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1.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2.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3.弹性模量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4.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留一部分残余成形,这种不恢复的参与变形,成为塑性变形。5.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6.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即材料被拉断前的最大承载能力。7.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8.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9.硬度是检验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之一。10.应用范围 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 用于淬火钢、退火钢、铝合金等硬度稍软的金属 维氏硬度 测试原理 测量表面压痕,即测量面积,损害较大 测试件深度,即压痕深度增量 硬度分类 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 测试小件,检验氧化、氮化、单个晶粒微粒 渗碳、镀层等工艺处理效果 11.12.13.14.布氏硬度最硬,洛氏硬度小于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小于前面两种硬度。冲击韧性:在冲击试验中,试样上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是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15.16.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晶格:表示金属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的抽象的空间格子。晶面: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17.体心立方晶格:α-Fe、鉻(Cr)、钼(Mo)、钨(W)。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银(Ag)、镍(Ni)、金(Au)。密排六方晶格:镁(Mg)、锌(Zn)、铍(Be)、镉(Cd)。18.点缺陷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如: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19.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呈线状分布,其具体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位错。20.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如晶界和亚晶界。21.原子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过程由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组成。22.纯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23.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其差值称为过冷度ΔT,即ΔT=Tm﹣Tn。24.同一液态金属,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也愈大。25.浇注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高熔点、溶解度的金属或合金,当其结构与液态金属的晶体结构相似时使形核率大大提高,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26.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具有一定晶格结构的晶体,高温状态下的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晶格结构法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又称重结晶。27.一种金属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称为同素异构性。28.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导致固溶体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的下降,称为固溶强化。29.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耐磨性明显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弥散强化。30.杠杆定律→大题(P26)。31.相图分析→大题(P32)。32.铁碳合金的分类 合金的种类 碳的质量分数 室温组织 碳钢 工业纯铁 亚共析钢 钢 共析过共析钢 亚共晶铸铁 铸铁 白口铸铁 亚共晶晶铸铁 0.0218-﹤0.77 0.0218 0.77 0.77-2.11 2.11-4.3 4.3 4,3-6.69 P 综合F P+F P+FeCⅡ P+FeCⅡ+Ld’ Ld FeCⅠ+Ld’ 力学性能 软 塑性、韧性好 力学性能好 硬度大 硬而脆 33.碳钢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小于2.11%的铁碳合金。34.碳钢的分类 分类方法 钢种 低碳钢 质量分数 wc≦0.25% 特点 强度低、塑性和焊接性好 强度较高、但塑性和焊接性差 塑性和焊接性差,强度和硬度高 按碳的质量分数 中碳钢 wc=0.025%-0.6% 高碳钢 wc﹥0.6% 35.铸铁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铁碳合金,其wc﹥2.11%.36.按照石墨形貌的不同,这一类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片状石墨)、可锻铸铁(团絮状石墨)、球墨铸铁(球状石墨)和蠕墨铸铁(蠕虫状石墨)四种。37.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38.热处理的特点是改变零件内部组织,不改变其形状与尺寸,消除毛坯缺陷,改善毛坯切削性能,改善零件的力学性能。即改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39.热处理分为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及特殊热处理(形变热处理)。40.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进行热处理强化,满足条件:①有固态相变②经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③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化学成分。41.退火作用是为了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性能。42.淬火的作用: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43.奥氏体化: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44.奥氏体化是钢组织转变的基本条件。45.应用等温转变曲线分析奥氏体化在连续冷却中的转变(P53)46.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珠状珠光体,应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为淬火做组织准备。47.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以上40~60min,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应用于亚共析钢,铁素体和索氏体、亚共析钢,索氏体、过共析钢,索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目的: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于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48.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再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速冷却,从而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淬火钢得到的组织主要是马氏体(或下贝氏体),此外还有少残余奥氏体及未溶的第二相。目的: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49.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50.低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有饱和的α相和与其共格的ε-Fe2.4C组成,低温回火的目的是保持淬火马氏体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用于各种高碳钢的道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和渗碳工件。51.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它有尚未发生的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极细小的片状或粒状渗碳体组成,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的屈强比、高的弹性极限、高的韧性,用于各种弹簧、锻模。52.高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它有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失去了原来淬火马氏体的片状或板条状形态,呈现多边形颗粒状,同时渗碳体聚集长大。目的:获得综合力学力学性能,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处理传递运动和力的重要零件,如:传动轴、齿轮。53.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54.产生回火脆性:淬火合金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冲击韧性剧烈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在350℃附近回火,碳钢的和合金钢都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产生脆化现象,这种回火脆性称为第Ⅰ类回火脆性。它与回火的冷却方式无关,且无法消除,因此一般不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淬火合金钢在450-650℃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Ⅱ类回火脆性。它与杂质在奥氏体晶界上的偏析有关,消除第Ⅱ类回火脆性的方法:回火后快速冷却,使杂质来不及在晶界上偏析。(简答题)55.液态金属充型铸造,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铸件,取决于充型能力。在液态金属充型过程中,一般伴随结晶现象,若充型能力不足,在型腔被填满之前形成晶粒将充型的通道堵塞,金属液态迫使停止流动,于是铸件将产生不足或冷隔等缺陷。56.充型能力取决于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57.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和原因 序号 影响因素 定义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1 合金的流动性 影响原因 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易于对铸件的收缩进行补缩。2 浇注温度 浇注时金属液的温度 金属液体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 3 充型压力 浇注温度愈高,充型能力俞强。压力愈大,充型能力俞强,但压力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会发生喷射、飞溅和冷隔现象。4 铸型中的气体 浇注时因铸型发气而形成在铸型内能在金属液与铸型间产生气的气体 膜,减小摩擦阻力,但发气太大,铸型的排气能力又小时,铸型中的压力增大,阻碍金属液的流动 铸型从其中的金属吸取并向外传输5 铸型的传热 热量的能力 传热系数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俞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6 铸型系数温度 铸型在浇注时的温度 温度愈高,液态金属与铸型的温差就愈小,充型能力愈强。7 浇注系统结构 各浇道的结构复杂情况 结构愈复杂,流动阻力愈大,充型能力愈差。8 铸件的折算厚度 铸件体积与表面积之比 折算厚度大,散热慢,充型能力好。9 铸件的复杂程度 铸件结构复杂程度 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铸型充填困难。58.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三种类型:逐层凝固方式、体积凝固(糊状凝固)方式和中间凝固方式。59.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收缩是铸件许多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60.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过三个收缩阶段:⑴液态收缩:金属在液体状态时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气体排出,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⑵凝固收缩: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又称为体积收缩,是缩孔或缩松形成的基本原因。⑶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在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少。固态收缩还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变化,古称尺寸收缩线收缩。线收缩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61.在常用合金中,钢的收缩率最大,灰铸铁收缩率最小。62.铸件凝固结束后常常在某些部位出现孔洞,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结晶间隔大的合金,易产生缩松,纯金属共晶成分的合金,易形成集中的缩孔。63.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随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64.晶体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才会发生塑性变形。65.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加工,此时产生加工硬化。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变形加工。66.热变形加工可使金属中的气孔和疏松焊合,并改善夹杂物,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及冲击韧度。67.热变形时铸锭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沿变形方向被拉长为纤维组织(热加工流线)。68.自由锻用于单件、小批量锻件的生产以及大型锻件的产生。69.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以下特点:模锻件形状和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节省金属材料;生产率高;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模锻设备要求较高,吨位要求大,锻模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较长。70.模锻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及大量生产。71.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材料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加工方法。板料冲压通常在室温下进行,故又称冷冲压。72.弯曲件在弯曲变形后,会伴随一些弹性恢复从而造成工件弯曲角度、弯曲半径与模具的形状、尺寸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弯曲件的回弹现象。73.焊接方法: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74.电阻焊是利用接触电阻热将接头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再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形成原子间结合的焊接方法。75.钎焊分为两类:硬钎焊和软钎焊。硬钎焊的特点是所用钎料的熔化温度高于450℃,接头的强度大,用于受力较大、温度较高的场合。所用的钎料多为铜基、银基。钎料熔化温度低于450℃的钎焊是软钎焊。软钎焊常用锡铅钎料,适用于受力不大,工作温度低的场合。76.焊接残余应力变形产生的原因:结构件在焊接以后2产生变形,内部易产生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会增加结构工作的应力,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焊接时,焊缝被加热,焊缝区应膨胀,但由于焊缝区域周围的金属未被加热和膨胀,所以该部分的金属制约了焊缝区受热的自由膨胀,焊缝产生塑性变形并缩短。焊缝冷却后,焊缝区域比周围区域短,但是焊缝周围区域并没有缩短,从而阻碍焊缝区域的自由收缩,产生焊接以后工件的变形与应力。77.低碳钢的焊接:焊接性良好,焊接时没有淬硬、冷裂倾向。78.铸铁的焊接:铸铁碳含量高,塑性低,焊接性差。铸铁焊接容易产生裂纹。79.焊接时,为什么对焊接区进行保护?有哪些保护措施? 答:防止空气进入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氧、氮含量、氧含量增加,焊缝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下降。氮含量增加,会使焊缝中产生气孔。保护措施:⑴造气保护:焊条药皮或焊剂在高温下回产生气体,在焊接区周围形成一层保护气体,隔绝空气,使弧柱和熔池受到保护。如氩弧焊。⑵造渣保护,焊条药皮或焊剂熔化后产生熔渣,在熔池表面形成一层熔渣,与空气隔绝。如埋弧焊。⑶气-渣联合保护,在焊接区周围同时形成保护气体和熔渣,对焊接区进行保护。如焊条电弧焊。⑷渗合金,通过药皮、焊剂或焊条、焊丝向金属池渗合金,添加硅、锰等有益元素,以弥补其烧损,并进行脱氧、脱硫、脱磷,从而保证和调整焊缝的化学成分。80.热塑性塑料:其分子结构主要为线型或支链线型分子结构,工艺特点是受热软化、熔融、具有可塑性,冷却后坚硬;再受热又可软化,可重复使用而其基本性能不变;可溶解在一定的溶剂中。成形工艺简便、形式多种多样,生产效率高,可直接注射、挤压、吹塑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81.热固性材料:具有体型分子结构,热固性塑料一次成形后,质地坚硬、性质稳定,不再溶于溶剂中,受热不变形,不软化,不能回收。成形工艺复杂,大多只能采用模压或层压法,生产效率低,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82.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以及高耐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但特有的脆性、抗热振性能差等缺陷。83.碳/碳复合材料具有碳和石墨材料特有的优点如低密度,优异热性能如耐烧蚀性、抗热震性、高导热性和低膨胀系数。同时还具有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84.纳米材料的特性: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量子隧道效应。85.毛坯选择的原则:⑴工艺性原则⑵适应性原则⑶生产条件兼顾原则⑷经济性原则⑸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制作人:罗爽 绝无雷同 翻者必究
第二篇: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铸锻焊 机械加工 装配
金属材料 → 毛坯 → 零件 → 机器
热处理 热处理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
1、工程材料(40学时)
2、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和焊接——30学时)
工程材料
绪论
材料是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一种新技术的实现,往往需要新材料的支持。材料、能源、信息、生物工程是现代文明的四大支柱
一、工程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特点分: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使用领域分: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生物材料。
二、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从均质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
第二,由结构材料为方往向功能材料、多功能材料并重的方向发展。第三,材料结构的尺度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
第四,由被动性材料向具有主动性的智能材料方向发展。第五,通过仿生途径来发展新材料。
三、金属材料在近代工业中的地位
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90%以上)。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 1.来源广泛;
2.优良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3.通过热处理可使金属的性能显著提高。
四、本课程的任务
1、熟悉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
2、合理选用常用工程材料;
3、确定热处理方法及其工序位置;
4、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五、材料应用举例(螺纹钢、标准件、刀具、摩托车发动机零件、冷冲压件等)
第 一 章
金属的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的性能可分为:
1.使用性能 ——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2.工艺性能 ——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热处理性
(材料在加工制造中表现出的制造难易程度)
常用的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疲劳极限,弹性,刚度
第一节 强度与塑性
一、静拉伸试验
应力-应变曲线(ζ-ε曲线)ζ= F/A0(MPa)ε=△L/ L0(%)A0——试样原始截面积(mm2)L0——试样标距长度
从ζ-ε曲线中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
二、强度
比例极限:外力与变形成正比时的最大应力
ζp = Fp/So 弹性极限:保持纯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ζe = Fe/So 屈服强度:产生屈服时的应力(屈服点)
ζs = Fs/So 用于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条件屈服强度: 产生0.2%残余伸长率时的应力
ζr0.2 抗拉强度:断裂前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强度极限)
ζb = Fb/So 强度—— 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三、塑性
断后伸长率(延伸率)δ = [(LkAk)/A0 ] ╳100% δ和ψ越大,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 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塑性对材料的意义:
1、提高安全性
2、便于压力加工成型
第二节 硬 度
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硬度是综合性能指标,硬度测量简便迅速,不破坏零件。
一、布氏硬度
原理: HBS(HBW)= F/A = 2F/πD[D-(D2-d2)1/2](不写单位:kgf/mm2)
•采用淬火钢球时,记为 HBS •采用硬质合金钢球时,记为 HBW •当F的单位取N时,加系数0.102
布氏硬度特点:
优点:测量数值稳定,准确
缺点:操作慢,不适用批量生产和薄形件
应用:铸铁,有色金属;退火、正火、调质处理钢
当HBS<450时有效(HBW450-650)
二、洛氏硬度
原理: HR =(k-h)/ 0.002(不写单位)
•对金刚石圆锥压头 k = 0.2 mm •对钢球压头 k = 0.26 mm 洛氏硬度特点:
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用于成品和薄形件 缺点:测量数值分散
应用:淬火钢,调质钢批生产零件
当HRC20-67时有效
洛氏硬度分类:
第三节
韧性与疲劳强度
一、韧性
冲击韧度:反应了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αk = Ak/A(J/cm2)Ak —— 冲击功 A —— 试样缺口处截面积
冲击韧度对材料的意义:
1.αk 对材料内部缺陷很敏感(可用来鉴定材料的
冶金质量、热加工质量)
2.αk 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可用来评定材料的冷脆现象
二、疲劳强度
交变应力:大小、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应力。重复应力:方向不随时间变化。
疲劳现象:材料在交变载荷长期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就断裂。
疲劳曲线
疲劳极限 —— 材料经无限多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它表 示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能力。(纯弯曲疲劳极限用ζ-1表示)
第三篇:快速成型技术复习重点
1.快速成型:简称RP,即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字控制CNC、激光、精密伺服驱动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集于一体,依据计算机上构成的工件三维设计模型,对其进行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二维轮廓信息,快速成型机的成形头按照这些轮廓信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选择性地固化或切割一层层的成形材料,形成各个截面轮廓,并逐步顺序叠加成三维工件。.
快速成形技术全过程步骤:a.前处理b.分层叠加成型c.后处理 快速成形制造流程:CAD模型→面型化处理→分层→层信息处理→层准备→层制造→层粘接→实体模型 2. 什么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该技术有何特点? 快速模具制造就是以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的快速成型零件为母模,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实现硅胶模、金属模、陶瓷模等模具的快速制造从而形成新产品的小批量制造,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特点:制模周期短、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制模成本低,精度和寿命都能满足特定的功能需要,综合经济效益好,特别适用于新产品开发试制、工艺验证和功能验证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LOM涂布工艺
采用薄片型材料,如纸 塑料薄膜 金属箔等,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按模型每一层的内外轮廓线切割薄片材料,得到该层的平面轮廓形状,然后逐层堆积成零件原型。
SLS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利用粉末材料如金属粉末 非金属粉末,采用激光照射的烧结原理,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层层堆积,最终加工制作成所需的模型或产品。4. 快速成形与传统制造方法的区别?
传统方法根据零件成形过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成型过程中材料减少为特征,通过各种方法将零件毛胚上多余材料去除,即材料去除法,二类是材料的质量在成型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成型过程主要是材料的转移和毛胚形状的改变即材料转移法,但此类方法生产周期长速度慢。快速成型技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品质将新产品迅速投放市场。
硅胶模及制作方法 硅胶模具是制作工艺品的专用模具胶。
制作工艺 原型表面处理 制作型框和固定型框 硅橡胶计量,混合并真空脱泡 硅橡胶浇注及固化 拆除型框,刀剖并取出原型 7.构造三维模型的主要方法:a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根据产品的要求设计三维模型b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将已有产品的二维三视图转换为三维模型c防制产品时,应用反求设备和反求软件,得到产品的三维模型d利用网络将用户设计好的三维模型直接传输到快速成形工作站 光固化快速成形(SLA)有那几种形式的支撑?
a.角板支撑b.投射特征边支撑c.单臂板支撑d.臂板结构支撑e.柱形支撑
6.目前比较成熟的快速成型技术有哪几种?它们的成型原理上分别是什么?
液态光固化聚合物选择性固化成形简称SLA,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成形简称SLS,薄型材料选择性切割成形简称LOM,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成形简称FDM
⑦SLA原理:1利用计算机控制下的紫外激光,按预定零件各分层截面的轮廓为轨迹逐点扫描,使被扫描区的光敏树脂薄层产生光聚合反应,从而形成零件的一个薄层截面;2当一层固化完毕,移动升降台,在原先固化的树脂表面上再敷上一层新的液态树脂,刮刀刮去多余的树脂;3激光束对新一层树脂进行扫描固化,使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合在前一层上;4重复2、3步,至整个零件原型制造完毕。『或SLA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这种液态材料在一定波长(λ=325nm)和功率(P=30mW)的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也从液态转变成固态』
⑦SLS原理: 1在先开始加工之前,先将充有氮气的工作室升温,温度保持在粉末的熔点之下;2成型时,送料筒上升,铺粉滚筒移动,先在工作台上铺一层粉末材料;3激光束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对实心部分所在的粉末进行烧结,使粉末融化并相互黏结,继而形成一层固体轮廓,未经烧结的粉末仍留在原处,作为下一层粉末的支撑;4第一层烧结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截面层的高度,再铺上一层粉末,进行下一层烧结,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整个三维模型 FDM原理:加热喷头正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可根据界面轮廓的信息作X—Y平面运动和高度Z方向的运动丝状热塑性材料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至熔融态,然后被选择性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界面轮廓。一层截面完成后,喷头上升一截面层的高度在进行下一层的涂覆,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
LOM:LOM快速成形系统由计算机原材料存储及送进机构、热粘压机构、激光切割系统、可升降工作台、数控系统、模型取出装置和机架等组成。计算机用于接受和存储工件的三维模型沿模型的成型方向截取一系列的截面轮廓信息发出控制指令原材料存储及送进机构将存于其中的原材料。热黏压机构将一层层成形材料粘合在一起。可升降工作台支撑正在成型的工件并在每层成形完毕之后,降低一个材料厚度以便送进、粘合和切割新的一层成形材料。数控系统执行计算机发出的指令,使材料逐步送至工作台的上方,然后粘合、切割,最终形成三维工件。b 原型制件过程
模型剖分 基底制作原型制作 余料,废料去除 后继处理
8.哪些成形方法需要支撑材料?为什么?
SLA、FDM需要制作支撑,LOM、SLS不需要制作支撑。原因:在SLA成形过程中为了确保制件的每一部分可靠固定,同时减少制件的翘曲变形,仅靠调整制件参数远不能达到目的,必须设计并在加工中制作一些柱状或筋状的支撑结构;LOM:工件外框与截面轮廓间的多余材料在加工中起到支撑作用,故不需支撑材料;SLS:未烧结的松散粉末可以作为自然支撑,故不需要支撑材料。
10.常用的快速成形技术所用的成形材料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要求?
SLA:材料为光固化树脂。要求:a.成形材料易于固化,且成形后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b.成形材料的粘度不能太高,以保证加工层平整并减少液体流平时间c.成形材料本身的热影响区小,收缩应力小d.成形材料对光有一定的透过深度,以获得具有一定固化深度的曾片。
SLS:材料为所有受热后能相互粘结的粉末材料或表面覆有热塑(固)性黏结剂的粉末。要求:a.具有良好的烧结成形性能,即无需特殊工艺即可快速精确地成形原理b.对直接用作功能零件或模具的原型,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要满足使用要求c.当原型间接使用时,要有利于快速、方便的后续处理和加工工艺。
LOM:薄层材料多为纸材,黏结剂一般多为热熔胶。对纸材要求:a.抗湿性b.良好的浸润性c.收缩率小d.一定的抗拉强度e.剥离性能好f.易打磨g.稳定性好。对热熔胶的要求:a.良好的热熔冷固性b.在反复熔化-固化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c.熔融状态下与纸材具有良好的涂挂性与涂匀性d.与纸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e.良好的废料分离性能 FDM:材料为丝状热塑性材料。材料要求:a.黏度低b.熔融温度低c.黏结性要好d.收缩率对温度不能太敏感 11.这四种快速成形技术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SLA优点: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形速度快精度高,能量低。缺点:工艺复杂,需要支撑结构,材料种类有限,激光器寿命短原材料价格高。
SLS优点:不需要支撑结构,材料利用率高,选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好,材料价格便宜,无气味。缺点:能量高,表面粗糙,成形原型疏松多孔,对某些材料需要单独处理。LOM优点:对实心部分大的物体成形速度快,支撑结构自动的包含在层面制造中,低的内应力和扭曲,同一物体中可包含多种材料和颜色。缺点:能量高,对内部空腔中的支撑物需要清理,材料利用率低,废料剥离困难,可能发生翘曲 FDM优点:成形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能量低,物体中可包含多种材料和颜色。缺点:表面光洁度低,粗糙。选用材料仅限于低熔点的材料。
12.主要快速成形系统选用原则:A:成形件的用途(a检查并核实形状、尺寸用的样品b性能考核用的样品c模具d小批量和特殊复杂零件的直接生产e新材料的研究)B:成形件的形状C:成形件的尺寸大小D成本(a设备购置成本b设备运行成本c人工成本)E技术服务(a保修期b软件的升级换代c技术研发力量)F用户环境
13.快速成形的全处理主要包括:CAD三维模型的构建、CAD三维模型STL格式化以及三维模型的切片处理等
14.在快速成型的前处理阶段为什么要把三维模型转化为STL文件格式?STL格式文件的规则和常见错误有哪些? 由于产品上有一些不规则的自由曲面,为方便的获得曲面每部分的坐标信息,加工前必须对其进行近似处理,此近似处理的三维模型文件即为STL格式文件
规则:a共顶点规则b取向规则c取值规则d合法实体规则 常见错误:a出现违反共顶点规则的三角形b出现违反取向规则的三角形c出现错误的裂缝或孔洞d三角形过多或过少e微小特征遗漏或出错
分析SLS SLA FOM LOM 质量及精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答
从快速成型三个过程讨论
首先是前处理,四大成型工艺前处理工作基本相似,模型建立和切片。影响精度主要是切片,厚度越厚,叠加后工件侧面的台阶缺陷越明显,厚度越小,精度越高
SLA 1 树脂收缩及原因
树脂会发生收缩 导致零件成型过程中产生变形:翘曲
收缩原因;固化收缩和温度变化的热胀冷缩机器误差
设备自身精度所带来的误差 加工参数设置误差
激光功率 扫描速度 扫描间距设置误差 FDM 1 设备精度误差 由于设备自身有一定的加工范围以及其加工精度,对最后加工工件有一定的误差 2 成型过程的误差a 不一致约束 由于相邻两层的轮廓有所不同 成型轨迹也不同 每层都要受到相邻层的约束 导致内应力 从而产生翘曲 b 成型功率控制不当 功率过大 会导致刮破前一层 同时会烧纸 机器寿命降低 过小 粘结不好c工艺参数不稳定
会导致层与层制件或同层不同位置成型状况的差异 从而导致翘曲 或度不均
SLS 主要是激光的参数 1 激光功率密度过大 扫描速度过小 则局部温度过高 导致粉末气化 烧结表面凹凸不平反之 则粉末烧结不充分甚至不能烧结 建立的制件强度低或者不能成行 2 激光束扫描间距与激光束半径配合会影响激光烧结的质量
LOM 过程中误差造成的缺陷 1 喷头起停误差 2 路间缺陷 解决方法 控制相邻路间的粘结温度使得接触牢固 控制材料的横向流动填补空洞
后处理影响精度主要有 人为修整带来的缺陷 有支持结构的成型工艺在除去支付结构时对工件表面的破坏等
第四篇: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复习总结
制品的材料选择
1)塑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性、韧性、弹性、弯曲性能。
2)塑料的物理性能,如对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的 适应性、光学性能、绝热或电气绝缘的程度、精 加工和外观的完满程度等。
3)塑料的化学性能,如对接触物(水、溶剂、油、药品)的耐性、卫生程度以及使用上的安全性等。
4)必要的精度,如收缩率的大小及各向收缩率的差异。5)成型工艺性,如塑料的流动性、结晶性、热敏性等。
选择具体的脱模斜度时,注意以下原则:
1)制品尺寸公差允许,脱模斜度取大值。2)热塑性塑料的脱模斜度大,热固性小。3)壁厚大,收缩量大,脱模斜度大。4)较高、较大的制品,脱模斜度小。5)高精度制品,脱模斜度小。6)制品高度很小,脱模斜度为零。
7)脱模后制品留在型芯一边,型芯斜度小。
8)内孔以小端为基准,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为基准,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
制品壁厚
1)制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塑料在成型时有良好的流动状态; 3)脱模;
4)壁厚均匀,否则使制品变形或产生缩孔、凹陷及填充不足等缺陷。
5)热固性塑料的小型塑件,壁厚取1.6~2.5mm,大型塑件取3.2~8mm。6)热塑性塑料的小型制件,壁厚取1.75~2.30mm,大型制件2.4~6.5mm。
加强肋增加塑件的强度和避免塑件翘曲变形。
加强肋的设计原则:
加强肋<壁厚,b <(0.5 ~ 0.7)δ; 足够的斜度,α= 4°~ 10°; 圆角,R =δ/8;
高度小,数量多,L< 3δ。
圆角
尖角:应力集中,塑件破裂,模具热处理时淬裂。圆角半径:壁厚的1/3以上。圆角有利于塑料充型流动。
圆角会导致凹模型腔加工复杂,使钳工劳动量增加。
饰纹、文字、符号及标记 设计要求: a.脱模
b.模具易于加工,文字可用刻字机刻制图案可用手工雕或电加工等,c.标记的凸出高度≥0.2mm,线条宽度≥ 0.3mm,两条线的间距≥0.4mm,标记的脱模斜度≥ 10°。
塑料螺纹设计
1.成型的螺纹精度低于3级。2.金属螺纹嵌件。
3.塑料螺纹螺牙尺寸应较大。
4.塑料螺纹的外径≥4mm,内径≥2mm。
5.螺孔始端有0.2 ~ 0.8mm的台阶孔,螺纹末端≥0.2mm的距离。
金属嵌件的设计原则 1)圆形或对称形状;
2)壁厚(金属嵌件周围的塑料层厚度大); 3)倒角; 4)定位;
5)自由伸出长度≤2d;
6)嵌件会降低生产效率,且生产不易自动化。
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1.和模具有关的原因: 1)模具的形式或基本结构 2)模具的加工制造误差
3)模具的磨损、变形、热膨胀 2.和塑料有关的原因
1)不同厂家生产的塑料的标准收缩率的变化
2)不同批量塑料的成型收缩率、流动性、结晶化程度的差异 3)再生塑料的混合、着色剂等添加物的影响 4)塑料中的水分以及挥发和分解气体的影响
3.和成型工艺有关的原因
1)由于成型条件变化造成的成型收缩率的波动 2)成型操作变化的影响
3)脱模顶出时的塑料变形、弹性恢复 4.和成型后时效有关的原因
1)周围温度、湿度不同造成的尺寸变化
2)塑料的塑性变形及因为外力作用产生的蠕变、弹性恢复 3)残余应力、残余变形引起的变化
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角度,影响塑料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有五个方面: 1)模具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δz; 2)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磨损δc; 3)塑料收缩率波动δs;
4)模具活动成型零件的配合间隙变化δj; 5)模具成型零件的安装误差δa。
对于小尺寸的制品,模具制造误差对制品尺寸的影响要大些;
对于大尺寸的制品,收缩率波动引起的误差是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
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1.模具的表面粗糙度比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低一级; 2.对透明的塑料制品要求型腔和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相同;
3.对于不透明的塑料制品,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的级别可比型腔的表面粗糙高1 ~2级。
注射成型特点
型周期短成型形状复杂尺寸精确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塑料制件热塑性塑料(除氟塑料外)一些热固性塑料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应用广泛
按照注射机的注射方向和模具的开合方向分类
1)卧式注射机重心低、稳定加料、操作及维修均很方便塑件推出后可自行脱落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模具安装较麻烦嵌件放入模具有倾斜和脱落的可能机床占地面积较大
2)立式注射机占地面积小安装和拆卸模具方便安放嵌件容易重心高、不稳定加料较困难推出的塑件要人工取出不易实现自动化生产最大注射量在60g以下
3)角式注射机结构简单机械传动不能准确可靠地控制注射、保压压力及锁模力。模具受冲击和振动较大
按注射装置分类
注塞式以加热料筒、分流梭和柱塞来实现成型物料的塑化和注射。构造简单适合于小型零件的成型材料滞流严重压力损失大
螺杆预塑化型塑化:螺杆旋转、料筒进行塑化。注射:螺杆移动进行注射。特点:塑化均匀,计量准确。
注射机的组成 注射机构 加料器 料筒
螺杆(或柱塞与分流梭)喷嘴 锁模机构
作用:锁紧模具 模具的开合动作顶出模内制品
锁模方式全液压式(直压式)液压-机械联合作用式(肘拐式)。顶出方式机械式液压式
液压传动和电器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是注射机的动力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则是各动力液压缸完成开启、闭合和注射等动作的控制系统。
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 1.收缩 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取出发生尺寸收缩的特性。2流动性塑料成型难易的指标
影响塑料流动性的因素:a.聚合物的性质b.成型条件
衡量流动性的指标: a.相对分子质量 b.熔融指数
c.阿基米德螺旋线长度 d.表观粘度
e.流程比(流程长度/制品壁厚)
成型工艺条件对流动性的影响: 1)熔体成型温度 2)注射压力 3)模具结构
3.塑料的结晶结晶形塑料各向异性显著、内应力大。脱模后制品内未结晶的分子继续结晶,使制品变形、翘曲。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成型前准备塑料外观(如色泽、颗粒大小及均匀度等)检验; 塑料的干燥处理 料筒的清洗或拆换 嵌件的预热
脱模剂:硬脂酸锌、液体石蜡和硅油 注射成型过程加料塑化注射冷却脱模 固体颗粒转换成粘流态的过程称为塑化。影响因素: 受热情况 剪切作用 螺杆的剪切
摩擦热促进塑化
注射:充模熔体经过喷嘴及模具浇注系统进入并填满型腔。型腔内熔体压力迅速上升,达到最大值,熔体压实。
保压熔体冷却收缩,熔料不断补充进入模具。模具冷却,熔体密度增大,逐渐成型。倒流
保压结束,螺杆回程(预塑开始)。
型腔中的熔料通过浇口流向浇注系统称为倒流现象。熔体在浇口处凝固,倒流停止。
浇口冻结后的冷却
加入新料,同时通入冷却水、油或空气等冷却介质,对模具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脱模
在推出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制件推出模外。
制件的后处理退火或调湿,改善和提高制品的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退火处理
目的:消除制品的内应力,稳定结晶结构。方法:制品在定温的烘箱中静置一段时间。退火温度=制品使用温度+(10~20)℃ 退火温度=塑料热变形温度-(10~20)℃ 退火时间根据制品厚度确定。退火后应使制品缓冷至室温。
调湿处理 目的:防止氧化变色或吸收水分而膨胀,使制品尺寸稳定。方法:将刚脱模的制品放在热水中处理。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温度
料筒温度料筒温度选择的依据:流动性,热降解。Tf(Tm)<料筒温度
喷嘴温度喷嘴温度<料筒的最高温度 防止直通式喷嘴发生“流涎”现象
模具温度充型能力 塑件的性能和外观质量 模温升高: 流动性增加 充模压力下降 生产率降低
制品内应力降低 制品表面质量提高 成型收缩率增大
制品密度或结晶度增大 制品翘曲度增大
2.压力
塑化压力背压:注射机螺杆顶部的熔体在螺杆转动后退时所受到的压力。背压是通过调节注射液压缸的回油阻力来控制的。背压增加:增加熔体的内压力 加强剪切效果、提高熔体的温度
螺杆退回速度减慢,延长塑料受热时间,改善塑化质量。
注射压力注射时在螺杆头部产生的熔体压强。注射压力过低,不能充满型腔。
注射压力过大,溢料,变形,系统过载。注射压力增大: 塑料流动性增加 充填速度增加 接缝强度增加 制件重量增加
制件中内应力增加
注射压力与熔体温度的关系 料温高,注射压力低; 料温低,注射压力高。料温和注射压力组合
模腔压力
注射压力经过喷嘴、流道和浇口的压力损失后在模具型腔内产生的熔体压强。
3.注射成型周期和注射速度 完成一次注射成型所需的时间 注射速度增大: 熔体流速增加 剪切作用加强 粘度降低
熔体温度升高
熔体流动长度增加 熔合纹强度增加 内应力升高 表面质量下降 湍流、喷射
模内空气无法排出,压缩升温,局部烧焦或分解。
第五篇: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
班级:机自144 姓名:董
浩 学号:201406024407
金属材料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一、金属材料的特性
1、机械性能
1.1强度
这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σb)、抗弯强度极限(σbb)、抗压强度极限(σbc)等。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
1.2塑性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塑性,通常以拉伸试验时的试样标距长度延伸率δ(%)和试样断面收缩率ψ(%)表示。
1.3硬度
金属材料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成为硬度,或者说是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力。根据硬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1.4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成为韧性。
2、化学性能
金属与其他物质引起化学反应的特性称为金属的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金属的抗蚀性、抗氧化性(又称作氧化抗力,这是特别指金属在高温时对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说稳定性),以及不同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等。在金属的化学性能中,特别是抗蚀性对金属的腐蚀疲劳损伤有着重大的意义。
3、物理性能
3.1密度
ρ=P/V 单位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式中P为重量,V为体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根据密度计算金属零件的重量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金属的比强度(强度σb与密度ρ之比)来帮助选材,以及与无损检测相关的声学检测中的声阻抗(密度ρ与声速C的乘积)和射线检测中密度不同的物质对射线能量有不同的吸收能力等等。3.2熔点
金属由固态转变成液态时的温度,对金属材料的熔炼、热加工有直接影响,并与材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大关系。3.3热膨胀性
随着温度变化,材料的体积也发生变化(膨胀或收缩)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多用线膨胀系数衡量,亦即温度变化1℃时,材料长度的增减量与其0℃时的长度之比。热膨胀性与材料的比热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比容材料受温度等外界影响时,单位重量的(材料其容积的增减,即容积与质量之比),特别是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者在冷、热交替环境中工作的金属零件,必须考虑其膨胀性能的影响。
3.4磁性
能吸引铁磁性物体的性质即为磁性,它反映在导磁率、磁滞损耗、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磁力等参数上,从而可以把金属材料分成顺磁与逆磁、软磁与硬磁材料。3.5电学性能
主要考虑其电导率,在电磁无损检测中对其电阻率和涡流损耗等都有影响。
4、工艺性能
4.1切削加工性能:
反映用切削工具(例如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4.2可锻性:
反映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过程中成型的难易程度,例如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塑性的高低(表现为塑性变形抗力的大小),允许热压力加工的温度范围大小,热胀冷缩特性以及与显微组织、机械性能有关的临界变形的界限、热变形时金属的流动性、导热性能等。
4.3可铸性:
反应金属材料融化浇铸成为铸件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化状态时的流动性吸气性、氧化性、熔点,铸件显微组织的均匀性、致密性,以及冷缩率等等。
4.4可焊性:
反映金属材料在局部快速加热,使结合部位迅速熔化或半熔化(需加压),从而使结合部位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整体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点、熔化时的吸气性、氧化性、导热性、热胀冷缩特性、塑性以及与接缝部位和附近用材显微组织的相关性、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
二、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景
金属制品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金属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技术单一,技术水平偏低,缺乏先进的设备,人才短缺等,制约了金属制品行业的发展。为此,可以采取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培养适用人才等提高中国金属制品业的发展。
三、学习体会
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十组,让每个同学动手制作PPT,上台演讲,使每个人都融入到课堂中。采用学生先讲,老师再补充的方法,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这门课。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积极性。因其具有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功能,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容易按老师的教学思维去回答问题,教师也容易按正常的规律从事教学活动,师生双方的潜能都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同时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不是每堂课都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优势,就是说要让多媒体为教学内容雪中送炭,而不能画蛇添足。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和把握教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下车间参观锻炼,多接触各种材料,了解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掌握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方法等,让学生在各个实践环节训练,通过这些实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的价值。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其中每个理论都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每种材料也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工种和状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抽象的理论有意识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有目的地设计兴奋点,让课本内容更贴近生产,并通过工作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通过学习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这门课,让我们对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材料陶瓷材料、有色金属有了更深的认识,初步掌握了金属热处理技术、焊接技术、铸造技术、金属材料成型基本原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由于我们组的大课题是金属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所以我对这节的印象更加深刻。自己动手找材料制作课件,让我对其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了深刻理解。如利用机械外力使构件产生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塑性变形,使两者互相抵消,称为机械矫正法;利用火焰对焊件局部进行加热。高温处的金属材料受热膨胀后,受到构件本身的刚性制约,产生局部的压缩塑性变形,当焊件冷却后发生收缩抵消了焊后在该部位的伸长变形,从而达到矫正目的称为火焰矫正法:常用的金属加工机器有车床、铣床、刨床、冲床、等等。
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身为机械专业学生的我们应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补充自己有关机械材料方面的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现代制造过程的分类(质量增加、质量不变、质量减少)。 2、那几种机械制造过程属于质量增加(不变、减少)过程。 (1)质量不变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加热、熔化、凝固、......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基本通信系统组成 网络拓扑结构、信号交换 传信率、传码率、m进制通信系统 第二章信号与信道 信号的频谱:相邻谱线的间隔,周期与频率间隔大小,脉冲宽度窄,......
快速成型技术复习小结[推荐五篇]
快速成型技术复习小结 1.快速成型:简称RP,即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字控制CNC、激光、精密伺服驱动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集于一体,依据计算机上构成的......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庞国星主编 考试参考答案(共5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钢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温度。 错误,取决于钢的冷却速度。 (2) 低碳钢与高碳钢工件为了便于切削加工,可预先进行球化退火......
《成型技术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华工网络教育
《成型技术基础》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 1. 缩松是铸件的气孔。 (× ) 2. 自由锻是一种不用任何辅助工具的可以锻造任何形状的零件的锻造方法。 (×) 3. 铸造是指将液态合金浇注到......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 一、 实验类型 验证性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
热成型技术(定稿)
王辉:热成型技术可以帮助汽车节能减排http://auto.QQ.com2009年10月20日18:31 腾讯汽车 我要评论(0) 主持人:下面进行今天最后一个主题演讲。下面有请本特勒汽车工业亚太区车......
褐煤成型技术分析
褐煤成型技术 1褐煤多联产技术 褐煤多联产是以褐煤为原料,集褐煤预处理,气化,化工合成,发电,供热,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单元工艺构成的褐煤综合利用系统,其整个核心工艺是褐煤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