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4: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基础。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是控制林木资源消耗,有效保护森林的保证。本文主要介绍林木资源的有关概述和对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林木 林木资源 利用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林木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从农耕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工业时代的木材砍伐,人类对森林不断地进行利用与破坏。经过很多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后,林木资源不断减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不断的在减少。例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一个较大的重要林区,也是国家重要的林基地,但是,目前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正日渐枯竭。林木等森林资源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甚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产的经营周期短“投入少,产出大”科学经营与管理可以弥补林木培育过程中资金流的断裂,提前回收林木培育成本,提高经营林业的收益水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一、林木资源的的相关概述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和物质资源,森林资源与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认为,森林具有固碳的功能,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为自身生长需要的物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

林木是沙尘的过滤器,当含沙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颗粒较大的沙尘会逐渐下降。另外,有些树木的表皮长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出油脂,它们能把粉尘粘在身上,从而使得经过树林的气流含沙量大大降低。

林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可防止土地衰退。此外,林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

在社会经济方面,著名经济学家R·哈特曼提出了哈特曼模型,该模型表明,未砍伐林木提供的休闲性或其他劳务的存在,对于何时应该或是否应该砍伐森林确实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作出砍伐林木决策时,不能只考虑商品化的立木的价值。茂密的森林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热。此外,林业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于林区居民来说,只要森林生态功能商业性开发带给他们的收入高于伐木收

第二篇: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加快,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作为代价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退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呈现。能否保证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环境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增加日益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地方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环境问题引发的贸易争端日益上升,温室气体减排面临困难压力。

(一)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2006我国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万吨。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以2005年GDP总量计算,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5470-12760亿元;在11个特大城市中每年因大气粉尘造成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50万,40万人患慢性支气管炎。

(二)水污染突出。2006年全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为537亿吨,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于中度污染,四类以下水质占60%以上。目前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7亿人在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达42%。

(三)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呈持续增长势头。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40公斤。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产生生产垃圾1.3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54%,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其中有3000吨的危险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置排入环境。

(四)农村环境形势极端严峻。目前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平均每公顷施肥量400多公斤,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和高残留品种,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力产生的工业污染迅速蔓延,污染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面积的10%。

(五)海洋环境总体污染严重。2006年我国近海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其中近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平均为11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近岸海域总面积55%。

(六)室内空气污染,地面臭氧、汞污染等。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住房装修和家具使用超标原材料,室内污染引起的城市居民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臭氧产生的烟雾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减少农作物产量,影响森林面积增长。中国的近地面臭氧浓度居亚洲国家之首。中国作为燃煤大国,汞的排放占了世界相当的份额,环境污染恶化导致地氟病、砷中毒、克山病和农药有机污染物对生殖能力的危害等等。

二、建立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执政能力 1.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环境统一综合治理体系。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部,通过增加预算和人员编制来加强中央政府环境执政能力,使其能充分履行在制定法规、执法、分析、监测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

2.调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省以下治理直管体制,使国家环保总局与省级环保局建立直接行政负责关系,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环境执政能力。

3.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必要时可采用一票否决制。针对污染损害,加强民事处罚力度,并对严重的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二)建立适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改革现有价格体系,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反映环境外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参与市场的经济行为人自发地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2.完善和进一步改进财税体制,形成财税对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台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新税种减少并停止对资源和环境有严重负面影响的财政补贴,强化对节能减排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贴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调节相关利益方在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以鼓励环境保护的行为。

4.严格节能减排的微观管理机制,为中国的企业引进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生产标准,提高排污费标准,开展排污权交易。

(三)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

1.鼓励地方、社区和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界参与公开听证,福利诉讼以及其它自愿性的活动。

2.国家应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机会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

3.改善公众对有关污染物排放及其造成后果方面的环境信息的获取,以便使他们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参与。

4.涉及环境保护和开发的重大项目申报应提前公告,为公众更好地参与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四)推动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 1.突破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瓶颈制约,把能源、环境、农业、信息和生物等领域的重大适宜技术开发放在优先地位,重点组织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2.加快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促进能源供给结构的多元化、逐步改变依赖石化燃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3.积极建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五)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管理

1.优先保证饮用水安全,重点改善公共卫生条件。2.立足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提高废物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例如,开发并推广沼气池,在条件合适的地区推广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高度重视农村资源污染。探索低成本治理方式和技术。

4.研究和探索能够吸收和固定碳的农业耕作方式,以获得社会环境和全球化利益。参考文献:

[1]解振华.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干部读本.环境科学出版社会,2005。[2]齐建国,刘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节能环保目标与政策分析.载于陈佳贵等主编.2007中国经济蓝皮书(春季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3]十七大报告.“十一五规划”。

第三篇:浅谈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已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状况仍不甚理想,在执法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行政执法的含义及行政执法行为生效要件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对外行使的管理活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重要环节,其含义是指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委托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执法行为生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合法。

2、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准确。

3、要符合法定的程序。

4、要符合法定的形式。

二、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种子法》的宣传力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种子法》认识不清,不了解林木种苗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不了解林木种苗对建设“生态型花园式”社会主义新林区战略构想的意义,在一些管理人员中,也存在着模糊意识,领导“意识”,上级“意识”,人情大于法的“意识”过强,这也给依法行政带来困难。

2、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是依法享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或事业组织。目前没有合法依据而行使行政执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有的林业局设立的防火检查站,行政上归资源科领导,也检查苗木,但对如何检查苗木,适用什么法律,怎么处理,完全不清楚,这就是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擅自执法,形成了部门职责不清,职责交叉,有利就争、有责就推。

3、执法水平不高。

(1)林业行政执法队伍整体水平偏低。行政执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执法任务,要求执法人员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目前我区林业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首先是林业执法人员多是兼职,人员流动性大,学历偏低,继续教育不够,参加一些培训班,也是填鸭式的教育,使一些执法人员对法律、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对法条、法理的认识肤浅,经常造成“一说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尴尬局面。

(2)执法程序混乱。一些执法人员对执行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意简化或省略执法程序。

(3)执法文书制作不规范,证据意识差。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使用执法文书不规范、漏项、丢项、引用条文错误、字迹潦草、语言表述不清、人为地简化或省略法定的执法步骤。(4)执法随意性大,滥用职权,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该作为的不作为,不应作为的乱作为,执法上随意性较大。

(5)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对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安于现状,不主动去剖析、研究问题,对一些深层次问题不作思考。

4、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没有保障。基层林业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执法经费不足,行政执法人员大多都是兼职,没有固定的编制,没有专职行政执法人员。

5、对执法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大。一是执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行政执法监督主要是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自查工作被看作应付差事,重点抽查工作由于专业人员缺乏、时间短、碍于情面等多种原因使得执法检查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的、共性的问题。二是执法监督的效果无法体现。执法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错和改正。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对执法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有的虽然发现了但打不破情面,硬不下心肠追究责任,对违法人员起不到规范、惩戒和教育的作用。

三、解决行政执法中有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1、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改善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这是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是严把三关即:培训关。一是加强政治教育。即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行政执法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使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做到清正、廉洁、不贪、不奢、严格执法。二是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短期的和长期的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和培训,使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任务、方式、原则制度化。培养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树立“对法律负责”的执法宗旨,职业道德教育重在要求执法人员敬业律己,清正廉洁,培养行政执法队伍的自律素质,发挥出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在行政执法中的作用

只有加大宣传《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种子法》,充分了解林木种苗执法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和规范林木种子市场的重要意义,才能使那些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让违法分子无机可趁,无利可图。

3、规范执法工作,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在执法中严格按照《种子法》规定,根据行政处罚程序的适用条件,适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实施处罚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准确,处罚适当,手续完备。

4、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要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坚决抵制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理直气壮地同违法行为作不妥协的斗争,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全局的利益,维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长远利益。二是要针对林木种苗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专项检查。这些重点包括:是否有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行为,是否按被许可核准的名称、地点、种类、有效区域、经营方式生产经营种子,是否有伪造、变造、买卖、租借许可证的行为,专项检查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责令和督促其整改,直到解决问题。

5、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积极协调主管部门,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人员定岗定编,增加经费投入力度,以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DOC

歙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赵 来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摘要:对歙县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f"l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歙县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并结合县情,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因地制宜,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歙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IJ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7)03—0097—04 作者简介:赵来(1979一),男,安徽全椒人,硕士,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1歙县土地资源现状及利用存在问题

歙县土地总面积21.22万公顷,2000年末,土地利用状况为:林地面积13.6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0%;园地面积为4.24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牧草和其它农用土地O.7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3%;交通、工矿、居民点和其它用地面积1.0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耕地面积为13013.39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人均0.026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059公顷的水平;未利用土地面积2129.76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其它土地3780.78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

耕地主要分布在公路线两侧及城区周围,园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低山缓平地带,林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中低山和丘陵陡坡地带。全县土地开发率为97%,农业用地率为94%,建设用地率为3%,土地垦殖率为6%,森林覆盖率64%,耕地复种率为264%。

歙县境内大部分是中低山和丘陵,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之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使得该县在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尤其与耕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歙县山地面积大,地貌土壤类型多样,虽然适宜发展林业,但对农业发展有很大制约;耕地面积小且质量不高,随着人口增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未利用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很难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增多,这些都将导致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2)农业用地经营粗放、效益低,用地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协调。

该县农业用地中,中低产田占了很大的比重。耕地单位面积产值2264元公顷,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400元/公顷。用地结构与收入不协调,其中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78.61%,其收入仅占农业收入的25.7%。

(3)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土地肥力下降。

中低山区坡度大,降雨集中,致使局部丘陵地带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坏。全县大部分都属于强度水土流失区(见图1)。不良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尤其是低山丘陵地区的旱作耕地、耕作粗放重用轻养、广种薄收,导致土地肥力下降。(4)土地利用缺少中长期规划的调控,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县域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土地浪费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在农村主要表现为部分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村庄内部土地利用不充分,乡镇企业挤占耕地、毁坏良田以及农业内部不合理的结构等;在城镇表现为旧城区改造的速度不快,部分项目用地闲置浪费。

2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3] ·

根据以上一系列初步研究分析,针对歙县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歙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如下对策:

2.1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歙县当地的群众对歙县的社会、经济情况是这样总结的:人口多如羽毛,经济欠发达。可见,歙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迅速增加日益突显出来,为了维持资源与人口的平衡,既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十分珍惜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的生产能力在与人口增长保持相对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得到缓和,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处理好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经济建设的大事,具体讲,主要处理好如下两个关系:土地资源与产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护与建设并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2.2进行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是对区域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治理过程。土地整理从区域的角度看,属于微观具体的行为,包括微观工程措施和微观经济关系的调整,同时土地整理又有着宏观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前提,土地整理的其它目标都要在此前提下来实现。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首先要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态。

(2)确定具体地域的土地整理方案和整理措施,不仅要注重优化项目区内部景观格局,还要从区域景观生态的角度来衡量,实现宏观效益与微观目标的统一。土地整理过程本身是对原有景观格局的破立过程,人为促使景观格局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确定整理措施和整理方向时,要站在当地景观格局的层面上,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考虑,按照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改善生态环境。

(3)整理后土地功能应与当地区域经济结构与生产布局相协调。土地作为基本生产条件之一,不仅是一种资源,还属于资产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土地整理是对土地施加的一种投资,促使土地资产增值的过程,是一种经济行为。这就需要使整理后土地使用能与当地的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与生产布局相协调,在市场调配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体现土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歙县 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全县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强度流失区,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土地整治中,重点应在加强本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2.3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是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划分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经过实地的野外调查,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区域TM遥感影像图,以大的自然生态单元为本底条件,考虑生态、经济、社会方面的一致性,将歙县划分为以下五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单元(如图2):

I 旱南山地生态恢复与生态旅游区

(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北部,范围包括杞梓里、三阳、霞坑、金川、岔口、昌溪、深渡镇北部,通称旱南。由于长期开垦耕种,植被破坏严重,是黄山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山地环境恢复对新安江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作为主。

(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

II 北部中低山地林茶生态经济区

(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西北部,范围包括许村、上丰、溪头3个乡镇及桂林镇的北部,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经济以林茶业和旅游业为主,是一个适合粮、果、茶、林木、禽畜养殖和生态旅游等复合经济发展的区域。本区有黄山毛峰和大谷运绿茶原产地重要保护区以及许村古建筑、上丰花果山等旅游资源。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和“钻山淹”是主要制约因素。岗丘山坡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土壤变薄,肥力下降,营林条件差,树木生长缓慢。地下水只提不补,引起一定的用水困难。水旱灾害频率相对较高,山塘水库淤积速度较快。(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加快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发展“生态旅游”。调各种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使区内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Ⅲ 中部东西乡丘陵盆地复合生态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中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范围包括富塌、徽城、北岸、郑村、王村和雄村6个乡镇及桂林镇的南部,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经济以粮食、畜牧业、工业、苗木花卉和城郊农业为主。区域内主要有徽城镇和棠樾文化旅游区。工业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工业化水平较高,耕地面积比例大,农业生产基础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覆盖率还不高,农药施用、化肥施用、农膜使用、污水灌溉等带来的郊区农业环境污染,城镇边缘的一些农田存在等待城市发展征地而抛荒的现象。工业企业所产生的污水,废气的无达标治理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无处理堆放等带来局部环境污染比较突出以及城镇垃圾的非安全处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作为歙县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要强化极核中心功能,带动歙县经济发展,应该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重视农业建设,重点开展苗木花卉、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的开发。同时逐步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提高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要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城区的绿地面积。Ⅳ 水南经果林基地与山水旅游生态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部,范围包括璜田、街口、新溪口、小川、武阳、坑口、深渡镇南部等乡镇,通称水南。东西有新安江流经,北部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独特,可以利用山水特色,大力开发新安江山水旅游,建设“新安江山水画廊”。本区农业开发活动较早,人口密度大,是歙县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为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等,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果林。(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以经果林和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及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V 歙南中低山地生态恢复与林茶经济区(1)区域特征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位于歙县东南部,以山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征,范围包括森村、绍濂、狮石、长陔和石门等乡镇,通称歙南。由于长期开垦耕种,植被破坏严重,本区也是黄山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地环境恢复对新安江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作为主,适当发展特色经果林。(2)主要发展目标和对策

本区以生态林业为发展目标,协调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的统一开发;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自然景观和农林生态景观,实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加强水土保持与环境恢复工 作,大力发展茶叶、经果林,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丘陵农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深加工力核心,形成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庭院农业。同时,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立田园化的高岗型生态城镇体系,并形成本区特有的田园社区生态文化。【参考文献】

【1]朱会义,等.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地理学报[J].2001,(3). [2]葛全胜,等.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地理学报[J].2000,(6).

[7]于兴修,等.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1).

第五篇:南方草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方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南方草地资源优势

①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常绿草地带,可全年放牧,饲草供应较平衡;

②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风险小,易于改造; ③适于发展农牧结合型持续农业。

④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如能集中力量开发,将成为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投资回报率高。

(2)存在问题

由于南方草地畜牧业起步晚,加之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尚存在一 些问题。

①南方草地分布较零散,畜牧业发展方向尚未完全解决;

②地形起伏,交通不便,草地利用率低,且发展不平衡;

③自然牧草质量较差,人工栽培牧草受限制;

④草地分布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差,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政策方面尚不完善。

(3)相关对策

① 国家将南方草地列为加大开发力度的一项后备农业自然资源,并组织编制南方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每个区域草地开发的具体规划结构及畜产品生产指标与技术体系,同时考虑畜产品加工基地及销售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② 建议中央像支持北方牧区草地畜牧业那样, 设立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基金, 财政上开一个户头, 对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予以支持, 各省区在使用这项经费时, 应给予配套, 并应建立相对应的专项基金。

③ 加大南方各省区草原执法力度, 认真而系统地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制定贯彻草原法!的条例, 使草地管理真正走上以法管理的轨道。为此,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草地畜牧业的领导及草地管理机构的建设、草地监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真正做到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 县有中心, 乡有站, 村有兽医。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开发建设需要的被动局面。

④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改变目前业已形成的区域畜产品组成的结构和规模, 也行将改变我国整体的畜产品结构和供求关系, 以及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规模及水平。为此, 在制定南方草地畜牧业开发规划的同时, 要全面考虑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及与我国有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际畜产品供求市场的发展态势, 全面考虑南方草食性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的建设计划与规划。

下载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馆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二)图书馆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是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但是大学生在图书馆的问题行为却一直困扰着图书馆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一方面对其他读者......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用地管理无序 1、耕地管理不规范。一是侵占耕地。农民建房,建窑厂、猪厂、果园、坟墓,乱挖鱼塘,乱建水库,退耕还林占用耕......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北京市热力集团为例 一、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考核又称为绩效评估,是指考评主体针对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所承担职务职......

    关于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和实现基础,离开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便成了一个空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依法行政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土地使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本文......

    导游服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 绪论 (一)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职业导游以为人所熟悉,198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员导游考试,以后就将此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