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申镇红十字会情况汇报
五申镇红十字会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不辞辛劳莅临我镇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红十字会的指导与帮助下,五申镇红十字会工作本着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指导思想,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以办好社会福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红十字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我就五申镇红十字会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五申镇录属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位于县城西北约30公里处,区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共9675户,33251人,耕地面积19.8万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镇。于 年 月成立五申镇红十字会,设有会长1人,下设办公室,二、红十字会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开展备灾救灾救助工作。根据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我镇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规则》,大力开展社会募捐活动,积极贮备各类救灾救助物资,一旦灾情和突发事件发生,确保及时有效地开展救灾救助工作。积极向 争取到衣物和棉被 件,无偿发放给各村贫困人群,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积极向社会各界呼吁,为当地患白血病贫困学生捐款6000余元,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
(二)深入开展关爱残疾人事业活动。我镇新建了残疾人活动室,购置了活动器械,丰富了残疾人的文体生活。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按照重点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原则,我镇以《红十字会法》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全镇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四)大力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根据无偿献血指标要求,我镇积极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自愿参与无偿献血。
(五)全面开展救护培训活动。为加强对救护知识的宣传,我镇红十字会全面开展了现场救护培训活动。
(六)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根据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要求,我镇全面开展了红十字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和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及关怀救助等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红十字会法》普及不够。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红十字会及其开展的相关工作认识度不够。
(二)由于我镇红十字会事业起步晚,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事业理解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在开展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到目前为止,我镇红十字会的备灾设施尚未建立,办公设施滞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救灾物资的及时有效发放,严重影响红十字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条例》的宣传力度,加深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事业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资助,全面开展救助、救济、扶贫工作,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
(三)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协助政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和农民健康状况。
(四)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工作,全面推进女性 工作者艾滋病干预项目,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艾滋病防治意识。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使我镇红十字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继续加强和发展我镇红十字会事业还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我镇的红十字会事业发展而努力,同时,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与关注,继续给予政策倾斜,为我镇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二篇:五申镇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五申镇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使全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制定2011年经济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振奋精神,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抓好我镇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奋斗目标
(一)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二)到2011年底完成城镇化建设投入1.32亿元。
三、主要措施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赶超跨越的发展潜力。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抓经济就要抓项目”的意识,始终把抓项目、上项目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
(二)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工业经济外向度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及时调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领域,谋求招商策略,创新招商方法,多领域、多渠道引进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城乡功能完善配套的多类型项目。
(三)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壮大优势产业。
(四)创优环境 强化服务
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诚信、效能、服务”为重点,继续做好亲商、扶商、富商、便商工作,增强发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篇:红十字会汇报材料(范文)
人道 博爱
公正
奉献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创建红十字示范校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五市一中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6350平方米,生均14.2平方米,建筑面积11486平方米,生均6.2平方米。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在校生1947人,教职工115人。学校以“文明向上、勤奋求实”为校风,教师为人师表、勤奋钻研,学生孜孜不倦,奋发努力,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和“博学勤思、文明朴实”的学风。近年来,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的教育设施,又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三育人”先进集体、黑河市级一类学校等荣誉称号,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二、提高认识,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 1.宣传教育、理解意义
学校通过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宣传红十字会知识,开展红十字、消防、禁毒等讲座和图片展,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进行系列教育,利用假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到福利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开展感动校园、感动你我小故事征集活动,以“5•8世界红十字日”、汶川地震、西南地区特大旱灾、青海玉树特大地震等特殊的时机,适时地对学生开展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教育、逃生演练、消防演练等。通过活动促使更多地同学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把红十字精神贯穿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2.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关心人、帮助人、体谅人是人之为人的品性,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红十字精神宣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善良的品性、感恩的心理、悲悯的情怀和阔博的胸怀,进而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既是人性的善的张扬与升华,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虽然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但绝不等于教育没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终极目标,教 1 育不仅要为“人才”奠基,更要为“人”奠基,唯有如此,教育才回归教育,教师才像教师,学生才像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塑造社会的工具,而在于为“人”奠基,在于激发、唤醒、培育人之人为的真善美品性。教育绝不能亦步趋步地跟随社会,停留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在实然的根基上,培育学生去超越社会、引领社会,去追求应然的美好。我们培养的学生,即使他的学科成绩即使是班里最后一名,仍然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仍然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高贵的人生追求,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现在的学科成绩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唯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阳光的心态、善良的品性、感恩的心理及宽博的胸怀,才会让其终生受益。
三、成立组织,保障创建工作的进程 1.学校成立红十字理事会
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红十字工作,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学校成立了红十字会,并组成了红十字理事会,由王升祥校长担任会长,学校分管领导李淑波、李向东担任副会长,由校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理事。设立秘书处,由共青团书记孙小雷担任秘书长,负责学校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理事会成员进行了详细地分工,以更有效地开展红十字工作。学校红十字会会长对工作非常重视,亲自在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上落实红十字工作。
2.班级成立红十字小组
在学校红十字会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以年级组为单位下设3个红十字大队,由年段长任大队负责人,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各班级成立红十字小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团委书记任小组长,组织开展班级红十字活动。
四、救护培训,增强师生的救护精神
学校专门邀请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王黎卫主任对全校师生进行红十字知识、精神的宣传,并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等救护知识,既有理论知识讲座和,也有救护技能实践操作,使受训教师初步掌握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医疗救护的基本常识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考试,共有48人取得了救护员证。通过培训,老师们不仅初步掌握了医疗救护的基本常识和动作要领,更重要的拥有了一种关爱生命的救护精神。
同时学校把生存教育、应急教育、自救互救教育、自我防身及有关安全常识的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5.12大地震后,学校更是加大了各种逃生演练的力度,还重视把每次的出操、出跑、集会作为常规的演练,真正做到安全演练落实在平时,使学生对安全救护知识的谙悉变为日常的行为。
五、人性教育,让人间充满美好
我们所理解的美好人性,它既非上天所赐,也非与生俱来,它既是生物性,也是社会性,是人类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某一集体的深层心理结构,保存、积淀在有血有 肉的个体之躯。它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三合为一的整体。它又可分为三大领域:一是认识领域,即人的逻辑能力、思维模式。二是伦理领域,即人的道德品质、意志能力。三是情感领域,即人的美感趣味、审美能力。因此,美好人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理性、自由、公正、公平、博爱等外,还包括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和谐理念与共享意识、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责任与合作意识、宽容和接纳不同民族与文化的意识,以非暴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意识、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意识、维护人权的自觉意识、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维护社会公德与秩序的自觉意识、以批判与全局的观点思考的能力、以国际视野审视问题的能力、科学理性思辨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能力等等,概言之,美好人性的核心理念为科学理性、人文情怀和艺术精神。
美好人性教育不是游离于素质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个性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一,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的核心是国民的人性,而追求美好人性是人性教育的价值追求,故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使人具有人之为人品性。其二,素质教育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开发人的综合潜能,它既重视开发人的自然潜能,又重视开发人的社会潜能和精神潜能,而这三种潜能恰恰是人性结构完整的组成部分,开发三种潜能更是美好人性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其三,素质教育之素质,从本义上讲是“白质”“未有文之质”,“白质”“未有文之质”是自然的本质,是事物的本性,现代词典中的“素质”一词的首解多为“事物本来的性质”,因而从教育的发生论看,素质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开发先天素质,扩充、发展后天素养,使先天素质与后天素养浑然一体的过程,人的自然潜能的开发属前者,社会潜能和精神潜能的开发更多地属后者,而且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和深化。显然,素质教育强调的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有机统一,也包含了人的认知性、伦理性、审美性的人之为人的特征。因而说培育美好人性,彰显人性的光辉,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美好人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对个体的人性施加影响的教育实践,培育美好人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从低到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整体。
一是成人的教育,即教给学生人之为人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形成人应具备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二是做人的教育,即教给学生如何和谐地处理自己与自己、与社会、与组织、与自然的关系,并协调好知、情、意三者的关系,使之在德、智、体、美等各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三是美好人性的形成,教育应激活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开发学生的自然潜能,使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这是她的重要使命之一,但决不是全部。人类正是凭籍得天独厚的大脑(灵性、创造性)才得以生存,也要靠创造性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持续发展。但人如果只局限于自然潜能的扩张和生物性的满足,必然会造成人类(个人和群体)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失衡。因此,激发人性中的精神属性,开发人的精神潜能——理 性的精神、反思性自我意识、审美的追求和人类高级情感的形成应成为教育的首要使命。精神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她贻人以芬芳,为创造性(科学)提供发展方向,使创造性始终造福于人类,而不是滥用于自我膨胀、自我毁损。她予人以美好,当外在的事物(社会规范、道德律令、科学探索等)一旦唤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向往,就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当他们把审美当作人生的最高追求和心灵的最高建树,就会把美好人性的建树变成个人的自觉精神活动,这样,人性之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便会引领学生进一步丰富人之为人的人类高级情感。
弘扬红十字精神,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社会救助救灾工作,让每位学生都有美好人性,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我们要走的路也很长很长,但我们深信:做了,才有体会;做了,才有感悟;做了,才可改进;做了,才可提高。
第四篇:红十字会汇报材料
园林社区红十字会汇报材料
园林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是伊金霍洛旗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农牧民转移过渡房集中建设区域。现有居民5002户14988人,其中低保户194户289人,残疾人59人,孤寡老人53人。社区有工作人员38名,其中干部10名,大学生8名,社区辅助工作人员20名。社区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405平方米,服务中心设有一站室服务大厅、医疗卫生服务室、警务室、人大代表接待室、民愿接待室、红十字博爱超市、健身房、残疾人康复按摩室、多功能文艺大厅、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多媒体教室等,是一处集办公阅览、培训教育、政法综治、娱乐健身、爱心救助、医疗卫生、康复训练、物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所。
近年来,园林社区红十字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红十字会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动员人道力量,积极投身于红十字事业,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经验及成效
(一)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夯实红十字会发展基础
2008年10月,通过向社会募捐、共建单位协调和旗红十字
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园林社区红十字服务站。2010年社区积极充实和完善了社区红十字组织,目前社区共有红十字会会员106人,并依法选举产生了理事会会成员,理事会理事21人,秘书长1人,并聘请了1名名誉会长、3名名誉副会长。并建立了一支86人的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和完善了《社区红十字会工作制度》、《社区红十字会捐赠求助制度》、《社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制度》等,各项职责制度日趋完善。
(二)构筑爱心服务平台,开展博爱救助送温暖活动
1、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和宣传活动。为提高居民群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我社区积极邀请旗红十字会专业老师多次深入社区开展救护知识培训,2011年共培训居民群众360多人次,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讲解相结的方式,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和止血、包扎等多项应急救护知识,让居民群众掌握简单的救护技能,有力地推动广大居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并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红十字会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社区内营造一种浓厚的关爱氛围。
2、开展博爱送温暖活动。社区利用各大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对社区贫困党员、贫困残疾人员、贫困学生、贫困老年人、重大病患者的节日送温暖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各共
建单位开展对帮扶户的慰问活动,在元宵节社区民族文体艺术协会走入居民小区开展元宵节庆祝活动,在端午节开展“我们的节日送温暖”活动,在“七一”开展了慰问老党员活动,在中秋节通过“博爱超市”为社区内的6户贫困家庭开展了园林社区“情暖中秋,爱暖社区”募捐晚会,在募捐活动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拆迁征地户、驻区企业、学生慷慨解囊,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晚会为6户困难家庭共募捐现金4800元,并当场将募捐款项平均每户800元发放到困难家庭手中,同时爱心企业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伊旗支公司和真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6户困难家庭分别发放蚕丝被、电饭煲、热水壶、米、面、月饼等生活用品共折合人民币4000余元,社区并给5名流动人口发放了中秋月饼,为他们送上社区和谐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社区民族文体艺术协会在“九九重阳节”开展了走进老年公寓关爱老年人慰问演出活动,在国庆节开展了关爱进城务工人员活动。2011年共计发放帮扶慰问物资8万余元,帮扶贫困党员3人、贫困残疾人员21人、贫困学生23人、贫困老年人18人、重大病患者16人,组织开展活动12场次。
3、开展免费医疗服务活动。通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在社区内开展免费的义诊活动和育龄妇女的免费健康检查活动,2011年5月8日与旗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了“红十字会志愿者免费捐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并联系鄂尔多斯市眼科医院为居民开展免费眼睛健康检查活动。
4、开展博爱助学活动。社区根据上级政府“博爱一日捐、助你上大学”文件指示,为社区内的23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博爱一日捐”救助工作,为他们切实减轻一些生活困难。
5、开展红十字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做好红十字工作,社区立足于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招募各系统、各行业的爱心人士,为开展好人道救助、奉献和关爱活动奠定基础。截止目前,社区共有红十字会志愿者86名,每月有一周时间为养老院的老人免费理发,定期对孤寡老人义务服务,并深入开展“红十字会法”的宣传咨询服务,营造了以人道、慈善为主导的社会公益文化氛围,为创建和谐社区贡献了力量。
二、下一步思路
2012年,我社区将按照红十字会“六有”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发展壮大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博爱超市”救助平台,开展红十字特色活动,全面推进社区红十字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积极贡献。
1、进一步开展人道领域的社会公益活动,宣传红十字法律、法规,传播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弘扬红十字精神。开展好红十字主题活动,亮出红十字特色,扩大红十字影响。
2、努力拓展红十字筹资渠道,发动社会的各方力量,争取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进一步提高红十字救助能力。
3、扎实推进“关爱生命工程”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大力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角膜器官捐献以及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4、积极开展“救护培训”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免费的现场初级救护培训,普及救护和防病知识,增强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5、进一步深化“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群众解难,在各大节日期间继续开展以救灾和帮困为重点的人道主义救助和慰问工作。
红十字事业是光荣而又崇高的事业,今后我们将以“六个好”社区建设为目标,大力开展社区关爱事业,全力建设居民满意、政府放心、和谐稳定的社区典范,为开创社区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红十字会汇报材料
人道博爱公正奉献
——澄潭中学创建市红十字示范校汇报材料2011.11
一、学校概况:“人·教育·自然”和谐的校园
新昌县澄潭中学是县直属普高,她的前身为创办于1876年的沃西书院。现有36个教学班,2300多名师生员工,校园占地145406平方米(200亩),绿化面积87690平方米,既有田园风光、学园气息又有都市风情、现代气魄的“人·教育·自然”和谐一致的澄潭中学已成为浙江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为浙江省文明单位、省二级重点中学、省绿色学校、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
澄潭中学以“怀文抱质、自强不息”为校训,坚持“精神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培育美好人性”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效能管理模式和“知识共享,智慧共用”的教学工作运行体系,使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说:澄潭中学的底子是一所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薄弱学校,她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发展为优质学校,其成长路径和李辛甫的办学思想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09年11月,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对澄潭中学调研后作了这样的评价:澄潭中学办学有思想、有理念、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能把一所农村中学办成全省有名不简单、不容易。
《人民教育》于2009年第1、2期对其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予以了特别报道,在报道中,《人民教育》这样赞誉澄潭中学:“在澄潭中学,没有高分录取的学生,没有声名显赫的教师,也没有地理上的优势,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所学校的精神,令人尊敬;这所学校的未来,值得期待。”
二、提高认识,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
1.宣传教育、理解意义
学校通过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宣传红十字会知识,开展红十字、消防、禁毒等讲座和图片展,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进行系列教育,利用假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到福利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开展感动校园、感动你我小故事征集活动,以“5•8世界红十字日”、汶川地震、西南地区特大旱灾、青海玉树特大地震等特殊的时机,适时地对学生开展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教育、逃生演练、消防演练等。通过活动促使更多地同学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把红十字精神贯穿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2.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关心人、帮助人、体谅人是人之为人的品性,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红十字精神宣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善良的品性、感恩的心理、悲悯的情怀和阔博的胸怀,进而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既是人性的善的张扬与升华,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虽然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但绝不等于教育没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终极目标,教育不仅要为“人才”奠基,更要为“人”奠基,唯有如此,教育才回归教育,教师才像教师,学生才像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塑造社会的工具,而在于为“人”奠基,在于激发、唤醒、培育人之人为的真善美品性。教育绝不能亦步趋步地跟随社会,停留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在实然的根基上,培育学生去超越社会、引领社会,去追求应然的美好。我们培养的学生,即使他的学科成绩即使是班里最后一名,仍然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仍然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高贵的人生追求,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现在的学科成绩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唯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阳光的心态、善良的品性、感恩的心理及宽博的胸怀,才会让其终生受益。
4.生命质量提升的需要
地震、泥石流、海啸、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校园踩踏、校车事故、幼儿园暴力、战争等诸多令人揪心的事件,无不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渺小的个体、脆弱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坚强,可以万众一心,可以团结互助,可以用人类的精神挽救生命、获得重生,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成立组织,保障创建工作的进程
1.学校成立红十字理事会
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红十字工作,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学校成立了红十字会,并组成了红十字理事会,由李辛甫校长担任会长,学校分管领导应顺南、单晓担任副会长,由校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理事。设立秘书处,由校办主任俞孟浩老师担任秘书长,负责学校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理事会成员进行了详细地分工,以更有效地开展红十字工作。学校红十字会会长对工作非常重视,亲自在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上落实红十字工作。
2.班级成立红十字小组
在学校红十字会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以年级组为单位下设3个红十字大队,由年段长任大队负责人,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各班级成立红十字小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团委书记任小组长,组织开展班级红十字活动。
四、救护培训,增强师生的救护精神
学校专门邀请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王黎卫主任对全校师生进行红十字知识、精神的宣传,并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培训的主要
内容是: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等救护知识,既有理论知识讲座和,也有救护技能实践操作,使受训教师初步掌握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医疗救护的基本常识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考试,共有48人取得了救护员证。通过培训,老师们不仅初步掌握了医疗救护的基本常识和动作要领,更重要的拥有了一种关爱生命的救护精神。
同时学校把生存教育、应急教育、自救互救教育、自我防身及有关安全常识的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5.12大地震后,学校更是加大了各种逃生演练的力度,还重视把每次的出操、出跑、集会作为常规的演练,真正做到安全演练落实在平时,使学生对安全救护知识的谙悉变为日常的行为。
五、奉献爱心,内化师生的人道精神
1.结对贫困村和贫困户,传播社会关爱
学校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发扬红十字精神,先后与澄潭镇南街村、里丁村、兴旺村、东西陈村、芝田村等村结对,实行学校与贫困村、教师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为结对村提供发展资金带动其发展,给特困户、受灾户、残障农民送去慰问金。在结对过程中,学校利用人口集中,农副产品消费量大的特点,引导结对村的农户种植水稻、蔬菜,养殖家禽,学校提供技术指导,保证农户生产出绿色食品供应学校食堂,从根本上帮助老百姓走上致富路。学校因浓浓的帮扶和关爱情,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显著的帮扶成果,多次被评为县“联创联建”先进单位,09年、10年两次获县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先进单位,还相继被评为绍兴市“三级联创”先进集体、浙江省“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先进对子。
2.成立校爱心基金会,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长期以来,我校把关注弱势群体、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帮困助学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一是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学校确定校团委、总务处为该项工作职能部门,各班主任为做好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责任人,其他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学校成立爱心基金会,建立贫困生档案,为做好帮困助学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李校长提出,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在我校失学,为此,校长本人主动结对贫困生,并多次出资上门慰问贫困生,同时还多次带头捐款,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领导多次义举感动全校师生,为学校开展帮困助学、筹措更多资金树立了榜样。三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让更多贫困家庭子女得到资助,走出困境,学校每年都有师生捐款活动,将爱的涓流注入学校爱心基金会,注入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中。学校爱心基金会成员每周将全校废物回收,为基金会筹集款项。四是帮困助学,落到实处。为让每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爱,我们在每年新生中开展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每位贫困生开展家访,经学校审核后,确定救助对象,并积极做好国家助学金、县慈善总会、县关工委等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正是因为我校扎实的爱心助学工作,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校也没有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
而失学。
3.救助生命,让花季少年共享美好
2006年初春,学生石斌斌身患鼻癌,全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在短短两天内就捐款12.6万元,及时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澄潭中学师生捐款挽救石斌斌的事迹很快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焦点,引用媒体的话说“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比浓浓春意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澄潭中学师生无私拯救石斌斌的感人义举”,“澄潭中学仅是一所学校,而且是一所农村学校,在学生有难之际,全校师生热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短短几天内捐款达12万元之多。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县捐款数额最大的一次了,而一个单位捐款数额如此之巨可能是创下了我县历史之最了”。
澄潭中学无私捐款挽救石斌斌同学的爱心之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一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送来了爱心款,在浙江大学读书的100多位新昌籍学子捐助了5000元,初中母校儒岙中学捐了1000元,县民政局、同班同学家长、企业家、无名的汇款„„一场挽救生命的行动在澄潭中学的带领下推向了高潮。
2010年2月,学生王佳斌患白血病,学校获知后,校长第二天就对全校师生作了《让每一个生命都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捐款动员,全校教职工两天捐款80550元,学生登记捐款数177143.80元,实际收到172173.08元(部分学生身边没有现金)。只是天意的不公,让一个花季少女早早结束了生命,澄潭中学全体师生的爱心没能挽留住王佳斌年轻的生命,澄中师生对王佳斌的爱心不能尽善尽美。事后,学校尊重师生的意愿,把剩余的款项进行了退还,但是大部分师生都选择把余款捐入学校“爱心基金会”(共计103595.78元),继续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
六、人性教育,让人间充满美好
我们所理解的美好人性,它既非上天所赐,也非与生俱来,它既是生物性,也是社会性,是人类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某一集体的深层心理结构,保存、积淀在有血有肉的个体之躯。它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三合为一的整体。它又可分为三大领域:一是认识领域,即人的逻辑能力、思维模式。二是伦理领域,即人的道德品质、意志能力。三是情感领域,即人的美感趣味、审美能力。因此,美好人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理性、自由、公正、公平、博爱等外,还包括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和谐理念与共享意识、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责任与合作意识、宽容和接纳不同民族与文化的意识,以非暴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意识、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意识、维护人权的自觉意识、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维护社会公德与秩序的自觉意识、以批判与全局的观点思考的能力、以国际视野审视问题的能力、科学理性思辨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能力等等,概言之,美好人性的核心理念为科学理性、人文情怀和艺术精神。
美好人性教育不是游离于素质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个性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一,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的核心是国民的人性,而追求美好人性是人性教育的价值追求,故两者本
质上都是为了使人具有人之为人品性。其二,素质教育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开发人的综合潜能,它既重视开发人的自然潜能,又重视开发人的社会潜能和精神潜能,而这三种潜能恰恰是人性结构完整的组成部分,开发三种潜能更是美好人性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其三,素质教育之素质,从本义上讲是“白质”“未有文之质”,“白质”“未有文之质”是自然的本质,是事物的本性,现代词典中的“素质”一词的首解多为“事物本来的性质”,因而从教育的发生论看,素质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开发先天素质,扩充、发展后天素养,使先天素质与后天素养浑然一体的过程,人的自然潜能的开发属前者,社会潜能和精神潜能的开发更多地属后者,而且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和深化。显然,素质教育强调的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有机统一,也包含了人的认知性、伦理性、审美性的人之为人的特征。因而说培育美好人性,彰显人性的光辉,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美好人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对个体的人性施加影响的教育实践,培育美好人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从低到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整体。
一是成人的教育,即教给学生人之为人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形成人应具备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二是做人的教育,即教给学生如何和谐地处理自己与自己、与社会、与组织、与自然的关系,并协调好知、情、意三者的关系,使之在德、智、体、美等各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三是美好人性的形成,教育应激活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开发学生的自然潜能,使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这是她的重要使命之一,但决不是全部。人类正是凭籍得天独厚的大脑(灵性、创造性)才得以生存,也要靠创造性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持续发展。但人如果只局限于自然潜能的扩张和生物性的满足,必然会造成人类(个人和群体)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失衡。因此,激发人性中的精神属性,开发人的精神潜能——理性的精神、反思性自我意识、审美的追求和人类高级情感的形成应成为教育的首要使命。精神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她贻人以芬芳,为创造性(科学)提供发展方向,使创造性始终造福于人类,而不是滥用于自我膨胀、自我毁损。她予人以美好,当外在的事物(社会规范、道德律令、科学探索等)一旦唤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向往,就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当他们把审美当作人生的最高追求和心灵的最高建树,就会把美好人性的建树变成个人的自觉精神活动,这样,人性之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便会引领学生进一步丰富人之为人的人类高级情感。
弘扬红十字精神,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社会救助救灾工作,让每位学生都有美好人性,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我们要走的路也很长很长,但我们深信:做了,才有体会;做了,才有感悟;做了,才可改进;做了,才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