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

时间:2019-05-12 02: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

第一篇: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

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赵 来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摘要:对歙县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f"l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歙县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并结合县情,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因地制宜,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歙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IJ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7)03—0097—04 作者简介:赵来(1979一),男,安徽全椒人,硕士,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1歙县土地资源现状及利用存在问题

歙县土地总面积21.22万公顷,2000年末,土地利用状况为:林地面积13.6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0%;园地面积为4.24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牧草和其它农用土地O.7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3%;交通、工矿、居民点和其它用地面积1.0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耕地面积为13013.39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人均0.026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059公顷的水平;未利用土地面积2129.76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其它土地3780.78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

耕地主要分布在公路线两侧及城区周围,园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低山缓平地带,林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中低山和丘陵陡坡地带。全县土地开发率为97%,农业用地率为94%,建设用地率为3%,土地垦殖率为6%,森林覆盖率64%,耕地复种率为264%。

歙县境内大部分是中低山和丘陵,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之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使得该县在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尤其与耕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歙县山地面积大,地貌土壤类型多样,虽然适宜发展林业,但对农业发展有很大制约;耕地面积小且质量不高,随着人口增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未利用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很难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增多,这些都将导致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2)农业用地经营粗放、效益低,用地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协调。

该县农业用地中,中低产田占了很大的比重。耕地单位面积产值2264元公顷,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400元/公顷。用地结构与收入不协调,其中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78.61%,其收入仅占农业收入的25.7%。

(3)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土地肥力下降。

中低山区坡度大,降雨集中,致使局部丘陵地带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坏。全县大部分都属于强度水土流失区(见图1)。不良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尤其是低山丘陵地区的旱作耕地、耕作粗放重用轻养、广种薄收,导致土地肥力下降。(4)土地利用缺少中长期规划的调控,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县域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土地浪费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在农村主要表现为部分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村庄内部土地利用不充分,乡镇企业挤占耕地、毁坏良田以及农业内部不合理的结构等;在城镇表现为旧城区改造的速度不快,部分项目用地闲置浪费。

2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3] ·

根据以上一系列初步研究分析,针对歙县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歙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如下对策:

2.1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歙县当地的群众对歙县的社会、经济情况是这样总结的:人口多如羽毛,经济欠发达。可见,歙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迅速增加日益突显出来,为了维持资源与人口的平衡,既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十分珍惜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的生产能力在与人口增长保持相对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得到缓和,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处理好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经济建设的大事,具体讲,主要处理好如下两个关系:土地资源与产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护与建设并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2.2进行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是对区域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治理过程。土地整理从区域的角度看,属于微观具体的行为,包括微观工程措施和微观经济关系的调整,同时土地整理又有着宏观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前提,土地整理的其它目标都要在此前提下来实现。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首先要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态。

(2)确定具体地域的土地整理方案和整理措施,不仅要注重优化项目区内部景观格局,还要从区域景观生态的角度来衡量,实现宏观效益与微观目标的统一。土地整理过程本身是对原有景观格局的破立过程,人为促使景观格局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确定整理措施和整理方向时,要站在当地景观格局的层面上,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考虑,按照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改善生态环境。

(3)整理后土地功能应与当地区域经济结构与生产布局相协调。土地作为基本生产条件之一,不仅是一种资源,还属于资产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土地整理是对土地施加的一种投资,促使土地资产增值的过程,是一种经济行为。这就需要使整理后土地使用能与当地的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与生产布局相协调,在市场调配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体现土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歙县 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全县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强度流失区,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土地整治中,重点应在加强本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2.3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是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划分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经过实地的野外调查,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区域TM遥感影像图,以大的自然生态单元为本底条件,考虑生态、经济、社会方面的一致性,将歙县划分为以下五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如图2):

I 旱南山地生态恢复与生态旅游区

(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北部,范围包括杞梓里、三阳、霞坑、金川、岔口、昌溪、深渡镇北部,通称旱南。由于长期开垦耕种,植被破坏严重,是黄山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山地环境恢复对新安江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作为主。

(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

II 北部中低山地林茶生态经济区

(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西北部,范围包括许村、上丰、溪头3个乡镇及桂林镇的北部,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经济以林茶业和旅游业为主,是一个适合粮、果、茶、林木、禽畜养殖和生态旅游等复合经济发展的区域。本区有黄山毛峰和大谷运绿茶原产地重要保护区以及许村古建筑、上丰花果山等旅游资源。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和“钻山淹”是主要制约因素。岗丘山坡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土壤变薄,肥力下降,营林条件差,树木生长缓慢。地下水只提不补,引起一定的用水困难。水旱灾害频率相对较高,山塘水库淤积速度较快。(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加快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发展“生态旅游”。调各种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使区内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Ⅲ 中部东西乡丘陵盆地复合生态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中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范围包括富塌、徽城、北岸、郑村、王村和雄村6个乡镇及桂林镇的南部,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经济以粮食、畜牧业、工业、苗木花卉和城郊农业为主。区域内主要有徽城镇和棠樾文化旅游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工业化水平较高,耕地面积比例大,农业生产基础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覆盖率还不高,农药施用、化肥施用、农膜使用、污水灌溉等带来的郊区农业环境污染,城镇边缘的一些农田存在等待城市发展征地而抛荒的现象。工业企业所产生的污水,废气的无达标治理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无处理堆放等带来局部环境污染比较突出以及城镇垃圾的非安全处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作为歙县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要强化极核中心功能,带动歙县经济发展,应该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重视农业建设,重点开展苗木花卉、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的开发。同时逐步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提高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要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城区的绿地面积。Ⅳ 水南经果林基地与山水旅游生态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部,范围包括璜田、街口、新溪口、小川、武阳、坑口、深渡镇南部等乡镇,通称水南。东西有新安江流经,北部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独特,可以利用山水特色,大力开发新安江山水旅游,建设“新安江山水画廊”。本区农业开发活动较早,人口密度大,是歙县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为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等,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果林。(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经果林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及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V 歙南中低山地生态恢复与林茶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南部,以山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征,范围包括森村、绍濂、狮石、长陔和石门等乡镇,通称歙南。由于长期开垦耕种,植被破坏严重,本区也是黄山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地环境恢复对新安江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作为主,适当发展特色经果林。(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本区以生态林业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加强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 作,大力发展茶叶、经果林,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丘陵农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深加工力核心,形成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庭院农业。同时,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立田园化的高岗型生态城镇体系,并形成本区特有的田园社区生态文化。【参考文献】

【1]朱会义,等.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地理学报[J].2001,(3). [2]葛全胜,等.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地理学报[J].2000,(6).

[7]于兴修,等.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1).

第二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研究对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探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

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由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面临的土地问题不同, 所以,土地持续利用的定义不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强调资源利

用的环保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保持生态平衡, 这正符合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准则。

198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Leopold 持续农业研究中心首先提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 持续性”,即运用合适的作物和畜牧体系、农业投入支持来保证社会经济效用性, 同时保持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质量。90年代以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继在各国逐步展开。随着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 土地可持续性”含义的认识也有了变化, 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土地的生产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三个方面, 而且进行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它们展开。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 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 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 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2.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据统计, 我国的耕地总量从1957 年1.12×108hm2 减少到1996 年的9.59×107hm2, 每年以近4.67×105hm2的速度锐减, 使我国原本就较少的土地资源更显紧张。再者,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尽完善, 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闲置土地为6.5×105hm2, 其中, 耕地约6.28×104hm2, 相当于1996 年占用耕地的1/ 3。国家建设闲置土地的总面积、废耕地、可耕地分别占闲置土地的79.13%、69.04%、79.92%,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 因建设项目盲目上马等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的数量之大, 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2.2 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质量下降, 土地生产力降低

由于在土地利用方面长期是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人的掠夺式利用方式, 导致土壤中大量元素缺乏;再者, 由于保护力度不够, 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达4×107hm2, 流失的土壤带走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 使耕地质量迅速下降, 从而造成土地生产能力变弱。另一方面, 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各种污染源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不容忽视, 如酸雾、酸雨、水质污染等, 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又一主要原因。

2.3 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 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 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1/ 3, 且耕地总量每年还在以

6.67×105hm2 的速度递减。据测算, 到2030 年我国耕地将减少2.07×107hm2, 即减少近1/ 6,而人口将达到16 亿, 人地矛盾将更加严峻。我国已被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2%, 有66%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 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的耕地只有耕地总量的40%。适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 可以新增一部分耕地。根据1993 年全国农业后备资源调查结果, 全国现有农业后备资源1.97×108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20.6%,但是, 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水资源的短缺,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要受到严格限制。

2.4 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

在我国土地资源中, 约2/ 3 是丘陵山地, 中低产田占耕地的60%以上, 耕地障碍因素多, 分布不均匀, 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而未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同样大, 占全国总土地的25.3%, 达2.43×108hm2, 据1996 年调查, 全国未利用土地中, 沙漠、戈壁、石质山地和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约为1.74×106km2, 占了70%以上, 尚可开发利用的(包括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仅7.06×105km2, 不足30%。

3.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3.1 控制建设用地, 切实保护耕地

我们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 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要抓紧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及抓紧编制各项专题规划, 并根据规划划定不同级别的“耕地保护区”, 将耕地面积和区域相对固定下来。③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强化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 培养节约用地观念, 并使之尽快转化为保护耕地的自觉行为。

3.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耕地生产力

农田基本建设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建设农田水利。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 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 提高抗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要注重发展节水灌溉, 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②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 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 基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 培肥地力, 改善农业基本条件。③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机械化进程, 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

3.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布局

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 ①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 对城市的规模和用地面积进行重新核定, 通过土地整理、改造和置换等措施, 实现城市用地的优化布局, 将闲置的土地重新投入到效益高的用途上去。②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化集中、专业化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好用地结构的重要策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商品粮、棉、畜产品基地建设, 增加这些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 提高商品率, 并以此为契机, 逐

步形成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大分工格局。

3.4 开展土地整治, 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是土地资源开发、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它是一项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工作, 主要包括有: ①“四荒”地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 要根据其个体特征, 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 使之变成能为人们带来效益的耕地、草地、林地或者建设用地, 以便增加土地资源的存量。②水土保持。大力开展大江大河及小流域的治理工作, 启动各项防护林工程和绿化工程, 最大程度地消除由于洪水、风暴和人为破坏带来的各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③土地污染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堵塞土地污染和农业用水污染的源头, 杜绝城乡工业“三废”的超标准排放;其次要采用生物、化学和工程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对于农业生产环节中农药、化肥、农膜和农产品废弃物所带来的土地污染, 则要采取生态技术手段加以消除。

3.5 控制人口增长, 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 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对于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 预计2030年前后将达到16 亿左右的人口高峰。同时关于国内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表明, 在高投入水平下, 以人均500kg 粮食计,人口承载量的极限为16.6 亿人, 这是中国人口控制的最后界标。由此可见, 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人口增长将成为土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此, 我们必须推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人口增长, 缓解人地矛盾。

3.6 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首先,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 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效的组织措施, 是难以搞好的。因此, 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 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其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才能解决人地矛盾,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植被资源, 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华平王佳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热点聚焦2006 201: 34-35

[2] 邵晓梅 刘庆。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85-93

第三篇:浅析《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剖析及对策探讨》

浅析《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剖析及对策探讨》 新疆地域辽阔,人口数量少,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的优势条件,并且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储备使新疆成为西北省市中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随着新疆逐步成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新疆的城镇化水平也在稳步推进,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越来越成为新疆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由新疆农业科学出版,作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对本文的研读,我将分别从文章的优劣以及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论述。针对本文的优势提出两点看法。

新疆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是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疆的人口分布也发生巨大的差异,95%的人口和99%的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占新疆面积的3.54%的绿洲上,由此得出,新疆同样也存在人地矛盾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状况。随着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巨大的土地需求构成饿了未来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对主要矛盾。

本文结构框架分明,条理清晰。通过对新疆土地资源稀缺状况的初步概况,分别从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探讨三个主要方面并分析总结出当前面临的矛盾。其中,在对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突出问题中反映出水土不平衡,通过对新疆南北疆土地资源总量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例,客观分析出了新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直接原因。从数据来源看,论文数据出自《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反映出论文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本文在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探讨时,能从新疆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了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矛盾出现的实时性和客观性。尊重实际情况,结合新疆特有的典型气候类型和生产实践方式,切实有效的提出了解决对策。同时创新性的提出了“因地制宜,以水定地”的开发土地资源的建议,不仅保持了水土资源不被流失,同时也提高了对土地资源开发的效率,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针对本文的劣势提出两点看法。

本文虽然针对问题总结出解决措施,但措施中缺乏相应具体的办法,只提出了大框架,缺乏针对性;同时,问题的提出也过于宽泛,没有举出典型案例加以补充说明,缺乏实证性。

文章虽然在解决措施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但是缺乏理论模型的支持,没有对调查数据进行数据的有效分析或者模型支持,只是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因此,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依据,使文章理论过于单薄,缺乏厚度。并且缺少一项重要的总结结语。

我写作这篇文章的思路是:首先是主体框架按照本文的逻辑进行整体布局,在主体布局上,会更加细化,例如会举出一些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对其加以分析;其次,在提出解决对策上,我同样也会选择典型地区加以对比分析,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应对策方案;最后,我会利用相关模型理论对我的数据加以分析,使我的论文理论具有支撑力。综上所述,对论文做最后的陈述性总结,对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提出展望。

第四篇: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刘燕婷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

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

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征更加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规模失控;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征用。城市用地规模失控。

2、城市用地结构及布局不合理;

受我国历史产业政策重工业、轻农业,重生产、轻生活,重加工、轻基础设施的影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失调及其区位不合理。

3、城市用地集约度偏低;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土地利用率低,大多城市的旧城区存在建筑物高度偏低,基础设施落后,且新城市区土地利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城市建筑物以低层建筑为主,城市土地立体空间利用不足,集约度偏低。

4、城市土地利用产出效益低;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是粗放或外延扩张的模式,致使城市土地产出效率低。

5、城市土地管理机制不完善,城市存量土地闲置严重;

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多家管理的结果是利益抢、责任推,形成了许多管理上的盲点,并且管理手段是单一的行政管理,土地市场不健全,致使城市土地闲置严重。

6、生态恶化。

目前在我国相当多的城市中出现的因超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下陷、垃圾包围城市和河流湖泊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密集程度超出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引起的,加之各地财力有限,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这种现象还在不断恶化之中。

土地可持续利用中问题的解决

一、总体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为: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或服务功能(生产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安全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具有社会承受力(可承受性)。土地可持续的实质就是要经营好一个庞大复杂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生物转化、社会生产等各种方式,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优化控制,通过合理改变和调整土地的用途,协调和平衡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等多种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高效的、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具体说,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地尽其用、各得其所、合理利用、协调控制。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强化并完善《土地管理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实现全面的法制管理。加强对执法管理者的监督,除完善监督机制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具备对政府管理人员的监督能力。加强土地资源的权属管理和地籍管理。加强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首先要做好地籍管理。依法划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登记注册,明确各种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的使用权力和有关保护、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和义务,变更权属关系时,使用者必须依法履行变更手续。建立健全土地的法制管理系统,用法律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使土地资源能可持续利用,必须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处理好人与土地的关系,要保护、珍惜资源。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谋求人与土地资源和谐发展的关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用可持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树立新型的人地共生新土地利用观念。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土地生产率.珍惜和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制定可持续利用规划

按照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实现其持续合理的利用。

3、加强农业用地的管理

1、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产量。实施农业生产时,充分挖掘潜力,提高耕地产量。另一方面,用地必须与养地相结合,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功能。

2、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

3、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

4、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5、改变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实施用养结合型耕作制度、提倡多种作物轮作、套作。减少合成物如化肥、农药的过多投放,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极大提高和恢复土地肥力水平。进而达到保持土地生产力持续的目的。

6、调整农业政策,制定合理的农业产品价格,组织资金、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 理水土流失。

4、加强非农业用地的管理

1、集约利用城镇土地。城镇建设用地必须精打细算,坚持城镇土地成片开发,某片征用后应尽快开发建设,待确证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开发其他地块。完善城市土地市场,严禁将土地批租围占后长期不用,尽量减少商品房闲置率。建设用地的规划还应充分考虑地基土的条件,尽可能选择地基持力层较好的地区,以利于建造高层建筑,提高建筑容积率。

2、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3、合理开发旅游用地

旅游开发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地的开发利用应该注意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大力提倡生态旅游,将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控制旅游人造景观的建设。

4、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与城市经济发展相融洽,又要与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相结

合。要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5、维护好城市土地系统的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重在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优质高效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型的生态系统。要实现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绿化是核心。另外,对于城市土地的污染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工业用地布局,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处罚力度,防治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小于污染物的净化量。

5、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根据城市规划,采用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土地置换、土地储备等措施,实现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调总量动态平衡。

6、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严格城市土地管理

完善土地政策法规、严格城市土地管理。其中包括依法管地、依法用地,加大土地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及其对违法用地的执法力度;用动态的眼光管理城市土地,在规划限制下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的一书两证制度;理顺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贮备制度;完善城镇土地有偿出让、转让的有关法规政策。

5、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方向,确定一定时期内土地开发利用结构以及建设用地、农田保护区等控制性目标和土地开发目标,确定城市发展、开发区建设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范围。在确保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并且限制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方向,减少耕地占用,如城镇发展、工矿企业或高速公路建设等都应在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下进行规划;协调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的关系。

6、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土地的利用,加快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简历开发区循环经济的核心、实行一定的生态退耕以提高耕地质量

以及加强土地资源的整理复垦。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土地资源的法治管理

(二)实施土地利用的用途管理制度

(三)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制度

(四)加强非农业用地的管理

(五)加强土地整治,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

7、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结合国外的水、土资源的可行方案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同时,也可以由政府或国内大集团公司出面与人少地多的国家合作开发土地资源,开办合资或独资的农场、牧场、林场等,由国内组织有专业技能、素质高的农民参与国外发展农、林、牧业的劳动,中方的所得可转化为国内需要的粮食、木材等农产品运回国内。

第五篇: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023091

姓名:侯郡培

摘要:记过对几篇文献的阅读和总结,本文就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及土地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文中有个人的心得体会,并非作者原意。

土地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所谓土地管理是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决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土地管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基础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法制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他的任务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通过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实现对占用耕地的微观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达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管理是实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国策的保证。

一.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用地使用不合理:

从全国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建设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城区建设用地状况看,土地利用基本上属于粗放利用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旧城区土地利用低效、闲置严重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延扩张发展现象并存;农村宅基地建设中闲置土地是十分严重。

2.土地征收工作矛盾突出:

征地补偿问题:

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有偿的方式。此种转移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集体土地一旦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则无法再变为集体土地,此时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表现为一种不完全的所有

权,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集体土地被征收过程也就是其处分权被剥夺的过程。

征地补偿分配和管理问题:

征地补偿款因为通过行政渠道被层层截留,结果农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掌握在集体经济组织手中的那部分补偿费,也往往被少数村干部侵吞。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之列,被征地农民往往“因征地而失地,因失地而致贫”。

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情况严重:

多年来,土地违法案件屡查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特别是政府违法。据统计,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用地约占60%以上。原因之一,就是违法用地责任追究制度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问责制。土地违法大多是政府部门因片面追求政绩、“引资项目急于落地”造成的“因公违法”。

地籍管理理基础工作落后:

地籍管理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强,但领导部门一般将建设用地管理工作列位重点职责,一直没有把地籍管理这项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导致地籍管理基础薄弱,土地家底,尤其是城镇地籍资料欠缺,导致旧城区建设用地流转难以有效监督,甚至出现失控。

二.加强与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研究

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要挖潜盘活存量城市用地,首先,应结合正在进行的城镇地籍调查,摸清城区建设用地家底,建立存量土地信息库,将所有建设用地权属、所处位置、利用状况、适宜功能登记。其次,根据城市规划、工业区域规划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土地市场。再次,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城区土地集约利用。

合理分配土地征地补偿:

财政、审计、国土、监察等部门对补偿费的拨付、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再就业水平和能力,帮助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新品种。总之,土地补偿收益必须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真正实现农民的权益。

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建立土地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做到公开土地出让计划,公开土地出让信息,公开竟价,公开出让结果。同时将违法用地情况进行公告。出让成交结果、违法用地信息、土地登记发证、基准地价等信息可随时公开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公众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助于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提高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其次,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土地管理部门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切实转变行政观念,摒弃过去那种管人即治人的官僚政治思想,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

三.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模式, 克服路径依赖。

所谓路径依赖如同惯性一样,一旦具备较大的惯性,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其现时的状态。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管理从属于社会经济计划, 而且是为实现计划服务的,这种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难以抑制耕地占用。虽然自国土局成立之后曾为此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第一,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 对非农占地实行总量控制。换言之, 国家土地局成立以来, 我国开始建立一种以总体规划与占地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试图把土地利用分区与总量控制相结合。但是, 用一种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方式, 取代另一种计划管理模式, 显然不可能彻底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的转变。土地利用分区也经常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各项对策几乎都围绕落实计划这样一个核心, 不难看出土地利用管理改革没能完全克服计划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管理的路径依赖。

合理配置土地权利

土地利用权是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权利的总称。我国目前立法虽然对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土地利用权作了规定, 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 对国家利益保护不力。主要问题是对国有土地代理人的行为, 特别是政府向用地者授予(出让或划拨)使用权的行为处于失控状态。第二, 对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保护不够,主要是土地使用年限一到,国家会无偿收回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第三,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的保护不够。

健全土地法律责任制度

土地法律责任制度表现出以下不足。第一, 土地法律责任体系缺少土地宪法责任。第二, 法律规定过于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第三, 法律规定存在空白。第四, 法律规定的部分条款内容抵触。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实行“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五级政府管理并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 土地管理部门隶属于同级政府。实践证明, 这种体制难以满足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要求。耕地被大量占用主要问题不在于审批权, 而在于体制。长期以来为什么耕地占用这么严重, 多次大清查总解决不了问题, 关键是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作怪。“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阻碍了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的形成。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必须进入市场,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然而, 要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离不开统一、有序、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作保证。在以“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以及地方政府作为土地市场主体所带来的利益驱动等因素的作用下, 土地市场的发展是畸形的。其表现, 一是土地市场被现有的行政区划分割, 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使得土地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二是土地市场带有浓厚“地方”色彩, 规划不统一, 影响了“公平交易”的实现;三是在市场结构中, 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或者区域性市场,使得国家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难以实现。

下载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纪乃武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海口,是东南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569.3平方公里,其中厦门本岛土地面积131平方公里。2005年......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 一、填空 1分析。3、全球变化包括系统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两种形式。 4、大量的LUCC 5 二、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 指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

    都江堰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都江堰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初一(10)班 张逸飞 春节期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都江堰,对都江堰的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下面便是我的研究成果......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人民大学 刘燕婷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基础。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范文合集

    1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1.1提高承载力黄河可供水资源量是有限的,而需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弱,若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将会导致水资源量严重匮乏。2013年供水价格调整后......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班级:土管101 姓名:施田力 学号:20210131 联系方式:***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摘要:洪水威协、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保持和生态恶化等是黄河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