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是一项基础也是很重要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用于船舶、航空、火车等运输领域,在工民建和能源方面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说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发展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帮助。随着科学技术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等技术方面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这些技术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上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当今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将对自动化技术在铸造、锻压和焊接技术中的应用做探讨。
2.1 铸造
铸造:将待炼金属加热至熔融状态,并制造铸型,然后把熔融金属浇入铸型,等金属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成分、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铸造是人类掌握的最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至今已经有大概6000年的历史。我国约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000年之间就已经进入对青铜铸造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已加热至熔融状态的物质倒入特定的模具中冷却以获得预期想要的物品的加工方式。被加热为熔融状态的物质大多数是原为固态(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但这类物质多为耐高温的。
2.2 锻压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就是利用锻压设备的锤头、冲头或者模具等工具对待加工材料施压,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以此获得所需要的形状及尺寸的产品加工方式。锻压作为金属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机械、汽车行业,以及军工、航空航天工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加工工艺。
2.3 焊接
焊接是一种用加热的方法将金属或者其他材料结合的技术。为了满足工业的发展的需求,焊接技术主要包含熔焊、钎焊和固相焊。伴随着数字化、自动化、计算机、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还有就是对焊接的要求越来越高,焊接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自动化。
材料成型机控制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就我中国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是不能忽略的事实。在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的过程面临着污染问题严重、能源消耗大和时间消耗长的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的挡路石。
伴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上的运用,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高效性: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成型,而且还提高了产品的成功率。节能性:结合自动化的大规模生产产品可以明显减少产品成本和损耗,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将会推动产品朝节能化的方向前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使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向节能分享不断发展。环保性: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好多新型的材料应用到生产上,这不仅缩短了材料成型的时间,还大大减小了材料成型过程中的污染危害。以后会有更多、环保的节能材料被人们发现,这也会大大减少材料成型过程的污染。自动化技术在材料成型及控制方面的成功运用正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实现在高效、节能、环保方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四个方向:焊接、铸造、热处理、锻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成型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和自动化。当今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焊接:近20年来,随着数字化,自动化,计算机,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焊接质量的高度重视,自动焊接已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自动焊接设备在各工业的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焊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焊接机构制造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焊接采用加热和加压或其他方法使热塑性塑料制品的两个或多个表面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方法。自动化采用具有自动控制,能自动调节、检测、加工的机器设备、仪表,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作业的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等。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控制技术来实现。焊接生产自动化是焊接结构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现代焊接自动化技术将在高性能的微机波控焊接电源基础上发展智能化焊接设备,在现有的焊接机器人基础上发展柔性焊接工作站和焊接生产线,最终实现焊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焊接设备中发展应用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如数控焊接电源、智能焊机、全自动专用焊机和柔性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微机控制系统在各种自动焊接与切割设备中的作用不仅是控制各项焊接参数,而且必须能够自动协调成套焊接设备各组成部分的动作,实现无人操作,即实现焊接生产数控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微机控制焊接电源已成为自动化专用焊机的主体和智能焊接设备的基础。如微机控制的晶闸管弧焊电源、晶体管弧焊电源、逆变弧焊电源、多功能弧焊电源、脉冲弧焊电源等。微机控制的IGBT式逆变焊接电源,是实现智能化控制的理想设备。数控式的专用焊机大多为自动TIG焊机,如全自动管/管TIG焊机、全自动管/板TIG焊机、自动TIG焊接机床等。在焊接生产中经常需要根据焊件特点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的焊接工艺装备,如焊接机床、焊接中心、焊接生产线等自制的成套焊接设备,大多可采用通用的焊接电源、自动焊机头、送丝机构、焊车等设备组合,并由一个可编程的微机控制系统将其统一协调成一个整体。
铸造: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成分、组织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固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国内的铸造技术也飞速发展近年开发推广了一些先进熔炼设备,提高了金属液温度和综合质量,开始引进AOD、VOD等精炼设备和技术,提高了高级合金铸钢的内在质量。直读光谱仪和热分析仪,炉前有效控制了金属液成分,采用超声波等检测方法控制铸件质量。一些大中型铸造企业开始在熔炼方面用计算机技术,控制金属液成分、温度及生产率等。成都科技大学研制成砂处理在线控制系统,清华大学等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砂型控制系统软件,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开发商品化铸造CAE软件。铸造业互联网发展快速,部分铸造企业网上电子商务活动活跃,如一些铸造模具厂实现了异地设计和远程制造。
铸造专家系统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先后推出了型砂质量管理专家系统、铸造缺陷分析专家系统、自硬砂质量分析专家系统、压铸工艺参数设计及缺陷诊断专家系统等。机械手、机器人在落砂、铸件清理、压铸及熔模铸造生产中开始应用。精确成形技术和近精确成形技术,大力发展可视化铸造技术,推动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CAE向集成、虚拟、智能、实用化发展;基于特征化造型的铸造CAD系统将是铸造企业实现现代化生产工艺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新一代铸造CAD系统应是一个集模拟分析、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采用模块化体系和统一数据结构,且与CAM/CAPP?ERP/RPM等无缝集成;促使铸造工装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展开CAD/CAM/CAE/RPM、反求工程、并行工程、远程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与在线运行,催发传统铸造业的革命性进步。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锻压”作为金属加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机械、汽车行业,以及军工、航空航天工业中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加工工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的大发展,为我国的锻压行业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近几年在设备制造技术和加工技术上都取得很大的进展,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某些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锻造设备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其中,拥有中国自己产权的通用锻压设备多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锻压设备发展趋势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及检测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换模快速、工作可靠、噪声低、防护完善、精度高。近年来又发展了数控系统,能和电子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自动换模系统及自动仓库等相结合,构成多种系列的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并向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方向逼近。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在热处理过程中对温度的检测和记录非常的重要,温度控制的不好对产品的影响十分的大,所以温度的检测十分的重要,在整个过程的温度的变化趋势也显得十分的重要,导致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温度的变化进行记录,可以方便以后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查看到底是哪段时间温度没有达到要求。这样对以后的热处理进行改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动化。
日前,中钢邢机通过对热处理炉群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创新改进,在所属异型公司成功完成单台炉体单机控制向整个炉群单机管控的“集中化”转变,实现企业炉群自动化控制的新突破。“集中化”管控就是由单台主机整体集中完成整个炉群的自动化控制工作,通过建立热处理炉群自动化控制的独立整体管控网络,改变每台热处理炉都有一台主机主控的传统模式。企业探索实施“热处理炉群控制集中化管理”,最初是基于对企业扩能上量后热处理炉数量增多、生产用电不易调配问题的解决。经过在异型公司试点进行实际改造实施后,使热处理炉群能够结合排产计划,对照峰谷用电时间段,实现对每台热处理炉作业的自动程序化科学调控,从而大大降低了作业用电成本。同时使企业设备管理更趋便捷科学,运行效率明显提升,目前每班只需2人即可完成17台热处理炉的日常作业管理。为了使工件在生产线上自如地完成整个所要求的热处理工艺过程,被特定设计的连续炉相互连接沟通。炉膛内可多方位贯通,并可使工件料筐90℃角转入下道加热区或过渡保温箱,经传送抵达下一工序或进入冷却室冷却。这种炉体结构和传送装置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以可控气氛箱式炉为例,为满足渗碳、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淬火或光亮淬火、等温淬火等热处理工艺的实施,料盘和料架上的工件以冷链驱动的方式自动送入、通过和送出炉膛,在各自的炉子中完成所要求的工艺。箱式炉与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测量、控制与调节系统连用,形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单元,易于相互连接,构成完善、灵活、组合式自动热处理系统。
电子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计算机辅助选材(CAMS)、热处理事务办公自动化(OA)、热处理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等,它为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质量检测与统计分析等,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最初主要用于热处理工艺程序和工艺参数(温度、时间、气氛、压力、流量等)的控制,现在也用于热处理设备、生产线和热处理车间的自动控制和生产管理,还有的用计算机进行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车间设计中的各种计算和优化设计。在热处理中引入计算机,可实现热处理生产的自动化,保证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再现性,并使热处理设备向高效、低成本、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国外已十分普遍,例如,日本一家摩托车厂的热处理车间,有连续式渗碳炉、周期式渗碳炉、连续软氮化炉等共37台设备,从开始送料,到最终产品检验,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每班只需要三个人操作,一人在计算机室内负责全部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人在现场巡回检查,一人负责产品质量检验,生产效率极高。我国在热处理行业中应用计算机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情,目前国内研制生产的热处设备已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微机控制,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模拟和数学模型的开发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机器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目前主要是用来进行自动装卸料。由于热处理的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较大,也由于热处理生产向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后机器人在热处理生产中的应用将日趋增多。
第三篇: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认知实习报告
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的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认知实习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的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间安排在学生进校的第三周(为期一周)。目的有如下几点:
1.明晰专业内涵,确定发展方向。
2.同学迅速定位,培养学习目标。
3.了解轧钢、铸造、焊接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及产品。以及南校区的生产设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获得材料成型工艺、设备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为了顺利完成为期一周的学习内容,应该做到:
1.认真听好各位专业教授的讲座,虚心学习。
2.参观南校区实验训练中心,认真遵守实验室安全手册。
3.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2011年9月13日
专题讲座:张利君
从模具的定义、分类,本专业职业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①.模具的定义:利用其本身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一种专用工具。
②.模具分类:a.板料成形技术与板金模设计
b.熔体成型技术与型腔模设计
c.体变形成型技术与模具设计
③.本专业职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师
机械制造工艺师
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
品质管理工程师
生产管理、调度工程师
模具软件开发工程师
产品营销师
项目管理工程师
2011年9月14日
湖南工程学院南校区参观,近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是湖南工程学院的巨大财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隶属于机械学科,是有机械类学科典型特征专业。董丽君,高为国老师带领我们陆续参观了几十个实验室。例如,铸造实验室,CAD实验室等等。
专题讲座
课题:材料成型发展与技术更新
讲授课老师:高为国(机械工程学院)
从三个方面剖析材料的重要性,让我们对材料产生重大兴趣。
1.材料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材料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青钢器时代,新材料时代。
2.材料的应用
以鸟巢,中国馆,水立方为例让我们对材料的认识提升一个层次。
3.材料新技术
2011年9月15日
专题讲座
课题: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 Alloy)
讲师:孙小刚(中南研究生 上海交大博士)
由浅到深,重新认识材料 特别是形状记忆合金。
1.1989年日本首先提出智能材料,锆钛酸铅,镍钛合金,智能复合材料。
2.结构决定性质。
3.形状记忆分类:a.单程记忆效应
b.多程记忆效应
c.全程记忆效应
4.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
a.集传感驱动、控制、换能
b.机械性质优良
c.有确定的转变温度
d.在加热时产生的回复力非常大(可达500Mpa)
e.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f.无振动噪声无污染
g.抗疲劳
2011年9月16日
最后一位讲师总结归纳了本次认知实习。提出“把每件事折开来做就容易了,把每件简单的事认真来做就完美了。”的观点,深受大家推崇。
四.总结
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让我们明晰专业的内涵,确定发展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以学材料为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002班陈理
2011年9月16日
第四篇: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DOC)
第一章 绪 论
制造业是提高国家工业生产率、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及生活质量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如今我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因而加强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基础研究,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既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力量的增强均有重要作用。“新一代材料精确成形加工技术”与“多学科多尺度模拟仿真”是现代两个重要学科研究前沿领域。高新技术材料的出现,将加速发展以“精确成形”及“短流程”为代表的材料加工工艺,包括:全新的成形加工方法与工艺,及传统成形加工方法的改进与工序综合。“模拟仿真”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先进方法。并行工程已成为产品及相关制造过程集成设计的系统方法,以计算机模拟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的虚拟制造设计将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环境。网络化、智能化是现代产品与工艺过程设计的趋势,绿色制造是现代材料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加强材料成形加工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只有使用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才能获得高质量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这些高性能的先进材料包括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发展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对我国制造业以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零部件有积极作用,可扩大材料及制造范围、提高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制造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代高科技及新材料的出现将导致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变革,出现全新的成形加工方法与工艺,传统加工方法不断改进并走向工艺综合,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则逐渐综合化、多样化、柔性化、多科学化。
第二章 现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
2.1现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与地位
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仅次于美、日、德,位居世界第四位。材料成形加工行业则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铸造、锻造及焊接等材料加工技术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目前,在汽车行业中汽车重量的65%以上仍由钢铁、铝及镁合金等材料通过铸造、锻压、焊接等加工方法而成形。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之一,它不仅赋予零部件以形状,而且给予零部件以最终性能及使用特性。
制造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还会延续。高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要求材料加工产品精密化、轻量化、集成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要求产品性能高、成本低、周期短;日益恶化的环境要求材料加工原料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另外材料成形本身制造好、成品率高。为了生产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材料正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复合型、多功能型发展;材料加工技术逐渐综合化、多样化、柔性化、多科学化。
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加强材料成形加工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只有使用新近的材料加工技术才能获得高质量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这些高性能的先进材料包括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发展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已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零部件有积极作用。
2.2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美国在“新一代制造计划”中指出,未来的制造模式将是批量小、质量高、成本低、交货期短、生产柔性、环境友好;未来的制造企业要掌握十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新一代制造工艺及装备及模拟与仿真三项关键技术。其中新一代工艺包括精确成形加工制造或称净终成形加工工艺。净终成形加工工艺要求材料成形加工制造向更轻、更薄、更强、更韧及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的方向发展。
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未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通过降低产品的自重以降低能源消耗 和减少污染(包括汽车尾气和废旧塑料)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轻质、高质量的绿色环保材料将成为人们的首选。镁合金就是被世界各国材料界看好的最具有开发和应用发展前途的金属材料。
镁合金压铸件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汽车、摩托车及飞机零件等)、IT行业(手机、笔记本等)、小型家电行业(摄像机、照相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外壳等)。汽车离合器和变速箱壳体采用镁合金压铸件比铝合金重量分别减轻2.6kg和2.5kg。同时,压铸镁铝合金产品在体育运动(自行车架与踏板、滑雪板等)、手工工具(链锯、岩钻等)、国防建设(轻型武器、步兵装备)等领域亦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3材料成形加工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技术材料科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是除实验和理论外解决材料科学中实际问题的第三个重要研究方法。它可以比理论和实验做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可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验暂时还做不到的研究。因此,基于知识的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仿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及研究热点,而高性能、高保真和高效率则是模拟仿真的努力目标。根据美国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委员会的测算,模拟仿真可提高产品质量5~15倍,增加材料出品率25%,降低工程技术成本13%~30%,降低人工成本5%~20%,增加投入设备的利用率30%~60%,缩短产品设计和试制周期30%~60%,增加分析问题广度和深度的能力3~3.5倍等。
2.4材料的快速成形与虚拟制造
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而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制造业要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要求,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最快的速度提供高质量产品。
虚拟制造是CAD、CAM和CAPP等软件的集成技术,其关键是建立制造过程的计算模型,虚拟仿真制造过程。虚拟制造以并行方式进行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对各单元采用分布管理,而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虚拟制造的基础是虚拟现实技术。所谓“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外观设备,生成与真实环境一致的三维虚拟环境,使用户通过辅助设备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与环境中的“现实”交互。与智能制造、虚拟工厂、网络化制造集成,材料加工过程建模与仿真将成为制造业新产品过程设计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三章 新一代材料成形加工
3.1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发展特征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精密”、“优质”、“快速”、“复合”、“绿色”、“信息化”的特征。
1.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精密”特征:成形精度向净成形的方向发展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特征是精密化,以制造技术而论,从尺度上看,精密制造技术已经跨越了微米级技术,进入了亚微米和纳米技术领域。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也在朝着精密化的方向发展,表现为零件成形的尺寸精度正在从近净成形向净成形,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毛坯”与“零件”的界限越来越小。
2.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优质”特征: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零”缺陷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净成形技术主要反映的是成形加工技术的尺寸与形状精密的特征,反映了成形加工保证尺寸及形状的精密程度,那么,反映成形加工优质特征的则是近无缺陷、“零”缺陷成形加工技术。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的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工艺、净化熔融金属、增大合金组织的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技术,实现一次成形及试模成功,保证质量;加强工艺过程监控及无损检测,及时发现超标零件;通过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评估,确定临界缺陷量值等。
3.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快速”特征:成形过程向快速方向发展
为满足现代消费观念的变革以及市场的剧烈竞争化,“客户化、小批量、快速交货”的要求不断增加,需要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快速化。
成形加工技术的快速特征表现在各种新型高效成形工艺不断涌现,星星铸造、锻造、焊接方法都从不同角度提高生产效率。
3.2新一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
制造技术可分为加工制造和成形制造(以液态铸造成形、固态塑性成形及连接成形等为代表)技术,其中成形制造不仅赋予零件以形状,而且决定了零件的组成。
3.2.1精确成形加工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精确成形加工制造技术。在轿车工业中还有很多材料精确成形新工艺,如用精确锻造成形技术生产凸轮轴等零件,液压胀形技术,半固态成形及三维挤压发等。摩擦压力焊接技术近来也备受人们关注。
以挤压铸造及半固态铸造为代表的精确成形技术由于熔体在压力下充型、凝固,从而使零件具有好的表面及内部质量。半固态铸造是一种生产结构复杂、近净成形、高品质铸件的材料半固态加工技术。半固态铸造铝合金零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其区别于压力铸造和锻压的主要特征是:材料处于半固态时在较高压力(约200MPa)下充型和凝固。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凝固可形成细小的球状晶粒组织。
3.2.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随着全球化及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制造业要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制造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以小批量甚至单批量生产迎合市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以离散和堆积原理为基础和特征,将零件的电子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然后采用多种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和点堆积形成零件的整体形状。有人因该技术高度的柔性而称之为“自由成形制造”。近年来快速原型制造已发展为快速模具制造及快速制造,这些技术能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解决单件或小批零件的制造问题。
3.3新一代产品制造设计的研究
未来智能制造公司需要一系列核心智能,以便在集成设计、制造和商业服务系统内进行智能商务运作。这一系列的智能核心即可预测性、可生产性和廉价性、污染防治、产品与工艺性能。
研究这些特点已使集成设计、制造和服务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系统学科。如果将这种集成工程系统理解成为一种科学,就可以将其归为已经成熟的分析方法,然后就可以确定基本参数及如何测量它们,从而可以预测期行为。下面是在材料加工和新一代产品制造设计中将建模与仿真用作智能核心的基本要点:
1.数字产品和工艺建模的可预测性
随着具有竞争力的缩减产品发展与实现周期的蓬勃发展,在产品与工艺合成中的所有决策需要精度的建模与仿真工艺,以使物理基础的或行为基础的设计属性生效。在动力学、热力学、理学、材料和行为系统中有效运用建模工具是未来数字制造的先决条件。这些模型和知识要在网络和协作环境下共享,最新的SGI(美国图形工作站生产厂商)工作站可以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解决极为复杂的工程问题。制造商可以使用高度工程化的仿真模型来帮助供货商改变模型设计和运送近于零缺陷的铸件给消费者,这样会尽量减少返工和缺陷。2.材料的可生产性和廉价性
廉价的制造材料对制造业特别是航空业一直是一个挑战。随着对环境和性能的规范和限制越来越多,各公司正在寻找更好的超级合金高温材料和类似网状的工艺技术,以降低原材料和制造运作过程的成本。现在,研究机构中的多数研究工具和工艺模型对公司在制造过程中预测并验证材料属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着眼点从尺寸精确性扩展到材料性能,以便获得对工艺、机器和零件的品质的全面了解。这将引导我们开创集材料、制造、物理和计算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以推进我们对制造学的了解。
3.绿色生产和工艺的污染防治
我们需要新的规范使传感器和工艺控制这种技术更好的整合,以便更少的发展和安装成本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并降低污染。绿色制造系统应改进以使工厂监控工艺参数,并直接、精确和快速的获得真实的工艺信息。另外,需要可代替的化学基础的涂层技术来影响化学自由制造工艺,还需要新型的传感器通过化学手段监控和控制腐蚀环境。正在出现的技术,诸如微电子机械基础的工艺传感器和无线电通信,需要发展和工程化以满足这些挑战性的需求。
4.产品与工艺性能的先进维护技术
服务和维护对于保持产品和工艺的质量及客户的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难点归结为几种因素,包括系统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缺乏足够的纠错工具。当前,许多组织工业正实行的服务和维护就是基于响应的方法。组织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对制造机器和设备每天的情况了解不足。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定量预测零件和机器的性能退化。我们缺乏有效地预测模型和工具,它们可以告诉我们给定工艺参数的具体值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我们要进行研究,以了解产品和机器故障生产的原因,开发智能和可重复配置这些目标,需要智能软件和网络设备来提供预先维护能力,诸如性能退化测量、故障修复、自维护和远程诊断。这些特点允许制造和加工工业能发展预先维护策略,以保证产品和工艺性能,并最终消除不必要的系统瘫痪。
第4章 绿色再制造与材料成形加工的可持
续发展
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任意开发利用带来了全球的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其中,机电产品制造业是最大的资源使用者,也是最大的环境污染资源之一。通过研究再制造工程理论和技术,可以为废旧产品的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指导规范当前的再制造市场。
再制造工程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环保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市场为手段,来恢复或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通过再制造的研究,可形成闭环的产品物质及信息流系统,实现由产品的开环处理和材料资源的闭环回收,发展到产品闭环使用的高级阶段,实现高级资源物质流的最优化循环。
4.1再制造过程的设计基础
针对失效的产品进行再制造,首先要对其进行再制造设计,再制造的设计基础包括产品的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再制造性的评价等内容。
4.1.1产品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
产品服役的环境行为及失效机理研究是实施再制造工程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上研究零部件在复杂的环境中失效的机理和损伤的规律。主要研究复杂环境中多因素非线性耦合作用下的零部件失效机理,包括腐蚀介质与力学因素联合作用下的零件损伤机理,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零部件损伤行为,多轴载荷作用下零部件的疲劳破坏行为,以及汽液固多相流环境中零部件的腐蚀、冲蚀、穴蚀交互损伤规律。
产品寿命预测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建立在零部件失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力学理论建立失效行为的数学模型,并与加速试验结果相结合,以建立产品寿命的预测评估系统,评估新品、再制造产品的寿命及产品的剩余寿命。
4.1.2产品再制造性的评价
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性是决定其能否进行再制造的前提,是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再制造性是指将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废旧产品所具有的通过维修或改造后恢复或超过原产品性能的能力。
4.2再制造材料成形加工关键技术
废旧产品经过再制造论证后,要实施再制造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
4.2.1复合表面工程技术
零件的失效多起源于表面,因此表面工程技术是再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表面过程,是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工程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等,已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表面工程是由多个学科交叉、综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以“表面”为研究核心,在有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零件表面的失效机制,以应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复合为特色,逐步形成了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表面工程基础理论。表面工程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出优于本体材料性能的表面功能薄层,赋予零件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等性能。表面工程的基本特征是综合、交叉、复合、优化。复合表面工程是先进表面工程的重要基础内容。复合表面工程主要包括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和多种表面材料的复合两种形式。国外称之为第二代表面工程新技术。
1.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
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能够形成新的涂层体系,并建立表面工程新领域。单一的表面技术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日益苛刻的工况条件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可以通过最佳协同效应获得了“1+1>2”的效果,解决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发展中特殊的工程技术难题。
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 研究可产生协同效应的多种技术之间的复合和设计;表面复合涂层在恶劣工况下表面或界面之间的协同效应机理。
⑵ 研究表征功能梯度材料(FGM)性能与组成的梯度变化,应用计算机逆向设计对FGM覆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开发热喷涂、电刷镀、气相沉积等工艺制备FGM覆层的技术;研究金属、金属间化合物、陶瓷等FGM涂层性能。
⑶ 应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高能束辅助沉积在再制造毛坯上形成超硬膜。研究真空膜层成膜界面行为与膜层性能关系;形核及生长动力学;在晶格错配度较大条件基体强度与超硬膜结合强度的关系;复合膜组元之间的交互作用。
2.多种表面材料的复合
多种表面材料形成的复合涂层不但具有单一结构涂层所具有的性能,还因复合材料的不同而获得特殊性能或具有多功能的性能涂层,复合涂层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由各种材料复合获得的复合涂层种类主要有:金属基陶瓷复合涂层、陶瓷复合涂层、梯度功能复合涂层等。
4.2.2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纳米表面工程是以纳米材料和其他低维非平衡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或手段,对固体表面进行强化、改性、超精细加工或赋予表面新功能的系统工程。纳米涂层及纳米表面自修复材料和技术是以纳米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工艺手段,对固体的表面进行强化、改性,或者赋予表面新功能,或者对损伤的表面进行自修复。例如:
⑴ 纳米颗粒复合电镀刷技术 ⑵ 纳米颗粒复合原位动态自修复技术 ⑶ 纳米材料热喷涂技术 ⑷ 金属表面纳米晶化技术
纳米表面工程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
① 纳米涂层的制备技术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研究纳米材料在介质中的分散和稳定等关键工艺;纳米涂层的高强度、高韧性及其他特殊优异性能;纳米涂层对热疲劳及高温磨损等苛刻条件下的微裂纹萌生、扩展和损伤抑制机理;纳米涂层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的机理等。
② 研究非晶复合纳米晶涂层形成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包括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和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结构和体相的物理化学现象;涂层显微组织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缺陷与热应力的形成机理、界面结合情况等。研究非平衡条件下低维材料的结构与行为以及宏观与微观的一体化,包括“尺度问题”和“表面、界面问题”,为开发纳米电刷镀技术、纳米热喷涂技术、纳米气相沉积等及其复合技术提供技术基础。
③ 纳米原位动态减摩自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在不停机、不解体的状况下,应用摩擦化学理论,利用纳米颗粒的特性在摩擦微损伤表面原位动态形成自修复膜层的方法及材料。研究内容包括:纳米结构的润滑膜、自修复薄膜等的生长机理和服役特性;纳米润滑添加剂对摩擦表面的强化和对初期磨损表面的原位动态自修复等机制;纳米添加剂的组成、形态、结构、反映活性等与损伤动态自修复功能的关系规律,开发与摩擦表面结合良好、具有优良抗磨损和承载能力的纳米磨损动态自修复技术及摩擦表面原位强化技术。
4.2.3特殊环境下的应急再制造技术
我国有大量的设备服役在苛刻的环境条件下,如在野外环境下石油、天然气设备;水电、公路铁路施工设备等;在严重快速磨损的高原沙漠地区,在高温、高湿、高烟雾海洋环境下的严重腐蚀或磨损等。特殊环境下的装备应急再制造关键技术以恢复服役性能为重点,对再制造的时间、空间、标准、技术条件等有特殊要求,具有现场性、应急性、易噪性等特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应急快速维修技术
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及生产线协同运行等作业方式缩短了损伤装备修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应急快速维修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更为重要。采用先进技术快速修复损伤的装备,使其迅速恢复战斗力和生产力,是高科技条件下的作战与生产对应急维修技术的要求,也是装备再制造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技术基础:
⑴ 研究军用装备的战伤特点及装备突发故障规律,建立应急维修技术专家系统。
⑵ 开发适应于高低温、高负荷、强辐射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的耐磨、防腐化学粘涂材料(复合型胶粘剂、纳米胶粘剂、特种功能胶粘剂);研究粘结粘涂层的衰变性能;研究快速固化机理和技术,如紫外线固化、微波固化技术等;重点开发适用于战伤及突发损伤的粘接、冷焊、扣合、堵漏等应急快速抢修技术。
⑶ 研究提高部队作战和野外施工作业应急机动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开发通用化、小型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靠前抢修配套工具和仪器,开发多种现场抢修车及方舱等。
2.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形技术
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形技术,是利用原有废旧的零件作为再制造零件毛坯原料,根据离散和堆积成形原理,利用CAD零件模型所确定的几何信息,采用积分原理和先进熔覆技术进行金属的熔融堆积,快速成形。主要技术基础:
⑴ 建立产品结构、零部件及表面涂层体系的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RCAE),研究零件受损检测和几何特征定位,开发再制造毛坯表面三维几何参量测试及再制造建模系统。
⑵ 研究适宜快速成形的高熔点材料,解决金属直接快速成形的致密性、成形材料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成形材料间的内聚强度等问题。
结 论
本文指出我国制造业的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的发展方向,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新一代制造工艺及装备、建模与仿真及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是面向现代的三项关键先进制造技术。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新一代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材料成形加工向更轻、更薄、更精、更强、更韧、质量高、周期短及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在新一代成形加工技术与材料成形加工的发展中不断面临的环保、资源、市场竞争等问题上,绿色再制造又成为了成形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绿色再制造材料成形加工关键技术基础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涉及材料学科和机械学科的前沿,符合废品资源化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内容,其中许多技术基础的研究内容优又是根据我国废旧产品再制造的需求提出的,具有较强的学科创新性、前瞻性以及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朱高峰主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柳百成,李敏贤,吴俊郊等.国家自然科学资金优先资助领域战略研究报告—
—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456789
石力开.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996,师昌绪.高技术新材料的现状与展望.机械工程材料,1994,柳百成,荆涛等.铸造工程的模拟仿真及质量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九五”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2001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备忘录.世界环境,1998
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等.21世纪的再制造工程.中国机械工程,2000
周尧和.21世纪需要绿色集约化铸造,1998
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
姓名:陈康
学号:2015050207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院系: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2016年1月5日
第五篇:工程建设中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工程建设中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摘要:科技的进步发展,是不断开发、应用、实践的结果。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加快科学技术商品化,正确判断、识别并坚持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回顾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近些年的发展,是一项理论课题,也是一项实践性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控技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工程建设;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断地提高,对于日常生活和环境等各种需求也越来越高。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对于各种方便和快捷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日常生活用具的自动化、通讯工具的自动化和机械设备自动化等等。有许多工作如果采用人工控制则较难完成,既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设备,既节省能源又方便快捷。因此,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对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机械自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简单来讲,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就是指通过使用机械控制设备,使被控对象自动地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自行运作的一种方式。它是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反馈原理自动地影响动态系统,使其输出值接近或达到人们的预定值。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近年来,很多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控制业已经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的都是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仍然得到不断地发展,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机械制造系统,例如:智能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等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产品总量都在逐年提高。在我国,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制造工艺都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较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对机械制造产业给予充分的重视,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能促进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不断地发展,第一代机械控制技术源于150多年前。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智能控制这种自动控制技术产生了,它是一种由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之后进行控制的方式。要求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思维和经验来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智能控制的核心在于高层控制,高层控制是通过对实际情境或过程进行操作而实现的。智能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有专家系统、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随着科学的发展,智能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工程建设中影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几点因素
2.1工程建设中的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控制和通信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系统也越来越智能化。简单地说各种智能化系统在工程建设中是一种各种服务的传输、处理和信息采集的工具。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建设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化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目前,可以将这些先进的技术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并以此为工程建设和参与建设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经过整合后的新一代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照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路线来看,这种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
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以往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的不同系统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投资重复造成的浪费,还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
2.2国家管理制度的变革对消除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影响
原有的管理制度不适应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成为一个整体统一的系统,工程建设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建设、消防、公安和广电等行政主管部门。多部门管理、层层审批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种阻碍已经得到了明显地改变。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一个部门只能负责管理一件事,例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的相关文件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把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将促进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
2.3对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的的认识
从智能化系统在工程建设中的发展来看,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最初工程建设和机电设备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它可以满足工程建设及其各种设备的管理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不仅可以用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服务和形象,还可以提高其管理和安全功能;现在,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人们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在不久的将来,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人们提供各种服务,例如电子商务、网上娱乐、物业管理、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服务系统。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对工程建设智能化系统重新理解和认识。
3、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1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工程建设的安全系统包括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防盗门锁报警系统、紧急报警系统和空气质量监督报警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是以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基础。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控制功能安全装置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对消防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通过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实现的,这是一种采用自动化的技术原理,结合消防的需要而研究出来的自动化装置。防盗门锁报警系统是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将自动报警装置安装在门锁内,当门锁被撬时触动报警装置就会发出警报,防止被盗。目前,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类似煤气中毒等事件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因此,例如像空气质量监督报警系统这种安全系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功能主要是检测空气的质量,当空气质量超出一定的标准对人体产生危害时就会发出警报。这种安全系统的实现和使用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开发和研究。
3.2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照明设备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程建设的照明领域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声控开关,利用声光控延时灯的开关,多用于办公大楼、工程车间、教学楼等,也用于住宅区的楼道、洗手间等场所。它的开关是一种用声光控延时开关代替普通开关而实现的。在白天,尽管有声音,灯也不会亮,在晚上天黑后,当有声音发出而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后,灯泡会自动点亮,提供照明;当声音停止了,灯泡会自然延迟几分钟然后自动熄灭,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3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给排水设备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给排水设备方面的也发挥着重要应用。其代表性设备主要有自动
大小便冲洗器、感应水龙头、自动干手器、自动淋浴器等。它的原理是根据红外光反射原理而实现的,当人接近设备附近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信号经过人体反射到红外接收管,信号经接收、放大、译码并输出触发固态继电器,激活电磁阀打开放水。手离开设备时,红外光停止反射,电磁阀自动关闭。这些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医院、酒楼、火车站、公共厕所、学校等公共场所。
4、结束语
先进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质在于应用,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要以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本文转帖自中国鸣网学术站点(http://)如需转载请声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