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毛主任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
按照市经发[XX]102号文件通知要求,我们于XX年9月20日召开了“急需贷款的重点企业法人会议”,传达了市经委《通知》精神,对我县工业企业急需解决流动资金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我把有关情况简要汇报一下:
一、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随着工业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的工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突飞猛进,实现了总量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县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3781户,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同比增长15.6%;实现工业总产值89168.9万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29821.9万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3740.4万元,同比增长45.5%。综合分析,我县工业提速增效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到年底还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到53户,将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4000万元、工业增加值58000万元、利润4750万元的目标。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项目开发持续升温,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县绝大部分工业企业资金制约的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贷款投资体系不尽合理,对企业贷款门槛要求过高。一些企业只能采取风险高、利率大的民间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维持生产;一些企业严重缺少资金,延长了建设时间,短期内达产达效无望;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无法满负荷生产,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粗略统计,全县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需资金30000万元左右。根据近期对发展前景好的30户工业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情况调查掌握,如果近期能注入部分资金,年底将有扶余县汇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金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辽成瓦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预计到年底可实现产值4300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产值2.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419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3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提速增效工作的组织力度。经济局要紧紧围绕工业提速增效这一主题,加强同相关部门合作,在落实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上下功夫,加强生产组织和调度,对每个季度的运行指标都要进行分解落实,实行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跟踪监控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对一些好的项目,要广泛向社会推介,寻求合作,通过招商引资让资本流入到项目中来;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各项专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规范力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融资对接活动;积极与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联系,更好地为企业融资和贷款提供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以满足工业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需要。
三要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全部精力,突出抓好已经签约工业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雨润集团、大连鹏鸿木业、长春虹雨公司等企业在扶投资的工业项目的建设进程,推动汇海酒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效益。
四要努力为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向省经委、省中小企业局、省乡企局汇报工作,推介项目,推介扶余,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
五要努力实施品牌战略。针对扶余绝大部分企业产品没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实际。下一步,我们要积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来扶余讲解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的品牌意识。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要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争取和落实上级的有关政策,在项目审批、产品包装与推介、企业投资策划、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扶持域内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第二篇: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毛主任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
按照市经发[2006]102号文件通知要求,我们于2006年9 月20日召开了“急需贷款的重点企业法人会议”,传达了市经委《通知》精神,对我县工业企业急需解决流动资金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我把有关情况简要汇报一下:
一、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随着工业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的工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突飞猛进,实现了总量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县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3781户,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同比增长15.6%;实现工业总产值89168.9万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29821.9万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3740.4万元,同比增长45.5%。综合分析,我县工业提速增效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到年底还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到53户,将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4000万元、工业增加值58000万元、利润4750万元的目标。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项目开发持续升温,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我县绝大部分工业企业资金制约的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贷款投资体系不尽合理,对企业贷款门槛要求过高。一些企业只能采取风险高、利率大的民间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维持生产;一些企业严重缺少资金,延长了建设时间,短期内达产达效无望;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无法满负荷生产,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粗略统计,全县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需资金30000万元左右。根据近期对发展前景好的30户工业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情况调查掌握,如果近期能注入部分资金,年底将有扶余县汇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金涛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辽成瓦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工业企业可进入规模,预计到年底可实现产值4300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产值2.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4190万元,向上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3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提速增效工作的组织力度。经济局要紧紧围绕工业提速增效这一主题,加强同相关部门合作,在落实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上下功夫,加强生产组织和调度,对每个季度的运行指标都要进行分解落实,实行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跟踪监控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对一些好的项目,要广泛向社会推介,寻求合作,通过招商引资让资本流入到项目中来;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各项专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规范力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融资对接活动;积极与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联系,更好地为企业融资和贷款提供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以满足工业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需要。
三要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全部精力,突出抓好已经签约工业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雨润集团、大连鹏鸿木业、长春虹雨公司等企业在扶投资的工业项目的建设进程,推动汇海酒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效益。
四要努力为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向省经委、省中小企业局、省乡企局汇报工作,推介项目,推介扶余,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
五要努力实施品牌战略。针对扶余绝大部分企业产品没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实际。下一步,我们要积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来扶余讲解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的品牌意识。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要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争取和落实上级的有关政策,在项目审批、产品包装与推介、企业投资策划、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扶持域内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篇:彭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彭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县领导指示精神,4月份,县统计局、经贸委、园区办、民营局等单位对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这些企业,现将了解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6年底,按统计部门口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其中江西长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彭泽兴旺矿业有限公司两户企业停产,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在上十岭只是一个生产车间,公司总部在九江,其它运行正常。根据统计报表,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15402.4万元,同比增长111.4%;固定资产32751万元,同比增长31.8%;总产值107827.5万元,同比增长48.7%;实现利税7456.6万元,同比增长30.8%;从业人员4924人,同比增长17.1%。2007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652万元,同比增长88.2%;增加值为7713万元,发展速度为58.45%;利税2330万元,同比增长25.6%。预计随着翔升造船、龙城化工、之江化工、英皇制衣、晨阳电子、富通电子等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竣工投产,资产总额、总产值、利税等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大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良好,但调查发现有些企业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也许受季节、缺少 1
工人等因素影响,九江铨庆亚祥制衣有限公司、四海龙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一季度产值没超过20万元。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融资问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规模较大,生产流动资金也较多,正常生产的一部分流动资金需要银行给予支持,但各银行由于受审批权限、观念、机制等因素制约,企业较难获得贷款。融资难是企业反映较普遍的问题。
2、土地问题。我县棉纺企业为了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正在扩大生产规模,银海、龙升、永加、振兴等棉纺企业都需要征用土地以便扩建,这是当前棉纺企业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3、劳动用工问题。由于本地人员到外地打工较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行业普遍感到招工难,劳动用工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生产的瓶颈。江西华孚四期工程急需招工八百人,经过半年多招工仍不理想,有可能影响公司的后续项目投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九江铨庆亚祥制衣有限公司去年同期生产满员,而今年只有几十个工人在生产,大多数机器停工,据了解是严重缺乏熟练工人,因此一季度产值不到二十万元。
4、原材料等资源不经过加工就外运,既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带来税源。安盛木业公司等企业在本地很难得到原木,只能从安徽等外地购进,而本地的原木不经过加工就运到浙江、江苏等地。
5、服装企业虽然数量多,但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数是
来料加工,企业只得到加工费,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企业很难得到大的发展。
6、执法收费问题。许多执法收费部门因为有红头文件,简单执法、粗暴执法、随意执法时有发生。
几点建议:
1、探索融资新路,缓解资金难题。建立和完善县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政府注入本金启动,中心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真正为县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由政府牵头,组织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缺乏流动资金并能提供动产或不动产反担保的企业和有关银行开展洽谈会,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2、设立企业发展基金,由县财政予以安排,用于支持企业重大基建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贴息或补贴,奖励民营企业纳税大户。
3、切实加大领导帮扶力度,推行全程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并强化领导挂点帮扶制度,针对企业的办证难、招工难和融资难等问题,主动为企业排忧解困。
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为企业快速发展搭建优质平台。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整合园区现有资源,提高园区投资强度,注重功能配套,保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督促和帮助翔升造船、英皇制衣、之江化工、龙城化工等投资上亿元的企业尽快开工投产。对园区内停产企业如三晶化
工、江西长海精细化工、毕嘉索化工等企业想方设法让其早日恢复生产,加快上十岭化工有限公司改制或兼并的步伐,否则,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产能达不到要求年底必须停产。
5、针对我县服装企业大多是来料加工,没有自己品牌的现状,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整合扶持优势服装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建新的税源。
6、进一步整治优化环境,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全民投资创业,依法依规兑现政府承诺,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严肃认真查处各类投诉案件,确保企业投诉中提出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研小组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定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
目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1998年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这一界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将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不再作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
2011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据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今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起报点以上的企业或单位逐一进行调查,未达到起点的则进行抽样调查或科学核算。
第五篇:关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解杰昂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同时,委托三县一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工业运行调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迅速实现复工复产。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7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别为10.4%、11.8%和11.4%,居全省第1位、第1位和第2位。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影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速有所下滑,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居全省第7位。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其中谯城区183家、涡阳县132家、蒙城县137家、利辛县107家、高新区97家、亳芜园区23家。
(二)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的白酒、现代中药、农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特色鲜明。今年1—8月,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9%;
14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3%,同比增长9.2%。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引进项目落地投产,规模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前景更加可期。古井贡酒在2019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价中以1469.8亿的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四、安徽第一,智能化技术改造顺利实施。疏风解毒胶囊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九方制药牡荆素填补了全省中药一类新药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
“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天祥药业、强英食品、黑娃炒货等发展形势良好。涡阳盛鸿科技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研发和生产基地;
金沙河集团项目建设顺利。
(四)复工复产扎实有序。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坚持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全面恢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四送一服”工作的核心任务,成立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实施针对性政策,实施精准包保帮扶,有效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一定程度减少了疫情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截至一季度末,全市6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剔除1家倒闭、3家申请退规、5家因环保问题整改限制开工外,其余企业复工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规模工业企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生产有所下滑。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虽然快速实现复工复产,但还没能达产达效。以谯城区为例,8月份,全区183家规模企业中,生产增长的企业96家,仅占52%,生产下滑的企业81家(下滑20%以上的企业有45家),占44.5%,6家企业停产。医药制造、酒及饮料生产、纺织业受影响较大,多数饮片企业未恢复到同期产能。白酒企业错失了春节黄金销售季,生产也出现了较大下滑。
(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仅占全省18015家的3.8%,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偏小,2019年底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6家,数量居全省第12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9家,占企业总数的1.1%。其余企业的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8500万元。我市仅有正宇面粉集团1家入选“2020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
(三)产业层次还不高。目前,全市主导产业仍以资源型、初加工型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中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初加工,结构比较单一。现有中药制造企业203家,饮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但成药生产企业仅有21家,占企业总数的10.3%。调研中发现,利辛县纺织服装丝网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化学纤维材料生产企业,纺织原辅材料主要从福建、浙江购买;
丝网企业大多生产纱门、挡风被、家居服,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产品;
服装企业主要是针织服装、户外运动服装,上下游配套企业少,产业链短,多以代加工贴牌生产为主,效益不高。
(四)发展要素保障不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个别企业原始积累不足,整体实力较弱,货款回笼较慢,部分企业盲目扩张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金融部门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门槛高,程序繁琐,对企业放贷规模和比重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相对基准利率上浮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由于在证照办理上滞后,满足不了贷款条件,只能靠少量的自有资金甚至向私人借贷进行经营运作,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大多数企业“商标”、“品牌”意识不强,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的培育重视不够,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一些科研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部分企业对技术或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不够,研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六)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位于高新区铁路以东位置的部分企业反映,企业已投产,但热力管网一直没有铺设,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企业不得不自建锅炉、自寻出路,增加了企业成本。部分企业反映对扶持工业产业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用电、用汽、用水、用工成本较其他地区偏高。调研中发现,个别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联系服务企业的形式不够丰富,了解企业情况不够深入,政企联系不够密切,存在办事效率低、履职不到位的现象。
三、意见建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企业微信群”“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车”等政企沟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项目)五级包保”行动,切实增强为企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更多的人敢于、愿意为企业服务、办事、解决问题。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强化贯彻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落细支持企业发展措施,大力开展“五减”行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二)着力加强运行调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分企业、分重点地分析运行情况,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强信心、度过难关。深入重点企业,掌握企业经营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预测研判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不断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等遗留的疑难问题,以及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着力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指导,促进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加强项目调度,强化“四督四保”,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实施精准招商,狠抓补链招商、延链招商、强链招商,强力提升招商质量,力争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把传统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突出抓好白酒、医药制造、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升级、军民融合,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
(五)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招才引智的财政政策支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针对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的现状,协调扶持相关企业共同搭建科技创新、检测服务中心等平台,帮助解决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增强企业的“商标”和“品牌”意识,选择一批企业知名度高、产业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倾斜,全力打造优质产品、知名品牌,积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