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共)
关于盖州市农业产业集群化
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营口市银监局现场检查三科: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尤其在设施农业种植业、生姜种植业、绒山羊养殖业上体现较为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及产业辐射力,对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盖州农业基本情况
盖州市总面积2,924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辖21个乡镇,6个办事处,285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62万,农户18万户,耕地59万亩,海岸线长42公里。预计盖州市2010年生产总值15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500元,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盖州市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初步形成了水果、水产、畜牧、白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全市农业形成了东、南部以无公害果品生产为主体,以山野菜、柞蚕、珍禽、羊、牛、猪等种养业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中、西部以沈大高速公路绿化产业带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生产,以葡萄、黑李子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生产,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 的‚海上营口‛ 建设;北部以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为主,稻鱼、稻蟹混养等立体高效农业为代表。
根据盖州市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我们明确了立足县域经济、加大‚三农‛贷款投放的战略,确立了‚三条支农主线‛:一是东、南部地区以支持水果、柞蚕、畜牧养殖等为重点,二是中、西部地区以支持塑料大棚、蔬菜、水产捕捞和养殖等为重点,三是北部地区以支持水稻、稻鱼、稻蟹混养等为重点,使全市信用社能够各自找准信贷支持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投放各项贷款,推进信贷主营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为满足农业生产、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奠定了基础。
盖州地区目前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设施农业种植业、生姜种植业、绒山羊养殖业上体现较为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及产业辐射力,对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盖州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
1、设施农业种植业情况
08年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设施农业三年规划,目前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盖州联社始终牢固树立‚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农业富民‛经济发展战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使农民逐渐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走向靠设施、靠技术实现现代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社一心为农、勤廉高效的贴心服务下,如今,设施农业在我市已是遍地开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劲头儿越来越足,农业‚大棚‛已成为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门的‚金钥匙‛。九垅地、九寨、二台、团山、太阳升、归州、什字街更是成为中心点,辐射着整个盖州地区设施农业发展。
在我市,以‚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早已成为农民认可的致富之路,但因其建设标准高,投入资金大,很多农民尽管清楚的知道‚大棚‛就是个‚小金库‛,却也只能望而兴叹。为解决这一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两年,在全面做好‚支农‚工作的同时,盖州联社始终把支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满足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有力助推了我市农业格局的大转变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截至12月末,我社设施农业贷款余额15205万元,支持农户9857户,大棚12671栋,面积13938亩,全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203万元。贷款方式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为主,信贷质量相对较好,不良贷款控制在2%以下。
伴随着如雨后春笋般的‚大棚‛一座座拔地而起,我市的设施农业虽数量可观却规模欠佳。为使其化零为整,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我社信贷人员经常将其他县区和周边乡镇的农户依靠‚大棚‛致富的成功典型向农户作以宣传,积 极指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完整的产销模式,提高防范市场风险能力。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233个。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措施的难题,我社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以对合作社社员贷款的方式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咱们合作社的设施农业建设先后三次贷款408万,两级农信社的领导几次亲临调研,信贷人员无数次上门服务,却没吃过咱的一顿饭,拿过咱一分钱。‛在东城办事处古台子村兴业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勤加提起农信社,就忍不住的连声赞叹。兴业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0月注册成立。当时欲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一批大棚,但苦于资金不足,想贷款又提供不了抵押担保措施。所在地东关信用社了解情况后,派专人对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由于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尚无先例,东关信用社负责人几次与联社领导联系沟通,研究分析并制定可行性方案。经多方努力,在短短十几个工作日内,东关信用社以保证贷款的形式为合作社的41户社员发放了首批中长期农户贷款69万元。有了农信社资金的有力支持,合作社当年建起冷棚126个,并于次年获利80余万元。看到第一批‚淘金者‛浅尝丰收喜悦,更多的农户纷纷投身到设施农业生产之中。合作社的设施农业规模也在农信社接二连三的资金扶持下不断扩大,占地面积由最初的267亩发展到 660亩,注册会员增至81户。如今,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古台子设施农业仍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年底实现了‚千亩千棚‛的产业规模,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三年还款计划预计两年即可全部还清。
为使农户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贷款手续,东关信用社信贷人员加班加点,甚至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好贷款事项全程服务。为了避免农户私自改变贷款用途形成经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信用社还派专人对借款农户进行跟进服务,随时掌握大棚建设进度和生产经营情况,使资金有的放矢,确保专款专用。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但富了古台子村的‚大棚‛生产户,也解决了全村3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仅设施农业一项,全村人均打工收入即可达到六、七千元。全村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闲人,冬季的‚猫冬‛现象也成为村里的历史。就连拉牛车的古稀老人唐金忠,也在设施农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劳动价值。去年冬季,他为合作社建大棚拉运建材,三个月时间就赚取了16000元。捏着厚厚的钞票,唐金忠幸福对村里人宣称,这是他大半辈子以来所赚的最‚大笔‛收入。
在沙岗镇惠屯村村民刘明志的‚大棚‛里,刘明志喜笑颜开的介绍说,他家的葡萄已全部下架出售,目前他摘取过最大串葡萄重达8斤1两,总收入近12万元,是以往种植果树收入的三倍。惠屯村的设施农业建设是全市设施农业建 设中规模较大的一个。用老百姓的话说:‚咱村设施农业发展的好,咱们的‘腰包’鼓的快,除了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外,更得感谢农信社的大力支持!‛2008年,惠屯村村民惠怀顺组织成立了盖州市联达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村子里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施农业‚大棚‛,以种植‚晚红‛葡萄、灌木花和油桃为主。为助其迅速发展壮大,经多次贷前调查分析,2009年沙岗信用社共为合作社发放贷款211万元,支持‚大棚‛37户,今年总产量达35万斤,产值200多万元,预计明年产值翻一番。目前,在原有占地300多亩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将扩建300多亩,沙岗信用社已于9月份集中向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37户,金额307万元用于扩建大棚。
盖州地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呈蒸蒸日上之势,全市水果、蔬菜大棚9万余亩,形成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全市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为农民朋友创出了一条致富‚金光大道‛。
2、生姜种植业情况
素有‚生姜第一镇‛的徐屯镇生姜生产已有60余年的历史。徐屯镇生产的生姜块大、肉厚、口感好而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二00五年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食品,并注册为‚辰丰牌‛生姜。二00八年又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生姜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镇生姜种植面积5000余亩,年生产量达4000万斤,产值近3亿元。为帮助 农户做大做强这一农业特色产业,我社积极投放信贷资金,为农民朋友发展生姜种植业保驾护航,截止12月末,徐屯信用社生姜种植业贷款余额985万元,占全社贷款总额近30%,全年累计发放生姜贷款1031万元,受益农户达496户。
徐屯镇龙湾村地处大清河边沿,共有农户379户,家庭人口1404人,由于地势平坦,水土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这个村种植生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庭院种植已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富裕起来的农民想的更宽、看的更远,他们成立了种植生姜协会,为了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生姜协会积极帮助姜农开展、种植、管理,收获方面的技术指导。王贤生作为该村的一名姜农,现年41岁,种植生姜8亩,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年收入6万余元,但他不满足于现状,2010年欲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面积5亩,但资金不足,无法实施。在得知信用社积极扶持姜农生产这一情况后,他到信用社申请信贷资金,仅仅2个工作日,徐屯信用社就完成了向其发放十星级文明户‚金卡‛贷款5万元的全部手续,保证了他扩大生姜种植规模的资金需求。经过他们夫妻辛勤劳作,今年鲜姜总产量达10万余斤,扣除费用11万元,净利9万余元,完全有能力及时还清贷款。他表示,明年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他告诉大家:‚信用社给我的金卡贷款真是给我的生活镀上了一层金色‛。徐屯镇依据本地独有地理资源和人力技术资源,制定了生姜园区规划和开发蓝图,规划分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储备区和精深加工区。目前徐屯镇的生姜生产与开发已具备了大发展和精深加工的必要条件,信用社将积极投放信贷资金,推动生姜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3、绒山羊养殖业情况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绒山羊养殖已成为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东部山区在养殖绒山羊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使东部山区高屯、榜式堡、暖泉、万福、梁屯、小石棚、什字街、卧龙泉、矿洞沟、徐屯、杨运、双台等十几个乡镇平均半数以上农户都养羊。每年举办1—2次种羊交易大会,东部山区已成为全国绒山羊繁殖、育种基地。绒山羊养殖业的兴起,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好转。目前,全市有养羊户10829户,养羊经纪人413名,绒山羊饲养数量达到41万只,年产羊绒125吨,出售种羊5万只,实现总产值4亿元以上。截止12月末,我社绒山羊养殖贷款余额8107万元,支持农户3205户,当年累计发放贷款6161万元。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绒山羊养殖户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目前不良贷款余额641万元,不良率8%。
我市绒山羊养殖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立了一批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及绒山羊养殖协会,采取统一管理、统一 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把握市场行情,避免信息不畅,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减少羊贩‚扒皮‛的中间环节,使养殖户获得最大收益,加大了抗风险能力。
高屯镇养羊大户廉玉启今年看准时机欲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不足,向高屯信用社申请贷款,信用社在调查审查后,为其发放了15万元贷款,解决了该户的资金困难,使该户一跃成为高屯镇数一数二的养羊大户,带动了周边一大批农户从事绒山羊养殖。经专家预计,明年羊绒价格将较今年上涨50%以上,这样该户羊绒及成羊出售后产值将达到40万元以上,净利润20万元左右。
三、盖州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抵押担保难。
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发展的根本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抵押担保难‛,现有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不能满足或者不能全额满足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而多数农户只有居住的住宅房屋,不能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最突出问题也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使信用社不能全力对其进行信贷支持。目前我联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主要体现在对社员的个人贷款上,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保证贷款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社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的力度。
2、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环境差,使得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农户贷款不良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农户从事的种植业、养殖业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影响较大,而农户个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信用社形成大量不良贷款;二是部分地区信用环境差,农户还款意识不强,贷款后不愿还款。
3、农业保险险种少,不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目前保险公司对农业贷款保险的险种较少,仅有人身意外险和抵押物财产保险两种,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及防范农户经营风险。
四、意见及建议
1、成立担保公司解决抵押担保问题
如有关部门牵头,各专业协会、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出资成立各行业风险担保基金,对缺少资金想贷款,又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担保的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等提供担保,担保额度可在基金额的基础上放大10倍,也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可有效解决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等无有效抵押、担保问题。
2、协调地方政府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以身作责,协调各个部门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得人人遵守信用、信守承诺。种植户、养殖户的信用度提高了,信贷人员也敢放贷了,信用社也可 相应提高信用贷款额度,这样即使农户受益,同时信用社也从中得到收益;二是希望政府在落实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同时,给予农户信贷贴息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
3、协调保险公司增加贷款保险险种
建议协调保险公司出台、增加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品种,给种植户、养殖户上保险,增加种植户、养殖户抵抗自然灾害、疾病、瘟疫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种植户、养殖户损失,降低信贷风险。
盖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第二篇: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x县委办公室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x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果蔬产业:全县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盛果面积1.2万亩,产值3600万元。其中:2014年新种植水果2.18万亩,提升改造果林55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其中:大面蔬菜6万亩,商品蔬菜4万亩,产值8000万元。核桃产业:全县现有核桃种植面积29万亩,其中2014年新种植5.3万亩。投产面积6万亩,盛果面积3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产值2250万元。
畜牧产业:2014年1-11月,全县畜禽存栏72.15万头(匹、只),出栏88.53万头(匹、只),有各类养殖大户908户,实现畜牧产值5.3亿元。
中药材产业:全县现有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其中2014年新种植1.22万亩。目前仅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
竹产业:全县现有筇竹10万余亩、方竹8万亩左右,其中2014年新种植方竹5.97万余亩。能进行采笋的有12万余亩,产值3000万元左右。
二、优势分析
除xxx县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立体气候优势外,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市指导发展“三农”工作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理清了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产业发展目标,并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xxx县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广泛、深入、系统地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201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扶持资金5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高规格成立领导组,落实机构、人员,以前所未有的人力、财力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些优势,为今后一段时期乃至“十三五”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前景光明,能够大有作为。
三、制约因素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效益不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部分主管部门和乡镇领导对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思维模式上。面对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大环境,如何创新思路,用经济效益可观的产业留住外出务工人员的思考不够,举措不力。
(二)后续管理不善。乡镇涉农站所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不够,加之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知识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已种植的核桃、水果等农产业管理不到位,产出少,效益低。
(三)农民信心不足。我县农业在经济效益上普遍存在丰产不丰收,加之农业整体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农业保险未全方位推广落实,导致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
(四)龙头企业不多。从龙头企业层面看,全县涉农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不力;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层面看,在登记注册的80余户合作社中,半数以上只有一块牌子、一颗章子、一张桌子,是名副其实的“空壳社”。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没有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也是制约涉农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丰产不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示范带动不强。我县现有的寸金黄瓜、竹笋、核桃等产业品质较好,但多为散户经营,产品包装、加工、推介、销售等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强,整体效益还未体现。从当前及今后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发展情况看,样板建设滞后,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四、对策建议
未来两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果蔬、核桃、畜牧、中药材、笋用竹这五大特色产业,建园区打基础,不折不扣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争取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形成1个品牌进入国内各大超市,成为xxx县农业产业的响亮名片,最终带动农民增收。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确保我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建园区打基础。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我县农业产业园区已于今年11月启动建设,县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好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天星镇要做好相应协调服务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要求,保证园区建设质量,并于2015年6月前全面建成。通过产业园区这个载体和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并开展新品种的试验和新技术及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示范,通过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引导和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着力打造十大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到2016年末,确保建成果蔬、核桃、中药材、笋用竹四大产业生产基地48.8万亩。其中,以高桥、寿山、吉利为核心,打造核桃基地19万亩;以翠华、天星为核心,打造蔬菜基地2000亩;以木杆、吉利为核心,打造魔芋基地1.6万亩;以翠华、悦乐、天星为核心,打造复合水果基地4万亩;以天星、木杆为核心,笋用竹基地9万亩;以木杆为核心,抚育改造筇竹基地6万亩;以寿山、天星、木杆为核心,打造中药材基地9万亩;以天星、木杆为核心,实现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玉碗、上高桥为核心,实现黄牛养殖基地年出栏黄牛2.5万头;以天星、寿山为核心,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种植过程中,有关责任部门必须按照标准,严格落实科学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五大产业责任部门、各乡镇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宣传培训指导,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有偿流转土地,充分把撂荒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让建成的基地能连片、有规模、上档次;养殖基地建设必须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有关要求进行建设。通过这些基地的打造,让全县农业产业化有亮点、有品牌、有效益。
(二)引导利益联结。一是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五大特色产业,由五个责任部门再次分别对相应的涉农企业开展摸底调查,由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华曦牧业、木杆竹笋加工企业、云南益康百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琦鑫黄牛养殖等县内涉农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原有涉农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订单农业,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动发展,同时及时研究出台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创新扶持机制,从行政和政策层面助推涉农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龙头企业通过跟合作社打交道,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采取最低收购价、利润返还等方式,并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因此要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农业局、供销社要加强引导、扶持与服务,通过引导服务促其发展。要规范对合作社的管理,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跟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在培强龙头企业和壮大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延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2015年,要引导华曦牧业、琦鑫黄牛养殖、木杆竹笋加工企业分别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开展“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试点。引导云南益康百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试点。2—3年后,逐步推开上述两种利益联结模式。(三)塑造品牌效应。以当前培育发展的五大产业为核心,“十三五”末,必须打造出水果、蔬菜、核桃、畜牧、中药材、竹笋的品牌,形成我县的6张名片。水果以金坪樱桃为主,蔬菜以寸金黄瓜为主,核桃以核桃仁、核桃油为主,畜牧以牛、羊、乌鸡为主,中药材木本以黄柏和厚朴为主、草本以白芨和黄精为主,竹产业以鲜竹笋深加工和方竹成品竹加工(竹艺术品、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衣物等)为主。一是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的系列标准,使五大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完备的管理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管理网络为基础,市场监管环节以质监、工商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强化产业标准化管理。三是延伸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产品的打造,将产品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提升特色产品的附加值。
(四)完善投入机制。一是用活财政引导资金。500万元的财政引导资金,建议50%用于良种繁育、良法推广、科技培训、农业标准化、疫病防控、示范样板及基地建设等;40%用于“以奖代补”,主要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规模化养殖补助、“一村一品”创建、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对农业产业化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技术引进与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给予扶持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服务、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适当补助,对统一组织开展的招商引资推介和大型农产品专业会展给予补助;10%用于日常工作经费和目标任务奖励资金。由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具体奖励补助办法。二是捆绑使用项目资金。把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重点用于果蔬、核桃、竹子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逐步做大产业规模。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持专人专户专帐管理,严格审计监督,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建的农业产业园区和确定的五大产业基地建设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成员单位在涉及的相关领域须优先整合项目及资金进行支持。三是引导激活社会资金。要开辟新的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本与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等多种要素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待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后,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实现“建、管、用”权责利相统一的投入机制。四是搭建银企融资平台。重点是涉农部门和乡镇要加大我县中小微企业“助保贷”有关业务的宣传力度,引导涉农企业通过“助保贷”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五)强化服务指导。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对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困难进行研究。五大产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监测,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成员单位直接挂钩联系乡镇、优势产业、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定期听取乡镇、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力落实优惠政策。对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和生产加工基地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财政资金扶持、产销对接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登记、立项、环评等纳入联审联办范畴,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投产后达到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的,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增补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在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优先推荐。对进入园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进行扶持,在园区实行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配置生产要素、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优先进行财政和项目扶持、优先协调金融支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聚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大主动服务力度。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五大产业责任部门要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信息沟通,主动跟踪服务五大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强科技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畜牧现有的技术力量,同时统筹人社、人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师资,有针对性向农民开展科技指导和培训,在内容上力求现代化的农业专业培训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全方位宣传报道。县新闻中心要充分借助“一网两刊一台一报两微”平台,适时挖掘在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特色亮点,把宣传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六)严格考评考核。继续将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的考评,考核分值随工作任务的增加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工作组织不力、推诿扯皮、产业发展失败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对任内高质量完成农业产业化目标任务的,优先推荐提拔使用。相关信息
乡镇农业观光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06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文 秘 家 园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面积256.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浏阳市区,杨高、荷石公路入口,浏永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浏阳旅游资源,打造 “××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考察,帮我乡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 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 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第三篇:水利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情况汇报
白水县水利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情况汇报
白水县是一个农业县,粮食在种植业中占重要地位。全县总土地面积986.6km2,总耕地面积7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苹果种植面积40余万亩。水利工程为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群众财富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近几年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白水县水资源贫乏,亩均水资源量仅为69m3,全县设施灌溉面积28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6万亩左右。为了进一步发挥水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从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实施了林皋、铁牛河、故现三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使林皋水库增加蓄水能力700余万方,铁牛河和故现水库分别增加蓄水能力30万和40万方。为近两年农业农业增产抗旱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林皋水库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
二是灌区田间渠系改造项目;白水县水务局依托石堡川水库和林皋水库两个中型灌区,对修建于上世纪的土质渠道、水毁工程进行恢复改造和砼防渗衬砌,提高了灌区水利用系数,其中林皋水库修复水毁及煤矿塌陷治理区干渠500余米,改造了新二支、老二支渠道及田间灌溉斗引渠,更新改造了红旗抽水站,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石堡川水库白水灌区对一支渠北塬悦耳、却才等灌区,二支渠史官镇丰乐、西章、南彭衙等灌区进行田间渠道恢复改造,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
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我局紧紧依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和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设施配套,近几年累计平整和新修基本农田2.5万亩,新打机井15眼,改造机井10眼,改造抽水站6座,新建抽水站4座,铺设田间输水灌溉管道56.8km,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6300亩。
四是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我局围绕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县现代农业化产业项目,先后建成了冯家塬、桃洼、林皋、耀卓等500亩以上苹果节水灌溉示范园6处,建成安乐田家洼2000亩以上高效节水苹果灌溉示范园1处,新建桃洼、普均等3处百亩以上节水灌溉苹果苗木基地。有力的促进了白水县节水灌溉农业快速发展。二、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双百双万”目标顺利实现,我县水利建设必须再上新台阶,才能为实现“双百双万”目标提供坚实基础,为此我局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现有中塬、西洼河、后洼、武子四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规划新建支肥、雷塬河、故现二库、雷牙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存储天然雨水和地表径流,为农业灌溉增加新的水源。
二是依托小型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加快现有石堡川、林皋、故现、铁牛河两大两小水库灌区田间渠系设施更新改造,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有现在的0.4提高到0.6,实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并新增部分节水灌溉面积。小型灌溉工程规划新打配机井50眼,改造机井62眼,改造抽水站26座,新建抽水站38座,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5万亩。
三是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和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继续加大基本农田和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配套实施田间水利工程,规划五年内改造和新建基本农田3万亩,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0.8万亩,实施田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万亩。
二、几点建议
白水县是个农业县,县级财政困难,境内水资源贫乏,剩余可开发水资源量较小,且成本较高,因此希望上级部门对我县的水利工程建设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一是地区水资源的调配。我县目前计划建设的雷塬河水库工程规划将铜川市宜君县雷塬河的地表水资源引入我县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项目初步初步匡算投资需要6~8亿元,加之项目实施分属不同的地区之间,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二是洛河水资源分配。洛河横穿白水县腹地,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白水县在洛河水资源的利用上基本没有分配指标,可否考虑将原蒲白矿务局的洛河用水指标调配给白水县。
三是项目资金扶持。白水县因财力紧张,一些需要实施的水利项目多因建设资金无法落实而束之高阁或建设标准低,整体效益差,希望上级部门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使我县的水利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保障全县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白水县水务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
第四篇:发展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推动**建设农村
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调研报告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是县域经济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切实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创农业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推动我县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加速我县农村由低水平的小康向全面的比较富裕的小康迈进。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推动我县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
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土地集中使用的承包经营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效益示范,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引导农民自发臵换土地经营权,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常年撂荒或农户无力耕种的土地,在维护原有承包者基本利益的基础上,由乡(镇)、村成立土地储备中心,按照依法、自愿、1有偿的原则,进行储备和托管,将土地经营使用权统一向外招标出让或出租,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鼓励外来投资者投资经营大面积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积极发展专业化、规范化农产品市场。建立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村农贸市场为依托,以农户为市场主体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生产基地优势,建设有带动辐射能力、深购远销、大进大出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抓好柳编市场、马岗槐山羊市场、柳树菜豆市场、蒋集萝卜市场、县城农资超市、畜禽水产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扩建、壮大往流牲畜交易市场、陈淋竹木大市场、东大店蔬菜批发市场等初具规模的市场,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现有乡镇农贸市场的功能。积极探索种植、养殖小区的农副产品的各种销售形式,建立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平台。要在现有农业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连接全省乃至全国、覆盖全县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动态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引入现代经管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建立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发展城乡连锁经营。积极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社区服务社、流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专业生产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在促进市场联系和对接作用。认真抓好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建设,组织好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大力培育和保护名牌,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难。县财政设立了农业现代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2008年县金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共计担保企业贷款59笔,累计担保金额9863万元,2009年已担保企业贷款25笔,担保金额3295万元。乡财政也要求建立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企业投入有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适当向农业科研和农业基础设施、各种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财政给予贴息。
加大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各级农业信贷担保组织,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企业信贷增长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长速度。协调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为农业服务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产后服务项目,特别是兴办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组织落实好各种专项贷款。
制定和完善了农村政策,探索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的多种途径,鼓励民间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和各类经济成分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发挥其投资主
体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农业资金和专项贷款,积极争取国外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农业贷款或援助,积极引进境外资金,逐步建立起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开放式农业投入新机制。整合各类资金,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加强银农、银企合作,农行、农发行、天骄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探索农业贷款的信用担保模式,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4、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或公司直接和农户联合经营,通过完善一些政策保障措施,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形成互惠互利的产业化经营连接机制。全县成立专业合作社30个、专业协会20个,农业产业化企业300多家,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实现一手托两家、三方受益的经营机制。企业在组织原料上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统一运作的,合作组织统一组织农户进行生产,负责技术服务、签订合同、产品购销,把企业和农户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实现多方共赢。今年我县重点建设白鹅、槐山羊、蔬菜批发、粮食批发等14个专业交易市场。白鹅、槐山羊交易市场辐射豫东南地区,白鹅年交易达100万只、槐山羊年交易量达50万头。正在建设的固始蔬菜批发市场,年批发
销售蔬菜已达40万吨。四是经纪人队伍广泛连接。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2万人,实现了农户与市场和龙头企业连接。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5、加大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县政府拿出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运用财政贴息、担保等方式,积极支持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工业发展促进机制,定期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优先支持,使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倾斜,使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6、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重点建立并强化工业企业发展“六大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建立行政收费“一费制”,对服务性、行政性收费实行捆绑制;建立“一站式”审批制度,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县内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限时办结;建立检查审批制度,除安全生产外的涉企检查必须由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核准;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对企业举报现场处理;建立环境评价奖惩制度,加强企业对职能部门的评议,奖优罚劣。通过一套严密、严格的制度,重拳出击,狠刹“三乱”之风,狠抓环境优化。
7、要壮大龙头做品牌。一定要在培育产业龙头上狠下
功夫,对于畜禽、粮油、水产、柳编、茶叶等产业,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集中财力物力,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壮大三高固始鸡、顺兴粮油、皇宴甲鱼、华丰柳编、九华山和低仰天雪绿茶叶等龙头企业,叫响品牌,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乡镇,固定资产贷款、融资有效率较低,不能解决企业所需资金。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机构关系尚不畅通,需进一步完善机制。
3、由于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扎根农村,离大都市较远,导致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难或者引进成本高。
三、建议
1、建立农业产业化企业担保专项基金,确保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正常生产使用的有效率。
2、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和壮大。
第五篇: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探
作者:王树雄 于正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对湖南旅游业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如何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构架及措施。
[关键词]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