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共5则)

时间:2019-05-14 06:3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研究阶段性小结

开始时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

主要研究内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完成的研究工作

1、通过网络、档案、走访、座谈搜集有关材料

2、分类整理材料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4、总结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其负面影响

5、总结得出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不良表现,建立学生档案袋

6、分析总结得出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7、研讨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对策 研究结果概述

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强化前途理想教育,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念。3)注重行为常规训练,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4)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5)做好榜样示范引导,矫正学生不良言行实践 6)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搞好特殊教育。课题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原则

3、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4、寓教于实践活动的原则

5、全面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

第二篇: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一、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课前要预习,上课有准备,课堂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勤于思考,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生活有序,早起床,不睡懒觉;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内务行动要快; 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及时回家,天天洗脚,经常洗澡,常剪指甲,穿戴整洁;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闹;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爱护公物、保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等等;这样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安全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意识,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在马路上不打闹,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安全。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

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

三、活动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行政值日、政工处、各处室、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原则。

四、实施内容: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主要内容

(一)抓好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

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强化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坚持做一些家务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要爱惜身体,积极锻炼身体,培养体育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入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作好市级重点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制定本课题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乡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从学生日常行为入手,探索出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策略、新路子。

二、目标和任务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农村中小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乡中小学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进一步丰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农村中小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

5、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6、促进本乡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念、书刊,提高理论素质。

一是使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丰厚的理论底蕴。让老师通过培训学习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促使其理论水平与实践研究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能够从容应对并解决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促使学生在阶段内的行为上养成习惯。

2、开展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3、召开课题研究会。让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深入学校每名师生心中,并更清晰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步骤以及阶段性任务。

4、继续贯彻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探索创新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本阶段,继续贯彻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具体有效的激励体制,评选“美德少年”、“卫生标兵”、“三好学生”等,规范学生社会行为,并且通过“寻找身边的美”活动,将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形成内化,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相结合。在各班开展特色评价活动,探索创新养成教育评价方法,促进各班社会行为习惯的有效养成!

6、规范具体各项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每周校会讲话,及时进行各主题活动的宣传教育,有效利用各班制订的《班级公约》,进行全员学习,认真执行。尤其是社会行为习惯公约,要落实到位,将社会公德评比融入“寻找身边的美”谊活动之中。在具体的活动之中,将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到校园各时各处!

7、家校结合教育,融入社会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部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走入社会,不能局限于学校,所以我们首先要家校结合,通过召开家长会,丰富家长网站资源,家校联系等活动,丰富家长行为习惯知识,改善家长行为习惯,提升家长文明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实到孩子生活的每一处。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宁城县汐子镇总校二龙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刻地变革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个人价值的突出又使人的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思想抬头。

2、在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一些反动、淫秽的文化产品随之而来,并且影响着学校学生的管理,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体的快捷和传播面的增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能够解决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学德育面临的新任务,构建一个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德行形成规律的德育体系,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目的。

(三)课题起始时间

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

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

3、结题时间:2009年3月

(四)研究的目标

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行为习惯、心理要求转化为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使中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使学校德育成为各文化课学习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五)基本内容

1、学习上进行养成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保证学习上的良好秩序是任何学校都必须做到的,否则,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学阶段是学生有学习任务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也是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所必须的。我们从“学习用品摆放、上课、书写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落实学习上讲秩序。

2、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德”的意识的形成,是通过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修正其行为,从而不断地获得相关的体验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学阶段除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外,其他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其实,除了学习活动,其他活动实质上是相关社会活动的主要缩影,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简单实质上意义重大的活动中扮演好角色,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让学生的人格核中积淀优秀的元素,这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真正打好基础。我校从“集会、散会、课间活动、读书活动、自行车存放、劳动”等方面来落实活动中讲秩序的要求。

3、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

“德性”在生活中体现,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展现。校园中的学生生活都是人一生中的生活细点,积累生活就是要从校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受用终身。我校从“用水、吃饭、上厕所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要求学生讲秩序。

4、让学生自觉地相互评价,使他律向自律转换

让要求在学生的行为中体现,并持之以恒,是我们的最终期望,也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影响是使要求变成行为的十分重要的强化因素,正确的影响起正强化作用,否则,只能起负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就是要全体学生都认同要求,接受要求,趋同于要求,并首先在集体中按照要求去做。通过长期的集体教育影响,使学生达到独处时也能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从而实现他律向自律转换,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成长成材,最终承担起社会、家庭责任。

5、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6、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

7、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

8、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研究过程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14至17岁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关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

2、教育学、心理学等其它著作文献。

3、有关专家的学生行为管理方面的论著。

4、来自于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介绍。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相关性文献的查阅,对照本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探讨,研究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常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2、观察记录法

通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检查记录,依照相关理论,分析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类比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否有相同之处,由此归纳总结出其共性特征,为学校学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3、调查法

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要求,思想观点,通过调查者亲身经历记录事件、记载、反思,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理论,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全体与个体结合,书面与口头问询结合,当面与侧面结合的方法。

调查,本着长期性、及时性、针对性、策略性、科学性的原则,力争取得较为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使之形成的结论更具权威性、可信性。

4、经验总结法

以调查的原始材料为基础,以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了解的情况为参数,以相关的教育理论,心里学理论为基本理论,客观的进行总结,总结的形式包括个例性总结、阶段总结和实验全过程总结。总结做到客观、及时、准确有效。

5、统计法、根据平时调查的人数,项目,类别等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统计,避免失真。为叫结报告提供真实的依据。

(四)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阶段性原则

3、相对持久性原则

4、反复强化原则

(五)操作要领

1、宣传灌输

2、典型引路

3、评价激励

4、互动强化

(六)步骤

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

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

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1)每学期设计两次调查表,进行全校性学生的调查。(2)专项性调查,综合性调查各一次。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性总结。(3)每学期召开一次有价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4)做好研究笔记、测试评估和阶段总结。(5)依据调查材料及阶段总结,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采取的工作措施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化领导。

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龙中学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刘占军

副组长: 张会民 孙继德

组 员 :赵立军 张学江 刘艳红 李然 白永成 各班主任

2、加强常规教育管理

(1)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坚持一日常规制度化、规范化。按时起床,参加早、晚自习,每天早晨宿管员、班主任、值班老师深入寝室检查学生起床情况,学生会、学工部值班老师检查早、晚自习出勤,纳入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

(2)坚持按时就寝熄灯,铃声停寝室静,严禁爬窗外出,宿管员每天坚持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考核。

3、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各班开展以“学守则、践常规、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奉献、服务”意识,人人争做青年志愿者,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检查内容: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宿舍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课上课间的纪律、安全

担当区卫生

检查人员:带班检查:负责全方位检查 值周教师检查:负责检查教室内外卫生、纪律、安全等,每天至少两次

学生会检查:分成五个部,学习部、卫生部、纪检部、治安一部、治安二部,每天至少检查两次

门卫教师检查:出勤

舍务教师检查:宿舍卫生、纪律、物摆、安全

课任教师检查:课上安全、纪律

检查方式:每扣1分,随时公示(公示表张贴在办公室走廊上)

一周一总评,一周一公示

开展此活动的目的: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监督变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2)通过节日活动

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月份“清明节”扫墓 五月份开展爱劳动教育 七月份爱党教育 八月份爱军拥军教育 十月份爱国教育

(3)能过特殊事件进行教育活动 在汶川地震期间、南方大雪灾期间,①组织学生捐款献爱心 ②向英雄少年学习③进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迎奥运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了,如当小志愿者活动、奥运征文活动、义务宣讲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①寝室是我家,温馨靠大家。学生作风是否过硬,关键点看寝室内务建设水平。学生会坚持每天检查评比,“三个一”检查标准贯穿始终,即被子成块,床单成面,物品摆放成线。学校领导坚持一周一次抽查,每周对每个寝室确定一个综合评价,定出等级,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一定奖励。

举行校园寝室文化节,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各班特点,每个寝室精心设计,要做到寝室清洁、温馨、和谐、整齐、有序。评出各自特色寝室:温馨寝室、和谐寝室、文明寝室、新颖寝室、清净寝室等各具特色的寝室,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②学校设立宣传橱窗,内容有学生活动展览、表现突出学生事迹等,文明寝室评比,班级板报评比等。

(5)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懂礼仪,做文明礼仪的大中专学生,结合学雷锋活动,评选校园文明礼仪标兵。

(6)加强学生文明修养,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创宁城教育管理品牌

一个学生的形象就代表了学校的基本形象,注意学生外在形象要求,坚持学生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仪表端庄,女生不烫怪发,不化浓装,不穿奇装异服,保持青年学生青春靓丽形象,坚决制止学生在公共场所吸烟、酗酒,坚持教育与考核并重。每周检查一次教室桌椅摆放与桌椅内卫生情况,并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中。坚决杜绝男、女生混寝现象,男寝女生止,女寝男生止,班主任加强教育,宿管员、值班老师加强检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习惯贵在坚持,难在养成,抓好平时教育管理,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学习自觉,行为规范,生活自理。

4、能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1)我们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动态,与家长进行交流(2)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监督我们的工作,让家长看一看我们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提出宝贵意见。

(3)家长学习班:讲解如何教育孩子,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家长应注意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4)为了方便家校的沟通,我校通过家校联系卡,方便学校、教师、家长的沟通。

5、把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首先重点实施“星级”评价养成教育模式(1)“星级”教育模式

①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星级”教育活动的指导能力“星级”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所有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指导能力。为此,政教处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班主任对“星级”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实施步骤和方略都能了如指掌。

②开展月份主题活动,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星级”教育活动是一个涉及养成教育活动内容的整体性活动,从短时间里是难以体现出它的实效性。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每学期初针对学生所有存在产问题先定出“薄弱星”,然后开展以月份为单位的主题教育,通过月份主题活动达到“薄弱星”的转化,即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

(2)“星级”教育模式的评价手段

开展“星级”教育活动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它会成为“星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对每个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阶段性评价思路,力争做到评份的客观、全面、公正。

①诊断性评价阶段

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初进行,政教处将《评价标准》发给每个学生,让师生双方都了解在“争创星级”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今后的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参照点和客观依据。诊断性评价结束后,可将学生获星情况填写在统一的评价表上。

②形成性评价阶段

一般放在每月底。评价采用学生个人自评(每周)、小组互评(每周)、教师评(双周)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将对自己获星的情况填在评价表上,学生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争星局面。(学生通过写养成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知错必改)③总结性评价阶段

总结性评价放在每学期的期末。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我评价,再小组评议、家长评价(每月),最后班主任评定的程序,对每个学生的争星情况进行总评,并评出“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员、示范班进行表彰。

具体细节操作说明:

要改正或加强的行为习惯的选择:

根据本班学生的整体行为习惯的水平及不足,由班主任确立大主题,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由学生自己确立本月应注意和改正的小主题,如一个习惯一个月未能改好,可以延长时间。

方式:

自评、互评:每周一次 师评:每两周一次 家长评:每月一次 结果呈现方式:

表格中的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每周一次,教师评两周评一次,家长评每月评一次每项目标都分为星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四个星级,得8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优;各项评价内容的等级加在一起得8个以下,4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良;四个以下★者总评星级为可。

为了增加效果,让学生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于更好的去改正,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某些习惯的养成过程及效果进行反思,这些习惯可以与月主题有关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对自己一些急需养成的习惯进行反思。

其次班级管理体现在其它方面有:

(1)实施了班级物品包保制,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2)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孝亲敬长主题班会、感师恩主题班会、感谢他人帮助我主题班会、感恩祖国培养我主题班会,使学生受到的感触很深,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6、能过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帮助孤寡老人、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义务清扫大街等。

7、其它方面

(1)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2)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八)预期成果

1、学生在校生活,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形成一套教师教师优秀论文集。

3、形成一套学生成长记录袋。

4、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

5、形成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示范校经验材料。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产生的实际效果

1、验证了“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的正确性

秩序教育是在“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的大的假设背景下提出来并加以研究实施的。通过研究实施,反过来又验证了“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通过养成教育,没有削弱学校的德育,反而使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学校德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高瞻远瞩,把握教育的大方向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但是,解决了教育的方向性并不一定就解决了它的实效性,如果在教育的具体措施上唱高调,不是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策略和方法来具体落实,德育的效果是无法保证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后果,贻误后代。德育需要培养生成的要素可以说都是非智力因素。我校通过养成教育,以突出习惯养成来统摄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感到工作实在,落到实处,教育的凭借恰当,措施具体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学校风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秩序意识的养成和秩序习惯的习得,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学习成绩名列广汉市乡镇中学前列,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2、充分证实了当前中学养成教育的主题应是“责任、秩序、礼貌、友爱、上进”。

我们虽然只是重点进行了以“讲秩序、遵守纪律”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研究,没有将上述几个主题全面的进行研究。但是,“责任、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主题都是在相同的儿童心理机制和教育总体要求条件下提出来的,只不过各个主题所反映的角度不同而已。从积淀学生人格的要素来看,机理是一样的,这些主题都是儿童人格中需要积累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既然“秩序”要素能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习得,日积月累,终成品质,其他要素也能“修成正果”。

3、构建出适合我校特点的“讲秩序、遵守纪律”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把中学养成教育分解为三大块:即学习上、活动中、生活上。每一块又列出若干条目,每块、每条都是在良好习惯养成的统摄下,为突出“讲秩序、遵守纪律”服务的。学校将这些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展示,让学生熟悉它,理解它,在学校生活中践履它,长期规范,经年积累,学生的秩序意识逐渐形成,秩序习惯逐步养成,为良好校风的形成、保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构了适合中学特点的秩序教育操行评定体系

我校为了突出“秩序”教育,将对学生的操行评定规范化,在评价上突出自觉习惯养成教育主题。

(二)课题所获得的经验和发现

现实中学校教育强调德育为首,强调养成教育。中学养成教育的依据和最终目标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早就明确了的。在校内,虽然每天、每月、每学期都在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问题在于包括中学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多年的养成教育,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行为习惯虽说并非全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对立,但至少可以说没有达到国家、社会的要求水准。关心社会的人都感到社会上许多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人的思想品德也差。全国的学校都在抓养成教育,且是常抓不懈,可国家、社会对行为的规范要求,较难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表现,学校养成教育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疲于应付。我们期望的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进展是那样的缓慢,效果并不使人满意。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探索。

1、养成教育成效不大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能不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要求,但它又是一个大而全的要求,范围广、要求全,不便于记忆。养成教育要“照章行事”,教师不记住把握其内容,又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养成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训练实践,学生不记住掌握其要求又怎能自我实施、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更正?学生间又怎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况且日常行为养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要求在层次上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不可能一次性讲解学习就一成不变。现在也强调渗透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十分注意了渗透,但在现实中养成教育是一种泛化的渗透,主题不鲜明,效果不佳。

心理学中知觉的原理告诉我们:在知觉印象形成过程中,构成印象的各种品质所占的分量是不同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被称为中心品质。中心品质的特性是能统摄有关的非中心品质。对《守则》、《规范》的学习把握实际上是一个知觉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养成教育中《守则》、《规范》的要求看成一个个品质,那么《守则》、《规范》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一组具有层级 关系的相互联系的品质性要求。我们科学地分析研究,挖掘出《守则》《规范》要求中的中心品质,以中心品质为养成教育的鲜明主题,开展养成教育,师生对其内容易于把握,实施的方向性明确,指向性集中,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肯定《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科学性,并不是肯定了《守则》、《规范》的要求本身具有应用性。即科学的要求本身并不一定自然解决了自身的应用推广;目标、目的并不能代替实施的方式、步骤。本文有一条基本的假设:即现实中养成教育成效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而全的要求下的主题不鲜明的养成教育模式。主题不鲜明,将最终目标当作现实的阶段性目标,导致养成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养成教育的主题突出且鲜明,即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求问题的实质性解决。

2、现阶段中学的养成教育究竟突出哪些主题为宜呢?

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学的养成教育主要突出以下主题为宜。

(1)强化“责任”教育

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除了基本的素质外,就只能靠“责任”立足。一个人无论他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他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感,社会的规范、要求就一定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得到贯彻。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实施时应提出不同年级的教育要求,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实效。

(2)狠抓“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师生生活方面的秩序,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人员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3)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实施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布骤实施,积累滚动,形成规范。

(4)落实“友爱”教育

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处理与别人交往中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

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基地最终在家庭中,在学生居家的邻里之间,在社会交往之中。

(5)促使“上进”教育

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进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除了宣传引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养成教育的功夫不仅在细微处见精神,更在于鲜明主题的牵引力量上,确定适合于相应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主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着力点。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相联系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养成教育,一定会有更好的视角、更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剩下的就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了。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以期突破一点,窥见一斑,为中学养成教育探索一条科学实用的工作之路,为学生的人格成长积淀良好的素养元素。

五、讨论

(一)秩序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要求人人都要有良好的秩序意识并努力实践它。秩序意识的培养一定要从小着手,强化训练,经年积累,形成习惯。中学打基础,中学、大学强化之,才能最终养成习惯,回报社会。秩序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但秩序意识是永恒的。教育中既要紧紧把握住教育的内容,避免空洞,又要时刻牢记秩序意识的培养才是最终落脚点的观点,“凭借内容形成观念,运用观念统摄内容”,使秩序教育永远保持在良性的状态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养成教育对象的不可对比研究性

对比研究是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许多研究运用它,都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秩序教育对象研究中它是不可用的。因为,即使没有重点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的学校、班级,决不可能放任自流,不要秩序;就是在重点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的学校,也不可能某些班级搞研究就讲秩序,另外一些班级不搞研究、有意地与搞研究的班级对比而不讲秩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研究实施的对象至少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学生。如果一定要采用对比研究法,只能在秩序的内容、组织实施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决不能让一些学生有意地不讲秩序来衬托突出讲秩序的学生,以体现所谓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六、附件及参与文献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学》、《心理学》。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2009-12-05 13:44:08)

转载标签:结题报告教育

结题材料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缘由

在农村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打工热潮掀起后,农村留守学生特别多。失去家庭温暖和正确的批评引导,受外界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主动性、自学性就会特别差。部分老师也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惩罚,但收效甚微。我想到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应该积极正面引导,潜移默化影响,让学生在大环境中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目的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会思想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文件下发后,养成教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所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年级教育的均衡发展。

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成,习惯成自然。”俗语云: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础必然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其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再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

我们首先在总结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确立新的研究内容,明白要深化养成教育从什么地方抓起,我们逐步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在重新分析文献资料和总结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调查,找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现状问题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内容,发掘构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列措施,形成农村中小学生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针对我校规模大、班级多的情况,我们采取这样的方案:①、确立不同研究对象,制定总的研究方案,划分研究任务。②、在部分重点班开展深化实验,然后提取成功经验,推而广之。③、深入研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④、建立坚持与深化养成教育的保障机制,开展学校的自我督导,提高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自觉性。

(二)、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我们对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系统的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使我校师生及家长达成了高度共识,为开展课题研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共识后,召开全校教工大会,使全校教职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核心组。核心组成员包括德育处主任、教科研主任、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及部分家长代表。聘请资深专家为课题组常年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和理论保证。课题组成立,就发动大家广泛查阅搜集有关资料,组织深入学习总课题组提供的课题实施手册,尽快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为进入实质性研究作好相应理论储备。这一阶段,我们安排了前测。给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的第一手资料,制订研究干预措施。

我们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要求,拟定阶段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指导性方案,老师们有选择地有所侧重地创造性地加以补充和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优势,强调全员育人,部门间教育环节间的相互衔接,高度协同,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响亮地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良好习惯”的口号,要求教师和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课题研究的中期工作

在对前阶段实验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前一阶段培养训练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进行了战略调整,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设计组织了若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习惯,让他们在生活的沃土中内化习惯。

在对学生具体进行训练培养习惯的操作中,充分利用各类杂志,组织学生学习培养108个好习惯。精心设计学生良好习惯训练达标评比卡,引导学生拟定学期良好习惯培养训练计划,定期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也定期对学生达标良好习惯培养进行评价,及时鼓励,让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可持续性。

①、引导学生做自我的主人,培养对自己的责任心,课题组设计组织进行了“整理书包大赛”、“自查作业大赛”、“自我服务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②、引导学生做家庭的主人,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今天我当家”、“假期

好孩子评比”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家庭“子女”角色,培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的习惯。

③、引导学生做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爱校如家人人有责”系列活动,人人承包小岗位,天天进行保洁工作,在活动中体验做主人的责任与快乐。

④、引导学生做社会的主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组织进行了“雏鹏书城情系茶山”等“手拉手”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关心帮助同龄人的过程中,在赴粤北山区开展社会考察的实践里,获得触动与感悟。

⑤、引导学生做国家的小主人,培养其做国家公民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为祖国航天科技成就喝采”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给发射神舟试验飞船的航天专家写贺信,鼓励孩子们上互联网下载有关资料,举行主题队会,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航天夏令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引导他们从小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

⑥、学习榜样,熏陶培养。我们把学校里表现良好,有激励作用的学生在全校进行宣传鼓励。这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原则,一边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努力探讨习惯养成与人格形成之间的规律,一边摸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操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我们在强调严格训练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地活动中将良好习惯内化,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了吸引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我们将行为习惯的培养达标与“三好生”、“文明标兵”、“文明班级”的评选有机结合起来。

(3)、课题研究的后期工作

根据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对后一阶段研究规划的调整,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学生逐渐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出一批较高质量的关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论文,我校的研究方案也在全镇进行推广,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五、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我们对一个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同学们反响良好,一致认为,他们做人、做事、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

我们认为,这些成效的取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采用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使研究实践与教师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使干预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且研究过程根据研究进程可以适时调整研究方案,做到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调控。这使研究有了较好的可操作性。

2、培训先行;全员参与,全面实施。这使研究工作不致于盲目,参与研究的人员研究行为规范,全校能形成良好的培养好习惯的氛围。

3、培养学生好习惯做到了层层推进,注重养成教育。在研究设计中明确规划了各阶段研究的重点和目标,各个阶段环环相扣、有机联系,由外到内,逐步实现教育行为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好习惯的培养不停留在口头上,不浮在面上,而是渗透在学生每时每刻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以养成为主。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条件。

4、榜样示范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看到好习惯的楷模就在身边,对大家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教育。

5、以培养好习惯为核心,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情境,一方面丰富了教育手段,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生活。只有生活化的教育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的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素质。

六、课题的分析与思考

然而,我们也看到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们的教师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素质不容乐观。有效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而这种有效性的保障则有赖于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有赖于教师从事研究所必备的“研究素质”、教师投入研究的时间与精力等因素;对于学生做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得很多,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习惯培养研究得还很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家长参与还主要停留在态度上,对于学生家庭生活、家庭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培养还不得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生集体对于学生好习惯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如何引导学生互相教育、互相激励,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成就孩子一生的88个习惯》瑜苑著

《养成教育经验交流材料汇集》

《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下载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课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美术课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地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一个好的......

    加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1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科研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然而这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对孩......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姚李中心学校 王厚应 2012年未,河南11.14光山校园惨案和江西11.24贵溪校车侧翻事件,又一次用铭心刻骨的痛刺激着学校安全这根紧绷着的神经,无......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地处方城县广阳镇佟庄村,有在校生500多人,有教师22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 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30条 (一)教师行为习惯 1、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习惯 2、锤炼课堂语言,丰富课堂表情,注重仪表的习惯 3、时常微笑,不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的习惯 4、经常反......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孩子们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通过开展“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