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2009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2008-2009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于小春
满载着对教学知识的渴望与希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培训。现在想想,去的时候貌似是轻松的,但如今归来,心里却觉得沉甸甸的,“任重而道远”原来是这种滋味……就像漫步海边捡贝壳的小孩,挑挑拣拣,现在我把自己最喜欢的那颗“贝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杨秀智老师说:教育是一个用生命成全生命的过程。“生命”,好重的字眼!而教育作为生命的第二次传承,何去何从?徐胜三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不爱学生的老师决不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而没有感情参与的课堂教学则是彻底失败的课堂;爱的前提是尊重,爱的途径是沟通,爱的艺术是宽容,爱的归宿是赏识。爱,简单的一个字,深沉的一种情。如果爱,尊重、沟通、宽容、赏识……
爱之尊重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听徐教授讲课,我感受颇深,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见到精神矍铄的徐教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首先闪入我的脑海。徐教授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但看上去像五十岁似的,而且在全国各地传播教育与心理的新理念,还出过进行学术交流,让人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既敬佩又羡慕。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才有机会为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们始终牵挂的孩子们穷尽我们的努力,我们才有可能在教育的大舞台上绽放我们的光彩。所以,从觉醒的这一刻开始,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像徐教授那样做一位健康、有活力的老师!
听过徐教授的课后,我对“尊重”一词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徐教授强调,一个不爱孩子的老师永远不会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而老师对孩子的爱的前提是尊重。什么是对孩子的真正尊重?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和对于问题所给出的任何答案。一定要给孩子时间与空间说出他自己的想法。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坚定的相信孩子们可以成为奇迹的创造者。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孩子们有着不逊于任何人的潜力,就看老师能不能创造这个环境同孩子们一起创造课堂上的奇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的解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体验者,让孩子们表达他们的阅读感受,提出疑惑,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分享文本所带给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其次,尊重学生的同时,要做到尊重自我。作为一名老师,我要求自己用一种平等与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和自己: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告诉学生和自己认清“老师”的身份——老师只是一个的知识传授者,一个普通的人,既不是超人,也不是万能者,老师也可以有不知道的知识,老师也可以有暂时解答不了的问题。因此,永远不要害怕学生提出老师解答不上来的问题,相反,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这份“礼物”,因为如果不是学生提出这个疑问,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所以欣然接受这份“礼物”吧!
爱之沟通篇
昨天晚上的破冰活动中,六组“开拓者”以一个笑脸和一个郁闷的脸的简单图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刚进校园的时候满脸的笑容和新奇,老师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也带着无比的热情和无限的憧憬——但是,慢慢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老师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苦闷的脸,为什么?是什么导致师生共同发生这么“诡异”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回那些纯真的笑容?大家听到这个问题后,都沉默了,然后是热烈的掌声:可能当时在座的每位老师都存在这样的疑问吧!我自己的感受是:好问题!难问题!但自己毫无头绪。
今天听了魏老师的课后,我似乎抓到了这个问题的一点答案——沟通!
何谓沟通?“沟通”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一书,《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在这里,“沟通”作“挖沟使两水相通”讲。《现代汉语字典》将它解释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表现在教学关系上,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作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过程中,老师能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可谓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认为,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起码要做到思想上该有的平等意识和相处时的坦诚相待。师生双方都要有平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坦诚相待,也才能走出成功沟通的第一步。我认为,老师的平等意识表现在: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一样的生命个体来看,同时还要对到孩子的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对自身更要有清醒的认识——我只是个老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神,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我们都是一个探讨者。学生的平等意识则表现为: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想法,敢于质疑老师——没有任何疑惧。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阶段,孩子的这种平等意识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老师的平等意识则需要老师自身的学习进修和社会的监督。记得第一次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时,我把我的姓名以及所有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邮箱、QQ等全都写到了黑板上,然后说:希望我们能够坦诚相待,共同学好语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我想,要做到坦诚相待,只要有心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而沟通就不会有问题了。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本就是最单纯的!
思想上的觉悟并不代表实践的必然的可行性,但我愿以坦诚相待的行为原则和方式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摸索最适合我们的沟通之道,我相信,只要有心,就一定可以做到!加油!
爱之赏识篇
今天一上课,杨老师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有的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有的则说只有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才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我也思绪万千,但真要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又犯了难,到底该用哪个字哪个词或是哪个句子——实在不知如何说!但一天下来,听完杨老师的课之后,我愿以“赏识”二字来分享我对“好老师”的一些想法。
“赏识”二字的意思是什么?在课上,我常与孩子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摸索”陌生词语的意思:将这个词语逐字组词然后重新组合,其中你认为最理想最贴切的一个组合就是答案。我还记得在解释“鉴赏”这个词的时候,当孩子们发现他们的答案与文中的注解“鉴别欣赏”奇迹般的一致时,孩子们脸上那种惊喜和自豪的表情成为感动我的永恒的瞬间。现在,按照这个方法,我将“赏识”理解为以欣赏的眼光认识他人。其实,赏识是一种态度,赏识的前提是关注和思考,只有用心注意了,用心思考了,赏识才有可能发生。我认为,赏识是“好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但同样的,一无是处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发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光体。而赏识的作用就是肯定这些发光点,相互赏识,相互肯定。最终每个人都会由一个小小的发光点变为闪耀的发光体。师生之间犹是如此。
首先,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生位置的学生。孩子们的心理是较为敏感和脆弱的,但他们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每一个孩子其实都不想落队,谁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老师和同学看,没有一个孩子不期待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这就是我们的孩子!班里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学期测试并不是很理想,但批改摘记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字特别漂亮。在课上,我对他提出了表扬,还鼓舞全班向他学习。当时,这个孩子一直紧紧地盯着我看,从他眼中,我看到了一种亮光——些许的惊讶,些许的激动,些许的决心。果然,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这个孩子的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我们的孩子的心多么容易满足的——只要老师看我一眼,表扬我一句,我就很知足,我愿以百分百的努力争取下一次的关注和表扬!“一句话,一辈子”,我要求自己务必记住并努力做到:永远不要吝啬你的眼光和表扬!于你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来说,他的一辈子很可能就决定于你的这个眼神或表扬,所以,放飞爱,试着赏识我们的孩子们吧!
其次,要学会赏识自己——我的课堂,我做主!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这样一个过程,教育也不例外。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教育上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学生作业负担仍很重,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存在等。我想说的是,大的教育环境我无法改变,但我可以做我自己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既然这是“我”的课堂而不是别人的,那么我的尊重的意识、沟通的意识、赏识的意识、宽容的意识就要贯穿于我的课堂教学,要传达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今天杨老师讲,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因为教育是一个以生命成全生命的过程。既然我们是在用生命向我们的孩子传达生命的信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赏识自己,不赏识我们的孩子?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自己做自己课堂的主人?没有!
赏识是相互的,平等的。老师要赏识自己和学生,学生也应赏识老师和自我,而学生的赏识意识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学生自我赏识。赏识首先是一种态度,然后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行为。在“好老师”的道路上,我愿以“赏识”为指路灯摸索前进!加油!
爱之宽容篇
今天李老师在上课一开始便指出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经常指责学生——你看你写的“臭字”,有潦草又不规范……但拿出孩子的作业看,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潦草又不规范”的字并好不到哪去。是啊,当孩子出错时,我们一般是先生气后职责,我们似乎都忘了追问自己: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当年我们是不是犯过同样的错误?可惜火气麻痹了我们的神志,然后孩子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造成他出错的原因,孩子们头顶上就会是一片艳阳晴天。徐胜三教授说,爱的艺术是宽容。所以,最大可能地宽容孩子们吧,换位思考,还孩子和自己一片晴朗的天!
首先,宽容要求一种尊重与平等的意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时代特征,以平等的意识和冷静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犯的错。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好奇心重、心理敏感脆弱、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表现在行动上就会出现好动、已与伙伴产生摩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其实这是极其正常的想象,就连成人都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更何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呢!“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啊!”认识到错误出现的必然性,绕做到宽容就不会很难了。
其次,宽容要求换位思考,即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原谅孩子们所犯的错误。矛盾之所以会出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换位思考了,矛盾可能根本不会发生。昨天,杨秀智老师带我们到室外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即时实践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从我个人的实验结果看,我失败了——我并没有因为反思而进步,与第一次相比我还退步了不少。我想起了正在努力改正但仍不断出错的孩子们,我似乎只看到他们又出错了,但没有想过:改错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反复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而已,我要做的是继续督促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直到最后的完全改正。杨老师说:“理解别人就是解脱自己。”换位思考,原来宽容可以如此简单。
“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教师身上找原因”。即使孩子们犯了错,他们的表现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他们只是有些淘气,有些好动,有些贪玩。世界上并不缺少可爱的孩子,只是缺少能宽容孩子的老师。所以如果爱孩子们,就宽容他们吧!
第二篇:2010-2011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2010-2011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杜永琴
题记:关注学生就是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
十一月六号至七号参加了在平凉召开的全市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为了总结这次学习的经验、深化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我的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总结如下:
一、会议流程
1、以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 5为例连续进行了八节优质课观摩、研讨;
2、以周老师为主就构建高效课堂的经验进行交流、总结;
3、布置了其他的一些事情。
二、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这些真实的高效课堂的学习,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1、关于高效课堂的认识
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引领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规定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就像兼职教研员咸慧老师说的:要注重课堂的宽度----学生的参与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同时要注重课堂的深度----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降低教材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参与进来,把握住重难点的训练。具体表现
就是: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样一个过程吧。
更多的我感觉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于我们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大胆对教材进行有效地整合,在于对学生的实际的了解。总之,就是对教情和学情的把握是否准确上。
2、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A: 课前精心准备
按照周老师的说法:构建高效课堂就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解放,提高教学的效率既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的较高目的,也是体现我们教师生活质量、体现我们价值的有效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实行,就是要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得到解放,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高效课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针对这样的要求,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课前有效的精心准备----这是保障课堂是否高效的前提。
B:要把学习中得到的经验持之以恒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周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入耳难忘:提高课堂的高效,要从点滴做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点滴的进步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先进策略,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和五个贯穿始终,不断改进教学的结构和教学的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现在的师生关系绝不能再像以前所说 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应该努力转变到:努力优化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
C:努力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的皮条:什么事情都不关心,被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的太深,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在这次 优质课过程中,多数课都渗透了社会热点的内容:比方旱灾、地震等,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育人的目的。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只有祖国的希望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家才有长足的发展。这样的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这样的课堂最终也必将促进学生的“优秀”!
同时也将实现爱心的自然传递。在有责任感的学生的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也必将是和谐的: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加强,表情、手势、微笑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充分的鼓励。必定使教育 的效果最大化!
长此以往,必将调动学生对教学的参与----课堂讨论的都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有兴趣呀。
由于自己的领悟力有限,一定有没有领会到的地方,希望与会的其他同事多提意见。将不甚感激!
第三篇:2007-2008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总结
2007-2008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总结
李小明
通过这次外出学习,使我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此次学习的碰撞中得以升华;教研、科研能力在此次学习的砥砺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如下:
一、师德修养的认识
通过学习与交流,青年教师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已刻不容缓。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出符合学生和学校规律的德育目标、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果。克服单一的灌输和说教方式,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此次学习与交流,使青年教师认识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我们就一定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有一种源于文化修养的人格魅力,从而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育观念的转变
此次学习,使青年教师感受至深的是对教育观念的新认识。他们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彻底转变了:
转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只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发展的观念。因此,参加学习的几位老师学校后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并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三、科研能力的增强
通过此次学习,青年教师更加意识到教育科研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就如同科学技术对于发展经济一样,也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改革那些相对滞后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科研要效益,靠科研求发展。
此次学习结束后,决心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中心,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
四、学科教学的创新
通过此次学习,在极大的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青年教师更深刻认识到: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题。我校的李伯恩老师从五方面对语文学习指导中的创新问题作初步探讨。
1、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语文学习要创新,必须转变旧的传统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学习观。
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建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指导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会学习的学习观念”。
2、优化知识结构,打牢创新基础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文理兼通,综合素质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他们知识越丰富,创新思维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
3、指导阅读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过程。通常把阅读分为感知—理解—评价—创造四个阶段,改进阅读方法,优化阅读指导,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评价水平。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不仅能感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形式,而且能批判地对待课文,发现课文的正误优劣,评析课文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课文,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新阅读的境界。
4、加强作文训练,开发创新潜能
作文是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加强创新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品质,充分开发学生写作的创新潜能。
5、注重个性教育,塑造创新品质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个性教育为每个学生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没有个性便没有创新。学生的创造成功,不仅依赖于创新能力,也依赖于创新个性品质。
语文教学负有教为文又教做人的双重使命,对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品质有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那些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感、坚强意志以及各种优良品格的典型形象,潜移
默化地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
五、管理能力的增强
在本次学习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有了提高,而且在班级管理等方面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教导处管理上认真学习经验,及时总结经验,并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于本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总之,通过此次学习,使教育教学思想在相互碰撞中升华,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四篇:2011-2012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2011-2012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张小刚
近期,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到更新。下面就通过我的学习获得的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的到发展。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见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的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历时20天的“2010年日照市农民画创作研究班”已于4月15日圆满结束了,作为一名首次参与农民画创作的培训学员,在这短短的20天里,我区所派学员在创作学习上受到了极大的锻炼,受益匪浅,并高质量的完成了市领导、市美术馆领导布置的每人创作3幅画的任务,得到文化局、美术馆领导的好评。
日照农民画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照黑陶一起被我市列为“日照文化瑰宝”。市委常委、市宣传部毛部长亲临创作现场作重要讲话,指出着眼于未来、扩大农民画的创作队伍、更好的传承本土文化,也为了将本土文化推向市场、打造日照的文化名片,是本次“创研班”举办的重要目的。能够有机会参加如此重要的创作活动,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们对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与培训机会表示深深的感谢!现将本次创作培训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通过此次创研活动,我们学会了农民画的创作,提高了专业素质
参训的头几天,由于缺乏对农民画的认识,创作基础薄弱,各区参训学员表现出极大地不适应,找不到合适的创作题材,进入状态困难,创作过程一度非常痛苦,学员们焦虑不已。美术馆副馆长丁万里老师耐心辅导,根据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专业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强化个人优势,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我们在参训的第一周就顺利的进入了创作程序,学会了创作。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区学员进步很快,每个人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阎立章的《六月蜜》、刘相弘的《苹果熟了》、邱阳的《农民画家》、任增波的《烤烟房》,各具特色,表现出我区学员应有的水平,得到丁馆长和市文化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懂就问,虚心向丁老师、向老画家们学习,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专业素质和创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通过培训,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
“这一方水土上的事儿必须由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来做”,这是丁馆长经常对我们说的话。对农民画创作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使我们体会到了日照农民画的巨大魅力,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继承、发扬日照本土的文化艺术,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创作,为发扬日照农民画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根据区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指示,我们计划将日照农民画列为校本教育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希望能够得到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
我们的培训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努力学习,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