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拆迁制度
建设协调工作及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丹大快速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建立分层次、全方位的建设协调机制,依法、有序、快速地完成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铁道部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铁道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加快推进辽宁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铁计函[2008]1136号)(以下简称“部省纪要”)、《关于做好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辽铁办【2009】37号)精神,认真执行公司与辽宁省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厅、沿线各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征地、拆迁实施协议(以下简称“实施协议”),积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按照新的建设理念,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建设环境。
第二章 建设协调的职责分工
第三条 公司建设协调工作实行分层协调、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㈠由公司主管领导亲自主抓,负责建设协调、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的全面工作。
㈡工程管理部负责公司各线的建设协调、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具体工作。积极配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负责与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依据“部省协议”和“实施协议”处理日常建设协调工作,办理或配合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签订有关涉外协议,敦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按工程进度需要,实施征地拆迁及协调三电迁改工作。
㈢公司指挥部负责管段的建设协调、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具体工作。加强与各自管段有关市人民政府及授权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
㈣设计单位要依据合同约定及公司的委托,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建设协调、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
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按照“省部协议”和“实施协议”,加强与各自标段有
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授权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做好各自标段征地拆迁和三电迁改及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工作落实。依据合同约定及公司的委托,负责协调解决施工现场遇到的具体问题。遇有“部省协议”、“实施协议”及施工合同约定以外的特殊情况或问题,要逐级上报,由公司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报请铁道部决定。不得擅自处理违背“部省协议”和“实施协议”的特殊问题,擅自处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按违约处罚,擅自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三章 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的办理原则
第四条 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按“部省协议”精神,由辽宁省、沿线各市人民政府负责统征统迁并承担相关费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按有关规定及“实施协议”执行。三电迁改工程纳入站前工程招标范围,由施工单位组织实施。
第五条 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包括铁路正、站线及其配套设施(含“四电”)等建设工程的永久用地,以及取弃土、桥梁预制场、轨道板预制场等临时用地。用地范围及数量以施工用地图(含补充设计和变更设计)为依据。永久用地经勘测定界后,由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征用划拨。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用地范围内需要拆迁的所有建(构)筑物,经路地双方共同详细调查,确认类别、数量、权属后,由施工单位配合、督促地方主管部门组织按期拆除。对特殊拆迁项目,由公司向辽宁省、所在市主管部门汇报,会同有关各方以现场办公的方式,按照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协商办理。
第七条 站后及“四电”工程用地,由所在标段站前工程施工单位负责统一办理,一次完成。
第八条 变更设计增加的零星用地,必须提交经批准的变更设计方能办理补征手续。
第九条 征地拆迁工作应准确调查数量,严格控制、尽量减少边角房、边角地。
第四章 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的实施职责
第十条 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各线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㈠负责与铁道部、国家有关部委及辽宁省主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协助办理有关征地拆迁报批手续、签订征地拆迁有关协议。
㈡掌握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的进展情况,根据公司制定的各线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推进计划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㈢办理向国土、规划部门申请用地的文件。
㈣督促各指挥部向沿线县(市、区)国土、林业主管部门提报建设用地的申请。
㈤参与“部省协议”、“实施协议”以外特殊项目拆迁的商谈。
㈥与计划财务部共同审定征地拆迁的补偿费用,做好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的验工工作。
㈦组织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竣工文件的交验归档及土地确权。
第十一条 公司指挥部负责各自管段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的组织、协调。㈠配合、督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依据“部省协议”和“实施协议”做好各自管段的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
㈡负责制定所辖管段的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推进计划,向当地国土、林业、规划等主管部门提报建设用地申请并落实。
㈢负责向用地所属各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
㈣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与县(市、区)相关部门现场复核清点征地拆迁的范围、类别、数量及权属。
㈤负责处理实施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㈥协调“部省协议”、“实施协议”以外特殊项目拆迁的商谈。㈦负责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日常汇总统计报表工作。㈧负责组织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竣工文件的审核。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必须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与用地所属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及三电产权单位协商办理承建标段内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的具体事宜。
㈠复核施工用地图纸、资料,提报用地计划.配合指挥部向用地所属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申报的相关手续。
㈡配合勘测定界单位测设用地界址,组织开挖界沟。理清管段所属行政辖区分界里程,确认权属人。同一乡、村涉及不同施工单位的,要相互配合,同时完成。
㈢与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现场复核确认用地范围、类别、权属及征地数量;清点丈量用地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种类,确认数量;按不同权属人填写《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地验交-4),现场办理各方确认、签章。
㈣提供按施工用地图(含补充设计和变更设计)计算无误后的《铁路用地界桩表》(地验交-5),与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按行政村级区域认定,办理签章。
㈤组织三电产权单位现场调查、核实迁改数量,严格按照迁改原则实施迁改。㈥确认征地拆迁数量及三电迁改的完成情况。
㈦收集、整理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有关资料,编制地亩竣工文件并办理移交。㈧详细调查用地范围内涉及的沟、渠、路、管、线、塘,核对设计处理方案;调查隧道顶部生产生活设施情况,形成原始资料。
第十三条 设计单位应依据合同约定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开展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各项工作。
㈠及早提供施工用地图和按市、县(市、区)行政划分区域汇总的分类、分用途的用地、拆迁数量表及说明。
㈡配合公司办理建设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正式报批,提供符合要求的《铁路建设项目用地审查表》、经审查认定的《压覆重要矿床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等相关资料及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的各类批准建设文件。
㈢配合公司指挥部必须安排专人现场办理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相关事宜。㈣参加拆迁建(构)筑物的现场清点丈量,并签字确认。㈤对特殊拆迁项目提出拆迁方案并参加商谈和协议的签订。
㈥按变更设计程序,负责办理征地拆迁变更设计,并提交变更设计用地图、数量表。季度末应将《征地拆迁变更设计统计表》报公司指挥部,由公司指挥部汇总后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㈦负责三电迁改现场调查,提供准确的三电迁改位置、类型、数量等相关内容,按技术标准制定迁改原则。
第十四条 监理单位应对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实施监督,对完成的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数量进行核查确认。
㈠指定专人依据设计文件、资料对施工单位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㈡按照公司的委托对拆迁建(构)筑物的类别及数量进行复查。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用程序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工作分土地预审、正式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具体实施、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㈠土地预审阶段程序
1、根据立项批文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床报告。
2、公司根据建设项目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
3、公司配合市(县)国土部门办理《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图》规划红线和“项目用地初审意见”。
4、公司向省(市)国土资源厅填写《项目用地申请表》和申请“项目用地初审意见”报国土资源部。
5、协助地方国土部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协助地方国土部门补划基本农田。
7、向地方国土部门承诺耕地占补平衡。
8、组织专家论证。㈡正式用地报批阶段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预审批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地方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工作,出成果报告书。如遇林地达一定数量时,需办理使用林地相关手续。将成果报告书报送市(县)国土资源局并及时跟踪省(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审批情况。
需由地方政府完成的七项工作:省级人民政府用地申请,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建设用地申请表及呈报说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和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及图件,耕地开垦费缴纳证明及补充耕地验收文件及图件,市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履行征地程序的有关说明,关于征地补偿费用合法性和安置途径可行性的说明及承诺。
需由路方完成的七项工作:建设项目预审批复及批复意见落实情况,可行性
研究报告批复或核准文件,初步设计批复文件或其他设计核准文件,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有关资料,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有关资料,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线路总平面布置图和用地位置图。
㈢征地拆迁具体实施阶段
1、公司依据省部会谈纪要、建设项目用地批文,与省(市)人民政府商定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办法。
2、根据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征地图、征地数量表、拆迁调查明细表等资料,省(市)人民政府与县(市、区)国土部门签订征地拆迁包干协议,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建(构)筑物评估,签订拆迁合同。
3、督促市(县)国土部门与乡镇政府签订征地拆迁实施协议。
4、设计单位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复核,放地界桩、挖地界沟。
5、设计、施工单位、乡镇政府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丈量,办理征地补偿、交地手续。
6、在设计、施工单位协助下,督促房屋拆迁的实施,并办理会签手续。㈣竣工验收阶段:
1、复核绘制实际用地图,整理工程用地拆迁资料,与乡镇政府办理征地界址和范围的签认手续、埋设地界桩。
2、向市(县)国土部门申领铁路用地国有土地使用证。
3、整理工程竣工征地资料并向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办理移交。
第六章 征地拆迁的现场操作
第十六条 公司指挥部组织施工单位依据施工用地图,按照铁路区间、站场用地和改移工程用地等,以行政村为单位填写《铁路用地界桩表》(地验交-5)并签章;组织各方及时完成用地范围内的拆迁建(构)筑物的清点丈量,城市房屋面积以房产证登记面积确认,其它的合法建(构)筑物实地丈量后确认,按不同产权人填写《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地验交-4)并与市、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村委会、被征地拆迁人、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签章确认。
第十七条 公司指挥部组织施工单位和市、县(市、区)主管部门依据各方确认的(地验交一4)、(地验交一5)表,共同整理汇总用地、拆迁数量,填
写《统征用地数量汇总表》(建协表一2)和《统迁建(构)筑物数量汇总表》(建协表一1),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由公司指挥部汇总,分别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和省主管部门,作为统征统迁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确认结算的依据。
第十八条 建设用地范围勘测确定后,公司指挥部应组织施工单位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认真填写《拆迁厂矿企事业单位数量汇总表》(建协表一5)、《线路用地范围沟渠路水管塘调查表》(建协表一6),由公司指挥部汇总后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第十九条 建设用地批准后,公司指挥部应督促施工单位和市、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办理铁路建设用地划拨通知并依法进行公告;拆除用地界内的建(构)筑物并向施工单位移交划拨土地;划拨后的土地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和看护,禁止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已征用土地范围内进行各类建设。
第二十条 按照施工图现场核对完善的规定,施工单位对取弃土场、桥梁预制场、轨道板预制场、级配碎石拌和站、铺轨基地用地使用前必须进行现场核对完善,并填写《 “四场一地”用地汇总表》(建协表一3),由公司指挥部汇总后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四场一地”用地尽量避免占用良田,禁止在有地质隐患的区域和主要行洪沟、槽弃碴(土),取弃土用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得进行建筑物、管线设施拆迁和道路等工程改移。使用完毕后,使用单位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复垦、平整恢复,经地方环保、水保、国土、征地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共同验收后,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一条 改移工程用地纳入工程范围的,须向相关管理单位办理移交,相关移交手续纳入地亩竣工文件。
第二十二条 地亩竣工文件,由公司指挥部组织参建的施工单位依据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办法》(铁运[2008]158号)的规定进行编制,按市、县(市、区)为单位编制组卷,并负责向公司工程管理部移交。
第二十三条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由公司向县(市、区)国土部门申报,设计、施工单位应予以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三电迁改的现场实施
㈠建设项目的三电迁改工程,由公司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㈡公司施工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和三电迁改产权单位进行迁改项目调查。设计
单位及时提供三电迁改工程所需的有关资料(线路位置、征地范围、准确里程、标高等),确保一次迁改到位。现场调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填写《三电迁改工程量调查汇总表》(建协表—4)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㈢迁改后的三电线路跨越铁路、公路等建筑物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铁路规范要求。否则,由承接人负责组织迁改单位返工。
第七章 临时用地(不含“四场一地”)的具体办理
第二十五条 用于施工生产、生活的设施及便道等临时工程用地,施工单位要本着科学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不用或少用耕地。由施工单位统筹规划,与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使用期限明确、费用合理、环保措施可行的“临时租用协议书”,并严格遵守。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签订的“临时租用协议书”,报县(市、区)国土部门批准后方能使用。按协议及时支付费用,使用完毕,尽早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第七章 征地拆迁验工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向标段所在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提报征地拆迁进度计划,并抄报相应公司指挥部。
第二十八条 公司指挥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各施工单位上报的征地拆迁进度需求计划进行审核汇总,报辽宁省、市主管部门和公司工程管理部。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按月与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共同确认的(地验交一4)、(地验交一5)表整理汇总用地拆迁数量;填报《统征用地数量汇总表》(建协表一2)和《统迁建(构)筑物数量汇总表》(建协表一l)报公司指挥部。公司指挥部负责核实各自管理范围内施工单位填报的已完成征地拆迁数量,每月末报公司工程管理部。每季公司计划财务部、工程管理部与指挥部组织参建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验工计价。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如与铁道部《征地拆迁管理办法》等上级有关政策、文件不符的,按上级政策、文件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附表:
1.统迁建(构)筑物数量汇总表 2.统征用地数量汇总表
3.“四场一地”用地情况汇总表 4.三电迁改工程量调查汇总表 5.拆迁厂矿企事业单位数量汇总表 6.用地范围内沟渠路水管塘调查表 7.统征统迁完成数量统计表 8.征地拆迁变更设计统计表 9.征地拆迁投资完成计价表 10.征地拆迁投资完成汇总表
11.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 12.铁路用地界桩表
附表
第二篇:房屋拆迁制度
房屋拆迁制度
房屋拆迁制度包括房屋拆迁管理体制、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及房屋拆迁暂停办理户口制度三种情况,下面具体介绍有关房屋拆迁的三种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房屋拆迁制度包括房屋拆迁管理体制、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及房屋拆迁暂停办理户口制度三种情况,下面具体介绍有关房屋拆迁的三种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房屋拆迁管理体制:根据《拆迁条例》的规定,国家建设部主管全国的城市房屋拆工作,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房屋拆迁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监督、检查和指导各地房屋拆迁工作。各省、自治区建委(或建设厅)和城市的房地产管理局(或者人民政府授权的其他部门,如拆迁办公室)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二)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房屋拆迁许可证是拆迁行为获得行政许可、拆迁人从事房屋拆迁的法律凭证。房屋拆迁许可证具有一次性、局部性的特点,它只对特定的项目,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效。实施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是国家加强对房屋拆迁工作的管理,维护国家和拆迁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
拆迁人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必须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的批准文件,拆迁人制作的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和上述文件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批准文件是否齐全,拆迁范围和对象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用于拆迁的资金是否已经落实,临时周转房是否准备充足,拆迁的期限和步骤是否切实可行等。
拆迁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拆迁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之后,应及时给拆迁人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人必须严格按拆迁许可证所规定的内容实施拆迁行为,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的,应及时取得拆迁主管部门的许可。
(三)房屋拆迁暂停办理户口制度:拆迁主管部门在批准拆迁申请后,应通知房屋拆迁所在地的公安部门暂停办理向拆迁范围内迁入居民户口和居民分户,以防止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人不合理的增加,加重拆迁人的安置负担和拆迁难度。
因出生、军人复员转业退伍、婚嫁、刑满释放回家、学生毕业回家等特殊原因确需入户或分户的,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拆迁范围内合法拥有房屋或合法使用房屋并具有正式户口的人,才能成为拆迁补偿和安置的对象。
以上三种情况是对房屋拆迁制度的具体规定。
第三篇:房屋拆迁制度
房屋拆迁制度
房屋拆迁制度包括房屋拆迁体制、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及房屋拆迁暂停办理户口制度三种情况,下面具体介绍有关房屋拆迁的三种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房屋拆迁制度包括房屋拆迁管理体制、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及房屋拆迁暂停办理户口制度三种情况,下面具体介绍有关房屋拆迁的三种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房屋拆迁管理体制:根据《拆迁条例》的规定,国家建设部主管全国的城市房屋拆工作,它的主要是制定房屋拆迁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监督、检查和指导各地房屋拆迁工作。各省、自治区建委(或建设厅)和城市的房地产管理局(或者人民政府授权的其他部门,如拆迁办公室)主管本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二)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房屋拆迁许可证是拆迁行为获得行政许可、拆迁人从事房屋拆迁的法律凭证。房屋拆迁许可证具有一次性、局部性的特点,它只对特定的项目,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效。实施房屋拆迁许可证制度,是国家加强对房屋拆迁工作的管理,维护国家和拆迁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
拆迁人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必须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的批准文件,拆迁人制作的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和上述文件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批准文件是否齐全,拆迁范围和对象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用于拆迁的资金是否已经落实,临时周转房是否准备充足,拆迁的期限和步骤是否切实可行等。
拆迁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拆迁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之后,应及时给拆迁人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人必须严格按拆迁许可证所规定的内容实施拆迁行为,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的,应及时取得拆迁主管部门的许可。
(三)房屋拆迁暂停办理户口制度:拆迁主管部门在批准拆迁申请后,应通知房屋拆迁所在地的公安部门暂停办理向拆迁范围内迁入居民户口和居民分户,以防止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人不合理的增加,加重拆迁人的安置负担和拆迁难度。
因出生、军人复员转业退伍、婚嫁、刑满释放回家、学生毕业回家等特殊原因确需入户或分户的,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拆迁范围内合法拥有房屋或合法使用房屋并具有正式户口的人,才能成为拆迁补偿和安置的对象。
以上三种情况是对房屋拆迁制度的具体规定。
第四篇:征地拆迁制度落实情况汇报
广陵区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汇报
广陵区人民政府(2011年5月23日)
根据市政府办通知要求,现将我区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征地拆迁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贯彻《条例》,严格落实责任。一是迅速传达学习。国务院《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出台后,我区在第一时间对《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条文,提出对策,以《政务信息》(内参)的形式供全区领导干部学习参考。召开城建城管联席会议,集中学习市政府有关国有、集体土地征地拆迁的政策规定,并要求区住建局、国土分局、公安局、信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园区、乡镇、街道等具体实施拆迁征地单位,也组织领导班子进行学习研讨,确保征地拆迁各项政策规定传达到位。二是落实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成立了区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园区、乡镇、街道相应地建立领导小组,对辖区内征地拆迁负责。每个征拆地块都分别成立工作组,由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对该地块征地拆迁工作实行责任包干。参与地块拆迁的每个工作小组,由一名园区、乡镇、街道领导带队,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作为工作主体,具体负责与被拆迁户商谈,1 拆迁公司派员参加,仅仅是按照规定履行法律手续。在商谈过程中,按照“谁违法违规谁担责,谁制造矛盾谁化解”的原则,严格工作纪律,规范拆迁行为,确保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平安拆迁。三是强化督查整改。5月18日以来,按照省、市《紧急通知》要求,对照省“三严”、市“六项要求”标准,我区迅速成立了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全区所有征地拆迁地块逐一进行自查自纠,即查征拆的手续,也查政策的执行和工作的规范,并对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再评估,对不能通过风险评估的项目将一律暂停,稳步推进全区征地拆迁工作。同时,重点加大对拆迁公司的监管力度,严禁其以限制人身自由及停水、断电等暴力方式胁迫被拆迁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确保国务院、省、市制度规定严格执行落实到位。
2、依法实施征地,严格履行程序。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区共有24个项目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总面积3040亩,其中农用地1299亩,落实征地补偿安臵费用12466万元,3168名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一是征地程序履行到位。首先是征前告知确认,将拟征土地的用途、位臵、补偿标准、安臵途径等以《征地告知书》的形式张贴到所涉及到的村委会公告栏中;在征地告知后,及时调查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等,认真填写《征地调查结果确认表》,提出听证书面申请的及时组织听证;征地批准后,严格履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各项权益。二是补偿标准执行到位。严格按照扬府发[2004]17号文件要求进行补偿测算,严格执行征地预存款制 度,确保被保障对象按时领取生活补贴或基本生活保障金。去年7月以来,24个项目应收征地补偿资金已全部到位,并根据项目进度要求,足额支付到位。三是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坚持“征地必保、分保结合”原则,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筹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适时上调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06年起区政府每年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标准进行调增,今年养老金标准已提高到250元/人/月。
3、推进阳光拆迁,严格执行政策。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了46个项目的拆迁,拆迁6500多户,面积210万平方米,其中今年1至5月份,我区共组织实施拆迁项目22个,拆迁村(居)民户共计2700户,面积120万平方米,拆迁面积为历史同期最高,是去年同期的2倍,总体上工作轰轰烈烈,措施积极稳妥,征拆平稳健康,未发生重大有影响的事件。一是推行三项机制。认真落实三项工作机制,包括“拆迁风险评估机制、拆迁企业准入管理机制、拆迁现场安保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方面,在征地拆迁项目实施前,由乡镇、街道、园区认真调查分析群众的利益诉求,会同公安、信访等部门对“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作出评估意见。加强拆迁对象详细信息分析,对被拆迁户中有一定影响号召力人员、前科劣迹人员、两劳释放人员、低保人员、生活困难人员以及有可能成为“钉子户”的人员,全面掌握情况。认真把好拆迁群众拥护程度测评关,始终坚 持两个“宁可”原则,在发展与稳定矛盾时,宁可拆迁放慢,也不能影响稳定;在绝大多数群众对拆迁不理解、不满意时,宁可暂停拆迁,也不能强制拆迁,坚持先做群众工作。拆迁企业准入管理机制方面,对拆迁实施单位、评估单位、旧房拆除单位等进行资质审查、治安准入审查,对近3年来企业参与拆迁的项目说明、所有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等资料,报公安机关备案审查,凡有违法行为及近3年来在拆迁中发生过有影响的违法犯罪事件的,一律不允许在我区从事拆迁工作,去年以来,我区对申报拟开展拆迁工作的16家拆迁公司,进行调查审查,依照准入制标准,批准12家拆迁公司进入,对4家不符合条件的公司予以否决。拆迁现场安保机制方面,加强拆迁现场的防控和巡防,在每个拆迁项目现场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照明设施,落实拆迁现场安保力度,设臵流动警篷等,确保拆迁平稳顺利。二是坚持政策标准。在拆迁工作中始终把握政策底线,严格按照市政府58号令、59号令以及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制度的意见》,对所有拆迁户的住房面积丈量评估、补偿标准、签订协议、安臵房的分配、选择次序等都切实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在具体补偿标准的确定上,严守底线,前后一致,把握好评估、补偿、政策“三关”,实现拆得公道,对拆迁政策未涵盖的内容如大型设备的移拆装、家禽养殖等,坚持集体会办制度,限制实施单位的自由裁量权。今年以来,对国有土地上的居民拆迁,我区已全部暂停,待市政府出台政策细则后再行启动。三是妥善做好安置。举全区之力加快安臵房建设,统筹 协调要素资源,宁可其他建设项目慢一点,也要优先保证安臵房建设的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目前全区共有古运新苑二期等10个安臵房项目在建,总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年内将建成交付8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拆迁安臵的基本平衡,此外,年内还将计划开工建设汤汪花园一期、广福花园一期等7个安臵小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努力实现超前安臵的目标。
4、加强矛盾化解,严格维护稳定。坚持把排查化解矛盾作为维护拆迁稳定的中心任务,完善征地拆迁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发生。一是抓好重点人头。在征地拆迁前对区域内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群众中有威信、为人正派的人,超前做好工作,使他们成为推进拆迁的主导力量;对可能出现不稳定情况人员,均落实防控措施。二是建立巡查制度。建立由区住建局、信访局和公安分局组成三人特别小组,每天三次对拆迁现场进行巡查,并与各拆迁小组对接,如有矛盾纠纷,实时进行处臵,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三是落实包案责任。对征地拆迁重点信访件均落实领导包案处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化解方案、明确解决时限,每周进行督查督办。目前,市4月15日交办的13件征地拆迁信访件已办结6件,区交办的13件信访件已办结9件;对市5月22日交办的征地拆迁类信访问题,已落实责任单位,明确整改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拆手续办理难度仍然较大。由于用地指标紧缺,在市国土部门的支持下,我区多方争取,通过包装点供及独立选址项 目,基本解决了重大项目以及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问题,但仍有许多项目特别是安臵房建设项目的用地难以解决,从而直接制约了后续手续的办理。部分年初市政府下达的重点项目尽管已排定了工作时序,但由于工期紧迫,根据项目建设的实时需要,必须先行实施拆迁,相关手续需另行补办,如广陵新城的茱萸湾路、文昌东路东延工程等项目。
2、拆迁难题破解亟需加强。目前拆迁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企业的拆迁和钉子户问题的解决。根据市政府原来的相关政策要求,企业搬迁实施的打包收购价,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认为标准过低,以各种借口抵制或拖延拆迁商谈,如新农豆食厂评估价与企业要价相差2000多万,17号地块中的古城商贸2800平方米要价5000万元,搬迁陷入僵局,无法推进。另外,拆迁中遇到的一些钉子户,如广陵新城的太平洋灯饰、金乐园浴室等,漫天要价,破解的办法措施不多,直接影响重点项目的实施。
3、拆迁资金周转有待加速。城中村改造需支付征地资金、拆迁即付资金、安臵房建设资金等,面临的资金需求很大,市政府明确了城中村改造封闭运作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地块的土地出让收益难以及时拨付到位,拆迁资金周转存在困难,安臵房建设难以顺利启动,直接影响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序运作。
4、安置用房建设仍需加快。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重点项目的实施,在加快推进拆迁的同时,面临的安臵压力也在日益加大,由于受制于土地指标、资金、方案审查等因素,安臵房建设 往往滞后于拆迁,如启动实施慢了,不仅影响稳定,而且需额外支付超期腾仓费用,直接增加了拆迁安臵成本,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协调争取力度,加快推进安臵房开发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督查整改力度。会后,我们将按照王市长的要求,对照市《紧急通知》四大项27条,进行逐项逐条自查,对发现的问题,明确区领导挂包,明确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进度,限期整改到位;对社会稳定风险较大的地块一律暂缓暂停,派驻领导小组对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确保赢得绝大多数群众认可方可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律”、“三严”的要求,坚决杜绝强征、强拆、强建行为,坚决杜绝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事件发生,对征地拆迁中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对违法违规的拆迁公司实行一票否决,对违法违规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
2、切实加强征拆管理。严格履行征地规定程序,征地报批前落实告知、确认、听证程序,征地报批后,继续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拆迁模式,严格规范拆迁程序,实行拆迁公司准入制度,着力推进规范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切实加强拆迁现场的防控,制定过细的维稳预案,通过派驻流动警篷,设臵技防设施,强化巡防值守,确保拆迁平稳顺利。
3、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坚决落实“市场准入、风险评估、现场安保”三项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征地拆迁矛盾的发生。强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切实做好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的动态排查,及时掌握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健全应急处臵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做好稳控工作,就地平息事态。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坚决维护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全力化解信访矛盾。针对引发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的不同原因,我们将全程介入,多种形式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征地拆迁工作平稳推进,确保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日常工作重要任务,做到不稳定因素超前排查,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超前调研,重大活动超前部署,突发性事件有超前预案,集体上访苗头超前会办,重点信访人员超前稳控,真正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进一步落实区领导包案制度。对征地拆迁重大矛盾纠纷,继续实行区领导包案责任制,在解决征拆迁重大矛盾纠纷过程中,坚持重要会议必到,解决难题必到,坚持靠前指挥,亲自落实,最大限度舒缓维稳工作压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疏导工作。更加耐心、细致地做好拆迁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使群众明晰政策,消除认识误区,减少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注重情理法的结合,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帮扶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篇:中国拆迁制度变革20年
中国拆迁制度变革20年
http://.cn 2010年04月27日11:42 法律与生活
强拆者依仗着什么
——中国拆迁制度变革20年
文/王才亮(著名拆迁实务专家)
中国的拆迁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律制度,它本身应当属于行政法的范畴,而不是过去大家所理解的民法范畴。如今,这种在政府主导下强令老百姓搬家的制度,成为急需依法废止并重新设立的制度。
拆迁制度的三阶段
中国的拆迁制度出现的标志,是1991年3月22日公布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此前一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规划法》,为了确保《城市规划法》的实施,产生了它的配套法规,也就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实事求是地说,诞生于20年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非议。它的制订背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有了一定财力,需要通过拆迁加快从“文革”以来停滞不前的城市和住房建设,同时通过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内需。这个“条例”出台时,里面有两个十分关键的字,就是后来日益被淡化的“安置”二字。这个“条例”的补偿原则是根据被拆迁人居住人口,按照人头给予补偿“安置”。而当时拆迁的主导力量是政府,拆迁人多是当时的城开公司、房开公司,大部分是政府直属企业。当时,政府在拆迁中是亏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拆迁就受到了
公众欢迎。这是中国拆迁制度的第一个阶段。
但是,上述局面好景不长。由于拆迁带来的房地产开发包含了巨大的利益空间,导致国情发 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中国有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发商。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行,其中的房屋制度改革,从过去国家全部承担房地产的建设和开发,转变为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加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建设,由此许多国有房地产公司改制,由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商人们买下。再加上新成立的房屋开发企业,形成了一个新群体开发商。开发商在立法制度上,赢得的第一个战役,是1994年出台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由此,中国拆迁制度进入第二个阶段。《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有一个非常蹊跷的规定,就是住房建设需要房地产开发资质。从那一天开始,全国的单位和个人丧失了建房权,住房建设成了开发商的特权。从此,中国的住房建设被开发商垄断,拆迁方向也因此改变了。到了1998年,随着《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中国的房地产制度基本建立。
在上述制度下,形成了三个垄断特点——
第一个垄断,是土地的公有变成了政府所有,由政府对土地市场一级垄断(现在延伸到二级市场的垄断)。政府垄断土地即政府通过土地的出让来谋取土地出让金这一巨大的土地级差,从而弥补财政的不足。
第二个垄断,就是开发商垄断了住房建设。老百姓没有自己建房的权力,单位有钱也不能自己建房,只能购买开发商的房子。开发商垄断了住房建设,意味着垄断了住房价格的话语权,买房人、被拆迁人,成了弱势群体,永远和它处于不对称的状态。
近几年随着情况的发展,形成了第三个垄断,那就是大开发商垄断了住房建设的话语权。政府招拍挂的面积越来越大,设置的门槛越来越奇怪,其结果是剥夺了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平等自由竞争,小的开发商没有资格参加竞争,而且随着土地招拍挂的猫腻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深,具有官方背景、权力背景的开发商,越来越频繁地在全国各地拿地,形成了对房地产市场更进一步的垄断。
由于上述三个垄断,中国房价失控——失控的背后是暴利。
为了利润最大化,开发商在登上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后,就不太愿意按照老的拆迁制度进行公平的补偿安置了,从而推动了拆迁条例的修改。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305号令,对《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并于同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个条例修改了什么呢?
首先把原来的“补人头”改为“补砖头”。过去是按照住房人的居住条件、居住人口来解决补偿安置,现在是按照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的市场估价,意思是房子值多少钱我补你多少钱,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它不是以市场的真实交易价格为标准,标准是以市场估价。
第二个修改,加大了行政裁决和执行的力度。修改后的新规规定,在拆迁期限内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没有达成协议的,可以申请裁决。可怕的是,虽然规定对裁决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诉讼,但是规定不影响执行。
第三个修改,取消了房屋使用人的被拆迁人地位。这一做法虽然可能降低拆迁成本,但打乱了’’拆迁法律关系,闹出很多笑话。例如,国有企业、机关使用的房屋,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拆迁谈判找所有者还是使用者?搬迁和补偿找谁?又如,房屋的承租人也是使用人,拆迁时能回避他们的合法利益吗?
现在全中国有20%以上的人(被拆迁人及其亲人)经历过拆迁,尽管有这么巨大的人口,但无论在人大还是国务院,在制订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地方没有明确的话语权。相反,开发商不仅有代表,还可以找代言人,从而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修改后的《拆迁条例》实施以来,开始进入了中国拆迁制度的第三个阶段。这个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阶段,就是人民群众以生命和鲜血来反抗拆迁制度,反抗对财产的剥夺,同样也推动了这个制度的不断变化。
从2003年的翁彪、朱正亮等,到2009年11月成都的唐福珍、北京的席新柱等人,也包括这期间反抗拆迁的苏州的马雪民、本溪的张剑、大连的周颖智等人。民众在面临暴力拆迁且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或是自焚,或是对那些实施暴力拆迁的个别人实施了反抗。这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悲剧,印证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道理。需要反思的是:谁把兔子逼急了?废除拆迁制度的三次浪潮
为了废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而改变整个拆迁制度,近年来先后掀起三次要求废止和修改《拆迁条例》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以修改宪法为标志。2003年,全国人大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这个修正案有两个亮点,一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二是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宪法修正案(建议稿)》在一定范围公开之后,民间希望《拆迁条例》尽快修正。加上这期间发生了翁彪、朱正亮等自焚抵抗拆迁事件,国务院发出了国办发(2003)第42号文,希望规范拆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掀起第一波废除《拆迁条例》的浪潮。杭州116位公民联名给中央写信,要求废除《拆迁条例》,全国人大领导给予了足够重视。
这本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是在专家学者论证时出了问题。专家论证意见认为,《拆迁条例》是《土地管理法》的配套法规,《土地管理法》第58条规定,可以收回公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既然都收回使用权了,房屋当然可以拆迁了,所以《拆迁条例》不违宪、不违法。这样就错过了一次中国拆迁制度通过行政机关来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改革的绝好时机。
第二轮浪潮来自《物权法》的制订。2005年,《物权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按照《宪法》的相关规定,越过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征收单位、个人住房的,要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要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这在法律上是一个突破。在这期间有了第二波浪潮,以《物权法》为依据,要求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这个阶段从公民上书,到国内外1000多家媒体、2000多位记者关注重庆钉子户事件,掀起了第二次修改《拆迁条例》的高潮。
这次从2007年2月到8月的浪潮,以公民的胜利为结局,标志是2007年8月24日,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要求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理由是《物权法》从10月1日执行,而《拆迁管理条例》与《物权法》相抵触,将停止执行,要求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制订《城市拆迁管理办法》。这是最高级别官员首次公开承认《拆迁条例》与《物权法》相抵触,承认《拆迁条例》违反《立法法》的规定。2007年春节过后,建设部开始起草《征收条例》。起草工作完成后,国务院法制办和建设部于当年5月将草案发到全国的建设厅征求意见。在这个背景下,后来出台的条例(草案)更多吸纳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意见,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变成了《拆迁条例》的翻版,无非是“拆迁”变成了“征收”。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否定了这个草案。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毫不留情地打回一个法规草案,是很少见的。
此后,有些地方政府在新的《征收条例》将取消商业拆迁的背景下,加快了步伐,加大了拆迁力度,由此又引发了一系列拆迁血案。2009年11月,四川成都发生的唐福珍事件,北京海淀区发生的席新柱事件,都是公民以生命和鲜血抵抗拆迁。这时,北京大学的五位教授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对拆迁条例进行违宪审查,就此掀起了第三次修改《拆迁条例》的浪潮。
五位教授的联名上书,作为对中国法制的贡献将会载入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这个浪潮还没有过去,《拆迁条例》还没有彻底废止,这场争论还在延续。
影响拆迁制度的几类重大案件
在上书和媒体关注之外,典型案例对推动拆迁制度的改革和进步,作用也很重要。中国拆迁的第一大案,应是湖南的嘉禾事件。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嘉禾事件处分了5名县级官员,不是因为他们的贪污腐败,而是因为他们的违法行政,用公权力进行拆迁,搞连坐、株连。“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这是湖南嘉禾县的拆迁口号。2004年6月24日,国务院做出决定处理嘉禾事件,法律意义在于,告诉大家政府用公权力进行拆迁,损害群众利益是不合法的,是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尽管现在很多地方还在这么做,但是嘉禾事件树立了一个标准,人民政府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用公权力去搞商业拆迁。
第二类影响比较大的案件,是从翁彪到唐福珍等一系列自焚案件。我不赞成自焚的做法,但不得不承认翁彪等人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敢于牺牲。南京市民翁彪是个残疾人,他用自己的房子开了个小店作为全家的生活来源,给他的补偿不足以买新的房子,他一家人就断了生计。翁彪以自己的死亡和拆迁办有关人员的负伤,换来家人的生计。
我一直提醒我所有的当事人,对政府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不放弃自己的诉讼权利,该起诉的就起诉,尽管可能败诉,但是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但是,唐福珍没有去诉讼。2007年,政府依据《城市规划法》对她的房子下达了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唐家提出的行政复议没有见效,就放弃了。当地政府说这不是拆迁,而是拆除非法建筑。理由是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非本村村民不得在农村建房,所以唐家是暴力抗法。其实,该案所谓的拆除非法建筑,是不成立的。第一,唐福珍的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个地方当时是农村,《城市规划法》是不适用的,不需要乡级以上的规划部门发规划许可证。第二,此前成都市委市政府有文件规定为了发展村级经济,鼓励市民到农村建房投资,只要村委会签了合同,就视为合法建筑。唐福珍一家去了城市,村委会将他们请回来建房,而且有乡政府的批准,房子怎么成了非法建筑呢?即使依据《城市规划法》将唐家的房子界定为违法建筑,责令其限期拆除,当事人不拆,也是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而不是由城管强拆。
第三类影响比较大的案件是以辽宁本溪的张剑案为代表的以行动来反抗非法拆迁。张剑案十分具有典型性。这关系到当自家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公民是否有正当防卫的权利。通过这个案子,使公民捍卫自己财产的防卫权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从而在法律上形成一个判
例,支持老百姓依法行使自己的防卫权。西方的谚语说,“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其实我们的刑法也是有规定的,非法侵占他人住宅是要受刑罚制裁的。
一系列的拆迁血案唤起了全社会对拆迁的关注,唤醒了一大批文化人的良知,倒逼了拆迁制度的改革。
第四类,是我们一直关心但社会关心不够的非住宅即企业被拆迁的案件。中国的拆迁制度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大家对住宅拆迁关心,但对非住宅拆迁不太关心。非住宅拆迁的补偿中,也是按照评估价格来补偿,是补偿看得见的财产损失。但是,政府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老百姓都买完了房子,这个国家靠什么来生存呢?国家应该靠的还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除了房地产之外的金融服务业、旅游业等。房地产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绝不能是支柱产业。美国不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而是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建筑业创造了财富。房地产业本身不给社会创造财富,所以不能单靠开发商不断炒地、政府不断卖地来维持社会的运行。
福建省有一个好规定,对企业进行拆迁的,除了要给财产评估损失作为补偿之外,还要将这块土地出让收益的50%以上给被拆迁企业,使其能发展生产。我们希望,这个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
对于住宅改成非住宅,在2003年国务院42号文已确定给予适当补偿,但给多少是适当没有明确,引起了许多矛盾。从“拆迁”发展到“征收”,条例的规定是否科学关系到能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是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民族能否繁荣富强的大事。
2009年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第25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但是各地政府依旧热衷于拆房卖地,有的城市已经将2006年竣工的房屋视为旧房而列入旧城改造范围。
所以,要真正维护公民的房产权,终结拆迁引起的悲剧,仅修改或废止《拆迁条例》是不够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许多谬误是当前拆迁矛盾的源泉之一,而非全部。当前,不仅仅要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修改,而是应以对整个拆迁制度进行修改作为突破口推进房地产制度改革。我认为,尽快要做的事有三件:
第一,废除现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而制订符合《宪法》规定的不动产征收法律法规。按照《宪法》、《物权法》的规定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底消除地方政府通过拆房卖地牟利的渠道。如果仅仅是废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不能改变目前拆迁扰民的状况。
第二,真正做到让人民在政策和法律制订、官员选拔任用上有话语权、监督权。干部的权力受到制约,就能减少拆迁扰民现象的发生。依法保护群众的正当防卫的权力,遏止暴力拆迁蔓延的势头。
第三,坚决废止土地财政和“政府经营城市”理念。这就需要在“精兵简政”的同时改革财税制度,使基层政府减少财政压力带来的拆迁冲动。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4月下半月期)
上一页 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