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爱婴医院-护理组检查内容doc
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四、帮助母亲在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一)90%以上的新生儿在生后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2分)
1、正常新生儿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在皮肤接触时,母婴应有目光交流,并注意新生儿保暖。(1分)
2、留产房观察期间要尽可能保证母婴在一起。(1分)评估方法:
1、现场查看和询问产妇皮肤接触和早吸吮情况。
(1)正常新生儿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在皮肤接触时,母婴应有目光交流,新生儿裸体(或仅穿尿裤)抱放在产妇胸前进行完全皮肤接触和早吸吮,注意新生儿保暖。
(2)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儿在脐带处理完毕后,进行母婴部分皮肤接触(面部)。回病房后及早补做母婴的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2、分娩后在产房观察期间要保证母婴在一起。
3、查看护理病历:是否有早接触、早吸吮记录。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五、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
(一)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保健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具备指导哺乳的能力(6分)
1、将母乳喂养指导纳入常规护理工作程序,对产妇进行规范的母乳喂养指导。(2分)
2、医护人员指导示范……(2分)
3、母婴分离的产妇,分娩后6小时内开始挤奶,每3小时挤一次奶,每次挤奶持续20~30分钟,每天不少于8次,注意夜间挤奶。(2分)
(二)80%以上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和泌乳方法。(4分)
1、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能,如哺乳体位、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 吸奶方法、泌乳方法(4分)
评估方法:
1、护理常规、工作流程、制度等有母乳喂养指导内容,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规范的母乳喂养指导。
2、医护人员通过示范和指导,教会产妇哺乳体位、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吸奶方法、泌乳方法。(如没有产妇,医护人员可模拟情景)
3、产妇演示正确的哺乳技能:如哺乳体位、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吸奶方法、泌乳方法。
4.查看产妇的乳房与乳头,是否有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等情况。(在询问过程中如婴儿产生过乳头错觉,要追溯病历,了解是否给予护理措施)5.询问母婴分离产妇是否接受过挤奶手法指导和如何保持泌乳、储存奶等的知识。
6.查看护理病历:母亲开始挤奶的时间、方法、奶的储存 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一)除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外,8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纯母乳喂养。(10分)
1、为产妇提供个性化的母乳喂养咨询指导(2分)
3、混合喂养新生儿可用乳旁加奶或使用小勺、奶杯加奶(2分)
4、制订母乳代用品配置和使用管理制度,设置规范的配奶区,配制配方奶必须在配奶区完成,做到现配现用,清洁配制。(4分)
评估方法:
1、询问产妇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指导(针对性,个性化),是否给婴儿吃过母乳以外的食品和饮料。
(母乳喂养存在问题干预流程、入出院评估等规范)
2、医学指征的新生儿,需要添加配方奶时,应遵循医嘱。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医学指征,以及使用配方奶的数量和次数。
(使用辅助用品要有适应症,操作流程等,第一次使用护理人员必须指导并教会产妇)
3.现场查看产科、新生儿科与NICU设置配奶间。
4.配制配方奶必须在配奶间完成,并做到现配现食用,配奶器具是否符合清洗消毒要求。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七、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一)除非有医学指征的母婴分离外,产妇和新生儿应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
1、取消婴儿室,在产科病房设置婴儿床,减少母婴分离时间(2分)
2、新生儿洗澡及治疗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1分)
评估方法:
1、母婴分离的新生儿病历有病程记录。
(责任护士要知晓分室新生儿的指针,母亲要知晓孩子的去向)
2、询问产妇或护士新生儿洗澡、抚触、接种等治疗和护理项目分开累积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最好实施床边护理)。
3、查看新生儿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新生儿离开母亲身边等的安全措施)
八、鼓励按需哺乳
(一)新生儿喂奶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没有限制,每天有效吸吮次数应不少于8次(包括夜间哺乳)
1、产科、儿科、保健科的医护人员了解按需喂养的意义,使产妇了解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和方法(2分)
2、加强对剖宫产母亲的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1分)评估方法:
1.询问产妇按需哺乳的含义和重要性,及识别新生儿饥饿的征象。
2.询问医护人员:如何指导与鼓励母亲按哺乳。
3.加强对剖宫产母亲术后的护理和指导。(询问皮肤接触早吸吮如何完成;查看护理记录是否病区后补做皮肤接触和早吸吮的记录;母乳喂养宣教手 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册)4.医护人员掌握新生儿体重及生长情况及大小便、黄疸的 情况。
九、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人工奶嘴或使用作安慰物。
(一)在母婴同室内,100%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未使用过奶 瓶、奶嘴或安慰奶嘴。
1、让产妇了解使用奶瓶、奶嘴和安慰奶嘴的危害(2分)
2、鼓励乳头条件不好的产妇建立信心并帮助其解决困难(1分)
3、有医学指征需要加奶的新生儿,使用小杯、小碗或乳旁加奶(1分)
4、需要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奶粉由医院提供并管理(1分)
评估方法:
1、母婴同室人工喂养的工具和奶瓶的管理规范。
2、乳头条件不好的产妇如何喂养。(评估表、措施)
3、奶粉领取后要记录,使用的什么品牌的奶粉外包装遮挡
4、喂奶的工具不可使用一次性纸杯,必须可以清洗消毒。
5、婴儿添加配方奶的指针护理人员要知晓。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检查流程
(1、母婴同室病房
2、NICU或新生儿病房
3、产房
4、孕妇学校)
一、母婴同室病房
1、母婴同室三个十条张贴情况
2、检查10名孕产妇:询问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见孕产妇问题检查单);
3、查看产妇是否有乳头皲裂或奶涨;
4、查看产妇哺乳姿势;挤奶等
5、询问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接种疫苗、取足跟血等,医院是如何操作的?
6、产妇床头桌或抽屉中是否有奶瓶、奶粉?
7、询问产妇如果新生儿需要加奶,奶粉由谁提供的?
8、检查医务人员询问母乳喂养知识;
9、查看医务人员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或医务人员演示母乳喂养的抱奶体位和挤奶方法。
10、查看配奶专区
11、查看母婴皮肤接触的记录:查看加奶记录:查看护理记录单有关新生儿大小便记录等
二、NICU或新生儿病房
1、三个十条张贴情况
2、配奶间 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3、配奶间配奶流程;
4、奶具清洗消毒和储存;
5、送来的母乳如何储存和加热
三、产房
1、三个十条张贴情况
2、新生儿及时处理
3、早期皮肤接触
4、早吸吮
5、小时观察母婴位置
四、孕妇学校
1、孕妇学校场地是否是专门的宣传场所
2、孕妇学校中是否有乳房教具、模型娃娃、宣教光盘、课件、母乳喂养图片等
3、孕妇学校课表以及根据分娩量母乳喂养课程是否匹配
4、是否有专人管理
5、是否对听课的孕妇有登记?查看登记本
询问医护人员的表单 询问孕产妇的表单
一、询问医护人员
(一)询问医护
123456、今年接受母乳喂养复训的时间,什么时候进行的?、母乳喂养的好处(至少说出5条)、你院爱婴医院的职能部门是哪个部门?、演示坐位、卧位、环抱式哺乳体位或指导正在哺乳的产妇、实际教产妇如何挤奶、什么是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应持续多长时间?母乳喂养应持续多长时间? 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7、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是什么?(至少说出8条算合格)
8、示范如何挤奶 9.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二)询问护士
1、工作职责中母乳喂养方面的是什么
2、医生开了加奶的医嘱,你如何给新生儿加奶
3、剖宫产的产妇,回室后如何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4、你们医院母婴同室如何保证母婴24小时在一起?
5、母婴分离的产妇分娩后多长时间开始挤奶
6、新生儿沐浴、抚触、听力筛查、接种疫苗、取足跟血如何操作的(目的是看是否24小时母婴分离累计超过1小时)
7、为混合喂养的新生儿提供的奶粉来源?如何保存?开启后使用时间?
8、为新生儿添加配方奶时如何配置?在哪里配置?如何喂给新生儿?
9、加奶的奶具如何清洗和消毒?
10、新生儿饥饿的表现?
11、新生儿正确含接乳房的表现? 产房或母婴同室
1、孩子出生后是否和你进行皮肤接触;进行了多少时间?如果没有皮肤接触是什么原因?
2、您知道上班以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吗? 母婴同室
1、是否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
2、什么是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喂到婴儿几个月;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应该喂到孩子多大?
3、每天护士给孩子洗澡是抱出去洗还是在您床边洗,如果是抱出去洗大约洗多长时间?孩子接种疫苗、新生儿抚触、听力筛查、取足跟血时是否护士也把孩子抱走?夜间孩子跟您在一起吗?
4、知道最快最好的下奶方法是什么吗?
5、您知道如何坐着喂奶吗?(视产妇当时情况)
6、您知道如何卧位哺乳吗?(视产妇当时情况)
7、您每天(24小时)给孩子喂几次奶?您知道应该多长时间喂一次孩子吗?
8、孩子出生后加过奶粉吗?加过水或糖水吗?
9、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产妇的母乳喂养视检查时是否有这样的产妇而定
10、(母婴分离的产妇)您知道如何挤奶吗?多长时间挤一次?夜间挤奶吗?
11、您是否能给我们演示一下挤奶?
12、如果您的奶不够,是使用什么方法给孩子加奶粉的?
13、新生儿是否使用过奶瓶?知道什么是乳头错觉吗?
爱婴医院复核----母乳喂养知识(九条)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1)对孩子的好处: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能够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的需要;
(2)对母亲的好处: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和贫血;能够帮助妈妈恢复体型;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的机率。
(3)对家庭的好处;方便,经济,增进家庭和睦。
(4)对社会的好处:有利于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有助于小儿智能、社交能力的发育。
二、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纯母乳喂养概念:只给婴儿喂哺母乳,而不给其他任何液体和固体食物,包括水(除外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也允许吃挤出的母乳!重要性:
(1)增加母子之间的感情(2)预防奶胀(3)减少乳头错觉及婴儿过敏
(4)避免因添加了非母乳以外的食品减少婴儿吸吮次数而引起母亲乳汁分泌不足。(5)增加婴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三、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保持新生儿体温,2、减少哭闹,增进亲子情感连结。
3、刺激母亲早下奶,让新生儿学会怎样吃奶。
4、增进母子感情
5、促进宫缩,减少母亲出血
四、24小时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1)可以充分保证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
(2)可加强亲子依附关系、增加母子感情及适当的开始哺乳的机会,能够提升母亲母乳 喂养婴儿的信心。使母亲和婴儿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关系。
(3)母亲可以学到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4)减少新生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五、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
正确的喂奶姿势: 哺乳时将婴儿抱好的四个要点
(1)孩子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2)孩子的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3)母亲抱着孩子贴近自己。
(4)若是新生儿,母亲不只托他的头部还应托着他的臀部。
正确的含接姿势
(1)嘴张大(2)下唇外翻(3)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4)面颊鼓起呈圆形(5)婴儿口腔上方可见更多的乳晕(6)婴儿慢而深的吸吮(7)能看或听到吞咽
正确托起乳房的方法
用手“C”字形托起乳房,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
六、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按需哺乳的概念:即当婴儿饿了或母亲觉得乳房胀了就应喂哺,哺乳的时间、哺乳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
按需哺乳的重要性:频繁有效的吸吮乳房,促使乳汁增多,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
七、如何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
(1)母婴同室,(2)按需哺乳,(3)频繁有效吸吮,八、特殊情况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母乳喂养:
乙肝:如果母亲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则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85~90%,如果母亲HBeAg阴性,而HBsAg阳性,则母婴垂直传宝发生率为32%。哺乳期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产后哺乳也是母婴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因为艾滋病感染母亲乳汁中含有艾 2014爱婴医院检查-护理组内容
滋病病毒。
我国提出的婴儿喂养政策是: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九、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妈妈上班前的一段时间要学会挤奶和存储乳汁,等到上班后妈妈不在婴儿身边的时候就吃储存的母乳,母亲下班回到家里就又可以在乳房上亲喂了。妈妈要学会挤奶和母乳的储存方法。
第二篇:岗前培训爱婴医院内容
爱婴医院岗前培训内容
1、创建爱婴医院的目的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婴儿发病和死亡率。
2、创建爱婴医院的宗旨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取消奶瓶奶嘴,取消婴儿室,实行母婴同室,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3、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
①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的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②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③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④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⑤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⑥除母乳外,禁止给婴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⑦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其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⑧鼓励按需哺乳。⑨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⑩促进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的建立信息,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4、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①禁止将产品向公众做广告。②禁止免费向母亲提供样品。③禁止在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④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⑤禁止向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和样品。⑥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⑦向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⑧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标签都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和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⑨不适应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⑩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5、林西县医院母乳喂养规定
①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熟悉《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法则十条要求》,妇产科与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完成母乳喂养知识18小时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允许上岗,新调入人员应在两个月内完成上述培训及考核。②凡来我院做婚前检查,早孕及产前检查者,医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检查乳头,对扁平或凹陷乳头给予矫正,孕28周开始进行乳房护理。③在产房,婴儿出生后由医护人员帮助进行早吸吮及30分钟的皮肤接触。④本院不设婴儿室,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不分昼夜按需哺乳,禁止使用奶瓶、奶嘴或使用橡皮奶头做安慰物。⑤指导母亲掌握正确喂哺姿势和挤奶方法,教会母亲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继续泌乳。⑥医院小卖部禁止向婴儿销售奶粉等代乳品及奶瓶奶嘴,除母乳外禁止给婴儿任何代乳品或饮料。⑦对暂时不能进入母婴同室,在新生儿监护室,观察治疗的新生儿,鼓励母亲为其哺乳,对不能吸吮母乳的婴儿一律用量杯,小勺或滴管喂奶库的母乳。⑧本院妇产科与儿科门诊同时为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为方便咨询,妇产科病房设有热线电话:5556053, 5555632。⑨禁止接受代乳品推销商的馈赠或为其做广告。⑩禁止为婴儿提供代乳品或为母亲提供配方奶。
6、人工喂养的缺点:
①污染、②感染、③缺乏维生素、④缺铁、⑤盐份过多、⑥钙磷比例不适宜、⑦不适当的脂肪(饱和脂肪酸)、⑧不适当的蛋白质(酪蛋白占80%)、⑨消化不良(缺乏脂肪酶)、⑩过敏(β球蛋白)、⑪乳头错觉导致母乳喂养失败、⑫费用高,不经济。
7、你院爱婴医院的职能部门是哪个部门?
医务科
母乳喂养宣教知识要点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1、对婴儿的好处:
①是婴儿必须和理想食品,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的食品,婴儿4-6个月纯母乳喂养关系到婴儿的发育。②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③有利于婴儿的牙齿、面部发育。
④经常接触母亲,有利于婴儿的心里发育。⑤母乳喂养与高智商有关。⑥减少疾病的发生。
2、对母亲的好处:
①30分钟吸吮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②有利于康复,延长生育间隔时间。③可防止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④是最经济、最营养的物质。
二、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增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
1、所谓纯母乳喂养是指母亲除了自己的奶喂养孩子外不给其他任何食物。
2、此期小儿对能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小儿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营养指导十分重要。(1)母乳能弥补辅食营养的不足。母乳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等主要成分的比例,适合婴儿机体的需要,易于小儿消化和吸收,并能诱发良好的食欲,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母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颗粒小、易于消化,对婴儿大脑的发育非常重要。(2)母乳是由母亲的乳腺直接分泌的,温度适宜,对胃肠道毫无刺激,而且污染机会少,哺乳方便。(3)在哺乳过程中母子肌肤亲密接触,可以增强母子之间的感情,并且母亲可以及时感觉婴儿体温是否正常,及早发现某些疾病。
三、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
1、早接触:分娩后,母婴皮肤接触应在生后30分钟以内开始,接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分娩过后,就会将宝宝带到妈妈身边,保持母子肌肤相亲。使母亲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待产、分娩后心理上得到安慰,也使初生的宝宝在皮肤接触时很快表现安静,此项措施不仅促进母婴感情上的紧密联系。也使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尽早形成。
2、早吸吮:产后30分钟内婴儿和母亲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刨宫产母亲在有应答后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在此过程中吸吮母亲的乳头。好处:(1)可练习巩固吸吮反射,有助母乳喂养成功。(2)使产妇脑下垂体分泌催乳素、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有助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使乳房早充盈,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使婴儿得到初乳中的免疫物质,尽早获得第一次被动免疫,保护新生儿少得疾病。(4)减少奶胀的发生,促进肠蠕动,使胎粪早排泄,促进黄疸消退。(5)加强母子感情。
3、早开奶:第一次开奶时间是在分娩后30分钟以内。婴儿早开奶可得到初乳,早得到第一次免疫。乳腺初次生成的乳汁称为初乳,是一种发黄的或清澈的糖浆样液体。初乳富含蛋白质和抗体,可以保护新生的小宝宝避免感染,还能帮助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
四、母婴同室
24小时母婴同室,累计分离不超过1小时。好处:(1)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催乳素分泌的增加,有利于母亲康复。(2)是实行按需哺乳的基础。(3)有利于建立母子感情,有助于母婴情感交流。(4)利于产妇在医院学会护理婴儿。(5)为出院后继续母乳喂养创造条件。
五、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含接的姿势
①母亲体位:母亲采用自己感到轻松舒适的体位,常采用坐位或侧卧位。
②哺乳的正确姿势:母亲放松舒适,孩子身体紧贴母亲,脸向乳房,鼻对乳头,头与身体呈一直线(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住臀部,下额碰到乳房)。
③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嘴张的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呈勺状环绕乳头,面鼓起呈圆形,含接时可见上方乳晕较多,有慢而深的吸吮,有时会暂停,能看到吞咽动作或听到吞咽声音。
④母亲正确托乳房姿势:把食指至小指并拢贴在乳房下的胸壁,用食指托住乳房底部,拇指轻放在 乳房上方,母亲手不要离乳头太近。
⑤挤奶的手法:拇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处,食指放在对侧乳头根部2㎝处,其余三指托起乳房,两指向胸壁后轻轻挤压,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来回移动,沿乳头方向依次挤压所有乳窦。
六、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婴儿想吃就吃(哭闹),母亲想喂就喂(乳胀),不定时间和次数。好处:(1)保证足够的乳汁,使婴儿得到充足的乳量。(2)预防奶胀和乳腺炎的发生。(3)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
七、如何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 足够的乳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保证。
要保证有足够的乳汁必须做到:早喂,勤喂,频繁吸吮,坚持夜间哺乳,掌握正确哺乳的技巧,树立喂哺成功的信心,合理的营养与休息。
八、特殊情况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母乳喂养
如果婴儿能够持续获得可接受的可行的可负担的安全代乳品喂养,建议HIV阳性的母亲不进行母乳喂养。另外,新生儿期间建议纯母乳喂养,然后,尽可能早地停止母乳喂养。不建议混合喂养。HIV感染母亲若出现严重乳腺疾病(如乳头出血、乳头或乳房溢脓、乳腺炎/脓肿),HIV传染给婴儿的机率增加,应暂停母乳喂养。对于患有活动性(传染期)肺结核、肝炎急性期的产妇生的孩子应暂停母乳喂养。
九、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产妇可将乳汁挤出后放入冰箱冷藏,但冷藏时间不宜超过12个小时。在采奶和保存母乳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大部分婴儿都隔3个小时左右吃一次奶,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吃奶频率来决定挤奶的频率,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
2、不能在乳房很涨的时候再挤奶,涨奶会减少乳汁的分泌量。
3、要有专门储存母乳的储存袋或是奶瓶,如果不是一次性的则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第三篇:2014年爱婴医院护理工作总结(精选)
2014年爱婴医院护理工作总结
2014年爱婴医院护理工作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认真贯彻实施母乳喂养的具体措施,加强妇幼健康质量建设,使爱婴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及措施的实施。
1、鼓励孕产妇自然分娩。大力宣传和落实母乳喂养。
2、妇产科门诊、产科病房、儿科病房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覆盖率达100%,达到了受教育的80%以上孕产妇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
3、为孕产妇提供咨询电话。对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存在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4、科室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指导母婴同室,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保证了质量及安全。
二、强化培训,巩固知识,确保母乳喂养护理管理质量及安全
1、督促、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爱婴医院管理知识培训活动,确保护理人员每年复训不少于3个小时,产科、儿科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不少于18小时,其他科室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不少于8小时。2、80%以上产科、儿科护理人员能够掌握80%以上母乳喂养的知识。
三、持续质量改进,确保爱婴医院护理质量及安全。
1、护理部加强爱婴医院护理质量及安全检查工作,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采取具体措施及时改进。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实行责任制护理管理,对母婴喂养、乳房护理加强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
四、存在问题:
1、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孕产妇指导不够全面,在以后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宣传、告知力度,使爱婴医院护理工作深入持久,为妇幼保健工作做出贡献。
2015年1月8日
第四篇:爱婴医院新生儿整体护理初探
爱婴医院新生儿病室整体护理初探
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赵爱珍
摘要: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护理模式。我科结合爱婴医院相关要求,以及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要求,将新生儿病房先改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优质护理,经两个月后过渡到整体护理。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及住院病人的称赞,现将爱婴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整体护理;爱婴医院;新生儿病室资料
从2010年5月开始在儿科新生儿病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新生儿床位:8张;护理人员: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病种:新生儿肺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占70%;早产儿占30%。方法
2.1 根据护理部要求,首先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学习护理程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意义,以及着手准备的硬件、软件的东西。然后共同制订各班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标准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种护理表格。
2.2 新生儿患者全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级别根据医嘱执行。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程序的六个步骤(即评估、诊断、预期结果、计划、实施、评价)开展工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2.3 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两次业务查房,以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碰到的疑难点,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4 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整体护理质控小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科护士长每周或每两周抽查一例病人的总体情况,护理部每月或季度评估一次总体情况,以了解各层面护士的具体工作情况、护理效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要求限时更正。
3措施
3.1提出护理目标。我院妇产科转入的患者确保纯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不足95%以外的患儿选择其她同月龄母亲的乳汁或者是适合本患儿的合格的代乳品;确保喂奶安全,提高喂奶技术及加强责任心;确保病室空气、用物、医务人员手生物监测合格;确保基础护理到位。确保观察病情到位;确保患儿出院后能得到正确的护理指导。
3.2重点环节护理工作安排。小儿保健工作最重要的是新生儿期,新生儿保健最重要的是新生儿早期(产后7天内),所以,我科作为县级医院的儿科,我科要求统一管理,护理人员统一调动。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整体护理工作,后勤保障及物品管理等行政业务由儿内科专业组负责兼管,全科护理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调动。
3.3新生儿专业组护理人员重点要求。患儿及母亲入室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及爱婴医院的要求,对入室患儿及母亲立即进行评估,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对患儿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母乳喂养做出正
确的评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技巧的指导,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并帮助母亲正确喂哺;对不具备吸吮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亲自喂哺,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每位产妇及家庭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使每位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健康成长。责任护士要做好母婴同室的各项管理,消毒隔离到位,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科内每季度培训一次新生儿护理技术及母乳喂养知识一次,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4结果
4.1 通过对2010年1月、2月(即开展前)出院的10例病人和2011年3月、4月(即开展后)出院的10例病人用内容完全相同的一份调查表进行调查,以无记名的形式于出院当日填写并收回,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4.2.1 开展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显著改善,病人满意率从88.5%上升至98.6%。
4.2.2 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能更主动地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帮助母亲喂奶、换尿布,为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教,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4.2.3 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把患儿及其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不仅着眼于疾病护理,更重视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从而给患儿及家庭提供了全面的心身护理。使患者感到安全,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和困难告诉护士,表明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4.2.4 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观察病情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护士基本上能解答患者提出的医疗、护理方面问题,并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者提供病情信息。
4.2.5 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留在病室内,离开病区的机会少了。
5讨论
5.1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要求护士能独立给病人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变以前被动的工作方式为主动的方式,从而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服务态度改善,能主动巡视病房,了解病情,为病人解决问题,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患儿及家庭提供了全身心护理,使病人满意、放心,使护理总体水平得以提高。
5.2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身心护理和优质服务。整体护理试行一年来,儿科的总体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病人满意率提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得以加强,病人、医生、护士一致认为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整体护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行的、实用的护理新模式。6体会
通过一年来的运行,整体护理模式涵盖了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我院儿科采取的优质护理措施是适合我院儿科护理工作需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更好的经验。
作者简介赵爱珍(1969—),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工作单位:030200,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
第五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护理组文档检查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护理组文档检查
1. 有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身份表示有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制度规定;(3.1.1.1C)
2. 有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规定;(3.1.1.1B)
3. 有对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的规定;(3.1.1.1A)
4. 检查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3.1.2.1C)★ 5. 患者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流程;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3.1.3.1C)
6. 患者转接是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3.1.3.1B)7. 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等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可科室有制度规定;(3.1.4.1C)8. 重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部门)部门、重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条码管理;(3.1.4.1A)9. 遗嘱开具相关制度与规范;医护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遗嘱,明确的澄清后方可执行流程;(3.2.1.1C)10. 口头遗嘱执行相关规定与流程;(3.2.2.1C)11.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臵流程。(3.2.3.1C)12.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3.3.1.1C)
13.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想关制度与流程;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的统一明确规定;(3.3.2.1C)
14.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手术三步安全核查制度;(3.3.3.1C)★压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5. 防范患者摔倒、坠床相关制度;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3.7.1.1C)16. 患者发生坠床后跌倒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臵预案与工作流程;(3.7.2.1C)
17. 压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压床诊疗与护理规范;(3.8.1.1C)18. 预防压疮护理规范及措施(3.8.2.1C)
19. 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体现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3.8.2.1C)20. 中医专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4.10.2.3A)
21. 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记录;目标管理规定;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和人员配臵;(5.1.1.1C)22. 各层次护理岗位管理目标及核查记录;(5.1.1.1B)23. 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计划(与医院总体规划和护理发展方向一致)及总结;(5.1.1.2C)
24. 护理垂直管理体系工作方案;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制度;(5.1.2.1C)
25. 与相关临床科室及职能能部门联席会议记录(至少半年一次);或相关协调机制;(5.1.2.1A)26. 护士条例;护士制度;护士执业证的管理;护士执行准入管理;(5.1.2.2C)27. 护士岗位设臵实施方案;护士分级管理档案;(5.1.3.1C)28. 护士管理目标;护士质控标准;(5.1.4.1C)
29.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培训、考核记录;(5.1.4.2C)30. 专科细化护理常规;(5.1.4.3c)
31. 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修订规定与程序;(5.1.4.4C)32. 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5.1.4.5C)
33. 护理人员管理里规定;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护理质控标准;(5.2.1.1C)
34. 护理人员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5.2.1.2C)
35. 聘用护理人员资质管理;聘用护理人员岗位技术能力规定;聘用护理人员薪酬相关制度、规定及具体执行方案;(5.2.1.3C)
36. 全院护士花名册;护士实行欧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保障制度;经三年来护士离职率;(5.2.1.4C)37. 护士相关岗位职业防护制度;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制度;护理人员岗位上意外伤害相关处理规定;(5.2.1.5C)
38. 全院护士花名册;护理人员岗位设臵相关规定;护理部护理人员调配方案;(5.2.2.1C)
39. 科护士长护理人员调配方案(5.2.2.1B)
40.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及流程;(5.2.2.2C)41. 储备护理人员名单及培训、考核记录;(5.2.2.2B)42. 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比例;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ICU护士与床位数之比;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NICU、PICU护士与床位数之比;护理岗位说明书;护士专业职称聘任规定;(5.2.3.1C)43. 储备护理人员名单;弹性人力资源调配实施方案及调配记录;(5.2.3.2C)44.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及征求意见汇总报告;(5.2.4.1C)
45. 护士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护士在职继续教育计划及记录;护士培训经费、设备设施管理办法;(5.2.5.1C)46. 预算(包括常规培训经费);(5.2.5.1B)47.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培训计划及专科护士培训记录;专科护士培训师资、设备设施管理办法;(5.2.5.2C)
48.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分级护理原则;(5.3.1.1C)
49. 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5.3.2.1C)50. 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职责及分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及方案;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内涵;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5.3.3.1C)
51.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及实施方案;(5.3.4.1C)
52.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护士经过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及考核要求;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制度;(5.3.5.1C)
53.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措施;(5.3.5.2C)54.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臵流程。(5.3.6.1C)
55. 遗嘱和对于处臵制度、流程;护理安全目标管理;查对制度;用药与治疗反应制度与流程;(5.3.7.1C)
56. 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5.3.8.1C)
57. 常用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使用制度与流程;(5.3.9.1C)
58. 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装备使用制度与操作流程;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及措施;(5.3.9.1B)59. 专科健康教育;(5.3.10.1C)
60.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临床路径护理小组职责;(5.3.11)61.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定;护理文书质控标准;(5.3.12.1c)62. 护理查房制度;护理病例讨论制度;护理会诊制度;(5.3.13.1C)63.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5.4.1.1C)
64.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记录;(5.4.1.1B)
65.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激励机制;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记录;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途径;(5.4.2.1C)66.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和讨论;护士安全警示教育记录;护理部“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5.4.3.1C)
67. 跌倒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坠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压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管路滑脱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用药错误护理风险防范措施;(5.4.4)68. 手术室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5.5.1.1C)
69. 手术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常规;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的相关培训记录;手术室护理人员花名册及人员配臵;手术室各级人员资质及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手术室护士培训方案和培训;(5.5.1.2C)70.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及考核记录;(5.5.1.2B)
71. 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手术护士培训基地相关文件;(5.5.1.2A)
72. 手术患者交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麻醉及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手术患者标本管理制度;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5.5.1.3C)
73. 手术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及培训、考核记录;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手术室自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标示及有效日期管理规定;医务人员守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5.1.4C)74. 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供应是护士职责;(5.5.2.1C)
75. 供应室花名册及人员配臵,供应室护士长职责;供应室集中管理制度;供应室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及记录;相关部门协作保障记录;(5.5.2.2C)76. 供应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供应室与临床科室联系相关制度;(5.5.2.3C)
77. 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及监测记录;(5.5.2.4C)78. 供应室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计划;(5.5.2.5C)
79. 供应室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记录及考核(5.5.2.5B)
80. 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新生儿专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培训;(5.5.3.1C)
81. 新生儿病室护理人员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记录;新生儿护理人员花名册及人员配臵;新生儿责任制护理相关规定;(5.5.3.2C)82. 新生儿病室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及记录;(5.5.3.2B)
83. 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专项考核标准及培训记录;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及培训记录;腕带识别制度;新生儿室环境相关规定;新生儿室护理人员工作职责;(5.5.3.3C)
84.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培训记录;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规范;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5.5.3.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