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6:2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麦东中心小学 方韶阳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的计算习惯”,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加上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计算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好像有所退化。为此,了解和研究这种变化,重新审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我们认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的理论与思考

1.计算在生活、学习、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到计算源于生活,学会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愉悦情景计算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景及教研的过程中实现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在教师中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研精神。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研究的原则

1.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与应该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有效参与的统一之中,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才能得到全面落实。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差异的原则。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转变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3.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则。有效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景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景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景有机结合起来。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

(2)体现方法多样化并优化方法。3.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实验班级。(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课堂是主阵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该反思我们计算课的教学过程。

1、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在计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计算教学中情境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1)片面认为,情境创设在计算教学中可有可无。

(2)数学情境的创设脱离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相脱离。(3)数学情境的创设远离知识内容,有些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大大干扰了课堂的进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的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清楚。错误认为:(1)算法越多越好。

(2)学生只需要掌握其中的任意一种方法。(3)优化算法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3、练习设计没有真正切合学生实际。(1)练习设计停留在使用课本练习上。(2)练习的利用没有与新授有机结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

一、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课课堂效率。

1、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需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

2、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

3、情境的创设,目标相同,以简为主。如果用简单的情境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要尽量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之下,让情境创设更加简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探究和练习之上。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

一、在纠错、评议情境中,落实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有些情景是事先预设的,有些则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脱离现实生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如果情境与现实生活脱离,就难以达到它预期的效果。2.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远离知识内容。有些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大大干扰了课堂的进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内尽快地实现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才能使之成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

3.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游离思维本质。数学问题的核心是提出思维含量高、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实质就是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从而打开学生此起彼伏的思维闸门。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擦出火花,促使学生深刻思辩,凸显了学生思维的生命活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情境没有拨动学生的思维琴弦,或者没有什么思维价值,那么它是否浑浊了数学课的本质呢?

4.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分离童趣童味。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那么我们的情境创设应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学生有不同的兴趣所在。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童话情境等。呈现的形式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后研究准备思考的方面:

情景的创设是否可以以一条主线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

二、算法的多样化与算法的优化是辨证统一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要在提高计算教学的同时“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算法多样化有许多好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在肯定所有方法都是“好方法”的同时没有及时的优化,同时在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并在教学时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和质量。1.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想出或都掌握两种或多种算法。“一个学生也许只想到了一种算法,许多学生也许就有多种算法,实施算法多样法时,教师不必将每一种算法都挖掘出来,更不能凭教师自己的想象给学生列举出千奇百怪、不合逻辑的算法;教师不要生硬地套出学生的多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都要掌握多种算法。”也就是说算法多样化是指“群体多样化”,而不是“个体多样化”。2.算法多样化的内涵

算法多样化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独立思考。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风格,他们的认知水平,思考角度必然存在差异,对同一个计算问题,不同学生常常想不同的计算方法。所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算法是可能的。算法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通过算法多样化又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善解学生想法。算法多样化的作用:一是在计算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探索、思考和创新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教师就不再是计算方法的垄断者和发布者。这时,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想法,其中有些可能是出乎教师预料的,甚至是教师从未想到过的。这就需要教师迅速做出反应,做出准确的判断。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由于个人的天赋、后天环境的不同,以及接受教育内化的过程的千差万别,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但却是教育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发现学生的潜能、特长,也要尊重学生的弱点,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

有教师认为算法优化就是跟着课本走,就是“算法唯一化”。我们说的算法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尽可能地选择通法、通则,具有一般性,而不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特殊算法。二是尽可能选择便于大多数同学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第二条标准再具体些,又可细化为两个方面:即算理上容易解释,容易理解;算法上简捷,容易操作,容易掌握。有必要指出,这里的“优化”,不同于数学上的“最优化”,它是相对而言的,但又难以或者说不必精确刻画的,其结果还常常不是唯一的。算法的优化可以是算法多样化的一个后继步骤,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使得有些教师误在课堂教学时,片面追求形式各异的算法。虽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明显地思维难度太大,导致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并且一些思维能力欠缺的学生脑筋转不过来,直被说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算法的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生硬地套出多种算法。在引导学生“群体算法多样化”后可以问一句:“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优化的方法了。

三、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计算课堂效率。课堂练习要做到:

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要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

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第三,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回顾、分析、判断的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优化计算方法,从而提高练习效率。计算课练习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还应有填空、选择、判定、改错、匹配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系统练习,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总之,形式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下阶段重点研究的问题: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堂是主阵地,除了关注课堂,我们还应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关注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思考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策略。

1、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

2、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策略。

第二篇: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教学,发现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础,强化训练。

20以内加减法以及乘法口诀是学生正确计算加、减、乘、除的基础。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无论在加减法,抑或是乘除法计算中都举足轻重。因此,这两部分内容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

教学实践证明,2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学起多位数加、减及乘、除法来都得心应手,算得又对又快。因此,我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记20以内加减法表,最好能够背出来。这样,对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最有效。

二、理解算理,熟记法则。

理解算理,熟记法则是正确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最根本的保证。比如,混合运算中,学生熟记运算顺序很重要,如果连“先乘除后加减”这一基本运算顺序都不懂,那就无法算出正确得数。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混合式题的计算,使学生牢牢掌握。

三、循序渐进,系统全面。

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系统、全面地进行。比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教表内除法,再教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教一位数除多位数。每教完一个内容,还应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测试,做好记录,看看失误率是百分之几,每分钟能做几题。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加强训练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使他们尽快得到提高。

四、题型训练,方法多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至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种形式变换练。可以教师口述题目,学生口答;学生看卡片回答;笔算得数;数学接力计算;抢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道或者几十道计算题等等,这样多样式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按以上几种做法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训练,我相信学生计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总结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文荣学校 和克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在操作中揭示算理。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我在教学“ 43+ 25 ”时,先让学生自己先摆43 根小棒,再在下面摆 25 根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单根和单根对齐,合在一起,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合在一起,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写成竖式,突出了“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笔算法则,为学生理解记忆法则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熟练计算。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有效。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十位”的变式练习。、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 3+8、4+7 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 3+7,11-5 ;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例 34+6 与 34-6 ; 34+2 与 34+20。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 10道听算或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等视算、听算相结合练习。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在学完一个数的口诀,我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读、背,齐读,男女生对口令、学生领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加强瞬间记忆,再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熟悉口诀。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我采用以下方法: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 ;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

2017年11月13日

第四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形成正确、迅速地计算能力,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讲清算理,学生依理而行。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算理不明,计算时必然出错,因为,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在新授课上,教师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口述算理。如:进位加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满十进一现象,然后教师加以概述,使学生知道“十进制”是自然数的进位方法,也是计算中满十进一的理论依据。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加强反馈训练,提高练习的效率。

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相接近或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混合起来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值得提醒的是:只要学生能注意到他们的异同点,并能运用相应知识点解决问题即可,不必强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总结。

三、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学生习惯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目标教学的学中玩,玩中学,从中增长知识,如果单独某种练习,学生是容易感到厌倦情绪的。由此,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如听算形式、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机、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有时不定期可以通过找朋友,动脑筋,互相问答等进行竞赛。另外,要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进行“你发现了吗?”“我来帮帮‘小马虎’”“火眼金睛孙悟空”“做个称职的好医生”等游戏性强挑战性高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在改错中明理,并给自己以启示。

四、训练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数的分成”训练;“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进位加”训练;“百以内退位减法”的“20以内退位减法”;“列竖式计算”的“进、退位”训练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低年级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法,区别四种运算方法;三验算,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在教学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的发生。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能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领域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低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就是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因此,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计算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需要的产生也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一般而言,教师形象生动地讲授、画图、幻灯、录像、实验演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配合,都会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直接的学习兴趣总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演示: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三个座位。”中客车:“我有三十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根据这一教学情境我让学生提出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计算。然而有的学生在计算45+30、45+3时就发现不知道该怎么算,从而产生了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使计算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想出结果,学习计算。精彩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以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小兔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小兔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开心极了,就对小猴先生说:“小猴先生,我想买一些桃。”小猴先生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1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呀?”小兔弟弟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我马上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一盒桃再加3个桃,小猴先生一共有几个桃?小猴弟弟买了9个桃,还剩多少个桃?算式怎么列?通过创设这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二、打好口算基础,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学习口算,从口算十以内的加减法到二十以内进退位的加减法。再到下学期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可以感受到计算学习就象爬台阶、滚雪球一样,计算难度越来越大。基础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尤其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后学生之间计算能力的差异会日渐拉开了距离。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

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叉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

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才能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算理,掌握计算能力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过程。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认为要从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四、优化算法多样性,运用计算能力

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强调算法多样化不等于只强调算法的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提升。算法多样化之后,教师应指出哪种方法是一般方法,并着重引导学生加以研究。低年级学生反思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如果没有教师有意识的要求,没有教学中有步骤的优化,他们很难实现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只有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计算能力。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要组织学生及时、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好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的例题时,学生就有很多算法:生1:因为8+5=13,所以13-8=5。即“想加算减”;生2:因为10-8=2,2+3=5,所以13-8=5。即“破十法”;生3:13-8可以用13一个一个减,减8次,是12、11、10、9、8、7、6、5,所以13-8=5。即“连续减”;„„ 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和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并掌握了他们认为好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积极交流中,汲取了别人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对于计算方法掌握就更为深刻。

五、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发展计算能力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书写不认真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学生做到

认真、仔细。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学生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检查是否正确,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师要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载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ayjky15250 单位: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负责人:王......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格式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课题实施情况 七、初步成果 八、研究后的反思 九、研究展望......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市尧塘小学崔桂芳执笔 确立本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前期阅......

    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培养农村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的 中期研究总结 2015年4月份,本课题顺利立项以后,课题组重视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宛城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教研员对课题研......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凤城四中 黄秀君 一、课题背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培养学......

    2018《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课题》课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又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5篇)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 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实验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

    十五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十五小学:《小学生个性写作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10年10月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09年 月我校申报了语文学科“小学生个性写作实践与研究” 课题, 10月我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