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简报第4期

时间:2019-05-14 06: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简报第4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简报第4期》。

第一篇:金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简报第4期

第4期

金湾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2010年8月1日

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珠海“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发展和谐民生大文章

二、我区召开第二次规划工作座谈会 ●

三、我区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

四、金湾区4项目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

五、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获市级财政支持,每年3000万力促科技创新

【编者按】 2009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期间开篇布局之年,我区“十二五”规划工作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在新的发展阶段,金湾区要以“高起点建设航空新城、两个镇功能全新定位和创建省文化先进区”以及区二届八次全会确定的“金海湾 航空城 医药谷”发展定位为奋斗目标。特别是“金海湾 航空城 医药谷”城市形像的确定对我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这一发展定位。根据规划进展情况,我办将于近期对专项规划前期研究较好的材料,予以编发,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和参考交流。

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珠海“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做好发展和谐民生大文章

2010年7月5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初正式启动,并出台相关文件确定了40个前期研究课题和44项总体、专项与区域规划,指定每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各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任务分工,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的进展。目前,大部分单位开展了课题研究,陆续落实研究任务,有的已经形成初步研究成果。由市发改局牵头起草的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业已完成初稿,其中提出了初

步的“十二五”指标体系和重大项目。市政府日前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据悉,《市规划思路》将在进一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本月底前完稿后上报市政府审定。

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是珠海经济结构集中调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市空间快速拓展的重要阶段。《规划》编制的好坏与否、科学与否,体现“谋全局、上水平”的能力,关系珠海中长期发展水平。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紧 “十二五”的规划编制工作。

会议强调,谋划珠海“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一要结合珠海实际,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抓好“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工作要往前赶,项目要往前推,资金要往前投,为加快珠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努力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科学性、创造性和指导性。三要突出重点、坚持特色、打造亮点,围绕“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做好“发展、和谐、民生”大文章,努力把珠海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四要立足促进珠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特区30年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和效益,做大规模和总量。

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到 “六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增量调整并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必须坚持交通先行与项目带动并重,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三是必须坚持东部大转型与西部大开发并重,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四是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五是必须坚持区域合作与制度创新并重,实现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突破;六是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与民生改善并重,构建和谐幸福珠海。

二、我区召开第二次规划工作座谈会

2010年7月13日下午,我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凯同志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十二五”规划工作座谈会。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吴立波、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领导以及课题组负责人,共15人参加了座谈会。就我区“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生态环保、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以及前期研究成果等进行座谈。座谈会听取了课题组 “十二五”规划近期工作情况汇报,讨论了总体规划基本思路、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以及前期研究成果。

座谈会上,大家认为,“十一五”是金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时期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应对,各项工作又取得了新成绩,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二五”规划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体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精神。课题组人员就如何搞好规划工作,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发言,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吴立波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周凯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课题组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背景,全面分析当前金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中江一体化进程,科学确立规划发展目标;要明确规划目标,量身裁衣,突出重点,突出金湾航空小镇发展特色;要尽可能量化目标、细化任务,增强规划的方向性、规定性和可操作性。

三、我区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规划编制工作前期研究进展顺利,22个规划课题以及16个专项规划前期研究初稿已基本形成。在前期调研和撰写各规划课题思路过程中,我区大部分单位都能认真对待,积极与规划编制课题组探讨问题、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课题组沟通互动较好。规划课题组也能全方位全方面深入我区各单位挖掘材料,理清脉络。扎实、卓有成效的前期研究工作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撰写打 5

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前期研究工作的情况,8月下旬将正式启动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的撰写工作。

(二)主要存在问题

前期研究是高质量完成我区“十二五”规划课题撰写的前提,但规划编制课题组在实地调研,撰写专题规划思路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课题负责的单位对规划编制工作重视不够;课题组将前期研究的初稿,交至个别课题负责单位征求意见时,长时间得不到回复,再三交流和督促后,也以工作忙为由,造成相关材料和数据收集不及时,造成个别课题前期研究迟迟不能定稿;二是前期研究成果中良莠不齐。一方面是课题组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是我区负责专项课题的单位把关还不严格。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前期研究成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题规划的编写,也将对我区“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如下:

1.“十二五”规划纲要

(1)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于2010年8月底,完成 “十二五”规划总体研究报告,形成总体规划基本思路。

(2)组织开展总体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组织各镇、工业园区,区直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等。开展《总体规划》编制撰写工作,于2010年9月上旬前形成规划纲要初稿,9月中旬前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3)2010年9月,形成《总体规划》草案后,由区发改统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各镇、工业园区,按规定程序衔接协调、公开咨询、专家论证以及必要的预审,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4)2010年10月起,区发改统局印发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镇、工业园区,区直各部门,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于12月底前报区委、区政府审定。2011年初由区政府提请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2.专项规划

(1)2010年8月中旬,完成“十二五”专项若干重大课题调研任务。

(2)2010年9月初,各重点专项规划完成初稿,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3)2010年10月至12月底前,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会同各重点专项规划负责单位将规划广泛征求各镇、工业园区,区直有关部门、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 7

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后,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会同相关单位联合报区政府审定。

3.规划审议(2010年11月至2011年年初)

(1)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后 提请区人大审议批准。(由区发改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各镇、工业园区配合)

(2)完成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报区政府审定后发布。(由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会同各规划的负责单位)

(3)完成各镇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报区政府审定后发布。(由各镇负责)

三、金湾区4项目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

金湾区有4个项目入选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总投资829.95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金湾产业发展的支柱。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基地是四个入选项目之一,于2009-2015年投资760亿元建设运营总部,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总装试飞基地、产品交付与客服基地和通用航空运营基地,主要生产水陆两用飞机系列和轻型涡浆飞机系列产品,并与国际合作研制生产轻型涡扇公务机等产品。

第二个入选项目是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高效钛酸锂储能电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将于2015年之前形成年产10亿 安时新型磷酸

铁锂动力电池和高效钛酸锂储能电池,1万辆新能源大巴车和10万套电动车动力总成的能力。

另一个入选项目是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联港工业区建设新工业园,在2009-2014年投资1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制剂生物基地。同时投资1.46亿元建设车 间等设施,实现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产业化;投资1.14亿元进行参芪扶正注射液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先进技术的综合示范应用。

此外,投资2.35亿元的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及其系列类似物的研发与产业化也入选500强。

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获市级财政支持,每年 3000万力促科技创新

市政府常务会议2010年7月19日通过《关于促进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覆盖了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流通、服务等全部环节,旨在增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动能的政策文件,为正处朝阳期的珠海生物医药产业打开了攀升的空间。

关键词

3000万资金

新政策强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出:为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在今后3-5年有一个跨越式发展,从2011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在市级财政经费中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开发项目。财政还将积极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确定对创新活动的定额补助方式。这些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此外,对2010年及以后注册的一至三类新药,三至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并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给予研发经费的补助支持。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众所周知,广东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市生物医药产值在全省各市位占第三,仅次于深圳、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初步成为集生产企业、研究中心、高校、企业孵化器、经销企业、服务企业“产、学、研、销、服”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上扬的表现: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的情况下,生物医药产业却取得了同比增长12%的骄人业绩。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2009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务院适时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上海、北京、成都、深圳等省市也先后出台了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广东,依据“双转移”、“双提升”、“调

结构”等产业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要在提升现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我市“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就如何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提出了议案和提案,呼吁出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市科工贸信局牵头有关部门于年初即启动了扶持政策的调研、编制工作。

关键词 专利资助

新出台的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定义也做了相对较宽的明确,并使一些界限较为模糊的产业领域清晰化,如现代农业以及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的部分生物技术也归属于生物医药产业范畴。

生物医药行业科技创新投资大、周期长,政策风险高,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又恰恰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瓶颈问题。因此,新政策在编制中注意从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和找准突破口、创新政策措施两方面着手,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该意见强调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为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对获国外发明专利授权的,由我市知识产权部门给予每件每个国家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费用资助。

据了解,此一政策在《珠海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国外专利的资助,意图是鼓励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将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企业由 “仿”向“创”的过渡步伐。

关键词 横琴基地

意见提出,鼓励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城市和产业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布局,整合发展。在大力扶持三灶生物医药(集聚)产业园建设、鼓励支持金湾区申报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同时,还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横琴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基地建设。其中包括鼓励香港、澳门与内地特别是广东和珠海开展生物医药科技合作;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和海洋药物研发,发展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积极延伸现有生物医药产业链,向生物医药高端技术环节扩展。对在横琴投资生物医药产业还将实行特别鼓励措施。

抄送:陈杰书记、杜卓区长、王小勤常委、周凯常务副区长、李志平副主任,区党政办及各成员单位 市发改局

区“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8月1日印发 责任编辑:吴镇鑫、丁亚云 联系电话:7262819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推动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制定。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怎样编制的,有什么样新的特点?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实现人民意愿和国家战略的统一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极不平凡的“十一五”,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我们迎来了“十二五”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蓝图。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这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编制的。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凝聚了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他指出,要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特点,深入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提高规划编制开放度。改进规划编制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广泛听取意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过程,实现人民意愿与国家战略的统一。

编制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离不开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准确评估。“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从2008年6月份开始,12月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在评估“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的同时,对“十二五”时期可能面临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编制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离不开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2008年11月6日,“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向国内外选聘研究单位,涉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思路目标、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八大领域、41个重点课题。70多家研究机构参与,最后形成了5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其中既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有外国研究机构,外资公司也首次参加。

编制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离不开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深刻把握。规划纲要编制人员围绕结构调整、农民工、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就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问题,多次召开了长期从事规划工作的同志和专家座 1

谈会。

2010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5月份规划纲要框架初稿形成。让人民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后,“十二五”规划纲要进入编制阶段。

胡锦涛十分关心“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先后到北京、河北等地考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调研,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他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研究“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给予有力指导。

2010年12月28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要任务、重大举措。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

2010年12月29日,胡锦涛来到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小区、供热企业、蔬菜生产基地,深入困难群众家庭,详细了解民生工作落实情况。帮助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胡锦涛一直放在心上。他特意来到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考察。一路上,总书记听取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汇报。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用地供应,确保工程质量,建好配套设施,搞好管理服务,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2011年2月1日至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胡锦涛在河北省保定市同干部群众共度新春佳节。他深入社区、农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茗畅园社区中心广场上,居民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一派其乐融融景象。胡锦涛笑容满面地同群众握手、攀谈,他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已经为„十二五‟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一定会建设得更加富强,广大群众生活也一定会更加红红火火。”

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指出,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总书记的一系列指示,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十分关心“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温家宝多次听取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汇报。他说,在“十二五”期间,要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发展进步,进一步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让人民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要把改善民生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李克强先后主持召开中西部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座谈会,听取各地区意见建议,提出要求。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起草组。起草组由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2个部门有关同志组成。从2010年11月起,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建言献策活动。广大人民群众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信件、热线电话等方式,共提出了64709份建议,超过了“十一五”规划和“十五”计划编制时征集的建议总和。

80多岁的石元春是两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他在建言献策活动中写信建议,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当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根据他的建议,规划纲要在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能源等几处都加强了生物质能源的内容。

机械科技研究总院77岁的退休老人张鸿博,身患癌症,刚刚经过6次化疗,专门写了4万字的关于收入分配建议,交给规划纲要编制者。

“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经过了专家反复咨询和论证。由50多位经济、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专家组成的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进行了3次咨询论证,形成了专家论证报告,随规划纲要草案稿一起上报送审,为增强科学性提供强有力支撑。研究、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稿一步步完善。

2011年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规划纲要稿草案讨论稿进行了审议。

1月1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规划纲要草案稿进行了审议。

1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意见修改后的规划纲要草案稿,并决定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往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

1月20日至27日,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听取对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他还深入社区和农村主持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以及5次座谈会共提出意见1175条。起草组进行研究,直接采纳了366条。

1月24日,规划纲要草案稿提交全国人大财经委初步审查。

2月21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稿。会议对纲要草案提出的“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等进行了讨论研究。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会议提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利于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实施好。

2月27日,规划纲要草案报送全国人大。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历时超过两年半。从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到拿出规划纲要基本思路,从搭起基本框架到最终定稿,经历了反复的基层调研、各界各地座谈会、专家咨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等。规划纲要框架初稿形成后,仅正式印刷报送的文稿先后大改了20个版本,全文修改不下160道。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规划纲要草案放在了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的面前……

掀开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两会期间,“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受到代表和委员高度肯定,引起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突出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这是一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规划纲要草案。体现了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的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又着眼于到2020

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

这是一个贯穿扩大内需导向的规划纲要草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就是调整需求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转向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注重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这是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规划纲要草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措施最具体,特别是提出了一个包含10条具体措施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用大量的篇幅谈到了增加最低工资、提高养老金标准、减轻所得税税负、扩大医保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普通老百姓真切地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前景。”农民工代表杨晓霞说。

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评论说,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旨是将发展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要将人民生活和生活质量置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上。

这是一个推动改革开放的规划纲要草案。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扩大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拓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十二五”规划纲要具有鲜明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又力求更实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纲要草案采用了专栏、图表等一目了然的表现形式,特别是用彩图展示空间布局,鲜明形象。对主要指标实现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作了明确规定。最后一篇专门安排规划的实施,明确提出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的综合评价考核,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一些外国媒体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24个主要指标,除经济增长速度以外,其他都集中在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信号。

两会期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赴各个代表团、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们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3月5日下午,胡锦涛参加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扣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在大会闭幕前夕,根据代表和委员在审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起草组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共修改了38处。把“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修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在“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后增写“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后增写“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孤残儿童教育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问题”中增写“艾滋病孤儿”……

现在,我国未来5年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制定。经过今后5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我国综合国力将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将有更大改善,国家面貌将发生更大变化。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珠海市金湾区民政工作十二五规划

珠海市金湾区民政工作十二五规划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政事业现代化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基本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金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民政事业发展新跨越。具体目标是:

——建立和完善财政对民政事业投入的自然增长机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为主的民政事业发展投入机制。

——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兴办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对象社会化、养老服务管理手段规范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到2012年末,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户籍老年人总数的1.8%,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达到全覆盖。2015年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户籍老年人总数的2.5%;养老机构直接服务于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与生活能自理服务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10,与生活不能自理服务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3。

——创新救助模式,整合救助资源,完善救助政策,规范救助管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与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形成网络化、规范化、社会化、法制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保障系统,形成信息畅通、处置有序、保障到位的救灾工作体系,全面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规范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扶持社会组织发育壮大,强化社会组织社会功能,创新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增强社会组织的民间性、自治性、公益性、公正性和自律性,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建立与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国际惯例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明确、政策完善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和体制顺畅、法制健全、行为规范、分工明确、管理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组织健全、覆盖全面、工作有力的社会组织党建新体系,实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在2012年底前,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户籍居民10%以上,实现社区居民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20%以上。到2015年,实现社区居民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30%以上,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当地户籍人口的20%,全区社会组织争取年增长率不低于10%。到2015年,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全区再培育发展20个以上社会组织。

——完善拥军优抚安置体系。创新退役士兵安置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拥军体系,实现双拥工作的跨越发展。完善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相结合的优抚制度。健全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促进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等优惠政策,建立以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就业服务为支撑,以自主择业为方向的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市场化安置保障机制。十二五期间,退役士兵每年安置率保持100%,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参保率达到100%,100%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其中60岁以上人员全部实现家庭养老服务。

——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治功能、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理清社区党

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社区组织的职能及相互关系,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功能和工作转型。扩大基层民主,促进社区共治和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体制、服务体系和社区自治体系。到2012年末,全区所有社区设置“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有“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50%以上的社区建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到2015年,全区80%以上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按照“六好”和谐农村社区标准,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村务公开栏设置率达到100%,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有率达到100%。

——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形成“党政主导、民间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建设一支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主体、社会工作者为核心、义工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机制。到2013年,全区公益性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达到岗位总量的20%,民办社工机构达到3家,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率达到60%,启动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2014—2015年,实现全区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全覆盖,全区公益性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达到岗位总量的30%,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率达到30%。社会工作师(含助理社会工作师)达到常住人口数的1‰。民办社工机构达到5家以上。

——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要求,着力于规范管理,以文明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事务管理改革,推进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方式转变,不断提升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时期,婚姻和收养登记合格率均保持100%,全区遗体火化率保持100%,每个镇建成一个以上永久性骨灰存放设施。

——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实现党组织的动态全覆盖,增强党在社区和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领导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党建工作制度化、活动方式社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资源整合区域化、组织发展良性化的社区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摘编)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要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要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规划纲要草案说,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要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完善服务业政策。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规划纲要草案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要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要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进口综合效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积极开展多边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 13 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侨务工作,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加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法律援助。加强人权保障,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门充分发挥优势,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港澳培育新兴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全面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和六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努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持续推进两岸交往机制化进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 15 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坚持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紧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优化结构,增强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先进研发制造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加快突破制约科研生产的基础瓶颈,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化发展。完善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进军队人才征招选拔,完善从地方直接征召各类人才的政策制度,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加强退役军人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以生活保障、通用物资储备、装备维修等为重点的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形成与国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相适应的军队职工管理制度,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和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

坚持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和共享力度,完善政策机制和标准规范,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建设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实现未来五年宏伟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要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加强规划协调管理。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 收入增长要和经济发展同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10月29日04:27

我来说两句(2)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 本报约请专家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陈海玲、方利平、张忠安、王亮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

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

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

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

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

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

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

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

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

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

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

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

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

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

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

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

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

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

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

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下载金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简报第4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简报第4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规划纲要

    2 内容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

    江苏十二五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

    邢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四川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四川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终定稿)

    2011年1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

    陕西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陕西十二五规划纲要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