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一、小学教学建议
1.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标、教材,要想方设法让学科教师(尤其是新分教师)明确教学中二个最基本的问题:应该教些什么?会考查、考核些什么?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
4.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6.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7.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
8.注重课堂上的即时评价。
9.课堂上尤其注重知识过手和知识拓展。
10.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11.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注重测试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试结果,进行试题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12.提倡个别辅导。辅导切忌只是做题与讲授。注意学生的感受。13.了解班级情况,抓好C、D、E等学生的提升。14.紧盯“两头”学科(薄弱学科、优势学科)。
15.必须加强近5年参加工作的教师培训与指导。合理安排帮扶计划。
二、初中教学建议
1.狠抓教学常规,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1)行政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带头推门听课,查看作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校备课组加大常态教研的力度和密度,落实“备、上、听、说、评”五课研讨,任务到人、到科、到班,增强教研活动实效性,高度关注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
(3)发挥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定员、定时、定内容,发挥骨干教师优质资源引领示范作用,推行示范课和研究课。
(4)大力开展教师教学技能赛课活动,落实新教师上好合格课。2.常态培训,立足实效。
(1)加强新教师培训,实现帮扶结对“对对红”。让新教师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明确改进的方向。
(2)做好新教材培训工作,安排专门时间让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读,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结构体系、明白各章节重难点、常考点、易错点,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高度关注课堂,强化“双基”过手。
(1)从“导学案”编制入手,精心设计“双基”训练。
(2)注重课堂“自学检测”环节的实效。
(3)注重学情反馈,大力关注“当堂检测”,及时落实弥补措施。4.针对薄弱,大力弥补。
针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研讨,集思广益,制定措施和追赶目标,并组织实施。让薄弱学科成绩提高成为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增长点。
第二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建议
1、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建议》
2、首先说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语法是语言的基本模型,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既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也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更是人类进行思维和完成交际的重要信息符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反映了其语言水平的高低。
3、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听懂和读懂他人的话语和文章,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才能在交际中得心应手。反之,人们在交际中的困难和障碍也大多是因词汇不足造成的。
所以说,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词汇量越大,对语言输入内容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输出语言材料质量就越高。
4、学习英语词汇教学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
三、四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的规定是:学习本级话题范围的600至700个单词,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5、低年级要求:
1.将单词和相应的实物或概念联系起来。
2.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
3.以适当的形式运用它。
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需要听字母的发音和观察字母发音组合,比如,教学单词park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单词里每个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类似单词(如car, supermarket, party)让学生自己拼读。
6、英语词汇的特点
发音都有对应的拼写:
smart, artist, mark, garden[a: ]
Uncle[ ʌ], until[ʌ], full[ u:], music[ ju:], truth[u ]
深入了解英语词汇的基本类型,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7、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言的基础打好。只有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自己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
音、形、义是词汇的三要素,语音学习能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单词。
“在词汇的音和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形联系起来,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音联系起来,并经过反复练习,在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系统中建立起牢固的条件联系,其中包括各个具体的词的音和形的联系,以及一类又一类词的音和形的模式的。学生既能见形知音,又能因音而记形。”
8、教师在教学单词时应渗透语音知识的教学。很多学生在记单词上花了很多时间来背,但往往事倍功半。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教授单词时要教给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方法。要“授之以渔”.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需要听字母的发音和观察字母发音组合。
如:比如,教学单词park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单词里每个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类似单词(如car, supermarket, party)让学生自己拼读。
9、2.They frequentl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一词多义)
必须通过词语所处的上下文,才能理解单词真正的含义。
例如:
BooknBookv
I love this book.I want to book a ticket.10、3.词汇结构和其语法意义产生变化
通过语法关系了解词汇构成变化
前后缀的作用,构词法
11、传统教学的弊端:
1孤立教学单词。
忽视了上下文,忽视了英语词汇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理解的障碍,表达不准确。
2与汉语一一对应
例如:glass 玻璃cup杯子12、3词汇等同对待:接受性词汇量产出性词汇量
等同对待,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学生厌倦并害怕记忆词汇13、4忽视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单词有音、形、义三个方面,教授单词也可以从单词的这三个方面综合进行。学生对于这三个方面识记同时进行,就可以使发音器官熟悉单词的读音、听觉器官感受词的发音,视觉器官观察词的拼写,手写词的拼写形式,大脑积极思维记忆词的意义。
14、5违背记忆规律
15、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 :
“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
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的,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的持久性越强。
16、冲动的惩罚:
学生错误拼写,听写不过关,罚写100遍。
学生起初的好奇感、新鲜感和兴趣都被老师的惩罚而打消的一无所成。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不仅对英语趣味索然,甚至对老师也是敬而远之,乃至厌恶。
一次随意的惩罚,一生难忘的遗憾
17、词汇教学技巧:
在此给发家介绍八中词汇教学的方法。仅供参考。
直观法、语境法、分类法、释义法、对比法、翻译法、序列法、交际法。
18、直观法:
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多媒体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
19、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中除了语言环境以外,十分重要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辅助教学,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就是直观呈现法。
20、如:讲授食品单元的时候,可以将食品或者食品的卡片,直接呈现在学生面
前,学生可以在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更多的直观教学法举例:标签、图片、实物道具、教室内物品、幻灯片
22、直观教学法的优点:
1能提供形象、直观、多种感官刺激的语言材料。
2把抽象的单词具体实物化,避免了用中文解释,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
23、语境法24、1推测上下文中的词义能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随着学习的深入,自主学习,形成语言学习能力。
2系统地感知语段中的词汇,能明确词汇在交际中的作用。
3上下文能让学生明确怎样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词汇。
25、通过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单词
当遇到讲授新单词时,教师课前花时间来准备。
如:water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花洒、浇水的动作和喝水的动作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行为,再呈现以下的句子。
1)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2)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26、分类法:
将所教授词汇按某种共同属性进行分类,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记忆。
27、按事物的属性如:颜色,动物,文具等
类别进行分类。
按读音和拼写规则分类。)含有相同的发音
2)单词同音异形28、3)合成词:
4)转换词:(词性发生了改变)
29、心理学研究表明,把相关内容集中或联系起来学习和记忆,效果更佳。
在教学单词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不同的分类,以帮助学生记忆。
30、对比法:
将词汇进行对比进行教学
⑴ 反义词对比:
⑵ 动词对比:
31、⑶ 中西方用法对比:
⑷ 同音单词的对比:
⑸ 将词组的构成进行比较:
32、翻译法:
用翻译的方法教授词汇
33、音译法 直译法 意译法
34、序列法:
35、交际法:
通过交际教词汇,把词汇教学融入日常交际之中。能加深印象,交际对话中学会的词汇能立即运用,且表达准确。
将词汇放在一定的语境里教,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单词的词义、词类和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
36、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例举
游戏是操练、巩固词汇的有效方法,必须有正确的语言输入做前提和保障。
37、游戏种类:
抢读单词、看图猜词、看图写词、相同词首单词拼读赛、拼词对抗、单词接龙、猜袋中物、传递单词、TPR42、更多有关词汇教学:
一.词汇的呈现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呈现单词
2.调动各种感官呈现单词
3.用新奇,反常的方式呈现单词
二.词汇的教授
1.音标辅助教学,增强读音的准确性
2.激活旧知,感知新知,用构词法加深词形记忆
3.根据词汇教学多维性,选择最佳词义解释法
43、三.词汇的巩固
1.游戏巩固单词
2.用情景巩固单词
3.再现单词,全面掌握
四.词汇的扩充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小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联系生活,适当扩充词汇输入是把英语教活,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的根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把词汇区分为认知型词汇、活用型词汇、核心词汇有助于学生词汇的习得和巩固,使得学生知道在某一阶段哪些词汇应优先学习并运用,哪些词汇只需懂得它在文章中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好核心词汇,而且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认知量
这样综合运用口、眼、耳、手、脑等器官,全面识记,才能使单词的音、形、义、用法等多方面得到练习与巩固,就能迅速地、正确地、牢固地识记单词。
教师常常只是强调瞬间记忆的作用,关注学生词汇输入的数量,忽视了学生记忆中保存的质量。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时记忆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起初的好奇感、新鲜感和兴趣都被老师的惩罚而打消的一无所成。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不仅对英语趣味索然,甚至对老师也是敬而远之,乃至厌恶。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1.演唱教学
演唱教学要充分地利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独唱和参与齐唱。1-6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4-6首歌曲,3-6年级要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片段。
2.器乐教学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中要明确器乐教学的目的性,通过器乐教学来学习音乐,把器乐教学作为学习音乐的工具,是课外音乐实践的乐器。在教学中要防止重技能、轻表现,重演奏、轻创造的教学现象,不要使教学成为专门的技能训练课。
3.教师要在教学中处理好各种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处理好学生参与与教师传授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与个性学习的关系,教师教学主体与学生学习主导的关系。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和熟悉,要创造性,综合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
5.进行多元性的音乐评价
在评价中,既重结果性评价,也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6.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演唱演奏创编及综合艺术实践等积累音乐知识,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第四篇:小学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
(2008年省教研室主任会上印发)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采取对策。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课时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第10条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11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第12条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第13条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第14条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第15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第16条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第17条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因此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第18条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高,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第19条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争论,尊重证据、尊重民主。
第20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第21条科学课堂的书面作业不能太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
第22条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第23条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
三、学习测试与评价
第24条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登记记录。
第25条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第26条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第27条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要进行科学概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现怪题、偏题。
第28条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课外活动
第29条要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
第30条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学科的特点及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教学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第3条,教材是凝聚教学经验,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第4条,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8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第10条,问题设计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为主要形式,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
第13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4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15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6条,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第17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课外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8条,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19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20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23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第24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个别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5条,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条,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订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命题与学业检测
第27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29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第30条,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输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