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庄小学课改调研汇报
郑庄小学课改调研汇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中,我们按照县教委的文件精神以及镇中心校的指示继续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一个学期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解读、揣摩、实践,我校的教师对“三环六步五贯穿”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三环六步五贯穿”的高效课堂的的操作步骤了解的也更透彻了,但是从老师讲课的情况来看,还无法真正把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去,下面对我校课改的一些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1、学校领导真正参与到课改
开学初,我校就象所有的教师、学生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并对教师、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培训,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和问题攻关小组,把课改列入到教师的考核中,同时要求每位中层领导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强化培训,真正理解课改,扑下身子抓课改,做广大教师的表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实战中提高我们的课改水平。本学期中,学校领导真正参与到了课改之中。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
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转变程度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以人为本,互动式学习”这个全新理念的指导下,已经或正在转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师已由原来的居高临下、向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在呈现知识的方法上,老师们能利用导学案提供的情境,以及自己所创设的情境来传递知识,我们的教师已经跳出了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式教学,开始实行民主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评价的方式上,我们的老师已经理解并实施着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
3、学生思维活跃了,不再是学习的奴隶
实施课改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课堂上,孩子们变得爱说了,爱合作了,有些问题他们也愿意去探究,不再一味地依赖老师了,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有条理的进行表述,这说明他们有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了,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这是我们以往不曾发现的。这种“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给学生构建了展示自己和获取知识的平台,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所收获和发展,体现了新课改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二、主要特点
1、课改局面已初步形成。从我们学校看,从校长到教师,从高段到低段,从考试学科到非考试学科,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精讲精展、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等教学行为正在形成。
2、普遍采用导学案教学。从实施年级看,3—6年级基本都使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使用,为课堂节省了时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更多地进行小组合作和展示,加快了课堂进度,提高了当堂达标率。1—2年级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积极渗透课改新理念,尝试新模式。
3、“三环六步五贯穿”很好地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精髓和内涵,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认为:“教无定法”,以上模式的各个环节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应用,比如一些思维性强,学生不宜自学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可将教师引导放在前面,再如一些简单的内容,也可将分层训练提前,教师不作讲解,所以我们要灵活应用模式,切忌生搬硬套。我们要根据每门学科的特点,课的内容,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正确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步骤,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4、校长、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听教学能手公开课、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展观课研课活动,提高课改的实效性。
三、凸显问题
1、观念上认识模糊。一是认为课改就是搞运动。不知道为什么课改、也不知道课改改什么。认为课改干扰了教学正常秩序,担心搞课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认为课改是高段的事,小学低段不能课改。所以在低段与高段年级、大龄与年轻教师、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方面,进行课改存在明显的不同步、不平衡情况。三是认为课改就是导学案。误认为不使用导学案就没有进行课改。四是认为课改是教导主任的事。与教师的关系不大。
2.小组建设缺乏指导。小组活动中优秀学生表现的更加优秀,一些学困生更加落后。在座谈中部分教师直言:小组活动培养了一些不动脑靠偷看抄袭的懒学生。把学困生合理编排到各个小组,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老师、组长、优秀生共同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但由于小组规划不合理,小组长的选择随意且不加培养,更不知道怎样履行组长职责。课堂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说的说,做的做,各自为政,展示环节又费力费时,时间总是不够用。小组成了优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指导小组活动也看不到什么策略和技巧,势必造成“优生各方面表现更优、差生连课堂发言的机会也很少,成绩也只是表面上”的局面,这样的小组建设异化了课改的初衷。教师们也发现了目前小组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就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学案编写质量不高。导学案编写习题化倾向严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得不到落实。有的在编写过程中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有的就干脆编些练习题,有的集体研究,统一编写,相当一部分教师坐了担架。有些导学案中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并不需要探究,或不适合探究。课上学生忙于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和问题,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学生很少主动提问,也没有质疑,整节课师生围绕着导学案进行,这样的导学案成了课堂的主宰。一些语文课上,没有了书声朗朗,不见了语文课特有的情境,有的只是学生一味做题,体现不出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4、过度夸大模式作用。部分教师对模式和导学案理解有偏差,过度夸大模式的作用,把模式当成了取得课改成功的利器,认为课改就是套模式,就是用导学案。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死板硬套,把语文课上的失去了语文特点,把英语上的不像英语课。课堂上遇到问题就讨论,展示时必须每组都展示,教学时间总是不够。高昂的口号、低效的重复、廉价的表扬、无意义的评价在课堂上随处可见。追求表面轰轰烈烈,而忽略学生知识技能训练的落实、方法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改的精神,与时俱进,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让他们活泼,可爱,健康地成长。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二篇:信庄小学课改汇报专题材料
信庄小学课改汇报专题材料
我校是一所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新课程,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新课改的实施网络。
1、一年来,学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橱窗、会议等形式,宣传新课改,不断营造了一个“实施新课改,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良好氛围。积极规划了一个“组织新课改,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构架。全体教师放眼未来,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等途径,学习新课改,研究新课改。
2、为落实新课改,我校坚持培训、学习、研究一起上。通过“送出去”培训,让教师“走进”新课改,先后有50多人次已通过省市县新课改教材的通识培训,30多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实验课堂;通过“潜下去”研究,让教师“走进”新课改,日前80%以上的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新课改研究课题。二、一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 1
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3、新课改,改变了教学观念,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4、初步改变了对评价方式,使我校的素质评价有了新的内容。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1)、综合评定,改变单一性
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记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2)、建立“学习档案夹”,增加全面性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3)、平时与期末结合,注重客观性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
三、体现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1.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根据我市、县教育局的要求,通过借鉴先进经验,我校在高
一、高二年级的语数外物化学科中进行试点“学习导航”教学研究。目的是从教师的备课这一环节入手进行改革,把教师的“讲稿”,变成学生的“学稿”,最终成为学生的“学习导航”,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导航”是一种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我们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倡导教师对具体的教材或文本材料要敢于作出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诠释。
2.根据高中课改的要求,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校情,体现地方特色,努力使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我们的校本课程。
3.加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对于教科研课题的管理方面,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从课题的形成,申报,到课题的立项,开展,直至课题的结题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的一系列完整的管理机制。要求与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接轨,树立校本教研的思想,从我校师资和学生实际出发,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究课题。目前教师们申报的省级课题6项,截至目前为止,有40多项论文获国家、省、市级的表彰奖励。这些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我校的教研品位。推动了其他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4、教师逐步树立了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观点,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日益迫切,自我提高信息收集能力的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教师已经把多媒体的运用作为了日常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经常性地加以运用。
四、开齐开足课时,重视加强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建设。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课程。重视学生的体育、艺术等活动设施的建设。学校有专门的美术、劳技等活动场所,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体育运动会,并进行会操比赛。另外,我校还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1.关于研究性学习。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健全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相关制度,要求高中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以前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负责组织、落实、管理、指导、监控等工作,任课老师被聘为指导老师。
2.关于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由德育处负责指导具体实施,每学年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有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目前我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有:高一学生进校后参加军训活动;高二第二学期进行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以社会参与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每年组织文化科技艺术节,举办体育运动会、文娱表演、元旦联欢会等活动,为学生锻炼和展示才艺搭建舞台;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值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3.关于社区服务。
由德育处负责具体管理和实施,采取各班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要求在高一至高二完成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参加多种社区实践活动。如,进社区开展卫生清扫活动、到敬老院慰问、拜谒烈士陵园、法制宣传,交通宣传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勇于创新。
五.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
学分制是此次高中课改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大变化,按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个学生必须修满144学分,方可毕业。
我校制订了相关制度,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小组,按照修习课时记录、修习过程反映和模块水平考试成绩三个方面进行认定。我校遵循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服务。目前我校已经完成了二学期的学分认定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学分的重修、补考工作。
这次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评价,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和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注重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也就是要改变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学校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我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坚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激励性;坚持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长相结合;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是极其强烈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注意整理成长档案袋的同时,还对优秀的成长档案袋进行了展览。新课改下学生自己全程参与对自己的评价,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袋学会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情
况,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我校刚刚起步,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施新课程的某些环节仍在探索之中,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改进;部分教师以及社会群体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相对滞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还没有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当前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真正得到确立,已形成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没有完全变为有效的教学实践。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充实、提高。
第三篇: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概况xx二中创建于1959年,校园占地50175平方米。校内有教学楼、逸夫楼、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28244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325人。专任教师301人,其中一级职称的100人,副高职称的96人;本科学历的303人,研究生学历的8人,学历合格率100%;荣获自治州、自治区和国家级 “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的38人。现有在校生4560名,教学班80个,其中初中班26个,高中班54个。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教育部和谐校园,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二、课改现状课程改革引领了xx二中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领域从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具体层面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整个高中教育阶段的办学水平。从07年开始,学校领导班子向全校及时提出“一二三二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之下,又向老师们提出:“六大教育理念”。进而带动了我校新课改扎实有效的稳步推进。我们主要做的工作:
1、师资培训是课改的关键,抓培训,锤炼一支快速转变教学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制定了《xx二中高中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方案》,做到了《纲要》、《课程方案》《课标》、《课标解读》、《教参》等资料人手一套。并分三阶段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和教材培训结合起来,实现了“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另外学校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校际交流。切实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教师们在培训探索和研究中迅速成长。
2、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抓教学,打造焕然一新的魅力课堂。教师在课改中注重“守正创新”,并指导探索实践,教学行为已发生突出变化。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比较熟练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体验学习,并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
3、校本教研是实现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抓教研,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学校开发并实施的校本课程有:硬笔书法、科技小发明、合唱、绘画、篮球、田径、乒乓球等。语文教师杨玲编写的《微笑着走过高三》,部分优秀教师编写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指导与案例精选》,教师杨天生、张丽等编写的《高考英语词汇分类记忆》,地方教材《走进xx》都已校本化,这些成果标志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队伍正逐步形成。
4、课改的扎实有效推进,促进高考取得可喜成绩。2008年秋季高一学生是经初中课程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新生。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创新意识浓,合作意识强,今年在新课改第一轮的高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果。
5、学校被评为自治区课改样板校2010年二中被评为自治区“课改样板校”,把xx二中作为高中课改的样本学校可以反映出xx基础教育阶段课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具有推广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以下无法回避的问题和困惑。
二、主要问题
1、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尚不够完善,必要的基础知识不系统初高中教材之间、选修课模块与必修课模块之间的内容不衔接,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不得不使用旧版本的教科书大量补充相关知识,边教学边调整教科书的知识点呈现顺序,一个学期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科书中的例题很简单,但课后习题难度加大,有的甚至是近几年前的高考压轴题,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给教师顺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欲求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但从我校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改革的愿望和高中教育现实存在较大反差,体现出教师累了,学生苦了。首先教师的数量不够,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也不能完全一致。为适应新教科书,教师既要积累更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又要更新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手段,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得自己发明设计并动手制作新教具。因此,教师很少有空闲时间,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应对常规的教学研究。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无法尽快适应。
第四篇: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尝试构建自主发展的“双向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意在通过教师有效组织、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初步技能和激发创新精神,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受,促进全面发展。自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初有成效,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研究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全面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坚持理论学习,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先后购进教育教学著作一百余册,鼓励教师采取个人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向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主动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它的基本结构有:“明确目标——自主探索——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反思评价”六大环节组成,其中以自主探索、交流展示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运用恰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尝试、或观察发现、或猜测推理形成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或其他资料,以同桌或小组
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归纳、总结、进行辨析思考,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点拨指导,形成小组学习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在不断的讨论中完善内化。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学科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环节。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反思,根据学科内容我们将教学模式重新分类补充完善。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引入—探究明理—训练巩固”;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为“问题导入—操作感知—点拨强化—巩固拓展”;图形教学的基本流程为“生活感知—自主探索—实践验证—交流感悟—多层训练”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为“课前准备—个人探索—集体交流—释疑解惑—实践拓展—反思评价”;精读课文的基本流程为“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阅读课文的基本流程“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诵读积累,迁移运用”;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评—议—查—改”等等。通过这些模式的创设,引领部分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了解课改的方向,为走向理想中的“无模”状态打下基础。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努力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有所发展、勇于创新。
二、扎实集体备课,加强课例研究。
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对集体备课非常重视,我们从以下几个层次尝试进行集体备课。
(一)创新教案本设计。结合新课改理念,改变以往教案本设计,注重教学模式的双向性,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结合集体备课的
需要,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修正三部分,从备课之初给教师以明确导向,并提出详细的备课要求;将“听课本”设计为“观课议课本”,改变以往只关注教学流程的做法,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向学生,引向课堂,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对没堂课不同的方面提出自己的优点与建议,从教师常用的工具入手,给大家彻底改变的感受。
(二)常规集体备课。大组集中,学习讨论,以备代培。按年级组进行分工,每周指定一名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份教案,集体备课时围绕本教案的各环节,集中讨论,确定目标,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资源及教学策略,各教师再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大组集中的形式利于问题的讨论和资源的共享,长期坚持,在备课中研讨,促进业务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专题集体备课。对于公开课、示范课等课例,由承担任务的教师首先钻研教材,提出教学设想,同学科教师集中交流,提供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方向,制定教学方案。此类研究,具有鲜活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受到教师们的广泛欢迎,更益为大家所接受和借鉴。
三、深入课堂实践,促进模式推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促进教师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精神,我们从四年级开始进行课堂实验,继而推广到三年级和五年级,先后多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听推门课,实验课,“教学模式过关课”,并且在本学期五月份、六月份要举办“教案比赛”,“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学以致用,以活动促提高,在活动中再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以问题为导向,确立子课题。
我们确定了“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带动课题研
究”的工作思路,扎实推动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确立子课题,利用教研活动及课余时间进行研讨交流,多采用沙龙式教研形式,围绕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讨论,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记录过程,积累经验。通过小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推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五、取得的阶段成果
1、基本教学模式成型,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 “一言堂”现象彻底消失,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与应用能力逐渐增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明显改善。
2、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激励情境,营造民主氛围,引导质疑解难,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科相融性,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对成功的经验的总结,实现从教学经验到科学理论的升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不断获得进步,提高专业技能。
3、以教学带教研,校本教研得到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有机结合,能在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
六、努力方向。
1、注重过程,也要重视结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而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但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追求结果依然重要。运用新模式教学,要抓实课堂检测与反馈环节,不能因为时
间不够或其它原因而缺省,长期下去,容易使学生基础不扎实。
2、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与小组学习完美融合。建立多元的激励评价机制,帮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智慧、情感、个性的共同发展。
3、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一系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业务提升,推动教学革向纵深发展。
安泽县城关小学 2013年5月20日
课改调研报告
城
关
小
学
第五篇: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课改调研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概况
xx二中创建于1959年,校园占地50175平方米。校内有教学楼、逸夫楼、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28244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325人。专任教师301人,其中一级职称的100人,副高职称的96人;本科学历的303人,研究生学历的8人,学历合格率100%;荣获自治州、自治区和国家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的38人。现有在校生4560名,教学班80个,其中初中班26个,高中班54个。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教育部和谐校园,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二、课改现状
课程改革引领了xx二中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领域从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具体层面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整个高中教育阶段的办学水平。
从07年开始,学校领导班子向全校及时提出“一二三二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之下,又向老师们提出:“六大教育理念”。进而带动了我校新课改扎实有效的稳步推进。我们主要做的工作:、师资培训是课改的关键,抓培训,锤炼一支快速转变教学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制定了《xx二中高中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方案》,做到了《纲要》、《课程方案》《课标》、《课标解读》、《教参》等资料人手一套。并分三阶段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和教材培训结合起来,实现了“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另外学校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校际交流。切实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教师们在培训探索和研究中迅速成长。
2、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抓教学,打造焕然一新的魅力课堂。
教师在课改中注重“守正创新”,并指导探索实践,教学行为已发生突出变化。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比较熟练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体验学习,并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
3、校本教研是实现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抓教研,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目前学校开发并实施的校本课程有:硬笔书法、科技小发明、合唱、绘画、篮球、田径、乒乓球等。语文教师杨玲编写的《微笑着走过高三》,部分优秀教师编写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指导与案例精选》,教师杨天生、张丽等编写的《高考英语词汇分类记忆》,地方教材《走进xx》都已校本化,这些成果标志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队伍正逐步形成。
4、课改的扎实有效推进,促进高考取得可喜成绩。
XX年秋季高一学生是经初中课程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新生。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创新意识浓,合作意识强,今年在新课改第一轮的高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果。
5、学校被评为自治区课改样板校
XX年二中被评为自治区“课改样板校”,把xx二中作为高中课改的样本学校可以反映出xx基础教育阶段课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具有推广价值。
但是也存在着以下无法回避的问题和困惑。
二、主要问题、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尚不够完善,必要的基础知识不系统
初高中教材之间、选修课模块与必修课模块之间的内容不衔接,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不得不使用旧版本的教科书大量补充相关知识,边教学边调整教科书的知识点呈现顺序,一个学期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科书中的例题很简单,但课后习题难度加大,有的甚至是近几年前的高考压轴题,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给教师顺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的工作量加大。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欲求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但从我校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改革的愿望和高中教育现实存在较大反差,体现出教师累了,学生苦了。
首先教师的数量不够,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也不能完全一致。为适应新教科书,教师既要积累更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又要更新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手段,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还得自己发明设计并动手制作新教具。因此,教师很少有空闲时间,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应对常规的教学研究。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无法尽快适应。
3、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
学生新教科书容量太大,相应的配套练习不断增加。如语文,一学期50多篇课文,还不包括写作、测验的课时。学生心理负担经济负担相应加重,学生相应出现厌学情绪。
4、教学场地不足,设备仪器不到位,可用资源少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选课制”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的基础,“学分制”和“走班制”是“选课制”的必然要求。但二中这三年实践中,选修制、走班制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没办法走班,因为走班和选修的结果必然带来一些优秀的老师和某些教学模块的内容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而目前的教室中的学生数已经达到最大量,无法容纳更多的走班的学生。校舍也不够,有的教室和办公室在地下室。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多数老师只能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效率。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求实验在课堂中做,学生边实验、边探究,但二中现在物理探究性试验无法完成。得尽快建立理、化、生数字实验室。通用技术的制作材料和场地等都还不到位,师资培训也相对滞后。
4、师资培训方式单
一、效果不好。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抽调教师出去学习的方式培训。这种培训内容与形式不能真正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使学校的常规教学受到一定的冲击。教师们更喜欢那些“送教下乡“式的扎扎实实的培训。
四、有效建议、取消或者减少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
从我校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来看,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不符合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学分制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而且加重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因为课程改革是“学分控制,模块推进”,给予学生和学校教学安排上很大自主权。在每个阶段中,每个学生学习的程度和进度不同,每所学校开的课程也不一样,无法举办“齐步走”的“学业水平测试”。如果硬要按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话,必然就要对学校的教学作统一的规定,这不是新课程倡导的。
2、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配套硬件设施建设。
xx二中是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是xx教育的一扇窗口。二中人课改的脚步坚定而执着,然而学校目前在“人财物”方面都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基金扶持力度,帮学校走过困难。
3.改进师资培训方式,做到内容和形式统一。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派专家下来到学校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