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坝农信社小额信贷支持地方产业调研报告
留坝农信社小额信贷支持地方产业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决策。县域经济与农村信用社有着固有而密切的联系。农村信用社的机构、人员、业务分布在各个乡镇,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农村信用社履行信贷支农义务的职责所在,而且是巩固农村信用社经营网点、促进农村信用社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有效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县域业务发展,提升县域业务竞争力,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留坝县经济发展情况
留坝县地处陕西省西南,汉中市北部,东连洋县、城固,南接汉台,西邻勉县,北靠太白、凤县,全县总面积 1958平方公里。现辖5镇4乡,县域大约4.6万口人。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08至2010近三年,在农村信用社大量信贷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带来了县域经济强劲的增长。截止2010年末,全县生产总值约5.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根据近两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分析,农业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但是质量却在逐步提高,科技化愈来愈强,第三产业服务业在逐年增加,服务行业的增加,说明农民的经济意 识的转化,工业基本不变。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留坝县以“药、菌、菜、果、畜”五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坚持按标准化要求,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大鲵、林麝等特色产业增势强劲。几年来,全县先后扶持发展示范户1350户、示范园143个,建成了万亩高山蔬菜、万亩银杏、万亩板栗、万亩核桃、百万筒食用菌和千亩西洋参基地,大鲵养殖场发展到420个,“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扩大。农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西洋参、银杏、大鲵标准化体系通过认证。全县五大支柱产业建设,已初步做到区域规划,连片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了县有区域、乡(镇)有特点、村有专业、户有专长的生产格局。五大主导产业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农村经济发展及信用工程建设情况
(一)留坝联社坚持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战略,积极支持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为促使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大农业投入的方针政策,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支农信贷投放力度,在支持传统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特色经济发展。一是坚持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支持县域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二是坚持以“壮大实力”为重点,支持县域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农村信用社积极为个体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信贷投入力 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末小企业贷款金额达 万元,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银企双赢的目的。
(二)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经济发展意识增强,积极跟着党的路线方针走,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由以前的惧贷变成现在的敢贷,并且能积极还贷,农民兄弟们加强对科技知识的学习、运用,对农业发展充满信心。2008年留坝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全县率先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评定信用村、镇工程,信用社外勤主动进村入户上门采集人口信息,收集相关资料,为农户、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建档,并根据客户家庭经济、经营等综合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分别进行1--20万元的授信额度。在此基础上,经过3年的不断完善,建档面已达100%,评定信用村31个,信用小区2个,诚信企业1个。为进一步方便、快捷为客户发放生产经营及项目发展所需信贷资金打下基础。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即是新形势下农信社支持三农的首选贷款方式,又是打造诚信农信、平安农信的重要措施,也是密切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群众关系的粘合剂,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措施,是农信社实现农社双赢的主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农信社信贷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不仅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贷款热情,引导贷款需求,扩大农信社市场占有份额,而且对于转变信用社经营理念,扩展信用社经营空间,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开展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来,推进信用乡(镇)、村、户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个“讲诚信、用诚信、弘扬诚信”的社会信用格局正在形成。止2010年末,全县评定信用等级户 户,其中:优秀信用户 户,优良信用户 户,一般信用户 户,等外户 户。农户贷款余额达 万元,其中小额信用贷款 万元;贷款主要用于猪苓、西洋参等中药材及代料香菇、木耳、高山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大鲵养殖,同时带动服务、餐饮业发展。尤其在猪苓种植和大鲵养殖上信贷投放支持力度较大,据调查,仅2010年累计发放猪苓种植贷款 户 万元,净投放 万元,大鲵养殖贷款 户 万元,净投放 万元;通过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下乡的宣传力度,农民现在一体化的信贷需求增加,家家户户多样化发展,由以前的生活性逐步转变为生产性,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第二、三产业发展趋势
(一)我县中小企业现在的发展呈现出 “产业小区域、市场小范围、总量小规模”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仍以“小农业”为主导的与现代经济相差甚远的产业结构,都使得县域经济难以高质量、高效益持续发展,这种低水平、低效益的现状,遏制了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贫困县域经济农业基础普遍比较落后,县域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高 效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我是纯农业县,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传统农业打转转,高投入、低产出是传统农业的特点,虽然近两年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力度有所加大,但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然属性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与现代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二是贫困县县域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县域工业经济基础弱化陷入低谷,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无市场竞争力,亏损严重,整体效益落后,相当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创新能力弱,就其经济效益看,也相对偏低。优势企业以及好项目较少,信用评估等级较差。相对落后的县域经济决定了金融运行质量不高,农信社很难找到合适的贷款项目,导致对县域信贷投放顾虑重重,加剧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发展经济的观念和发展规划缺乏城乡协调性,长期以来以发展农业为主,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政府对开发建设及发展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二)我县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扶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刚性不断增强,与县域资金的分流形成强烈的反差。资金问题始终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低,财务透明度不高,与农信社的信贷标准有很大差距等,也是重要原因。农信社在做好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将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项目,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多种需要。除了完善贷款咨询、项目融资、代理和代收代付业务外,还要在市场信息、企业改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拓展支持县域经济新的空间。我县农村信用社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中小企业都积极进行了信贷扶持。
四、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一)2010年,我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年初的各项业务计划将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完成,前三个季度任务除存款外都比年初计划超比例完成。在执行中五级不良贷款净降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2010年资金组织呈现的特点是:各项存款在困难中稳步上升。前3个季度,对公存款比年初处于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来卫生、教育系统灾后重建资金陆续支付及财政资金拨付和行业不正当竞争转出形成。虽然个人储蓄存款有所增加,但是增长速度和增幅远远抵不上对公存款;自年初以来,联社立足为“三农”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省联社发起的“合规文化年建设”和市办提出的“行风整治 ”学教活动,改进行业作风,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管理、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加大吸收储蓄存款力度,使储蓄存款稳步增长。但是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使居民持有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储蓄存款意愿明显下降;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这是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形式;房地产价格上涨拉动居民住房投资增加。居民用于购买房地产的资金很大部分来源于储蓄存款;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也是影响储蓄存款少增的一个因素。
(三)2010年新增贷款主要是支农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和其他贷款的投放,预示着农村信用社将由支持“三农”向多元化发展,促进县域经济。
(四)2010年我县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比年初上升了290万元,按五级分比年初下降了50万元。在清收盘活方面制定清收方案,强化激励措施,采取上下联动,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综合运用集中清收、责任清收、依法清收等方式抓好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确保清收工作取得了实效。
五、当前业务发展方向
在当前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监会“有保有控”从严监管新增贷款投放、农业经济保持高开高走的形势背景下,要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在风险控制这一底线不动摇的前提下,不断扩大信贷投放,通过转变贷款增长方式,强化贷款风险管理,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牢固树立合规经营意识,认清形势,强化措施,乘势而上,奋力攻坚,具体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力争超额实现计划目标。一是创新思维,加快发展,继续加强业务营销宣传工作;二是增强信心,强化措施,继续加大存款组织力度。要通过抓回笼实行存贷一体化营销、抓机遇实现对公存款新突破、抓开户拓宽存款资金来源、抓考核调动员工揽存积极性等措施和方法,力争各项存款实现新的突破;三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稳健的货币政 策下继续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支农服务,不断扩大农户贷款投放面,切实提升当前农户贷款新的增长点。坚定不移地抓好“入社区进农户访需求”小额农贷活动,着力培植一批质地优良的黄金客户,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坚定不移地抓好个贷业务发展,致力打造诚信贷款的品牌,力争个贷业务有新的起色。四是继续完善规范信贷档案,做到信贷资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规性,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办事效率,做好信贷限时服务和贷款发放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五是继续开展不良贷款清收攻坚年活动,多法并举,上下联动,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要综合运用集中清收、责任清收、依法清收、专业清收、督办清收等方式,以更多的精力、更实的举措、更有效的方法抓好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确保清收工作取得实效,切实解决清收进度缓慢的问题;六是强化服务,拓宽渠道,继续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要坚持存贷业务经营和中间业务拓展“两手抓”,保持传统型中间业务发展,做大代理业务规模,创新中间业务产品,着力解决中间业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七是要以开展“合规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风险预警、处臵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加强信贷风险管控能力,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按监管要求规范贷款资金支付操作;八是要按照“典型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搞好信用村、镇创建活动,通过树立先进示范典型带动业务快速发展。九是要全面加强学 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建设,使全体干部员工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我们要抓住以提升信用环境为契机,多策并举,大力净化社会信用秩序,加强信贷扶持力度,同时,还要通过依法维权入手,加大对逃、废赖债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制度上确保良好信用秩序的建立。我们要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金融业的安全保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第二篇:顺昌农信社农妇小额信贷支持农村妇女撑起半边天
顺昌农信社农妇小额信贷支持农村妇女撑起半边天
福建农信网发布时间:2009-03-12 08:47:42
中国金融网发布时间:2009-03-12
海西新农信发布时间:2009-03-27
顺昌县位于富屯溪畔,辖12个乡镇(街道)、129个行政村,24万人口,是闽北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顺昌联社积极创新,开放农村妇女小额贷款,从2003年至2008年共发放小额贷款224万元,扶持农村妇女发展烟叶、食用菌、山药、水果、生猪、流通等产业。各贷款户资金运行情况良好,受益妇女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没有实施农村妇女小额信贷以前,顺昌县妇联“巾帼扶贫”工作,基本上是技术上帮扶的多,资金上帮扶的少,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在此情况下,顺昌联社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既是帮助农村妇女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农村信用社良好形象的一种有效载体。为此,顺昌联社成立了以业务科为主的“巾帼扶贫”小额信贷指导小组,配合县妇联小额信贷指导小组具体抓,乡(镇)妇联、村妇代会配合抓,逐级落实,层层到人,从而保证了资金有效周转和运作。
2、搞好调查摸底,严把项目关。为了保证小额贷款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顺昌联社结合本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因地制宜确定了以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低的果、蔬、食用菌等种植业,畜禽养殖和农产品流通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首先由乡镇(街道)妇联进行调查摸底,对申请小额贷款的妇女登记造册,由乡镇(街道)妇联将贷款项目上报县妇联,联社根据妇联上报的名单、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妇女根据其种养、流通规模发放贷款。在贷款对象上把握二个原则:一是扶持有信心、有劳力、有技术、有信誉、有项目的贫困户。二是有示范带动作用,能带动周围妇女发展生产,且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专业户。
3、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加强资金管理,产生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县联社积极配合县、乡妇联及时做好跟踪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下乡、村检查贷款户的资金使用情况、生产发展情况,为贷款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努力为她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产前帮助农户选项目,制定计划,产中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只有将资金和技术双双扶持才能使她们强大起来。为此与县妇联一道采取了各种办法:一是利用党员电教网络,每季度播放科技电教片2-3次,利用村科技夜校或文化中心户的学习阵地播放农村实用技术VCD光盘和录相带,组织农村妇女学习。二是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办培训班,现场咨询,到实到指导,为贷款户释疑解难,开方应诊。通过举办果树种植技术和养殖业等系列培训,解决了小额贷款户技术上的难题,有效地帮助她们发展生产,为资金的收回提供了保证。
4、积极安排资金,扩大贷款的辐射面。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妇女,得到小额贷款的帮助,县联社根据信贷规模情况,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与县计生协会共同开展幸福工程,帮助因发展生产而缺乏资金的贫困妇女。2003年至2004年共发放贷款资金34万元,有力地扶持了农村妇女发展生产。
二、取得成效
自顺昌联社与顺昌县妇联联合开展农村女女小额信贷七年来,不仅有效地提高贫困妇女的经济收入,使其迅速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使既无实用技术又缺乏资金的农村妇女参与了生产、增加了收入,带动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促进了科技的推广和普及。
1、帮助农村贫困妇女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小额信贷使缺乏资金的农村妇女通过“借钱养鸡、借鸡生蛋”,开始超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健全的还贷机制,农户的还贷意识大大增强,涌现出一些信誉好、还贷及时的信用户。洋墩乡妇女柑桔协会会长张火娘由于搞柑桔流通,资金周转困难,县联社及时给予贷款1万元,解决了她的困难,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及时归贷款,2006年被评为信用户。在她的影响下,洋墩乡妇女柑桔协会80%的会员都被评为信用户,她还高兴地说:“在生意场上信用户是一张最有效的通行证”。
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由于我们有意识引导“小额信贷”资金的投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等,使“小额信贷”在一些乡村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如省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田园菇业珍稀食用菌有限公司是我县食用菌的龙头企业,因扩
大生产急需资金,联社配合县妇联在经过认真考察后给予两次贷款共计9万元资金,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还吸收附近剩余女劳动力到企业做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妇女经济带头人,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小额贷款为农村妇女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保证,为了使自己能增加收入,她们自己也要从其它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生产中,这样促使她们在用好资金方面多动脑筋,真正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对科技知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普知识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元坑镇际下村西红柿种植户吕招兰,充分利用2万元贷款为村里种植西红柿的妇女代购、代垫农用薄膜,她勤劳肯干,不仅带领了村里的姐妹们发展西红柿种植,更为该村西红柿流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得到该村村民的普遍赞誉。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全村及周边的九村、槎溪等地的西红柿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得到扩大和提高。西红柿经她之手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南平、建阳、三明等地销售,有时一天最大销售量可达12000斤,2008年仅流通业就增收8000多元。
第三篇: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
XX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
XX农信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农业稳市”的战略决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农、林、牧、渔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贷款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8月底,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53.53亿元,比年初增长8.63亿元,增幅为39.23%。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2.9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8.83%,比年初增长8.53亿元,增幅为39.23%;涉农贷款户数33597户,占总贷款户数的99.32%,其中:发放农林牧渔业及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32.84亿元,占涉农贷款的24.26%,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幅为26.63%;发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40.06亿元,占涉农贷款的75.74%,比年初增加5.84亿元,增幅为73.39%。重点投放到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村民营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农企增收,农信社增效的“三赢”局面。
3、加快贷款审批速度。采取每星期定期审批及根据具体情况随到随审不定期审批制度相结合,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大投放力度,及时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2、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农信社进一步解放思想,今年
1以来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对各社的贷款审批权限作了大幅度调整,放宽贷款自主权,克服信贷瓶颈,减少审贷环节。
3、创新支农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抵押方式,推行农户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咸围经营权质押贷款等。在支农工作中,该社更新观念,坚持支农服务方向,改进支农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先后制定了《XX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XX市农村信用社林业贷款管理办法》、《XX市农村信用社咸围经营权贷款管理办法》、《XX市农村信用社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广大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在农户贷款方面。根据XX市地方的自然条件,结合本地实际,以资源为依托,在全市形成了优质水稻、花卉、优质蔬菜、海水养殖、鲜蚝养殖和禽畜养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支持农民开展农林牧渔业生产发放贷款余额32.84亿元,促使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生猪饲养专业户XXX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立足农村,在本乡承包了300亩山塘,办起了一家生猪养殖场,2003年初向XX信用社借款20万元,用于购买猪苗,经几年来的努力,养殖场已具规模,于2005年未已还清贷款;其投入资金总额超过300万元,聘有场地工人35人,自我培养的技工3人。场内种植有大量的薯叶和杂菜,自行调配生猪饲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经营种类从当初单一生猪饲养,发展到养殖肉猪、繁殖猪苗、养鱼、养三鸟等综合性经营。为加快发展步伐,XXX于2008年初又向XX信用社贷款30万元,扩大经营规模,全年实现总销售额75万元,创利24万元,取
得了可观的收入,当年偿还了部分贷款。在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方面。至2009年8月底止农信社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82户,余额5536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3.03%。如XX市XX镇XX村委会XX,在XX镇那担工业区经营一个规模较大的板厂,现经营山林4370亩,其中速生桉2700亩,已有2年树龄,该户因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贷款。该社通过调查,及时投放 360万元贷款,支持其发展生产,目前速生桉生势良好,效益较好。在开办咸围经营权质押贷款方面。至2009年8月底止农信社发放咸围经营权质押贷款和淡水养殖贷款262户,贷款余额36078万元。另外,该社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办救灾复产贴息贷款工作,截至2009年8月止该社发放2008年XX台风贴息贷款383户,累计发放贷款余额3396.8万元,有效解决我市受灾农户复产资金需求,加快复产步伐,提高经营效益。如借款人XX,于3996年3月3日和其胞兄黄XX合伙承包XX镇XX公司3880亩滩涂开发咸围,经过30多年的经营和开发,其滩涂已成围,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提高围基的扩风险能力,需全面加固,同时,发展生产需投放大量的蟹苗,但该户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为支持其生产发展,农信社向该户发放贷款,分别用于购买蟹苗和围基加固。去年9月份因受强台风灾害的影响,造成其经营咸围损失惨重,围基被冲毁200多米,有部分的海产品被洪水冲走,损失金额达200万元。为支持其灾后复产工作,农信社又于2009年3月3日向其发放贴息贷款60万元用于围基加固。目前,我社共向该户发放贷款余额共230万元,有
效地缓解其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问题。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方面。至2009年8月止农信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5880万元,支持的经营项目有生猪养殖和花卉种植等,支持的企业有“XX市长江食品有限公司”和“XX市XX制品有限公司”。如XX市长江食品有限公司,于3999年4月经XX市工商局批准成立,主要经营市场物业管理及养殖、屠宰肉类食品等。目前,该公司已开设38个养猪基地,存栏猪共23万头(其中:母猪2万头、公猪0.25万头、肉猪20.75万头),月生猪出栏量32000头、日屠宰生猪量3200头,经营效益较好,且经营项目属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前景乐观。近几年来当其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农信社多次给予贷款支持,目前,该公司在农信社的借款余额为5680万元,借款主要用于购买母猪、猪种苗和养殖场搬迁等。
4、与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协议,扩宽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
二、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
一是涉政贷款拖欠本息金额巨大。目前市属、镇属及涉政部门拖欠农信社的不良贷款金额高达9.03亿元,并结欠贷款利息34.43亿元。这些市属企业基本上已经转制,转制企业将其所属资产处臵后,全部用于支付下岗职工安臵费和社保费。二是行社脱钩遗留问题多。行社脱钩前,农行转嫁不良贷款达2.78亿元,此外,还有尚未解决的其他资金及财产损失等未计算在内。三是原城市信用社转嫁而来形成的巨额历史包袱。3998年为维护辖区金融秩序的稳定,该社接收了
原城市信用社。接收时,城市信用社转嫁而来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8亿元,不良贷款占比达99.6%,存贷比例达303%,导致支付日渐困难。该社除全额动用存款准备金外,还向人民银行借入再贷款保支付、借入支农再贷款维持经营,导致连年亏损。据统计,至2006年末,原城信社累计亏损7763万元,给我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资不抵债金额巨大。四是政策性任务长期以来造成压力。XX位于沿海地区,也是产粮大区,我社长期以来承担支持“三农”的责任,由于XX经常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相当部分支农贷款形成不良,本息无法收回,导致亏本经营。有的不良贷款虽核销,但大大加重了本社的经营负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我社不良贷款占比高,目前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4亿元,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影响了支农贷款的投放与运用。
三、建议意见
一是政府对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企业改制后的所得应考虑农信社的实际,不能一概而论,全部用于支付下岗职工安臵费和社保费。
二是积极做好农信社的沟通协调工作。毕竟农信社是地方银行,她的发展壮大与当地经济发展是完全不能分割开来的。应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搭好舞台让农信社长袖善舞,做大做强。
第四篇: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事迹材料
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事迹材料
“信用村+信用农户+农信社”、“专业组织+成员+农信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信社”,林权证抵押贷款、专业市场商户联保贷款、中小企业循环贷款、退税账户质押贷款……,一个个具有农信社特色的支农模式和信贷产品,在推动“三农”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信社立足自身特色,坚持科学定位,用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有一种智慧,叫做定位
定位决定方向。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农信社立足自身特色,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城乡居民为市场定位,从而找到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展现了独有的竞争优势。
立足农村金融机构特点,服务好“三农”经济。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把支农作为第一责任,积极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多层面、多渠道满足“三农”资金需求。
----做实小额农贷,构建农户贷款“绿色通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信社的“金字招牌”,更是农信社联系农民的纽带。农信社结合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积极实施以小额农贷扩面、增量、延伸为主要内容的“铺天盖地工程”。全市共调查建档86.9万户,评定信用农户54.5万户,授信总额120亿元。他们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及时扩大授信额度,将一级信用户授信增加到5万元,延长贷款期限。去年以来,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5亿元,今年一季度发放4.6亿元,目前农户贷款余额34.2亿元,持证农户贷款需求满足率达到100%。
----做优会员联保贷款,搭建专业大户融资平台。,农信社根据宜城粮油协会发展较快、会员信贷需求旺盛的实际,创新“专业组织(协会)+信用社+联保基金”的专业组织会员联保贷款模式,以行业协会为平台,由协会会员组成联保体,提供相互担保,并交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农信社分户向协会会员发放贷款。这种专业组织会员联保贷款模式,为协会会员搭建信用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专业大户融资绿色通道。目前共与110家农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市场建立信贷关系,成立联保小组610多个,授信8.6亿元,累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4亿元。
----探索社团贷款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满足辖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额资金需求,农信社推出社团贷款业务。对1亿元以内的贷款,由辖内7家县级联社组成社团,对超过1亿元的贷款需求,在全省范围内组团支持。两年累放社团贷款21亿元,先后支持了以襄大农牧、奥星粮油等为代表的2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立足地方金融机构特点,服务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主体,农信社立足地方金融机构的特点,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去年以来,累放中小企业贷款33亿元,支持了2300多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实行专业化服务。市联社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各县级联社成立公司业务部,选配优秀人员担任客户经理,专门从事中小企业信贷开发和营销。重点支持经营状况良好、吸纳劳动力强、区域特色明显的涉农中小企业。市县联社组织信贷小分队,深入中小企业,对企业的资产构成、经营状况和贷款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先后为49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经济档案。
----创新服务形式。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小、频、急”的特点和没有有效资产抵质押的问题,推出动产和不动产抵押、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订单和仓单质押、固定收入人员保证担保、流动资金循环贷款等系列贷款品种,基本覆盖本地各类经济主体资金需求。根据企业实际,灵活采用单一或组合担保方式进行综合最高额授信。他们与辖内5家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强化流程管理。完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管理办法》,规范信贷操作行为,最大限度地简化贷款程序实行限时服务,提高办贷效率。
立足社区金融机构特点,服务好特色经济。农信社网点遍布城乡,是典型的社区金融机构。他们围绕当地经济资源和社区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发区域性信贷产品,推行“一县一品”、“一镇一色”,支持特色经济发展。
----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信社”模式,助力特色农业。农信社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担保,对其上下游农户批量授信。通过推行这种支农模式,培植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如老河口的水果、襄阳刘集的花生、宜城流水的西瓜、王集的油料、枣阳刘升的大蒜、南漳巡检的柑桔、保康的茶叶、谷城冷集的花椒、山药等,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程度。
----推广林权证抵押贷款,打造“绿色银行”。南漳县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被确定为全国林权制度
第五篇: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调研报告
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调研报告
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结合xx市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
〔关
键
词〕 扶贫 小额信贷
〔作者简介〕 市扶贫局信贷科科长
最近,市扶贫局、人行xx市中心支行、银监xx分局和省联社xx审计中心四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市xx年扶贫小额信贷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调研了“户贷自用”占比较高的水城县和“户贷企用”占比较高的盘州市。调研采取查阅档案、调度数据、进村入户、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分别走访了县(区)联社、县扶贫局、村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含贷款和未贷款对象)等对象。在水城县,根据县联社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数与乡镇贫困户数比例,选择了获贷率较低的阿戛镇和营盘乡进行走访,共访谈4个行政村8名村干部和XXX户贫困户。在盘州市,重点查询平台公司吸纳的村级合作社“特惠贷”资金使用情况,共走访了1个联社基层网点、2个行政村、2个合作社理事长,查阅了合作社在银行的流水和会计账目建立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扶贫小额信贷总体情况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情况。全市扶贫部门提供金融机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0XXX户,金融银行授信118XXX户,授信率XX.X%。其中:六枝特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1XXX户,授信23XXX户,授信率73.xxxx%;盘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5XXX户,授信52XXX户,授信率XX.X%;水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17xxxx户①,授信31XXX户,授信率XX.X%;钟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XXX户②,授信12XXX户,授信率xx0%。
(二)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情况。xx年xx月启动“特惠贷”以来,截至2018年3月,全市共发放贷款282XX.X万元(贫困户自贷自用
46XXX户次144XX.X万元,户贷企用23XXX户140XX.X万元),获贷贫困户60XXX户(次),兑现贴息资金12xxXX.X万元,当前贷款余额23xxXX.X万元。其中:六枝特区贷款13xxXXX户(次)64XX.X万元,贴息2xxXXX万元,贷款余额5xxXX.X万元;盘州市贷款20XXX户xx2XXX万元,贴息4XX.X万元,贷款余额xx1xxXXX万元;水城县贷款22XXX户(次)7xx682.5xx万元,贴息2XX.X万元,贷款余额41XX.X万元;钟山区贷款28xx5户36XXX万元,贴息1xx40.6xx万元,贷款余额36XXX万元。
(三)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户贷企用情况。全市户贷企用资金参与到xx家政府平台公司、2家私营企业和XXX个村级合作社,主要投向猕猴桃、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核桃、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及城市优质资源开发(如停车场)。其中:六枝特区4家政府平台公司、XXX个合作社,吸收信贷资金6XX.X万元,涉及贫困户1XXX户,分红XX.X万元;盘州市5家政府平台公司、2家私营企业,通过XXX个村级合作社吸收信贷资金xxxxXXX万元,涉及贫困户20XXX户,分红5XX.X万元;钟山区1家政府平台公司,吸收信贷资金32XXX万元,涉及贫困户1xx0xx户,分红4XX.X万元。
二、“户贷自用”和“户贷企用”典型县专题调研情况
(一)水城县“户贷自用”情况
水城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7xxxx户,其中获得评级授信1xxXXX户,授信率XX.X%。“特惠贷”启动实施以来共发放7xx682.5xx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2xx4户,贴息2XX.X万元,全部为“户贷自用”。截至目前,贷款余额41XX.X万元,贫困户xxXXX户,逾期不良贷款115笔XX.X万元,不良率不足1%。调研中发现:贫困户贷款自用,多数用于发展传统种植和养殖产业,少数用于加工、小商品经营和运输等商业用途,极少部分人用于看病和子女读书的生活费。逾期不良贷款115笔中,因犯罪造成4笔,因死亡造成2笔,因病无力偿还xx笔,因外出无法联系的38笔,其余为经营失败或恶意拖欠不还。同时,存在着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贷款需求不大、贷款使用效果不明显、贷款贴息政策知晓率低、部分建档立卡系统中的村干部及企业登记人员已被清退导致发放贷款和贴息对象不准等问题。
(二)盘州市“户贷企用”情况
盘州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XXX户,其中获得评级授信的52XXX户,授信率XX.X%。“特惠贷”启动实施以来共发放xx2XXX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X户,贴息4XX.X万元。贷款农户与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利益联结机制,自愿将贷款资金参与合作社经营,三年后本金由合作社偿还,合作社与政府平台公司或私营企业、乡镇政府签订“三方协议”,将入股资金投资到政府平台公司或私营企业共同发展产业,平台公司和私营企业按年均3XX元分红分季度返给村级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再兑现到入股农户,大胆探索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操作模式,同时,由合作社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管护费、劳务费、苗木及农资费等。截至目前,村级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0XXX户,入股资金xxxxXXX万元,获得分红5XX.X万元。盘州市各产业总投入162XX.X万元,其中扶贫贷款资金占产业总投入的XX%。
三、存在问题
(二)部分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准确,宣传发动和监管不到位。村干部因工作忙碌,没有仔细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在向贫困户宣传时“断章取义”,例如:向贫困户宣传时仅简单的说“贷款3—5万元,政府给你贴息”、“脱贫不脱政策”等,既不宣传贷款的程序,也不宣传贷款用途,当部分建档立卡脱贫户因对政策不了解,未完全获得信贷、教育、医疗等政策扶持时,却片面的认为是脱贫就不能享受政策。宣传资料制定得比较笼统,部分帮扶责任人对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宣传时不能清楚准确向贫困户表达各项扶持政策应如何争取。部分乡镇虽下达了成立信贷资金村级风险防控小组的文件,但没有认真传达到村,部分村干部不知道有风控小组这项职责。
(三)引导培训不够,针对性不强,信贷资金户贷自用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当地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不足,部分贫困群众因自发种、养殖失败而形成怕贷、拒贷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培训流于形式,理论过多,实操过少,需要的技术没人教,教的技术没人学。部分贫困群众因缺少发展思路和技术而不愿贷款,甚至有少数贫困户把扶贫小额贷款二次放贷给他人使用,赚取利息差。
(四)部门间对建档立卡系统数据比对不及时,贷款贴息户信息不精准。仅xx年6月到2018年1月,水城县扶贫部门就向县联社提供了3次建档立卡系统数据包,但每次审核贴息名单时却用最新的建档立卡数据;一方面承贷银行不能及时更新评级授信对象,造成贫困户评级授信面较低、贷款发放和贴息不精准等情况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发放贷款对象与贴息审核对象不完全一致,相关监管部门在审计和检查时总有贷款和贴息对象不精准的情况。盘州市存在因死亡及“四有人员”等原因系统清退的贫困户,部分乡镇未及时追回贷款本金,清退期间产生的利息无人承担。
(五)户贷企用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经调研,一是六枝特区和盘州市的平台企业和村级合作社未建立规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台账,资金走向较混乱,如:盘州市的扶贫小额信贷贷款20XXX户,入股合作社的资金xx2XXX万元,清退16xx户XXX万元,平台公司及私营企业实收资金xxxxXXX万元,相差XXX万元未能查到资金流向。二是部分信贷资金滞留在账上还未产生效益却已提前分红。如:六枝特区旅游文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吸收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户共计XXX万元,目前在公司账上未使用,已分红XX.X万元。三是大多数合作社缺乏财务管理人员,平台公司下拨到合作社的款项未按产业分开建账,部分合作社对不同平台公司下拨资金混用。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培训统筹协调力度。相关部门应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加大培训的统筹协调,充分掌握贫困户技能需求,采取按需培训、实操培训、入户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强贫困户贷款发展脱贫增收的自信心。
(二)加强信贷资金使用引导。基层政府应充分引导贫困户利用资金和资产入股到当地“三变”产业,加强对当地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大力推广“平台公司+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运用,稳定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保证贫困户有长久收益。
(三)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加强对乡、村两级扶贫干部及帮扶干部的培训力度,增强干部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减少误导性宣传。同时,加强村级风险防控小组的职责,利用对扶贫小额信贷的公示来熟悉获贷贫困户,充分结合院坝会、金融夜校等加大对贫困户贷款的用途引导和监控。
(四)建立因不可控因素引起错误的容错机制。建议县级人民政府以行文或会议纪要对因建档立卡系统数据清洗带来的系列复杂结果给予一个容错机制。同时对系统清退的农户及时终止合同,清退贷款本金和还贷期间产生的利息建议从分红资金中列支,分红结余资金纳入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
(五)加强对平台公司和合作社的融资监管。建议六枝特区、盘州市和钟山区清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收支账目,建立管理台账,特别是盘州市各乡镇、街道办应统筹安排乡镇财政局协助管理账务或购买财会服务。
注①:“水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17xxxx户”指按照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将水城县北部五个极贫乡镇划归钟山区代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故扣除了相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之后的水城县各项相关数据也是如此。
注②:“xx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XXX户”指包含水城县北部五个极贫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之后的钟山区各项数据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