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6: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第一篇: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受宏观经济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多以及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影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为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市经信委对当前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分析,以贯彻落实省、市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从“抓即期保增长,抓长远促转型”两个方面着手,采取九项针对性措施,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一、注重工作实效,强化运行监控协调服务。

坚持“一线工作法”,发挥委领导分片联系县区规模工业企业制度,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梳理分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分层次帮助协调。共性问题,注重从政策层面出台措施,对个性问题,通过调度会、一企一单等形式,逐户帮助协调解决。

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协调服务,确保煤、电、油、运等重点生产要素保障。高度关注皖能、国电两大电厂生产储煤情况,抓煤电运保障和产销衔接。协调省、市供电部门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2012年电力“迎峰度夏”顺利实施。

坚持实施周调度、月分析制度,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跟踪监测骨干企业、行业和产品产量、价格变动情况,科学合理地指导重点工业企业做好生产调度,避免全市工业生产大起大落。明确要求重点企业检修,除安全生产因素外,原则上安排在迎峰度夏期间执行。并由市经信委、供电部门统一调度。

强化监管,抓好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做好煤炭、非煤矿山、民爆、电力行业和全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二、注重增长点培育,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

对即将达到规上企业建立“一企一卡”,突出抓好规上非公企业和扶优扶强民营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强重点企业调度,对50户重点扶持小微工业企业建立经济运行月报制度。到2015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以上。

从2012年起,市财政连续4年安排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会同市财政局、工投公司制定相关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每年重点扶持50户成长性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经营者素质高的小微工业企业,加快进入规模企业序列,壮大实体经济规模。

从2012年起,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科技创新型小企业认定工作,建立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项目库,对其中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小微企业重点倾斜,力争扶持资金比例不低于70%。

积极争取国家工信部对我市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

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会同市招投标采购交易中心,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预算应当占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不能低于60%。

三、注重资金瓶颈约束,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难。

继续深化银企对接合作,拓展“金融超市”功能,遴选项目,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黄金深加工等专项专场对接活动。同时,组织参加省“投贷结合、助力中小、合作共赢”银企对接会,争取金融机构对工业经济的信贷支持。

与各商业银行签订中小企业融资战略性合作协议,联手市工行、中行开展“融资服务年”活动。

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联保、互保、再担保体制,成立担保集团。

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探索完善应收帐款、商标、专利、林权、股权质押贷款。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启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3-5亿元融资。

四、注重源头调整,强化工业项目投资。

积极主动抓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常态化推进机制,继续紧盯央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和皖粤合作对接,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继续强化投资项目调度。对照年度计划目标,落实项目节点,确保工业投资及重点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加大项目建设协调。

督促重大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2012年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项,一季度已有15个项目开工。下一步将着力推进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解决制约项目开工因素,确保富鑫三期、80万吨高频焊管、转炉尾气制乙醇,铜化已内酰胺,有色40万吨废杂铜拆解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加快在建工程施工进度。跟进督促有色“双闪”、旋力特钢一期、浩荣华科年产300万张高压大功率复合基板等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抓好已竣工项目促达产达效。同时,抓住宏观经济政策有所宽松的有利时机,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

五、注重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铜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铜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以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个千亿企业、5个百亿企业和10个五十亿企业。加快铜加工产业园、印制电路板产业园、涉铜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铜拆解加工园等特色铜产业集中区建设,配套完善好相关基础设施,通过规划、政策等方法引导相关企业进入各专业园区,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园区规模,形成铜产业集聚式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铜产业平台建设。按照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加大进口废物“圈区管理”、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铜期货交割仓库、综合保税区、铜加工研发、铜及铜基材料检测等平台建设工作力度,确保取得突破。

高度关注知名龙头企业投资动向,为市领导及有色公司领导联系26个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做好服务,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重点推进与楚江集团、东莞岳丰电子、鑫科材料等企业对口招商。同时,做好市领导联系铜拆解园、中发电

气超高压输配电等重大铜加工项目的协调服务。

六、注重机制倒逼,强力推进节能降耗。

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强化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确保完成省下达节能和碳排放下降目标。

强化节能管控。按照年度节能目标和综合能耗总量包干原则,抓好节能目标分解、管理和预警调控。

强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全面实施对标管理。对照国家和省行业能效标准(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主要产品能效对标,改善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展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批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执行节能评估“一票否决”制度。

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工程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节能工程实施。重点围绕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改造、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绿色照明等,抓好20个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设。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铜政办„2012‟5号《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推进矿山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煤矿退出转型,确保关闭20户落后产能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推进结构节能,着力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重点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同时,着力提高三产占比(三产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点,全社会万元GDP能耗下降1.2个百分点)。

七、注重示范带动,重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组织实施好铜政办„2011‟102号《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积极推动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市建设。重点实施“228”工程:创建2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80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2012年开展市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工作,申报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培育建设20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加强与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与合作,编制“十二五”智慧铜陵建设规划。建立我市城市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我市信息化工作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有关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等,有序推进智慧铜陵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用标准化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八、注重政策引导,争取国家和省更大支持。

围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2012】26号),抓紧对口联系,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重点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会同

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地税、财政部门,做好困难企业申报认定工作以及用好有关优惠政策;出台措施促进本地工业品销售,补充修订我市地产品目录和相关资料,鼓励企业参加省产品促销活动,适时组织我市地产品促销活动。会同市招投标采购交易中心,制定我市政府投资性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地产品,以及鼓励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地产品实施办法。

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1155”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工程、铜陵市中小企业千企万人公益远程培训工程,为中小企业上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召开国内知名高校创业项目信息发布会、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宣讲会、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座谈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

整合市创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业专家辅导团、创业投资公司服务资源,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贷款担保、产权交易、公共技术服务等“一条龙”免费服务。

九、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总体要求,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之城,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重点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线路,主攻铜、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等重点领域转型,统筹抓好黄金、建材、纺织等产业升级。

高度重视并跟踪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国家“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突出铜基材料、特钢深加工、半导体、整

车整机、锂电池、精细化工、黄金产业等领域,超前谋划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支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项目;推进铜冠机械重型无轨设备、铜化循环园精细化工一组项目、中科聚鑫光敏染料电池产业化、金峰新能源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开工。

推动重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着力提升有色、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推进有色冶炼技术改造升级;推动铜化集团由支农化工向精细化工领域转型;促进钢铁行业向特钢深加工产业延伸。全面推进电厂脱硫脱硝。

加快龙头和骨干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挥有色、铜化、三佳、锐展科技、蓝盾光电子等企业优势,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支持有色、精达、铜化做大做强,力争有色尽快进入千亿元、铜化进入百亿元企业行列。

以开发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电子材料、PCB、光电等特色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第二篇: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全面开展电力需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银企合作集中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548亿元。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以全市**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市级项目数据库,积极协调项目在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需求,力争早产出、多见效。

(二)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体现转型升级的质量,侧重于体现地效、能效、人效指标,注重考核体系再优化,完善评估机制,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考核。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依托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大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推动投资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目前,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名硕等一批5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确定省重点技术项目251个。启动省“两新”产品目录发布,全市累计入围项目84个,全省第一。品牌经济深入发展,好孩子列为工信部质量标杆企业。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采用网上申报新模式,组织申报**年市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对技术先进、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制定了《**市半导体照明(LED)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9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筛选并确定96家为今年重点创建“能效之星”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服务产业“营改增”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认真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组织开展节能惠民产品推广信息核查。组织开展高效照明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行动,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数量67万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启动规划新一轮苏州市区无线局域网的布局和服务,在主要商业街区、重点园林景点等20个公共场所实现WIFI热点覆盖。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完成了省**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的申报,**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类示范企业,省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产品与装备智能化类示范企业。启动了市智能工业发展相关工作,加强前期调研论证,确定重点示范企业。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下发了苏州市2013“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3个。推进市民卡发卡及拓展应用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市民卡A卡285万张,改造完成累计*个服务网点、3个便民服务站。扩大**市家庭信息化云媒体项目的应用功能,加大网络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建设,初步完成系统平台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的开发,已建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框架开发,前置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开发。目前前期已归集了16个部门*万多家企业的基础数据,企业失信记录万余条。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累计开通各级专栏78个,发布项目信息1.7万条、信用信息30多万条。同时,加快推动培育信用市场和第三方信用咨询机构,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执业资质培训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既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各项节点任务。

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突出运行监测分析,注重研究数据增减背后蕴含的区域发展、行业景气、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市817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抓要素保障,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组织煤、气、运等要素协调,组织全市性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市场开拓,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影响力较大的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举办“苏州名优新产品贵阳展销会”,组织本地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与我市轨道项目对接等。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产业发展高端环节,扩大有效投入。以重大项目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意见,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计划。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创新为主驱动,全面推进企业开展以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提升活动,实施千项创新项目、千项“两新”推广应用和千家研发机构能力提升的“三千工程”,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国际化企业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国际资源和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创新的国际化企业,研究出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培育一批纳入全球制造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主体,加快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着力发挥信息化支撑功能:围绕发展智能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为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智能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终端产品等六大环节各选择10家典型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智能工业。加快载体建设。在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领域实施示范工程,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估。组织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编制三网融合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2家、省市两级示范企业9家。统筹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地理、人口、法人信息三大数据库建设,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建设并开放20个公共区域无线上网WIFI服务,完成建立“**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做好市民卡拓展功能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和云媒体电视推广应用,重点建设机顶盒刷卡支付功能。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今年我市节能形势依然严峻,节能任务繁重,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实施“双控”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定期发布节能目标晴雨表,实施领导约谈制,以节能目标倒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基地)创建认定,新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5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荐3-5家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实施我市清洁生产企业审核验收工作。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56家。完成“中国能效之星”创建企业再辅导工作,力争获评企业10家以上。

着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继续推进完善“一网三库”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研究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评办法,强化对各地各部门信用数据的归集和应用进行量化考评。突出食品安全等领导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领域1-2个,发挥信息平台优势,部门联动推进信用信息应用。扎实推进“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年内力争完成贯标企业数640余家,占全省五分之一。推动各部门信用制度建设,完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汇编》,并按照行业或专题建立跨部门信用联动机制。

第三篇:市经信委践行101%服务

市经信委践行101%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娘家人”

日前,市经信委在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围绕主题,结合当前工作抓落实,积极开展101%服务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氛围。

按照101%服务标准查找不足,检查服务意识强不强,履行职责是否到位,工作效能是否最佳,工作流程是否最优。围绕自身工作职能,把开展101%服务主题教育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努力在1%服务上求突破,在服务方式、服务载体、工作流程上有所创新,用101%服务理念指导工作的开展,以101%服务标准衡量工作的成效。把当前正在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创新驱动、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弯道超车”。

第四篇:2014年大连市经信委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

(产生日期:2015-01-12)

2014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双重叠加的不利影响下,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左右。在经济下行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毫不懈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市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预计增长10%左右;尤其在工业经济深度调整优化上取得扎实进展,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效,为迎接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建设工业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

面对罕见的困难局面,全市上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完善了300户重点企业、1000户中小企业、88户重点用电企业和工业项目数据库,加强运行监测,研判运行走势,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年初即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直接为企业减负20多亿元。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消费品行业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挥保增长专项资金作用,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品牌推广和电商平台建设。继续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工作措施,对47家重点企业在项目建设、市场开发、融资等方面共75项问题,建立台账,逐一推动解决。

全年确定了160个重点工业项目,逐项跟踪,按月调度,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工业投资预计增长13%左右,一批项目顺利投达产,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奇瑞汽车全年生产整车10.8万辆,实现产值107亿元;东风日产新车10月18日下线后,实现产值10亿元;华晨专用车机场摆渡车年产量达90台,全年产值同比增长4倍;在几大整车项目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和装配企业项目建设活跃,全市汽车制造业年产值同比增长40%。辉瑞制药舒普深、立普妥等品种扩产项目投产,全

年完成产值同比增长23%,拉动生物医药行业年产值同比增长20%。菱重冰山离心式冷水机组、铭源石化、汇程铝业一期、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红沿河核电站2号、3号机组投入商用,为当年和今后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愈加明显,19个省重点产业集群全部超过百亿规模,3个集群超过千亿规模。金州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我市第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工信部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金州新区规划建设的精密制造产业园、庄河市规划建设的家居产业园、普湾新区规划建设的电路板产业园等具备了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全市工业战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了突出进展。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调整方向,瞄准智能制造装备,产品、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突破。我市企业研制的高速精密机床和智能制造生产线成功步入航空航天、核工业和军工领域,部分设备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大连机床集团、光洋科技等企业加强工业机器人研制,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冰山集团通过国际合作,补齐了缺少离心压缩机的短板,成为全国唯一掌握全部制冷产品链的绿色装备制造企业。围绕核电装备研制,我市形成了承担新一代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任务的企业集群,一重大连加氢成功制造国产首台三代核电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大高阀门成功试爆世界首台、规格最大的爆破阀工程样机。一批装备制造企业集中力量组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华锐重工集团成功建造全球回转直径和全冲程最大曲轴,打破了日韩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瓦轴集团成功研制外径11米超大型剖分推力球轴承,填补国内工艺、制造与检测技术空白;大连机车独家研制的和谐N3高原型机车实现国产大功率机车首登世界屋脊。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地区制造业能力水平的标志,也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几乎涵盖了全部汽车零部件产品类别。在此基础上,先后布局了一汽大客、黄海、奇瑞、华晨专用车、东风日产等整车项目,产业链日趋完整。几大整车项目的布局投产,又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壮大,大众一汽发动机、固特异轮胎等企业纷纷确定了在我市上马的新项目,20余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保税区汽车配套产业园区。

石油化工产业以健全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改变了“有油头、无化尾”的状况。随着恒力石化PTA三期项目的基本建成,我市PTA生产能力突破12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基地;年内规划的恒力石化、逸盛大化聚酯项目,将使我市化工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定位于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并承接市区、大孤山等相关区域石化产业的调整和转移,将全面实现我市石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

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目前,我市海洋工程的产业规模居国内首位,大船海工成为国内海洋工程项目最大的总承包商,产值同比增长73.6%;大连中远船务成为中远船务集团海洋工程产业布局中以改装FPSO为主的基地,产值较上年增长88%。在高技术船舶研制上,大船集团完成自主研发、自行设计的国内第一艘10000TEU集装箱船“中海之春”号的建造,跻身世界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先进行列;展翔海事在国内大型铝合金高速船研发设计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着眼新一代信息技术调整产品结构,中国华录集团面向大数据产业,研制大容量蓝光存储光盘库,并成为名列国内前茅的智慧城市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环宇阳光集团取得国家军用标准认证,成功跻身国内通信专网设备生产商前三位,并积极布局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我市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电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编制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振兴行动计划》,维德集成电路、爱康普科技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活跃。

消费品行业引领重点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强化品牌推广。瑞光集团建设了全球第一条可冲散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珍奥集团研制的今得瑞胶囊成为我国唯一的保健食品国家级科技计划产品。对真心食品、尚艺玻璃、海晏堂等42家企业品牌推广给予资金扶持;大连酒厂通过打造“狮子口”品牌,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0%。在消费品行业率先推出统一的“大连造”品牌,并在系列展会上亮相,取得较好反响。

三、新兴产业呈现旺盛增长态势

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旺盛活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值预计增长20%。在节能环保装备领域,我市具备了先发优势,融科储能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掌握全钒液流储能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和电池系统制造集成技术的企业,其在普湾新区建设的产业化基地已正式启动。在新材料领域,我市形成了以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区,高新园区为研发区,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旅顺北路产业带为辅助区的产业格局,涌现出富鼎碳素、怿文新材料、兆科生物、正大能源等100余家企业,行业涉及高温合金材料、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分子防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核用硼材料等多个领域。金玛硼业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硼业领军企业;博融新材料国际市场订单激增,产值同比增长50%以上。我市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规模尚小,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相关产业聚集态势明显,比亚迪纯电动客车新车下线;比克电池大连产业基地正式投产;新源动力、大电机、启明海通、伊科能源等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速;华信、东软、文思海辉入选全国软件外包十大龙头企业,现代高技术、心医国际分别入选交通、医疗行业信息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创建“中国软件名城”部省市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依托多年来形成的技术、人才积累,我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颇具潜力的企业。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美恒时代开发的组态开发平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海心信息在全国供热物联网领域占据首位;楼兰科技车联网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发的“车讯通”已装配10万辆机动车。在云计算领域,华信按照国际T4标准建设的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行;联通数据中心成为阿里云东北节点;亿达名气通数据中心主体建筑封顶。在大数据技术领域,现代高技术开发的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圣力来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动态设备监控系统,性能和技术水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达硕信息技术开发的复杂化学相关领域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填补国内空白;瀚闻资讯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为近万家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泰昌科技运营全国首个大数据用户画像平台,并成为国家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

四、城市智慧化建设成果突出

2014年是城市智慧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意见》和《大连市城市智慧化建设总体规划》;入选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示范城市、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大规模开展光纤到户改造建设,家庭光纤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超过180万户;建成4G基站4000多处,实现4G信号城区覆盖,4G用户超过40万;建成无线覆盖热点区域2000余个,投入无线接入设备近10万台,覆盖了主要商业街区、公共服务区;主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小区覆盖率达96%,新增用户96万户,同比增长150%,新发展高清用户17万户,增长近5倍。推进了一批便民信息化项目,与中国银联签署金融支付智慧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智慧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和“智慧商圈”试点示范工程;在全市成功推广布设“大连全民付”便民缴费POS终端500台,覆盖108个社区;启动“社区电子商城”项目,已建成线上商城 300 个。区市县智慧化建设形成热潮,中山区的“无线中山”建设持续深入;西岗区依托365信息平台有效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沙河口区率先建成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投入试运行;长海县积极推进智慧卫生建设,与市内多家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系统。

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大连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大会,确定了大石化等50家企业为第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评选出东北特钢轧钢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等11项工业软件示范项目和四达高技术研制的虚拟五轴爬行机器人系统等10项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大连供电等4家企业成为首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圣达信息成为国家首批贯标认证咨询单位。

电子商务发展活跃、特色鲜明。本地企业营建的电商平台层出不穷,大商集团O2O网上商城、大连服装电商平台等上线运行,启动跨境电商试点;形成了高新园区、生态科技创新城、瓦房店市、金州新区等多个电子商务集中发展区域; 5个项目荣获全国电子商务集成创新奖。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发展迅速,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东北亚现货商品交易所、再生资源交易所等16家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年交易额预计超过8000亿元;甘井子区国荣物流交易所、环嘉集团城市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逐步成熟,中国轴承交易平台注册会员超过2000家;航运在线是全国第一家航运门户网站,拥有企业会员12万家、个人会员15万名;泛亚太电子创建了全国最大的以石化产品为主的电子供应链服务中心。

信息安全和无线电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完成全市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检查,并首次接受党群部门委托,进行信息安全检测;将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工作推广到寄递行业;在电子政务领域,加快数字证书推广应用,新发放数字证书11.7万张,增长4倍。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全年监测网累计开机4600小时,开展执法检查74次,查处干扰24起、伪基站23个、黑广播10个,完成各类考试无线电保障24次。

五、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注册各类企业2.7万户,同比增长70%;新增小企业创业基地2个,累计达29个;新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个,累计达26个,其中6个服务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公共示范平台。继续开展扶助中小企业专项行动,组织30余项送温暖活动,为企业免费提供人才培训10.4万人次,免费提供法律服务1万余次;举办汽车零部件、橡胶制品、电子产品等18场次企业配套协作对接会。多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放风险贷款9.4亿元;全市担保机构共为1.2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6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预计达5435亿元,较年初增长7%;软件行业协会与民生银行合作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商业合作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利用社会资本,万达、亿达、海昌三大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恒锐科技、奥远电子等22家中小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大力扶助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认定省级“专精特新”技术产品95个,认定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新成果50余项;各方面组织多场创新创业大赛,涌现出“创业工坊”等新型创业孵化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生力军,万阳重工完成世界最大等级蒸汽管干燥机的制造并交付恒力石化;藏龙光电研发的新型高速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国际领先;硅展科技智能无辐射无线充电项目获得全国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名;五甲万京成功收购国产操作系统龙头企业中科红旗,跻身国产基础软件领军行列。

六、工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预计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3%。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特别是列入全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74户企业节能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节能挖潜取得实效,累计节能180万吨标准煤,占“十二五”节能量目标的128%。对90户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监察,对40户企业实施节能检测,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等法律文书120份,提出节能整改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年可节能15万吨标准煤。制定并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全年淘汰低效在用电机2.7万千瓦,推广应用高效电机3万千瓦。组织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0多项。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年利用粉煤灰、碎石等废弃物1000多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96%。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园,储能装备产业化基地,汽车发动机、曲轴再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年产值达450亿元,同比增长1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意见》,全年布局投放600辆纯电动公交车、300辆纯电动出租车,并在私人领域推广258辆新能源汽车,安装213个公交车充电桩和258个乘用车充电桩。

七、国际合作实现逆势突破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经济依然呈现出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年内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投资1.95亿欧元的大众一汽发动机三期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35亿美元的固特异轮胎三期项目落地;中国华录集团与松下电器签署了新20年合资合作协议;松下电器与辽无二集团合资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完成注册。较大的下行压力倒逼我市企业积极探索“走出去”,瓦轴集团、华锐重工集团等出口交货值均增长30%以上;大连机车签订了出口南非232台内燃机车销售合同,是国内企业内燃机车出口海外最大的单笔订单;大连机床集团在俄罗斯投资建厂,将为俄罗斯600多家机床用户提供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支持西姆集团建设了中小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迅速吸纳6000余个会员。支持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年内完成9个海外并购项目和12个技术引进项目;大船集团、汇能控股并购两家韩资造船企业,优化了我市造船产业结构;大连机车通过引进意大利先进的有轨电车技术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地板技术平台;大船海工通过引进德国设计技术,开发出国内首座在世界主流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第五篇:市经信委述职报告

市经信委述职报告

2014年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全力推进“10+2”工作线,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呈现稳中向好态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70.32亿元,同比增长14.00%,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3.62亿元,利税847.98亿元,利润48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4%、9.59%、9.33%。预计全年规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高于目标2个百分点。共获得市级表彰荣誉称号5个,省级表彰荣誉称号11个,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13亿元。

一、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展开。围绕八大工业产业集群,完成《XX市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14-2020年)》,分别制定47个产业基地个性化培植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培植重点。预计全年八大工业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800亿元,增长13.3%,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47个产业基地收入、利税、利润占八大产业的55%以上,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明显。

二、大企业培植凸显成效。进一步突出培植重点,聚焦三年内有望过百亿、五十亿企业,逐一调度解决困难问题。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企业服务热线8212345,建立涉企问题解决机制,共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86个。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分别达到49家、22家、15家,同比分别增加6家、3家、2家,过百亿元企业有望达到5家。

三、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制定《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指南》,规范项目管理,加强指导服务。全市338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40亿元,超过330亿的目标,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高于目标5个百分点。

四、股改工作成效显著。制定《XX市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编制《企业股改工作指南》,明确任务目标,抓好协调配合。2014年预计完成股改企业102家,6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郭树清省长对我市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

五、平台建设再创佳绩。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5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省考评,其中通裕重工、普利森集团等21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优秀,占全省优秀企业的15.3%。新增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历年最多。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70家,市级145家。工业设计中心取得新进展,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总数达到7家。

六、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印发我市“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全市企业两化融合综合评估指数达到53.84,比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建立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储备库,37个项目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禹王实业成为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8个项目列入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总数达30个,XX县列为省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县,皇明公司列入工信部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全市7家企业认定为省电子商务企业,总数达17家。

七、节能降耗持续深入。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大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业锅炉节能改造、低温余热余压利用、太阳能光热利用等四大节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2%以上,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9%节能目标任务。XX县获得全省循环经济示XX县评选第一名。

八、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四型机关创建”、“企业服务年”、“百人百日进千企”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实干精神,全委工作质效不断提高。编制《市经信委工作服务手册》,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下载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经信委坚持“九个注重”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经信委工作评议调研报告

    关于对市经信委工作评议的调研报告 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第一调研组 (2014年9月25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界首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评议实施方案》要求,市人大常委......

    市经信委2010年度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市经信委2010年度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整体部署下,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2010阜阳市直机关作......

    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

    市经信委“五个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定稿)

    市经信委“五个一”举措贯彻落实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 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后,市经信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坚持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企之......

    市发改和经信委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强化职能创新驱动 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市发改和经信委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2011-12-52011年,市发改和经信委紧紧围绕“五同五坚持”党建项目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有关材料要求(市经信委)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有关材料要求一、申报单位需报送材料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托书1份。 2.《推荐------资格人员花名册》(以下简称《花名册》)一式1份,同时报送Excel电子文档。......

    市经信委2012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市经信委2012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2012年,我委定点帮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委领导班子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委坚持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以“整合资源、集中帮扶”为重要......

    市经信委推进企业发展经验交流[5篇范例]

    市经信委机关党委担负着市经信系统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指导职责。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抓创争,立足岗位抓创争,以“科学发展、振兴工业”为主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