活存量城市用地,首先,应结合正在进行的城镇地籍调查,摸清城区建设用地家底,建立存量土地信息库,将所有建设用地权属、所处位置、利用状况、适宜功能登记。其次,根据城市规划、工业区域规划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土地市场。再次,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城区土地集约利用。

合理分配土地征地补偿:

财政、审计、国土、监察等部门对补偿费的拨付、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再就业水平和能力,帮助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新品种。总之,土地补偿收益必须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真正实现农民的权益。

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建立土地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做到公开土地出让计划,公开土地出让信息,公开竟价,公开出让结果。同时将违法用地情况进行公告。出让成交结果、违法用地信息、土地登记发证、基准地价等信息可随时公开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公众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助于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提高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其次,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土地管理部门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切实转变行政观念,摒弃过去那种管人即治人的官僚政治思想,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

三.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模式, 克服路径依赖。

所谓路径依赖如同惯性一样,一旦具备较大的惯性,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其现时的状态。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管理从属于社会经济计划, 而且是为实现计划服务的,这种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难以抑制耕地占用。虽然自国土局成立之后曾为此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第一,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 对非农占地实行年度总量控制。换言之, 国家土地局成立以来, 我国开始建立一种以总体规划与年度占地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试图把土地利用分区与年度总量控制相结合。但是, 用一种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方式, 取代另一种计划管理模式, 显然不可能彻底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的转变。土地利用分区也经常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各项对策几乎都围绕落实年度计划这样一个核心, 不难看出土地利用管理改革没能完全克服计划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管理的路径依赖。

合理配置土地权利

土地利用权是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权利的总称。我国目前立法虽然对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土地利用权作了规定, 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 对国家利益保护不力。主要问题是对国有土地代理人的行为, 特别是政府向用地者授予(出让或划拨)使用权的行为处于失控状态。第二, 对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保护不够,主要是土地使用年限一到,国家会无偿收回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第三,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的保护不够。

健全土地法律责任制度

土地法律责任制度表现出以下不足。第一, 土地法律责任体系缺少土地宪法责任。第二, 法律规定过于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第三, 法律规定存在空白。第四, 法律规定的部分条款内容抵触。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实行“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五级政府管理并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 土地管理部门隶属于同级政府。实践证明, 这种体制难以满足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要求。耕地被大量占用主要问题不在于审批权, 而在于体制。长期以来为什么耕地占用这么严重, 多次大清查总解决不了问题, 关键是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作怪。“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阻碍了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的形成。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必须进入市场,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然而, 要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离不开统一、有序、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作保证。在以“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以及地方政府作为土地市场主体所带来的利益驱动等因素的作用下, 土地市场的发展是畸形的。其表现, 一是土地市场被现有的行政区划分割, 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使得土地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二是土地市场带有浓厚“地方”色彩, 规划不统一, 影响了“公平交易”的实现;三是在市场结构中, 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或者区域性市场,使得国家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难以实现。

第二篇:浅析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析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姓名 学院

学号

经济开发区是指在城市或周边有发展前景的区域,划出一定范围,经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实行特殊体制和政策的开发区域,这类开发区均以工业投资项目为主。由于经济开发区具有区位好、政策优惠的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取得了较好成效。当然在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数量偏多、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现象。笔者通过对部分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的调研,结合平时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部分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飨读者。

一、部分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是经济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区最大、最具活力、最有增值潜力的重要资产。由于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将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资源利益冲突和诉求的高发期,部分开发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规划和布局不尽合理。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初期,有的未经很好的科学论证,在编制开发区详细规划时,没有注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衔接,造成了开发区规划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开发区在规模上过分追求“大而全”,用地上存在扩张心态,至于开发区设置是否得当、规模是否合理、发展前景如何,同级政府也未经过科学论证,浪费了大量财力和土地资源,造成了部分经济开发区规模过大、总量失控。从项目布局来说,有的经济开发区内部布局分散、功能分区不明显,各类建设用地混杂在一起,工业、行政、商业、居住、仓储等各类用地相互影响干扰,特别是化工企业混杂在农副食品加工企业间,造成污染严重和影响食品安全。

(二)工业用地紧缺与闲置现象并存。前几年,我省开展了土地置换、增减挂钩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但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项目对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工业用地指标仍很紧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各地区主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各类开发区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需求量激增,特别是江南和江北集中区、合芜蚌新区以及部分共建园区表现的更为突出;二是宏观调控下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特别是暂停了建设用地置换审批,致使本来就紧张的开发区用地雪上加霜;三是存在原工业企业用地闲置现象,在县级区域内省级开发区表现的更为突出。尤其是闲置土地中,大部分土地被质押用于银行贷款,致使本来日趋紧张的工业用地很难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造成工业用地的人为浪费。

(三)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补充,用地应该主要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道路用地等为主,加上适当的市政公共设施和部分生活居住用地。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市县来说,大多数经济开发区位置相对独立,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与建设都是按照城市模式来设计,而不是按照工业区的模式设计,造成了开发区内工业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项目用地基本上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面积较大。工业规划区内标准厂房及多层厂房等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大多经济开发区甚至没有标准厂房。经济开发区的空间组织形式不合理,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工业用地除生产及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外,大量土地被绿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造成投资向非生产性项目倾斜,这不仅与设立开发区的初衷背道而弛,而且工业用地比例过低不利于开发区建设资金的自身积累,无法形成滚动开发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开发区的自身发展。

(四)工业投资项目质量不高。大多数经济开发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开发区的建设初期,均存在“放进筐里都是菜”的思想,致使大多数工业项目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四项控制指标没有达到标准,虽然大多开发区均按国家标准对外供地,但实际入园企业在厂房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部分项目能达到标准的很少,甚至远远少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二是有的开发区没有突出特色,行业门类过多,未形成健康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笔者曾调研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行业有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等近十类,入园企业的质量不高,也造成了工业用地效率低,形成不了健康的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从而抑制了工业结构的转型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破解工业用地瓶颈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各地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开展土地置换和增减挂钩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但要破解工业用地瓶颈,仍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在拓展工业用地空间上下功夫。规划滞后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用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项目因为“两规”不符而长期搁浅。当前国土部门要根据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区位优势、城镇建设规模等目标,细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照检查分析,深入评价、研究用地现状、主要特点、挖掘潜力及存在问题,严格执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要把提高用地效率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放在首位,严控建设用地增量,加大盘活存量的力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合理确定各类经济开发区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合理调剂偏远乡镇的建设用地指标,留足工业用地指标,体现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分类指导、用途管制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和措施,加大用地审批、效益评估、执法监察等方面的调控力度。严格土地利用计划考核,加强计划对农用地(耕地)转用规模、速度、结构的控制和引导,将建设占用未利用地纳入计划管理。

(二)要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在用地报批上下功夫。坚持开源节流,用地指标向各类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用地等倾斜,保障经济发展平台用地。要加强政策研究,强化工作对接,注重工作创新,安排专门的领导、专门的业务科室,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力攻关,提高土地审批成效。要灵活运用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政策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切实缓解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指标压力。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确定复垦的目标任务、项目布局和时序安排,提出调整利用的方向和区域布局,拓展各类开发区发展空间。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人口协调发展。

(三)要立足内涵挖潜,在节约集约利用上下功夫。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进园项目必须按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其投资强度、容积率、办公及生服设施所占比重和建设系数等四项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引导工业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向内涵要空间、向空间要土地”,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在不新占耕地或少占耕地的情况下,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引导企业确立立体用地观,在确保消防和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改建厂房,平房建楼房,楼房建多层,做到能向空中发展的决不在地面扩张。各园区要充分挖掘潜力,对企业生产开工率不足、经济效益差、税收能力不强的项目,要采取改造、重组、并购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圈大建小、半拉子工程、圈而不建等项目闲置土地要依法收回,及时处置盘活。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工业项目用地储备机制,以合理优化经济开发区用地结构和产业分类,盘活现有存量土地,提高现有土地使用效率。

(四)要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在提高入园项目质量上下功夫。面对土地等要素资源紧张的状况,从集约型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角度出发,逐步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有限的资源向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倾斜,把项目质量放在第一位。要突出各个经济开发区特色,完善产业规划,要按照“找准区域优势、把握发展趋势、结合现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板块”的要求进行准确定位。制定项目准入标准,按照行业分类和园区规划,细化入园项目的考核指标,切实突破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招商,注重引进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对财源建设有一定影响的大项目,促进工业产业改造提升;禁止技术落后、污染环境、占地面积大、附加值低和税收能力弱的粗放型项目入园。不同产业要分区,相互排斥的产业不能放在一起,不能搞“大杂烩”。在突出主导产业的同时,要注重配套产业的相互协调,园区主导产业的数量一般控制在3个左右,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形成,保障园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如怀远县经济开发区就突出电子元器件、纺织业和不锈钢产业为主导。要加快入园项目建设进度,依据项目投资规模大小,合理确定开工时间和建设进度,明确责任,按时建成投产。对超过时间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依法对占用土地进行调整或收回,避免土地闲置。要健全项目入园评审体系,成立有国土、建设、财政、税务、发改、园区等单位组成的项目入园评审领导小组,对入园企业按照投资规划、投资强度、技术先进性、产业链长短、产品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产出效益、财税贡献、环保要求和发展方向等条件进行审核把关,对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差、财税贡献小、占地面积大的已入园企业,要采取加强环保执法、劳动监管、加大技改投入等方式促其调整升级。

第三篇: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认识

班级:经济082202H姓名:王翌飞学号:20082215023

4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正确认识

由于观念、体制以及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管理一直以来是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难点,预算外资金的迅速增长,给本地区的财政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预算外资金的迅速膨胀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预算外资金使用比例较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乱收滥支不利于转换政府职能等。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主张立刻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统一掌握财政资金。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还不可以马上取消预算外资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地位,并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当前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继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并最终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1、预算外资金作为对现行财政体制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通过简单的取消就能解决问题。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央放权让利,地方权限得到了扩大,在下放财权的同

1时,却没有下放相应的事权,造成财权和事权相脱节。预算外资金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有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财政预算将走向规范化、统一化,预算外资金最终必将萎缩甚至消亡。而如果在当前急于取消预算外资金,由于利益驱动,原预算外资金的拥有主体还将以新的办法、新的名目取得预算外收入。

2、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预算外资金膨胀的问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为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控制规模,健全管理,加强监督;而从长远看,则要科学地划分财政收入,合理地划分财政支出范围,实现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消除预算外资金存在的制度原因,从而逐步取消财政资金的“双轨制”,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

二、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加速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单位、监督机构和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原因。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切合实际,找到妥善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办法。总的来说,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性质认识不清。长期以来,在预算外资金问题上,由于性质不明、概念不清,制度不全,从而产生了三种错误观念。第一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行组织、自行提取的、所有权理应属单位;第二种观念认为,既然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组织的收入,那么政府无权调控,更不能上缴财政预算外专户;第三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的自有资金,因此,可不受财政、财务制度的约束,可以任意地自由支配使用。在这些错误的观念引导下,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容易出现违规现象。

2、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事实上有的单位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事业发展无从谈起,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印证。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3、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

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4、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国家收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在财政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在各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其实,从理论上讲,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分,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从形式来看,预算外资金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转移,是凭借政府的职权参与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取得的资金,如果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可能取得预算外收入。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必须把预算外资金所有权、调控权、管理权分别归还于国家、政府、财政。为了避免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和分散,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为国家财政资金,要求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各部门、各单位与收费相关的支出,纳入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由财政部门核定支出,统筹安排,部门和单位不得从收费收入中坐支,只要彻底破除预算外资金“三权”属于部门或单位的错误观念,才能克服预算外资金管理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把关。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但目前财政预算外专户还没有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并且只有一个人操作,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比如: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来核消票据时没有认真统计计算,有时票据不连续缺号也没有认真追查,没有要求作废的票据也一起拿来核销,这样容易造成预算外资金的被截留,由于这些单位已实行了集中核算的委派会计制度,更没人去追查这些单位是否设立小金库,因此更要加大对票据稽查力度,确保从源头上加强票据管理。

3、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由于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通过银行代收,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了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的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要逐步改变按照收入比例提取经费的作法,要按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传统理财观念,充分认识财政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5、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推行“阳光工程”。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支出,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行“阳光工程”,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

积极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从原始单据入手,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引导预算外资金合理流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6、建立健全财政法制体系。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7、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效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单位原有权力、利益调整,而且涉及单位性质、经费供给以及内部减员等现实问题。因此,只有把它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对现行的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列收列支的管理方式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逐步消除单式预算的弊端,真正发挥财政部们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近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这对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然而,规范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点,正确认识财政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最终实现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目标。

结束语:

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四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11月22日 11: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26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制度系统不断发生变迁,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导致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出现。洪涝灾害、地震、空难、SARS、禽流感、矿难等天灾人祸频发,我国已经进入危机高发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并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能够产生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具有结构不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使人们无法在短期内确定危机性事件的演变趋势。危机既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积极作用,又有破坏性、消极性的一面,而从社会现实来看,危机往往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时期,因此,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发现并遏制,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

对应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管理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暴发期的应对、危机结束期的恢复,这四个阶段通常简称为PPRR,即指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尽管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工程,但仍应遵循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原则,包括第一时间原则、全局性原则、主动面对原则、科学合法原则、预防第一原则等。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时的自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政府危机管理是与企业危机管理相对应的概念,但与企业危机管理在管理主体方面不同,政府危机管理面对的利益关系和危机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

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数十年的危机处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危机管理体系,该体系在预防危机发生、减轻危机损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协调社会安全包括公众健康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尚无实质性的进展。

1.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在立法方面,我国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我国采取的大部分紧急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我国已制定了《戒严法》、《防灾减震法》、《传染病防治法》、《防洪法》等,但这些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覆盖面单一。在执法方面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法行政尚待加强。另外,在政府处理危机过程中,防止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执法监督方面,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是空白。

2.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团结协作,缺乏有效的内部考试,大网站收集协调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权责不明晰,造成危机应对效率低下。

3.政府危机管理中缺乏信息通报和公开机制。由于传统历史原因和官僚作风的影响,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危机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各种考虑,采取封锁消息等手段,增大了政府危机处理的难度。

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危机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损失。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必须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的政府危机管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

1.建立和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我国宪法已对紧急状态制度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行使紧急状态权力,法律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尽快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作为我国危机管理的纲领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应当在紧急状态法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以保证政府危机管理权的合法行使,避免肆意侵犯公众权利。再次,要强化执法,建立危机管理执法监督体系。危机管理执法评价工作应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新闻机构等共同参与,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向社会公布,对于评价低的,应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为快速高效地处理危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责权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用法制化的手段明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实现应对危机时这些部门间的高效协调运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即危机管理的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这些不同的组织部门,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反思我国的现状,亟须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危机管理中心,以保证在危机状态下能够高效地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协作。在实际运作方面,要在中央政府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该机构应是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领域内的专家智囊团,应定期就某一领域中当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预警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据此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危机发生时,它应当转为国务院处理有关紧急事务的具体指挥和协调机构,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权威地分配各种国家资源,并在危机信息的发布、灾害的预防和受灾考试,大网站收集区的重建方面发挥协调有关部门的核心作用。

3.进行信息沟通机制改革,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以便政府快速制定危机应对的政策和决策。当前建立完善我国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要增加透明度,畅通渠道。要重视和发挥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政府应与媒体作深入地沟通、协调和合作,使媒体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充分介入危机事件中。其次要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的联动机制。在危机管理中,信息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对于灾情汇集、灾情研究、求援指挥都是不可或缺的。危机一旦发生,政府部门应迅速率先发布事件的过程,以防混淆视听。要创造媒体公正介入的秩序,保持适度的新闻自由,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各部门信息及时沟通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协同运作。

4.加强危机管理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应对危机的知识和能力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进行危机的警示宣传,使公民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其次,对普通民众开展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形成比较强的社会整体危机应对能力;最后,组织开展危机应对演习,提高整体防控危机的能力。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第19卷第1期Vol119 No11JournalofXi.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2006年2月Fan12006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贾宗武,郭西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陕西西安 71061)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实,已严重影响企业的继续发展,应当引起管理当局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06)01-0079-0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会计报表审计的形式化。市场,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2.财会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政收入,进行创新探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才严重短缺,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发展中也各企业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其中:有的空岗缺员,无暴露出不少问题,财务会计管理不到位就是其中一法实现内部牵制;有的在岗财会人员素质低、能力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和管理当局的高差,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有的财会人员是低薪聘用度重视。的兼职人员,主要是单纯完成记账、报账任务,应付税检部门了事。如此等等,很难保证企业财务会计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工作的质量,也根本做不到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检查和分析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在这些企业中,财务管理是盲目的管理,(一)主要问题会计核算往往是搞形式、走过场、应付对外报表的,1.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没有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均名不符实。由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由企业聘任的作为本企业员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可以有工的会计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而人事、工薪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财务会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权利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计管理机制,而只是局限于少数人员单纯地进行记致使会计内部监督程序形式化。内部监督是按照企账、算账,应付外部报账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的/管业决策者的意图监督,而不是按照会计法规监督。理0效能根本无从发挥。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执行者主要是注册会计4.会计造假、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师,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虽然经过了业务理论考试,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但其综合素质、尤其是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仍与从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事该工作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此外,注册会计师行业财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无视国家的业的恶性竞争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共同促成了被法规、原则和制度。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乱挤人们视为最公正的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对企业财务

X收稿日期:2005-09-05作者简介:贾宗武(1955-),男,陕西合阳县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教授;郭西强(1964-),男,陕西大荔县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79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乱摊成本费用、乱调账目;乱发工资奖金、乱分配红2.规范会计服务市场,成立会计服务管理公司会计服务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会计公司)应由地利;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方政府负责组建,作为对社会财会人力资源管理并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者。尤其负责向社会提供财会工作服务管理的专门机构,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种种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还是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提供财会专业人才,从事财大有禁行不止之势。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务会计工作服务的唯一合法组织。凡是准备求职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会计秩序混乱,而且也影响了中财会人员都可以到会计公司申请注册登记。财会人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员在会计公司注册登记要经过从业资格水平的考核(二)原因分析与等级认定程序,凡经考评认定了专业等级的人员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便可注册登记为会计公司人才库的成员并作为公司述问题,其根本原因有二:人力资源储备,等待公司推荐工作。这样,会计公司第一是社会因素。由于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不完便掌握了当地全部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的资料。各企善,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缺乏及时的指导与严业、单位需要财会人员可以直接到会计公司选聘,对格的监督检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放任自流,使违于用人单位选定的人选,由会计公司与用人单位订法、违规行为有机可乘。立协议,明确议定聘用时间、担任职位以及费用标准第二是企业内部因素。由于管理人才短缺而制等。被聘用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其应聘之后的工作质约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没有懂得量,应由会计公司对用人单位负责;会计公司按议定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科学管理知识和一定组织能力的的收费标准定期与用人单位结算服务费用,作为会管理人才,是难以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做好的。计公司的业务收入。而会计公司所荐人员个人的工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薪、奖金、保险等,则由会计公司根据被荐人员的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两格等级、所任职务及其工作业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个重要因素,比较而言,前者又对后者具有重要的影况予以确定并负责支付,同时就此由会计公司与被响作用。即: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必然会引导、聘人员签订合同;被聘人员的职责业绩要受用人单促使企业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企业也必然会自位和会计公司双重评价,并且以会计法规标准进行觉吸纳和充实高水平的财会管理人才;相反,若财务衡量。公司对其成员可以实行奖罚制度,以激励公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对企业要求不严,就会导致企司成员严格执行财务会计法规、进行科学管理、努力业不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不注意吸纳合格的完成本职工作。会计服务公司实行独立核算,是具财会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有法人资格、进行企业化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单位,兼体制,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是当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有财会人才储备和财会工作服务的功能。各企业、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任务。单位聘用财会人员必须通过会计公司,不准擅自向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社会聘用非会计公司在册人员。3.建立/管理型0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对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属于/核 1.成立会计监督局作为国家实施会计监督的最算型0模式。事后算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权力机构财会人员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了的经济业务进行为了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加强企业外部会记账、算账和报账,只是对企业已进行了的经济活动计监督,国家可以组建会计监督局作为专门负责对被动地反映和监督。因此,企业财会工作的任务就国民经济中各经济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是对企业的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以及财务成果进行检查和指导的常设组织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会计监事后核算,而无需进行财务预测及决策等方面的督的最高执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对注册会计工作。师所做的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和正确性进行巡回式再在/管理型0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下,企业财务会审计;对各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计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富有成效的科学管理上。就是性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采用现代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的科学性进行必要的指导。会计监督局隶属于国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地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经济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院直接领导,在各省、市、地区设分支机构,其从业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80

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加0的条款,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决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取策奠定组织保证。决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素质的财务会计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被视为后管理人员是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勤服务性工作,财会人员也只是进行记账、算账、报的关键。他们既可以使那些原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账等日常会计工作,并不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基础差的企业迅速改变面貌,又可以使管理基础较财会工作及财会人员均不被重视。企业的一些重大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经营决策往往是在没有进行预测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做出的,由此造成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现象屡见不用。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可以优化企业财务鲜。实践证明,经济可行性是对一切重大经营决策会计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效方案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率,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策必须由财会人员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5.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可以大大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按照企业财务预算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减少盲目性。指标的要求制定的旨在控制和规范企业日常财务收8.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执行财会法规保证体系支、物料及人工消耗、费用成本开支等一系列具体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定额、标准、措施和办法。它是落实企业财务预算指差。自觉严格地执行国家的财会法规制度是中小企标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会计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业财会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市场经济是行和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法制经济,合法经营、执法守法是企业的天职。向管6.构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系统理要效益,靠合法经营求生存、图发展是企业在激烈真实可靠、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我国的财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会、税务及有关经济法规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营成果,并据以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及时提供的准绳,中小企业只有严格执行财会法规,才能使企真实正确、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会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能否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参考文献[1] 刘志远,刘超.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信息的质量,是评价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津人民出版社,2001.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2] 于玉林.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优劣的重要标志。科学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可出版社,2002.以确保企业快捷、及时、系统、全面地向各有关方面[3] 罗秋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影响因素初探[J].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本企业及企业外部经济师,2005(3).各方利益关系集团决策的需要。[4] 谭志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J].辽宁7.财会人员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要制度化工学院学报,2004(3).为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工作和财会人员在企业[5] 张红梅.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西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中,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6).要明确写进/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员QuestionandCountermeasureExistingintheFinancialAccountingManagement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ofOurCountryJIAZong-wu,GUOXi-qiang(AccountingDepartment,Xi.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Xi.an71061,China)Abstract: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ofourcountryplayaveryimportantroleinnationalecono-my,butalotofquestionsthatcan.tbeignoredhaveappearedinmanagementatpresent,especiallythefinancialadministrationisconfused,theaccountantchecksandcalculatesunureally,hasalreadyinfluencedthecontinuationofenterprisestodevelopseriously,shouldcausethegreatattentionoftheadministrativeauthorityandenterpriseadministrator.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financialadministration;accountingcalculate(责任编辑、校对:任燕)81

下载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材料]

    [摘 要] 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背后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出适度规模;二是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单一;三是投资效率低下。为此,我国外汇储备......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范文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摘 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其科学性,全国各地的政府要带领相关的国土部门对土地规划进行严格把控,以保证......

    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 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

    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失实。 (1)设置“账外账”,逃避税收兼管 “账外账”是指企业违反《中华人......

    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科学有效的酒店管理及优良的酒店服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适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

    试析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题目:试析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郭宏亮学号11106124001专业信息管理日期2012年4月3日知识产权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健全的企业知识产......

    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我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