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

时间:2019-05-14 06:5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

第一篇: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

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

纸张为A4(大小不得超过210×297毫米)70—80克的复印纸或胶版纸,附表、插表、插照、图版等按实际尺寸制作。

所有插图、插照、插表、图版应直接插入文字中的相应位置,不得覆盖其他信息,也不得采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文件。

所有图片、照片、表格、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的显示方向应向上。需装订成册的资料必须用绳线装订整齐,不得用锈蚀的金属物装订。按规定应该着色的图件必须着色,色泽要协调、均匀、鲜艳、分色界限要准确,不允许用彩色铅色、圆珠色等着色划线,不允许有光栅出的黑白图用手工着色。其插图、插表、插照粘贴时不得压盖文字。汇交的资料袋正面写清报告名称、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的数量和汇交单位全称,其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1.地质报告文字的排序

汇交的成果地质报告,其文字组成排序内容为:正文封面、题名页(内封面)、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和报告正文。

⑴ 正文封面内容:文字报告的封面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的全称(包括所在省、县、乡(镇)、矿区或地区名称,矿种或类别,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名称(不得缩减)、报告提交时间。封面采用大于80克以上的的封皮纸或胶版纸(但不得过硬影响翻折),不得用塑料皮装订。

⑵ 题名页(内封面)内容:文字报告的扉页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全称。除具备正文封面内容和相同格式外,还包括下列各项:野外工作起止日期、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合作单位、提交报告单位和提交日期,并盖有报告编写单位或汇交单位的印盖。开本尺寸与规格要求与正文相同。⑶ 正文目录页:主要标注报告正文目录的级次,有篇、章、节、条、款等,以及排序编号、标题名称和页号。一般在正文目录中确定为三级,即:章、节、条,如遇特殊情况时可适当调整(省厅规定为二级,即:章、节)。

⑷ 审批文件目录页:依序为册号、序号、审批文件名称。⑸ 附图目录页:依序为图号、顺序号、图名和比例尺。⑹ 附表目录页:依序为册号、序号、附表题名、页号。⑺ 附件目录页:依序为册号、序号、附件题名、页号。⑻ 报告正文页:按有效页码排序组成,不允许有空白页。

以上各个目录页必须与实物相符。其排版方式为:除正文目录页不得与其它目录接续外(省厅规定审批类目录也如此),其它目录的尾页有空间时可续排,但要拉开间距。与正文合订的附表、附件等应在正文的章节目录中得以体现。另外,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应附在报告正文最后。

2.地质报告文字标题

报告中正文标题的级次、编号以及字体、字号的选择按规定设置,一般为四级:第一级为章,是报告内容的基本划分单元,第二、三、四级为节、条、款。第一—三级应有标题名,第四级以下标题名可有可无。

3.地质报告文字中的插页

文字报告中的插图、插表、插照,按其实际大小插入文字当中。如在本页面区域不够可移至下页插入,应在文字报告中排页编码,不允许有空页码。地质报告文字中插照前必须有防护纸(单独成册的图片中间必须有防护纸)。文字报告中的插图、插表、插照的方位,以竖排方式为主,当版面超长时可适当断开作续页处理,超宽时可用大于A4纸按有关规范要求编排复制。

4.地质报告文字的编排 报告正文的页码排序,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双页排版,其页码编排为奇偶数方式,奇数页码排在版面右下脚,偶数页码排在版面左下脚;二是版面为单面时,排版页码编排在版面下脚的中部。

5.地质报告审批文件

⑴ 审批文件封面:应有报告名称、副题名、提交日期。

⑵ 审批文件目录:应有册号、序号、审批文件名称,不编页码。

⑶ 审批文件内容:各种级别的审查意见和决议,以及专家评审意见、有关会议中的记录性文件。

6.地质报告附图

含图名、数字比例尺及线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的比号不得用文字中的“冒号”代替)、坐标网值(经纬网与公里网)、图廓线(内外图廓)、图面各种地理、地质要素、附图接合表(分多幅时)、图例图式、图切剖面、地层柱状图、图签等。

7.地质报告附表

⑴ 附表封面:封面名称与报告名称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在报告名称之下增加“附表名称”的副题名。如报告附表只有一册时,附表内容属于单一表时,副标题中只写“XXXXXXX表”然后注明“附表Ⅰ—1册”。

⑵ 附表题名页(内封面):其格式内容有:报告名称、副题名、责任者(含制表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单位名称、制表日期。

⑶ 附表目录页:附表应单独设定附表目录页。

⑷ 附表编排:附表应按附表类型组合成册,如各类附表的表格页数较少,不超厚度,可合订一册,但必须在附表目录与附表中列出目录明细。附表数据一般由左至右横读,依序竖排。根据需要可以横排,页数过多其厚度不得超过2厘米(400页),超厚可分册装订,页码可连续编排,但册序号必须注明“附表Ⅰ—1册,由序号1、2、3排序”。

⑸ 附表页码:页码排序一是双页排版,其页码编排为奇偶数方式,奇数页码在版面右下脚,偶数页码在版面左下脚;二是版面为单面时,排版页码编排在版面下脚的中部。

8.地质报告附件

⑴ 附件封面:应有报告名称、副题名、单位名称、提交日期。不论单册或多册,均应与报告封面统一,并在题名下标注报告附件Ⅱ—X号与副题名。

⑵ 附件题名页(内封面):应有报告名称、副题名、责任者、单位名称(含合作单位)、提交日期。

⑶ 附件目录页:附件应单独设定附目录页。

⑷ 附件组合:当多个附件组合一册时,设附件目录页,编目中包括:册号、序号、名称、页码各项。单独成册的照片(图版)不应作为附件编目,应将其归为附图部分,并列入附图编目最后。

⑸ 附件页码:单一或组合材料合订的附件页码应连续排页。

文本部分源电子文件的格式原则上不作限制,但应为通用的文本文件格式。推荐使用Microsoft office或WPS相关格式。

文本部分中的插图、插照、插表、图版等源电子文件格式以能插入文件,且在其中能正常使用为原则,优选格式是GIF、JPEG、WMF、CDR、和CCITT tiff G4等。插图、插照、图版等插入前的源图形文件也应一并汇交,文件名与其在文字中的编号或名称一致。

页面设置: ⑴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装订线为0.5厘米,装订位置纵向为左侧,横向为上侧。

⑵ 纸张:A4

⑶ 版式: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⑷ 文档网格:①方向:水平;②栏数:1;③网格:指定行和字符网格;④字符:每行

42、跨度11.45磅;⑤行:每页

36、跨度20.2磅

以上设置都是选择:应用于:整篇文档;其它选项为默认

报告正文:字号最小不得小于5号字,行距最少不得低于单倍行距。报告中插照排版方法:

报告中选编的照片,必须物像清晰,反差适当。照片文字说明应筒练并与照片相对应,必要时应用筒短文字说明插照中的符号、代码、标记。插照文字说明一般置于图片之下。若插照较多,可集中成图版附于报告正文参考文献之后,也可另装一册作为报告附件。

报告中插图排版方法:

报告中单页插图幅面尺寸不应超过A4,特殊需要超版编排时可作超A4插页处理(最大幅面不超过A3),但每本报告超版一般不得超过4版(含插表),小于A4插图随文编排,但不能单独编页号和进行插页装订。报告插图的名称、图号均居中排在图的下方,图注和图例放在插图内空白处(或适当位置)。插图图名、图注字体应全报告统一。插图比例尺用线型比例尺(或数字比例尺)表示,比例尺应为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长度,并标注在图中适当位置。

报告中插表排版方法:

插表幅面、超版编排、表号规定与插图相同。表题采用黑体或宋体加粗4号或小4号,标于表上方正中,表号置于表题左下方,计量单位用宋体5号置于表题右下侧。表内线与字间至少应留半个字格空位,表的上部和下部都用粗实线闭合。

表的变更与转行。根据插表内容,为节省版面可分别采以下形式转行: A.单页左右接排直表:适用于竖行多,横栏少的插表,但左、右段表间用细双线接排在一个表中。

B.单页上下接排横表:适用于竖行少,横栏多的插表,但上、下段表间用细双线接排在一个表中。

C.双页左右接排横表:适用于横行超A4开版面横表,但一定要从左页双号开始,排成双号跨单号(右页),使表面在同视面上。单号页左边用细线接排。

D.多页上下接排直表:适用于竖行超A4开版面直表,插表单页号、双页号均可接排,必须有表名和表头,续表应在表号位置写明“续表XX”。对一个纵向很长,占用多页的表格,只做一次表头使用“标题行重复”命令实现自动生成续表的表名及表头。

报告页号:

报告正文、附表、附件页号用小5号阿拉伯数字编页号。凡另超排的篇、章名、超版插图正页及背面空白页均编暗码(即留页号不印页码)。扉页、版权页不排页号,报告前置部分,页号另计,正文开始为第1页。报告正文附有照片等图版时与报告正文连续页号

标点符号:

常用标点符号一般占一个字格,其中破折号、省略号占两个字格。

第二篇: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编写要求

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

及报告编写要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二OO六年十月

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

及报告编写要求

本要求主要针对地热单井勘查提出,对于地区性或专项地热勘查项目应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依据和引用标准:

1.《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

2.《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

3.《关于地热勘查报告评审备案及资料汇交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储〔2004〕246号)

4.《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

5.《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89)

6.关于《地热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统一要求的通知(京地[1999]188号)

7.《北京市地热井成井质量统一要求》(京地热字[2000]第001号)

第一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及汇交要求

一、地热井勘查各阶段所需要收集的资料:

论证阶段应详细收集勘查区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各种物化探、深部钻井地质资料。

施工阶段应详细记录工程、钻井液性能测量、岩屑采集描述、地球物理测井、水文地质观测、抽水实验,以及土、岩实验分析等。

完井后勘查报告编写时应对上述两类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

其中对各类测试资料基本要求为:

1.在系统采集岩屑样品中,每个层段的岩石地层单位(含岩浆岩,地层以组为单位)应有1-2个岩矿(岩屑)薄片鉴定,重要层位可做1-2个岩石化学全分析和微量元素样品测试。在地层有争议时,应有针对性的采集样品进行测试。

2.完井抽水试验结束前应做热矿水水质全分析一至二件。

3.根据地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有重要意义的地热井主要热储层及盖层岩芯或岩屑进行密度、渗透率、孔隙度等测定。

各种实验分析样品应送到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分析测试。

二、勘查工作结束,勘查单位应及时对地热井勘查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物探、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结果和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审查、校对、分析研究,及时编写地热井勘查报告。评审通过的报告及附图、附件、附表应按统一要求进行装订整饰,连同电子文档一并向市地质资料馆汇交。

各类原始资料须按地质原本档案的归档要求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并向市地质资料馆汇交。

三、地热井岩芯或岩屑一般要求见基岩后连续取样,取样间隔为5米,为判别层位需要时,可适当加密为1-2米。岩芯样品和岩屑

样品送实物地质资料馆长期保存,对地质认识有特殊意义或具典型性的地热井,在钻井完成后,应制做地层标准剖面(用岩屑粘贴),作为实物资料汇交到地质资料馆长期保存。

第二部分报告编写

一、报告编写要求

1.地热井勘探工作结束后,无论其是否达到设计和委托方要求,均应认真编写勘查报告,在地热井完成或终孔后两个月内提交。

2.报告编写要充分利用所获得和收集的各种资料,客观详实地反映地热井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征、井身结构和开采利用条件等。报告要求内容丰富、资料齐全、论述有据、重点突出,文、图、表一致。报告及图件责任表要列主编、审查人、编制提交单位、提交时间等,并签字、盖章。

3、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图件和报告。

4、报告附图要清晰美观,图示、图例、岩石花纹统一按《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89)编制。

二、报告编写提纲

报告名称

报告名称根据勘查许可证中采用的探矿权名称取名,如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住宅小区地热勘探,则相对应报告名称应为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住宅小区地热井勘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地热井勘查目的任务

简述任务来源、双方合同约定的井深、出水温度、出水量、工期等具体要求,叙述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的地质设计及成井工艺要求。

二、地热井位臵及交通

简述地热井所处的地理位臵、井口经纬度坐标(X、Y)、标高(Z)、距主要城镇的距离、方位及交通条件。

三、以往工作概况

简述地热井所在地区的以往地热地质工作程度,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地热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以及对本次勘查工作的指导意义。

四、本次工作概况

简述本次工作的过程(包括前期论证)、起止时间、成井周期、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水温、水量、水位等),现场三方(甲方、勘查施工方、质量监督方)验收日期及验收意见。

第二章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特征

一、区域地质条件

简述勘查区在区域构造单元中的位臵,地热井所在地区(或热田、构造单元)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控热构造和主要热储层埋藏条件及其变化趋势。

二、地热成井地质条件

1.通过对岩屑录井、岩矿鉴定、钻时录井、物探测井、水文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分层标志,以组为单位建立本井的地层层序,详细描述各地层单元(包括侵入岩、断层破碎带)的岩性、岩石化学、钻时、物性、水文地质等特征,阐明各地层单元的埋深,钻遇的溶洞、漏水、涌水、涌砂、逸气、塌孔等现象发生的区段及层位,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总结热储及盖层特征。

2.简要介绍前期论证和钻井施工中所布臵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方法,重点通过对前期论证、实钻结果与物探测井资料的认真对比和综合分析,对可行性论证报告及前期物探资料进行再认识,总结评述各种物探勘查手段在当地的有效性,合理解释设计推断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或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利用测井曲线并结合钻井过程中发生的漏失、放空等现象分析研究钻遇的岩溶、裂隙发育带、断层破碎带,确定热储层的富水地段及深度和厚度,计算盖层及热储层的地热增温率。分析导热导水的控制条件。

4、分析论述井孔中岩芯、岩屑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测试结果,研究和其对地层划分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地热井产能测试与可开采量评价

一、详述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型号,试验方法、过程,稳定延续时间、落程、热水井的静水位、抽水下降水位、热水头恢复最高水位、出水量、出水温度,绘制相应的历时曲线,确定流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计算储层的流动系数,确定产层有效厚度。概略计算储层渗透率和渗透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等。

二、依据产能测试资料计算井的最大出水量、稳定出水量、允许开采量、及可利用的热能,确定井流方程。

三、估算地热井在稳定产水量条件下的影响半径及采矿权申请范围。

四、依据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评价地热水用于生活、医疗、矿泉水的适宜性。

第四章地热井钻探施工方法及质量评述

一、钻探施工

1.叙述采用钻机型号、钻进方式、各井段孔深、口径、冲洗液性能等。

2.井管装臵及井身结构

叙述各井段井深及下入管的钢级、口径、壁厚及管串套长度,上口与下口装臵深度,各级套管的重叠长度。

叙述裸眼取水井段深度、孔壁结构、有无护壁筛管,以及筛管的规格口径、长度和下入位臵。

简述各段井斜测量结果,以及纠斜方法。依最终井斜数据绘制井斜图。并对相应地层深度进行修正。

3.固井

叙述各井段固井方法,水泥标号、用量、水泥返高及水泥封堵止水井段。

4.地球物理测井

简述测井时间段及采用方法。

5.洗井作业

简述洗井的过程、方法及次数、所使用的清洗液种类及洗井效果。

二、钻进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简述

1.简述列表反应钻进中出现涌水、涌砂、跳钻、蹩钻、漏失/掉钻、放空、逸气、掉块、塌孔、缩径等现象的孔深及层位。

2.事故处理及设计变更

说明钻井过程中出现事故的井深及原因、设计变更的理由、事故处理的措施及处理结果。

三、质量评述

简述施工过程中各主要质量指标及最终成井质量评价。附质量监督报告。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简要总结本次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新的发现和认识、提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建议。

附图:

1、工作区地质构造图及连井剖面示意图2、1:500物探测井曲线

3、地热井综合地质柱状图

4、钻井水文测试图件(如抽水试验、S—T、Q曲线、S—q图、水位恢复曲线等)

5、其它必要的图件

附件:

1、地热井勘查委托书(或合同/协议)

2、可行性论证报告和地热井勘查设计

3、有效期内的勘查批准证明(包括勘查许可证、准许钻井通知书、)

4、地热井成井质量验收书

5、地热勘探技术质量监督工作报告

6、岩屑薄片鉴定、地热流体、岩土化学成分(含同位素)及物理性质分析报告

第三篇:地质报告四级标题要求

电子文件四级标题要求

标题1:定义篇名即报告名

初号宋体,居中

标题2:定义册题名

标题3:定义章名

三号黑体,段落:居中。大纲级别三级,段前1.5行,段后

1.5行,段落间距1.5倍行距。

标题4:定义节名

四号黑体,段落:左对齐,大纲级别四级,段前1行,段后1行,段落间距1.5倍行距。

标题6:定义条名

五号黑体,段落:左对齐,6级,段前1行,段后0行,间距1.5倍行距

正文:五号或小四号宋体。

附表

标题5:定义表名,表名用标题行重复命令定义,不能用页眉命令定

三号黑体,居中

双面打印:对称面边距,页码:外侧。

其余参照《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报告封面(mapGis)

左上角:项目类别—字号3×3,间隔 0.2 矿区名称:字号7×7,间隔 1

报告名称:13×13,间隔 8

单位名称:5×5,间隔0.5

审批日期:3.5×3.5,间隔0.52

第四篇:长庆油田档案馆地面工程资料汇交要求

地面工程资料汇交要求

1.竣工资料必须保持系统性和成套性,遵循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2.汇交的文本资料纸张一律使用A4纸,实行线装订或者胶装订,禁止使用金属物装订。要做到实用、美观,不错页、不倒页、不压字,便于利用和保存。需用手写的文字,一律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禁用铅笔、圆珠笔或其它色素笔。(注:资料装订成册后须保持资料原貌,不能随意裁剪,小于A4页面的资料一律不予接收)

3.竣工文字类和竣工图类资料各汇交两套(正副本),电子版光盘(索尼)两张带光盘盒(扫描件格式统一先制作成pdf 图片格式,然后按录入的条目转换成pdf文本查看格式,再导入离线客户端对应“件”下的“附件导入”里),电子文件目录制作在光盘盒内,目录内容包括:建设单位名称、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单位工程名称、施工日期、资料卷数(注明本工程的资料总卷数、组卷名称及电子光盘数量)。光盘刻录要求:先建一个文件夹,重命名为:单位名称(如:陕西长长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然后在此文件夹内再建一个夹,重命名为:工程名称(如:袁19-21A撬装增压点工程),再在此文件夹内建一个夹,附该工程对应的pdf文本格式扫描件(如:袁19-21A撬装增压点工程管理资料 等)

4.文字材料每卷排列厚度不超过200页,图纸每卷厚度以15㎜为宜,不超过20㎜;每卷文件材料,应依排列顺序逐页编制顺序号。文字材料,凡有书写内容的正反面都应该编号;图纸按张编顺序号。编号

统一编制在右上角,用号码机加黑色印油编制,要求清晰、整洁。5.离线客户端数据录入后电子版导入按卷内每个对应的“件”导入,例如:管理资料卷内第一个“件”名称为“单位资质报审表(包含各类资质)”,要将对应的电子文件打包添加到此“件”下的“附件导入”里。

6.竣工资料按:

管理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施工招标中标通知书、建设施工合同、地面施工许可证、技术交底记录、图纸会审记录、开工报审表、单位资质报审、人员报审、施工组织设计报审、HSE作业指导书、计划书报审、施工质量计划报审、焊接工艺评定报审、施工机具报审表、施工方案报审表、质量保证(方案)报审表、工程进度计划报审表、试压方案报审表、工程预验收记录、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竣工报审表、工程说明、交工证书、交接证书、完工证书、交工项目表、交工主要实物量表、工程交接项目统计表。

(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质在正本里必须附原件,确无原件需用复印件代替的,必须将复印件彩色扫描,并注明原件的存放位置)

技术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交工验收申请报告、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汇总表、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后附工程工序报审。

保证资料: 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明、质量鉴定、建材试验报告 <如:

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化验和检验等资料成批材料可用复印件,但应注明使用部位,复印应加盖红色印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地点>,试验测试记录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部门进行,有见证人、取样人签字,资料齐全)。

组卷顺序按设备进场报验日期排列

较小的单项或单位工程可按工程项目综合组卷,但在卷内必须区分开。

施工日志:施工工序过程记录

竣工图:竣工图章只加盖在竣工图纸上(注:禁止将竣工图章盖在文字上,否则一律不接收)

7.竣工文字类资料按土建和安装分类;竣工图纸按照土建、结构、给排水、暖通、动力等专业分单位工程组成一卷或多卷;竣工图按专业分开后,再按设计施工图的专业顺序号排列,目录在前、图纸在后 8.竣工图必须加盖竣工图专用章,竣工章只加盖在竣工图纸上(竣工图章盖在该页的空白处),施工图代替竣工图时,凡有修改的部分必须用黑色碳素墨水标注,并加盖竣工图核定章。竣工图的折叠呈手风琴式并注意折叠在左边留30mm,规格为A4大小(210mm*297mm),装订应留装订边25mm,图纸的图签统一折叠在外面右下角。

第五篇: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绪论

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 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 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 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 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 度。

1.4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 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 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1.5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 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 不必列出本表)。2 区域地质

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 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3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4 矿体(层)地质 4.1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 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 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 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 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 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 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 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 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 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 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 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 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 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 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 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1 水文地质

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 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 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6.1.3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 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 计的矿坑涌水量。

6.1.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

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 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6.2 工程地质

6.2.1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 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 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 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 题。

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防治意见。6.3 环境地质

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问题。

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6.3.3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6.3.4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 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 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6.3.5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 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__ 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 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 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 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 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 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 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 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 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 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 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 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8 资源/储量估算

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 外推的原则。

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 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 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8.7 资源/ 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8.8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 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 表说明。

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9.1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9.2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9.3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 的概况。

9.4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9.5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9.6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 取。

9.7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9.8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9.10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10 结论

10.1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 论性的评述。

10.2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10.3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10.4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10.5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10.6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附图

11.1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11.2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阶段)

11.3 区域地质图

11.4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 置)

11.5 矿区实际材料图

11.6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11.7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11.8 采样平面图

11.9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11.10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 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11.11 矿体(层)纵剖面图

11.12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11.13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14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11.15 资源, 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11.16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11.17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11.18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11.19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11.20 区域水文地质图 11.21 矿区水文地质图 11.22 矿区工程地质图 11.23 矿区环境地质图

11.24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1.25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1.2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11.27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11.28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11.29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11.30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11.31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11.32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11.33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11.34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11.35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11.36 等温线图 12 附表

12.1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12.2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12.3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 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12.4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12.5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12.6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12.7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12.8 资源, 储量估算综合表

12.9 块段资源, 储量表、矿体资源, 储量表、矿床总资源, 储量表 12.10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12.11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12.12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12.13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12.14 气象资料综合表

12.15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12.16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12.17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12.18 水质分析成果表

12.19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12.20 瓦斯测量结果表 12.21 地温测量结果表

12.22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件

13.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13.2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3.3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13.4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13.5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13.6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13.7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13.8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 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13.9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13.10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 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 之后补入)。

13.11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 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 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附录

(规范性附录)

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 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中

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8.1 资源, 储量估算数据、信息可靠性评述 8.1.1 组分样品的正确性 8.1.2 样品的分布 8.1.3 数据库的建立

基础数据库名称、数目及其结构内容。8.2 工业指标 8.3 区域化变量

8.3.1 区域化变量的选择

8.3.2 区域化变量组合样的统计分布特征

对每一区域化变量从均值、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方面进行研究,并附区域化变量统 计直方图。

8.3.3 区域化变量结论 8.4 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

8.4.1 试验变异函数和计算及理论曲线的拟合 8.4.1.1 不同方向的变异函数研究 8.4.1.2 变异函数的确定

8.4.1.3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的确定 8.4.2 结构分析

8.4.2.1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解释及结构特征

8.4.2.2 结构模型验证方法的选择及估值参数(块金效应、基台值、变程)的确定 8.4.2.3 验证结果 8.5 克里格方法资源’ 储量估算

8.5.1 资源’ 储量估算参数的选择与确定(面积、厚度、品位、密度)8.5.2 工业指标评述(边际品位及其确定)8.5.3 矿体边界的圈定及边界数学模型 8.5.4 估值三维空间的确定

8.5.5 资源’ 储量估计资源模型(块状模型、栅格模型等)8.5.6 待估块段和估计邻域的选择 8.6 资源’ 储量估计及误差(精度)8.6.1 资源’ 储量估计(结果)8.6.2 方差与误差分析 8.6.3 有关问题的说明

主要从矿体边界、工业指标、各级品位的矿体分布、特异值等方面进行说明。8.7 相关附图

8.7.1 区域化变量统计分布类型图(直方图、正态分布图、对数正态分布图)8.7.2 沿钻孔孔迹、矿体走向和矿体倾向经验变异函数曲线图 8.7.3 矿体变异函数套合结构模式图 8.7.4 中段克里格估计图 8.7.5 吨位/品位曲线图 8.7.6 方差与误差分布图 8.8 相关附表

8.8.1 计算变异函数的原始数据表

8.8.2 代表性中段或块段克里格估计中间结果表 8.8.3 克里格估值计算结果表

下载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办公室关于抓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办公室 关于做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局),主城各区(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市地勘局、市地调院,各地勘单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

    电工电子实习报告要求

    1 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的内容,背景知识) 2 音乐盒的原理 3 元件的测量 4 接线图和装配图 (拍照图及介绍) 5 焊接和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作品展......

    2012年电子实习报告要求

    《超外差式收音机组装与调试》 电子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一、每个学生在《电子实习报告》中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工作原理描述。 (2)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整体框图......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要求(模版)

    “微电子工艺实习” 报告要求内容包括 一、 综述(1~3小题任选一题) 1、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等)的标称方法与采用万用......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1、 在首页标明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2、 字体要求:正文总标题 小三、宋体、居中 小标题小四号、宋体 正文:五号、宋体 3、行间距:多倍行距1.25页......

    地质钻孔技术要求

    地质钻孔技术要求: 1、基岩段全部取芯,采取率大于75%;基岩以上表土地层可无芯钻进,但每100米采一土样,进行土工试验。 2、全孔按要求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工作,正常钻进时每一小时观测......

    解读《关于加强探矿权人放弃勘查区块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

    近期,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探矿权人放弃勘查区块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对探矿权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遇到的新情况,作出了新的规定。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

    地质报告

    第一章 一、实习时间 校内实习: 校外实习: 二、实习地点 校内:学校、工地、地质宫 校外: 三、指导老师 四、实习的目的 实习是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