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特色产业报告
家乡特色产业 调查报告
摘要:揭阳市东山区的玉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阳美和古乔两大品牌。阳美善翡翠,古乔工于白玉。当地的玉器制造富有文化底蕴且融入当地民间工艺,设计大胆创新,营销对象广阔,发展形势良好。此外,该地产业也存在如人才和原材料缺乏的问题。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玉器产业会蓬勃发展。
关键词:品牌 工艺 人才 原材料
一、玉器发展历史
玉器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传统历史氛围。石器的制作,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经过新石器时代的技术发展,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已彻底脱离石器,不仅是当时人们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而且还是人们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礼器的主要材料品种之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镂空、浮雕等手法普遍应用。宋、明时期,玉器制作以生活使用器皿为多,其中仿古之作十分发达。清代是玉器制作的振兴时期,当时,经济繁荣,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都已经有较大的发展。
二、揭阳玉器产业介绍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玉器不断地成为了一项可以在传统历史基础上深入发展的经济文化。近几年来,东山区将发展玉器产业同弘扬玉文化、建设文化大区有机结合,着力实施文化和经济互动发展战略,形成了原料采购、设计、雕刻、鉴赏、展销、收藏的玉文化产业链,打造了玉文化特色经济板块,结出了累累硕果。阳美翡翠、古乔白玉已成为该区乃至揭阳市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成为该区特色经济的主要支柱。
目前揭阳市玉器生产、加工、贸易企业5978家,从业人员13.5万人,2004年珠宝首饰
玉器工业总产值107.2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工业总产值20%,出口创汇2.4585亿美元。
东山区在发展玉雕业上,极力倡导兼容并蓄的玉器文化,通过加强人才培养,通过玉器行业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协调,在全区设计、加工技术人员中灌输做玉务求“奇、巧、精、特”的理念,在传统文化继承上,大力吸收明、清宫廷玉器精品及北派玉雕工艺的精华,融古于今,创造出许许多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工艺精品;在体现地方特色上,将蕴藏于民间的潮汕木雕、石雕、潮绣、木漆等精细、巧妙、典雅的潮汕传统民间工艺应用到玉雕工艺上来;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不断拓展玉器产品的营销市场,迎合不同国家、地区消费群体的需要,大胆创新玉雕设计理念,引领时尚潮流,促进该区玉雕工艺的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深厚的产业特色文化。
揭阳东山玉器产业可以分为两大版块:阳美翡翠、古乔白玉。其中以坚持走“翡翠为主,国产玉为辅”的发展方向的阳美翡翠 为中心兴建起来的“亚洲玉都”“中国玉都”位于揭阳市东山区西侧,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配套有玉都文化广场,玉器展销中心、阳美国际大酒店、各式商住楼及别墅区等,从事玉器翡翠的生产和加工企业林立、产品款式众多,市场规模宏大、配套设施齐全,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玉器翡翠加工基地和贸易市场。与此同时,与阳美玉都摇首相望的古乔白玉城现已基本竣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揭阳的两大玉器龙头会越来越有活力,努力为新世纪的珠宝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三、调查现状分析
阳美翡翠给阳美戴上 “亚洲玉都”和“中国玉都”的冠冕。阳美村全村总人口近3000人,全村600多户几乎都从事玉器加工生产和贸易。每年产自缅甸中、高档的翡翠原料75%以上流向阳美,内地90%以上中、高档翡翠由阳美人加工而成。阳美村现建成了24幢集加工生产、贸易和住宅于一体的“阳美玉都”;建成了“阳美别墅小区”和“阳美玉器展销中心”。目前,有4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玉商常驻阳美玉都,其中有3000多名从事玉器设计、加工与生产。阳美玉器专业村,已成为中国唯一最大规模,最高档,最集中的玉器珠宝专业市场。玉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阳美玉器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周边城镇玉器经营也渐渐被带动起来,其中以乔西村的“古乔白玉”为最,珠宝客商云集,名扬海内外。
经过我们调查表统计,“古乔白玉”是该地区75%企业的经营玉器类型,相比之下仅有25%的企业经营翡翠,这主要是因为白玉的料源成本较翡翠低得多,而本地的玉器加工技术相对成熟,以赚取加工利润为主。
当地玉器料源绝大部分来源于新疆和田和缅甸,分别占了36%和20%,其它地方如青海格耳木(13%)、辽宁锦州(11%)、河南及俄罗斯等等。这里玉器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四种,它们是:原料加工、原料设计、定做和成品销售,其中成品销售的比例最大,占了37%。精心雕琢的玉器主要销往国内(69%),还有25%的玉器销往港澳台、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但也有相当大的经营翡翠的企业销售玉器到美国等华人华裔聚居的地方。
由于当地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65%)雇佣的工人都在10个人以内,有28%的企业雇佣了10至30个工人,4%的企业雇佣了30至50个工人,而仅有2%的企业雇佣超过50个工人。虽说当地玉器企业规模还不大,但企业的营业状况还是可观的。仅有13%的企业月均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38%的企业月均营业额在5000到一万元之间,大部分企业(38%)月均营业额在一万元和10万元之间徘徊,更有15%的企业月均经营10万到50万元的玉器,更令当地政府自豪的是,有4%的玉器企业月均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而这4%的企业大都是经营翡翠的,这是因为翡翠的成本高,利润也高。
对于目前当地玉器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不同企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绝大部分企业(47%)认为原料缺乏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27%的企业最为关心 2 的是工艺技术能力的高低,市场秩序(10%)和资金能力(10%)也为玉商所关注,也有少数企业(6%)认为消费者品味是制约玉器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当地大多数企业来讲,06年当地玉器企业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与05年相比是大有所增的,虽有些企业经营业务量下降,但是比例不大。这是当地玉器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中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对此,大多数玉商对玉器的发展前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坚定地相信当地的玉器企业还是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地向前向上发展的。玉商们为要弘扬国玉精神,雄心壮志拟定了对玉器经济的展望和目标计划,其中包括:扩大企业规模,将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力将玉器做得更精更细,以吸引更多外商的眼球。
目前对于经营翡翠的企业来说,广州方面的竞争对手比较具有威胁性。广州地区主要经营的是B、C 货,价格都比较低廉,而阳美玉都的产品都是属于精品,很多顾客并不具有较高的玉器鉴赏能力,容易受低价格所迷惑,这对阳美翡翠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较不利的。
而对于白玉经营企业来讲,上海的企业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白玉重于形体、工艺的变化。对于揭阳现今的工艺来说还是不够的。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人才会聚,信息灵通、交通便利、从事玉雕工艺的时间也比揭阳的时间长,又是国际客商的聚集地点。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就有许多的优势,所以虽说本公司的工艺水平在中小件的设计和生产上并不逊色于上海的企业,但是在生产大件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绝大多数都得在外地加工。
四、优势分析
(1)传统的历史氛围:自1905年起,阳美村民开始就从事玉器加工生产贸易,他们从开始买卖老玉器起步,逐步发展到现在阳美村共有大小玉器加工及贸易六百多家,全村总人口近3000人,全村600多户几乎都从事玉器加工生产和贸易。而在这种传统的玉器加工和买卖的历史氛围下,他们在发展玉雕业上,极力倡导兼容并蓄的玉器文化。大胆地将蕴藏于民间的潮汕木雕、石雕、潮绣、木漆等精细、巧妙、典雅的潮汕传统民间工艺应用到玉雕工艺上;逐步形成了“奇、巧、精、特”的玉器加工理念。并将以前传统的手工加工转向现在高新技术加工,从以前松散零碎的家庭式生产走向现在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从以前简单传统的销售迈向多层次、多渠道、综合型的贸易轨道发展。
(2)诚实和守信的信誉及精湛的工艺水平优势:阳美人在买卖玉器坚持“纯A货”经营理念,坚持信誉第一,以“诚信”取胜于客商和消费者;他们从缅甸买进玉石,往往都是从缅甸直接运回阳美,再进行付款,这几十万,几百万的生意,靠的是什么?也是他们给缅甸人留下的诚实和守信的信誉。在工艺技术上,拥有一条专业化的玉石商队伍专门从缅甸采购优质玉石材料,培养了一大批相玉、琢玉、鉴赏和贸易经验丰富的人才。玉器造型设计加工上精雕细琢。通过借鉴和吸收,将潮汕传统民间工艺应用到玉雕工艺上来,大胆创新玉雕设计理念,促进该区玉雕工艺的不断发展,使当地的工艺水平在本行业上保持着先进地位。
(3)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已建成的玉器展销中心、阳美新村、外商休闲娱乐中心、阳美大酒店、古乔玉城珠宝贸易广场首期工程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开阔广场、珠宝商会楼、会展中心、豪华展销中心等,集生产、加工、贸易、博览、鉴赏、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形成集产、销、研和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区。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前来买卖和投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投资环境。
(4)品牌优势:阳美玉器逐步形成一个品牌,在国内外得到世人的认可,先后被授予为“亚洲玉都”和“中国玉都”的称号。2002年以来,又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玉器节,组 3
织了多场大型的玉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2005年10月承办了首届中国玉器“百花奖”大赛,极大地丰富了玉器节的文化内涵,扩大了玉器节作为国内玉器第一展的影响力。这也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
(5)政府加强产业引导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几年来,该区切实加强引导和扶持,整合各方面资源,对发展玉文化产业给予充分投入。在产业扶持上,研究落实相关产业发展优惠办法,在信息搜集、产品包装、品牌推介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出台加快玉器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为玉器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在产业平台建设上,通过政府规划、鼓励民间投入,建设了阳美玉器展销中心、古乔白玉市场等大型市场,密切产销衔接,搞活了玉器贸易。在产业宣传上,该区鼓励、引导能工巧匠参加各种玉雕比赛,并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极大地提高阳美玉器的知名度。在服务管理上,积极帮助企业、个人做好有关申报、认证工作,支持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推荐参加国内外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提高阳美玉器产业知名度和玉器推向国际市场提供方便。在产业的规范引导上,先后引导成立了“阳美玉器协会”、“揭阳市珠宝玉器商会”,形成了行业自律公约,并全面推进“金信工程”建设,树立纯A货经营的特色品位,大力规范市场秩序,致力营造守法有序、诚信无欺的经营环境。该区还注重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目前,有4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玉商常驻阳美玉都,其中有3000多名从事玉器设计、加工与生产。
五、玉器企业发展的障碍
(1)缺乏专业贸易人才
揭阳市玉器企业几乎都是进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模式,利用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弊端:未能很好地利用专业的经济贸易人才。虽然玉器企业以诚信闻名,有很多固定的老客户,但是在推广上,仍然缺乏专业的贸易人才。
我们调查的揭阳市阳美玉器生产商在东南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揭阳玉器应做到不满足现状,应该聘请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理论知识,掌握较强的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信息处理和沟通技术、以及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技术,独立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的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开世界市场,使中国玉器走向世界。
(2)强大的广州玉器生产商
揭阳市阳美村680户人家中,95%以上的家庭从事玉器加工和营销,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玉器专业村,也是国家最大的缅甸翡翠纯天然A货加工基地,同时也是玉器营销的集散地。在我们小组所调查的玉器企业中,被问道谁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时,居然是广州强大的玉器生产商,理由不是他们的技术比较精湛,而是他们生产做工精细,品种多样、价格便宜的B、C货。而揭阳东山区坚持生产宝贵的纯天然A货。这种劣势归根到底是广大玉器消费者品味较低,购买客商缺乏素质,商业气味浓厚,未能形成较强的鉴赏能力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国内玩玉的风气刚刚兴起,追求玉的质地、工艺完美的人士还少,所以市场滥竽其数,这是现今玉行业的一大弊端。(3)原料不足
揭阳东山区玉器产品以选料上乘,技艺精湛,文化含量高,在业界享有至高地位。原料来源主要有缅甸、云南、新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产自缅甸的中、高档翡翠玉石原料约有85%流向阳美,大陆90%的中、高档翡翠饰品出自东山。在采访的过程中,老板透露出原料不足的问题令我们都倍感惊讶。因此,我们在互连网上键入”原料不足“的字样,立刻就出现诸如“原料不足迫使全球钢厂考虑压缩产量”“ 中国最大的锌生产商--葫芦岛有色金属 4
集团表示,公司已经计划调降2005年锌产量6%至300,000吨左右,此前计划生产320,000吨,预计当地原料短缺将加剧”“新疆棉纺企业原料不足“等等字样。可见,原料不足的问题不仅仅是玉器行业的一个发展障碍,也是全球其他企业发展一个很大的障碍。(4)员工大多急工急利,缺乏追求完美艺术造诣的精神。(5)市场秩序不规范
市场秩序市场秩序杂乱无章,市场秩序不规范不仅是揭阳东山区玉器企业发展的很大的障碍,也是揭阳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优秀的企业往往业绩卓著,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也比较规范,而差的企业由于效益不佳,为了急于获得效益,往往会采取更多的机会主义行为,钻市场管理政策不完善的空子,或在诚信问题上弄虚作假,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市场秩序不规范导致揭阳市未能吸取高端的玉器专业人才。在玉器贸易上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竞争,行为规范化都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企业行为的规范化取决于市场制度的完善程度,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自律精神和法制意识。企业要很好的发展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环境,构造一个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玉器商和客户和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6)技术人才缺乏,生产工艺不高
在采访的两家企业中,都透露同一个问题,就是生产小件物品的技术善可(挂件、精品手玩件等),但缺乏生产大件物品的技术要求,需要到外地(如广州、四会等地)加工生产。
六、我们对揭阳东山区玉器企业发展建议
1.提高其知名度
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在网上设立淘宝网让顾客搜索等等手段提高揭阳市玉器企业的知名度。
2.针对原料不足的问题,各玉器生产商应该提高生产工艺,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浪费,宝矿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提倡“绿色珠宝”,珍惜原料,各玉器生产商还应该逐渐发现更广阔的原料来源地。
3.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培养玉器雕、加工、营销、鉴赏等各专业的人才,加强与各地玉界沟通、联系
4.坚持生产纯天然A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品位会逐渐提高,玉器作为一种奢侈品,需求会增加,特别是高档的玉器需求量会增加,所以,揭阳东山区应该坚持生产纯天然A货。
5.创建品牌效应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些玉器企业的老板就提到,希望能够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店,形成一个知名品牌.品牌效应由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效应,他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在当前品牌先导的商业模式中,品牌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树立企业品牌需要企业拥有很强的资源统合能力,将企业本质的一面通过品牌展示给世人。树立的方法:广告、公关、日常行销、售后售前服务都对品牌树立有直接影响。
第二篇: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丽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丽江市农业概况
丽江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丽江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积极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具体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1、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1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7户为省级龙头企业,且均享有产品外贸经营进出口权,30户为市级龙头企业,都给予了相应的扶持。全市38个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就业人数达4000多人,能带动农户20多万户。
2、建设一批市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末,全市共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80万亩,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5万亩左右、加工型马铃薯6万亩、优质米基地10万亩、杂豆芸豆10万亩,油菜7万多亩。
3、发展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170个,会员达12700人,切实提高了我市农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4、树立一批农村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全市共有农村能人34人,科技带头人25人,他们通过科技服务、大办特色示范样板、创办农产品基地等,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5、创建一批丽江农产品品牌:全市共注册商标的农产品共有37家37个产品,农产品发展呈现出品类齐全、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篇: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丽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丽江市农业概况
丽江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丽江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积极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具体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1、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1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7户为省级龙头企业,且均享有产品外贸经营进出口权,30户为市级龙头企业,都给予了相应的扶持。全市38个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就业人数达4000多人,能带动农户20多万户。
2、建设一批市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末,全市共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80万亩,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5万亩左右、加工型马铃薯6万亩、优质米基地10万亩、杂豆芸豆10万亩,油菜7万多亩。
3、发展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170个,会员达12700人,切实提高了我市农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4、树立一批农村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全市共有农村能人34人,科技带头人25人,他们通过科技服务、大办特色示范样板、创办农产品基地等,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5、创建一批丽江农产品品牌:全市共注册商标的农产品共有37家37个产品,农产品发展呈现出品类齐全、快速发展的趋势。
6、培育一批种养殖业大户:我市种养殖业大户已发展到797户(其中种植业大户333户,养殖业大户464户),种植作物涉及到粮食、蔬菜、林果、花卉、药材、烤烟等各类粮食、经济作物,大户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规范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单产的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六)狠抓了“八项措施”
1、推广经验促增收:近年来,经过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一些典型经验:如玉龙县的“鲁甸经验”,期纳镇满官村“党建带村建,村建带民建”、“支部+协会”、“企业带动转移劳动力”的经验,在在全市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
2、宣传惠农政策促增收:通过及时贯彻减免农业税、下发粮食直补资金、实行购机补贴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
3、调整结构促增收:在稳定粮食总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从早、巧、晚、特四个方面来调整结构,打时间差、节令差,打特色品牌,集中精力抓好优质稻、烤烟、青梅、甘蔗、畜牧业、冬早蔬菜、魔芋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红花、特色中药材、朝鲜蓟、花卉等新兴产业,因地制宜,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使农业产业发展做到突出重点,各具特色,适度规模发展,充分发挥了各地的区域优势,使农业生产的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以实现区域产业的产业效益、基地建设的规模效益、特色作物的特色效益。
4、科技服务促增收:大力推广了农业新技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
5、围绕市场促增效。
6、劳务经济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减灾保增收。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政府及农业部门根据丽江实际,确定了我市“水果、蔬菜、药材、野生菌、杂粮、优质米、烤烟、魔芋、畜牧,劳转”十大特色产业加以大力发展扶持,并相应在全市范围内选定授予了“玉龙县鲁甸药材之乡、太安马铃薯之乡,古城区七河生猪养殖之乡,永胜县三川优质米之乡、期纳冬早蔬菜之乡,华坪县荣将芒果之乡,宁蒗县新营盘苹果之乡”七个重点产业乡镇,积极引导农户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
(一)种植业
1、水果产业
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年水果总产量11.74万吨,总产值1.85亿元。
①苹果产业:目前,我市苹果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产量2.6万吨,产值5000万元。其中,宁蒗县5万亩,玉龙县1.8万亩,永胜县0.5万亩,华坪县0.3万亩,古城区0.4万亩,其中,宁蒗县的一万亩已通过无公害食品生产认证,两万亩a级绿色食品苹果基地的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产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宁蒗县新营盘乡产值超万元的农户就有160多户,且有省级龙头企业宁蒗县龙德绿色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苹果产业的综合服务工作,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全市苹果面积在巩固的前提下发展至13万亩,实现产值4亿元左右。
②优质晚熟芒果产业:全市芒果总面积4.42万亩,总产量0.83万吨,总产值2438万元。主要分布区华坪县是云南省独有的优质晚熟芒果生产区,生产的芒果以成熟晚、色泽鲜、品质优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市、县农业部门加快了芒果产业科技推广和品种改良步伐,筛选优质晚熟芒果品种在最适宜区种植;组建了以芒果营销加工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华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及华坪县芒果专业技术协会,并注册了“金川红”芒果商标;,华坪县还获得了1万亩绿色食品芒果生产基地认证;如今该产业已成为华坪县新农村建设的首选产业。计划到2010年全市芒果面积增加到6万亩,产值实现2.4亿元以上。
③雪桃产业:丽江雪桃具有色、香、味、形俱佳,成熟晚的优良特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价值较高。开发主要以新知图书城下属的丽江雪桃开发有限公司为主。目前已在拉市乡建成亩雪桃生产示范基地,300亩雪桃优质苗木生产基地,盛果期亩产可达4000公斤左右,大面积平均亩产公斤左右。计划到2010年全市雪桃面积发展至3万亩,预计产值1.5亿元左右。
④青梅产业:丽江现有青梅面积5.98万亩,产量1.38万吨,产值1450万元。主要分布在玉龙、宁蒗县两县。有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绿丫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从事青梅生产加工。计划到2010年全市青梅面积发展至3万亩,产值达8000万元。
⑤龙眼产业:永胜县是云南省唯一的龙眼基地县,现有面积1.46万亩,产量0.3万吨,产值900万元。目前正积极开展品种改良及应用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提质增效工作,并已见成效。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基地全部良种化,从而使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蔬菜产业
我市现有蔬菜面积13万亩,产值1.2亿元。
①冬早蔬菜产业:“十五”规划期间,我市冬早蔬菜开发以金沙江沿岸乡镇为主,我市已种植冬早蔬菜5万亩。到2010年,拟建成冬春蔬菜基地10万亩。
②夏秋蔬菜产业:,我市种植夏秋冷凉蔬菜6万亩。力争到2010将年全市名、特、优蔬菜播种面积突破至20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15万亩),产量50万吨,创立丽江无公害蔬菜品牌,实现产值3亿元。
3、药材产业
丽江是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椐不完全统计,至底,丽江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企业有八家,从事采购销售的个体户有1000多户,种植户有6000多户,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各种药材6500公担,野生药材5000公担。丽江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以云木香、云南重娄、岩白菜、白芨等四个种类为主。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建成四种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5万亩,预计产值6亿元。
4、野生菌产业
我市广大山区和半山区有较多品种的野生菌,目前企业加工的品种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黑木耳、磨菇等,每年可采集到近1000吨,产值在3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在玉龙、宁蒗及永胜三县的高寒冷凉山区建立5万亩高档名贵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扶持龙头企业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及冷藏设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创建丽江天然无污染野生食用菌品牌。有中源食品有限公司、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从事各种野生菌的贸易活动。计划到2010年使该产业成为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出口创汇产业。
5、优质芸豆杂豆产业
小宗粮豆(芸豆、燕麦、小鸡豆)是丽江市的特色作物和优质品种,以玉龙县aa级的芸豆生产基地,古城区为主的鸡豆(小扁豆)生产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声誉和生产发展潜力。至底,我市芸豆种植面积8.36万亩,产值3000万元。其中玉龙县种植有芸豆6万亩,是云南省最早、面积最大的aa级有机芸豆基地,是丽江直接出口创汇最主要的农产品。主要有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胜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从事该产业的开发,带动农户发展。
为使丽江大粒型芸豆在质量、品种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芸豆产业成为高寒冷凉山区的支柱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品种较为齐全的芸豆“引、育、繁”试验基地,我市将建成26万亩的优质芸豆和杂豆生产基地,计划产值达到9000万元左右。
6、优质水稻产业
我市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6.2%,产量占30%,今后,继续保持水稻种植面积32万亩,单产由现在的385千克提高到430千克,总产量1.38亿公斤,确保粮食的生产安全。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预计生产优质米1亿公斤,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7、烤烟产业
我市的烤烟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底,已累计种植123.76万亩,收购烟叶233.05万担,农民收入77786.8万元,财政收入19389.6万元。我市烟叶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都赢得了省外烟厂好评,呈现出畅销的良好局面。根据丽江市烤烟种植区划提供的数据,全市有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烤烟种植面积近8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其中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共有耕地43万亩,按正常三年两头轮作要求,考虑其他作物,每年用宜烟土地的40%种烟,全市每年可种植烤烟17万亩,现有烤房32294座,烟叶收购站点39个,常年从事烤烟生产、收购各类技术人员1800多人,烟区广大烟农也掌握了烤烟生产技术,加速发展烤烟生产的条件已经具备。“十一·五”期间烤烟生产的基本发展思路是:“抓住机遇,优化布局,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加快发展”,把我市烟叶收购指标争取到30万担,进入全国重点种烟发展区域。
8、魔芋产业
目前,我市种植魔芋8000亩,产量1.5万吨,产值2300万元。我市正大力开展绿色食品魔芋以及有机魔芋的基地建设,引进精粉加工先进技术与设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永胜县松坪乡的魔芋通过日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出口到日本。目前主要有玉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该产业的生产与加工活动。计划到2010年建成魔芋生产基地5万亩,预计产量9万吨,产值1.3亿元。
9、马铃薯产业
我市特有的立体型气候资源,促使我市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有两种方式,一是秋收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以金沙江沿岸干热河谷为中心的冬早马铃薯生产基地。全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亩左右,其中优质专用马铃薯10万亩,产值1000万元,主要分布在玉龙县、宁蒗县、永胜县。丽江市从1998年开始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具有较好的种薯繁育设施条件,具备年生产试管苗200万苗,微型薯800万粒的生产能力。计划到2010年全市马铃薯种植发展至30万亩,总产30万吨,产值2亿元。引导扶持建立1-2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10、优质油菜产业
我市主要有以玉龙县和古城区为主的油菜生产基地,分为夏收油菜基地和高海拔地区为重点的秋收油菜基地,种植油菜2.5万亩,其中冬油菜1亩,秋油菜13000亩,秋油菜籽产量1300吨,产值3100万元。目前,公司正积极在鲁甸筹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创建有机油、生态油品牌。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末建成油菜生产基地6万亩,预计产量3700吨,产值1亿元。
11、杂种玉米制种产业
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已达到1.2万亩,产量380万公斤,产值2500万元。杂种玉米的种植以玉龙县河谷区乡(镇)的山区、半山区和华坪县的新庄、船房及永胜县的三川镇等乡镇为中心。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杂种玉米基地1.5万亩。
12、荞麦产业
我市在宁蒗县和玉龙县的冷凉山区已种植荞麦8.46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8000万元。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荞麦生产基地6万亩。
13、优质茶叶产业
我市的茶叶基地主要分布在华坪县海拔1700-2100米左右的乡镇,到已种植茶叶1.3万亩,投产采摘面积0.98万亩,生产鲜茶叶1680吨,生产干毛茶336吨,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并已获得73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
14、花卉产业与观光农业
丽江具有生产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球根花卉种球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目前,永胜县已建成70亩百合种球繁育基地,计划到2015年球根花卉面积发展至1.5万亩,发展鲜切花0.5万亩,产值达到4亿元;同时,丽江市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具有丰富的野生观赏园艺植物资源,具备开发观光农业的一切环境条件;因此,花卉产业与观光农业在丽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畜牧业
1、黑山羊产业
我市先后开展了4个养羊综合区,优势肉羊产业带玉龙县种羊场、永胜种羊场建设,加强了养羊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促进了丽江黑山羊产业的发展。,我市黑山羊存栏90多万只,预计羊存栏达103.79万只,出栏肉羊36.35万只,肉产值达757万元。年外销山羊17万只。
2、黑头山羊产业
黑头山羊是宁蒗县地方优良品种,是当地农民群众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从1995年立项开展供种基地项目建设来,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建立了核心群种羊场,扶持建立扩繁种羊专业户106户。黑头山羊群体数由1995年的2.7万只增至目前的3.4万只,增长25.9%。年对外提供种羊1260只,出栏肉羊1.2万只,经济收入达500多万元。
3、菊苣养猪产业
为了推动种草养畜,发展生态养殖业,玉龙县畜牧局引进钰滇菊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拉市乡培植龙头企业,并建立拉市乡菊苣养猪基地,成立了拉市乡养猪协会,建立了年出栏肉猪1000头的养殖场,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共推广种植菊苣4056亩,发展菊苣养猪4.1万头。目前菊苣养猪已通过省厅无公害产地认证。钰滇公司在市区农贸市场开办了2个菊苣猪肉专营门市,产品供不应求。
4、华坪白毛乌骨鸡产业
华坪白毛乌骨鸡具有耐粗饲、味美、滋补等特性,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华坪白毛乌骨鸡地方优良品种,在省厅的扶持下,培育和发展了乌骨鸡选育养殖场2家,规模养殖户20户,促进了华坪乌骨鸡的健康发展。华坪县肉鸡存栏48万只,出栏96万只,产值1516万元。
5、蜂产业
我市蜂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通过养蜂基地建设,中蜂科学饲养综示区项目建设,扶持建立永胜滇峰蜂业公司,滇峰蜂业公司收购蜂品150余吨,完成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6、丽江三川火腿产业
丽江三川火腿产业通过几年努力得到发展状大、产品的产量及效益通年增加,并获得了“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金奖”、“中国名牌产品”、“首届中国民营企交易指定产品”、“云南省放心食品”自营进出口权等多项殊荣。丽江三川火腿有限公司完成火腿加工1867吨,产值达654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
(三)劳动力转移产业
据统计,丽江市底共有农村劳动力5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8.75万人。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截止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12万人,累计增加农民收入2.5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62元。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云南省农村劳务输出计划的通知》,下达丽江市2010年劳务输出计划14.28万人,结合我市实际,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彻底拆除阻碍城乡生产要素交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壁垒”,构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就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县(区)、乡(镇)已成立的农村劳动能力转移机构和民间劳动力输出组织的作用,大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采取就地与易地、市内与市外、省内与省外、季节性与常年性相结合的总体开发战略,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力争到201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及劳务输出14.56万人,劳动力转移收入达2.82亿元,2015年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5.67亿元。
(四)渔业产业
我市主要有西北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湖塘库冷水鱼类增养区,水域面积占44.49%;永胜、华坪的湖塘库温水鱼增养区,水域面积占55.5%。我市水产品总产量6855吨,养殖面积38916亩,水产品产值6855万元,水产品加工300吨产值600万元,其中:出口量150吨,出口额300万元;预计水产品总产量8335吨,养殖面积49579亩,渔业总产值8335万元,水产品加工1100吨,加工总产值2200万元,其中:出口550吨,出口额达到1650万元。
2010年渔业发展计划水产品总产量14835吨,养殖面积67659亩,水产品总产值14835万元,水产品加工4500吨,加工总产值9100万元,其中:出口产品3350吨,出口额6700万元。
四、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农技体制建设滞后,农技人员对农产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充分作用,基层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农产业作物品种老化,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少,农户管理初泛,缺乏标准化栽培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二)个别县(区)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政策性太强,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性和应急性,统管不灵活,弊病日渐突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业开发及农产品的加工进程。
(三)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生产存在盲目性,个别产地批发市场仍存在管理滞后和欺行霸市行为,给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四)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劳动辐射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对农产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带动较小,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稳定,对农产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视了产业发展,造成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滞后,商品效益不高。
五、今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议和打算
(一)建议再进一步搞好全省特优农产业开发的规划,突出优质区划,做到发展有目标、开发有针对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规划中建议将丽江市的畜牧产业、优质水果(晚熟芒果、苹果、龙眼、雪桃、青梅、日本甜柿等果种)、夏秋冷凉蔬菜、优质小杂粮(豆类、荞麦)、药材、野生菌类、魔芋等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
(二)建议取消或调整财政包干政策,下达经费或相应扶持时充分考虑政策性、项目性和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机制建设,努力为企业和农户创建方便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设安全畅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
(四)加快农技体系建设步伐,使农技人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中大显才能,为农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出台政策要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立体性强的山区,以特为主,不要过分强调规模经济,同时,制定政策要细,使干实事的单位和人员用得上资金,干得了实事。在特产品种、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企业创建、农业经济组织发展、品牌创新、产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六)继续扶持壮大一批农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特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农特产业的投入。
(七)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增加畜牧业对农特产业的贡献率。
第四篇:家乡特色产业烤烟的种植技术调查报告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特色产业烤烟的种植技术调查报告--关于家乡特色产业烤烟的育苗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
实践方式:向父母了解和向村民以及村长咨询、同时与大家一起参加烤烟的育苗工作
目的:了解烤烟的种植技术和掌握烤烟的育苗培植的技术
时间:2014年1月4日到2014年1月22日
地点:
相关人物:我、父母及村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重新镇位于黔西县东北部,距县城约45公里,北与大方县毗邻,东隔乌箐河与金沙县接壤,与县内定新乡、中坪镇、中建乡相邻。平均海拔高度125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018.3mm。全镇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85户、327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11249人,占总人口的35%。全镇共有耕地面积40104.9亩,其中旱地33450.9亩,水田6654亩,林地面积22941亩,其中天然林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25%,牧草地面积1854亩。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是黔西县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烤烟是该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重新镇年种烟面积均在2万亩左右,有“重新烟海”之称。
我的家乡重新镇冒沙村位于重新镇西北面,属半丘陵地带。共有12个村民组,共计户数435户、人口1717人,总耕地面积达1983亩,其中田334亩、土1649亩。盛产玉米、水稻、小麦、红薯、洋芋等粮食作物,烤烟、油菜、土烟、茶叶、葵花、李子、桃子等经济作物,以及构皮、杜仲、棕片、金银花等中药材土特产。境内有煤炭、石灰石、木材、等丰富资源,无烟煤储量丰富。
家乡主要是以种植烤烟为主,烤烟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一、烤烟
烤烟烟叶,一年生草本,茄科。植株被腺毛,高1米左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柄状。用手摸起来,叶发粘。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花冠漏斗状,形似军号,末端粉红色。蒴果,种子黄褐色。原产于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烟叶为烟草工业的原料。
二、烤烟的分布和生产概况
(一)烤烟的分布
烤烟对环境条件有广泛的适应性,自北纬60°至南纬45°的广大地区均有种植,几乎便于世界各地。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5°至南纬30°之间。
(二)烤烟的生产概况
全世界大约有100个国家生产烤烟。其中主要的生产国为中国、印度、巴西、美国、土耳其、津巴布韦以及马拉维。总产量占全球的80%以上。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的税收居全国 各行业之首。中国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烟叶和卷烟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烤烟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历史悠久、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还将在很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只是对烤烟的生产经营的限制将越来越严格。“吸烟与健康”问题的发展,促进了烤烟产品 科技含量的迅速提高,每次反吸烟浪潮高峰过后,就迎来一次新的烤烟技术高峰和新一轮世界烤烟市场的竞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烤烟制品生产和消费国,烤烟行业作为烟草国家专卖制度的践行者和维护者,有责任维护国家利益,控制烟草的生产和消费,减少和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烟草行业应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烟草对消费者的危害。
长期以来烟草行业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方针,大力推行“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技术规范化”的科学种烟措施,在烟叶育种、漂浮育苗、平衡施肥、三段式烘烤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烤烟的生育过程
(一)烤烟的生长特点
在烟株生长的整个过程中,表现为前生长期较慢,中生长期较快,后期生长缓慢的特点,一叶面积和株高增长为例,移栽后30天内叶面积和株高增长较慢,30-60天增长较快,而60天后明显减缓。
(二)烤烟的生育时期
从栽培角度看,分为苗床期和大田期。1.苗床期
从播种到移栽这一时期称为苗床期。一般为65-90天左右。苗床期因各地环境条件、育苗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同 而有很大差异。苗床期可分为4个生育期。(1)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
从播种到子叶平展,即为出苗。这一时期,水分和温度是关键。水分不足会延迟出苗,甚至造成闷种、闷芽等。种子萌发最低温度为7.5-10℃。幼芽在17-25℃内顺利生长,以25-28℃最为适宜,超过35℃幼胚易受伤害。
(2)十字期(出苗到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该期应特别加强水分供应,确保烟苗及时成活。
(2)伸根期(还苗到团棵)
烟苗茎部伸长加粗,新叶不断长出,到株高33cm左右,展开叶达12-16片时,株型近似球形,称为团棵。一般需要30天左右,是大田管理的重要时期,应上下兼顾,注意促进根系的生长。
(3)旺长期(团棵到现蕾)
团棵后茎叶开始迅速增长,茎高每天可增加3-4cm以上,2天即可长出一片新叶,生长十分旺盛。茎生长最开始分化为花絮原始体,叶芽分化停止,主茎顶端中心出现绿色花蕾,烟株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一般历经25-30天。旺长期的叶面积、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最大,最多;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群体和个体的矛盾较突出,对水、肥、光等条件敏感。叶数、叶片大小、叶重主要决定于这一时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所以团棵前后的营养条件十分重要,各种措施必须适时实施做到旺长而不是徒长。
(4)成熟期(从现蕾到成熟)
烟株现蕾后,叶片自下而上陆续落黄成熟。茎的生长在开花后停止,根系仍然继续生长。从现蕾到栽培应采收结束需30-60天,留种应延至蒴果成熟。只采收烟叶的烟株要打顶抑芽。
四、烤烟的育苗
当前我们推广的烟草育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假植两段育苗;二是漂浮育苗。
(一)假植两段育苗
厢开好后,将床面土块磕细拉平,要求表土7~10厘米内土粒不要超过指头大小,土质较为粘重的土壤要注意不宜过细,否则易于板结,幼苗不易扎根。有苗床烧土消毒习惯的地方,于拉好毛厢后即行烧土消毒,可杀死大部位病菌及害虫,烧土后要将厢面绝大部分的灰肥取出,否则容易翻泡化苗,然后再将厢面挖翻拉平磕细,厢整好后,要特别注意使厢内浇淋透水,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苗床底肥多用腐熟猪粪、清水、油菜籽饼、磷肥等,一般10米长的苗床,每厢施经过腐熟并筛细的干猪粪150千克、油菜籽饼粉1.5千克、磷肥1.5千克及适量的清水,并可加用少量灰肥。播种前将筛细的干猪粪及火土灰,均匀撒施于厢面,再泼透清粪水,在干至不粘锄头时,浅锄一遍,肥料施好后,然后将厢面四边内壁切齐,使厢面宽度达到1米。并将表土浅锄入土7~10厘米,将厢面刮平,然后用木板轻拍厢面,进行镇压,使土壤密接而不泡,于淋透清粪水后,即可播种。如果苗床土壤偏砂或砂性较重,则需在厢面顺序轻轻用脚踏一遍,进行镇压,然后淋透清水后播种。播后于厢面适当撒一层肥土进行覆盖。我村主要栽培品种有云烟87、G28等。
等到烟株达到猫耳期后,我们首先将地面弄为长10m左右,宽1.2-1.5m的平厢;然后将通过孔径大约1cm的筛子泥土与肥料混合均匀后,装入营养袋,把营养袋放在平厢上,弄成一厢;然后均匀洒水在营养袋上;然后将烟苗插入营养袋,并用手压一下;最后在用竹片插入土里形成桥型的拱桥状,将膜盖在上面,搭建成为一个小棚。一天后我们将生树枝搭膜上被阴,避免太阳直射导致烟苗死亡。待到烟苗立起来后,若棚内温度高,我们要将棚的两边打开通风散热。一个星期后。便可将膜揭开,同时我们要对它进行洒水,保证它的湿度及营养。直到移栽。
(二)漂浮育苗 1.壮苗标准
烟苗清秀整齐,苗高10-15cm,茎高8-12cm,7-9片真叶,叶色正绿,根系发达,表观侧根多,茎干富有韧性,不易断。2.小棚建设标准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1)育苗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质地干燥,近无污染水源(达引用水标准),交通方便,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和稻田。
(2)建棚规范要求
用空心砖建成内径700cm×140cm小池,深20cm,池与池之间距80cm,行与行之间距120cm。用竹片搭成高80-90cm高的棚。
(3)育苗场地及育苗盘的消毒
育苗前对育苗池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育苗盘用用消毒液0.2%硫酸铜、1-2%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4)搭棚
将准备好的薄膜铺在消过毒的育苗池内,放平整,池两头拉紧压严,池两侧拉至砖脚。棚膜放在竹片上,拉整齐,在池外两侧拉紧压严,池两头也应盖好。搭好棚后,在池里放水,水深12cm左右。
(5)装盘、打孔及播种
装盘:装盘前检查盘孔是否堵塞,堵塞的要清通。将基质加入少量复合肥混匀,加少量水拌匀,含水量以手握成团,松开后能自然散开为宜;用松散的基质填满孔穴,用手指轻微压至有实落感,然后装满刮平露出盘面孔格。
打孔播种:用压孔器在每孔的基质上打一个深0.5-0.6cm小孔,每格内播种1-2粒烟种,不在盖基质,立即放入育苗池内。注意不能把播完种的盘相互堆压,待全部播完种后才放入池中。然后将棚盖好。
此后若温度较高,应打开棚的两头排湿降温。保持水深10cm左右,注意水内的营养物质,可适当的视情况加入复合肥,确保营养需要。
(6)剪叶、剪根技术要求
目的是达到抑大促小,促使烟苗整齐一致,调节根与茎的关系,从而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肥力、肥料性质、生育期内温度、降雨等状况及施肥的技巧和原则(养分平衡原则、因土施肥原则、因品种施肥原则、因气候施肥原则、最大效益原则、施肥方法与时期),以获得烟叶的优质生产为依据来确定适宜的氮磷钾比例、用量、肥料种类、基肥追肥用量及方法。由于我县烟农种植户众多,烤烟种植是烟农的主要收入,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那么,如何种植,才能提高烟叶质量,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烟农增收?我认为:首先烟农应严格按照分公司指定品种要求种植,认真做好烟区的布局,建立规划区和轮作区,确保烟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次抓好培育壮苗。根据所在地气候条件,确定好最佳播种期。集中育苗,确保集中育苗面积达50%以上,减少分散播种带来的不同移栽后还苗期长的问题。再次抓好以施肥为中心的各项技术措施的协调平衡。全面科学使用烟草专用肥,提高施肥水平和施肥技术。以及要抓好烤烟的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烤烟病虫害是影响烟叶质量产量的一大隐患。烟农要提高综防水平,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最后抓好成熟采收,科学烘烤。要完善烤房基础设施建设,应推广使用风动力辅助循环烤房,实行上部叶带秆烘烤。由于现在吸烟的人太多,吸二手烟的更多,吸烟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影响环境及空气质量等,我认为应该少种烟,只有烟的数量少了,价格高了,才有很多人抽不了烟,这样可以减少抽烟的人数;现在国家出台了政策,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等,这样也减少了吸二手烟的人数。与此同时,烟农们应寻求、寻找新的致富之路,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政府也应带着广大群众寻找新的、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的致富之路,带领大家早日脱贫。
烤烟的栽培不仅是一个苦力活,还是一个技术活。这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达5-6个月之久,由于这个假期只有50多天,且这段时间是烤烟的育苗阶段,因此只参加了对烤烟烟苗的育苗实践(苗床的准备及播种过程),但是作为农村孩子,我对这个过程非常的清晰,了解相关细节。我希望自己能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懂得负担,成为一个爱父母理解父母的好女孩,并且成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女孩。
2012级临床A班:尚华荣
2014年1月23日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1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对烤烟生产采取的措施
黔西县重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生产工作,将烤烟种植作为振兴重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把烤烟种植作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来抓,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烟农增收。
一是引进品牌,做大做强烤烟产业。该镇成功引进广东中烟“双喜”品牌入驻,并建成20000余亩的“双喜”品牌优质烟基地。
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走科技种烟之路。全镇成立了4家专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初步形成,经济效应显著提高。
三是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措施、帮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烟农放开手脚种烟,安全种烟。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2
云烟87
云烟87是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以云烟二号为母本,K3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云烟87品种下部烟叶为柠檬色,中上部烟叶为金黄色或桔黄色,烟叶厚薄适中,油分多,光泽强,组织疏松;总糖含量31.14%~31.66%,还原糖含量24.05%~26.38%,烟碱含量2.28%~3.16%,总含氮量1.65%~1.67%,蛋白质含量7.03%~7.85%;各种化学成分协调,评吸质量档次为中偏上;移栽至旺长期烟株生长缓慢,后期生长迅速,生长整齐;亩产量174.2千克,亩产量、均价、上等烟比例、亩产值均高于对照K326。株式塔型,打顶后为筒型,自然株高178~185厘米,打顶株高110~118厘米,大田着生叶片数25~27片,有效叶数18~20片;腰叶长椭圆形,长73~82厘米,宽28.2~34厘米,叶面皱,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缘波浪状;叶耳大,花枝少,比较集中,花色红;节距5.5~6.5厘米,叶片上下分布均匀;大田生育期110~115天,种性稳定,变异系数较K326小。抗病性 抗黑胫病,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病,而普通花叶病,抗叶斑病,中抗青枯病。
云烟87烟叶变黄速度适中,变黄较整齐,失水平衡,定色脱水较快,烟叶变黄定色,脱水干燥较为协调,容易烘烤,烘烤特性与K326接近,可与K326同炉烘烤。
云烟87最适宜种植海拔为1500~1800米,海拔超过1800米的烟区采用地膜栽培技术,也能获得优质、适产、高效益;适应性广,抗逆力强;苗期生长速度快,品种较耐肥,需肥量与K326接近,亩施纯氮8~9千克;针对云烟87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迅速的特点,基肥不超过三分之一,追肥占三分之二,分再次追施较为合理;并根据年份的气候、雨量等特点因素,合理掌握封顶时间,不过早封顶,以免烟株后期长势过头。
第五篇: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个。截止底,这21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加工户)9293个、从业人员79万人,年营业收入2342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利润161亿元、出口创汇91亿美元,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公共服务平台17个、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 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异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肉食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产业,经过3年发展,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50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芝罘区从开始发展汽车贸易产业,建立了胶东最大的汽车交易广场,成立了烟台市汽车商会,目前国内所有品牌和部分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共设立汽车销售公司、专卖店93家,带动发展汽车装璜、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60多家。蓬莱市的休闲旅游、修造船产业,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材、粉丝、黄金、毛衫等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二次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先后研发出80多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推动粉丝产业逐渐向综合开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等28个自主品牌。粉丝、黄金、石材、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拥有生产企业65家、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仅10大特色产业集 群中的14个龙头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亿元,占全市特色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直接带动9000多家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和产业的竞争力。比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在龙大、鲁花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2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功将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食品打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在南山铝业的带动下,龙口市东江镇形成了煤炭、电力、氧化铝、碳素、电解铝、铝型材这样一条既有能源原材料、又有中间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福山区加快推进面向上海通用东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成为东岳汽车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产业镇培育初见成效。到底,全市共培育特色产业镇29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利润87亿元,分别占全市特色产业的52%、44%和54%。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3个,超过50亿元的有5个,超过20亿元的有10个;上缴税金过亿元的有10个,过万元的有12个。凤城街道、张星镇、夏邱镇等3个乡镇(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东江镇等10个乡镇(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烟台市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镇。
五是对地方贡献不断加大。一是膨胀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莱阳市、莱州市、福山区、海阳市、栖霞市等县市区的 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共上缴税金59亿元,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20%。特色产业上缴税金占产业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牟平王格庄、莱阳城厢等9个乡镇达到80%以上,龙口七甲、蓬莱蓬莱阁等8个乡镇达到50%以上。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特色产业共吸纳劳动力近80万人,占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市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低端发展路线。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发展比较好的海阳毛衫产业,500多家企业仅有3个自主品牌,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产品95%以上销往国外,在当前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莱阳的蔬菜加工,莱州、龙口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仅有8个,大多数都在20亿元左右,还没有形成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了铝及铝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有南山、丛林、龙大、鲁花这样的骨干企业之外,其他产业集群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集群组织比较松散,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有限。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自律组织,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此外,集群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同时,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全市已经成立行业协会27个,还有6个产业集群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已经成立的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比较少,大多数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不突出。
(四)知名品牌、区域品牌不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但除“龙大”、“鲁花”、“南山”等几个老品牌外,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毛衫、石材等传统产业,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其主导产品均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许多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远远没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国的名气大。正因如此,我市大部分产业的主导产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与占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国内眼镜市场80%的温州眼镜产业集群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海阳市和蓬莱市以外,其余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制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除了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世回尧汽车交易市场等少数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大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虽然认定了一批,但还难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性、公益性服务,“公共服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持续发展。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集群集聚。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倾斜,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手续,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沿海县市区应当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铝及铝制品、石油化工、粉丝、石材、毛衫等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中部地区应发挥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五区应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产业镇,发展专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毛衫、矿山机械、草艺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内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整合、承接韩日产业转移、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好机遇,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 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特别应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鼓励有关商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提出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发展特色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在推动特色文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做活特色产业。一是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积极搜集整理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资料,培植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二是搭建产业文化载体。通过兴建葡萄酒庄园、汽车展览馆、黄金城等文化设施,逐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区,在传播葡萄酒、汽车、黄金等现代特色产业文化的同时,促进特 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平台。通过举办“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