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6:2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篇: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应该怎样强化?

导游人员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旅游业形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或该国家导游人员素质的高低。导游是直接面对旅游者的第一线工作人员,是旅游业的窗口和形象。导游人员工作质量和素质高低决定了旅游效益的好坏,同时,导游人员也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旅游业的精神面貌。所以,我国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不能忽视这支队伍的建设,而且要对这支队伍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完善这只队伍,使之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导游人员队伍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来的,导游人员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事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导游人员是在普遍缺少稳定的工薪收入,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做出上述成绩的,这也说明我国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导游人员的素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我国现代旅游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更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导游人员队伍中的确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导游人员素质低下能力欠缺,甚至见利忘义缺乏诚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已经和正在败坏我国导游人员队伍,影响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形象。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对导游的职业评价一直欠佳,说明我国导游人员整体素质的确不尽如人意。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我国旅游行业的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游的薪金制度存在问题;我国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的内部低层次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行业行政管理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导游人员的培训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待改进;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的从业人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偏低,凡此种种,无不影响着我国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

1选拔方面的问题——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的从业人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偏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国际游客数量剧增,为解决导游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从1996年开始导游资格考试面向社会招考,但是局限于大专学历.2000年以后。国内假日旅游开始火爆,导游数量短缺,报考门槛降为高中毕业,伴随教育改革带来的大中专就业难,导游资格考试作为导游职业的准入证,因其门槛低,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员,多次掀起报考高峰。因此,导游报考门槛的降低和招考规模的巨增直接造成了当前的导游学历及语种结构的失衡和导游整体素质的降低。2培训方面的问题

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导游需在不同阶段接受三类不同的教育培训,即考前教育培训、岗前教育培训和年审前的教育培训,这三种类型的教育培训由不同的部门组织实、实施。[1]目前我国导游培训教育方面普遍存在注重考前培训,轻视继续教育;重岗前培训,轻岗上和岗后培训;重知识培养,轻服务理念培养的倾向。另一方面,对导游来说,感兴趣的只是服务技能、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而对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培训不感兴趣。在许多导游心目中,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培训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而往往视为一种形式,一种要求而已。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也很难通过培训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目前对导游的教育培训多为短期培训,由于受时间的限期,培训的系统性较差,“应试教育”特征较为明显,培训效果亦难达到理想状态;[2]对导游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重视,必然 会造成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下降,从而致使导游服务水平的滑坡。导游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看,导游服务水平的滑坡必然会影响旅游城市旅游接待情况,造成导游队伍中某些导游过剩、高级人才转行,致使导游人员流失和结构失衡等. 3导游晋级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导游的职业生涯之路一般是:资格导游——初级导游——转行,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晋升到中高级导游的行列.导游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职称,虽然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把导游人员分为初、中、高级三个级别,鼓励导游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鼓励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中、高级导游还难以得到广大导游员认同和青睐,除了难以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福利以外,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晋级与职称制度已完全脱钩,也就是说,在我国职称制度里面,根本没有“导游员”这样一个序列。这样阻碍了高素质导游队伍建设,使导游员走向职业化也成为一句空谈。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夭折,导游队伍始终停留在低等的重复建设阶段,致使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不去。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对导游职业的看法,认为导游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导游队伍内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导致导游工作中短视的看法,很多导游只是将它作为过度的职业,学习知识、提高服务水平的学习氛围差,人员流动性大。4导游的薪资,社保问题

目前,我国的导游薪资起点低,很多处于没有“五金”的状态。国内导游人员的薪金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社会保险都是由自己购买。然而在竞争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旅行社企业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销售价与采购价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为保证必要的组团利润,采取取消导游薪酬,甚至是向导游索取“人头费”。以黄山市为例,只有少数几家旅行社发放导游员固定工资,一般为500元/月,部分旅行社发放导游带团津贴,一般山上一日游80元,两日游100元,山下30元/天。至于小费,在海外旅游团中比较普遍,而在国内除了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旅游团外,基本上不多见。这些收入远远不够导游人员的日常开销。自然而然地“回扣”成了大多数导游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回扣”是导游人员和旅游司机在带游客进行消费时,从供给方获取的各种好处同时,导游人员不再把业余时间和精力放在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上,而是转移到研究游客购物上来,时间久了,导游水平越来越低,导购水平越来越高,导游员变成了导购员。

5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管理模式问题

旅行社管理模式是我国导游人员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导游人员完全属于其旅行社所有,是该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导游人员只能为自己所属的旅行社带团,旅行社为满足旺季团队服务的需要,往往聘用了一定数量一线专职导游员。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旅游的起始期及发展阶段的前中期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这个时期,旅行社业务量还不算太大,旺淡季团差别也不是很大,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国内旅游的迅速兴起,旅行社的“自给自足”的管理模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其局限性也不断显露出来。旅游业是一个依托性很强的行业,由于受旅游资源本身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淡旺季之分,而且在 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每年3 一 11月,导游基本上要满负荷工作,但在12月至次年2月,导游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旅行社为节省开支,只会配备少量的专职导游,在旺季时再聘用大批的兼职导游。这样一种聘用制度无形当中就加剧了兼职导游每次带团时对于各项利润的追逐,以弥补赋闲时的较低收入,而且兼职导游的服务水平以及素质更加良莠不齐。导游服务公司是一个中介服务机构,一般设立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下,作为独立事业单位负责旅行社兼职导游人员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及考核、向旅行社出租导游等服务工作。导游服务公司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淡旺季导游聘用问题,以及社会兼职导游管理问题,增强了社会导游归属感,在净化旅游市场上也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尽如人意。一是宣传力度太小,影响力太弱,一些景区和旅行社对导游服务公司的职能等基本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兼职导游几乎都是自己联系旅行社,为其带团,旅行社在租用了一次兼职导游后,认识了该导游,于是就把该导游的资料记录下来,下次有出团任务的时候便可直接与该导游联系。二是服务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导游服务公司由于建立时间不长,在职能及工作手段上还存在着诸多缺陷,特别是服务手段落后,妨碍了其作用发挥。旅行社在旅游旺季或存在导游需求时,由于联系不到和不能较好了解导游员基本情况,还存在用人上缺乏选择性,因此,为力图省事和方便,一些旅行社经常放弃向导游服务公司申请安排导游,使导游服务中心在业务上处于较为尴尬的情况。解决措施

1完善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

通过完善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吸引全社会有能力的人才参加考试和竞聘录用。文化导游考试前必须要求全体参考人员参加考前培训,并进行考察参考者健康、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先一轮面试,提高导游报名门槛,提高报考导游的条件,特别是要提高学历要求,从进入关上提高导游人员文化素质。同时分离导游资格证和上岗证,导游人员在上岗前还需进行规范服务和业务教育,经过规范化服务考核良好的才能办理导游证。完善培训制度和导游等级制度建设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和导游等级制度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技能素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对导游知识水平的测试,导游人员在上岗前还必须进行规范化服务和业务教育。要对全国导游人员实行等级评定,以公正客观地评价和选拔人才,为旅行社企业服务的等级化创造人员条件。对不同级别的导游员旅行社或导游公司在带团机会、收入待遇方面加以区别,拉开档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建设,逐步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导游等级制度的切实实施,确保导游技术技能的稳步提升。3完善导游晋级制度

改善以往的晋级制度,缩短级别晋升所需的时间。一名导游员是否具有晋升的资格不应以该导游员从事导游工作时间的长短来作为晋级的条件,而应该根据这名导游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来作为他的晋级条件。把工作时间的长短作为导游员晋级资格的限制条件是不合理的。因此,国家旅游行政部门应尽早改善这种不合理的晋级制度。

4、建立公正、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免除后顾之忧

首先,旅行社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工资政策,立足本企业现实条件和导游人员实际情况,建立公正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导游人员的基础工资,限定导游的最低工资标准。其次,根据旅行社企业的整体效益设定导游人员的工资效益。设定导游人员的工资效益更要考虑旅行社企业的整体效益,又要充分考虑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服务工作中给旅行社带来的效益。第二,国家旅游行政部门应尽快为导游人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导游人员在患病、生育、退休时也能依法从有关部门获得帮助。导游人员所需的社会保障金则应由国家、旅行社、旅游公司、导游个人共同缴纳,导游人员每人设立一份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档案,达到一定年龄和金额后,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待遇。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导游人员的待遇问题,免除导游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对导游工作有一种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舒心踏实地工作在这个行业之中。

5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遏止旅行社的恶性削价竞争,完善《旅行社管理条例》,改善旅行社及导游服务公司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目前,由于我国旅行社数量之多,使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招揽游客,旅行社展开了“价格战”,导致了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低价竞争使得旅行社利润减少,他们不得不降低导游员的报酬,甚至向导游员收取各种费用。旅行社的这种手段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加重了导游员的负担,使得他们不得不吃回扣,拿小费,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好的行业风气,破坏了整个导游队伍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根治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完善《旅行社管理条例》,通过对旅行社准入市场门槛的提升,来限制旅行社数量的增长,进而缓解旅游市场的压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价格的监控,完善法制监制,严格禁止以回扣为补偿的不正当削价行为。要通过政府部门正确的引导和旅行社自身的体制改革,使旅行社由低价竞争转向人才和质量的竞争,也使得导游人员能从所在的旅行社领取满意的工资。旅行社及导游服务公司转变对导游的管理模式,旅行社要招聘一定的专业导游,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公司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其对导游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导游的管理,与旅行社搞好合作关系。

总之,人才兴旅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必须有一支政治过强,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导游队伍。因此,我国旅游业要发展,加强导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旅游相关法律与制度不容忽视。

第二篇: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其解决途径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http:// | 更新时间:2012-07-17 | 来源:中经专网

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摘要]社区管理主体角色定位混乱、社区管理主体发展不平衡、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独角戏”状态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足“硬”、“软”两方面的工作:“硬”的方面要理清管理主体角色的定位,规范管理者的身份和行为,明确居委会、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三主体的权责利关系;“软”的方面要加强社区的共同意识建设,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经评论·北京)

一、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看来,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管理三主体角色定位混乱

我国现行社区管理体制主要涉及三大主体: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基于现代公共管理学中的多元共治理论构建起来的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多元主体博弈利于社区居民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可最大程度地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三主体间却存在着角色混乱、分工不明、权责利相互交叉的问题,给社区管理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

首先是居委会的角色定位存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了居委会的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在该法后续的有关居委会的工作任务、委员产生、经费来源、委员生活补贴、办公用房及办公设施等相关规定中我们却不难看出,居委会事实上承接了来自行政部门的工作权力和工作职责。比如,该法第三条中规定:居委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第十七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这些规定无异于给居委会及其管理者以国家公务部门及公务人员的待遇,与第二条的规定不完全相符。上述法律规定给实际操作带来了诸多困惑。一是角色困惑,居委会的权力到底来自何方?是来自上级行政部门(行政权)还是社区居民(自治权)?二是工作困惑,居委会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有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居委会的“顶头上司”有二三十个政府部门,接受的各类考评、考核多达30余项,平均每年要制作90多份报表、130多本台帐。如此,居委会“集自治管理、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经营管理于一身,变成了一个职能繁多、功能混杂的全能型组织”,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执行部门。居委会本应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头”,但实际上却成为了行政部门的“腿”。居委会面临的“行政化困境”使其基本无暇顾及社区的自治性管理事务。

其次是物业的角色定位存在问题。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居民成为了住宅的业主,社区的管理亦逐渐地由单位管理转变为营利性的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在此背景下,物业公司只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交易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作为服务提供方的物业公司却因权力的非对称性而有机会且有能力凌驾于业主之上,致侵犯业主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使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经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特别是由于物业公司中有不少是由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直属的房屋管理部门改制而来,或源于房地产开发商的附属机构,这必然使物业管理的背后掺杂着一些行政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及其自身的利益。在物业管理或服务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物业公司的行为也就不可能是从业主的利益出发,而是从行政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及其自身的利益出发。在这种状态下,物业管理的运作思路和逻辑就有可能违背市场化的原则。有学者认为,在法律上,作为行业管理最高规范的《物业管理条例》亦存在一些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而不利于业主的规定,如其第三章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既有保护业主权利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主选择物业公司的自主权。对此,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制定规章制度的行政部门和物业公司以及前期的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次是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存在问题。20世纪90年代,广州和深圳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业主委员会。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在社区管理的三大主体中,业主委员会最弱势,几乎与“鸡肋”无异。相关民调数据显示,人们对业主委员会表现的满意度每况愈下,至今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不足十分之一。目前,业主委员会的运转面临着“五难”,即业主大会召开难、业主委员会筹建难、业主委员会正常运作难、业主委员会司法维权难、对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监督难。业主委员会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其徒有自治组织的性质与外表、却无自治组织之实际构成所造成的。

最后是三主体间的关系存在问题。一个社区,三个管理主体,看似每个主体的存在都有必要,法律条文也规定得清清楚楚,但是为何管不好社区?究其原因,是三主体没有理清各自的权责利关系,致使角色定位混乱,导致三主体间矛盾重重、互不信任,进而导致了社区管理的乱象频仍。

随着居委会的不断行政化及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日益式微,社区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物业公司的身上。这种状况使三主体之间没有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代表业主权益的业主委员会名不副实;行政化的居委会终日疲于迎接上级行政部门的各种检查;不受监督与制约的物业公司则只顾“闷声发大财”。在如此的社区管理状态下,原本基于“权力相互制衡”而设计的社区管理三主体模式几近名存实亡。因此,社区管理三主体的角色错位和三主体边界的模糊化,无疑是当前社区管理急需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

(二)社区管理三主体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首先,从权力分配上看,三主体中最代表居民权益的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处于最弱小的位置上;作为物业服务买卖双方的卖方--物业公司的权力在三主体之中却是最大的;居委会有来自行政部门的权力,但是其却并不直接代表业主的权益。这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使社区管理最终只能倾向于物业,而不是倾向于业主。一旦居中的居委会不作为或工作不到位,业主的权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可以说,三主体间权力分配的不合理及其缺乏相互间的监督与制衡,是导致社区管理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所在。

其次,从组织保障上看,在三主体各自的组织机构中,最健全的无疑是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都无法与之抗衡。物业公司人、财、物结构完整,各方面力量雄厚;业主委员会为业主自发的自治组织,既无行政权力,亦无资金来源;居委会虽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其日益行政化的趋势,且其经费的由政府划拨,决定了其可不受业主的影响。从三主体的组织保障上看,业主委员会处于最弱势。

再次,从资金保障上看,社区管理的资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业主,二是政府部门。其中,物业公司的管理经费来自业主交纳的物业服务费;业主委员会无任何运作经费来源;居委会的经费来自政府的划拨。三主体的资金渠道各不相同,“内外”互不交叉,致使在社区管理中三主体始终各唱各的调,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代表业主利益的业主委员会的过于弱小是造成目前社区管理混乱、保障乏力的重要原因。

(三)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独角戏”状态

社区本应是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本应是邻里而居、守望相助,但由于居民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难有交叉汇集,加之居民的社会地位、教育和职业经历亦各不相同,故难有情感交集,难以形成共同意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的大多数社区的历史均很短暂,尚不具备西方学者笔下社区的特质,即具有共同理想和共同意志。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社区还不是“具有共同理想和共同意志”的居民生活共同体。截至目前,我国社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独角戏”状态,仍未走出社区管理中的“共同体困境”‘引。因此,相比之下,当前我国的社区完全没有之前的“单位社区”所具有的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这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解决社区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本文建议从外到内、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社区管理三主体各自的权责利

当前,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之间缺乏权责利交叉制衡的管理主体安排,明显不利于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打破这一既有格局,对三主体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理清三主体各自的权责利,理顺三主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彻底理顺业主与物业公司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首先,应重新定位居委会的角色位置,使之成为业主与物业管理者之间的监督者。居委会的作用应该体现在监督业主与物业公司执行政府制定的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相关规则上,而不应直接介入社区管理,不能向社区提供有偿服务或利用社区的资源从事营利活动。基于此,居委会的运行经费应全部由政府划拨,切断其与社区居民在财务上的直接关联;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国家公务人员,不与社区居民及物业公司产生直接的经济关联;居委会的特殊身份要求其必须处于居间和中立的位置,监督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执行物业管理合约规定的各项工作。

其次,应提高业主委员会的地位。要明确业主与物业公司是一种基于市场原则的地位平等的买卖关系。基于此,业主委员会应该实质化、法人化,以彻底改变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权力不对等状态;适当限制物业公司的资金使用权限,以此来约束物业公司的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按与物业公司对等的地位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场地和工作人员,管理经费和工作人员的薪酬从物业管理费中按比例提取;重大经费支出需由业主大会表决;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和权威应该得到政府强力部门的支持。

再次,应适当削弱物业公司的权力。要改变当前物业公司权力过大的局面,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剥夺其在经费使用上的独断专行的权力,规定物业公司使用经费需经业主委员会审批,并须定期向业主委员会和全体业主公布财务支出账目。

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社区管理的三主体的角色和行为即可以得到规范,即可以理清三主体各自的行为和身份边界。作为物业服务买卖的双方,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业主和物业公司首先是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向任何一方实施的任何偏向都会直接扭曲市场规律,使买卖双方之一方的权益受损。居委会代表政府的权威,其应该起到一个中间人和监督者的作用,以确保买卖双方的交易能正常进行,其不应参与到任何一方的工作中去,更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而要彻底理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则必须从权力的源头上进行规范,亦即对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的使用进行规范。这是让业主有能力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

(二)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

当前社区管理中大量问题的滋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要加快和加强与社区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的建设,以明确社区管理三主体各自的身份边界,约束社区管理三主体各自的行为,以达到既要保护好业主合法权益、叉要保护好物业公司合法权益的目的。

(三)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归属感和凝聚力

最近几年,有关“集体冷漠”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社区管理中,类似这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一现象归结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应该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来遏制“集体冷漠”现象的蔓延。在社区管理中,营造单位或家庭的集体氛围应是社区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因为它是形成社区居民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应把社区建成具有单位或家庭氛围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在这里,人们不仅仅只是居住在一起,而且情感相连、守望相助,具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意志。这应该成为社区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结语

随着我国住房供应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在我国居民住区的管理中,“社区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单位管理”模式。但是,在这两种管理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却始终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效率以及和谐社区的构建。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又非常琐碎,鉴于此,本文从宏观上梳理和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本文认为,要彻底解决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上着手,如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纲举目张的效果,才能使我国的社区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城市问题》,广西大学政治学院,覃安基)

第三篇: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2.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改变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

一、学科发展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本专业学生把高校、研究院所作为就业首选,其培训

目标也就是为高校的高层管理输送人才,但高校辅导员职位已接近饱和,教学、科研硕、博生才有胜任;进企业无优势可言,进企业搞管理有对应的企业管理专业,搞技术有大批的工科毕业生;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瞄准了政治部门,但公务员的竞争之激烈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对口单位人满为患,不对口单位无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教育经济和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可见一斑。

二、重理论轻实践。本专业属于文科性质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问题研究方法的探讨,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用人单位更青睐于有更强实际操作能力,能很快适应就业职位的人才。

三、学生自身问题。

1、就业观念单一,期待值高。部分学生一味的想往高校挤,往政府、事业单位挤,总

希望找到一个稳定,工资又可观的工作。但高校、政府、事业单位的需求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大量扩招的背景下,毕业生的起薪越来越低,也造成了部分毕业生错过一些前景较好的工作。

2、资历低,无法进入理想工作单位。高校、研究所等机构需高学历才能胜任,对于大

多学生而言,再花三年、五年,甚至七年来完成硕士、博士的学历,从年龄、婚恋、家庭、社会压力等方面都是无法承受的。

3、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大多本专业学生都认识到对口就业困难,不对口的就业显得

迷茫,所以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很模糊,平时努力的方向性不强,这势必增加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学科建设;

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四、加强职业规划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在就读期间努力的方向

五、学生自己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变化。

第四篇:导游服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 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职业导游以为人所熟悉,198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员导游考试,以后就将此固定下来作为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考试。1999年,新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以此引导了我国走上了依法管理导游的工作。我国的导游队伍日趋成熟,导游服务也努力提升到了更高层次,继续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导游的工作要与旅行社、客户、同事和景点等人和事沟通,面对行行色色的人,导游人员必须要学会八面玲珑。导游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随时有受伤和威胁生命的可能。这就要求导游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胆大细心的冒险精神。总而言之导游工作是及富挑战性的。然而现在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涉及理论而不能在实际中演练,缺乏实际性。

本文将结合实际,总结、归纳导游带团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借此提高导游人员的带团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论文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对导游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与旅行社的相关制度调查。

2.经验法:结合自身的导游工作经验,分析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筛选出较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3.,归纳法:对已有的学术论文中的所提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调查所得的其他导游人员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二 导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导游在工作中与旅行社的常见问题

旅行社是导游的工作单位,可以说它是导游人员的寄托,导游的工作是离不开旅行社的,以下以长城国旅为例讨论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发生的问题。1导游上团令计划仓促

接待前的工作往往影响着接待工作。导游在接待前一天需要到旅行社令出团计划、出团费用等。旅行社有时候特别是旺季,计划出的很慢,拿计划很晚,甚至到深夜,导游回家很不安全,而且还拿着团款,还有第二天一大早接团,睡眠不足,在疲惫的状态下自然会影响服务工作。2导游报账难

报账是导游下团后到旅行社做的一项工作,旅行社规定,报账时导游必须把各个发票拿好,下团后三天内报账,无故拖延报账的扣导游团补。所以导游很可能会因为一时疏忽而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团量大增,报账的导游就会“大排长龙”,通常要等到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才能报上账。导游在报账问题上一定要小心,一点大意就很可能让自己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二)导游工作中与旅游者的常见问题

旅游者是导游的服务对象,导游是旅行社与游客面对面服务,为游客满足需要的代表。导游的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个部分。1旅游者询问导游薪酬和回扣

今年来,对导游的薪酬制度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次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带团的时候,导游难免会与游客闲聊,这时,游客经常会问起这样的问题:你们导游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听说好像可以拿回扣的是把?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导游处理不当的话,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2旅游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导游除了完成基本的导游任务外,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也是导游工作中最难得问题。例如:2006年,四名来自安徽的大学生参加了江苏某国际旅行社的五天四夜港澳游,庆祝自己升入大学。不料在旅游期间,几名大学生与同团的一批来自江苏的游客发生了冲突,三名学生被打伤。令一个案例说的是,2008年7月23日,一个五十一人的背景旅游团乘坐大巴,前往内蒙古自治区时,车辆侧翻,事故导致死机当场死亡,另有三名游客遇难,车上还有30多名游客受伤。

如上文所居的案例是反映游客遗失物品、走失、患病、遭遇治安问题,游客之间闹矛盾、吵架甚至打架,旅游安全事故等突发问题时刻向导游挑战着。3对与行程安排游客意见不一

旅游团队的旅游线路一般都是在游客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明确写明的,但是有时候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会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更改行程,此时会出现游客意见不同意的情况,面对一整个团队的游客,导游会很为难,导游要认真的处理,不要为了一部分游客而得罪另一部分游客。

(三)导游工作中与景点的常见问题

吃、住、游是旅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基本要素,在游客在景区里享受服务,导游具有监督景区、引导游客、调节双方的作用。1酒店入住晚、餐厅服务差

每个旅游团根据不同的标准会入住不同档次的酒店以及不同等级的餐标。目前旅游在我国逐渐的平民化。中低档的酒店比较受大家的欢迎,旅游旺季时,游客众多,酒店的房间供应非常紧张,因此会常放生登记入住晚的情况。例如:夏季的热门是海滩路线,在2009年7月到8月,长城国旅平均每天2000名参加游客就有80%以上是参加海滩路线,中低档的饭店在旺季要下午一点半以后才可以办理入住手续,餐厅方面,黄金时期8人桌坐10人是常有的事,服务员太忙碌导致服务质量差的更常见。2景点因故暂停开放

旅游景点有时会因为特殊的情况暂停开放,这样就会影响游客的游览活动。旅游的重点就是“游”,如果这个都没能完成,可想游客的心情肯定不好。

2009年8 月,某人在广州带领团队到阳江大角湾景区两天一夜游,整个景区只有大角湾海滩景区是收费的景点,也是此行程的重点旅游点。可是出发当天受台风影响开始下雨,然而旅行社没有取消此次行程。旅游团当天下午到达,当时正下雨,但是景区照常开放,由于大角湾是两天内自由进入景点,有一部分游客认为下雨决定第二天去,可是第二天受台风影响景点暂停开放,结果有游客以没有进入景点为由于旅行社闹事。

景点暂停开放一般都是有计划的,会提前通知。但是有时是遇到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因素而临时暂停开放,这会让人措手不及。

(四)导游工作中与司机之间的常见问题

旅游团中司机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导游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司机的配合。1司机对旅游线路不满

司机的工作就是开车,也就是说不用开车,司机就可以休息。如果旅游团的景点多,观赏时间短,就意味着司机工作时间较长。就会导致司机不满。2导游与司机的回扣分配

回扣是导游的薪酬补贴之一,一般旅游团是会进入购物点购物的,正规的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里会写明购物点的个数,名称和停留时间的,导游必须带游客进入,同时,购物点也会按游客购物的金额以定量的比例现金作为回扣给导游,这已经是广为

人知的秘密,而这些回扣是导游和游客共同分配的。

经常会有导游抱怨:司机以为我吃他回扣明明就有这么多他却不相信。也有司机抱怨,导游最不要脸了,经常片司机。因为回扣的问题,司机与导游打架的事件也经常发生。

三导游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学会自我调节

导游的工作不同于按部就班的上班一族,往往会闲时无事可做,忙时与时间打仗,所以,导游要学会自我调节。

调节不仅仅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在休息的时候也需要。导游工作的时候通常是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以准备对付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在休息的时候你应该把这种紧张感丢弃掉,因为导游的工作有一个特点,没带一个团都是一个新起点,所以在休息的时候总结之后把所有的压力都丢弃掉,把那些愉快不愉快的经历都忘掉,把自己曾经的失误都抹掉。记住的只有经验和教训。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全新的心情接待下一个工作。

(二)学会带团技巧

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导游必须具备的。而对形形色色的人面对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些都是对导游的严峻考验。同时掌握各种带团技巧都让导游在带团时得心应手。

(1)在导游带团技巧中有一个词叫“打预防针”。其意思就是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反复向游客说明,让游客们有个心里准备,如果提前说明游客会予以理解。(2)在餐厅就餐时导游也要积极为游客服务,餐厅的服务员很难对每位游客都服务周到,此时,导游不要吝啬与充当一次服务员,只要游客开心,自己也就会工作顺利。(3)时刻为游客着想,如果游客与酒店餐厅发生矛盾,在有理的前提下积极维护游客的利益。假如是游客的过错应尽力帮游客调整。

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吸取每一次的经验教训。

(三)学会“礼”与“理”并存

导游处事都要求有理与有礼。

如案例中提到游客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导游意气用事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通常行程都是按照合同上走的,需要更改行程应得到全体游客的同意,一般遇到特殊情况如天气、赛车等游客都会同意,不管如何只要有一个游客不同意,导游都应该按照合同行事。导游只满足了一部分客人,自然拒绝了另一部分客人,此时,导游认真做好安抚工

作,说明理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学会真诚待人待己

真诚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导游工作中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要真诚。司机是导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同事,导游与司机第一次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做到尊重对方,表示自己想与对方合作的意愿,其次提前与司机说明旅游路线,特别是形成比较多的团,一定要提前说明一让司机有个准备。如果司机在工作范围内拒绝合作,导游可以立刻向旅行社反映情况,通过旅行社向旅游车队投诉,而导游与司机的回扣分配问题上双方都在抱怨,有时是司机无中生有,但也不排除有些导游片司机。导游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要做到真诚,谨记真诚做人,不要为了小钱而引发大事。

做到真诚对人,勇敢对事,积极进取,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

四结论

通过写这篇论文,本人对导游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不少带团的技巧,同时我也认识到,导游是旅行社的职员,而旅游者是导游的游客,即意味着导游需要同时为旅行社服务又要对旅游者服务,承受着双重压力。导游队伍的发展还需要旅行社、政府、导游们的一起努力。政府应该对完善导游工作的管理提出更全面的对策,旅行社应积极响应并提供相关制度,为导游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导游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作为旅游业的形象代表,努力树立健康、自信、有知识、有素质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杜江:《旅行社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导游业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杜炜等编。

3.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蒋炳辉:《导游带团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5.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

6.候志强:《导游服务实训教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赵湘军:《导游学原理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严关怀、林杰:《做个好导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9.蒋炳辉:《导游员带团200个怎么办》,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

10.熊剑平:《导游业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致谢

论文即将完成,这算是毕业前的最后一项任务了。

在些这篇论文时,从选题、收集材料、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完成,我都收到了同学们与老师们的热心帮助。

毕业了要与我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离别了,最后送上我真诚的祝福:祝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五篇: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023091

姓名:侯郡培

摘要:记过对几篇文献的阅读和总结,本文就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及土地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文中有个人的心得体会,并非作者原意。

土地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所谓土地管理是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决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土地管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基础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法制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他的任务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通过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实现对占用耕地的微观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达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管理是实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国策的保证。

一.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用地使用不合理:

从全国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建设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城区建设用地状况看,土地利用基本上属于粗放利用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旧城区土地利用低效、闲置严重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延扩张发展现象并存;农村宅基地建设中闲置土地是十分严重。

2.土地征收工作矛盾突出:

征地补偿问题:

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有偿的方式。此种转移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集体土地一旦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则无法再变为集体土地,此时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表现为一种不完全的所有

权,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集体土地被征收过程也就是其处分权被剥夺的过程。

征地补偿分配和管理问题:

征地补偿款因为通过行政渠道被层层截留,结果农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掌握在集体经济组织手中的那部分补偿费,也往往被少数村干部侵吞。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之列,被征地农民往往“因征地而失地,因失地而致贫”。

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情况严重:

多年来,土地违法案件屡查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特别是政府违法。据统计,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用地约占60%以上。原因之一,就是违法用地责任追究制度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问责制。土地违法大多是政府部门因片面追求政绩、“引资项目急于落地”造成的“因公违法”。

地籍管理理基础工作落后:

地籍管理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强,但领导部门一般将建设用地管理工作列位重点职责,一直没有把地籍管理这项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导致地籍管理基础薄弱,土地家底,尤其是城镇地籍资料欠缺,导致旧城区建设用地流转难以有效监督,甚至出现失控。

二.加强与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研究

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要挖潜盘活存量城市用地,首先,应结合正在进行的城镇地籍调查,摸清城区建设用地家底,建立存量土地信息库,将所有建设用地权属、所处位置、利用状况、适宜功能登记。其次,根据城市规划、工业区域规划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土地市场。再次,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城区土地集约利用。

合理分配土地征地补偿:

财政、审计、国土、监察等部门对补偿费的拨付、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再就业水平和能力,帮助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更新品种。总之,土地补偿收益必须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真正实现农民的权益。

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建立土地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做到公开土地出让计划,公开土地出让信息,公开竟价,公开出让结果。同时将违法用地情况进行公告。出让成交结果、违法用地信息、土地登记发证、基准地价等信息可随时公开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公众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助于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提高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其次,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土地管理部门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切实转变行政观念,摒弃过去那种管人即治人的官僚政治思想,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

三.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模式, 克服路径依赖。

所谓路径依赖如同惯性一样,一旦具备较大的惯性,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其现时的状态。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管理从属于社会经济计划, 而且是为实现计划服务的,这种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难以抑制耕地占用。虽然自国土局成立之后曾为此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第一,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 对非农占地实行总量控制。换言之, 国家土地局成立以来, 我国开始建立一种以总体规划与占地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试图把土地利用分区与总量控制相结合。但是, 用一种严格的指令性计划方式, 取代另一种计划管理模式, 显然不可能彻底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的转变。土地利用分区也经常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各项对策几乎都围绕落实计划这样一个核心, 不难看出土地利用管理改革没能完全克服计划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管理的路径依赖。

合理配置土地权利

土地利用权是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权利的总称。我国目前立法虽然对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土地利用权作了规定, 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 对国家利益保护不力。主要问题是对国有土地代理人的行为, 特别是政府向用地者授予(出让或划拨)使用权的行为处于失控状态。第二, 对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保护不够,主要是土地使用年限一到,国家会无偿收回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第三,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的保护不够。

健全土地法律责任制度

土地法律责任制度表现出以下不足。第一, 土地法律责任体系缺少土地宪法责任。第二, 法律规定过于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第三, 法律规定存在空白。第四, 法律规定的部分条款内容抵触。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实行“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五级政府管理并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 土地管理部门隶属于同级政府。实践证明, 这种体制难以满足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要求。耕地被大量占用主要问题不在于审批权, 而在于体制。长期以来为什么耕地占用这么严重, 多次大清查总解决不了问题, 关键是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作怪。“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阻碍了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的形成。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必须进入市场,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然而, 要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离不开统一、有序、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作保证。在以“块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以及地方政府作为土地市场主体所带来的利益驱动等因素的作用下, 土地市场的发展是畸形的。其表现, 一是土地市场被现有的行政区划分割, 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使得土地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二是土地市场带有浓厚“地方”色彩, 规划不统一, 影响了“公平交易”的实现;三是在市场结构中, 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或者区域性市场,使得国家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难以实现。

下载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企业行政是现代企业的中枢神经,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是上级领导同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企业......

    浅谈我国司法独立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司法独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这是我国宪法对于司法独立做出的最为神......

    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之我见

    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之我见 一 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其现状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过去的短短25年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尽管是初步......

    导游的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导游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章来源转载:脚印论文网http:// 1导游职业定位不明晰 很多导游员都很困惑:原来自己是旅行社的员工,现在旅行社不再养导游了,自己成了社会导游,没有......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推进,使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体制,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但是,“纳税人的钱政府该怎么......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认识班级:经济082202H姓名:王翌飞学号:200822150234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

    我国二类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二类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二类疫苗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确立,二类疫苗管理模式基本跳出了传统的统一购销模式。然而二类疫苗在流通使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11月22日 11: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26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