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鉴定成果概况[定稿]
附件6:
课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 课题类别:E2 中学文科—英语 课题批准号:GS(2010)G1228 课题负责人:石福生 所在单位:张掖四中
课题组参与人员:徐吉斌、李旭基、史欣
一、研究背景
1.美国等发达国家在70年代时提出自主学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二是学科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3.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
4.目前在西北地区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仍占主流。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
5.经过两年市级滚动课题《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推广应用实验》及《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途径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获得张掖市第八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并通过省级鉴定)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1.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学生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张掖四中提出“自主、探究、高效”的教学目标,全校范围内推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练合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四三二”教学模式,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深化教育科研成果,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
5.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
6.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文献资料。
2.实验法:在实验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防止两极分化。3.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4.观察法:从课堂内外显性与隐性两方面观察评估,不断改进学习内容与方式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不同模式、不同内容与目标要求的导案与学案的设计,进行案例研究,改进方法,不断提炼,解决低效或无效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二)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0.4——2010.5)
(1)申报课题,开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教师和班级。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推广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课题各阶段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0.5——2012.3)
(1)开展实验:指导学生遵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的规律与原则。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标。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2012.1—2012.3)。
3.总结阶段(2012.3——2012.4)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学习研究分析调查报告,找准突破口,确定实施步骤,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通过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2012.5)
课题组成员进行实践交流体会,通过模式课,教学设计,交流研 究优秀论文、收集原始材料等,撰写阶段性总结、研究成果总报告。
四、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内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意识、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品质形成的指导策略。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讲学稿设计策略研究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操作流程: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模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1.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英语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②活动情境。③生活情境。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
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
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
3.合作探究,互动双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强化合作互助形式,最终达到双赢。4.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
5.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学习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开展课题研究两年多来,经过实验班教师全身心地学习、合作、探讨、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模式。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经过锻炼,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展示教学改革成果,学校先后举行了6次课改实验展评汇报活动和5次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在比赛中,教师的不同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了与会者 6 的普遍好评及有关领导的肯定。实验班的郭永生、史欣、杨建红、徐吉斌老师在去年的甘州区“青年教师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我校李旭基和史欣老师制作的课件参加全市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2.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两年来,全校教师共为校内外教师、家长、专家上公开课、教研课169节,老师们撰写论文的能力也大大加强,论文及教案多次获奖或发表。其中,2011年我校就教师获奖或论文发表这一块,就发放奖金四千多元,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共有20多篇论文在各类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三)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2.落实“兵教兵、兵练兵”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互助的交往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了如何接纳、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强了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4.可以转变学习观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我乐学”。
5.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就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我校 学生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验收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第一第二;在近两年的中考成绩及考入高中的学生人数名列甘州区前茅。此外,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两年中,我校学生总能积极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61人获国家级奖励。
总之,“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中心,应用教材、多媒体、网络等作为学习工具,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信息,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然而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我们相信,随着“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必将给我们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张掖四中“四三二”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第二篇: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题名称:农村幼儿园开展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课题类别:小学学科A4(学前教育)课题批准号: 课题负责人:汪
涌
所在单位: 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课题组参与人员:于登平周福荣 吴志年 高金花 陈玉霞
一、研究背景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经典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化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学作品是华夏文化的艺术奇葩,唐诗宋词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为一体,经文典故浓缩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智慧的结晶,琅琅上口、音韵无穷、意境无尽。
早在1995年由冰心、赵朴初、曹禺、启功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上提出‚要从幼儿接受古典文化熏陶‛的提案,他们从自己的心路历程得出的结论是:经典诗文功在当代,利在千古。因此,幼儿通过诵读这些古诗文可以达到陶冶情操,锻炼智能,培养完美人格的目的。另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幼儿家长不再满足于现行的幼儿园教学模式,强烈要求能从幼儿自身发展找出一条简便实用的能开发幼儿智力的科学方法。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课题‚农村幼儿园开展古诗文诵读的研究‛,以经典古诗文为媒介,在幼儿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利用古诗文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具有想象力,很适合幼儿的认识特点,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快乐吸收,从而增强其记忆力和创造力。从而让传统文学精华世代传承,千古弦歌,后继有人,让绵绵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接纳世界的活力,真正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该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有:
1.初步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识字量,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习惯,加强幼儿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
3.诵读古诗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感知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5.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开发校本经典读本。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人文修养,转变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任何学校也必有自己的“文化”,办学者的理念,长期积淀便形成一定的文化。
我们三闸镇各学校早在几年前就把古诗文诵读作为学校特色加以推广,每日清早,伴着升起的朝阳,校园里已经书声琅琅。如今,我校的孩子们都习惯早早上学,到校后都习惯早读,每天一次固定的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般都安排在早上这个黄金时间。幼儿园更是创新的让每个幼儿进门必背一首诗,已形成习惯,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我们正是有效继承学校这种文化传统,创设适合诵读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通过日日诵读,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点一点地浸润到每个孩子的骨子里。
(二)校本课本开发为起点。
怎样有效地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老师们一致认为必须开发一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大家群策群力,商议研究校本教材的纲要,课程内容安排,决定先开发好幼儿园校本课程教材。现在幼儿园正在使用的就是已经开发的教材《儿童古诗文经典读本》,小学各年级使用的是新开发的校本教材《快乐诵读》。
(三)以各类主题活动为亮点。
1、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儿童喜爱民族文化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儿童感受体验,要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与此同时课题组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方法和手段。例如为激发幼儿诵读兴趣,创设许多小游戏,在幼儿玩耍中诵读。各班级每学期都开展“诵读小能手”评比活动,表彰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孩子,树立孩子身边的典型,引导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开展“亲子共读”与幼儿家长联宜进行诵读竞赛;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期初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3、利用节假日、各类集体活动,编一些文艺节目,将诵读贯穿其中,不断激发幼儿的诵读热情,也有利于和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四)以多种教学方法为重点。
1.图画法。如《咏鹅》,抓住诗歌里的几个关键词,简笔画勾画几个事物,让幼儿边看、边记;又如《江南》,准备许多莲叶图画,让理幼儿解什么是莲叶何田田?看着图画,边看边学让幼儿知道莲叶何田田的意境。
2.示范朗读法。老师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能重现诗歌里的优美旋律,让幼儿感受诗歌音乐美,加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3.创设情景法。创设古诗所在的情景,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天净沙
秋思》,先演给幼儿看,再完整演,演员由老师担任,尽量把情景创设的惟妙惟肖。
4.故事法。教幼儿朗诵前,可先将古诗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把诗中难理解的词语和意思变成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并把诗词之间省略了的意思补充出来,达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目的。如《游子吟》、《回乡偶书》。
四、研究的内容
先期,在幼儿园大中小班选择50首古诗,了解幼儿背诵情况,然后逐渐加大背诵量,并形成体系,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参考书目有,《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优美韵文典籍《笠翁对韵》等。
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前教育又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只要持之以恒搞好这项工程,必将为学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受益终生。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营造了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我们依托本课题研究,自编了一套校本诵读教材,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每天两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实验教师交流反思活动;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年一次跟家长联合汇报会,家长和孩子一起进步。让老师、学生、家长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激活幼儿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2.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经典诗文教学方法和形式。
(1)趣味化。幼儿背诵古诗文靠兴趣,所以我们的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演法:许多经典诗词可以演绎成一个小剧目,师生、生生合作表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猜译法:经典诵读中最大的困难是精粹语言的理解。如果教师讲幼儿听,会很枯燥,让学生猜经典诗词文下句,学生是很喜欢的。
(2)“不求甚解”化。古诗文诵读只要求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快乐记忆,不进行内容讲授。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消化。
(3)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但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用跟念、对诗、找字、接龙、拼句、吟唱等方法,提高兴趣,读出节奏、音律,加深幼儿对古诗文意境的感受。
(4)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幼儿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幼儿的每一个成绩、评价幼儿的每一份收获,更好地激励幼儿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因此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手段,把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有效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高。
一是通过古诗文诵读,积累了儿童的语言词汇,提高了儿童的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我校就儿童诵读经典与字汇量的关系问题作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6个月至一年,每天15-20分钟的经典诵读之后,识字量都有明显、快速地增加。
幼儿园实验班大班的小朋友经过8个月读诵经典后,实验班的30名幼儿平均识字量为247.57个,对照班为137.65个,实验班幼儿平均比对照班幼儿多识字109.92个。
二是促进了儿童的诵读习惯和兴趣的改善,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扩大了知识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前,幼儿小班小朋友断断续续能背一两首诗, 中班小朋友最多能背诵4首, 大班小朋友最多能背诵7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幼儿的背诵数量有了极大的增加.低段诵读古诗10首,要求诵读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即可;中段诵读古诗20首,除低段的要求之外,还需做到节奏感强,情感真实,声情并茂;高段诵读古诗30首,在低中段要求基础上,再做到正确把握作品内容,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在幼儿园组织进行的古诗文背诵活动中, 幼儿小班小朋友刘珍珍背诵了15首, 幼儿中班小朋友童娜娜背诵了28首, 幼儿大班小朋友任艳艳背诵了35首.幼儿的背诵数量不但增加了,而且背诵能力也提高了, 背诵时节奏感强,情感真实,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形式多样,有单独背,两人或多人合背,表演背,配音朗读等形式,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背诵能力,还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三是初步培养了儿童的感知美,认识美的意识,从小培养审美能力。
幼儿大班苗甜甜的家长原来她不太赞成自己的孩子背古典诗文。她认为这些内容很难,而且要求很高的审美水平,在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产生歧义。她主张先多读—些现代儿童童话作品,在有—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有一天,她带着女儿漫步在甘泉公园湖畔。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她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女儿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她被女儿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这使地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幼年时期开发的。
四是塑造优秀品德,达到了陶冶儿童情操,净化儿童心灵的目的。
随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纷纷表示,孩子们正从‚怪兽‛‚奥特曼‛和网络游戏中走出来,一些平时娇生惯养、自我为主、缺乏爱心、不懂礼仪的孩子有了可喜变化。
幼儿大班的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受古诗文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人的素质修养和言谈举止都在发生变化。孩子刚进入幼儿大班时,一段时间总是要我买这买那。最近,他不再缠着让我买东西了。‛
另一位家长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星期六的早上是孩子读古诗文的时间,天下着雨。我想睡个懒觉,就对孩子说:‚今天下着雨,别去读古诗文了。‛孩子说:‚那不行!妈妈,‘朝起早,夜眠迟。’。老师教我们的你知道吗?‛听了孩子的话,我的脸一阵热。
家长们普遍认为,经典诵读就像‚把古代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孩子们正从怪兽、奥特曼、网络游戏的兴趣中转变过来,这些娇生惯养、自我为主、缺乏爱心、不懂礼仪的孩子们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4.社会反映良好,实验研究取得一定实效。古诗文诵读研究活动开展两年来,得到了广大幼儿家长大力支持,取得的实效,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评价较高。幼儿家长这样说:
(幼儿大班任茵茵的家长)女儿入学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她比较依赖别人帮她做事情,家务事一点也不会做。自从读大班了以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独立性强了,变得热爱劳动了,星期天在家主动做家务:叠被子、接自来水、捡菜等都争着干,这是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好结果。
幼儿家长童社德说(幼儿大班童文慧家长):“学校开展了传统美德的教育后,她不但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还时常提醒我讲礼貌用语,坐车时经常主动给老人家让座,星期天在家时也能主动地帮我做家务劳动,以前我带她上街时,她总闹着要我买这买。那,现在乖多了,有时我买东西给她,她反过来说我太浪费了。学校的教育真管用,孩子越来越懂事了。”
自从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刚好弥补了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到位的不足之处。我家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礼貌方面,平时都能主动叫人。尊敬长辈,关心爸爸、妈妈,主动承担一部分的家务劳动。学习方面也能自觉,有空余时间多看课外书。作为家长我们也配合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减少了许多不良好的活动,如极少在家中打扑克,不当着孩子面前吵架,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年前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也多了……家长们说。古诗文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古诗文诵读研究活动开展两年来,得到了广大幼儿家长大力支持,取得的实效,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评价较高。目前,研究成果已在我镇各学校、幼儿园全面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课题已于2009年9月获得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
第三篇:卢守潮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题名称:关于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研究
课题类别:中学文科
课题批准号:2006年批准立项课题
课题负责人:卢守潮
所在单位: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课题组参与人员:独立完成一、研究背景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是文化技术时代对中职生一种具有广泛的必然的要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观念、创设和谐教育情境、实行和谐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和谐发展,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了可喜成果。
1、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是时代的要求。
2、现代社会发展对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出新的要求。
3、新课改为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新的契机。
4、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是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差,纵使有一小部分稍好的学生,普通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尤其是语文教学,学生基础差。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种实用化倾向,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格化育。突出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评价体系陈旧,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成就感;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社会声誉受到较大影响。
鉴于这种情况,2006年起,我以“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新路子,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进行《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素质的理论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一年级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二年级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三年级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以发展性语文课堂助学理念(本人长期实践的一种语文教育理论,有系统论述)为指导,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目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以获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素质方面的可行性材料和主要经验,从而指导、改进语文教学工作。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素质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来促进全体中职生在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 1
文明行为、促进全面发展等综合素质方面做出贡献。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的方法
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深入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对比法;观察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
2、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学校各项工作,了解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寻求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制定研究方案与计划。
(1)2007.03—2008.03分析甘肃景泰职业中专及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影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因素,并和甘肃景泰第二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撰写了分析报告及论文《浅议职业中专高一年级作文训练》,发表于《甘肃教育》(2007年12月)。
(2)2008.04—2009.12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剖析、研究,撰写了调查分析材料,部分调查分析材料撰写为论文“职业中专及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发表于《丝绸之路》(2009年10月)。
(3)2009.11—2011.02通过对影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因素的实际考察,相关资料分析,进一步探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对策。
(4)2011.02—2012.04通过对整个过程中的材料的整理、分析、研究,撰写最后的报告——《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5)将最后的研究成果,“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方法和对策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进行推广,使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文化道德得以重塑,受到全面良好的语文教育,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能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四、研究的内容
“习题---精彩片段—小作文发展助学”理论认为语文教育的“认知领域目的、情感领域目的、技能领域目的” 是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与此相对应的学生日常作业就是:与课堂教学衔接的“习题”,实现语文认知领域发展的主要类别教育目的;与课外阅读衔接的“精彩片段”,实现语文情感领域发展主要类别的教育目的;与语文知识运用衔接的“小作文”,实现语文技能领域发展主要类别的教育目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技能发展”三位一体,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助学实践活动。这就是 “做习题—抄精彩片段—写小作文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方式。
一般来说,“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做习题、抄精彩片段、写小作文三项活动,实现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技能发展三大领域的基本发展学习目标,此外还有综合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目标、素质发展目标。学生在一天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目
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后续学习行为的畅想,都要求学生在一天完成。使学生天天学语文,天天有发展。
◆实践分级。
实践活动分高
一、高
二、高三三个年级展开,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发展性学习目标。总体规划要利用“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三级发展”,使学生每年上一个新台阶。
◆能力分步。能力目标分三步实现,是梯级目标。
高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基本发展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学习能力、创造发展学习能力、素质发展能力等。
高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评价、评论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联想、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参与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基本发展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学习能力、创造发展学习能力、素质发展能力等。
高三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审美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发展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学习能力、创造发展学习能力、素质发展能力等。
◆模块整合。“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以模块为基本实践活动单位。每个模块的主要组成要素有习题、精彩片段、小作文先后相连的三部分,前有目标、主题、时间、材料、条件、设计等说明性项目,后有评价、反思、后续学习等活动项目。模块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模块、设计模块学习。模块根据具体学习目标制定,有一定的独立性。本篇论文概述的实践模块有30个,高一14个,高二12个,高三4个。这30个模块虽然不十分典型,但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未来为中心,以“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为主轴的中心理念,勾勒了“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基本轮廓。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实践活动形式是“模块组合,弹性选择”。一天一个模块,学生一天一得。第一天和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之间的组合要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模块有三种类型,即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特色模块。基础模块是“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的基本程序形式,也就是它的一般程序。提高模块是后续学习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习能力。特色模块是有创新色彩的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学习能力。如在特定情景中的综合发展的学习能力。
◆注重基础。“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做习题活动”、“抄精彩片段活动”是打基础的学习活动,这两种活动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且这两种活动要持续三年,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学习活动,因此,这两种活动更重要的是追求长远效应。是“时效性与非时效性”的和谐统一。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三大模块里“基础模块”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通过三年“基础模块”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实施,熟练掌握学习程序、学习方法,一生受益无穷。
◆强化能力。当今社会,电脑已大规模进入家庭和学校,使人类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传统的博闻强记式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学会获取和运用知识、学会筛选信息已成为新时代的主要学习方式,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关注能力的时代。因此,在“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中,强化能力训练是关键,强化的手段是深度学习和多次学习、自主学习。
◆突出重点。“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学习努力、综合性发展学习能力、创新性发展学习能力、素质发展性学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以致用。“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实践活动是在应用中把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的,使学生每天都有小发展。“习题”和“精彩片段”中的知识要运用到小作文的写作中。做习题、抄精彩片段、写小作文三种活动形式互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性学习模块,促成每一项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要强化学生的情境体验,无论是观察活动,评价活动,还是学生的创新活动,都要让学生体验到新鲜、新奇、新颖,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勇气。做习题活动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抄精彩片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要使实践取得成功,除了理论建构的严密和学习方式的正确外,确定学习时间布局体系非常重要。要用“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利用整个高中阶段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重点考虑的时间段有一天、一周、一学期、一学年。“年级时间段”高
一、高
二、高三学习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学习形式基本一样,每个年级段学习重点考虑的时间段仍然是一天、一周、一学期、一学年,这四个时间段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是以“一天”为一个基本时间单元。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主要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资源,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提示学生掌握“时间银行”的理念。每天课堂45分钟,课外实践活动30分钟,所花时间不多,学生收益不少,每天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领域都小有发展。
“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实践策略是实践分级,能力分步,模块整合,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以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中职生语文综合素质”为主要助学形式,为建立高效课堂铺平道路。
第四篇:课题结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附件5: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2规划课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课题名称: 农村学习困难学生错误归因及矫正课题类别:E-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批准号:DX(2010)G0208课题负责人: 于万云所在单位: 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龚家大庄学校课题组参与人员:于万云谢亚梅杨振龙师文海
杜娟江卫忠王彩霞梁宙荣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山区九年制学校,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山区,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住宿在学校,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还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我校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困难学生占很大比例,如何帮助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找回自信心一直是我们这些老师最最关心的。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对于形成自己学习困难的错误归因就是其中之一。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我们的课题研究对象为山区农村学校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学龄段学生。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薄弱环节。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理念。义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教无类”,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我们重点研究农村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的归因以及面临的学习障碍,从一个新的角度——学习失败后的归因,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研究,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虽然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可以为其他人对这一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提高我们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力和解决能力。应该说我们这个课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课题主要任务:本课题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新课程理念、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精华,充分挖掘、探讨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失败归因,并就其中的错误认识的归因寻找一些策略,通过改变其错误归因,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业,树立信心,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
课题次要任务: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提升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以研提升教,激发全体教师焕发活力,使教学更精彩。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心理问卷调查法、书信谈心法、访谈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研究方案,开题实施阶段。组建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主研人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第二分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研究准备阶段。收集、汇编、学习资
料,组织主研人员学习理论,提高主研人员的素质,组织主研人员考察,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况。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0月),深入研究阶段。
1.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师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困惑与期望等;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确定课题的突破方向,拟定实施措施。
3.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专题研讨会师生书信谈心、个别访谈等方式,验证实施矫正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归因的具体策略。
4.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月),结题阶段。检测研究效果,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成册,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作出课题研究结论。
四、研究的内容
1、借鉴各种教育书籍、网络、报刊杂志中相关理论和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在学习困难学生失败归因方面已有的先进理论、经验。
2、了解农村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及现状。
3、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深入实际,严格设计心理问卷。我们课题组分别在2011年4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归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2012年元月对学生学习障碍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准确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归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了解了农村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失败的自我认识,并从中找到错误的心理归因,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回顾两年来的研究工作,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研究带来的成果让大部分老师内心感到欣慰。我们课题组分别在2011年4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归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2012年元月对学生学习障碍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1.80%以上的农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需要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各方关注,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关爱学生不该只停留在口号上应该融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得到这种关爱。
2.学生对自己学习水平获得途径最主要的是的考试成绩的反馈和教师评价分别占到52%和32%。作为教师要多发现学生有点和进步,哪怕很小的进步只要我们积极去挖掘任何一个学生总会有有点的,只要我们表扬了鼓励了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
温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加强;作为教师批评学生要口下留情以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更要注意,他们本来就很自卑如果老师批评时不注意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毁灭性打击;作为学校要象保密个人隐私一样严格保密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以免对学生尤其学习困难学生造成打击,以至丧失学习积极性。
3.自我认为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优秀是因为自己聪明,勤奋努力,踏实。自我感觉学习优秀、较好、好的水平的学生在班级学习处于优越位置,作为一类进行分析约占18%,他们比较自信,认为形成当前学习水平的成因前七位的是:个人勤奋努力、学习踏实、教师水平高、同学之间的影响、家长的关心重视,学习兴趣、学校学习氛围。学习在差、很差的水平的学生处于班级最底层自卑被人看不起,作为一类进行分析约占16%,他们认为形成当前学习水平的成因前六位的是自己贪玩、基础差,学习不踏实、不勤奋努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刻苦钻研。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差。而所有学生都认为勤奋努力、学习踏实、刻苦钻研、家长关心重视使他们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4.53%的学生对考试会产生的焦虑,这与我们所有人对考试结果的过分关注分不开,我们将我们成年人的焦虑传递给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5.90%以上的学生不是不想学习只是因为基础不好、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目标不明确、学习技能低、认知能力低、情绪不稳定、学习习惯差、字词关未通过等原因才造成了学习困难的现状。
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重视,教育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全社会产生一种集体焦虑。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学生更活跃,然而竞争却又伴随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竞争在造就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败者。当所有人都想赢的时候对输的恐惧就会不断蔓延成为人们不能接受的痛,成为一种具有悲剧意味的结局。大家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社会上胎教、学前教育、各种辅导班、补习班蜂拥而上,真是苦了家长苦了孩子。
以往很多老师常说的学生不努力,岂不知“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并不是他们缺少学习的动机,不爱学习,而只是引发学习动机的原因不对,他们的动机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逃避学习。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如自己的学习基础、基本的学习技能差、自己“不努力”、学习任务难、父母经常吵架等,我们发现对于形成自己学习困难的错误归因也是其中之一,好的归因方式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错误的归因会瘫痪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自己学习差的归因为脑子笨,从表面来看好像那会
造成学生自卑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对自己很不利。其实这样的归因对学生存在有利的一面:学生进行这样的归因时,可以逃避责任无需努力,这样不努力造成的失败防止了对自我能力低下的归因,从而保护了自我价值。学生进行这样的归因时,用先天的客观的缺陷进行归因,可以原谅自己并减轻失败的内疚感、羞愧感。而这无助于提高他的学习责任心和努力的行为,这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创造各种展现自我的机会,保护好每个学生成功的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难,但更有成功感。通过课题研究对于我校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学生学习归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辍学率。不少后进生已不那么自卑,变得合群了许多,后进生的文化课成绩或多或少有所提高。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课题研究范围大,要求高,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思想认识有限,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参差不齐。尽管对课题研究很有热情,在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收获与预期设想仍有一定距离,2.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出现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失责的结果;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3.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访谈法。由于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检验,如增加学生人数,使用量化研究,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有特点,它与一般学生在学业失败的归因上有哪些不同,有没有显著差别,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5.我们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良好学习归因的途径和策略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职责,而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今后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归因,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的来说,对于课题取得的成绩我们课题组成员以及全校师生都很满意,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就获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兴奋。我们会踏着胜利的足迹继续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并把它转化为课题,认真研究,最大限度为学生服务,为我市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课题成果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成果论述
邢台市桥西区第一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S0715051)是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年4月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立项,属于市级立项课题,由桥西区第一中学韩桂书校长负责研究。在此之前,我校已经成功主持研究了四个“十五”课题研究,其中语文课题《如何实施初中作文素质教育》已经成功结题,该校教科研人员力量雄厚。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 Gardner)提出。美国哈佛多元智能教育研究院,将这一理论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密切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大陆地区自90年代以来,对多元智能理论予以较多的介绍。《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观念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引发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更科学、更规范。在我省,涉足多元智能与中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者较少,而以此为课题展开系统科学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弊端依然严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仍然堪忧;学生主体性不足,创新素质贫乏。那么,如何克服现行课堂教学实践的种种弊端,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过程评价的多元化,成了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基于以上种种考虑,我校开展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该项课题的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多元智能与初中语文教学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多元智能应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以此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智能;语文教学应以多元智能为手段,通过这一理论指导整合语文教学,从而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查了解现阶段多元智能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形 1
成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创新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初中语文活动训练的有效途径(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4)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2.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多元互动的具体运作方式。具体包括探索初中学生与语文教科书、信息资料的互动方式,探索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方式,以及学生个体内部的互动方式等项内容。
(2)研究语文活动训练的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等等。
(3)研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其教学设计的方法包括:注重口语交际,发展语言智能;加强阅读训练,促进数理智能;运用空间图表,开发空间智能;营造音乐氛围,培养音乐智能;增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利用小组合作,塑造人际交往智能;了解认知过程,开启自我认识智能。以上七点就是我们在这一方面具体研究的内容。
(4)研究语文教学的策略。为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师生多元互动的学习机会;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3.课题研究特色
多元智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或方法论体系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正实践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顺利进行。2.文献法: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基本结构有七种,分别确定为: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借助课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能力,传递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
两年来,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及途径,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两年来辛苦、繁琐甚至有些枯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最深切的感受是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很有必要。探究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及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多元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多元互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多元智能活动训练的探讨等。
1.理论成果
第一.探索出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新课程概念告诉我们,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环境等要素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运用频率最高、规则最强的是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1)学生与教科书、信息资料的互动。这种互动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知识。(2)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第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得、独立习得,而不重在知识的讲解或给出问题的答案。第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你在这一方面当老师,他在那一方面当老师,我在另一方面当老师,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互动,是不同结构的优势组合。(3)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后,需要消化分析、过滤筛选,然后吸纳。这时,学生应该眼、手、口、心并用,即眼看、手指、口读、心想,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记忆。
第二.探索出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语文活动训练的途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智力和逻辑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就要针对学生的智能等的差异,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使那些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通过创设各种智能活动情境,享受到“智能公平”。其具体途径包括:(1)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让多元智能教学走进课堂,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智能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语
文教材内容,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对课文的理解,绘出一幅幅形象直观的图画,用自己的心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风景,配上一首首优美的曲子,自己动手参与设计具有相当气息的板书等等。(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在每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发展多元智能的前提。第一、故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不论是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他们都津津乐道,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将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接龙、改编、辩论、竞赛等形式,通过故事,既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发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第二、课本剧。课本上有不少课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我们在理解课文、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把它编成课文剧进行表演。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听力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演出一场课本剧,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交流与讨论、协调与配合能力,应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来确定角色。这样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第三、课堂实践活动。初中课文每单元后综合性学习版块内容丰富,教学中把它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根据每一个话题,先让学生分组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并让学生集思广益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确定活动的形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小组,分组筹备,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流汇报,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在这里,学生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意见;在这里,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这里,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很好发展。通过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多元智能课堂。
第三.探索出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的方法。语文是基础教学中的基础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注重个性的发展,这与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其教学设计的方法包括:
(1)注重口语交际,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地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训练学会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记、记重点。具体操作
中形式是多样的,如介绍自己或家乡、谈感想、表演话剧、小讨论、课前5分钟讲故事、对对联、说成语等,通过口语交际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2)加强阅读训练,促进数理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主要指推理和运算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根据文中已知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所读内容用文字按逻辑顺序表述主题。这些阅读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3)运用空间图表,开发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利用手抄报,展示学生作品锻炼了学生空间构思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班级精神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说明文可以设计图表来呈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则可以采用网络图理清课文脉络和要点。
(4)营造音乐氛围,培养音乐智能。音乐智能主要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一些与教材同步的由原来的诗词改编成的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抒情歌曲;配乐朗诵课文。
(5)增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物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游戏活动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在玩中看、听、说,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比如,常用的课本剧表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涵义,通过对话练习口语,通过扮演去熟练肢体语言。教材中往往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我们要利用教学内容、创设动态化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肢体动作的机会。
(6)利用小组合作,塑造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表现为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合作,预习时小组内成员一起搜集资料,上课时分工
展示。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和帮助,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还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7)了解认知过程,开启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写作训练中,老师往往都会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拟一份提纲,确定写作要点、步骤与方法,预计文章的长度;写作初稿后自觉地检查或与同伴交换查阅,及时订正错别字和语句中的语法错误,改进表达方式;老师批改或自改或同学互批后能纠正错误、调整思路。
第四.探索出多元智能语文教学的策略。多元智能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这样几 个层次:能力的感知、能力的沟通、能力的传授、能力的综合运用。多元智能观与 语文教学理论关系密切,但其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发展学生的多元 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其教学策略分为:
(1)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多元智能环境有助于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教师针对学生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学生自信、自赏,充分认识自己的强项,展示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长处。第一、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除听、说、读、写外,可采用演唱、舞蹈、绘画、表演、制作等形式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第三、自我认识智能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往往意味这是一个新的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不断地自我认识中推动语文教学。
(2)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智能的活动有很多,教师要因课因人而异。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创设恰当的外在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提供跨越学科界限的专题素材,使学习资源更开放更丰富。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得晚些。不仅如此,每一个个体智力的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
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
(4)提供师生多元互动的学习机会。人际沟通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多元互动、协同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5)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观, 树立多元多维评价观。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立足多元智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和学业进展。第一、借助《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展开评价,引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推进语文素养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第二、确立评价方案。在常规语文教学中,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袋,重视形成性评价。走向多种多样的作品评价,走向基于情景化的过程评价,充分体现考评对于学生智能发展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完善功能。
2.实践成果
(1)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陆续获奖。2008年5月,在“迎奥运,促和谐”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我校有7名学生获奖;2008年12月,在“中华魂”(心系奥运,健康成长)主题教育中,有11名学生获奖,其中一人获省级二等奖。(见附表)同时,在我校组织的各种大型事件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肯定。2009年4月5日,邢台市文明办在郭守敬广场组织的“纪念先贤公祭活动”中,我校129班的张叶荣同学发表了深情的演讲。这进一步印证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持有深厚的感情和正确态度,文学欣赏趣味更加健康向上,文化视野也日益开阔。这些语文素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检验。
(2)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如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持有深厚的感情和正确态度,文学欣赏趣味更加健康向上,文化视野也日益开阔。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检验。在我校组织的各种大型事件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肯定。如:2009年4月5日,邢台市文明办在郭守敬广场组织的“纪念先贤公祭活动”中,129班的张叶荣同学发表了深情的演讲。“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已经毕业的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成熟的思想,能够在自己 的学习生活中为自己创设一些愉悦身心的活动,让自己从一个依赖于家长、依赖于老师的小孩子,向一个主动、积极地生活的大学生转化。
3.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出现了一批科研成果。在三年来的教学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策略更加科学规范,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意识普遍增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撰写教学论文十余篇。2008年6月,何秀春老师论文《语文阅读要严谨科学》在桥西区中学语文经验学习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2008年9月韩桂书校长的论文《多元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表在河北省教育刊物《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第九期)。2008年12月,何秀春老师在“中华魂”(心系奥运、健康成长)主题教育征文比赛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7月,崔淑娟老师论文《中学语文多元智能活动训练初探》发表在河北省教育刊物《学周刊》。2009年2月,韩桂书校长论文《多元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9年第1期)上再次发表。并于该年11月在“新中国60年基础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编号为884378)。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开展,还加深了我们对多元智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认识,解决了一些有关理论问题。
4.巧妙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两者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指:创设情景——以目标激发动机;引导点拨——以引导促进转化;多元互动——借评价激励强化;达标测评——深层辅导发现特点。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自主投入——认同目标质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尝试;自我生成——多元感悟强化;自我激励——品悟自主发展。这种层层深入的运作方式,有效地构建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并在科学的评价方式方面予以突破,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题研究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多元智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迅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言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语文教学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可以展开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附目录:
1.多元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发表)„„„„„„„韩桂书()2.多元互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发表)„„„„„韩桂书()3.“多元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董志坤()4.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实效„„„„„„„„„ 叶洪育()5.多元智能活动训练的探讨(已发表)„„„„„„„„„„„ 崔淑娟()6.多元智能语文教学设计„„„„„„„„„„„„„„„„ 张秋香()
7.多元智能语文教学策略的探讨„„„„„„„„„„„„„ 何秀春()8.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郝春梅()9.《黄河颂》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张秋香()10.《陋室铭》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设计„„„„„„„„„„„张秋香()11.“献给母亲的歌”语文多元智能活动训练案例„„„„„„崔淑娟()12.“说成语故事比赛”语文多元智能活动训练案例„„„„„ 崔淑娟()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大提高,整体语文测试成绩明显进步。在2010年中考语文测试中,实验班学生语文总平均分达到96.57的好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赢得了全校教师的广泛赞誉,实验教师们更加振奋。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课题成果将在全校各年级普遍推广,同时向桥西区各中学推广。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启示是: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学校和提供的教学资源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课堂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这其中的核心内容便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认识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潜能都得到提高。诚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愉悦而又不乏挑战的环境中学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简单活动优先原则。第二,操作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兴趣、先前经验等。第三,教学项目要在可利用的时间内完成。
本课题研究即将告一段落,我们将在我校、乃至全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及时搜集、整理来自兄弟学校的新思路、新策略,稳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同时,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展开探索和研究,补充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增强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观点更重要的是把它应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那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教育理想便可能实现了。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是教学更是一种教育,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