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时间:2019-05-13 16: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第一篇: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狠抓管理,大打林业生产攻坚战,使全县林业生产有了突破性进展。林业建设使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生态、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林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林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食品、药品、燃料等工业原料。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养护物种等多种功能。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建设指示精神及国家的林业建设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我县林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林业大县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成就。

××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侧,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80.5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林业植被稀少,是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十五”期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坚持改革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目前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12.9万亩。其中用材林3.2万亩、防护林5.8万亩(护岸林3.2万亩、护路林1.4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3.8万亩、特用林0.1万亩、无林地0.6万亩、蔬林地0.08万亩;全县宜林网化面积8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4,其中已形成网格达到林网化标准的62.2万亩,需新增完善林网22万亩,林网折实面积4.3万亩。全县折实林木覆盖面积28万亩,其中林网、四旁树木折实覆盖面积15.1万亩。活立木蓄积78万立方米,植树总株数12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1。年果品总产量4000万吨。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以农田林网化、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为主体的生态林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沟、路、渠、堤已基本栽上了树,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林业的生态防护效益更加显著。林业产业体系已成雏形。丰产林、用材林建设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经济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成2个大型木材购销市场和一个果品购销市场,以3处国营场圃为依托,建成了以亚龙木业集团、金德果蔬、安利木业为龙头的一大批林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6000万元。建成贮藏量千吨以上的果品贮藏库20多个,年贮藏能力2万多吨,降低了由于果品腐烂带来的损失。开发了多种多方式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式样,对采后的果品及时进行清洗、杀菌、分级、包装,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林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巩固,乡镇林业站建设通过了“合格县”验收,林木管护队伍不断壮大,护林防火,病虫防治设施初步配套,林业公安、林政管理、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执法队已经建立,县乡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基本健全,造林绿化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林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回顾五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六条:

1、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林业。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林业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统筹协调、相互促进。

3、坚持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林业建设必须从本县自然条件出发,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

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与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建设方式,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明晰产权,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到“谁造谁有谁受益”,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同时,大力推

广林草、林药、林菌、林菜等多种间作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立体种植模式,增加亩产出效益,林业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5、坚持以保护为基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资源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林,把保护林木资源放在林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6、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实现林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年来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6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全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林木病虫害。林网标准化程度低,采伐更新强度不合理。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三是造林绿化标准低且分布不均。在造林生产中,往往出现造林季节只求数量,只求能完成任务,而对种植质量和管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出现只造不管或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率低的状况。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林业建设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六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树木权属不清,与群众利益关系不够直接,群众对树木保护意识不强,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七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自我陶醉,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林业,对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原农区同样的耕作条件下,有林网保护比空旷地带的农作物增产10-30。森林覆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降水量可增加7.8毫米。造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增加再生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决定要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毁林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导致连年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然降水连年偏少,河道年径流量也连年减少,且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县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全县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林业“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林工贸一体化,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

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

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

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

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县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其中到201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到2020年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

四、林业“十一五”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我县林业建设在“十五”初步实现绿化的基础上,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林网、村镇四旁折实16.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果品年产量5000万公斤,林业年产值5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系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完成上述任务,“十一五”林业建设布局按照建设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进行规划。在全县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发展两大产业。

(二)林业生态体系

以绿色通道工程为框架,以农田林网化工程为主体,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实行沟路渠林田统一规划,建设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屏障,形成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1、绿色通道工程

绿色通道包括105国道,省道枣曹线、金嘉线、东丰线和县乡公路,建设目的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国道、省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县乡公路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将主要县乡路的两侧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在林带结构上,坚持以乔木为主,花灌草相结合,形成用材林、风景树、花草的立体栽植模式,逐步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到2010年全面完成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建设任务。主干公路防护林带建设总长度169公里,面积3万亩,需栽植苗木100万株。

2、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坚持与排灌系统、道路、农田规划方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网格面积不超过300亩,断层不超过20米,存活率在85以上的标准,采用乔灌结合的立体栽植模式,实行综合治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格局,到2010年全面完成84.2万亩林网建设任务。

3、村镇绿化建设工程

加快村镇绿化步伐,重点对全县13处乡镇驻地及村庄周围、农民的房前屋后及村镇隙地进行绿化美化。村镇绿化要追求规模效应,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把营造村镇周围防护林与风景林、经济林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旅游、观赏、休闲以及生产林产品等综合效益,不断优化村镇林种、树种结构,逐步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庄园林化。

(三)林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林业产业体系。

1、速生丰产林基地。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多种间作形式,以短养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到2010年,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马庙镇、鸡黍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5万亩的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鱼山镇、化雨乡等乡镇为重点建设3万亩纸浆林基地。

2、经济林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2010年建成以司马镇、肖云镇、兴隆乡、鸡黍镇为主的金南万亩无公害大樱桃基地和以××镇、鱼山镇、马庙镇、王丕镇为主的万亩优质杂果基地;以××镇、兴隆乡、化雨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即以胡集镇、羊山镇、××镇、卜集乡为重点,沿105国道发展和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同时,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2010年,发展苗木花卉2.6万亩,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四)发展两大产业

1、林果产品加工业

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2、森林旅游业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2011-2020年主要任务和到2050年远景展望

2011-2020年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种果品产量达到l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28。实现林业总产值7亿元。

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保持84.2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2.5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30,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林木良种化,河堤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城镇园林化,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县,全县整体绿化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六、“十一五”林业改革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林业改革的重点是全面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五”林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沟、路、渠占压地、绿色通道用地、农田林网、经济林、丰产林用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造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造林绿化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按照不同林种、树种、品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单位的林果发展规划,要做到规划上图,任务到路段、到地块,规划要具体,要切实可行,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的做法,确保所栽树木良种化、规范化,做到栽前有设计,栽时有指导、栽后有检查。要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全县大型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坚持全县统一规划设计,分乡镇和部门实施,要实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报帐和审计制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林果发展上。

(四)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五)广开渠道,切实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对生态公益型场圃等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和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公益林业政府扶持的原则,由计委列入计划,财政部门列入预算,增拨相应的专款,金融部门增加信贷资金,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世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用于林业的部分,要全部有于林业生产。水土保持资金,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公路建设资金,也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河堤、公路的绿化。各级财政对林果良种引繁育、高效设施林业的发展,要给予重点扶持。要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无故不履行植树义务的,要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交纳绿化费。要采取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林业规划任务目标的按时完成。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第二篇: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狠抓管理,大打林业生产攻坚战,使全县林业生产有了突破性进展。林业建设使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生态、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林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林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食品、药品、燃料等工业原料。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养护物种等多种功能。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建设指示精神及国家的林业建设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我县林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林业大县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成就。

××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侧,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80.5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林业植被稀少,是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十五”期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坚持改革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目前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12.9万亩。其中用材林3.2万亩、防护林5.8万亩(护岸林3.2万亩、护路林1.4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3.8万亩、特用林0.1万亩、无林地0.6万亩、蔬林地0.08万亩;全县宜林网化面积8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4%,其中已形成网格达到林网化标准的62.2万亩,需新增完善林网22万亩,林网折实面积4.3万亩。全县折实林木覆盖面积28万亩,其中林网、四旁树木折实覆盖面积15.1万亩。活立木蓄积78万立方米,植树总株数12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1%。年果品总产量4000万吨。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以农田林网化、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为主体的生态林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沟、路、渠、堤已基本栽上了树,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林业的生态防护效益更加显著。林业产业体系已成雏形。丰产林、用材林建设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经济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成2个大型木材购销市场和一个果品购销市场,以3处国营场圃为依托,建成了以亚龙木业集团、金德果蔬、安利木业为龙头的一大批林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6000万元。建成贮藏量千吨以上的果品贮藏库20多个,年贮藏能力2万多吨,降低了由于果品腐烂带来的损失。开发了多种多方式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式样,对采后的果品及时进行清洗、杀菌、分级、包装,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林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巩固,乡镇林业站建设通过了“合格县”验收,林木管护队伍不断壮大,护林防火,病虫防治设施初步配套,林业公安、林政管理、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执法队已经建立,县乡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基本健全,造林绿化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林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回顾五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六条:

1、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林业。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林业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统筹协调、相互促进。

3、坚持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林业建设必须从本县自然条件出发,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与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建设方式,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明晰产权,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到“谁造谁有谁受益”,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同时,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菌、林菜等多种间作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立体种植模式,增加亩产出效益,林业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5、坚持以保护为基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资源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林,把保护林木资源放在林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6、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实现林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年来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6%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全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林木病虫害。林网标准化程度低,采伐更新强度不合理。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三是造林绿化标准低且分布不均。在造林生产中,往往出现造林季节只求数量,只求能完成任务,而对种植质量和管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出现只造不管或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率低的状况。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林业建设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六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树木权属不清,与群众利益关系不够直接,群众对树木保护意识不强,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七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自我陶醉,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林业,对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原农区同样的耕作条件下,有林网保护比空旷地带的农作物增产10-30%。森林覆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降水量可增加7.8毫米。造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增加再生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决定要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毁林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导致连年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然降水连年偏少,河道年径流量也连年减少,且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县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全县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林业“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林工贸一体化,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

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

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

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

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县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其中到201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到2020年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

四、林业“十一五”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我县林业建设在“十五”初步实现绿化的基础上,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林网、村镇四旁折实16.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果品年产量5000万公斤,林业年产值5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系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完成上述任务,“十一五”林业建设布局按照建设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进行规划。在全县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发展两大产业。

(二)林业生态体系

以绿色通道工程为框架,以农田林网化工程为主体,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实行沟路渠林田统一规划,建设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屏障,形成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1、绿色通道工程

绿色通道包括105国道,省道枣曹线、金嘉线、东丰线和县乡公路,建设目的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国道、省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县乡公路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将主要县乡路的两侧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在林带结构上,坚持以乔木为主,花灌草相结合,形成用材林、风景树、花草的立体栽植模式,逐步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到2010年全面完成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建设任务。主干公路防护林带建设总长度169公里,面积3万亩,需栽植苗木100万株。

2、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坚持与排灌系统、道路、农田规划方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网格面积不超过300亩,断层不超过20米,存活率在85%以上的标准,采用乔灌结合的立体栽植模式,实行综合治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格局,到2010年全面完成84.2万亩林网建设任务。

3、村镇绿化建设工程

加快村镇绿化步伐,重点对全县13处乡镇驻地及村庄周围、农民的房前屋后及村镇隙地进行绿化美化。村镇绿化要追求规模效应,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把营造村镇周围防护林与风景林、经济林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旅游、观赏、休闲以及生产林产品等综合效益,不断优化村镇林种、树种结构,逐步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庄园林化。

(三)林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林业产业体系。

1、速生丰产林基地。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多种间作形式,以短养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到2010年,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马庙镇、鸡黍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5万亩的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鱼山镇、化雨乡等乡镇为重点建设3万亩纸浆林基地。

2、经济林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2010年建成以司马镇、肖云镇、兴隆乡、鸡黍镇为主的金南万亩无公

害大樱桃基地和以××镇、鱼山镇、马庙镇、王丕镇为主的万亩优质杂果基地;以××镇、兴隆乡、化雨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即以胡集镇、羊山镇、××镇、卜集乡为重点,沿105国道发展和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同时,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2010年,发展苗木花卉2.6万亩,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四)发展两大产业

1、林果产品加工业

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2、森林旅游业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2011-2020年主要任务和到2050年远景展望

2011-2020年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种果品产量达到l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28%。实现林业总产值7亿元。

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保持84.2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2.5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30%,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林木良种化,河堤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城镇园林化,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县,全县整体绿化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六、“十一五”林业改革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林业改革的重点是全面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五”林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沟、路、渠占压地、绿色通道用地、农田林网、经济林、丰产林用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造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造林绿化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按照不同林种、树种、品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单位的林果发展规划,要做到规划上图,任务到路段、到地块,规划要具体,要切实可行,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的做法,确保所栽树木良种化、规范化,做到栽前有设计

第三篇: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米,其余山峰在—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区

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最高平均值.℃,最低.℃。平均日温差.℃。平均无霜期天,日照时数.小时。平均降水量为.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个街道,个乡镇,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个居民委员会,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万,农业人口.万。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年(“十一五”期间)全区荒山造林.万亩,发展经济林万亩,花卉苗木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各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防护林万亩,经济林片林万亩,用材林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年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万亩,新增花卉苗木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到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第三章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实现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绿色通道、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适地发展用材林,依靠科技,依托市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林,保护好林木、野生植物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林业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

体系建设、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继续抓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高标准绿化。

——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到“十五”末,全区宜林荒山面积虽较“九五”、“十五”期间大幅减少,但仍有.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这些荒山大多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或顶部,地处高山远山,土层瘠薄,绿化难度大,“十一五”期间努力将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一遍。一治一条流峪,一治一座山头,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实施重点工程为带动,高标准规划,严格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通过重点区域治理,带动整个山区荒山绿化。

——景区景点周边的绿化美化。跑马岭、四门塔、九顶塔、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等现有景区景点,在保护、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提升绿化档次为主,根据景区各自的特点、面向的消费群体的不同因需在景区内密植各类观赏树种和摆放时令花卉,在绿化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新引进的景点景区以高标准绿化为主,增加植被,增强吸引力和观赏效果,为景点再扩张、再提升打好生态基础。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座大型水库以及座中小型水库周围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良好,同时可适当点缀黄栌、五角枫、红栌等观赏树种,形成集绿化、美化、防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

——生态防护功能的增强及绿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后,从年开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做好“十一五”期间荒山造林成果的补植和完善;二是向高标准绿化迈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全面提高绿化水平。、平原绿化。

——农田林网建设。平原农田林网的新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施工,科学规划,统一网格标准,统一苗木规格,采用大苗、良种苗定植,确保一次成型,发挥最佳效益。农田林网的完善主要是对林带不整齐,布局不合理,网格偏大,标准不高的林网,按统一标准进行补植完善,达到合格农田林网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十一五”末,平原万亩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农田防护体系更加完善。林网树木成材后,可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后进行间伐或轮伐,但伐后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整个防护体系的完备。

——速生丰产林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廉价的投入、高效的产出、管理粗放等优点正逐步被平原地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也是平原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适时引导、鼓励农民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五年计划发展万亩。发展重点以沿黄、沿小清河的华某省部、遥墙、唐王、王舍人等平原乡镇为主。

——村镇绿化。城镇绿化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向街巷延伸。重点搞好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城镇小广场建设和办公、商住区的绿化美化,提升乡镇的对外形象。

大力推进围村林建设。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已经成为村庄文明、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需要。围村林建设本着“十一五”期间打基础、搞试点,“十一五”之后全面展开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有条件的村可规划建设中心花园或小广场,多形式加快村庄绿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群众结合村庄绿化搞好庭院绿化,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通道是国土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全区绿色通道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济青、东绕城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但今后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果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花卉苗木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地域带动作用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林果产业的提升和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壮大。、林果产业。“十五”末,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万亩,“十一五”期间在稳固现有面积,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挖掘内部潜力,产业提升上做文章。

①结构优化。突出抓好“五个一批”:

——新扩张一批果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再扩大经济林面积万亩,“十一五”末经济林总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重点突出仲宫、港沟、彩石、柳埠等目前经济林总量和人均面积较少的乡镇的退耕还果,大力发展经济林。坚持良种化、区域化、基地化的建设原则,重点发展桃、杏、核桃、板栗、花椒、大樱桃等当地名优品种和市场潜力大的干果和小水果,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规模,培育、扶持一批当地优势果品品牌,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新改造一批中低产果园。现有经济林中,有近万亩的果园产量低、效益低下。“十一五”期间,重点对这些中低产果园进行提升改造。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广果实套袋、微滴灌、树盘覆草等管理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树上树下科学管理,提高果树生产的单位面积效益和经济效益。

——嫁接提升一批低劣果树品种。现有经济林中,有.万亩属于老化、退化严重的低劣果树品种和新栽植的干果实生苗,管理滞后,影响农民增收。嫁接改造的重点是苹果、梨、桃等低劣杂品种以及新栽植的核桃、板栗实生苗。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名优特新果树良种,引进良种接穗,大力开展果树嫁接改造工作,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

——设施栽植一批果树大棚。果树设施栽培通过“十五”期间的实践,正逐步被山区群众所接受。“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果树大棚建设力度,根据果树生产状况和立地条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地抓好果树设施栽培,深入挖掘果树生产的内在潜力。

——建设完善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林果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抓好核桃、板栗、扁桃、苹果、梨、桃、杏、葡萄、柿子等大类果品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同时,抓好个左右的果树专业村,全面带动,提升全区果树管理整体水平。

②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林总量和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也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林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争取在果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果品精深加工。“十五”期间引进、发展的华鲁食品、大正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产销矛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几家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果品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果品的多次增值。

——完善产销体系。加强果品市场建设。在扩大已有的七里堡、仲宫、商家、西营等果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再规划建设柳埠、高而等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避免因销售不畅造成的果品滞销压价,提高群众植树种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果树生产者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果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路子。、花卉苗木业。花卉苗木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十五”期间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的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新发展万亩,“十一五”末达到万亩,并形成规模。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唐王、董家、郭店、王舍人、华山等平原乡镇发展种苗繁育和花卉种植。在布局上逐步向济青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孙唐路两侧集中,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带。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坚持市场拉动,发挥好区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搞好市场信息沟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园区化管理,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实现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三)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抓好封山护(育)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封山护(育)林及生态林补助项目。封山护(育)林是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封山育林,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封护力度,与实施生态林补助项目结合起来,对项目区森林资源实行重点封护,发挥项目区专职护林员的作用,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以项目区为核心,向外延扩展,扩大封护范围。本着封低即封高,封近即封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封育管造四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封。“十一五”期间新封山护林万亩。

对位处高山远山偏远地带、人工造林难度大,比较适宜通过实施人工封育,达到增加植被目的的部分荒山,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死封,按封山育林的标准和要求,配备护林房、护林员和瞭望设施,建设生态防护隔离围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投资,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绿化。、森林防火。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装备建设,根据任务需要,配齐必要的通讯、交通和扑火机具。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护林网络,搞好护林联防。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科学防火,增加防火瞭望台(塔),安装先进的监控设施,减少监控死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警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度,强化整个采伐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减少违章采伐、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加强对从事木材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依法健全各项经营手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提高林业案件的查处效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建完善林木病虫测报点,配齐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装备,增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对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进行重点防治。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都要达到省、市制定的管理目标,做到有虫不成灾。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林木检疫对象的侵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野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完善各种经营手续,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逐步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森林旅游业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林场建设。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在保护、管理好国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争取在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经济效益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国有柳埠林场,在核心区域的森林资源划归跑马岭景区和四门塔景区管委会经营后,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盘活其余国有森林资源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深入带来的重大机遇,打好“柳埠国家森林公园”这块牌子,广泛宣传,广泛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盘活部分国有资源,努力使林场摆脱困境。两国有林场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林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森林旅游业发展。森林旅游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人气越来越聚集。特别是国有黑峪林场与某省鲁建世纪集团以合作形式开发建设的蟠龙山森林公园年的成功建成开放,为全区乃至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优势、挖掘潜力,做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蟠龙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努力由投入期向效益回收期转变。协助做好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修订完善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用市场的手段开发经营森林公园,把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区北部滨河风光休闲旅游的亮点景区。同时,将其他林相较为整齐、环境较好、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林片经调查规划后,再申建处市级森林公园,构建全区森林旅游的大格局。

——休闲观光采摘果园。深入挖掘南部山区经济林的内在潜力,结合“农家乐”项目的实施,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经济林种植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鼓励单位或个人营建果品采摘园、果园超市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引进企业连片开发,形成大型的休闲观光景观园,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柳埠自然保护区是市政府批准的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面积为.万亩。“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按照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制度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区内环境改善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整合周边森林资源,积极申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章“十一五”林业改革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加快新一轮林权证的核发工作,明确权属,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稳定承包关系。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做法基本合理的,可直接续包;原承包做法经依法认定明显不合理的,可在完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承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置。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宜林荒山荒地,总结“九五”、“十五”期间的经验做法,推广柳埠、锦绣川、孙村等乡镇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行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

二、加快推进林地、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林地、林木使用权的流转。林地、林木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认真做好流转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民营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划定的事权等级和经营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和资源管理办法。对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继续实施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争取实施省级公益林补助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报帐制度,实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

五、革新林业管理机制

(一)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

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办公效率、保障林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根据林业工作需要配齐计算机、传真机,配置带宽不小于兆的局域网络,构建**林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林业发展、改革、科技等信息,及时了解外县区、外市地、外省林业工作的动态,汲取经验做法。加强局域网络安全,配齐必需的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加强网络管理,培训、确定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畅通。努力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查阅文件、网上传输数据,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业务监控、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各科站分工和业务需要,配备多媒体演示室、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建设林火监控室、资源消长监控室、林木病虫监测室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提高森林灾害的预防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国土绿化意识,激发积极性。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共同推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以及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抓好区、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多形式加快林业建设。

三、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区外投资主体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的开发建设,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教育,加强队伍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采用林业公安、林政、森保三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林木资源管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犯罪活动。

五、强化科教兴林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和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瘠薄山地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与生态监测、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抓好林业数据库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协会、学会建设,增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利用技术参股、领办创办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科技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技相关政策,推动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第四篇: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米,其余山峰在—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

**区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最高平均值.℃,最低.℃。平均日温差.℃。平均无霜期天,日照时数.小时。平均降水量为.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个街道,个乡镇,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个居民委员会,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万,农业人口.万。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年(“十一五”期间)全区荒山造林.万亩,发展经济林万亩,花卉苗木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各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防护林万亩,经济林片林万亩,用材林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年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万亩,新增花卉苗木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到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第三章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实现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绿色通道、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

单位面积效益和经济效益。

——嫁接提升一批低劣果树品种。现有经济林中,有.万亩属于老化、退化严重的低劣果树品种和新栽植的干果实生苗,管理滞后,影响农民增收。嫁接改造的重点是苹果、梨、桃等低劣杂品种以及新栽植的核桃、板栗实生苗。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名优特新果树良种,引进良种接穗,大力开展果树嫁接改造工作,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

——设施栽植一批果树大棚。果树设施栽培通过“十五”期间的实践,正逐步被山区群众所接受。“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果树大棚建设力度,根据果树生产状况和立地条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地抓好果树设施栽培,深入挖掘果树生产的内在潜力。

——建设完善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林果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抓好核桃、板栗、扁桃、苹果、梨、桃、杏、葡萄、柿子等大类果品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同时,抓好个左右的果树专业村,全面带动,提升全区果树管理整体水平。

②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林总量和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也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林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争取在果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果品精深加工。“十五”期间引进、发展的华鲁食品、大正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产销矛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几家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果品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果品的多次增值。

——完善产销体系。加强果品市场建设。在扩大已有的七里堡、仲宫、商家、西营等果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再规划建设柳埠、高而等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避免因销售不畅造成的果品滞销压价,提高群众植树种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果树生产者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果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路子。、花卉苗木业。花卉苗木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十五”期间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的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新发展万亩,“十一五”末达到万亩,并形成规模。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唐王、董家、郭店、王舍人、华山等平原乡镇发展种苗繁育和花卉种植。在布局上逐步向济青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孙唐路两侧集中,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带。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坚持市场拉动,发挥好区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搞好市场信息沟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园区化管理,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实现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三)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抓好封山护(育)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封山护(育)林及生态林补助项目。封山护(育)林是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封山育林,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封护力度,与实施生态林补助项目结合起来,对项目区森林资源实行重点封护,发挥项目区专职护林员的作用,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以项目区为核心,向外延扩展,扩大封护范围。本着封低即封高,封近即封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封育管造四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封。“十一五”期间新封山护林万亩。

对位处高山远山偏远地带、人工造林难度大,比较适宜通过实施人工封育,达到增加植被目的的部分荒山,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死封,按封山育林的标准和要求,配备护林房、护林员和瞭望设施,建设生态防护隔离围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投资,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绿化。、森林防火。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装备建设,根据任务需要,配齐必要的通讯、交通和扑火机具。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护林网络,搞好护林联防。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科学防火,增加防火瞭望台(塔),安装先进的监控设施,减少监控死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警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度,强化整个采伐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减少违章采伐、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加强对从事木材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依法健全各项经营手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提高林业案件的查处效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建完善林木病虫测报点,配齐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装备,增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对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进行重点防治。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都要达到省、市制定的管理目标,做到有虫不成灾。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林木检疫对象的侵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野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完善各种经营

确保信息畅通。努力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查阅文件、网上传输数据,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业务监控、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各科站分工和业务需要,配备多媒体演示室、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建设林火监控室、资源消长监控室、林木病虫监测室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提高森林灾害的预防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国土绿化意识,激发积极性。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共同推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以及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抓好区、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多形式加快林业建设。

三、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区外投资主体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的开发建设,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教育,加强队伍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采用林业公安、林政、森保三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林木资源管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犯罪活动。

五、强化科教兴林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和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瘠薄山地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与生态监测、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抓好林业数据库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协会、学会建设,增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利用技术参股、领办创办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科技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技相关政策,推动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第五篇: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狠抓管理,大打林业生产攻坚战,使全县林业生产有了突破性进展。林业建设使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生态、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林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林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食品、药品、燃料等工业原料。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养护物种等多种功能。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建设指示精神及国家的林业建设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我县林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林业大县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成就。

××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侧,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80.5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林业植被稀少,是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十五”期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坚持改革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目前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12.9万亩。其中用材林3.2万亩、防护林5.8万亩(护岸林3.2万亩、护路林1.4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3.8万亩、特用林0.1万亩、无林地0.6万亩、蔬林地0.08万亩;全县宜林网化面积8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4%,其中已形成网格达到林网化标准的62.2万亩,需新增完善林网22万亩,林网折实面积4.3万亩。全县折实林木覆盖面积28万亩,其中林网、四旁树木折实覆盖面积15.1万亩。活立木蓄积78万立方米,植树总株数12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1%。年果品总产量4000万吨。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以农田林网化、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为主体的生态林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沟、路、渠、堤已基本栽上了树,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林业的生态防护效益更加显著。林业产业体系已成雏形。丰产林、用材林建设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经济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成2个大型木材购销市场和一个果品购销市场,以3处国营场圃为依托,建成了以亚龙木业集团、金德果蔬、安利木业为龙头的一大批林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6000万元。建成贮藏量千吨以上的果品贮藏库20多个,年贮藏能力2万多吨,降低了由于果品腐烂带来的损失。开发了多种多方式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式样,对采后的果品及时进行清洗、杀菌、分级、包装,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林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巩固,乡镇林业站建设通过了“合格县”验收,林木管护队伍不断壮大,护林防火,病虫防治设施初步配套,林业公安、林政管理、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执法队已经建立,县乡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基本健全,造林绿化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林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回顾五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六条:

1、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林业。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林业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统筹协调、相互促进。

3、坚持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林业建设必须从本县自然条件出发,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与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建设方式,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害大樱桃基地和以××镇、鱼山镇、马庙镇、王丕镇为主的万亩优质杂果基地;以××镇、兴隆乡、化雨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即以胡集镇、羊山镇、××镇、卜集乡为重点,沿105国道发展和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同时,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2010年,发展苗木花卉2.6万亩,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四)发展两大产业

1、林果产品加工业

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2、森林旅游业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2011-2020年主要任务和到2050年远景展望

2011-2020年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种果品产量达到l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28%。实现林业总产值7亿元。

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保持84.2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2.5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30%,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林木良种化,河堤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城镇园林化,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县,全县整体绿化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六、“十一五”林业改革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林业改革的重点是全面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五”林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沟、路、渠占压地、绿色通道用地、农田林网、经济林、丰产林用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造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造林绿化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按照不同林种、树种、品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单位的林果发展规划,要做到规划上图,任务到路段、到地块,规划要具体,要切实可行,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的做法,确保所栽树木良种化、规范化,做到栽前有设计

下载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江泽......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暨中长期发展规划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暨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章 基本区情(一)自然概况**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山东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298.57平方公......

    区林业“十一五”(某—2010年)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 基本区情(一)自然概况**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

    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

    沧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五年七月 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基础产业。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精选]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市林业局和怀政办##号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建设,全面提高我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

    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某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镇十一五计划规划

    镇十一五计划规划镇“十一五”计划规划一、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镇地处205国道边,位于永安市北部,北距三明30公里,南距永安16公里,与泉三高速公路莘口、益口两个互通口相距10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