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丹第三幼儿园习惯养成方案(精选)
乌丹第三幼儿园
“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实施方案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一、活动的背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时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良好的习惯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从无数的事例和自身的发展,我们都不难看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而做到这些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期是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幼儿期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成为一种动力定型。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现状分析:
新入园的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遵守集体生活必须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 发展的转折时期。每年新入园的幼儿都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这也是我们必须研究,必须下力气培养良好的习惯的重要原因。另外,虽然教师们都知道习惯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缺乏方法,幼儿园缺乏系统的指导,缺乏环境促进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习惯,所以其它年龄段的幼儿也很难形成系统的好的习惯。
三、习惯养成的规律
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五、坚持的原则
1、尊重幼儿的原则。真诚的关心和尊重幼儿,不管他们表现如何,都要给予肯定、宽容、同情、理解和帮助每一个幼儿,让孩子们 感受到你的诚信和威信。
2、制定规则的原则。在制定规则时,要和幼儿共同制定,并且要让幼儿感兴趣,规则要具体、可行。规则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教师要以积极的口吻解释规则,让幼儿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遵守的方法,指导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3、示范指导的原则。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即使是幼儿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应一味的加以职责,而是应进行正面教育,并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幼儿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行为的转变。
4、小步递进的原则。对同一行为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对策,分步要求,逐步提高。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一个较长、较复杂的过程,应分步实施。
5、协同合作的原则。一个班级的三位教师、教师和家长、教师、家长及幼儿园之间,都要协同合作,统一要求,统一目标,达成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行为,这样才能成为孩子们终身具有的好习惯。
六、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领域
1、文明礼貌的习惯:来园、离园的问好及再见;班级来客人的问好;不说脏话;小朋友之间的文明礼貌,例对不起、谢谢等。
2、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擦手;吃饭不掉饭粒;大小便要干净;衣物、书包等物品干净、整洁;保持环境卫生等。
3、讲秩序的习惯:在楼道的秩序;在盥洗室的秩序;吃饭、喝 水的秩序;参加活动的秩序等。
4、学习习惯:听、说、读、写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语言习惯等。
七、养成习惯的方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幼儿对新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寓幼儿的自理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于各种活动之中,结合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日日有记录。细心观察幼儿互动表现,抓住活动中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环境教育法
环境教育法指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教育幼儿的方法,它可以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环境教育法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感染又强调精神环境的熏陶,还要注意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环境。
1、通过环境暗示和积极鼓励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 育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在教育中,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盥洗室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虎。特别是到天冷的时候,因为怕水冷,把手冲湿了就算完事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让幼儿知道小手上有许多的细菌,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把正确洗手的步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自觉的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在擦毛巾的地方贴上了可爱的小手帕,并写上“别忘记亲亲我”的字眼,孩子看了都很喜欢,就会主动地擦手。这样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远比老师的繁琐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教室门口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小栏目,把幼儿分成五组,分别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做值日(摆椅子、分筷子、整理图书、午餐管理等),每个幼儿都有劳动的机会,到了周五请幼儿评出最佳值日生,并发小奖品以示鼓励,还把照片粘贴在“勤劳的小蜜蜂”一栏中。通过这样积极鼓励的方法孩子的信心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养成了。
2、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的思维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这是因为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而且小班幼儿非常的好动,喜欢摆弄,注意力和兴趣都不能持久,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能满足幼儿操作的环境,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在培养小班幼儿学穿衣的活动中,利用走廊,创设了“衣宝宝的家”,提供小衣架和衣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练,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吃,样样菜都爱吃,我们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了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
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针对大班孩子生活习惯不好的现象,在墙上设计了《看谁先到终点》的生活棋,幼儿通过在反复玩棋的过程中了解到哪 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小班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胡萝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通过榜样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榜样法是一种借助于榜样的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幼儿时间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正面的教育的方法。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了从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把模仿当作目的到把模仿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等。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通过言行,把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标准具体化、人格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行为习惯。行为的模仿和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形成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常常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五)、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在园坚持做到的良好的细微习惯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与家庭相结合。没有家长的配合,往往教育目的就很难实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1、让家长成为行为教育的榜样
通过定期向家长发一些行为教育方面的文章、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等,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帮助家长树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幼儿在离园后的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和巩固。
2、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课外教师 由于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任何教育的实施都要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为实现教育目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帮助家长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养态度、方法,学习掌握幼教规律,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较好的承担起家长的教育职责,改进家庭教育,发挥家教优势,给幼儿以积极良好的影响。
(1)、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和家中的情况。(2)、召开参与式家长会,将家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集中上来,指导其他家长在家教中有目的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信息和教育方法。(4)、开展优秀家庭介绍经验活动,用实际例子,现身说法介绍家长们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以点带面。(5)、设立信箱,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答疑解难。
3、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监督者
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会出现此类问题:幼儿在园很有礼貌,各方面行为习惯都很好,可是一回家,其表现与在幼儿园判若两人,这主要是家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培养幼儿,不仅仅是在幼儿园有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社会上也都要有好的表现。为此,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流与沟通,请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成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检查者和监督者,配合教师一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另外,习惯的培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幼儿才能很好的形成稳定的、固定的行为习惯。所以家园协同、互助、一致才能使幼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好品质、好行为真正成为幼儿的习惯。
八、组织机构
领导组织: 组
长:王丽梅 副组长:张慧兰
张宏伟
组
员: 吴海芬
王亚娟
黄艳秋
田秀敏 实施组织:
组
长:张慧兰
张宏伟
副组长:吴海芬
王亚娟
黄艳秋
田秀敏 组
员:每个班级的三位教师都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
九、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10月15日——2018年10月31日)幼儿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各成员学习、研讨,修订方案,熟知方案。
(二)、自查、学习阶段(2018年1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
1、各班要对自己班级幼儿的习惯进行现状分析,以便今后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2、班级制定习惯培养计划。
3、幼儿园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学习,年级组长组织年级教师进行学习,班级组织家长进行学习,使各各岗位的人员都要熟知一些培养幼儿习惯的专业知识。
(三)、实施阶段(2018年12月——)
1、班级教师协同家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2、举行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
3、定期展示、评比、评价。
第二篇:乌丹第三幼儿园家园联系制度
乌丹第三幼儿园家园联系制度
一、新生入园前后,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及个性特点
二、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园的表现。
三、利用家长园地,公布每月教学活动计划、介绍家教方法和保健常识。做好幼儿家长联系沟通和指导工作。
四、对因病缺席的幼儿,要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五、幼儿在园期间发生异常状况,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配合做好处理工作。
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每学期1-2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学习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
七、班主任定期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生活和行为习惯情况,并征求家长意见。
八、园内设立征求家长意见的“意见箱”,随时听取家长要求和建议。
九、利用“家校互动”平台,教师和家长及时有效沟通。
第三篇:乌丹第三小学师生“学党史活动方案
乌丹第三小学师生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把党史学习教育抓实抓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如下方案
一、认识学习,提高认识
1、召开乌丹第三小学师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启动大会。
2、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中共党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论述,同时认真理解:①学习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历史,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②学习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提高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③学习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位教师做五千字的学习笔记
3、利用周会的“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有关中国党史的内容。从而让师生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党的传统和优良作风。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组织师生清明节期间祭扫烈士墓,聆听革命前辈讲烈士故事,向烈士敬献花圈,瞻仰烈士遗容,了解烈士名单,铭记烈士事迹。
2、要求学生利用阅读书籍以及听广播、看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组织征文、演讲、讲故事等比赛,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刊登在学校的“向日葵”报上,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广播宣传。
3、利用五四青年节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党史、见行动”征文演讲比赛。
4、各班级开展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班队会。
5、五月份开展“红歌送中华、青春燃激情”红歌唱响校园活动。各班级利用晨会、课前以及音乐课开展红歌唱响校园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广大师生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一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永远跟党走”专题红歌演唱会。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学红歌、唱红歌。七·一期间,教师组成五十人以上的合唱队分声部进行合唱表演。
三、总结、表奖 七·一期间开总结大会,表奖此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学生。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系列活动,将用党的历史教育人,用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奋斗精神感染人、打动人,从而引导我校师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主旋律。
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我们的智慧、风彩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让乌丹三小的事业更辉煌。
第四篇:幼儿园养成习惯关键期
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会让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
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正是从幼儿的这些特点出发,借助具体形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发展思维。通过小班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这一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及生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不同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课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兴趣。我注意激发孩子们参与思维游戏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喜好,编制了让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思维游戏伴我成长,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孩子们和着歌声集中了注意力,并在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他们喜欢的思维游戏。
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开新游戏盒时,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节开盒收盒整理游戏盒的活动,让孩子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自己学习收拾自己的学具,培养他们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也让每次思维游戏能安排得更加紧凑,有条不絮。
给孩子自由创新的空间
针对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并且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的课程特点。我教学时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接纳幼儿的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
我总认为,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只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习惯。
第五篇:习惯养成方案
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水平,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为依据,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教育目标,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胡进凯
副组长:陈光
成员:孟庆文(卫生)王玉祥(知识竞赛、文字材料)
朱海华(两操、秩序)各班主任
三、实施途径
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课和每天早操后5—10分钟的时间,专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四、总体目标
从本学期开始,分别进行以卫生、两操、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等几方面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全校各班在品德习惯、安全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科学性原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为指导,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有侧重地进行习惯培养。
3、统一性原则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教育,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使教师、学生、家长对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4、实践性原则
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条件与本能反应或有意识活动的多次联系而成。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和接受能力,选择内容和教育方式,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5、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很多,实施时应避免盲目和顾此失彼,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分阶段一步一步地实施,让好习惯一个个的形成。
6、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反复练习、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相关活动,不断重复巩固其它习惯内容,使学生在反复巩固训练中,把行为巩固下来成为自觉,并变成自身的需要。
7、时代性原则
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六、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
2、建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档案,不断提高个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水平,推动整个学校的行为习惯水准。把握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各教师要高度重视起始阶段的培养工作,尤其小学一、二年级,需要特别加强教育和指导。
3、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4、强化行为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同时,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5、组织活动不断推进。每学期组织习惯养成“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知识竞赛、一次主题班队会、一次演讲比赛、一次“文明标兵”推荐评比、一次征文评比。做到时时学习惯,月月有重点。
6、制定标准,搞好评价。任何工作,光有布置和安排是不行的,还必须跟上检查督促。各班要成立学生习惯养成督查小组,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不同方式,定期组织检查、公布成绩、表彰奖励,给学生、教师创造一个争先创优的机会,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热情,不断巩固养成教育的成果。
七、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制定校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我校习惯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并出台行为习惯养成评价细则。
2、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方案》,让全体师生理解活动意义,明确活动目标任务措施。利用两节班会课学习《方案》内容。
3、组织一次以《方案》内容为主的知识竞赛。
第二阶段:深化推进
1、成立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督查组织,利用学生组织进行强化督查,强行入轨。
2、进行一次行为习惯主题班队会
3、组织一次行为习惯主题征文
4、组织一次行为习惯主题演讲
第三阶段:阶段性评价总结
1、评选身边的文明小标兵
2、结合督查结果评选道德标兵,评选校三好生。
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为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创优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使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细则。
一.评比对象
全校师生
二.评比内容:
五、具体内容
(1)基本要求:
1、进入校门不拥挤,缓步慢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互相谦让。
2、课间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游戏,不在楼道内追跑打闹。
3、重大集会时、升旗仪式时要穿校服,正常佩戴红领巾,遵守纪律。
4、注意自己的仪表,每班要专门派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及座位卫生情况。
5、上课期间进教室应打报告,进教师办公室前要先打报告,进入后向老师问好。
(2)各年级具体要求:
【
一、二年级】
(一)卫生行为习惯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会说普通话。
2、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爱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接递物品用双手。
3、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
4、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不打架,不骂人。
5、认真做值日,爱护公物,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
6、不做危险游戏,不带管制刀具,课间做有益的体育活动,不追跑打闹。
7、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8、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不乱扔东西,见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9、认真学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2、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自己整理书包,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3、上课注意听讲,爱动脑筋,大胆发言,不交头接耳说话,不做小动作。
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回家后先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
5、书写规范,读写姿势要端正,达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6、爱护课本,不乱撕作业本。
7、在师长的引导下,学会看课外图书。
【
三、四年级】
(一)卫生行为习惯
1、不打架、不骂人、不替同学起绰号,不叫绰号。
2、不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课间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做有益的游戏。
3、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看见老师能主动问好。
4、礼貌待客,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5、积极主动做值日,爱护课桌凳,不在学校墙壁上乱刻乱画。
6、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7、同学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欺负弱小。
8、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见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9、不乱花零钱,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零食等东西。
10、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要请假。
2、课上专心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3、学会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5、认真上好早读和午间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6、常看课外读物,并做摘记。
【
五、六年级】
(一)卫生行为习惯
1、认真听取父母、老师的教育,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意见时要多沟通。
2、不说粗话、脏话;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3、热心帮助别人,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欺负弱小。
4、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学校墙壁、课桌或建筑物上涂抹乱画。
5、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6、不做危险游戏,不玩管制刀具,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拿棍棒打闹,不从高处下跳等等。
7、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见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看到别人扔垃圾物主动劝阻。
8、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3、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4、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独立思考。
5、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写读书笔记。
(3)教师要求
教师是习惯养成教育的第一环节,不但要在思想上重视,更要时时刻刻教育、督促学生,尤为关键的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好各项要求。
四、评价方法:
1、学校大队部成立文明行为习惯互助岗,监督全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各班成立学生自律队,课间在值周区域内执勤,及时纠正监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
2、每日公布,周汇总,月小结,学期评比。
3、学期终扣分超10分的同学不得参与评选“三好生”,加分的同学参与评选“文明标兵”,每个年级组评选总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公示后校会表扬,奖状。
4、无“文明标兵”的班级不得参加先进班级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