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
沧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五年七月
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基础产业。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给林业以更高的定位,对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林业局对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整合了林业六大工程,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2005年,国家林业局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进行科学认真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林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提出了“抓好六大工程,推进历史性转变、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实现林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在总结“十〃五”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林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中央、省确立的林业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好我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战略,确立我市林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指导全市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概论
(一)沧州市基本情况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542′-11751′,北纬3829′-3857′之间,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宽165公里,属黄淮海平原北部低平原区,黑龙港流域下游。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而多洼淀,河流众多,纵横东西,贯穿南北,土质类型以潮土、盐化潮土、滨海盐土为主,土地总面积143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7万公顷,全市总人口6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8万人。
(二)全市林业发展现状
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446万亩,四旁植树总量1.93亿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910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1.5%。全市以通道绿化、河渠绿化为骨架,红枣、冬枣、鸭梨、速生林基地全面发展,形成了西林(速生丰产林)、南果、中东部枣的三大片的格局。其中西片以速生杨为主,形成了5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南部地区梨栽培面积40万亩,速生丰产林30万亩,中东部地区以金丝小枣、冬枣为重点,面积100余万亩。在沿海地区,以湿地保护开发为目标,以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迅速开展,全市已有348万亩湿地列入湿地保护规划,其中南大港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十〃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沧州市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00
0
0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2001—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15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24.4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8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小型公益林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5%,较“九〃五”期末提高5.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0998万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其中中央级林业建设投资17063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6倍。
全市林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林面积达到223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较“九〃五”期末提高36%,生态效益更加显著。经济林比例结构渐趋合理,干、鲜果品比例为3:7,早、中、晚熟果品比例调整为1:2:7,基本达到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实行了果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面积认定达到130万亩,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优质果比例。
“十〃五”期间,全市木材产量8万立方米,较“九〃五”期间增加2万立方米。果品年产量23.7亿斤,较“九〃五”末增加3.3亿斤。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5.4亿元,为“九〃五”期末的2倍,较“九〃五”期末净增18.7亿元,全市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30%,较“九〃五”期末有大幅增加。
依法治林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林业案件查处率达到100%。资源管理、湿地保护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依法打击破坏林 业资源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各项森防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科技兴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累计进行各项科研课题和研究12项,取得成果6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5项,计30人次,推广应用林果新技术5项,增加效益1.5亿元。
林业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加强,“十〃五”期间全市共新建林业标准站12个,科技推广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森防标准站6个,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监测点2个,林业生态效益监测站2个,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为林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十〃五”林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的经验有6个方面:一是通过紧抓当前党和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了林业的大发展。二是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解放思想,拓宽了思路,积极完善政策机制,大胆开展林业机制创新,推行承包、拍卖、股份制、企业造林等多种形式的造林,调动全社会力量大搞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林业工作的开展。四是通过科教兴林,提高了林业科技含量,确保了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 了造林成效。六是坚持依法治林,建立健全了林业执法体系和制度建设,使林业执法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切实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五)存在问题
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县市由于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及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影响了全市林业整体的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1.5%,距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0%的奋斗目标差距还十分明显。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林种中,生态林比例明显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重点沙化土地、盐碱荒滩地、河渠、湿地周边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达到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标准的生态林较少。在树种结构中,树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态林以杨为主,适合重盐碱地种植的树种少。在布局上,东部地区绿化状况尚未根本改善,与临港经济开发、化工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品标准低,由于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落后,制约了林业整体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四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非法占用开发湿地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确立,林业在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林业建设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世界林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森林资源总体上减少,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努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二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正在由传统林业理论向现代林业理论转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已经兴起。三是森林以生态效益受到高度重视,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四是森林利用由破坏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开发利用人工林转变,森林的多种效益更加准确地定位。人工造林和保护天然林共同促进,成为各国林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五是世界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林产品和消费正向多层次加工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变。
从我国国内情况看,一是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显著提高,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共识。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更加受到重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速生丰产林工程的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集中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林业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四是国内林产品总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造纸、人造板、建材等对林产品的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人工速生丰产林建设亟 待加快。五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分类经营工作正在开展,适应新形势的林权制度和分类经营政策将为林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六是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林业做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林业,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也离不开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更离不开林业,这都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我省看,随着全省林业战略的调整,省加大了对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五”期间,退耕还林、海防林、速生丰产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向平原地区进行政策性、结构性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平原林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省继续加大对平原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海防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上讲给予更大支持,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市林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市看,一是我市林业和绿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我市的东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尤为突出。二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东部旱碱荒地开发、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都对林业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大搞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建设绿色沧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我市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加大,全市确立了实现“人均一亩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2%的奋斗目标,对林业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坚定信心,加大干劲,才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十一〃五”我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加快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态落后,绿化总体水平差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科学测算,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状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左右,生态公益林比重要达到6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而我市目前的覆盖率仅为20.5%,不仅低,而且在区域布局上不均衡,在林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抵御旱、涝、风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同时,我市沿海湿地分布广,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在保护生态平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南大港湿地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待国家环保局评审认定,即将跨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行列。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湿地周边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促进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开发、创造人与自然合谐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林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2、是促进农业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林果业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小枣冬枣产业、发展速生丰产林,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林木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土壤沙化,对农田具有保护作用。据检测,林网完善的农田,地表风速降低20-30%,相对温度提高10-20%,农田蒸发量减少8-21%,土壤有效水含量增加20%左右,能够有效地抵制风沙、雹、强降水、干热风等自然灾害 的影响,又促进粮食增产10-20%。林粮间作、枣粮间作等模式也且有很好的林粮双丰收效果。目前我市尚有近50万亩的沙化土地和150万亩以上的薄碱地和近200万亩的农田没有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的保护,如果有农田防护林的保护,可年增产粮食上亿斤。
3、是美化环境、改善沧州形象、发展临港经济的需要。良好的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绿化美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引进项目、引进外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市毗邻京津,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的双环交叉地带,位臵尤为重要,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大批的国内外运动员和观众路经我市,绿化美化将会对沧州的形象树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市临港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在沧州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临港经济被省确立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优势区域。我市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落后,与临港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加快沿海绿化进程、改善绿化落后局面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快林业建设、促进绿化美化已成为迫切需要。
(四)“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将加快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湿地周围绿化,加快河渠 绿化,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提高林业生态效益。
2、加快通道绿化和城镇绿化,打造绿色城市。“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国、省道绿化,提标准、上档次,建设绿色通道,特别是加快临港公路的绿化美化进度,为临港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将大力开展城镇和乡村绿化,通过建设环城林、环村林、绿化街道庭院,使全市城乡绿化再上水平。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东部绿化进程,积极开发东部地区丰富的旱碱地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冬枣基地、小枣基地。将进一步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林(板)纸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林业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增效。
4、加大科技兴林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速生丰产林高效栽培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开展旱碱地造林树种选育和提高旱碱地造林成活率,种研试验,努力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5、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木材检查站、林业标准站、森防标准站、生态效益监测站等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优良品种苗木生产,满足林业建设需求。
6、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加强林地、湿地、林木以及鸟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依法打击滥砍滥伐、滥捕滥猎、滥开滥占等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不法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加强森林 防火工作。积极开展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谋划分类经营管理。严格管理森林采伐和更新,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的定位 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决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林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提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林业以基础地位。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沧州林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决定了沧州林业在沧州环境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沧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东部旱碱地开发中处于基础地位。沧州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实现东西部绿化的协调发展,实现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协调发展,国家重点工程与地方工程相结合。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林业建设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处理好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关系,促进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地点、城乡分类指导,科 学布局、优化配臵。坚持先易后难、典型带动、梯次推进。
4、坚持实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乔灌花草药相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造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
5、坚持科技兴林、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有效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6、坚持依法治林,保护与发展并重,造林与管护并重,处理好保护、发展与利用的关系。
7、坚持强化管理,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8、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中央、地方、企业投资相结合,财政资金与林业资金相结合,内外资金相结合,努力增加林业建设投入。
9、坚持林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大力推进个体承包,实行谁造谁有,明确权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全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实现多主体参与,多形式造林,全民动员,全社会搞绿化。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和2015年远景目标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基本完成“人均一亩林”的战略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左右,东部县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全市宜林荒地、沙荒碱地、零散瘠薄地、河渠路两侧周边、城市乡村基本实现绿化,全市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增加到60%左右,生态效益进一步实现。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年林业产值50亿元。
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四、“十一〃五”林业建设的重点
沧州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扶持十大龙头企业,优化四项林果结构,强化四个科技支撑,完善五项基础设施,推进六项资源保护。
(一)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开展城乡绿化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四大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任丘、河间、肃宁、献县、沧县、南皮、泊头、东光、吴桥、黄骅、海兴、盐山、孟村、青县等14县市区,规划造林80万亩。
2、海防林工程,涉及黄骅、海兴、盐山、孟村、沧县、南皮、青县、南大港、中捷等9县市,规划造林50万亩。其 中湿地周边绿化造林20万亩。
3、防沙治沙工程(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涉及吴桥、南皮、东光、盐山4县市,规划造林20万亩。
4、环中心城区周边绿化工程。涉及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沧县四县区,绿化重点是环沧州中心城区周边道路、河渠、村庄、单位及园林景观绿化,规划造林2万亩,其中环中心城区造林1万亩,村庄、单位、庭院及其它景观绿化工程造林1万亩。
5、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以沿海、湿地恢复和保护为重点,工程涉及南大港、海兴、黄骅、中捷四县市区,规划保护面积83.7万亩,“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二)产业基地和龙头建设
根据我市林业建设的布局与功能,将全市新造林重点放在六大基地建设上:
1、冬枣基地,在现有36.8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13.2万亩,使全市冬枣基地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建成黄骅、沧县、献县、海兴、中捷、南大港6个冬枣基地县。
2、小枣基地:在现有192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面积58万亩,使全市小枣基地面积达到250万亩,进一步完善和壮大沧县、献县、泊头、南皮、河间、青县、盐山7个红枣基地县市。
3、鸭梨基地:以泊头、肃宁、南皮、青县为重点。围绕 提质增效和品种改良,“十一〃五”期间全市鸭梨基地面积保持在50万亩。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十一〃五”期间,在现有87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63万亩,使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根据生产板材、锯材、人造板材、纸浆材、薪材等不同需要,确立种植树种、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和管理抚育技术,以销定产,使速生丰产林建设实现基地化种植、定向化培育、采伐管理分类办理。着手开展好基地认证,力争在国家分类经营政策出台后,尽快开展工作,“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基地认证。
5、紫穗槐、柽柳等灌木林基地: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采取封、造结合新建灌木林基地10万亩,使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
6、花卉基地:以河间、运河、新华为重点,扩大花卉生产规模,增加花卉品种,提高花卉档次,“十一〃五”末,全市花卉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品种达到20个以上,其中出口创汇品种5个以上。
扶持十大龙头企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和项目。重点扶持十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十家龙头企业。
(三)继续抓好林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臵,提质增效。抓好布局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四项调整。
1、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东部旱碱地开发为重点,造林绿化工作的向东部调整,向沿海临港地区调整,以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海防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营造冬枣、金丝小枣,发展速生丰产林,积极开展河渠路绿化。造林100万亩,占全市任务目标的67%。实现东部绿化新突破,力争2010年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改变绿化落后的局面。
2、林种调整。“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和兼用林,大幅度提高生态公益林比重,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由“十〃五”期来的50%提高到60%,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全面兼顾的原则。
3、树种调整。在果树品种中,积极发展冬枣、小枣,稳定鸭梨、苹果,积极发展名特优杂果。其中冬枣增加到50万亩,金丝小枣增加到250万亩,鸭梨稳定在50万亩,苹果稳定到30万亩,杂果发展到20万亩。全市果树基地总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
4、品种调整。在果树品种结构上,继续贯彻“十〃五规划”提出的1:2:7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在晚熟品种中,增加耐储藏品种的比重,重点发展出口创汇品种,发展中、高档品种,逐步淘汰市场销路差、效益低的品种。
在速生丰产林中,根据营林方向,增加生产胶合板材品种,适当发展高密度板原料林品种,调减干性较差、材质不好的品 种。“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107、108速生杨、冀廊杨,引种中天杨、毛新杨等,扩大抗盐碱速生柳172种植面积,减少三倍体毛白杨的种植。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1、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坚持以科技求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方针,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面向重点林业工程、面向生产,进行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解决林业实践中的困难。积极吸引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到我市进行科研改善和示范推广,大力应用国内外林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我市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及相关技术配套工作,积极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提高科技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力争完成科研试验研究15-20项,承担省市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5-10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项以上,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70%,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40%以上。
2、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全市建立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林业新品种引进、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0个,建立以果致富示范村10个,建立林、牧、药综合发展科技示范点10个,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3、加大林业培训力度。分层次培训林业公务员、专业技 术人员、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公务员公共管理(MPA)培训全面启动,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市县两级林业部门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500期,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成果3-5项。举办农民技术员培训班2000期,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30-50项,力争达到村村都有技术能手,户户都有明白人。
4、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大力开展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两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造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造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县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4个,县级苗木质量监督检验站5个,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站,全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公司3-5家,专兼职监理人员20-30人。
5、抓好果树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果品质量检测面积150万亩,全市标准化无公害果品比例达到50%,出口果品达到10%以上。
(五)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一是要深化国有场圃改革,全面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大胆进行国有场圃转制,全方位地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活力,解困增效,促使国有场圃发挥苗木生产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要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育苗。三是加快苗木基地建设。四是规范苗木市场,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五是加快苗木新品种地引进和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十一〃五”期间,全市苗木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引种新品种5-10个,推广新技术5-10项,年苗木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株。
2、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一是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新建标准林业站20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功能,达到国家标准。二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系改革,逐步将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强对基层林业站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3、进一步强化森林效益监测管理。加快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效益监测点各5-10个,全市建生态效益监测点20个。
4、加强木材检查站和检疫检查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木材检查站4个,使全市木材检查站达到6个。新建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全市达到8个,有效地控制危害性病虫传入传出,有效地制止违法运输木材的行为。
5、林业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广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电子政务管理系统,重点是抓好人员培训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可以率先应用。二是市县两级建立林业网站,通过网络技术传输信息、推广技术、宣传产品、提高沧州 林业和林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促进销售。
(六)依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1、严格采伐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木材采伐限额控制在10万方以内。严禁违规审批采伐指标,严禁滥伐盗伐林木的不法行为,确保我市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十一〃五”期间,木材经营加工全面实行许可证管理,逐步使全市木材经营加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发放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否则坚决予以取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木材运输证的发放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运输木材的不法行为。
3、加强林地、湿地资源保护。严禁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加强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南大港、海兴湿地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黄骅湿地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16万亩。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一是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要严格控制大面积发展纯林,提供种植混交林,规模较大的基地。要设计防病虫隔离带,要鼓励采取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二是要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全市建立和完善国家、省级重点林果病虫害监测点6个,新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5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三是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四是加强病虫杂 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各种病虫测报点100个以上,病虫害成灾率控制5‰以下。
在防火上,要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市林木资源快速增长,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焚烧秸杆、野外用火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火灾危险。“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力争将防火工作列入工作重点。特别是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要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一是要在全市重点速生丰产林区、林粮间作区建立火情监测点,达到每1-2万亩一个。二是各县市要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三是各县市普遍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火灾火险,快速启动,控制危害,减少损失。
5、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严禁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二是依法规范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经营秩序,严厉查处非法出售、收购、运输和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三是在建设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野生动植物救助站。四是依法规范人工繁殖、驯养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6、全面推进重点公益林的保护。按照全国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的总体思路要求,一是提前做好调查和统计,在林地确权发证时就确定好林木类型,为分类经营打好基础。二是国家分类经营标准出台后,在全年组织分类经营清查。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依法严格保护。对商品林造林活动依市场机制进行规范。三是加大重点公益林保护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市20万亩生态公益林列入国家保护范围。
五、投资估算与预期效益
(一)投资估算
根据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共需投入建设资金7.62亿元,其中生态工程建设投入约为4.8亿元,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
国家林业投资扶持原则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调入以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为主,商品林建设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投入,参照原有投资基数适当增加。据此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造林补助投资1.1亿元,国家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省级以上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省级以上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地方投资及群众自筹资金3.7亿元。
(二)预期效益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林业年产值5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十一五”林业规划的责任 落实“十一五”林业规划,是一项造福人类、荫及子孙后代的事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必须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一要各县市要根据全国、省、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本辖区的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重点,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二是按照 “十一五”林业规划的总目标,将林业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组织指挥机构,将任务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县、乡、村、户,落实到地块、河渠、路段,做到任务目标清晰,落实有力,确保林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实行行业分工合作,搞好部门绿化。交通、水利、城建、铁路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完成辖区的公路、河渠、城镇、铁路等绿化。四是要狠抓重点,尤其要紧抓东部绿化工程这一战略重点,将全市造林绿化的布局向东部地区转移,将沿海湿地周边绿化、临港地区绿化做为重中之重,强化措施,确保抓好成效。五是加强行风建设。要继续加强“四型”机关(学习型、战略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建 设,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加强学习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搞好服务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工作思路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强化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相结合,提高林业工作者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品质,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林业系统行风建设的主旋律。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发展林业的认识
一是加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林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公民对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对全民义务植树法定性、义务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合力;二是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增强运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意识,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遏制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四是做好林业行业的宣传,使广大林业职工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四是要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使全民植树成为人们的统一意志和行动,推进植树造林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三)依靠科技,提高 “十一〃五”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首先,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绿化重点、目标、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其次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总结推广规范化的绿化模式和技术规程。第三要强化品种质量意识,做到良种壮苗。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严格按照造林绿化规划和年度计划,以优、新、特为目标,搞好造林与育苗衔 接,确保一般造林良种使用率、果品基地和重点工程良种使用率。第四,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如节水灌溉,生根粉技术、工程造林等,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绿化成效。
(四)深化林业改革,落实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林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林业体制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业体制改革是“十〃五”林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进程,推进全市林业再上新台阶。一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林权保障机制,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要继续加快林权改革,落实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依法保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大户承包、拍卖等做法,积极鼓励民营林发展,鼓励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参与造林绿化,加大造林绿化的广度与深度。三要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要全面兑现种苗补助、粮食补助和生活费补贴,对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无公害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对重点龙头企业和项目要重点支持。
(五)广筹资金,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绿化资金。一是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通过我市林业“十一〃五”规划与全国、全省规划和衔接,将我市规划列入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大盘子,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国家、省在 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二是要把林业资金、财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捆绑使用,集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造林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林业比较效益、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六)坚持依法治林,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一是要加大林业普法宣传,通过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守法护林的意识。二是加快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执法人员和各级专兼职护林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滥伐盗伐林木、非法经营加工、运输木材、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依法保护林地资源。四是加快木材检查站、森防检疫检查站等林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病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加强病虫杂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
第二篇:##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市林业局和怀政办[]##号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林业现状及“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林业现状
1、林业资源状况
全县现有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4.2 %,有林地面积公顷,其中:用材林##公顷(含竹林),经济林##公顷,防护林8153.7公顷;未成林地214.5公顷,灌木林地364.0公顷,疏林地72.4公顷。全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3.1%。
2、林业基础设施
全县现有国有林场2个,总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公顷,活立木蓄积###立方米。###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28.2%,大洪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52.3%, 全县现有国有苗圃1个,经营总面积##亩,其中育苗面积##亩,年出圃苗木稳定在3#万株,2004年国有苗圃经营总收入3#万元。
全县已建有乡镇林业站#9个,每站配备#名林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本乡镇的林业生产。
##省##县林业局
1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3、林产工业
全县现有林业系统工业企业近##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家,主导产品为木材加工系列,200#年全县林产工业总产值达###万元。##县林产工业发展较快,1999年全县只有木材加工企业十多家,而到200#年全县已有各类林木加工企业近#0家。全县林木加工主要以生产旋切单板、拼板、模板、细木工板为主;年消耗资源3万立方米,年生产板材2万立方米,其中旋切单板1万立方米,拼板0.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0.5万立方米,产值达#00万元。
二、“十五”林业计划执行中期评估
1、林业‚十五‛计划建设成就
截至2004年底,‚十五‛林业计划任务完成较好。各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有序地进行,部分林业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1)造林绿化成果显著,提前完成‚十五‛林业建设任务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县‚十五‛期间已完成营造林任务1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1.6万亩。在完成人工造林任务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8.1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完成2.95万亩,其他造林完成0.5万亩。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建设任务,林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全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育苗面积8000亩,新建和完善平原绿化庇护面积30万亩,完成绿色长廊建设里程160公里,基本完成‚十五‛计划制定的建设任务。
(2)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退耕还林建设工程。2002年我县启动退耕还林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县预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任务8.1万##省##县林业局
2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万亩。
二是长江和淮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截至2004年12月底,累计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总任务2.95万亩。
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我县从2001年被列入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试点县,中央财政对划定的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给予补助,国家当年下达试点面积为6万亩,年补助资金21万元,‚十五‛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四是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截至2002年底,全县万里绿色长廊一期规划已全面完成,完成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建设1#0公里,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90%,超计划完成万里绿色长廊建设任务。自2003年起,我县开展实施万里绿色长廊‚二期‛工程建设。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全县林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十五‛以来,全县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主要体现在: 一是林业工作站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加强林业站建设,提高林业站队伍整体素质,基本实现‚十五‛计划制定的目标。
二是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县通过推进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配合我县实施的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积极推进了全县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三是森林公安和防火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十五‛我县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实施荆涂山、大洪山、平阿山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了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四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实行重点预防、兼顾##省##县林业局
3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全面,不断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基本能控制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十五‛制定的目标。
(4)林产工业建设发展势头迅猛
‚十五‛期间,为提高林业的产业化水平,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林业行业经济效益,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总体发展目标。我县林业企业按照‚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积极推近全县林业工业化进程。
2004年,全县人造板产量达到2万立方米,系完成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利税400万元。
2、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林业的发展,领导是关键,多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真抓实干,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林业建设中的表率作用。通过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了广大群众‚以林致富‛的信心。
(2)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活化林业经营机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转包。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家庭林业,在公有土地植树收益分成。贯彻执行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的政策,奖励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营造有利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3)强化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对林业科##省##县林业局
4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技创新的投入,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统一规划,严格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林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户手中,严格把好整地、种苗、栽植、管护关,继续推广杨树的三大一深的栽植技术,全面推广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成林成材。
(4)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投入。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鼓励社会集资开发造林,认真搞联户、大户承包造林,制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营林护林奖惩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对林业予以扶持。
(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新栽幼树的管护,坚持依法护林,严防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确保绿化成果,同时认真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虫情的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森林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林木成林成材。
⑥认真搞好承包管理、全面发放林权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权、责、利,不断推广实行‚四荒‛的拍卖、租赁工作,让群众真正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植树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林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和发展经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省##县林业局
5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不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表现在:森林布局不够合理,现有林分中生态防护林所占比重较小,树种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防护林网标准不高;幼林抚育管理水平较低。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县林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木经营为中心,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林产品中‚名特优新‛品种少、数量小,加工能力低,档次不高;而作为林产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造板工业,产量低,规模小,与周边相差较远,科技含量偏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市场开拓不够。
三是保障林业‚两大体系‛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多年来,我县林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林业科研、林木种苗、林业推广还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林业发展的需求,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步伐缓慢,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公安、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林业管理手段急需提高。
四是林业投入力度相对林业建设来说还是不够。林业是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对林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其增幅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林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不相适应,林业投资总量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省##县林业局
6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一、指导思想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为主题,以优化林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力为动力,以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山川秀美,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日实现山水园林城市目标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我县的自然地理、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确定重点,分类指导。
2、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3、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加快经济增长,也要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保持社会发展生态平衡,也要体现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原则。
4、坚持突出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林业建设与改善区域生态,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5、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好长远规划与计划的衔接,处理好续建工程和新建工程,面上建设与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与保护设施建设的关系。
##省##县林业局
7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6、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突出宏观调控作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
7、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经济林,重点以培育、改造为主,积极推广##名特优品种---石榴,加快石榴品种的更新和换代,用材林重点推广速生丰产新品种。
8、坚持全社会办林业、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实现投资多元化,多渠道吸纳国内外资金发展林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基本形成商品用材林和生态林的合理布局,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1、建成并完善我县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积极建设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湿地保护项目、生态公益林项目,并不断完善城县、城镇、村庄绿化建设。确保到‚十一五‛末,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的有效增长。
2、建设高效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培育、组建能够带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人造板业、家具制造业、林果生产加工业等林业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模式。
总体目标:
##省##县林业局
8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全县有林地面积由‚十五‛末的46.67万亩,净增6万亩,达到52.67万亩;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五‛末的145.55万立方米,增加到181.94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在‚十五‛末13.1%的基础上,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14.8%;
——林木绿化率在‚十五‛末16.9%的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20.4%;
——林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
——商品林和生态林合理的比例格局基本形成,全县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四、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林业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安排。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口,总体推进全县林业发展。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件提出的‚加快林业发展‛这个主题,制定出‚以国家林业工程为重点,以发展全社会非公有制造林为基础、以‘四旁’、县乡村道路和荆涂二山绿化为主线‛的总体林业规划。
(一)营林生产:完成成片人工造林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补植农田林网40万亩;四旁植树1300万株、义务植树750万株;新建绿色长廊二期工程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30公里;低产林改造1500亩;育苗7500亩。
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建设而采取的一大措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02年我县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至今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8.1万亩。‚十一五 ‛期间计划完成##省##县林业局
9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0.6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0.6万亩。长防林工程也是我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十一五 ‛期间计划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1.5万亩。
2、完成2.5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0.8万亩的一般造林。
3、突出抓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
在抓好以上工程造林的同时,突出抓好绿色长廊二期工程,以城镇、村庄绿化为点,以道路、沟河林带建设为线,以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建设为面,点、线、面相结合,构建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兼顾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绿色长廊二期工程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建设30公里。
4、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结合黄淮海开发工程和其它林业工程,重点抓好农田林网的新建和补植,网格面积控制在250亩以内。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补植农田林网40万亩。
5、认真抓好荆、涂二山绿化工作
在抓好重点工程的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搞好荆、涂两山的绿化工作。采取义务植树、分片包干、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使荆涂二山尽快绿起来。
6、加强四旁绿化,增加农民收入
我县四旁(村旁、宅旁、渠旁、路旁)宜林地较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统一规划,每户每年植树10株以上,全县共有农户267187户,每户四旁栽植杨树10株,共可栽植2671870株,按目前每株年产值15元计算,全县仅四旁树一项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
7、加强城镇绿化
##省##县林业局
10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城镇绿化一直是我县林业生产薄弱环节,‚十一五 ‛期间以小集镇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绿化水平,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抓好落实。
(二)湿地保护:完成四方湖6万亩湿地保护工程。
(三)资源管理:重点做好林地管理、林权证发放、林木采伐管理及林业案件查处。
1、抓好林地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办法,禁止乱占林地。
2、落实林权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林木所有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尤其是退耕还林,要本着“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发放林权证。
3、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控制林木采伐
根据法律规定,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凡属我县境内的国有、集体林地上的林木,不论是成片林还是林网,或者沟、渠、路上的所有林木,凡需砍伐的都要依法申请办理采伐证,做到凭证采伐。对无证采伐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林业部门要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切实保护我县的林木资源,促进我县森林资源有序增长。
(四)林业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质量占领市场,以品牌创效益,充分发挥林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组建大型中密度和细木工板、胶合板生产企业,壮大模板生产规模,引进科技人才,培育营销网络,创立名牌产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场圃改革:抓好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使林场、苗圃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方向转变,不断提高林业工人的收入。
(六)山林改造:对荆山、涂山、大洪山、平阿山60年代栽植的##省##县林业局
11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黑松进行低产林改造计1500亩
(七)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引进林业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
(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安、森防、林政、基层林业站的基础建设,促进林业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
(九)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我县林业工作的重点,完善监控体系、加大预防力度是保障森林和林木健康、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林业的发展,领导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继续做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2、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活化林业经营机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转包。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家庭林业,在公有基地植树收益分成。贯彻执行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的政策,奖励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营造有利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3、强化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统一规划,严格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林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户手中,严格把好整地、种苗、栽植、管护关,继续推广杨树的三大一深的栽植技术,全##省##县林业局
12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面推广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成林成材。
4、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投入。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鼓励社会集资开发造林,认真搞联户、大户承包造林,制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营林护林奖惩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也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对林业予以扶持。
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新栽幼树的管护,坚持依法护林,严防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确保绿化成果,同时要认真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建立健全虫情的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森林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林木的成林成材。
6、认真搞好承包管理、全面发放林权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权、责、利,不断推广实行‚四荒‛的拍卖、租赁工作,让群众真正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植树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
7、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步伐。一是出台优惠的产业政策,对生态林采取控制采伐,对商品林的采伐根据其经营特点放宽采伐政策,经营者能够根据经营目的和培育方向自主确定采伐期和采伐方式,不受采伐限额的限制,提高经营者的自主权,同时降低林业税费,进而提高造林者的积极性。二是县委、县政府以大干实干为前提。通过宣传造声势,借助声势树品牌,使林业成为我县的经济支持和主导产业。
8、培植加工企业,扶强产业龙头。对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不##省##县林业局
13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高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组建行业协会,实行捆绑式发展,增强市场竟争力。在引导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立足长远,力争实现林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国内外大型木业集团联系接洽,谋求引进1-2家实力雄厚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来怀投资办厂,从而推动林业产业化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9、加大石榴利用开发,做活做大石榴市场。我县是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一,石榴的品种、品质、年产量、市场占有率等在全国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对于石榴产区的开发,有很深的潜力可挖。县里应组建相应的科研机构,克服过去多头管,无人管的局面。建立石榴良种培育园,加大良种推广,对品质差、产量低的石榴园进行低产林改造,积极引进外资和项目经费,兴建龙头企业,提高石榴的综合利用价值,对石榴加工企业进行改革,重塑企业品牌形象,树立龙头强势。
##省##县林业局
14
第三篇: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
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建设,全面提高我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文明委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部署,特制定我场“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中心任务,以创文明行业、构建和谐林业为总体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着眼于提高队伍素质,着眼于增强单位凝聚力、树立林业行业形象,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为森林资源管护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方针原则: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创新,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理论指导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坚持选树典型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教育管理与依法行政相结合,坚持分段实施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坚持不断实施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坚持不断推进与巩固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二、总体目标
保持区级文明单位。通过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场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一是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二是业务工作实绩突出;三是思想道德建设风尚良好;四是创建工作深入扎实;五是教育、文化、体育建设成效显著;六是高效、勤政、廉洁、务实作风鲜明;七是积极踊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八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九是环境优美、环保达标。
三、主要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功在实效,结合我场实际情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首位并贯穿始终,抓好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巩固干部职工的思想基础。
1、持之以恒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武装党员和干部职工,在全场干部职工队伍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2、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真正做到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形成构建和谐林业企业的共同理想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
3、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针对干部职工队伍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努力维护企业的安定团结。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开拓多种渠道,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和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5、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加大人才的培养。在全场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要继续重视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大引进适应森林资源管护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推进人事制度聘任制改革。
(二)以“学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实现文明行业的总目标。
1、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继续开展远学近树活动,学习和弘扬以马永顺、许振超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积极总结,激发企业职工立足岗位创一流业绩,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2、在机关开展争创“文明科室”,争当“文明职工”活动,在山区各管护所站继续开展“森林资源管护竞赛”、争创“管护示范岗”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水平。
3、要根据县文明委部署,开展适合企业实际,有特色的争创活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建设水平。
(三)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中心任务,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内外和谐的良好氛围。
1、认真学习、宣传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以及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广泛宣传和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的责任、制度和具体措施,号召全社会共同关心林业、支持林业,共同完成这一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保证让其取得圆满成功。
2、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作用,一方面鼓励职工积极学文化、进行深造学习;另一方面给职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完善职工阅览室、建立网络信息教育平台等。同时,积极开展有意
第四篇: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某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推动全市林业的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特制定某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林业建设的主要成绩
2001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造林绿化工作,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0.8,预计2005年底,达到31.5,对改善环境、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生态林业建设顺利推进。紧紧围绕市里确定的封山育林、绿色通道、平原绿化和城镇绿化等四项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实施工程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自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各类林业项目67个,直接用于林业建设的无偿资金达2063.75万元,世行贷款1000万元。累计新封山护林40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4.5万亩。
山区绿化方面,切实加强了对重要水源地上游和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防护林的封育管理,真正做到了山有人护、责有人担。目前,全市生态林面积已达105万亩,山区面貌进一步改善;平原绿化方面,突出加强了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农田林网和村镇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点、带、网、片相结合的平原绿化格局;绿色通道建设方面,坚持把其作为加快造林步伐、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初步建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重点,以国道、省道为主体,以县乡道路为延伸,覆盖城乡的绿色通道网络;城镇绿化方面,认真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公园、生态广场和生态小区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工程。
二是特色林业经济初具规模。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引导干部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效益,做到农民得利,国家得绿。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展名特优经济林16万亩,用材林1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45亿元。
在经济林建设上,坚持围绕市场抓调整,突出特色抓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区域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形成了板栗、苹果、桃、茶、桑等五大主导产业;在用材林建设上,通过完善政策、确权发证等有效措施,以及大户承包、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杨树丰产林。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为增加了群众收入。全市速生丰产林已发展到20万亩;与此同时,坚持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大力培植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在不断加大某某等风景旅游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了一批特色观光林业项目。
三是林业生产标准质量逐步提高。始终把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贯穿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林业生产的标准质量。“十五”期间,累计推广应用林果保护地栽培、果品套袋等新技术10余项,新成果15项,引进林木新品种近50个。
科技推广方面,积极鼓励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领办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对林农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林农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林木良种培育方面,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广应用林木新品种,努力推行基地化、规模化育苗,培植扶持了一批群众性林木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和大户,林木良种率达90以上;在造林质量上,坚持按照植树造林“质为先”的要求,从苗木选择、整地挖穴、施肥浇水到检查验收,均制订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造林合格率连续四年达90以上。
四是民营林业迅猛发展。坚持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民营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以来,全市非公有制林业共实现投资近亿元,造林20余万亩,占整个造林面积的70%以上。
在机制创新上,引导各级把民营林业作为全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稳定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大胆探索加快林业发展的新形式、新机制,进一步调动了群众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在林权改革方面,坚持把林木确权发证同造林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进一步让林农吃上了“定心丸”,有效保护了林农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效加强。坚持造管并举,实行依法治林、依法兴林,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2001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候鸟二号”、“绿剑”等各类专项行动10余次,开展了违法占用沿海防护林林地等专项清理清查活动3次,查处林木违法案件500余起。
在林业法制和队伍建设上,认真制定了《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有奖举报办法》和《沿海防护林管理办法》,积极推行了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林业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了对各类
第五篇: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米,其余山峰在—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区
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最高平均值.℃,最低.℃。平均日温差.℃。平均无霜期天,日照时数.小时。平均降水量为.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个街道,个乡镇,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个居民委员会,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万,农业人口.万。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年(“十一五”期间)全区荒山造林.万亩,发展经济林万亩,花卉苗木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各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防护林万亩,经济林片林万亩,用材林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年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万亩,新增花卉苗木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到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第三章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实现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绿色通道、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适地发展用材林,依靠科技,依托市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林,保护好林木、野生植物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林业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
体系建设、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继续抓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高标准绿化。
——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到“十五”末,全区宜林荒山面积虽较“九五”、“十五”期间大幅减少,但仍有.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这些荒山大多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或顶部,地处高山远山,土层瘠薄,绿化难度大,“十一五”期间努力将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一遍。一治一条流峪,一治一座山头,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实施重点工程为带动,高标准规划,严格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通过重点区域治理,带动整个山区荒山绿化。
——景区景点周边的绿化美化。跑马岭、四门塔、九顶塔、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等现有景区景点,在保护、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提升绿化档次为主,根据景区各自的特点、面向的消费群体的不同因需在景区内密植各类观赏树种和摆放时令花卉,在绿化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新引进的景点景区以高标准绿化为主,增加植被,增强吸引力和观赏效果,为景点再扩张、再提升打好生态基础。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座大型水库以及座中小型水库周围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良好,同时可适当点缀黄栌、五角枫、红栌等观赏树种,形成集绿化、美化、防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
——生态防护功能的增强及绿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后,从年开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做好“十一五”期间荒山造林成果的补植和完善;二是向高标准绿化迈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全面提高绿化水平。、平原绿化。
——农田林网建设。平原农田林网的新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施工,科学规划,统一网格标准,统一苗木规格,采用大苗、良种苗定植,确保一次成型,发挥最佳效益。农田林网的完善主要是对林带不整齐,布局不合理,网格偏大,标准不高的林网,按统一标准进行补植完善,达到合格农田林网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十一五”末,平原万亩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农田防护体系更加完善。林网树木成材后,可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后进行间伐或轮伐,但伐后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整个防护体系的完备。
——速生丰产林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廉价的投入、高效的产出、管理粗放等优点正逐步被平原地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也是平原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适时引导、鼓励农民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五年计划发展万亩。发展重点以沿黄、沿小清河的华某省部、遥墙、唐王、王舍人等平原乡镇为主。
——村镇绿化。城镇绿化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向街巷延伸。重点搞好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城镇小广场建设和办公、商住区的绿化美化,提升乡镇的对外形象。
大力推进围村林建设。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已经成为村庄文明、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需要。围村林建设本着“十一五”期间打基础、搞试点,“十一五”之后全面展开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有条件的村可规划建设中心花园或小广场,多形式加快村庄绿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群众结合村庄绿化搞好庭院绿化,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通道是国土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全区绿色通道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济青、东绕城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但今后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果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花卉苗木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地域带动作用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林果产业的提升和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壮大。、林果产业。“十五”末,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万亩,“十一五”期间在稳固现有面积,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挖掘内部潜力,产业提升上做文章。
①结构优化。突出抓好“五个一批”:
——新扩张一批果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再扩大经济林面积万亩,“十一五”末经济林总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重点突出仲宫、港沟、彩石、柳埠等目前经济林总量和人均面积较少的乡镇的退耕还果,大力发展经济林。坚持良种化、区域化、基地化的建设原则,重点发展桃、杏、核桃、板栗、花椒、大樱桃等当地名优品种和市场潜力大的干果和小水果,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规模,培育、扶持一批当地优势果品品牌,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新改造一批中低产果园。现有经济林中,有近万亩的果园产量低、效益低下。“十一五”期间,重点对这些中低产果园进行提升改造。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广果实套袋、微滴灌、树盘覆草等管理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树上树下科学管理,提高果树生产的单位面积效益和经济效益。
——嫁接提升一批低劣果树品种。现有经济林中,有.万亩属于老化、退化严重的低劣果树品种和新栽植的干果实生苗,管理滞后,影响农民增收。嫁接改造的重点是苹果、梨、桃等低劣杂品种以及新栽植的核桃、板栗实生苗。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名优特新果树良种,引进良种接穗,大力开展果树嫁接改造工作,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
——设施栽植一批果树大棚。果树设施栽培通过“十五”期间的实践,正逐步被山区群众所接受。“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果树大棚建设力度,根据果树生产状况和立地条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地抓好果树设施栽培,深入挖掘果树生产的内在潜力。
——建设完善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林果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抓好核桃、板栗、扁桃、苹果、梨、桃、杏、葡萄、柿子等大类果品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同时,抓好个左右的果树专业村,全面带动,提升全区果树管理整体水平。
②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林总量和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也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林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争取在果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果品精深加工。“十五”期间引进、发展的华鲁食品、大正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产销矛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几家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果品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果品的多次增值。
——完善产销体系。加强果品市场建设。在扩大已有的七里堡、仲宫、商家、西营等果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再规划建设柳埠、高而等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避免因销售不畅造成的果品滞销压价,提高群众植树种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果树生产者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果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路子。、花卉苗木业。花卉苗木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十五”期间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的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新发展万亩,“十一五”末达到万亩,并形成规模。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唐王、董家、郭店、王舍人、华山等平原乡镇发展种苗繁育和花卉种植。在布局上逐步向济青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孙唐路两侧集中,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带。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坚持市场拉动,发挥好区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搞好市场信息沟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园区化管理,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实现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三)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抓好封山护(育)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封山护(育)林及生态林补助项目。封山护(育)林是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封山育林,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封护力度,与实施生态林补助项目结合起来,对项目区森林资源实行重点封护,发挥项目区专职护林员的作用,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以项目区为核心,向外延扩展,扩大封护范围。本着封低即封高,封近即封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封育管造四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封。“十一五”期间新封山护林万亩。
对位处高山远山偏远地带、人工造林难度大,比较适宜通过实施人工封育,达到增加植被目的的部分荒山,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死封,按封山育林的标准和要求,配备护林房、护林员和瞭望设施,建设生态防护隔离围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投资,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绿化。、森林防火。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装备建设,根据任务需要,配齐必要的通讯、交通和扑火机具。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护林网络,搞好护林联防。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科学防火,增加防火瞭望台(塔),安装先进的监控设施,减少监控死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警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度,强化整个采伐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减少违章采伐、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加强对从事木材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依法健全各项经营手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提高林业案件的查处效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建完善林木病虫测报点,配齐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装备,增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对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进行重点防治。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都要达到省、市制定的管理目标,做到有虫不成灾。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林木检疫对象的侵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野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完善各种经营手续,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逐步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森林旅游业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林场建设。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在保护、管理好国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争取在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经济效益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国有柳埠林场,在核心区域的森林资源划归跑马岭景区和四门塔景区管委会经营后,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盘活其余国有森林资源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深入带来的重大机遇,打好“柳埠国家森林公园”这块牌子,广泛宣传,广泛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盘活部分国有资源,努力使林场摆脱困境。两国有林场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林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森林旅游业发展。森林旅游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人气越来越聚集。特别是国有黑峪林场与某省鲁建世纪集团以合作形式开发建设的蟠龙山森林公园年的成功建成开放,为全区乃至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优势、挖掘潜力,做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蟠龙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努力由投入期向效益回收期转变。协助做好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修订完善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用市场的手段开发经营森林公园,把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区北部滨河风光休闲旅游的亮点景区。同时,将其他林相较为整齐、环境较好、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林片经调查规划后,再申建处市级森林公园,构建全区森林旅游的大格局。
——休闲观光采摘果园。深入挖掘南部山区经济林的内在潜力,结合“农家乐”项目的实施,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经济林种植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鼓励单位或个人营建果品采摘园、果园超市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引进企业连片开发,形成大型的休闲观光景观园,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柳埠自然保护区是市政府批准的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面积为.万亩。“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按照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制度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区内环境改善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整合周边森林资源,积极申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章“十一五”林业改革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加快新一轮林权证的核发工作,明确权属,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稳定承包关系。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做法基本合理的,可直接续包;原承包做法经依法认定明显不合理的,可在完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承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置。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宜林荒山荒地,总结“九五”、“十五”期间的经验做法,推广柳埠、锦绣川、孙村等乡镇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行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
二、加快推进林地、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林地、林木使用权的流转。林地、林木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认真做好流转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民营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划定的事权等级和经营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和资源管理办法。对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继续实施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争取实施省级公益林补助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报帐制度,实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
五、革新林业管理机制
(一)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
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办公效率、保障林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根据林业工作需要配齐计算机、传真机,配置带宽不小于兆的局域网络,构建**林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林业发展、改革、科技等信息,及时了解外县区、外市地、外省林业工作的动态,汲取经验做法。加强局域网络安全,配齐必需的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加强网络管理,培训、确定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畅通。努力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查阅文件、网上传输数据,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业务监控、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各科站分工和业务需要,配备多媒体演示室、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建设林火监控室、资源消长监控室、林木病虫监测室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提高森林灾害的预防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国土绿化意识,激发积极性。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共同推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以及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抓好区、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多形式加快林业建设。
三、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区外投资主体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的开发建设,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教育,加强队伍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采用林业公安、林政、森保三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林木资源管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犯罪活动。
五、强化科教兴林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和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瘠薄山地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与生态监测、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抓好林业数据库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协会、学会建设,增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利用技术参股、领办创办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科技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技相关政策,推动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