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诵读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学生诵读经典寻找捷径。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
2.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时间,结合小学生《经典诵读》及根据小学生各阶段推荐学生自己购买的好书,引导学生读“最有价值的书”。各班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差异性原则: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把最有价值、最感动人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同时也让学生阅读最适宜自己精神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著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挖掘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和教师,把读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和教师,让学生和教师主动与作者进行思想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四、预期研究成果。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不仅会记住若干的名篇佳作,每学期至少读懂2本名著,写好一本读书笔记。同时在老师有效方法的引导下,还会把融会在经典诗文、名著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并演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测工作,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2.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
3.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4.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富有情趣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厚积累,增强底蕴。
六、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近一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在袁校长的带领下,本着“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把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了扎扎实实的经典诵读教学研究,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切实遵循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反思的程序有效地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
一、认真论证和研究,做好开题工作。
我校在几年前做了生本教育的研究,效果良好,并顺利结题。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有积极的兴趣,并把它作为培训与提升自己素养的方式。我校学生通过生本教育实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他们有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意识,这对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期条件。
自2011年9月,当我校所申报的“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课题已正式列为省级教研课题后,我校各级领导对本课题十分重视,经过精心准备,在袁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全校语文实验教师的专题会议。会上,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提出了完成这一课题研究的要求,并表示学校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一切保障,要求实验教师高度重视此课题的研究,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扎扎实实搞好此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前期论证,制定方案,开课题会等形式,统一了思想,接着,我们的课题研究便步入了正规。
二、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六个确保展开课题研究。
(一)确保经典读本。
(二)确保师资力量。
(三)确保家长支持。
(四)确保学生关注。
(五)确保诵读时间。
(六)确保有效的便于学生操作的指导策略。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确保经典读本:2012年3月,我校统一使用了由省教研室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诵读》读本,其中每一册根据不同年段编辑了不同优秀的古诗文(其中包括了课标规定的70首必背古诗)和由教师推荐的经典名著。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高起点——从开始就阅读规范的语言。具体的阅读内容如下:低年级重点推荐读《365天谜语》《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中年级重点推荐《成语故事》《郑渊洁童话》《杨红缨童话》《叶圣陶童话》《苦儿流浪记》《海底两万里》《希腊神话》《爱的教育》《汤姆叔叔的小屋》《史记故事》《西游记》《骑鹅旅行记》。高年级重点推荐《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上下五千年》《海的女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海底两万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十日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然,对于经典读本的选择我们不搞一刀切,允许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上面除了每个年级的《经典诵读》是必读篇目外,其余书目仅供参考。
二)确保师资力量:培训以激活传统,人文为本为己任的课题实施者。
1.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请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及时汇报交流学习收获并进行二级培训,研究学习专业刊物中的经典诵读经验及网络中的精彩课例或案例、教学设计,引领教师思考如何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并把自己的思考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外出学习交流材料)。2011年9月,学校派我到恩施参加了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开题报告会,回来之后,我就和全校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们一起汇报并交流了学习收获。通过多次教研之后,于2012年2月,由我为全校实验教师上了一节“经典诵读”研讨课。袁校长和全校语文教师到场聆听了这节研讨课。
课后,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在电教室召开了题为“怎样上好经典诵读课”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老师们一致认为:经典诵读重在“诵,读,记”,教师只要在这方面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即可,对于其中的含义可以对学生不做要求,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逐渐领悟,效果会更好。通过研讨,形成了初步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范读引路 感受基调——小组合作 挑战诵读——抢占先机 我先会背——阅读“导读” 略知大意——背诵要求 检查过关。
会上,要求任课教师要制定详细的《经典诵读》教案,学校定期对诵读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示范,逐步创出特色,达到实效。
2.自我培训:实验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的诗,教师首先要背熟;要求学生读的名著,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学生罚写古诗稿照片)。
记得有一次的经典诵读研讨会上,四(2)班的罗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那天早上,我一到班,各个小组长纷纷向班长汇报前一天的古诗背诵情况,班长就在教师后边的小组墙报上给每个组加分,在课前两分钟小主持人的组织下,全班同学也做了展示背诵。其中有一个小组长高兴地对我说:“罗老师,连钱婉仪都会背了!”说到这个钱婉仪啊,记得在一二年级上识字课的时候,硬是睁着眼睛不识字,老师同学干着急。听到小组长的汇报,钱婉怡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的笑意。正在这时,一个调皮蛋高声说道:“罗老师,我们都会背了,该你背诵了。你昨天不说要我们向你挑战吗?”这时我才想起来昨天说过的话。可刚背了前一句,下边就不会背了——这时,我尴尬地说道:“好,我认罚!罚什么?”有一个声音说:“罚罗老师抄写《小英雄雨来》三遍。”还是有同学认为罚重了,最后一致认定:就罚罗老师把这两首古诗抄写三遍。当天下午,我就把罚写的古诗工工整整地抄好后贴在教室前边的墙上。其用意有两方面:一是告诉同学们老师有错就改,说到做到;二是警戒自己:要求学生会背诵的,教师首先要背熟。
三)确保家长支持:在学生家长中,建立一个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实验后盾
1.发起倡议: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利用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班主任协同语文教师家长具体介绍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号召低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给孩子至少读或讲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号召中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至少和学生共同读书30分钟并填写《漫步书林》表,(图片展示)并赢得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与支持。
2.参与活动:请家长参加学期中举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向家长汇报活动取得的效果和今后的设想。(庆六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照片或视频)。
四)确保学生关注: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1.由班主任老师利用学校晨会向学生宣传阅读的好方法及爱好读书的学生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学期各班在各种读书活动的竞赛中评选出阅读之星在全校予以表彰。
2.精心布置,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意义,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就发动全校师生搜集“我喜欢的读书名言警句”,被选中的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被选中的这些读书名言警句和方法经过精心制作悬挂在教学楼的楼道中,让楼道内的墙壁“开口说话”,把好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告诉”同学们。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濡染熏陶中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走廊读书名言照片)
3.教师、家长带头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规定每天早晨8:00以前的时间是全校师生共同读书的时间。学校和班级将定期组织丰富多采的读书展示活动,学期末评选出年级“书香班级”。为了鼓励教师阅读,我校每学期评出的各类先进所发给的奖品就是各种教育专业书籍;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每学年进行一次“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
五)确保“三读”时间。我校在《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这一的课题引领下,带动了全校师生更为广泛地阅读。所谓“三读”即早晨学生从到校至8:00前的时间为大声朗读语文课本的时间;中午上课前的时间为自主默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放学后学生的自主阅读30分钟为课外自主阅读经典名著时间;另外,每隔一周安排的1节经典诵读课时间为课内老师指导阅读时间。由于确保了读书时间,学生们都静下心来手捧自己喜爱的书籍,陶醉在经典之中。
六)确保有效的便于学生操作的指导策略。即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轻松背诗诵“经”读名著,受益颇多。
具体说: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文质优美的诗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大声诵读经典古诗和“三字经”。因为大声诵读能够使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增强表达能力,使他们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能够锻炼口腔功能的增长,也有助于肺活量的增长;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诵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章、读故事或讲故事。再加上灵活多变、令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唱、诵、演等方式,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大增而且持久。
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采用“背诵-抄写-比赛”的方法—— 将他们背诵的古诗按季节进行分类抄写:“春之韵”“夏之梦”“秋之思”“冬之语”,然后整理背诵比赛。有时让他们诵诗接龙,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故事接龙变成课堂组织教学的语言。还通过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孩子们在“比、学、赶、帮、超”中增强了团结协作,也感受熏陶、领略诗趣。
另外我们还把班级学生对古诗的诗意进行探索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诗配画形式展出,对最佳诗配画予以奖励,并作为墙报作品代表班级赏评;(六一诗配画作品、学生观赏照片)从而激发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佳句的欣赏与积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平常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游看到雪白的梨花,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
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的体验的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能力。
另外,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鼓励并且引导他们读整本的好书,尤其是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的经典名著。为此,我们依托校园内的书香文化氛围的创建、凭借语文课本和《经典诵读》,交给学生读懂一篇文章、读懂一本书的方法,使学生读书是不仅仅关注惊险、刺激、感人的情节,逐步养成爱读书更会读书的好习惯,真正让书籍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
具体说,阅读方法的指导因年段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年段侧重教给学生读懂篇的方法,高年段侧重教给学生读懂整本书的方法。在语文课上,学生通常接触的都是一篇篇的文章,而在课后的阅读中,高年段学生大多接触的都是整本整本的书。于是我们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需求,由语文老师从名人读书故事、名人读书方法中挑选出适合班中学生运用的好方法推荐给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并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如在读一篇文章中,选择运用最常用的十种读书方法——(建议不要列举那么多读书方法)应该是泛读、精读、情境读,展示读等。你那些是课外阅读的的方法,不是经典诵读的方法。经典诵读主要的是要关注其情境性和童趣性还有潜在的育人哲理性。出声入境明理等要求,不知道和你理解的有没有差异。你也可以将二者结合。
(1)泛读:建基础打平台。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像通读
(2)精读。明理播种思想的种子。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再读。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写读(即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3)情境读:范读、情境读、配乐读、冥想读、展示读等。提高情商,使人有气质和内涵。展示读激发兴趣,提高自信,强化形成习惯。
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激发兴趣,保持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1)创新背诵形式,提高背诵效率。
鼓励教师们采用自己的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可在班内采用比赛、接龙、师生对接、游戏、演唱、“我给经典配图”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如:师生同背,其乐无穷。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和孩子们比赛,看看谁最先背会。我们惊喜地发现尽管第一次背诵的时候,肯定是老师首先背会。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进行小型的背诵比赛时,孩子们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对诵读的喜爱。
(2)学校定期组织年级段和全校性的诵读活动,并按学期评出优胜诵读班及“诵之星”。
诗画同源 传承经典
东风小学举行“古诗配画”比赛活动
来源:东风小学 作者:何崇瑶 更新时间:2012-05-30
“六一”前夕,市东风小学开展了古诗配画比赛活动。此次古诗配画比赛作为该校经典诵读活动的一部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营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在此次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古诗、描绘古诗,同学们不仅对经典诗文的记诵热情高涨,并且运用手中的画笔把古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描绘于纸上。低年级的学生绘画作品以描写景物的诗歌为主,如咏鹅,绝句等诗歌,重在描绘美景。高年级的学生以托物言志的诗歌为主,如竹石,墨梅等诗歌,重在描绘诗境。
在此次“古诗配画”比赛活动中,学生通过诵读古诗,理解诗意,描摹诗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学习热情,体现了东风小学积极向上的学生风貌,也营造出了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展“我与经典同行”征文比赛,并将优秀文章刊登在我校刊发的《风声》校报上。(照片)
(4)办好班级图书角。学校每学期发动学生形成读书分享俱乐部,把自己好书分享给大家。班级图书角至少达到藏书每人两册,并保证每月适当更新。还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
(5)低年级开展亲子共诵古诗文乐园。家长每天做到至少给孩子讲或读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一首诗,并填好每月一张的《漫步树林》表上,使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学生的读书情况。现在每班已评选出很多“识字大王”和“读书大王”、“古诗大王”、“讲故事能手”。(照片)
(6)中高年级师生同读一本书、共同记好读书笔记,每学年不少于两本。如四年级的语文教师自上学期与学生一起阅读了《昆虫记》,了解了许多昆虫的知识;六年级本学期在学习《——》《——》这两篇文章后,学生读四大名著这些书的兴致更高了,有的班级几乎人手一册(这书全是学生自愿购买的)。教室洋溢着书香的芬芳。课余时间总能看到同学们埋头读书的情形以及主动和老师交流心得的愉悦表情。
(7)学校定期开展“阅读之星”“故事大王”“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等等。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效果(看能用上几点,注意要与你学校的班级和学生的案列或者作文的等相联系。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
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华经典精粹选读》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
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1.经典诵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已经使学校显现的书香氛围更浓厚了。在开展经典诵读策略的课题研究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全校1200余名学生始终显示出对这项活动的极大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诵读古诗文、阅读经典名著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项学习任务。一年里,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积累了语言,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自豪感。而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的鼓励和表扬措施及竞赛和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经典诵读真的成为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使他们受益终生。(11.16日十堰教育电视台专访节目视频)
2.取得了一些成绩。
①培养师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② 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较科学的阅读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别加强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学生能流利背诵《经典诵读》中的经典诗文。确保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诗词背诵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逐步达到要求,部分学生已超过规定量。
在上学期的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背诵抽测中,低年级的学生3分钟能熟练背诵20余首古诗文;中年级的学生3分钟能背诵30多首古诗文;高年级的学生3分钟能背诵40多首古诗文。
④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⑤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等。
⑥我们以课题为导向,以语文课为阵地,引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对经典古诗文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我们还将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研围绕课题进行,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助科研,从而优化了教学研究的途径,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普遍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意识,激发了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研究的能力。他们积极实践,同时不断反思,随时积累研究素材,整理资料。他们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同时科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可观的古诗文诵读的活动课与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获奖的论文、案例近20篇。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经典诵读策略”课题的教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与偏差: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道、授业”中磨平了锐气与棱角,丢失了诗意与激情。教学内容与资源上缺少整合与挖掘;教学评价上不够到位,导致语言积累运用鉴赏能力缺失,从而剥落了语言与精神的共同构建。实验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进一步要求老师们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同时科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可观的古诗文诵读的活动课与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获奖的论文、案例。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1.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方式进一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个人自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使教师进一步成长,提高理论研究和指导水平
3.引进、学习并创新“班级读书会”这一新兴的阅读方法,力争“推陈出新”。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沈大安老师说,这是一种新的班级阅读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在台湾、香港、新加坡这样的班级读书会非常的流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教师指定,或者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因此,班级读书会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和作品;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向教学,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某一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评价。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更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最后用网上的一段文字来共勉:
以中医的观点来观照经典诵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唐诗宋词似清风明月,读之可清肝泻火;经典小说及《笑林广记》等,可开宣肺气,辛温解表;《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可养浩然正气;《心经》等佛家经典可调理五脏六腑……在这种诵读的氛围和历久弥新的进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祛病健身之效,更多是“饥时可当肉,寒时可当裘,孤寂时可当友朋,幽忧时可当金石琴瑟也”的精神力量。
携一两卷经典,登高山之巅,行林中河边,坐室内一隅,伴明灯一盏,然后,旁若无人地诵读起来吧。
诵读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摈弃杂念、抱元守一。
诵读时,我们会视人事纠纷为无有,揽六合虚空入胸怀。
诵读时,我们虽未以治病健身为念,但其调和阴阳、修身养性的作用已经产生了。
第二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经典诵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诵读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归属感,已经成为教育同仁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然而,一边是卷佚浩繁、相对晦涩枯燥的经典,一边是懵懵懂懂、认知能力有限的孩子,两者之间存在着时代的、文化的、心理的巨大差异。加强策略研究,提高诵读实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诵读篇目,要精心遴选,文质兼美
经典诗文浩如烟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要诵读,适合孩子成长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精心遴选文质兼美的篇目,剔除那些思想陈腐、语言枯燥、内容艰深的篇目,让孩子读到“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品。
所选篇目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历经岁月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二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永恒的精神;三是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心灵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四是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脍炙人口,是语言表达的典范之作。
二、诵读氛围,要巧妙创设,润物无声
良好的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精心创设诵读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一是视觉氛围的创设,利用景观、长廊、板报、标语等多种方式营造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毎一棵花草都育人,使学生漫步在经典中,浸润在书香中。二是听觉氛围的创设,以清新高雅的古典音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作为诵读活动的引导音乐和背景音乐,营造宁静、古朴的文化氛围。三是人文环境的创设,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来说,一身书卷气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诵读内容,要循序渐进,灵活安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年段安排相应的诵读内容。比如,低年级以诵读浅近的韵文为主,中年级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高年级开始涉猎经典名著。
此外,还可以按照专题安排诵读内容。一是按时间安排专题,把诵读与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诵读活动。二是按体裁安排专题,把诵读与趣味学习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整理对联、灯谜、戏文成语等喜闻乐见的诵读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目标,要突出积累,重在储备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必须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有所区别: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试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这样做既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诵读规律的。
诵读讲究的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声朗朗,润物无声。”经典诗文是情感的浓缩,是文化和历史的凝聚,孩子们全部理解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儿童的记忆力最强,当下重要的工作是诵读、积
累,再诵读、再积累。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储备下的文化冰山就会慢慢融化,孩子们就会慢慢品出诗文中的滋味。所以,还是要遵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古训。
五、诵读心态,要持之以恒,摈弃功利
经典诵读是为精神生命奠基的工程,不可能马上见效。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倡导“非功利性阅读”。要着眼一生,用慢火炖老汤的方式,慢慢熏染孩子的心灵。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孩子储备了一座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从而不断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河流。
有些老师今天让孩子学一首诗,恨不得明天就让孩子写诗,这种做法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诵读兴趣。兴趣永远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折磨,经典诗文诵读同样如此。因此,要突出鼓励赏识,激发兴趣;提倡不带“任务”,愉快诵读。周国平先生提倡“轻松读经典”,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六、诵读时间,要化整为零,日有所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在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为了避免认知疲劳,提高诵读效率,我们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把经典诵读的时间分散穿插到每天的不同时段。比如,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式,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书声朗朗,陶醉其中。
要使学生 “日有所诵、日有所悟、日有所得”。这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好办法。邓云乡先生说:利用语言声音节奏与习惯的自然合拍,会产生非凡的记忆效果。传统习惯就是高声或低声诵读,总之是要读出声音来,这与汉语的音节特征有关,纵使重复几十遍、上百遍,也不会疲劳,而且易于记忆。天长日久,就会出现伟大的成就。
七、诵读方式,要多元渗透,丰富多样
经典诵读的主要形式是“读”,但又不是单调的“读”。即便是最本色的“素读”,也可以融入接力、递进、唱和等多种方式,以此来增加兴趣,消除疲惫感和倦怠心。我们可以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把多种智能迁移到诵读中来,丰富诵读的形式,提高诵读的乐趣。
比如,可以根据诵读内容创编韵律操、武术操,让学生在课间锻炼中沐浴经典;可以把诵读内容与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课间游戏相结合;可以把诵读内容创编成歌舞节目,在文艺演出中感悟经典;可以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表演、诗文接龙、亲子诵读等展演活动;可以定期开展“诵读大王”、“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让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经典诵读亦然。让我们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于潜移默化之中,在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在生命长河的源头,汇聚起一座文化的冰山,涵养其性情,培养其精神。唯有此,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真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作者:孟强 单位:淄博师专附属小学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松龄东路南四街2号 电话:*** 邮箱:hmchzh@163.com
第三篇: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由兰陵二中赵金玲主持的课题《兰陵二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该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兰陵中学的全体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有哪些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及意义。
中央对中学生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青少年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5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因此,要探索古诗文诵读的策略,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
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的璨若星晨,经典古诗文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礼貌和丰厚的文化,这盏辉煌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要21世纪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利用青少年儿童的黄金时期,有选择地给他们诵读一些经典之作,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学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孩子,那么“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孩子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这也是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之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更多的学校诵读经典寻找捷径。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4、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每学期需有1—2次全校性的诵读赛事活动)。
2、各班开设诵读课,有效地选择教材,读“最有价值的书”免费为学生提供人手一册《古诗文读本》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古诗文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及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重视科研工作,对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在研究时间及研究经费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本课题课题组老师由县骨干教师和校骨干教师组成,其成员都是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平时都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并且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善于总结经验,经常撰写教学论文,其中有一部分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市、县级获奖。这些教师都多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3、本校已自发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一年有余,每日晨读20分钟已形成惯例,各班开设了古诗文诵读角和手抄报等园地,有些班级创编了融诗、词、歌、舞为一体的文娱节目。有些班级对沿江片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展示课。
4、学校倾全力购置书籍、磁带、光盘、录像带免费,为学生提供人手一册的古诗文诵读材料,有条件、有机会时带教师外出取经。
七、研究人员分工。
赵金玲: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谐调运作、总结经验、管理实施等全面工作。
张晓峰、胡传沛、林传强、刘晓波:制订并执行各年级的研究计划,积累收集资料和整理档案、撰写论文等工作。
八、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定于2013年12月开题,到2015年12月结束,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4)联系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以便他们能做好课题的辅助工作。2、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为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2)“中学生学习古诗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编写《古诗文读本》校本教材。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7)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8)开展暑期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3、2015年5月至2015年月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总结诵读经验。
2、撰写实验报告。
3、编写校本教材。
4、推广成果。
九、保证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副校长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年轻科研型教师。设立教科研经费,保障课题得顺利实施。建立健全教科研奖励机制。
十、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编写校本教材、撰写课堂教学案例、调查报告、经验论文集。2015年12月结题。
2013.12.26
兰陵二中课题组
第四篇:古诗诵读研究
语文教研组“古诗诵读有效策略”课例研究计划
一、教研组课例研究的背景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他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武昌区开展了 “20+20”活动,通过学生每天20分钟的诵读,用经典诗文培植学生良好语文素养,受到学生、教师的欢迎。同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每单元均有古诗诵读内容,可以说古诗诵读教学是如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我校不少教师感到古诗诵读课不好教:一是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深,老师讲多了,学生不感兴趣,也没有时间诵读了;老师少讲,学生理解不深,诵读读不出韵味。二是古诗教学中,教师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教师们习惯于古诗教学模式化,在备课时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娴熟用之,使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因此,我校课例研究以“古诗诵读的有效策略”为内容,通过教师的古诗诵读课例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理解诗韵、领悟意境、体会诗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1、目前古诗诵读教学的实际情况:
2、组内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三、课例研究的目的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我校力争通过规范化地组织、实施课例研究,1、让校本教研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丰富,更有实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2、探寻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古诗诵读课堂的教学效益。
3、形成我校古诗诵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使古诗诵读教学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大特色。
四、教研组课例研究的形式
1、名家课例观摩---引领示范 观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古诗文教学大师王崧舟的古诗诵读课《长相思》一课的教学视频,研究名师课堂教学特点,学习名师课堂中古诗诵读的好方法。结合观看视频,学习王崧舟《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的文章,理解王崧舟老师的三大基本教学策略:诗性——会心诵读得其韵,意象——澄心直觉得其像,共感——潜心涵泳得其意。
2、比较式同课异构---异中求优 教学研究安排如下:
二年级教师张婷、涂妙、陈琴分别执教第五单元古诗诵读《小儿垂钓》。在教研组的组织下,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备课并上课。听课老师对比这些课,结合上课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执教教师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并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课异构”之“异”,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性的创造之异,在于教师在生成过程中实现教学机智之异;在于教学过程中达成目标的策略之异……异中求优,目的是达成最佳教学方案,进行更深层次的“同课同构”研课活动。
3、同课同构——优中求效
教学安排:杨玲、陶军老师执教六年级古诗诵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不同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听课者对相同环节不同教师的课堂引用语言、启发的方式、采用的激励评价手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记录,课后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试、分析,总结出最佳的课堂教学调控机制,并在新班级或新一课教学中推广实施。
4、异课同构——效中求型
教学安排:由学校低中高段语文教师分别执教一节古诗诵读课,探索不同年段的诵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张婷:二年级《小儿垂钓》 刘娜:三年级《牧童》
杨玲:六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同课异构”和“同课同构”基础上,形成古诗诵读课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5、同课多轮——自我成长
教学安排:陈琴执教二年级古诗诵读课:《江上渔者》,分别在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授课。
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教师获得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进一步提炼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五、课例研究的操作要求
以“古诗诵读课的有效策略”为研究主题展开课例研究,在行动研究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授课教师独立备课、授课,展示教师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暴露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行为存在的问题,其他教师观课。
2、教研组听课后,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义,上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其他教师观课。
3、明确不同形式课例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教研组要引导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课例材料包括:研讨记录、每一轮课的教学设计、每一轮课的课件、每一轮课的教学录像、每一轮课的教学反思、该次研究主题的经验总结材料。
4、及时整理上交课例研究资料,学校定期开展课例研究交流活动,评选优秀教学案例。
第五篇:关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的调查报告
灵沙九年制学校
关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1年5月
二、调查对象:
灵沙九年制学校一到五年级学生,其中一年级87人二年级81人,三年级92人,四年级75人,五年级82人六年级107人
三、调查目的:
了解本校学生对古诗词关注和喜爱及掌握情况。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五、有效份数:149份
六、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单选题,一项是咨询题。《问卷》以选择题为主,共14题。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选,让学生在自然状况下答题。
七、调查结果整理分析
1、你喜欢诵读经典作品吗?
此题中选择喜欢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5%,说明孩子们是非常喜欢我国古典诗词的。这为我们进行古诗词诵读的指导奠定了兴趣的基础。
2、你现在能背诵多少首古诗词?
此题的选择可以看出,孩子古诗词的积累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增量的。说明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落实是非常扎实的。在五年级中古诗词掌握超过100首占五年级调查人数的72%。连二年级的孩子有的都已经能够背诵过百首。
3、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经典诵读?
对于此题的调查结果不是很乐观,很多孩子的经典诵读靠教师要求的占到56%,家长督促占23%。这个数据显示,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主动性欠缺,诵读习惯有待培养。
4、你在进行经古诗词诵读时是否会有感情的变化?
此项调查87%的学生选择不会有感情的变化,说明学生对古诗词只是读和背,不能真正体会诗词佳句的优美和作者的情感,也就更谈不上诵读了。
5、你是否乐意通过经典诵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在这道题中选择“乐意”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6%,说明学生有诵读的渴求,愿意通过诵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兴趣、乐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有此需求,我们进行指导时就会省时而高效。
6、课前10分钟的时间,你能完成老师指定的背诵任务吗?
三个选择,学生分选的比例相差无几,孩子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就更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本年级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延续孩子们的兴趣,才能让每个孩子真正体验诵读的乐趣。
7、每天课外诵读的时间大约有多长?
此题选择半小时以上的人数最多,而一小时以上的一个没有。隐含着一点,孩子们的诵读非常被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诵读的习惯。
8、你希望老师安排课外诵读的时间吗?
在这道题的选择中,孩子对于是否安排课外诵读的时间,很是消极。很多孩子选择随便。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希望课外的时间只属于他们自己玩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些显示,提示我们更要注意抓住校内时间,训练和培养学生真正喜欢诵读,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美,并逐步将这些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享受而坚持学习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9、你每天除了课内还会在什么时候进行诵读?
很多孩子的时间都是安排在晚上,细致地问了一下,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八点半或者九点以后才会诵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安排课堂诵读的时间或者安排课程,这对于孩子们古诗词诵读积累非常重要。孩子诵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是我们的目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悖他们的身体发育需要。要注意协调时间。
10、你喜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经典诵读?
很多孩子选自喜欢小组合作进行和全班统一进行,这显示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群体生活,喜欢丰富多彩的样式。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手段或者媒体,让学生融入其中,去体验去感受诵读的魅力。
11、你喜欢将诵读与其他形式相结合吗?如:读写结合,读唱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等。
这道题有5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说明孩子们不想让古诗词诵读成为自己学习上的负担,担心老师又会给自己很多任务。但也说明孩子喜欢有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快乐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求。所以说,方式的选择和环境氛围的创设是我们要考虑和研究的内容。
12、在诵读与理解方面你喜欢如何安排?
这道题从选择上看,孩子们有些茫然,但有一部分孩子明确了古诗词提升的方法是先理解再诵读。他们能够懂得,对内容的理解可以帮助他们诵读质量的提高。所以说,对诵读内容怎么样让学生理解,怎么样将诗词的韵味和内涵通过诵读表现出来,给我们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难题。
13、诵读的内容你希望由谁来确定?
89%的孩子选择“老师确定”,说明孩子习惯了老师的指挥和命令。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还是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性。今后的教学和指导,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体验,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孩子们。
14、你希望根据什么来确定诵读内容?
根据什么来确定诵读内容,很多孩子选择的是“季节”。孩子们觉得因时而诵更有情趣,更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做好相关的指导计划。
在第二部分“你对学校现在的诵读开展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一题中,很多孩子都是提出了丰富诵读的方式方法要丰富多彩。说明以前我们教学的单调和枯燥,这要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加以改正。
综上所述,在此次问卷调查中,鉴于学生之间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古诗词诵读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差距。但总的来
说,他们对古诗词诵读的需求是很迫切的。通过调查,说明学生学习诗词的主要途径是语文课堂,但不局限于语文课程,我们要注意让诗教与学科知识学习相融合,与各科教学相融合,通过诗词配画、配乐、配新解,将诗词的吟诵、品位、聆听、体悟古诗词诵读的指导中区,这一做法的效果肯定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