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

时间:2019-05-15 01: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

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姚李中心学校 王厚应

2012年未,河南11.14光山校园惨案和江西11.24贵溪校车侧翻事件,又一次用铭心刻骨的痛刺激着学校安全这根紧绷着的神经,无数的人们在哀叹中反思,在指责中苦闷,在埋怨中惋惜。时间的流逝虽能慢慢淡化人们对惨痛的遗忘,但校园安全这根不能碰的高压线却永远压在一些人们的心中。

做为姚李中心校已经分管了8年安全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年的苦涩与酸楚也只能自嚼自咽,每天在提心吊胆中时常思考着如何搞好学校安全工作以求自保,同时也在积极的探索完善在当前新形式下如何去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以求更好地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近年来各农村中小学校在学安全工作方面虽然都能以全面建章立制为前提,以细化安全岗位全面签订安全责任制为保障,以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为抓手,各校在培养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我深知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全局性,下面浅谈一下个人在这方面的思考与体会: 时代的前进让传统的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出现新变化,新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序幕的拉开,中国新农村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先进的交通工具、精致的乡村楼房、时尚的家用电器等正迅速地走进新农村的家家户户,这也导致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趋势。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现阶段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下,我国农村仍然每天大约有3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1.5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25至35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在“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平安校园的今天,要杜绝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个人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行为养成教育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在现有条件下,应突出抓好校园安全建章立制、积极引导、氛围陶冶、认真践行四个方面,全面深化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建章立制,为创造平安校园夯基础

校园安全制度既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也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保证。因此,各学校应该树立“抓学校安全,就是抓学校教育质量;抓学校安全,就是抓学校和谐发展”的高度,彻底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意义,认真汲取有关学校安全教育经验和做法,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包括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疾病防治、集体活动等一系列的适合于农村学校较为完整的安全制度与预案。另外,农村中小学校的少先队或团支部还应积极搭建家、校安全信息平台,成立有家长在内的相关安全组织机构,实行各类安全责任落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方位地督促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性

积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精神,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前提。在认真落实好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各农村中小学校少先大队或团支部一方面要坚持开设常规性的安全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好各中队或团支部辅导员老师上课,定期举办少先队或团支部法制讲座,从正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基本的安全知识与生存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各中队或支部还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周会”等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安全活动,从侧面用“小品、故事、童谣、游戏”等形式,营造学校安全教育的浓厚氛围,在趣味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安全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安全意识 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能被动的用条条框框去要求,而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材、图书、阅览室、互联网等积极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网络。首先,各农村学校要配合每学期配发的各类安全教材,在上齐上全上好安全课的同时,办好各校的安全板报、墙报、广播等,补充宣传国家有关的安全工作、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自救知识;其次在节假日、汛期、高温、秋冬干燥季节等特殊时段,结合各校发放的《安全告知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进行安全友情提示;再次是在校园及周边易发事故地带,设立安全警示牌,如楼梯通道行走靠右、安全出入口标志等;最后是利用学校围墙或各班教室墙壁,刷写安全标语、悬挂安全宣传画等内容,努力做好校园安全文化日常环节工作,让学生时刻都身处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熏染,逐步加强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开展安全示范,践行安全行为 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获取技能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安全行为自觉能力,各农村中小学校要求教师在安全行为方面既要言行统一,又要做到安全行为自律,如“规范用电”、“遵守交通规则”“上下楼道右行”等,为学生做出示范性的榜样,同时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好各种安全演练,创设各类形象较为逼真的演练环境,使学生通过各类体验从而较好地践行安全行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救护与自救技巧,促进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各农村中小学校在积极探索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工作都有了一定的成效。为把各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成一所所长久的和谐平安校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把安全牢记在心中,并内化成为个人永久的行为与习惯,懂得并做到了“自敲警钟,确保安全”的要求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做到了每年安全事故零发生。但是,我们更应该每天每时都保持着高度警醒,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常有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之痛,并将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工作,力争做到用较为理想的方式、方法让每位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珍贵的生命。

第二篇: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一、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课前要预习,上课有准备,课堂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勤于思考,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生活有序,早起床,不睡懒觉;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内务行动要快; 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及时回家,天天洗脚,经常洗澡,常剪指甲,穿戴整洁;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闹;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爱护公物、保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等等;这样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安全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意识,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在马路上不打闹,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安全。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

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

三、活动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行政值日、政工处、各处室、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原则。

四、实施内容: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

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主要内容

(一)抓好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

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强化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坚持做一些家务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要爱惜身体,积极锻炼身体,培养体育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入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作好市级重点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制定本课题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乡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从学生日常行为入手,探索出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策略、新路子。

二、目标和任务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农村中小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乡中小学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进一步丰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农村中小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

5、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6、促进本乡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念、书刊,提高理论素质。

一是使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丰厚的理论底蕴。让老师通过培训学习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促使其理论水平与实践研究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能够从容应对并解决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促使学生在阶段内的行为上养成习惯。

2、开展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3、召开课题研究会。让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深入学校每名师生心中,并更清晰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步骤以及阶段性任务。

4、继续贯彻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探索创新养成教育评价方法。

本阶段,继续贯彻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具体有效的激励体制,评选“美德少年”、“卫生标兵”、“三好学生”等,规范学生社会行为,并且通过“寻找身边的美”活动,将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形成内化,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相结合。在各班开展特色评价活动,探索创新养成教育评价方法,促进各班社会行为习惯的有效养成!

6、规范具体各项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每周校会讲话,及时进行各主题活动的宣传教育,有效利用各班制订的《班级公约》,进行全员学习,认真执行。尤其是社会行为习惯公约,要落实到位,将社会公德评比融入“寻找身边的美”谊活动之中。在具体的活动之中,将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到校园各时各处!

7、家校结合教育,融入社会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部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走入社会,不能局限于学校,所以我们首先要家校结合,通过召开家长会,丰富家长网站资源,家校联系等活动,丰富家长行为习惯知识,改善家长行为习惯,提升家长文明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实到孩子生活的每一处。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2009-12-05 13:44:08)

转载标签:结题报告教育

结题材料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缘由

在农村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打工热潮掀起后,农村留守学生特别多。失去家庭温暖和正确的批评引导,受外界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主动性、自学性就会特别差。部分老师也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惩罚,但收效甚微。我想到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应该积极正面引导,潜移默化影响,让学生在大环境中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目的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会思想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文件下发后,养成教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所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年级教育的均衡发展。

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成,习惯成自然。”俗语云: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础必然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其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再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

我们首先在总结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确立新的研究内容,明白要深化养成教育从什么地方抓起,我们逐步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在重新分析文献资料和总结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调查,找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现状问题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内容,发掘构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列措施,形成农村中小学生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针对我校规模大、班级多的情况,我们采取这样的方案:①、确立不同研究对象,制定总的研究方案,划分研究任务。②、在部分重点班开展深化实验,然后提取成功经验,推而广之。③、深入研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④、建立坚持与深化养成教育的保障机制,开展学校的自我督导,提高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自觉性。

(二)、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我们对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系统的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使我校师生及家长达成了高度共识,为开展课题研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共识后,召开全校教工大会,使全校教职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核心组。核心组成员包括德育处主任、教科研主任、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及部分家长代表。聘请资深专家为课题组常年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和理论保证。课题组成立,就发动大家广泛查阅搜集有关资料,组织深入学习总课题组提供的课题实施手册,尽快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为进入实质性研究作好相应理论储备。这一阶段,我们安排了前测。给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的第一手资料,制订研究干预措施。

我们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要求,拟定阶段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指导性方案,老师们有选择地有所侧重地创造性地加以补充和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优势,强调全员育人,部门间教育环节间的相互衔接,高度协同,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响亮地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良好习惯”的口号,要求教师和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课题研究的中期工作

在对前阶段实验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前一阶段培养训练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进行了战略调整,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设计组织了若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习惯,让他们在生活的沃土中内化习惯。

在对学生具体进行训练培养习惯的操作中,充分利用各类杂志,组织学生学习培养108个好习惯。精心设计学生良好习惯训练达标评比卡,引导学生拟定学期良好习惯培养训练计划,定期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也定期对学生达标良好习惯培养进行评价,及时鼓励,让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可持续性。

①、引导学生做自我的主人,培养对自己的责任心,课题组设计组织进行了“整理书包大赛”、“自查作业大赛”、“自我服务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②、引导学生做家庭的主人,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今天我当家”、“假期

好孩子评比”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家庭“子女”角色,培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的习惯。

③、引导学生做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爱校如家人人有责”系列活动,人人承包小岗位,天天进行保洁工作,在活动中体验做主人的责任与快乐。

④、引导学生做社会的主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组织进行了“雏鹏书城情系茶山”等“手拉手”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关心帮助同龄人的过程中,在赴粤北山区开展社会考察的实践里,获得触动与感悟。

⑤、引导学生做国家的小主人,培养其做国家公民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为祖国航天科技成就喝采”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给发射神舟试验飞船的航天专家写贺信,鼓励孩子们上互联网下载有关资料,举行主题队会,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航天夏令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引导他们从小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

⑥、学习榜样,熏陶培养。我们把学校里表现良好,有激励作用的学生在全校进行宣传鼓励。这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原则,一边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努力探讨习惯养成与人格形成之间的规律,一边摸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操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我们在强调严格训练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地活动中将良好习惯内化,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了吸引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我们将行为习惯的培养达标与“三好生”、“文明标兵”、“文明班级”的评选有机结合起来。

(3)、课题研究的后期工作

根据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对后一阶段研究规划的调整,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学生逐渐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出一批较高质量的关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论文,我校的研究方案也在全镇进行推广,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五、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我们对一个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同学们反响良好,一致认为,他们做人、做事、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

我们认为,这些成效的取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采用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使研究实践与教师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使干预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且研究过程根据研究进程可以适时调整研究方案,做到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调控。这使研究有了较好的可操作性。

2、培训先行;全员参与,全面实施。这使研究工作不致于盲目,参与研究的人员研究行为规范,全校能形成良好的培养好习惯的氛围。

3、培养学生好习惯做到了层层推进,注重养成教育。在研究设计中明确规划了各阶段研究的重点和目标,各个阶段环环相扣、有机联系,由外到内,逐步实现教育行为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好习惯的培养不停留在口头上,不浮在面上,而是渗透在学生每时每刻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以养成为主。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条件。

4、榜样示范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看到好习惯的楷模就在身边,对大家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教育。

5、以培养好习惯为核心,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情境,一方面丰富了教育手段,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生活。只有生活化的教育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的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素质。

六、课题的分析与思考

然而,我们也看到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们的教师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素质不容乐观。有效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而这种有效性的保障则有赖于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有赖于教师从事研究所必备的“研究素质”、教师投入研究的时间与精力等因素;对于学生做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得很多,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习惯培养研究得还很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家长参与还主要停留在态度上,对于学生家庭生活、家庭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培养还不得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生集体对于学生好习惯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如何引导学生互相教育、互相激励,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成就孩子一生的88个习惯》瑜苑著

《养成教育经验交流材料汇集》

《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第五篇:美术课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美术课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地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一个好的集体氛围,从而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什么叫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或者说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养成的。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能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人生之基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会使学生一生受益无穷。美术课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达到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法和基本技巧的目的。实际也是行与知相结合的一个过程。由于它受课堂地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工具材料的丰富性等影响,加上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往往会在美术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充分表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不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美术课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文明意识教育应是美术课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应重点抓三个方面: 1.抓进美术教室秩序:在铃响前三分钟左右,要求必须整队集合前往美术教室,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带齐工具材料。2.讲个人、公共卫生:包括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丢纸屑,不随地乱画、乱倒颜料,保持教室、器材清洁卫生等。3.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

二、增强审美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审美包括美术专业作品审美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审美。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审美倾向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对学生中由于自我养成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的审美倾向,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其纠正,教会其一些积极美好的审美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教育和引领: 1.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美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衣着美、精神美、语言美、心灵美等,其中心灵美是基本要素。2.通过严格的绘画、手工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绘画技巧及制作方法。在强化训练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倾向。

三、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教育

美术课中不稳定因素比较多。我认为不少比较糟糕的作业的完成并不是因为教材的多样性,而都是来自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美术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

1.爱自己:加强自我美术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了解一般绘画及制作技巧。作业过程中注意对自己作品的精心呵护,明确作业即是自己花费心血的作品,提升每一幅作品的至高地位,爱护作品即爱护自己。

2.爱集体:加强小组合作训练。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的方法,树立将集体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

3.爱器材:教会学生美术器材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美术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工具、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四、加强学生进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美术课中,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很感兴趣,但每个班总有几个困难户。这部分同学由于从小对自己绘画缺乏自信,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对整个美术课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注意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其他美术素养的训练,教会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就能起到积极效果。如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创意就比较好,在设计课上让他们出来做示范,就能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

在美术课中,我们抓学生审美素质训练,加强学生美术欣赏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开展“一记三比”比赛:

1.一记:熟记绘画技巧、设计方法等,了解老师示范的作业过程,抓住重点步骤。培养学生在思考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2.三比:在形成成熟的绘画技巧阶段,比谁的作业快、质量高。在形成制作技巧阶段,比哪个小组合作流畅、完成快。在设计阶段,比谁的创意更独特。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水准。教改下的美术课中内容多样化、直观。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容易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能觉察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如有些同学美术天赋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孤傲,甚至自以为是等。作为美术教师就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个体的任务,把它作为分内之事,不要作为额外负担,应把美术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优点,来逐步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情绪的调节。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定时、定量、定内容、定评价标准”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创新练习。树立好的典型,正确进行评价。对特殊学生区别对待。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机智、诚实、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等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五、学生集体行为习惯对自身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学生集体行为习惯对自身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并起到约束、促进、巩固和发展作用。相反,则给不良行为习惯带来市场。美术课上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1.严格课堂常规。

2.严密课的组织。抓住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育。严密课的组织对学生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审美取向这条主线。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合作、趋美、集体共同完成的习惯。坚决反对组织松散、无所事事、拖小组后腿等现象。美术课中突发事件也比较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倾向必须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温暖、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3.严肃班风,发挥集体作用,不断提高要求。美术教学尤其需要一个好的班风,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来对每个成员进行帮助教育。同时也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启发和教育学生要敢于同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教学中,可采用练习法,如游戏、教学比赛等。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才能,同时也要发挥同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养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习惯,从而达到养成好的集体行为习惯的目的。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必须简单明了。且要求一次要比一次高。要让学生始终处在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才能收到效果。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生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这样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地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一个好的集体氛围,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美术功能室教学易在学生学习中抓住闪光点,也很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通过树立榜样、纪律约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要求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决不能轻易放过一次机会。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做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美术课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孙智嫄 沙海中心学校 2014.12.3

下载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中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刘颂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报告(共5则)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研究阶段性小结 开始时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 主要研究内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完成的研究工作 1、 通过网络、档......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刘春友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 究》阶段性总结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 靠山镇中心校 刘春友 2012.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枣阳市新市镇钱岗小学杨兴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也要面对许多困难。 首先,从课题组成员本身来看 我校学生多,教师少......

    孝感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定稿5篇

    孝感市中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推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又快又好......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宁城县汐子镇总校二龙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邦卖完小 柴 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不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在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