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沧州市规划论文
沧州市总体规划修编是在省政府批准的沧州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基础上进行的。此次修编工作由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承担,经过5个月的调查分析、研究论证,完成了沧州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3年—2005年 中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二、城市规划区界定
沧州市城市规划区为中心城区和东部的港城区、临港化工园区。中心城区界定为新华和运河两区、沧县全县及大浪淀水库所在的南皮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区域;港城区和化工园区界定为黄骅羊二庄、新村两个乡镇,南排河镇的部分区域,黄骅盐场和海兴县的香坊镇、小山镇的部分区域,长芦盐场、大口河盐场、省军区盐场及中捷农场。
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总体原则:优化主城、壮大港区、战略东移、协调发展,调整布局、整合资源、相对集中、突出重点。
空间结构为:一城两区,哑铃式布局结构。即中心区、港城区、临港化工园区,中间有铁路、高速公路和公路连接。
四、城市性质和规模
城市性质为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和化工工业基地,冀中东部中心城市。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沧州港建设为契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布局和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将沧州建设成为工业基础雄厚、港口贸易繁荣、城市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模:至2005年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0万人左右,自2010年达60万人左右,自2020年达85万人左右,远景按150万人左右考虑。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90.1—105平方米。
五、用地布局
规划用地发展方向为以现状为基础,重点向西,适当向东。总体布局采用集中式发展,以运河、地震断裂带和小流津河构成环城水系为特色,结合绿地建设,形成“一城、三区、七组团” 的城市布局结构。一城,即以外环路范围内用地为基础的旧城;三区即相对独立的旧区、新区、开发区;七组团,即运河东旧城中心组团、运河西综合组团、新区行政文化教育综合组团、新区工业区和物流组团、开发区组团、东北部工业仓储组团和朔黄铁路站前仓储组团。
以新华路、解放路和南北大街、西环大街构筑老城“十字形”轴线,以解放路、迎宾路和两条南北向主干路构筑“十字形”新区轴线,形成“双十字形”城市主轴。围绕城市主轴线,在维明路以南、解放路以北、铁路以西、运河以东构建城市商贸中心,在新区构筑市级行政中心,在铁路东部和城市南部形成两个城市组团中心。
规划以现状道路网为基础,结合城市自然地貌和用地布局,以方格网作为城市的整体格局,由环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形成六纵十横的方格网骨架。同时,规划布置六个大型广场和若干小型绿化广场。
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以南运河沿岸绿化、小流津河干渠两岸绿化和地震断裂带的防护绿化走廊为主体,以城市各级公园和街头绿地为重点,与城市外围生态林地建设相结合,形成“两环三带八园”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营造城市特色形象,建设园林式城市。
到2005年,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到2020年,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
七、城市景观规划构想
总体构想:保护生态、展现风情,碧水连环、绿带相依,运河歌谣、流津风采,交通防护、生态隔离,形式多样、景色宜人。体现“碧波玉带清风景,武乡狮吼沧海城”的风貌特色。
在充分分析沧州地理、自然、人文、历史的基础上,确定以南运河和小流津河为基点,结合地震断裂带的防护和京沪高速铁路的取土需要,建立环城水系,并确定了“玉带长堤”、“市桥月色”、“水月清风”、“莲塘雨声”、“水木清真”、“武乡狮吼”、“碧水流津”、“龙腾鲸川”等沧州八景。同时,对城市广场绿地、道路景观等作了较为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
八、其他相关规划
再作出以上规划的同时,结合沧州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境保护、环卫、消防、人防、抗震防灾和城市防洪等专业工程作了初步规划。编制了近期建设规划,提出远景规划设想,制定了规划实施措施。对我市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
百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
《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总规”)中明确指出,沧州的城市性质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运河文化为特色、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沿海港口城市。
在“一河两岸,西文、中商、东工,满城绿”主城区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沧州主城区将呈现“一轴两心,三带四片”的特点。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王中昌说,“总规”详细解释了这个特点。“一轴”即城市发展主轴,主要沿解放路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将现在的城市中心与未来的城市副中心通过城市发展主轴连接起来。
“两心”即一主一副两个中心,主中心为现在的城市中心,主要分布在解放中路、清池大道、新华中路与浮阳大道所围合的区域,集中了城区主要的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规划在京沪高铁站场东侧区域设置城市副中心(即城市新兴功能区),将集聚商务金融、行政办公、文化会展、现代居住、综合物流等功能。
“三带”即三条重要的结构性绿带,均为南北向,从西至东分别为:沿迎宾大道形成的城市绿带,以生态防护和景观功能为主;依托城区中部的京杭大运河及其沿岸地区形成的城市绿带,展现文化、休闲、景观、生态等功能;在长芦大道与开发区组团之间形成的城市绿带,以组团隔离、生态防护功能为主。
“四片”即由三条南北向结构性绿带将主城区划分为城西新区、运河片区、新华片区与城东新区等四个主要城市片区。城西新区以京沪高铁站场东侧的规划副中心为核心,开发城市新兴功能区,重点发展商务金融、行政办公、文化会展、现代居住、综合物流等功能,在城西新区南侧集中布局教育科研用地,形成市级教育科研中心,在沧州新城北侧即永济路以北设置工业用地。运河片区位于浮阳大道、运河、渤海路与海河路所围合的区域,发展商业贸易、行政办公、现代居
住与新兴工业。新华片区主要位于永济路、运河、海河路与长芦大道所围合的区域,重点发展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石油化工、现代物流与现代居住等功能。城东新区则在空间上相对独立,重点发展新兴工业。
“城市的人口规模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到2020年,沧州主城区将成为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市城乡规划局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王中昌自信地说。
千年狮城运河绿都
“总规”中这样描述沧州的城市新形象:在城市功能和景观系统中注重对城市文化底蕴的挖掘,结合城市三条生态廊道,重点展现京杭大运河、沧州铁狮子等城市景观,打造“千年狮城、运河绿都”的独特城市风貌。
王中昌说,以“千年狮城、运河绿都”为城市形象目标,沧州主城区将形成“一轴、三带、多片、多点”的整体景观格局。一轴:即东西向的城市景观轴,重点展现以“千年狮城”为特色的城市建筑景观风貌。三带:是“运河绿都”的主要载体。一是南北向的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带,集文化、景观、休闲于一体;二是沿城市西部迎宾路形成的南北向生态景观带,重点展示城市的绿地生态涵养功能;三是城市东环路以东形成南北向自然生态景观带,起到工业发展区与城市生活区的分隔作用。多片:结合城市各个功能片区、现状公园、组团中心等,分别形成公共建筑景观区、居住景观区、现代工业景观区、园林绿地景观区等多个景观分区。多点:在城市建设区内结合绿地广场、公共开放空间、大型公共建筑门前、重要交叉口、城市主要出入口等形成景观节点和标志性景观,从而有效地提升沧州的整体城市形象。
“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功能设施更加完备、建筑风格更加现代、居住环境更加舒适……”王中昌说,未来的新沧州,将成为具有整合运河历史、武术、杂技文化特色的沿海宜居型城市。“一主、两副、多颗星”
与主城区同步发展,市域空间布局将呈现“一主、两副、多颗星”的特点。王中昌说,“一主”是沧州市主城区,“两副”是黄骅市和任丘市,“多颗星”是其他各县城。突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钢铁电力、港口物流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沧州市、黄骅市、任丘市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总规”指出,在市域城镇及产业空间发展时序上,遵循“先东西、后南北”的发展思路,近期及规划期末,主要依托东西向交通主轴,形成“双核哑铃型”城镇空间结构,同时形成“一横四纵”的城镇发展轴带。“双核哑铃型”:即以沧州主城区和规划黄骅中心城市为哑铃的两极,形成市域内两大核心区域。“一横”:即一条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主要包括沧州主城区、规划黄骅中心城市、渤海新区及黄骅港、任丘等;“四纵”:即四条南北向城镇发展副轴(包括东部沿海发展副轴、沿津汕高速城镇发展副轴、中部沿京沪线城镇发展副轴、以及西部城镇发展副轴)的市域城镇整体空间结构。
现代化宜居 市民很期待
家住运河区小王庄的张西新是个“老沧州”,说起沧州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憧憬,老人有很多话要说:“咱沧州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太大了,有些日子不出门的话,一出门都有点认不出来了。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公园绿地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方便……照这样发展下去,在沧州住着,比那些大城市一点都不差!”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魏,是2004年来到沧州的。他说:“刚来沧州时,觉得沧州挺落后的。只有几家大点的商场,楼也很低,跟大城市比差距大了去,来个朋友,想带着人家出去玩玩,都没地方去。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沧州的变化很大,感觉有点大城市的气魄了。最希望我这个第二故乡能越来越现代化,成为一个真正的大都市!”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一个个高楼竞秀的崭新社区、一片片碧草如茵的草坪、一簇簇迎风轻舞的树木……伴随着沧州经济的不断发展,自古就以苦水和盐碱著称的狮城,将以现代化宜居之城的新形象展露笑颜。2020年,穿梭在狮城的你,定将心旷神怡,舒适满怀。
第二篇: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
沧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五年七月
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基础产业。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给林业以更高的定位,对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林业局对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整合了林业六大工程,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2005年,国家林业局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进行科学认真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林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提出了“抓好六大工程,推进历史性转变、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实现林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在总结“十〃五”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林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中央、省确立的林业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好我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战略,确立我市林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指导全市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概论
(一)沧州市基本情况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542′-11751′,北纬3829′-3857′之间,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宽165公里,属黄淮海平原北部低平原区,黑龙港流域下游。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而多洼淀,河流众多,纵横东西,贯穿南北,土质类型以潮土、盐化潮土、滨海盐土为主,土地总面积143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7万公顷,全市总人口6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8万人。
(二)全市林业发展现状
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446万亩,四旁植树总量1.93亿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910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1.5%。全市以通道绿化、河渠绿化为骨架,红枣、冬枣、鸭梨、速生林基地全面发展,形成了西林(速生丰产林)、南果、中东部枣的三大片的格局。其中西片以速生杨为主,形成了5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南部地区梨栽培面积40万亩,速生丰产林30万亩,中东部地区以金丝小枣、冬枣为重点,面积100余万亩。在沿海地区,以湿地保护开发为目标,以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迅速开展,全市已有348万亩湿地列入湿地保护规划,其中南大港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十〃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沧州市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00
0
0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2001—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15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24.4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8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小型公益林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5%,较“九〃五”期末提高5.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0998万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其中中央级林业建设投资17063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6倍。
全市林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林面积达到223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较“九〃五”期末提高36%,生态效益更加显著。经济林比例结构渐趋合理,干、鲜果品比例为3:7,早、中、晚熟果品比例调整为1:2:7,基本达到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实行了果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面积认定达到130万亩,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优质果比例。
“十〃五”期间,全市木材产量8万立方米,较“九〃五”期间增加2万立方米。果品年产量23.7亿斤,较“九〃五”末增加3.3亿斤。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5.4亿元,为“九〃五”期末的2倍,较“九〃五”期末净增18.7亿元,全市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30%,较“九〃五”期末有大幅增加。
依法治林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林业案件查处率达到100%。资源管理、湿地保护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依法打击破坏林 业资源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各项森防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科技兴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累计进行各项科研课题和研究12项,取得成果6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5项,计30人次,推广应用林果新技术5项,增加效益1.5亿元。
林业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加强,“十〃五”期间全市共新建林业标准站12个,科技推广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森防标准站6个,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监测点2个,林业生态效益监测站2个,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为林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十〃五”林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的经验有6个方面:一是通过紧抓当前党和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了林业的大发展。二是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解放思想,拓宽了思路,积极完善政策机制,大胆开展林业机制创新,推行承包、拍卖、股份制、企业造林等多种形式的造林,调动全社会力量大搞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林业工作的开展。四是通过科教兴林,提高了林业科技含量,确保了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 了造林成效。六是坚持依法治林,建立健全了林业执法体系和制度建设,使林业执法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切实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五)存在问题
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县市由于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及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影响了全市林业整体的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1.5%,距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0%的奋斗目标差距还十分明显。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林种中,生态林比例明显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重点沙化土地、盐碱荒滩地、河渠、湿地周边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达到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标准的生态林较少。在树种结构中,树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态林以杨为主,适合重盐碱地种植的树种少。在布局上,东部地区绿化状况尚未根本改善,与临港经济开发、化工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品标准低,由于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落后,制约了林业整体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四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非法占用开发湿地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确立,林业在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林业建设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世界林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森林资源总体上减少,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努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二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正在由传统林业理论向现代林业理论转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已经兴起。三是森林以生态效益受到高度重视,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四是森林利用由破坏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开发利用人工林转变,森林的多种效益更加准确地定位。人工造林和保护天然林共同促进,成为各国林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五是世界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林产品和消费正向多层次加工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变。
从我国国内情况看,一是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显著提高,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共识。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更加受到重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速生丰产林工程的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集中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林业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四是国内林产品总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造纸、人造板、建材等对林产品的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人工速生丰产林建设亟 待加快。五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分类经营工作正在开展,适应新形势的林权制度和分类经营政策将为林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六是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林业做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林业,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也离不开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更离不开林业,这都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我省看,随着全省林业战略的调整,省加大了对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五”期间,退耕还林、海防林、速生丰产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向平原地区进行政策性、结构性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平原林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省继续加大对平原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海防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上讲给予更大支持,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市林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市看,一是我市林业和绿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我市的东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尤为突出。二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东部旱碱荒地开发、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都对林业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大搞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建设绿色沧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我市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加大,全市确立了实现“人均一亩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2%的奋斗目标,对林业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坚定信心,加大干劲,才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十一〃五”我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加快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态落后,绿化总体水平差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科学测算,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状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左右,生态公益林比重要达到6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而我市目前的覆盖率仅为20.5%,不仅低,而且在区域布局上不均衡,在林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抵御旱、涝、风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同时,我市沿海湿地分布广,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在保护生态平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南大港湿地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待国家环保局评审认定,即将跨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行列。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湿地周边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促进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开发、创造人与自然合谐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林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2、是促进农业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林果业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小枣冬枣产业、发展速生丰产林,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林木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土壤沙化,对农田具有保护作用。据检测,林网完善的农田,地表风速降低20-30%,相对温度提高10-20%,农田蒸发量减少8-21%,土壤有效水含量增加20%左右,能够有效地抵制风沙、雹、强降水、干热风等自然灾害 的影响,又促进粮食增产10-20%。林粮间作、枣粮间作等模式也且有很好的林粮双丰收效果。目前我市尚有近50万亩的沙化土地和150万亩以上的薄碱地和近200万亩的农田没有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的保护,如果有农田防护林的保护,可年增产粮食上亿斤。
3、是美化环境、改善沧州形象、发展临港经济的需要。良好的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绿化美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引进项目、引进外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市毗邻京津,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的双环交叉地带,位臵尤为重要,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大批的国内外运动员和观众路经我市,绿化美化将会对沧州的形象树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市临港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在沧州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临港经济被省确立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优势区域。我市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落后,与临港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加快沿海绿化进程、改善绿化落后局面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快林业建设、促进绿化美化已成为迫切需要。
(四)“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将加快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湿地周围绿化,加快河渠 绿化,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提高林业生态效益。
2、加快通道绿化和城镇绿化,打造绿色城市。“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国、省道绿化,提标准、上档次,建设绿色通道,特别是加快临港公路的绿化美化进度,为临港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将大力开展城镇和乡村绿化,通过建设环城林、环村林、绿化街道庭院,使全市城乡绿化再上水平。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东部绿化进程,积极开发东部地区丰富的旱碱地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冬枣基地、小枣基地。将进一步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林(板)纸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林业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增效。
4、加大科技兴林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速生丰产林高效栽培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开展旱碱地造林树种选育和提高旱碱地造林成活率,种研试验,努力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5、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木材检查站、林业标准站、森防标准站、生态效益监测站等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优良品种苗木生产,满足林业建设需求。
6、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加强林地、湿地、林木以及鸟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依法打击滥砍滥伐、滥捕滥猎、滥开滥占等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不法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加强森林 防火工作。积极开展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谋划分类经营管理。严格管理森林采伐和更新,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的定位 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决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林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提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林业以基础地位。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沧州林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决定了沧州林业在沧州环境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沧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东部旱碱地开发中处于基础地位。沧州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实现东西部绿化的协调发展,实现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协调发展,国家重点工程与地方工程相结合。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林业建设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处理好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关系,促进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地点、城乡分类指导,科 学布局、优化配臵。坚持先易后难、典型带动、梯次推进。
4、坚持实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乔灌花草药相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造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
5、坚持科技兴林、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有效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6、坚持依法治林,保护与发展并重,造林与管护并重,处理好保护、发展与利用的关系。
7、坚持强化管理,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8、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中央、地方、企业投资相结合,财政资金与林业资金相结合,内外资金相结合,努力增加林业建设投入。
9、坚持林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大力推进个体承包,实行谁造谁有,明确权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全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实现多主体参与,多形式造林,全民动员,全社会搞绿化。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和2015年远景目标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基本完成“人均一亩林”的战略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左右,东部县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全市宜林荒地、沙荒碱地、零散瘠薄地、河渠路两侧周边、城市乡村基本实现绿化,全市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增加到60%左右,生态效益进一步实现。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年林业产值50亿元。
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四、“十一〃五”林业建设的重点
沧州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扶持十大龙头企业,优化四项林果结构,强化四个科技支撑,完善五项基础设施,推进六项资源保护。
(一)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开展城乡绿化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四大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任丘、河间、肃宁、献县、沧县、南皮、泊头、东光、吴桥、黄骅、海兴、盐山、孟村、青县等14县市区,规划造林80万亩。
2、海防林工程,涉及黄骅、海兴、盐山、孟村、沧县、南皮、青县、南大港、中捷等9县市,规划造林50万亩。其 中湿地周边绿化造林20万亩。
3、防沙治沙工程(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涉及吴桥、南皮、东光、盐山4县市,规划造林20万亩。
4、环中心城区周边绿化工程。涉及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沧县四县区,绿化重点是环沧州中心城区周边道路、河渠、村庄、单位及园林景观绿化,规划造林2万亩,其中环中心城区造林1万亩,村庄、单位、庭院及其它景观绿化工程造林1万亩。
5、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以沿海、湿地恢复和保护为重点,工程涉及南大港、海兴、黄骅、中捷四县市区,规划保护面积83.7万亩,“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二)产业基地和龙头建设
根据我市林业建设的布局与功能,将全市新造林重点放在六大基地建设上:
1、冬枣基地,在现有36.8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13.2万亩,使全市冬枣基地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建成黄骅、沧县、献县、海兴、中捷、南大港6个冬枣基地县。
2、小枣基地:在现有192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面积58万亩,使全市小枣基地面积达到250万亩,进一步完善和壮大沧县、献县、泊头、南皮、河间、青县、盐山7个红枣基地县市。
3、鸭梨基地:以泊头、肃宁、南皮、青县为重点。围绕 提质增效和品种改良,“十一〃五”期间全市鸭梨基地面积保持在50万亩。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十一〃五”期间,在现有87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63万亩,使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根据生产板材、锯材、人造板材、纸浆材、薪材等不同需要,确立种植树种、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和管理抚育技术,以销定产,使速生丰产林建设实现基地化种植、定向化培育、采伐管理分类办理。着手开展好基地认证,力争在国家分类经营政策出台后,尽快开展工作,“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基地认证。
5、紫穗槐、柽柳等灌木林基地: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采取封、造结合新建灌木林基地10万亩,使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
6、花卉基地:以河间、运河、新华为重点,扩大花卉生产规模,增加花卉品种,提高花卉档次,“十一〃五”末,全市花卉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品种达到20个以上,其中出口创汇品种5个以上。
扶持十大龙头企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和项目。重点扶持十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十家龙头企业。
(三)继续抓好林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臵,提质增效。抓好布局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四项调整。
1、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东部旱碱地开发为重点,造林绿化工作的向东部调整,向沿海临港地区调整,以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海防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营造冬枣、金丝小枣,发展速生丰产林,积极开展河渠路绿化。造林100万亩,占全市任务目标的67%。实现东部绿化新突破,力争2010年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改变绿化落后的局面。
2、林种调整。“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和兼用林,大幅度提高生态公益林比重,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由“十〃五”期来的50%提高到60%,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全面兼顾的原则。
3、树种调整。在果树品种中,积极发展冬枣、小枣,稳定鸭梨、苹果,积极发展名特优杂果。其中冬枣增加到50万亩,金丝小枣增加到250万亩,鸭梨稳定在50万亩,苹果稳定到30万亩,杂果发展到20万亩。全市果树基地总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
4、品种调整。在果树品种结构上,继续贯彻“十〃五规划”提出的1:2:7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在晚熟品种中,增加耐储藏品种的比重,重点发展出口创汇品种,发展中、高档品种,逐步淘汰市场销路差、效益低的品种。
在速生丰产林中,根据营林方向,增加生产胶合板材品种,适当发展高密度板原料林品种,调减干性较差、材质不好的品 种。“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107、108速生杨、冀廊杨,引种中天杨、毛新杨等,扩大抗盐碱速生柳172种植面积,减少三倍体毛白杨的种植。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1、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坚持以科技求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方针,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面向重点林业工程、面向生产,进行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解决林业实践中的困难。积极吸引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到我市进行科研改善和示范推广,大力应用国内外林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我市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及相关技术配套工作,积极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提高科技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力争完成科研试验研究15-20项,承担省市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5-10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项以上,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70%,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40%以上。
2、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全市建立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林业新品种引进、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0个,建立以果致富示范村10个,建立林、牧、药综合发展科技示范点10个,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3、加大林业培训力度。分层次培训林业公务员、专业技 术人员、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公务员公共管理(MPA)培训全面启动,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市县两级林业部门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500期,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成果3-5项。举办农民技术员培训班2000期,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30-50项,力争达到村村都有技术能手,户户都有明白人。
4、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大力开展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两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造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造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县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4个,县级苗木质量监督检验站5个,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站,全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公司3-5家,专兼职监理人员20-30人。
5、抓好果树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果品质量检测面积150万亩,全市标准化无公害果品比例达到50%,出口果品达到10%以上。
(五)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一是要深化国有场圃改革,全面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大胆进行国有场圃转制,全方位地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活力,解困增效,促使国有场圃发挥苗木生产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要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育苗。三是加快苗木基地建设。四是规范苗木市场,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五是加快苗木新品种地引进和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十一〃五”期间,全市苗木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引种新品种5-10个,推广新技术5-10项,年苗木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株。
2、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一是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新建标准林业站20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功能,达到国家标准。二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系改革,逐步将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强对基层林业站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3、进一步强化森林效益监测管理。加快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效益监测点各5-10个,全市建生态效益监测点20个。
4、加强木材检查站和检疫检查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木材检查站4个,使全市木材检查站达到6个。新建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全市达到8个,有效地控制危害性病虫传入传出,有效地制止违法运输木材的行为。
5、林业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广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电子政务管理系统,重点是抓好人员培训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可以率先应用。二是市县两级建立林业网站,通过网络技术传输信息、推广技术、宣传产品、提高沧州 林业和林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促进销售。
(六)依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1、严格采伐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木材采伐限额控制在10万方以内。严禁违规审批采伐指标,严禁滥伐盗伐林木的不法行为,确保我市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十一〃五”期间,木材经营加工全面实行许可证管理,逐步使全市木材经营加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发放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否则坚决予以取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木材运输证的发放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运输木材的不法行为。
3、加强林地、湿地资源保护。严禁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加强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南大港、海兴湿地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黄骅湿地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16万亩。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一是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要严格控制大面积发展纯林,提供种植混交林,规模较大的基地。要设计防病虫隔离带,要鼓励采取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二是要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全市建立和完善国家、省级重点林果病虫害监测点6个,新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5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三是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四是加强病虫杂 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各种病虫测报点100个以上,病虫害成灾率控制5‰以下。
在防火上,要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市林木资源快速增长,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焚烧秸杆、野外用火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火灾危险。“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力争将防火工作列入工作重点。特别是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要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一是要在全市重点速生丰产林区、林粮间作区建立火情监测点,达到每1-2万亩一个。二是各县市要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三是各县市普遍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火灾火险,快速启动,控制危害,减少损失。
5、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严禁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二是依法规范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经营秩序,严厉查处非法出售、收购、运输和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三是在建设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野生动植物救助站。四是依法规范人工繁殖、驯养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6、全面推进重点公益林的保护。按照全国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的总体思路要求,一是提前做好调查和统计,在林地确权发证时就确定好林木类型,为分类经营打好基础。二是国家分类经营标准出台后,在全年组织分类经营清查。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依法严格保护。对商品林造林活动依市场机制进行规范。三是加大重点公益林保护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市20万亩生态公益林列入国家保护范围。
五、投资估算与预期效益
(一)投资估算
根据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共需投入建设资金7.62亿元,其中生态工程建设投入约为4.8亿元,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
国家林业投资扶持原则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调入以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为主,商品林建设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投入,参照原有投资基数适当增加。据此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造林补助投资1.1亿元,国家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省级以上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省级以上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地方投资及群众自筹资金3.7亿元。
(二)预期效益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林业年产值5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十一五”林业规划的责任 落实“十一五”林业规划,是一项造福人类、荫及子孙后代的事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必须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一要各县市要根据全国、省、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本辖区的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重点,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二是按照 “十一五”林业规划的总目标,将林业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组织指挥机构,将任务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县、乡、村、户,落实到地块、河渠、路段,做到任务目标清晰,落实有力,确保林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实行行业分工合作,搞好部门绿化。交通、水利、城建、铁路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完成辖区的公路、河渠、城镇、铁路等绿化。四是要狠抓重点,尤其要紧抓东部绿化工程这一战略重点,将全市造林绿化的布局向东部地区转移,将沿海湿地周边绿化、临港地区绿化做为重中之重,强化措施,确保抓好成效。五是加强行风建设。要继续加强“四型”机关(学习型、战略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建 设,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加强学习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搞好服务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工作思路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强化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相结合,提高林业工作者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品质,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林业系统行风建设的主旋律。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发展林业的认识
一是加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林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公民对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对全民义务植树法定性、义务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合力;二是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增强运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意识,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遏制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四是做好林业行业的宣传,使广大林业职工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四是要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使全民植树成为人们的统一意志和行动,推进植树造林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三)依靠科技,提高 “十一〃五”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首先,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绿化重点、目标、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其次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总结推广规范化的绿化模式和技术规程。第三要强化品种质量意识,做到良种壮苗。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严格按照造林绿化规划和计划,以优、新、特为目标,搞好造林与育苗衔 接,确保一般造林良种使用率、果品基地和重点工程良种使用率。第四,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如节水灌溉,生根粉技术、工程造林等,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绿化成效。
(四)深化林业改革,落实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林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林业体制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业体制改革是“十〃五”林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进程,推进全市林业再上新台阶。一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林权保障机制,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要继续加快林权改革,落实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依法保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大户承包、拍卖等做法,积极鼓励民营林发展,鼓励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参与造林绿化,加大造林绿化的广度与深度。三要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要全面兑现种苗补助、粮食补助和生活费补贴,对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无公害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对重点龙头企业和项目要重点支持。
(五)广筹资金,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绿化资金。一是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通过我市林业“十一〃五”规划与全国、全省规划和衔接,将我市规划列入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大盘子,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国家、省在 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二是要把林业资金、财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捆绑使用,集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造林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林业比较效益、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六)坚持依法治林,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一是要加大林业普法宣传,通过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守法护林的意识。二是加快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执法人员和各级专兼职护林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滥伐盗伐林木、非法经营加工、运输木材、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依法保护林地资源。四是加快木材检查站、森防检疫检查站等林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病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加强病虫杂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
第三篇:关于沧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报告
关于沧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报告
科学发展是 “十二五”第一要务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强力推进沿海强市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 的关键时期。加快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 民强市目标,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推进沧州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率先崛起这个主基调,抢抓机遇,加快沿海强市建设。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 沿海强市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工业强市不动摇、项目建设不动 摇、对外开放不动摇,全力构筑大港口、大产业、大城市三大平台,突出抓好沿海经济龙头带动、城市化 建设提质提速、县域经济晋级升位三项重点工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 实现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实现“三个翻番 四个提高”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三个翻番、四个提高”。“三个翻番”: 即经济总量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4000 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半,达到 66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 一番半,累计完成 1.2 万亿元。“四个提高”: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幸 福指数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600 亿元;城市化率达到 54%;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完成控制性指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7000 元和 9300 元,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8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 68.4 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5%。发展沿海经济 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实现“十二五”主要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推进六大战略任务。渤海地区新的增长极、隆起带。任务一:加快发展沿海经济,打造环 紧紧抓住秦唐沧沿海发展规划即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用足、用
好相关政策,加快以渤海新区发展为龙头的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步伐,早日 把沧州打造成为冀中南和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极和隆起带。加快推进黄骅综合大港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开发、加快建设,积极推进 20 万吨级航 道和油品、集装箱、煤炭、矿石等专业码头建设,构筑以综合大港为龙头的集疏运体系,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建设,使黄骅综合大港真正成为环渤海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现代化综合性大 港,充分发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临港产业聚集。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全力打造石 油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冶金和仓储物流等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筑“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产业升级 任务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按照“油头化身”的思路,加快推进华北石化 1000 万吨炼油、中 海油中捷石化和沧州炼油厂炼油质量升级和安全环保技术改造等项目,力促“十二五”末达到 3000 万吨炼油 能力。构筑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现代煤化工、新型盐化工、化工新材料、细化工“五化并举”的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环保、安全、国际化沧州石油化工城。管道装备产业:以重点 管道装备企业为依托,以高端、高压、高附加值为方向,上规模、上装备、上水平,到“十二五”末,形成 3000 万吨加工生产能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管道装备之都。冶金产业:抓住国家和全省钢铁产业向沿海转 移的机遇,发挥沿海临港优势,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冶金企业和项目向渤海新区聚集,打造冀中南装备新
材料制造基地。在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升级改 造步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城市 促进城乡一体化 任务三: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主线,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为重点,以建 设新城、新区和发展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促进城市化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建设中心城市。按照沧州市总体规划,谋划实施一批有品位、生财富、惠民生的城建项目,推进城 市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加大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促进产业聚集,做大做强中 心城市经济。加快市区与沧县、青县同城化步伐,进一步扩大主城区规模。完善路网体系,实现中心城区 主干道与环城高速对接,所有县通高速公路,促进沧州市区与各县(市、区)的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两个副中心城市。加快任丘市和黄骅新城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区规模,提高承 载能力,塑造城市特色,打造两个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县城、小城镇和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加快泊头、河间两市和盐山、献县等 8 个县城建设,进一步完 善功能,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加快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 任务四: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行政体制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各类企业在我市发展创造优良 的环境;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 展,推动民营企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各个行业竞相发展。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着力 增加一般预算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把新增财力更多用于农业、科技以及文 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企业改革:加快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步伐,转换管理体 制,优化经营机制,盘活闲置资产,积极推进优势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和企业集团组建步伐。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在重点改革任务上取得突破。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文化体制 改革: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整合杂技、武 术资源,组建杂技、武术企业集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京津全面对接。积极开展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科研院所 和外国驻华商务机构的对接活动,推进与京津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高端人才、信息网络、金融服务等 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与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交流合作,在战略合作、战略重组上取得更大突破。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增强对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发挥杂技、武术文化资源优势,以杂技节、武术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经贸洽谈活动,提高沧州的知名度和 对外影响力。加快保障建设 构筑经济支撑 任务五:加快保障能力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增强科技、人才有效供给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构筑交通支撑。按照“东出西联、南北贯通、内网加密、外部对接”的原则,加快推进沿海、邯港、石港等高速公路和邯黄铁路建设,完善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网。加快推进沧州机场前期谋划,建设冀中南 地区重要的支线机场。进一步构筑能源支撑。加快建设沧东电厂三期、华润热电联产项目,谋划建设核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 项目,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加强与神华集团以及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的沟通协作,提高 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煤炭供应能力。加强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的合作,谋划建设商业性原油储备基地,提高油气 保障能力。进一步构筑水利支撑。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的机遇,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提高 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结合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谋划实施区 域调水工程,加快沧州市区第二水源地、杨埕水库二期等 10 大引蓄水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防洪 保安全工程建设,形成“东西连通、南北互济、库渠互补”的生态水系水网。进一步构筑科技、人才智力支撑。注重民生投入 构建和谐沧州 任务六:加快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沧州。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市人民尽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体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保 体系。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着力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 步增长的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扩大和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多渠道 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报告》指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为主攻方向,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沿 海经济龙头带动、城市化建设提质提速、县域经济晋级升位,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 建党 90 周年献礼。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以上;全部 财政收入增长 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 10%。2011 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抓好 渤海新区开发建设 一是加快黄骅综合大港二期工程建设。确保 20 万吨级航道工程和相关专业码头 3 月份逐步开工,如期 建成。二是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按期建成航运服务中心、海关大厦、检验检疫大厦,完善查验机构办 公、生活服务设施;做好综合保税区、仓储物流区前期工作,为实现大通关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加 快产业聚集。重点推进中捷石化升级改造、北汽 40 万辆整车、三和重工 100 万吨大无缝钢管、华润热电 2×30 万千瓦发电机组等一批产业支撑项目。四是加快黄骅生态新城建设。重点推进企业总部、河北农大渤海校 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际文化创意广场、博海公园和世博大观园等工程建设。五是加快港区基 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商 业、文化、道路、供水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保证综合大港运营需要。六是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邯黄铁路建设,确保沿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滨海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着力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抓谋划。重点谋划 100 万吨乙烯、100 万吨 PX、30 万吨 MDI、120 万吨醋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国华沧东电厂三期、渤海新区热电二期、沧州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抓住国家和省编制“十二五” 规划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和国家项目“盘子”。二是抓前期。加快推进中捷石化炼油质量升级改造、正元集团醇胺联产、旭阳化工产业园、美国嘉吉粮油储备加工、石钢搬迁等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以及 邯港、石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三是抓建设。加快推进华北 石化 1000 万吨炼油和沧炼炼油质量升级改造、大化 10 万吨 TDI、金牛化工 40 万吨 PVC、旭阳化工 20 万吨己内酰胺、宏润重工 5 万吨压力机组、鑫源泰 X100 高钢级大口径钢管、华洋 660 高钢级厚壁直缝焊 管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建设计划。
着力做大做强 工业经济 一是推进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建设。重点编制完善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加快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引进、开工建设一批重点 项目,提高产业聚集能力,把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工业经济 发展的主要载体。二是培育发展企业集团。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重组嫁接等形式,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层次,做强一批优势企业集团。积极开展企业对标行动,推动企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实 施品牌战略,年内争创 3 个中国驰名商标。三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扶持沧州开发区、高新技术 开发区及各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筛选 100 家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实施创新型企 业培育计划,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确保国家级管道元件检测中心建成达标,力争国 家级石油化工检测中心获得批准。四是切实抓好生产运营。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监控,认真做好市场预测和预警分析,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调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着力推进 城镇建设上水平一是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上水平。重点抓好十大城建工程。二是推进县城、小城镇和新民居建设上水平。以道路、供水、供热、商贸流通、教育文化等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县城功能,提高对要素资源的吸 纳能力。发展壮大交河、米各庄等 13 个重点镇,建设一批与县城相呼应、辐射周边乡村的中心镇、产业镇。进一步抓好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确保一批示范村建成入住。三是推进城市管理上水平。进一步落实“两级 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两区、街道、社区组织的管理职能。积极创建国家级园 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着力发展 现代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业。二是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围 绕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和生态休闲四大主题,积极开展与京津等地大型旅游社团的合作,规划、开发、建设精品景区、精品线路,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着力壮大 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 一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按照确定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一套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培育一批有规 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五个一”标准,加快推进 工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规范化建设。二是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每个县(市)培育壮大 1 至 2 个支 柱产业的要求,努力做大做强有优势、有潜力的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管道装备、数控机床、五金机电、电线电缆、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 施,着力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让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活跃 经济的生力军。着力做好 “三农”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水产养殖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和优质 棉花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京津粮油蔬菜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 经营效益。二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孟村大成、献县沧华园、青县小洋人、肃宁华斯、河间国欣、泊头万雉园、沧县好想你枣业等 50 家龙头企业,培育 10 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集团。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新型农业的主体形式,大力发 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专业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500 家。四是加强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投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基础 设施项目。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新型流通网络。着力深化改革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是全力办好“一节一会”。二是推进与京津特别是央企的全面对接。三是加快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走出 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瞄准港台、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领导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一 对一”小团组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积极发展外经外贸。实施多元化国际市场开拓战 略,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认真抓好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收入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城乡和 县(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加强项目评审论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扩大政 府采购范围及规模。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和集体工商企业合作重组、破产改制工作,确保进入破产程 序的企业完成破产终结。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行房屋及土地承包权抵押,完善 农村金融服务,探索组建农业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破解农村融资担保难题。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全面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 系,保证群众用药安全,降低群众基本医疗费用支出。着力抓好 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关、环评关,严控新上“双高”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二 是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治理。对各县(市、区)、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目标管理。深入实施重点流域环境 综合整治工程,严厉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引导工 业用地向开发区、工业聚集区集中,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废渣、废水、废 气“三废”的综合整治和综合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按照“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大力推行清洁生 产、循环生产模式,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着力实施 “十大民生工程” 一是社会保障工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积极推进新农合工作,进一步扩 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建设。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力度,着 力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二是就业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破产企业失业职工、城镇拆迁失业 人员等困难群体托底安置机制。大力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三是住房保障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力度,落实廉租住房补贴,确保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四 是教育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主城区教育设施建设和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力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 计划,推动全市基础教育达标升级。着力抓好学前教育示范园建设。整合职教资源,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 办学模式。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五是医疗健康工程。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六是文化体育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县乡文化站、图书馆、农村书屋及科普惠民工 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七是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东光、吴桥、肃 宁、任丘等 7 个县(市)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实施沧州东部地区人饮安全工程,谋划建设市区第二水源地,积极做好引水、蓄水、用水文章,着力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八是扶贫开发工程。坚持以项目为载 体,以产业为支撑,以整合扶贫资金为手段,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龙头带动工程、扶贫培训工程,加大扶贫 资金投入,让更多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九是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工程。严格落实食品、产品质量安全责 任制,将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十是平安沧州创建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 产责任制,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易燃易爆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 故发生。深入推进平安沧州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妇幼、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慈善事 业。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动档案、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 等各项事业发展。四 切实加强 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指出,完成未来五年战略任务、实现“十二五”精彩开局,需要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更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勇于自我加压,敢于自我超越,不断创新 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千方百计地多上快上项目,千方百计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千方
百计地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地推进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以勤奋努力的工作和发展的实绩,提升沧州 的竞争实力和战略地位,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 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做到情为民所系,倾听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意愿,关 心群众疾苦;做到利为民所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满腔热情、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 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坚持务实勤政,大力营造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大力倡导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誓争一流的工作作风,不断 增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心思用在谋发展、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到干实事、求实效上。不 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殚精竭虑,奋力开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强化法制观念,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依法实施行政问 责,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进一步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努力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 人士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让政府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符合人民群众 的意愿。——坚持廉洁从政,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
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从政的各 项规定,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拒腐防变的长效机 制,着力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治腐败。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 闻舆论监督,努力建设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
第四篇:沧州市教育系统
沧州市教育系统“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面对标、夺旗争星”活动以及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履行“认责承诺”的意见,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确定的目标
“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是推动我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以“学纲要,促发展,创先争优上水平”为主题,以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为重点,全面学习并认真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即将出台的《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沧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目标任务,结合岗位实际,认领自身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并以签订《承诺书》、公示承诺内容等形式公开认责承诺,逐步建立起对标升级、认责承诺、夺旗争星、亮旗示范等创争机制,使之成为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1
要、推动全市教育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长久保障。
二、活动的阶段安排和主要内容
活动按三个定期、一个长期共四个阶段进行,内容安排相对独立,时间安排相互交叉、互相衔接,贯穿《纲要》执行落实的全过程。
(一)学习纲要、领会精神阶段(现在起——2011年1月底)
各地各学校、各级教育干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利用通读、研讨、答卷等多种形式,尤其充分利用好教育部干部培训网的《教育纲要》专题培训平台,认真、全面的掌握纲要内容,理解纲要起草的背景、环境,领会纲要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把对纲要的学习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落实到各级所有学校,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真正实现教育系统学习纲要全覆盖。
(二)制定纲要、建言献策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底)
在学习好纲要的基础上,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为制定《沧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十二五”规划和本地本学校发展规划献计献策,组织开展“我为《纲要》献一计”活动,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共同谋划,为当地党委、政府编制科学的教育规划当好参谋、奉献智慧。各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要设立征集平台,畅通征集渠道,并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汇总、合理运用。针对在征集活动中提出有突出价值建议的单位和个人,可选树一批建言献策“智多星”,通过设置“建言献策榜”等形式,将“智多星”及其建议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使之成为引导全系统广大党员积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的榜样和楷模。
(三)对标纲要、认领责任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全市教育系统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即将出台的《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沧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结合实际,自觉认领自身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可设立不同类型的“先锋旗”、“模范星”、“业务能手”等,引导基层组织和党员争先进、创佳绩。
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重点对标转变职能、服务发展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思路、方法,查找自身在机关效能、干部作风、工作质量以及与先进地区在教育理念、发展方式、政策措施、发展质量和水平上的差距,寻找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结合职能,设置“党员先锋旗”、“为民服务星”等,引导机关发挥好带头和示范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对标相应门类、层级教育的发展任务,认识自身与《纲要》所确立的本门类教育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查找与先进学校在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制度措施、教育质量与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寻找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促进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并组织制定和实施好本学校近期及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基层党组织要对标“五个好”要求,查找自身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方面的不足,认识班子、队伍、制度、阵地建设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争创积极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三育人”优秀团队。
共产党员重点对标“五个模范”要求,查找自身在党性修养、能力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三育人”优秀标兵。
(四)承诺践诺、岗位奉献阶段(2011年5月——长期)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以签订《承诺书》、公示承诺内容、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就确立的目标进行公开承诺,并根据承诺事项,制定落实计划,自觉履行职责、兑现承诺。
基层党组织承诺的事项以可操作、能落实为原则。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年要承诺至少为群众办好2-3件实事,并带领群众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学校的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承诺事项确定后,要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通过明白纸、电子屏、橱窗、展板、报刊、电视、网络等形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布,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共产党员在基层组织指导下做出承诺,承诺事项可公开上墙,也可在党员大会、全校教职工大会等场合口头公开。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1-2件实事。
基层党组织要以民主生活会为主要形式,每半年召开一次认责承诺评议会,组织党员对认责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自评,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同时对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自查。通过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民主测评等方式,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确保履责践诺事项落实到位。
这个阶段要长期坚持,贯穿创先争优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全过程。
三、确保活动落实的主要措施
全市教育系统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结合本地本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活动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位共产党员。
(一)健全机制,加强领导。各地各学校要把“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专门安排部署,切实抓好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党委(党组、党支部)书记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各地各学校要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并对履行岗位职责和兑现承诺好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度,每月逐级上报活动情况。
(二)扎实推进,加强指导。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活动的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通过专题调度、调研督导、随时抽查等方式,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扎实推进、确保实效。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改进“对标纲要、认责承诺”方法,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典型层次,并通过媒体报道、巡回报告、交流互动等多种方式搞好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沧州市供销社
沧州市供销社
政府信息公开资料汇编
(二)沧州市供销社
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目录
概况信息部分„„„„„„„„„„„„„„„„„„„„„„„„„ 行业介绍„„„„„„„„„„„„„„„„„„„„„„„„„„„„ 机构职能„„„„„„„„„„„„„„„„„„„„„„„„„„„„ 内设机构职责„„„„„„„„„„„„„„„„„„„„„„„„„„ 领导信息--领导简历、工作分工„„„„„„„„„„„„„„„„„„„领导信息--领导讲话、公务活动„„„„„„„„„„„„„„„„„„„计划总结部分„„„„„„„„„„„„„„„„„„„„„„„„„ 计划总结„„„„„„„„„„„„„„„„„„„„„„„„„„„„ 沧州市供销社2007工作总结„„„„„„„„„„„„„„„„„„„„„„„发展规划„„„„„„„„„„„„„„„„„„„„„„„„„„„„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科技示范田建设规划„„„„„„„„„„„„„„„ 沧州市供销社2008年发展规划„„„„„„„„„„„„„„„„„„„„„„„„工作动态部分„„„„„„„„„„„„„„„„„„„„„„„„„ 政务动态„„„„„„„„„„„„„„„„„„„„„„„„„„„„ 沧州市供销社2003年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沧州市供销社关于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2006年春节烟花爆竹销售布点工作的意见„„„„„„„„„„„„„„„„„沧州市供销社2006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沧州市供销社2006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沧州市供销社关于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意见„„„„„„„„„„2006年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沧州市供销社2006年关于开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 沧州市供销社2006年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方案„„„„„沧州市供销社推进县级社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农资商品经营防假打假实施办法„„„„„„„„„„„„„„„„„„„„„„„ 1 1 2 3 11 21 30 30 30 34 34 37 40 40 40 43 47 49 51 55 58 60 62 65 68 7
2构建“两个体系、一个中心”打造为“三农”服务新平台„„„„„„„„„„„„ 73 沧州市供销社关于开展“五查五树”集中检查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 79 沧州市供销社2007年社会公开服务承诺„„„„„„„„„„„„„„„„„„„„ 82 2007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83 沧州市供销社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 85 沧州市供销社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方案„„„„„„„„„„„„„„„„„„„„„ 87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帮扶工作安排„„„„„„„„„„„„„„„„„„„„„„„ 沧州市供销社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工作方案„„„„„„„„„„„„„„„„„„ 沧州市供销社2008年社会公开服务承诺„„„„„„„„„„„„„„„„„„„„ 沧州市供销社贯彻“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供销„„„„„„„„„„„„„ 沧州市供销社2008年民主评议工作方案„„„„„„„„„„„„„„„„„„„„ 突发公共事件„„„„„„„„„„„„„„„„„„„„„„„„„„„„„„ 沧州市供销社防汛应急处置预案„„„„„„„„„„„„„„„„„„„„„„„ 沧州市供销社突发生产、经营、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应急预案„„„„„„„„„„„„ 统计数据„„„„„„„„„„„„„„„„„„„„„„„„„„„„„„„„ 市社“四大网络”建设情况„„„„„„„„„„„„„„„„„„„„„„„„„„ 2007年沧州市供销社发展情况„„„„„„„„„„„„„„„„„„„„„„„„ 财政信息部分„„„„„„„„„„„„„„„„„„„„„„„„„ 财政预决算„„„„„„„„„„„„„„„„„„„„„„„„„„„„„„„ 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事项信息部分„„„„„„„„„„„„„„„„„„„„„„„ 行政许可„„„„„„„„„„„„„„„„„„„„„„„„„„„„„„„„ 食盐零售许可证登记„„„„„„„„„„„„„„„„„„„„„„„„„„„„ 行政执法„„„„„„„„„„„„„„„„„„„„„„„„„„„„„„„„ 食盐专营办法„„„„„„„„„„„„„„„„„„„„„„„„„„„„„„„
102 104 108 108 109 110 110 110 111 112 112 112 113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