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时间:2019-05-13 16: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某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推动全市林业的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特制定某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林业建设的主要成绩

2001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造林绿化工作,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0.8,预计2005年底,达到31.5,对改善环境、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生态林业建设顺利推进。紧紧围绕市里确定的封山育林、绿色通道、平原绿化和城镇绿化等四项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实施工程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自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各类林业项目67个,直接用于林业建设的无偿资金达2063.75万元,世行贷款1000万元。累计新封山护林40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4.5万亩。

山区绿化方面,切实加强了对重要水源地上游和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防护林的封育管理,真正做到了山有人护、责有人担。目前,全市生态林面积已达105万亩,山区面貌进一步改善;平原绿化方面,突出加强了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农田林网和村镇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点、带、网、片相结合的平原绿化格局;绿色通道建设方面,坚持把其作为加快造林步伐、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初步建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重点,以国道、省道为主体,以县乡道路为延伸,覆盖城乡的绿色通道网络;城镇绿化方面,认真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公园、生态广场和生态小区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工程。

二是特色林业经济初具规模。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引导干部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效益,做到农民得利,国家得绿。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展名特优经济林16万亩,用材林1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45亿元。

在经济林建设上,坚持围绕市场抓调整,突出特色抓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区域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形成了板栗、苹果、桃、茶、桑等五大主导产业;在用材林建设上,通过完善政策、确权发证等有效措施,以及大户承包、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杨树丰产林。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为增加了群众收入。全市速生丰产林已发展到20万亩;与此同时,坚持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大力培植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在不断加大某某等风景旅游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了一批特色观光林业项目。

三是林业生产标准质量逐步提高。始终把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贯穿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林业生产的标准质量。“十五”期间,累计推广应用林果保护地栽培、果品套袋等新技术10余项,新成果15项,引进林木新品种近50个。

科技推广方面,积极鼓励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领办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对林农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林农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林木良种培育方面,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广应用林木新品种,努力推行基地化、规模化育苗,培植扶持了一批群众性林木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和大户,林木良种率达90以上;在造林质量上,坚持按照植树造林“质为先”的要求,从苗木选择、整地挖穴、施肥浇水到检查验收,均制订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造林合格率连续四年达90以上。

四是民营林业迅猛发展。坚持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民营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以来,全市非公有制林业共实现投资近亿元,造林20余万亩,占整个造林面积的70%以上。

在机制创新上,引导各级把民营林业作为全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稳定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大胆探索加快林业发展的新形式、新机制,进一步调动了群众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在林权改革方面,坚持把林木确权发证同造林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进一步让林农吃上了“定心丸”,有效保护了林农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效加强。坚持造管并举,实行依法治林、依法兴林,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2001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候鸟二号”、“绿剑”等各类专项行动10余次,开展了违法占用沿海防护林林地等专项清理清查活动3次,查处林木违法案件500余起。

在林业法制和队伍建设上,认真制定了《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有奖举报办法》和《沿海防护林管理办法》,积极推行了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林业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了对各类

第二篇: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2006年~2010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卫生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x,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医药强省、中医药现代化和实现xx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握机遇,团结务实,开拓进取,xx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中医药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依法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国家和省先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xx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我市制定了《xx市中医药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中医药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市卫生部门通过开展中医药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非法行医,整顿中医医疗市场秩序等,促进了中医药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不断深化中医改革,增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

“十五”期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中医医疗机构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改善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一是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和社会后勤化改革,调动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增加业务服务项目,完善专科业务设置,加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力度,促使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实行药品器械集中采购招标、门诊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等,努力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医疗信息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中医药信息管理网络体系雏形初现。

(三)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全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中医队伍不断壮大,中医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发展,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市现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所(同时也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xx大学附属医院),市xx、市xx以及各镇区医院均设置有中医科或中医门诊。目前全市共有中医病床629张,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3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84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22人。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4张,每千人口占有中医师有0.3人,全市年中医诊疗人次821892人次,住院服务量9783人次。

(四)中医药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高

xx市中医院“十五”期间发展迅猛,该医院坚持精心服务、爱心关怀的服务宗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注重对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内涵建设,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需求。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带动各镇区医院中医共同发展的中医服务网络建设,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市中医院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学术水平较高的市级重点专科3个,其中中医急症专科是省级中医急症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五)中医药科研和教学工作显著

“十五”期间,市中医院通过了xx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小组专家的核准,被认定为xx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促进我市在中医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市拥有xx省名中医2人,xx中医药等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共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拥有博士4人,硕士29人。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带动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十五”期间共获市科技成果奖17项。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层次不断提高,经省级立项15项,市科技局、市卫生局立项159项。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多项技术处于省内、市内领先水平。

(六)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逐步完善,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中医药工作以培养农村中医工作人员为

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扎实地积极开展。“十五”期间,全市大多数镇区医院中医科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镇村中医药人员素质和中医药业务水平有所提高,推广适宜农村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完善,覆盖面得到扩大,发挥了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七)行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系统坚持把行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自觉落实各项便民为民措施,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取得较好成效。市中医院连年荣获“xx省精神文明窗口单位”“xx省文明中医医院”“xx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和市卫生系统“优秀集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八)中药生产、研发等发展居前

在中药生产企业方面,xx已拥有xx药业、xx药业、xx制药、xx制药、xx生化药业、xx中药、xx药业、xx中药、xx医药等2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近4亿元。部分公司的中药保健产品已出口俄罗斯和东欧市场。在中药产品的研发方面,xx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一批新产品正在研发或投入市场。xx中健药物研究所开发的xx片等已成功投放市场。在中药材种植方面,xx内外有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也在省内外开发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

“十五”期间,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需求,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当前全市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医“名科”、“名医”建设仍有待发展,乡镇的中医工作整体水平比较薄弱,中医人才缺乏,这都将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二、“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建设集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体系,以政府主导、整合资源、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以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xx中医药城建设工作,为中医药强省做出较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以振兴全市中医药为总目标,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改革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做大做强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对社会的贡献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名院、名科、名医,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各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中医诊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力争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中医药建设等方面有重大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为建设和谐xx作出贡献。

由市政府统筹协调,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以中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为主体,以xx药学院等院校为合作方,设立xx中医药城项目,是集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体系。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主体,产业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业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1、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龙头,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帮扶全市镇村医疗单位开展中医工作。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各镇区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中草药房。二级或相当于二级以上医院设立3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门诊,并设立中医病房,中医师占医院医师总数的12以上,配备1名以上高级、3名以上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一级以及镇级医院中医师占医院医师总数的15以上,配备1名以上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中医师需要参加住院查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站要配有一名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乡村医生),并要配备设立中草药柜。

3、加快实现全市中医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中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步伐。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治能力。

(二)创建中医“名院”,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市中医院

市中医院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基地,要加快发展步伐,确立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积极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大省、市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力争建设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6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以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完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认真规划和建设好新中医院,争取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优势,人才、管理、服务、设施一流的现代化中医医院。新中医院床位900张,业务用房面积10万平方米。

(三)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积极提供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中医药服务措施和途径,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养身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服务,增加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发挥中医中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是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的有效途径。依托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运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服务,做好中医药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农民选择运用中医药预防和诊疗疾病。要把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同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切实降低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3、扩大中医中药的社会影响,树立中医中药的临床地位,提高中医中药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和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基层中医药的业务指导。

4、开展对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中医中药的防治研究,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防治水平。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材队伍建设

1、健全和完善在职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岗位培训,扩大再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对新毕业中医药人员、在职中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站人员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我市中医药人员水平。

2、制定中医药师承教学的管理办法,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省、市名中医。省、市重点专科要配备1~2名博士,力争到“十一五”末引进和培养30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争取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3名、硕士生导师20名。

4、加强中药人才培养,为中药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升中医药人才的整体水平。

(五)促进中医药科技事业发展

加强对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技术的总结、推广,强化中医药科技项目攻关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强中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争取成立1~2个省级实验室,市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争取成为xx市中药药理实验室。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有重大前景研究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员、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予保证,使科研水平有所突破,争取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级科研获奖2~3项,同时,加强成果转化工作。

(六)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向公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医疗机构要成为体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市中医院争取建设xx中医药博物馆,整理xx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介绍xx中医药发展历史,专科发展、专家文献专著、中医药制剂、中药饮片及标本。“十一五”期间建成集绿化、观赏、中草药知识为一体的香山药用植物园。借助新建xx市中医院、xx市中医药博物馆、香山药用植物园、xx中医养生保健中心等品牌,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促进中医药文化消费成为当代健康新时尚。

(七)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xx有着“侨乡”的悠久历史和良好的中医传统,要充分利用xx毗邻港澳的区域优势、窗口优势,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与港、澳、台地区中医药机构和中医院校在中医药临床、学术、科教方面的交流,以具特色技术的专病合作为突破口,参与和推动泛x三角区域中医药的交流与合作。

(八)全面落实xx城项目建设

xx中医药城项目为分主体项目和配套项目两大部份,主体项目包括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三个项目。配套项目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四个项目。

1、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或引进符合GMP规范的中药生产企业,形成中药原料中间体提取中心、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保健食品为主的中药产品生产基地。至2010年,xx中医药城中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达40多家,中药年产值超过80~100亿元。

2、中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组织和整合xx市现有的中医药科技资源,完善相关的基础条件,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同行业的合作,构建一个面向全市中医药企业,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3、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以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相结合,建立xx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

4、配套项目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四个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以xx中医药城企业为主体,通过与院校合作,对药材种植生产实施科学指导和质量管理,建立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是集中西医检测诊断、中医药治疗康复、中医药休闲保健及其它配套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复保健以及建设中医药知识科普馆,按中华药学发展史、中医药著名人物、中药加工应用、中药现代化生产流程,展示岭南医学特色、岭南中药材及其文化等内容。

xx城项目通过企业集群、产业集成、自主研发、院企联合、技术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管理,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向生产集约化、技术高度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支撑服务体系化、市场拓展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保障与措施

(一)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把中医药发展列入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项目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保证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中医药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设备更新、内涵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设立中医专项补助经费的基础上,多渠道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完善投资责任明确、补偿渠道规范、资源利用合理的中医药投入机制。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督管理。继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xx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规范中医医疗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非法中医医疗活动,规范中医医疗秩序,为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利用xx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举办在职临床研究生课程班和西学中班等,严格执行职称晋升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对新毕业生进行系统轮科培训。制定中医药师承教学的管理办法,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组织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及推广应用,邀请国内、省内名中医带徒,认真做好本地区师承工作。

以农村、社区在岗中医药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积极培养农村基层适用人才。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采取选送进修、函授教育、定向培养、委托代培、自学考试、名老中医带教学徒、学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临床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全市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行业道德建设

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切实抓好中医药队伍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将弘扬优良的医德医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树立“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良好风尚。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探索标本兼治、纠防结合的新途径。

(四)xx中医药城项目成立市政府项目推进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有关部门相应介入7个子项目的工作。争取解决配套用地指标和省、市有关部门政策支持。同时要确保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措施,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进设立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工作。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中医药现代化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人才聚集,确保xx中医药城项目及其有关子项目的落实。

《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三篇: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作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特制定*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是我市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和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全市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程、农业结构调整配套机械化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和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至2005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37.73万千瓦,比“十五”期初的374.66万千瓦增加63.07万千瓦,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由39.8千瓦提高到48.6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101台,小型拖拉机15.6万台,比“十五”期初的14.3万台增加1.3万台;联合收割机由6039台增加到9822台;水稻插秧机由“十五”期初的32台增加到503台;精少量播种机2.1万台,农用飞机4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2005年全市机耕水平达93%,机植保达77%,机排灌达98%,主要粮食作物机播水平达48%、机收水平达70%。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8%,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85%,较“十五”期初提高了29.3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插秧8万余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3%。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全市共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691个,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近3万余名、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跨区作业市场南到*,西达*,北至*等19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区,为我市农机手创收2.2亿元。引进外省市联合收割机4830台,进一步满足了我市农民的用机需求,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4466个,农机人员达12800人。其中农机协会40个、股份(合作)制农机服务队91个、农机合作社14个、农机服务联合体157个、农机专业户为4146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2005年全市通过各项农机服务,为全市农民增加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12.7亿元。

3、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85%,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探索出了适应我市气候特点的水稻育秧方式,机插技术趋于成熟,且育秧、机插总成本已大大低于人工费用。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目前水稻插秧机推广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继续巩固提高了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了三麦生产机械化。五年来我市努力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2005年,全市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8%,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85%;机械化秸杆还田面积200万亩;化肥深施面积180万亩;研制开发了水田埋草机、大蒜系列收获机。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4、基本完成**农用航空站建设项目。*农用航空站是国家计委和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个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之一,是*重点工程之一,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将为全省及周边地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河道清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已完成机场必需的主要设施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完成了600米长跑道、停机坪、联络道、综合楼、飞机库、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水、排水、消防和站区道路等工程;已购置2架*飞机和2架*飞机。*农用航空站机场定名为*机场。该机场位于*镇境内,建设用地*公顷,机场建设规模为飞行区等级1B级。编制了《农用机场使用手册》、管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等资料。通过了*局对*农用机场的行业验收。*年*月在*管理局的组织下,*机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农业机械化已从地面向空中发展,将有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5、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农业机械推广办法》等相继颁布,我市建立了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机,依法促进发展,全市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拖拉机违章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进一步加强农机检审工作,在措施上力求便民利民,全市上道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检审率显著提高,确保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全市各级农机部门重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认真组织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市场的整顿。全市还依法开展了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审定发证率达95%以上。为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市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05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余人,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2660人次。

(二)全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政府引导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五”期间,虽然我市农机装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高档次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所占比例较低。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谷物烘干机、果蔬保鲜设备、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等因缺乏引导资金而无法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推广进度缓慢,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2、发展不平衡。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已成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瓶颈;粮食生产的产前、产后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刚刚起步,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发展较慢。

3、农机市场管理与快速发展的农机化事业相比不协调。农机产品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还存在,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机服务的行业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市每年农机销售额达数亿元,但我市农机生产企业较少,有一定规模的更少。

4、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市农机具面广量大,安全隐患多,违章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待加强。

5、农机基层公益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职工队伍素质和农民机手的素质亟待提高。

二、“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市“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深入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全面发展的方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组织实施“兴机富民”行动计划,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农副牧渔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大力示范推广农业废弃物的机械化综合利用以及其它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与设备,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强化依法管机,狠抓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发展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好农机化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效益型农机化。

2、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扶优扶强,加快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方向性、前瞻性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试验示范工作,搞好技术储备,夯实发展基础。

3、坚持平衡发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区域平衡发展,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差别化发展,形成农机化发展的区域特色。

4、坚持农机与农艺、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突破农机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发展目标

计划至201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0%和90%,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5%和15%,农作物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30%;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收入达到15亿元,每年农机为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份额占5%左右。到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1、动力机械。“十一五”期间农机动力要加大更新调优力度,重点调整结构,提高农机质量、性能及配套水平,以大中型为主,小型为辅。小型拖拉机由15.3万台逐步稳定在12万台左右;大中型拖拉机更新1500台,由6956台发展到8000台;拖拉机的农具配套趋向合理。

2、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1)至2010年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水稻机收水平达到90%。大力推广三麦精少量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计划“十一五”期间推广水稻插秧机2700台,新增和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00台、精少量播种机10000台。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2%和98%。

(2)“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提高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大玉米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至2010年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35%和15%。

(3)至2010年农作物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30%。推广水田埋草机、秸杆粉碎还田机、反转灭茬机、秸秆打捆机、秸秆编织机、灭茬播种机及玉米秸秆青贮机械等秸杆还田及利用机械3000台。

3、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较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将是“十一五”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大蒜、花生、牛蒡、山药、浅水藕、山芋、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3000台。

4、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先进适用林牧副渔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林牧副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植树挖穴机、增氧机、水产品鲜活运输机、饲料生产机械以及畜禽养殖设备等林牧副渔业机械1000台(套)。

5、农林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低温果蔬保鲜库、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设备、果品分级分拣机、剥壳机、大棚设施机械及蔬菜生产加工设备1000台。

6、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按照乙类航空站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再购置农用飞机2架,保有量达到5架,新建归航台1座,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空勤、机务、航管、通导、气象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使航空站飞防能力达到每年300万亩。

三、“十一五”农机化工作重点

(一)重点组织实施“十项农机化项目工程”

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机械化工程。以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巩固提高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精少量播种机和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试验、示范、推广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为减少粮食霉变,提高粮食品质,要加快推广粮食低温烘干机械、高性能精米加工机械等设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和引进步伐,尽快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推动农机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拓展,由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迈进。重点发展果蔬生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园林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特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绿色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及适应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进程。

3、农机装备调优工程。在保证农机具总量增长的同时,加大积极引导农机的合理配置,加速淘汰老旧机具,加快高性能适用机械的推广步伐。五年间计划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500台、精少量播种机1万台,报废小型拖拉机3.5万台,新增和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00台,推广高性能水稻插秧机2700台、玉米生产机械2500台、设施农业装备3000台。

4、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公司、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在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要以跨区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5、资源节约型农机化发展工程。一是积极宣传贯彻动力机械节油和排污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宜报废的老旧机械;二是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三是大力推进化肥定位深施和复式作业机械;四是示范推广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量气压喷洒精准技术;五是发展乡村河道清淤和除草机械化项目;六是主攻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装备集成,在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6、农机助农增收工程。一是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实施品牌服务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做强做大农机服务产业,促进机手增收;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强化农机服务,积极做好为农机手的服务工作,引导农机户搞好农机化经营服务,不断增加经营收入;努力做好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的机械化收种服务,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保障,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五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六是促进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高规模效益。

7、开发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充分发挥**农用航空站的作用,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项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努力扩宽经营思路,积极探索提供消防救灾、紧急救护、空中广告、航拍航测等航空项目服务,大力开展航空社会化服务。

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秸杆机械化还田,对增肥改土、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秸杆禁烧的主要途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杆资源,提高秸杆综合利用价值。大力推广水田埋草机、反转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草编机、打捆机,进一步提高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率,努力减少焚烧秸杆现象,确保在机场周边和主要道路附近彻底杜绝焚烧秸杆现象。

9、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要努力搞好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等内容的示范方和科技示范园,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10、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各级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紧紧抓住当前各级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购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二)按区域分步实施

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区实施”的原则,全市农机化按区域可分为四区:水旱兼作区、沙壤土旱作区、丘岗区和经济作物区。水旱兼作区农机化重点是实施麦稻种收、秸杆还田、烘干工程;沙壤土旱作区重点是实施小麦精少量播种、玉米精密播种和联合收获、节水灌溉、深松增肥改土工程;丘岗区主要是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技术;经济作物区主是实施特色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四、保障措施与发展对策

(一)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

据测算“十一五”我市农机化投入约需15亿元,年均3亿元。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要安排农机推广、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对各级农机推广、培训学校和安全监理等单位的事业费,各级财政应予以保证,并逐年增加。市、县政府要分别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经费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项目资金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加大对农用航空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实施农机消费信贷业务,筹措资金支持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

(二)围绕发展重点,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紧紧围绕我市农机化发展重点,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需求为出发,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推广新形式,提高新机具新技术的转化速度。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农机技术创新,逐步建成有代表性的试验、推广、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途径和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发展我市农机生产企业,做好农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三)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加快发展和不断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和体系创新,发挥基层公益性农机人员的作用,稳定和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机技术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机户和农机大户,以农机资本为纽带,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农机化新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机手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完善自律机制,严格资格认定。积极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农机销售供应市场、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农机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经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等的农机经营服务,为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提高三麦、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提高特种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农机执法力度,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施农机行政许可,强化依法管机,依法兴机,提高执法水平,强化优质服务,彻底根治“黑机非驾”现象,加强对机手的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加强监管,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产品售后服务意识,保证配件供应,继续实行农机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加大农机质量和农机标准化的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农机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依法加强农机修理质量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引导农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扭转农机市场竞争的无序状况,维护农民利益;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全面提高农机管理的行政执法水平。

(五)加速农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办好县级农机化学校和市农机中专学校,强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速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即重点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农机手队伍建设。加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

(六)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重点建设一个市级信息中心和*个县级信息站。进行政务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综合统计信息交流。建立主要农机具生产、维修、供应信息体系。实现市、县联网。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服务组织指导农机化生产和服务,为农机企业和农机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七)强化领导,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定期研究协调农机工作,市、县党政分管领导应在计划安排、工作部署、资金投放等方面把农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十一五”期间主要农业机械工作应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我市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出积极的贡献。

******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日

第四篇: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

沧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五年七月

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基础产业。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给林业以更高的定位,对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林业局对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整合了林业六大工程,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2005年,国家林业局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进行科学认真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林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提出了“抓好六大工程,推进历史性转变、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实现林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在总结“十〃五”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林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中央、省确立的林业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好我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战略,确立我市林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指导全市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概论

(一)沧州市基本情况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542′-11751′,北纬3829′-3857′之间,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宽165公里,属黄淮海平原北部低平原区,黑龙港流域下游。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而多洼淀,河流众多,纵横东西,贯穿南北,土质类型以潮土、盐化潮土、滨海盐土为主,土地总面积143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7万公顷,全市总人口6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8万人。

(二)全市林业发展现状

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446万亩,四旁植树总量1.93亿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910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1.5%。全市以通道绿化、河渠绿化为骨架,红枣、冬枣、鸭梨、速生林基地全面发展,形成了西林(速生丰产林)、南果、中东部枣的三大片的格局。其中西片以速生杨为主,形成了5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南部地区梨栽培面积40万亩,速生丰产林30万亩,中东部地区以金丝小枣、冬枣为重点,面积100余万亩。在沿海地区,以湿地保护开发为目标,以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迅速开展,全市已有348万亩湿地列入湿地保护规划,其中南大港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十〃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沧州市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00

0

0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2001—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15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24.4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8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小型公益林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5%,较“九〃五”期末提高5.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0998万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其中中央级林业建设投资17063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6倍。

全市林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林面积达到223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较“九〃五”期末提高36%,生态效益更加显著。经济林比例结构渐趋合理,干、鲜果品比例为3:7,早、中、晚熟果品比例调整为1:2:7,基本达到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实行了果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面积认定达到130万亩,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优质果比例。

“十〃五”期间,全市木材产量8万立方米,较“九〃五”期间增加2万立方米。果品年产量23.7亿斤,较“九〃五”末增加3.3亿斤。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5.4亿元,为“九〃五”期末的2倍,较“九〃五”期末净增18.7亿元,全市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30%,较“九〃五”期末有大幅增加。

依法治林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林业案件查处率达到100%。资源管理、湿地保护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依法打击破坏林 业资源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各项森防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科技兴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累计进行各项科研课题和研究12项,取得成果6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5项,计30人次,推广应用林果新技术5项,增加效益1.5亿元。

林业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加强,“十〃五”期间全市共新建林业标准站12个,科技推广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森防标准站6个,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监测点2个,林业生态效益监测站2个,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为林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十〃五”林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的经验有6个方面:一是通过紧抓当前党和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了林业的大发展。二是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解放思想,拓宽了思路,积极完善政策机制,大胆开展林业机制创新,推行承包、拍卖、股份制、企业造林等多种形式的造林,调动全社会力量大搞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林业工作的开展。四是通过科教兴林,提高了林业科技含量,确保了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 了造林成效。六是坚持依法治林,建立健全了林业执法体系和制度建设,使林业执法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切实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五)存在问题

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县市由于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及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影响了全市林业整体的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1.5%,距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0%的奋斗目标差距还十分明显。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林种中,生态林比例明显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重点沙化土地、盐碱荒滩地、河渠、湿地周边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达到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标准的生态林较少。在树种结构中,树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态林以杨为主,适合重盐碱地种植的树种少。在布局上,东部地区绿化状况尚未根本改善,与临港经济开发、化工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品标准低,由于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落后,制约了林业整体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四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非法占用开发湿地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确立,林业在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林业建设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世界林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森林资源总体上减少,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努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二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正在由传统林业理论向现代林业理论转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已经兴起。三是森林以生态效益受到高度重视,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四是森林利用由破坏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开发利用人工林转变,森林的多种效益更加准确地定位。人工造林和保护天然林共同促进,成为各国林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五是世界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林产品和消费正向多层次加工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变。

从我国国内情况看,一是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显著提高,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共识。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更加受到重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速生丰产林工程的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集中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林业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四是国内林产品总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造纸、人造板、建材等对林产品的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人工速生丰产林建设亟 待加快。五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分类经营工作正在开展,适应新形势的林权制度和分类经营政策将为林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六是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林业做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林业,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也离不开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更离不开林业,这都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我省看,随着全省林业战略的调整,省加大了对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五”期间,退耕还林、海防林、速生丰产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向平原地区进行政策性、结构性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平原林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省继续加大对平原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海防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上讲给予更大支持,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市林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市看,一是我市林业和绿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我市的东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尤为突出。二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东部旱碱荒地开发、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都对林业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大搞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建设绿色沧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我市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加大,全市确立了实现“人均一亩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2%的奋斗目标,对林业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坚定信心,加大干劲,才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十一〃五”我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加快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态落后,绿化总体水平差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科学测算,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状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左右,生态公益林比重要达到6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而我市目前的覆盖率仅为20.5%,不仅低,而且在区域布局上不均衡,在林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抵御旱、涝、风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同时,我市沿海湿地分布广,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在保护生态平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南大港湿地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待国家环保局评审认定,即将跨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行列。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湿地周边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促进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开发、创造人与自然合谐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林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2、是促进农业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林果业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小枣冬枣产业、发展速生丰产林,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林木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土壤沙化,对农田具有保护作用。据检测,林网完善的农田,地表风速降低20-30%,相对温度提高10-20%,农田蒸发量减少8-21%,土壤有效水含量增加20%左右,能够有效地抵制风沙、雹、强降水、干热风等自然灾害 的影响,又促进粮食增产10-20%。林粮间作、枣粮间作等模式也且有很好的林粮双丰收效果。目前我市尚有近50万亩的沙化土地和150万亩以上的薄碱地和近200万亩的农田没有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的保护,如果有农田防护林的保护,可年增产粮食上亿斤。

3、是美化环境、改善沧州形象、发展临港经济的需要。良好的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绿化美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引进项目、引进外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市毗邻京津,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的双环交叉地带,位臵尤为重要,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大批的国内外运动员和观众路经我市,绿化美化将会对沧州的形象树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市临港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在沧州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临港经济被省确立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优势区域。我市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落后,与临港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加快沿海绿化进程、改善绿化落后局面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快林业建设、促进绿化美化已成为迫切需要。

(四)“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将加快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湿地周围绿化,加快河渠 绿化,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提高林业生态效益。

2、加快通道绿化和城镇绿化,打造绿色城市。“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国、省道绿化,提标准、上档次,建设绿色通道,特别是加快临港公路的绿化美化进度,为临港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将大力开展城镇和乡村绿化,通过建设环城林、环村林、绿化街道庭院,使全市城乡绿化再上水平。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东部绿化进程,积极开发东部地区丰富的旱碱地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冬枣基地、小枣基地。将进一步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林(板)纸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林业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增效。

4、加大科技兴林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速生丰产林高效栽培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开展旱碱地造林树种选育和提高旱碱地造林成活率,种研试验,努力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5、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木材检查站、林业标准站、森防标准站、生态效益监测站等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优良品种苗木生产,满足林业建设需求。

6、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加强林地、湿地、林木以及鸟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依法打击滥砍滥伐、滥捕滥猎、滥开滥占等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不法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加强森林 防火工作。积极开展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谋划分类经营管理。严格管理森林采伐和更新,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的定位 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决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林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提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林业以基础地位。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沧州林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决定了沧州林业在沧州环境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沧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东部旱碱地开发中处于基础地位。沧州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实现东西部绿化的协调发展,实现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协调发展,国家重点工程与地方工程相结合。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林业建设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处理好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关系,促进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地点、城乡分类指导,科 学布局、优化配臵。坚持先易后难、典型带动、梯次推进。

4、坚持实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乔灌花草药相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造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

5、坚持科技兴林、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有效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6、坚持依法治林,保护与发展并重,造林与管护并重,处理好保护、发展与利用的关系。

7、坚持强化管理,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8、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中央、地方、企业投资相结合,财政资金与林业资金相结合,内外资金相结合,努力增加林业建设投入。

9、坚持林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大力推进个体承包,实行谁造谁有,明确权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全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实现多主体参与,多形式造林,全民动员,全社会搞绿化。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和2015年远景目标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基本完成“人均一亩林”的战略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左右,东部县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全市宜林荒地、沙荒碱地、零散瘠薄地、河渠路两侧周边、城市乡村基本实现绿化,全市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增加到60%左右,生态效益进一步实现。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年林业产值50亿元。

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四、“十一〃五”林业建设的重点

沧州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扶持十大龙头企业,优化四项林果结构,强化四个科技支撑,完善五项基础设施,推进六项资源保护。

(一)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开展城乡绿化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四大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任丘、河间、肃宁、献县、沧县、南皮、泊头、东光、吴桥、黄骅、海兴、盐山、孟村、青县等14县市区,规划造林80万亩。

2、海防林工程,涉及黄骅、海兴、盐山、孟村、沧县、南皮、青县、南大港、中捷等9县市,规划造林50万亩。其 中湿地周边绿化造林20万亩。

3、防沙治沙工程(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涉及吴桥、南皮、东光、盐山4县市,规划造林20万亩。

4、环中心城区周边绿化工程。涉及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沧县四县区,绿化重点是环沧州中心城区周边道路、河渠、村庄、单位及园林景观绿化,规划造林2万亩,其中环中心城区造林1万亩,村庄、单位、庭院及其它景观绿化工程造林1万亩。

5、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以沿海、湿地恢复和保护为重点,工程涉及南大港、海兴、黄骅、中捷四县市区,规划保护面积83.7万亩,“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二)产业基地和龙头建设

根据我市林业建设的布局与功能,将全市新造林重点放在六大基地建设上:

1、冬枣基地,在现有36.8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13.2万亩,使全市冬枣基地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建成黄骅、沧县、献县、海兴、中捷、南大港6个冬枣基地县。

2、小枣基地:在现有192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面积58万亩,使全市小枣基地面积达到250万亩,进一步完善和壮大沧县、献县、泊头、南皮、河间、青县、盐山7个红枣基地县市。

3、鸭梨基地:以泊头、肃宁、南皮、青县为重点。围绕 提质增效和品种改良,“十一〃五”期间全市鸭梨基地面积保持在50万亩。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十一〃五”期间,在现有87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63万亩,使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根据生产板材、锯材、人造板材、纸浆材、薪材等不同需要,确立种植树种、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和管理抚育技术,以销定产,使速生丰产林建设实现基地化种植、定向化培育、采伐管理分类办理。着手开展好基地认证,力争在国家分类经营政策出台后,尽快开展工作,“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基地认证。

5、紫穗槐、柽柳等灌木林基地: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采取封、造结合新建灌木林基地10万亩,使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

6、花卉基地:以河间、运河、新华为重点,扩大花卉生产规模,增加花卉品种,提高花卉档次,“十一〃五”末,全市花卉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品种达到20个以上,其中出口创汇品种5个以上。

扶持十大龙头企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和项目。重点扶持十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十家龙头企业。

(三)继续抓好林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臵,提质增效。抓好布局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四项调整。

1、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东部旱碱地开发为重点,造林绿化工作的向东部调整,向沿海临港地区调整,以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海防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营造冬枣、金丝小枣,发展速生丰产林,积极开展河渠路绿化。造林100万亩,占全市任务目标的67%。实现东部绿化新突破,力争2010年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改变绿化落后的局面。

2、林种调整。“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和兼用林,大幅度提高生态公益林比重,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由“十〃五”期来的50%提高到60%,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全面兼顾的原则。

3、树种调整。在果树品种中,积极发展冬枣、小枣,稳定鸭梨、苹果,积极发展名特优杂果。其中冬枣增加到50万亩,金丝小枣增加到250万亩,鸭梨稳定在50万亩,苹果稳定到30万亩,杂果发展到20万亩。全市果树基地总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

4、品种调整。在果树品种结构上,继续贯彻“十〃五规划”提出的1:2:7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在晚熟品种中,增加耐储藏品种的比重,重点发展出口创汇品种,发展中、高档品种,逐步淘汰市场销路差、效益低的品种。

在速生丰产林中,根据营林方向,增加生产胶合板材品种,适当发展高密度板原料林品种,调减干性较差、材质不好的品 种。“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107、108速生杨、冀廊杨,引种中天杨、毛新杨等,扩大抗盐碱速生柳172种植面积,减少三倍体毛白杨的种植。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1、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坚持以科技求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方针,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面向重点林业工程、面向生产,进行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解决林业实践中的困难。积极吸引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到我市进行科研改善和示范推广,大力应用国内外林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我市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及相关技术配套工作,积极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提高科技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力争完成科研试验研究15-20项,承担省市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5-10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项以上,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70%,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40%以上。

2、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全市建立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林业新品种引进、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0个,建立以果致富示范村10个,建立林、牧、药综合发展科技示范点10个,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3、加大林业培训力度。分层次培训林业公务员、专业技 术人员、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公务员公共管理(MPA)培训全面启动,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市县两级林业部门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500期,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成果3-5项。举办农民技术员培训班2000期,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30-50项,力争达到村村都有技术能手,户户都有明白人。

4、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大力开展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两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造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造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县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4个,县级苗木质量监督检验站5个,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站,全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公司3-5家,专兼职监理人员20-30人。

5、抓好果树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果品质量检测面积150万亩,全市标准化无公害果品比例达到50%,出口果品达到10%以上。

(五)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一是要深化国有场圃改革,全面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大胆进行国有场圃转制,全方位地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活力,解困增效,促使国有场圃发挥苗木生产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要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育苗。三是加快苗木基地建设。四是规范苗木市场,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五是加快苗木新品种地引进和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十一〃五”期间,全市苗木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引种新品种5-10个,推广新技术5-10项,年苗木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株。

2、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一是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新建标准林业站20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功能,达到国家标准。二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系改革,逐步将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强对基层林业站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3、进一步强化森林效益监测管理。加快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效益监测点各5-10个,全市建生态效益监测点20个。

4、加强木材检查站和检疫检查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木材检查站4个,使全市木材检查站达到6个。新建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全市达到8个,有效地控制危害性病虫传入传出,有效地制止违法运输木材的行为。

5、林业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广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电子政务管理系统,重点是抓好人员培训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可以率先应用。二是市县两级建立林业网站,通过网络技术传输信息、推广技术、宣传产品、提高沧州 林业和林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促进销售。

(六)依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1、严格采伐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木材采伐限额控制在10万方以内。严禁违规审批采伐指标,严禁滥伐盗伐林木的不法行为,确保我市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十一〃五”期间,木材经营加工全面实行许可证管理,逐步使全市木材经营加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发放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否则坚决予以取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木材运输证的发放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运输木材的不法行为。

3、加强林地、湿地资源保护。严禁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加强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南大港、海兴湿地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黄骅湿地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16万亩。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一是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要严格控制大面积发展纯林,提供种植混交林,规模较大的基地。要设计防病虫隔离带,要鼓励采取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二是要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全市建立和完善国家、省级重点林果病虫害监测点6个,新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5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三是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四是加强病虫杂 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各种病虫测报点100个以上,病虫害成灾率控制5‰以下。

在防火上,要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市林木资源快速增长,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焚烧秸杆、野外用火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火灾危险。“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力争将防火工作列入工作重点。特别是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要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一是要在全市重点速生丰产林区、林粮间作区建立火情监测点,达到每1-2万亩一个。二是各县市要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三是各县市普遍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火灾火险,快速启动,控制危害,减少损失。

5、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严禁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二是依法规范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经营秩序,严厉查处非法出售、收购、运输和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三是在建设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野生动植物救助站。四是依法规范人工繁殖、驯养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6、全面推进重点公益林的保护。按照全国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的总体思路要求,一是提前做好调查和统计,在林地确权发证时就确定好林木类型,为分类经营打好基础。二是国家分类经营标准出台后,在全年组织分类经营清查。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依法严格保护。对商品林造林活动依市场机制进行规范。三是加大重点公益林保护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市20万亩生态公益林列入国家保护范围。

五、投资估算与预期效益

(一)投资估算

根据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共需投入建设资金7.62亿元,其中生态工程建设投入约为4.8亿元,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

国家林业投资扶持原则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调入以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为主,商品林建设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投入,参照原有投资基数适当增加。据此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造林补助投资1.1亿元,国家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省级以上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省级以上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地方投资及群众自筹资金3.7亿元。

(二)预期效益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林业年产值5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十一五”林业规划的责任 落实“十一五”林业规划,是一项造福人类、荫及子孙后代的事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必须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一要各县市要根据全国、省、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本辖区的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重点,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二是按照 “十一五”林业规划的总目标,将林业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组织指挥机构,将任务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县、乡、村、户,落实到地块、河渠、路段,做到任务目标清晰,落实有力,确保林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实行行业分工合作,搞好部门绿化。交通、水利、城建、铁路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完成辖区的公路、河渠、城镇、铁路等绿化。四是要狠抓重点,尤其要紧抓东部绿化工程这一战略重点,将全市造林绿化的布局向东部地区转移,将沿海湿地周边绿化、临港地区绿化做为重中之重,强化措施,确保抓好成效。五是加强行风建设。要继续加强“四型”机关(学习型、战略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建 设,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加强学习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搞好服务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工作思路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强化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相结合,提高林业工作者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品质,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林业系统行风建设的主旋律。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发展林业的认识

一是加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林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公民对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对全民义务植树法定性、义务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合力;二是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增强运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意识,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遏制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四是做好林业行业的宣传,使广大林业职工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四是要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使全民植树成为人们的统一意志和行动,推进植树造林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三)依靠科技,提高 “十一〃五”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首先,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绿化重点、目标、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其次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总结推广规范化的绿化模式和技术规程。第三要强化品种质量意识,做到良种壮苗。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严格按照造林绿化规划和计划,以优、新、特为目标,搞好造林与育苗衔 接,确保一般造林良种使用率、果品基地和重点工程良种使用率。第四,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如节水灌溉,生根粉技术、工程造林等,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绿化成效。

(四)深化林业改革,落实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林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林业体制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业体制改革是“十〃五”林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进程,推进全市林业再上新台阶。一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林权保障机制,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要继续加快林权改革,落实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依法保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大户承包、拍卖等做法,积极鼓励民营林发展,鼓励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参与造林绿化,加大造林绿化的广度与深度。三要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要全面兑现种苗补助、粮食补助和生活费补贴,对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无公害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对重点龙头企业和项目要重点支持。

(五)广筹资金,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绿化资金。一是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通过我市林业“十一〃五”规划与全国、全省规划和衔接,将我市规划列入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大盘子,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国家、省在 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二是要把林业资金、财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捆绑使用,集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造林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林业比较效益、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六)坚持依法治林,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一是要加大林业普法宣传,通过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守法护林的意识。二是加快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执法人员和各级专兼职护林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滥伐盗伐林木、非法经营加工、运输木材、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依法保护林地资源。四是加快木材检查站、森防检疫检查站等林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病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加强病虫杂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

第五篇:##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市林业局和怀政办[]##号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林业现状及“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林业现状

1、林业资源状况

全县现有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4.2 %,有林地面积公顷,其中:用材林##公顷(含竹林),经济林##公顷,防护林8153.7公顷;未成林地214.5公顷,灌木林地364.0公顷,疏林地72.4公顷。全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3.1%。

2、林业基础设施

全县现有国有林场2个,总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公顷,活立木蓄积###立方米。###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28.2%,大洪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52.3%, 全县现有国有苗圃1个,经营总面积##亩,其中育苗面积##亩,年出圃苗木稳定在3#万株,2004年国有苗圃经营总收入3#万元。

全县已建有乡镇林业站#9个,每站配备#名林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本乡镇的林业生产。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3、林产工业

全县现有林业系统工业企业近##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家,主导产品为木材加工系列,200#年全县林产工业总产值达###万元。##县林产工业发展较快,1999年全县只有木材加工企业十多家,而到200#年全县已有各类林木加工企业近#0家。全县林木加工主要以生产旋切单板、拼板、模板、细木工板为主;年消耗资源3万立方米,年生产板材2万立方米,其中旋切单板1万立方米,拼板0.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0.5万立方米,产值达#00万元。

二、“十五”林业计划执行中期评估

1、林业‚十五‛计划建设成就

截至2004年底,‚十五‛林业计划任务完成较好。各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有序地进行,部分林业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1)造林绿化成果显著,提前完成‚十五‛林业建设任务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县‚十五‛期间已完成营造林任务1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1.6万亩。在完成人工造林任务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8.1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完成2.95万亩,其他造林完成0.5万亩。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建设任务,林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全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育苗面积8000亩,新建和完善平原绿化庇护面积30万亩,完成绿色长廊建设里程160公里,基本完成‚十五‛计划制定的建设任务。

(2)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退耕还林建设工程。2002年我县启动退耕还林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县预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任务8.1万##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万亩。

二是长江和淮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截至2004年12月底,累计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总任务2.95万亩。

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我县从2001年被列入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试点县,中央财政对划定的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给予补助,国家当年下达试点面积为6万亩,年补助资金21万元,‚十五‛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四是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截至2002年底,全县万里绿色长廊一期规划已全面完成,完成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建设1#0公里,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90%,超计划完成万里绿色长廊建设任务。自2003年起,我县开展实施万里绿色长廊‚二期‛工程建设。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全县林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十五‛以来,全县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主要体现在: 一是林业工作站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加强林业站建设,提高林业站队伍整体素质,基本实现‚十五‛计划制定的目标。

二是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县通过推进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配合我县实施的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积极推进了全县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三是森林公安和防火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十五‛我县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实施荆涂山、大洪山、平阿山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了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四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实行重点预防、兼顾##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全面,不断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基本能控制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十五‛制定的目标。

(4)林产工业建设发展势头迅猛

‚十五‛期间,为提高林业的产业化水平,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林业行业经济效益,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总体发展目标。我县林业企业按照‚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积极推近全县林业工业化进程。

2004年,全县人造板产量达到2万立方米,系完成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利税400万元。

2、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林业的发展,领导是关键,多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真抓实干,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林业建设中的表率作用。通过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了广大群众‚以林致富‛的信心。

(2)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活化林业经营机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转包。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家庭林业,在公有土地植树收益分成。贯彻执行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的政策,奖励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营造有利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3)强化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对林业科##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技创新的投入,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统一规划,严格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林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户手中,严格把好整地、种苗、栽植、管护关,继续推广杨树的三大一深的栽植技术,全面推广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成林成材。

(4)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投入。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鼓励社会集资开发造林,认真搞联户、大户承包造林,制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营林护林奖惩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对林业予以扶持。

(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新栽幼树的管护,坚持依法护林,严防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确保绿化成果,同时认真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虫情的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森林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林木成林成材。

⑥认真搞好承包管理、全面发放林权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权、责、利,不断推广实行‚四荒‛的拍卖、租赁工作,让群众真正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植树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林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和发展经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不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表现在:森林布局不够合理,现有林分中生态防护林所占比重较小,树种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防护林网标准不高;幼林抚育管理水平较低。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县林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木经营为中心,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林产品中‚名特优新‛品种少、数量小,加工能力低,档次不高;而作为林产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造板工业,产量低,规模小,与周边相差较远,科技含量偏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市场开拓不够。

三是保障林业‚两大体系‛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多年来,我县林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林业科研、林木种苗、林业推广还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林业发展的需求,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步伐缓慢,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公安、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林业管理手段急需提高。

四是林业投入力度相对林业建设来说还是不够。林业是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对林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其增幅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林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不相适应,林业投资总量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一、指导思想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为主题,以优化林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力为动力,以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山川秀美,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日实现山水园林城市目标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我县的自然地理、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确定重点,分类指导。

2、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3、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加快经济增长,也要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保持社会发展生态平衡,也要体现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原则。

4、坚持突出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林业建设与改善区域生态,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5、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好长远规划与计划的衔接,处理好续建工程和新建工程,面上建设与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与保护设施建设的关系。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6、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突出宏观调控作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

7、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经济林,重点以培育、改造为主,积极推广##名特优品种---石榴,加快石榴品种的更新和换代,用材林重点推广速生丰产新品种。

8、坚持全社会办林业、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实现投资多元化,多渠道吸纳国内外资金发展林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基本形成商品用材林和生态林的合理布局,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1、建成并完善我县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积极建设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湿地保护项目、生态公益林项目,并不断完善城县、城镇、村庄绿化建设。确保到‚十一五‛末,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的有效增长。

2、建设高效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培育、组建能够带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人造板业、家具制造业、林果生产加工业等林业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模式。

总体目标: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全县有林地面积由‚十五‛末的46.67万亩,净增6万亩,达到52.67万亩;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五‛末的145.55万立方米,增加到181.94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在‚十五‛末13.1%的基础上,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14.8%;

——林木绿化率在‚十五‛末16.9%的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20.4%;

——林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

——商品林和生态林合理的比例格局基本形成,全县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四、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林业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安排。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口,总体推进全县林业发展。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件提出的‚加快林业发展‛这个主题,制定出‚以国家林业工程为重点,以发展全社会非公有制造林为基础、以‘四旁’、县乡村道路和荆涂二山绿化为主线‛的总体林业规划。

(一)营林生产:完成成片人工造林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补植农田林网40万亩;四旁植树1300万株、义务植树750万株;新建绿色长廊二期工程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30公里;低产林改造1500亩;育苗7500亩。

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建设而采取的一大措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02年我县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至今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8.1万亩。‚十一五 ‛期间计划完成##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0.6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0.6万亩。长防林工程也是我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十一五 ‛期间计划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1.5万亩。

2、完成2.5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0.8万亩的一般造林。

3、突出抓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

在抓好以上工程造林的同时,突出抓好绿色长廊二期工程,以城镇、村庄绿化为点,以道路、沟河林带建设为线,以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建设为面,点、线、面相结合,构建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兼顾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绿色长廊二期工程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建设30公里。

4、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结合黄淮海开发工程和其它林业工程,重点抓好农田林网的新建和补植,网格面积控制在250亩以内。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补植农田林网40万亩。

5、认真抓好荆、涂二山绿化工作

在抓好重点工程的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搞好荆、涂两山的绿化工作。采取义务植树、分片包干、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使荆涂二山尽快绿起来。

6、加强四旁绿化,增加农民收入

我县四旁(村旁、宅旁、渠旁、路旁)宜林地较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统一规划,每户每年植树10株以上,全县共有农户267187户,每户四旁栽植杨树10株,共可栽植2671870株,按目前每株年产值15元计算,全县仅四旁树一项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

7、加强城镇绿化

##省##县林业局

10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城镇绿化一直是我县林业生产薄弱环节,‚十一五 ‛期间以小集镇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绿化水平,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抓好落实。

(二)湿地保护:完成四方湖6万亩湿地保护工程。

(三)资源管理:重点做好林地管理、林权证发放、林木采伐管理及林业案件查处。

1、抓好林地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办法,禁止乱占林地。

2、落实林权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林木所有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尤其是退耕还林,要本着“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发放林权证。

3、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控制林木采伐

根据法律规定,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凡属我县境内的国有、集体林地上的林木,不论是成片林还是林网,或者沟、渠、路上的所有林木,凡需砍伐的都要依法申请办理采伐证,做到凭证采伐。对无证采伐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林业部门要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切实保护我县的林木资源,促进我县森林资源有序增长。

(四)林业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质量占领市场,以品牌创效益,充分发挥林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组建大型中密度和细木工板、胶合板生产企业,壮大模板生产规模,引进科技人才,培育营销网络,创立名牌产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场圃改革:抓好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使林场、苗圃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方向转变,不断提高林业工人的收入。

(六)山林改造:对荆山、涂山、大洪山、平阿山60年代栽植的##省##县林业局

11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黑松进行低产林改造计1500亩

(七)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引进林业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

(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安、森防、林政、基层林业站的基础建设,促进林业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

(九)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我县林业工作的重点,完善监控体系、加大预防力度是保障森林和林木健康、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林业的发展,领导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继续做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2、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活化林业经营机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转包。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家庭林业,在公有基地植树收益分成。贯彻执行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的政策,奖励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营造有利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3、强化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统一规划,严格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林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户手中,严格把好整地、种苗、栽植、管护关,继续推广杨树的三大一深的栽植技术,全##省##县林业局

12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面推广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成林成材。

4、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投入。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鼓励社会集资开发造林,认真搞联户、大户承包造林,制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营林护林奖惩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也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对林业予以扶持。

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新栽幼树的管护,坚持依法护林,严防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确保绿化成果,同时要认真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建立健全虫情的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森林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林木的成林成材。

6、认真搞好承包管理、全面发放林权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权、责、利,不断推广实行‚四荒‛的拍卖、租赁工作,让群众真正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植树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

7、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步伐。一是出台优惠的产业政策,对生态林采取控制采伐,对商品林的采伐根据其经营特点放宽采伐政策,经营者能够根据经营目的和培育方向自主确定采伐期和采伐方式,不受采伐限额的限制,提高经营者的自主权,同时降低林业税费,进而提高造林者的积极性。二是县委、县政府以大干实干为前提。通过宣传造声势,借助声势树品牌,使林业成为我县的经济支持和主导产业。

8、培植加工企业,扶强产业龙头。对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不##省##县林业局

13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高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组建行业协会,实行捆绑式发展,增强市场竟争力。在引导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立足长远,力争实现林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国内外大型木业集团联系接洽,谋求引进1-2家实力雄厚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来怀投资办厂,从而推动林业产业化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9、加大石榴利用开发,做活做大石榴市场。我县是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一,石榴的品种、品质、年产量、市场占有率等在全国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对于石榴产区的开发,有很深的潜力可挖。县里应组建相应的科研机构,克服过去多头管,无人管的局面。建立石榴良种培育园,加大良种推广,对品质差、产量低的石榴园进行低产林改造,积极引进外资和项目经费,兴建龙头企业,提高石榴的综合利用价值,对石榴加工企业进行改革,重塑企业品牌形象,树立龙头强势。

##省##县林业局

14

下载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篇范例)

    某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建设,全面提高我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

    市国省道“十一五”规划

    **市国省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市公路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下,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3年至“十五”......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一、现状与问题xx市口腔医院创建于1970年,是xx地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业务技术指导,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机52台......

    XX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文5篇]

    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时期,是完成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历史任务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切实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一)自然概况**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

    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江泽......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一)自然概况**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