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建设
桑根达来粮食储备库“十五个一”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盟乡风文明建设精神,以“十五个一”建设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大行动”有效开展,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现将乡风文明“十五一”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总体思路
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谋划,分步实施,重点打造,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农村牧区“十五一个”建设取得实效,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进行重点建设,并不断总结经验,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二、主要内容及建设标准
(一)主要内容
建设“十五个一”,即建设一个好班子、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宣传员、成立一个道德评议会、组建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建设一个宣传栏、制作悬挂一批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图说张贴画、设立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建好一个基层大讲堂、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发展一个集体经济项目。
(二)建设标准
1.建设一个好班子: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职其责,相互配合;有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收到好的效果;班子成员在职工中有威信,各项工作得到职工拥护,职工满意率达80%以上。
2.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宣传员:本库配备 2名以上兼职宣传员。人员由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本库理论政策、精神文明工作宣传、策划、指导等工作。
3.组建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主要本库职工组成;志愿服务队由库领导班子统一管理,集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注册信息要在本库备档。
4.建设一个宣传栏:结合本库实际建设宣传栏,及时张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典型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且职工需要知道、了解的有关报刊和事项;及时公开库信息,接受职工监督。
5.建立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在道德讲堂内设立义举四德榜,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展示“四德”先进典型。
6.建设一个基层大讲堂,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定期开展形势政策、科技培训、法制宣传、党史党建、文明创建等适合本库特点的各类理论政策宣讲、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宣讲、培训活动;宣讲、培训活动效果得到职工认可并积极参加。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好“十五个一”,建设美丽库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领导班子要把库区落实“十五个一”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齐抓共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
(二)落实目标责任
各科室从实际出发,将“十五个一”建设及时量化为文明库区创建的硬指标。要明确各各科室工作职责分工,形成文明办抓统筹协调、各科室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制定“十五个一”建设考核办法,把“十五个一”建设工作纳入各科室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科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强调研指导,推动“乡风文明大行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各科室要按照“十五个一”建设的规划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第二篇: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社区品位,切实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社区建设情况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共辖*、*、*等3镇和*、*、西*等16个乡,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46.2万人。目前共有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县城(东街、中街、西街居委会)3个,兴隆镇1个;居委会从业职工17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4人;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级干部4人;城镇居民6.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3.6。
“十五”期间,我县社区居委会建设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多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5倍。新建了吉强镇西街居委会和中街居委会及老年活动中心,既缓解了中、西街居委会无办公用房问题,又缓解了我县没有老年活动场所的问题;新建了兴隆镇居委会,并配套了相应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这些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我县社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虽然我县社区居委会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属自治区农业人口第一大县,也是自治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办公条件和社区活动平台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财务保障机制。由于我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财力不足,成为制约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加之我县企业少,就业岗位少,社区中外来人口和下岗职工就业压力较大。四是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社区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科技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治理和完善。五是各镇社区建设水平不一,发展不平衡。六是近年来虽然对县城吉强中、西街居委会及兴隆镇居委会进行了建设,但由于规模小,标准低,加之未能配套水、电、暖等附属设施,也直接制约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突出党建工作新特色,建设科技、人文、绿色环保、诚信和安全文明社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
2、坚持对现有城镇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坚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确保社区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完善。
(三)总体目标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中小城市社区规模和水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各组织体系完善并且高效运作,社区各大服务体系均已建立,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实现社区充分就业,社区财力有充分保障,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和热爱社区,形成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全面建设科技、人文、绿色环保、诚信和安全文明社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便民、利民、为民”的方针,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高效、经济、方便、良好的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实现“三级”联网,争取2007年底使50的居委会达到示范和温馨社区标准,到2008年底80以上的居委会达到示范温馨社区标准,基本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总体目标。
(四)重点建设任务
1、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机构,加快社区中介组织发展,力促其在社区基层管理和服务中
发挥重要作用。
2、加快县城及中心集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争取新建县城东、中街社区居委会综合业务用房,改(扩)建西街区居委会综合业务用房;新建东、中街社区医疗站,将原城郊卫生院在2006年整体迁建到吉强镇袁河村后,充分利用业已建成的各项基础设施,将其改建为西街区医疗站;争取新建东、西街区托儿所,新建东、中、西街区文化
健身活动中心,新建集老年、残疾人康复、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康复活动中心,新建县城家政服务中心及中心敬老院;新建平峰镇居委会综合业务用房。
3、加快其它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预计到“十一五”末,城镇人口接近10万人。“十一五”期间在县城中街再增加一个居民委员会,在兴隆、平峰镇各增设1个居民委员会。在人口较多,发展较快的苏堡新营、将台、偏城、白崖、西滩6乡设立居委会。在其它10乡设立社区服务站。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对社区在城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共创美好社区的建设上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行业优势,把服务延伸到社区,主动面向社区,服务居民,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广开用人渠道,把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居民工作的人才,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等形式,吸收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战斗力。明确“以党建铺路,靠服务升华,促社区自治”,不断提升社区的品位。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便民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资力度。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拓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融资渠道。加大县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区、市扶持。发挥驻社区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民团体及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支持社区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开办社区服务项目。运用社区自治机制,实行社区自筹,实施环卫、保洁、家政等有偿服务。自办实体,自办项目,实现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互动。认真研究社区工作,逐步建立“财政补贴、社区居委会自筹,鼓励个人投资”的财力支撑体系,落实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生活补贴,逐步建立离任居委会干部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促进社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和睦友爱、诚信守法的和谐社区,建设好群防群治网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规划,保障社区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科技、人文、绿色环保、诚信和安全文明社区。
5、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服务要坚持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内容,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发展一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专职专业和自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创造就业岗位。重点发展以五保供养、婚庆服务、城镇“三无对象”救助和其它便民利民服务。以县医疗机制为依托,社区服务网点为主体,社会、集体、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双向救诊形式;要方便群众就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大力推进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以现有文化、电影设施为依托,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和文体娱乐活动,方便居民生活,满足文化精神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推动社区再就业工程。
6、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优化社区环境。以司法、公安派出所为主,社区内的治保、民事调解及其它社会治安为辅,按照“群防群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社区实行“一区一警”模式。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反对迷信,建立移风易俗型社区,严禁在社区内乱摆乱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社区环境,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和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做到合理规划,鼓励社区居民养花种草、种树,逐步扩大住宅小区绿地面积,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人均绿地面积。
《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三篇:供电所建设“十一五”规划
为切实加强供电所建设,全面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促进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定《**县电力局供电所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供电服务监管办法(试行)》。
1.1.2 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所规划化管理标准》、《供电所规划化管理考核办法》、以及有关供电所营销、线损、安全和规范化服务的办法和规定。
1.1.3 集团公司《关于深入开展规范化供电所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地电办发[2004]8号)、《规范化供电所必备条件》、《规范供电所验收标准》(**电办发[2005]48号)。
1.1.4 集团公司《关于印发〈**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供电所建设 “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电发[2006]39号)
1.2 编制原则
本规划编制遵循“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纵横比较,分步实施”的原则。
1.2.1 立足现状:规划的编制立足于**县电力局供电所现实状况。
1.2.2 适度超前:考虑发展的因素,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适度超前。
1.2.3 纵横比较:规划既与过去作纵向比较,又与电力系统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
1.2.4 分步实施:各项措施分阶段、分组织实施。
二、现状和建设环境
2.1、供电所现状
截止2005年底,我局共有20个供电所,担负着全县17个乡镇250个行政村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的任务。
2.1.1 2001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现局组织开展规划化供电所创建活动,建立完善了组织管理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截至目前,已命名规范化供电所4个,占总数20 %,10个供电所通过验收,尚未命名。
2.1.2 供电所安全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已经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日趋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活动,工作票制度等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执行较好,每月按计划进行停电检修。供电所按照要求配备了个人和公用安全工器具,能按期进行试验,有专门库房存放。
2.1.3 县局所辖区域内,共有10KV馈路*条,线路*KM,配电变压器*KVA/*台,低压线路*KM。
供电所生产管理体系已建立,安全运行和维护检修按规定进行,备品备件基本按要求配备。2005年底,10KV线路完好率99.9%,一类设备占79%,低压线路及配电装置完好率83%,一类设备占71%。
2.1.4 截止2005年底,属局各供电所所管辖用电客户12.49万户,其中10KV客户1614户,2005年售电量*万kwh。
用电营销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业扩报装按照工作流程执行,“抄、核、收”较规范,电价执行正确,电能计量装置等级明显提高,各供电所实现了“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
2.1.5 综合线损率和低压线损率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005年综合线损率完成*%,低压线损率完成*%,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显著提高。
2.1.6近几年,供电所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向社会各界公开了十项服务承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聘请行风监督员,100%的供电所有固定办公场所,80%的供电所有营业厅。
2.1.7 截至2005年底,供电所各类人员中,按文化程度划分,大学占4%,大中专占15%,高中占 31%;按技能划分,工人技师占6%,高级工占14%,中级中占30%,供电所所长大学占1%,大中专占2%,高中占97%。
2.2 供电所发展环境
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向客户提供供电服务的窗口,直接面对广大客户,其管理水平高低和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县局的整体管理水平,影响县局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县局供电营业区域占全县总面积99%以上,供电所管辖各类客户12.5万,其用电量占县局总售电量80%以上。因此,供电所管理和工作质量,对提高县局基础管理水平和树立良好形象十分关键,对县局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和经营效益具有较大影响。
“十五”期间,县局各供电所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供电所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验收命名了一批规范化供电所,干部职工对供电所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但是供电所硬件基础相对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人员综合素质编纸等问题亟待解决。
“十一五”时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四县四化”重要战略的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域用电需求会保持较快增长,客户对合格电能和优质服务的要求会明显上升。另外,电力市场竞争目趋激烈,所有这些,对供电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供电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截止2005年底,6个供电所尚未申报和未通过规范化供电所验收,部分供电所基础条件较差,管理较薄弱,创建规范化供电所的难度较大,供电所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不完备,5个供电所房屋需要完善改造。
2.3.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不够到位,“两票”合格率未达到100%,习惯性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2.3.3 中低压配电网改造面尚未达到100%,截止2005年底,改造面为83%,中低压配电网运行资料也不完善。
2.3.4 供电所用电营销信息化相对滞后,供电所抄表和收费没有分离。
2.3.5 仍有一些高损馈路和高损台区,10KV配网理论线损计划尚未完成,尚未开展0.4KV理论线损计算,偏远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客户端电压合格率尚未达到标准。
2.3.6 社会评价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2.3.7 供电所人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工作责任心和综合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三、总体要求和目标
3.1 总体要求
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供电所建设工作要以深入开展规范化供电所创建活动为切入点,继续完善供电所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和专业管理,提高中低压配网运行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继续加强用电营销管理人员管理,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促进供电所整体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3.2 建设目标
到“十一五”末,全部供电所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20%供电所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创建规范化供电所1个,3个规范化供电所达到全国先进水平,2007年以前所有平原地区供电所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3.2.1 全部供电所具备基本办公条件,完成2个供电所房屋建设,完成3个供电所房屋改造。供电所房屋建设采用集团公司统一设计方案,统一标准,功能设施完备。
3.2.2 “十一五”期间,不发生重伤事故,无生产死亡事故,无责任性设备事故,不发生违章操作,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无火灾事故及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10KV配网设备事故率低于0.5次/百公里年。
个人和公用安全工器具做到“择优选购,足额配备,按期试验,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正确使用,账目清楚,妥善保存。”
3.2.3 十一五末,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各项工作,依据标准化作业流程实施,10KV线路完好率达到100%,一类设备达到85%,低压线路及配电装置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一类设备达到80%以上。中低压电网改造面达到100%。
3.2.4 到“十一五”末,完成用电营销管理平台搭建,实现报装接电、电费管理、政策查询等业务微机化管理和数据网络传递,各种基础资料微机化管理,抄核收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供电所用电营销管理现代化。“十一五”期间,共完成2个以上的集中抄表系统,前两年完成1个,后三年加快推行步伐。
3.2.5 “十一五”末,综合线损率低于7%,低压线损率低于9%,城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8%,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农村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8%,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0%。
3.2.6 树立“**电力”优质服务品牌,实现供电所服务工作标准化,完善电力热线服务系统,兑现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十一五”末,50%左右供电所配备电力抢修服务车。
3.2.7 “十一五”末,供电所所长全部达到或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工以及上达到50%以上,供电所员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供电所定岗定员更加科学、精简、高效。
四、主要措施和任务
4.1 深入开展规范化供电所建设
4.1.1 严格执行规范化供电所验收标准,对未验收的供电所按照规范化标准严格要求,对已验收的供电所进行监督检查。
4.1.2 规范化供电所实行动态管理。县局对命名的规范化供电所每年复查不少于一次,复查比例不少于20%。
4.1.3 对山区和偏远地区面积大、售电量小、维管费收入少的供电所进行再整合。
4.2 切实巩固安全基础
4.2.1 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和制度,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
4.2.2 通过强化教育、培训、检查和考核等手段,把安全生产落实到供电所每个员工,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
4.2.3 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2006年制定安全工器具管理办法。
4.2.4 加大车辆交通安全管理,防止交通事故。
4.2.5 农村0.4KV三级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4.3 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4.3.1 2006年开始实施中低压配电网标准化作业,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逐步推广实施标准化作业计算机控制软件。
4.3.2 加强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按集团公司规定进行线路设备巡视和检查,缺陷分类按时处理,依照规定进行设备评定级。
4.3.3 检修按计划实施,加强检修、施工、调试和事故抢修工作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4.4 切实提高用电营销水平
4.4.1 加快供电所信息化管理步伐,构建统一营销管理平台,完成客户交费支持系统,扩充和完善现有《用电营销管理系统》功能,使用供电所管理软件。
4.4.2 统一按照集团公司供用电合同格式,做好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
4.3.3 推广金融网点代收电费,逐步杜绝抄表员代收电费,实现抄表与收费分离,2007年金融网点代收电费达到30%以上。
4.4.4 加强供电所的考核管理,加大经济考核力度。
4.4.5 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的电能计量装置,推广节能型电能计量装置,规范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
4.5 不断加强专业管理
4.5.1 2006年完成10KV配网理论线损计算,在两年内完成0.4KV理论线损计算。
4.5.2 对功率因数较低线路和设备进行无功补偿。
4.5.3 开展供电所范围内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的统计和监测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使供电所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达到标准。
4.6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4.6.1 2006年开始,逐步树立不同特点、不同风格、代表形象的“凤翔电力”优质服务品牌。到2007年底,树立一至二个优质服务品牌。
4.6.2 供电所配备统一、醒目的标识,公布统一供电服务承诺,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接待客户应用规范化程序和标准语言,对外开展业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口对外”。
4.6.3 统一客户服务电话号码,完善县局电力热线客户服务支持系统。
4.6.4 完善服务质量监督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优质服务社会评价机制。
4.6.5 “十一五”期间,按照集团公司计划,分步配备电力抢修服务车,车辆采用统一标识。
4.7 加强供电所人员管理
4.7.1 建立县局完备的培训体系,每年按照集团公司的供电所人员的培训、考核、上岗资格和定期考评办法,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供电所员工的技能水平。每年参加由工委组织的供电所所长培训,组织供电所其他人员培训。
4.7.2 提倡和鼓励供电所员工参加国民教育系列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员工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和程度。
4.7.3 2006年开始,由集团公司每两年对所长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国家政策法规、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任职资格考试。经集团公司考试、考核合格后,发放上岗资格证,上岗工作。
4.7.4 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供电所定岗定员的标准,对供电所人员进行定编。
4.7.5 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去供电所锻炼,建立县局职能部门和专业岗位人员主要从基层班、站、所负责人位置上选拔人才的机制,调动基层一线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
4.7.6 定期开展供电所各类工种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调动职工学习业务、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4.7.7 适时推进供电所用工制度改革,逐步办理供电所人员养老、医疗保险,稳定供电所人员队伍。
五、资金保障
“十一五”期间,供电所建设所需资金投入较大,须由集团公司和县局共同筹措,分实施。
第四篇:十一五人防建设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XX市人防建设成就辉煌
XX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军事战略要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对XX城的狂轰滥炸达1200多次,使XX城被夷为一片焦土。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惨痛的历史,使XX人民对国防建设和人民防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也为XX市人防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多年来,在XX人民的大力支持下,XX人防建设不断发展,许多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九五”、“十五”期间,市人防办先后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广州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人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XX市被广州军区授予“人防建设先进城市”。众多的成绩和荣誉犹如一股无形的压力,促使XX人防不断创新发展。“十一五”期间,XX市委、市政府、XX警备区始终把人防发展摆到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建设“战备人防、效益人防、和谐人防”的目标,坚持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发奋突破,使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和人防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年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XX市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创新思路图发展,人防工程建设突飞猛进
“人防工程建设是人防事业发展的基础,必须要创新思路,在人防工程建设上有新突破”,这是2006年全市人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充 分利用XX市“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自然资源,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迅速组织了46个共计6000余人的施工队伍,在46座山体中进行人防坑道开挖,并成功运用开洞产生的石料解决了坑道开挖经费,开创了政府不花钱建人防工事的先例,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2.1亿元。这些年,人防坑道工事面积每年以近4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现全市山体坑道工事面积己达50多万平方米。同时,他们抓住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努力做好人防工程“结建”工作,坚持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自2006年起,人防行政审批工作进入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并成立了民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建设图纸审查小组和建设质量检查小组,加强了防空地下室建设的审批和管理。截止今年5月底,新建民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约52万平方米。目前,XX市山体坑道人防工事和民用建筑附建式人防工事面积共计110多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占有工事面积为1.3平方米,城市综合防护能力较强,走在了全国前列。
备战应急谋打赢,指挥通信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针对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要求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需要,XX市大力加强人防指挥中心建设和指挥通信系统建设,不断强化人防通信指挥平台应付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一是修订完善了城市防空防灾方案和疏散接收方案。2007年,全市召开了人民防空防灾预案修订会议,重新拟制了XX市重要目标总体防护和人员防空防灾疏散方案。二是积极推进通信指挥系统建设。五年来,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XX市人防地面指挥所、军地联合指挥所及机动指挥所,人防地下指挥所也将很快完工,指挥中心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区通信警报建设已实现自动化,防空警报鸣响率和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加强了人防指挥机关的培训及人防专业队伍的组训。多年来,该市坚持抓好人防通信指挥人才的培养,认真落实人防指挥中心24小时战备值班制度,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每年都结合XX警备区组织的民兵专业分队整组,对7支人防专业队伍进行整组,并按计划完成为期20天的人员救护、防护抢修等科目的集中训练,并投资1000多万元更换了装备,城市应急救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立足民生建人防,人防工程开发利用迸发新的活力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彰显了人防创新发展的理念,人防建设只有切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有所作为。五年来,该市先后出台了《XX市山体人防坑道工程建设与开发的规定》、《XX市人防工事维护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政策,对人防工事的管理和维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为人防工事的平战结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优惠政策,使人防工事在和平时期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市政府还投资1000多万元对吊罗山等6个重点人防工事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并将部分人防工程项目纳入每年的招商引资范围,面向社会,采取整体 出租、共同开发等形式,大力开发人防工事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十一五”期间,XX市人防工事开发利用率始终保持在78%以上,被广泛用于储存、餐饮、加工、生产、旅游、文化娱乐、商场等10多种平战结合项目。洞内储存解决了XX市市场上90%以上的水果存放保鲜,40%的酒类生产与储存,30%的鲜菇种植,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果盘子。每年,全市人防工事开发利用解决了1万多人的就业和5万多人的生活问题,为繁荣XX经济发挥了很好作用,平战创收近千万元,为人防工程的维护、更新注入了新的血液,实现了人防事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法制抓宣传,人防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为增进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五年来,XX市紧紧围绕强化人防法规意识这一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防宣传,努力为人防依法行政,特别是人防结建工作的开展创造好的社会氛围。2006年,责成市信息中心帮助创建了“XX市人民防空”网站,宣传人防知识及法律法规。结合纪念《人民防空法》颁布10周年,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人防宣传周活动。2009年8至9月,XX市国动委和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以“关注人民防空,建设平安XX”为主题的人防宣传月活动。今年自3月开始,组织全市及12县隆重举行了“庆祝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6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市人防办制作36块移动展板及组织一个演出团深入全市街道、社区及12县进行巡回演出、展览;XX电视台在黄金时段 播放《前进中的XX人防》专题纪录片,连续一个月滚动播放人防公益广告;《XX日报》开设专栏,刊登人防法律知识问答及人防宣传文章;永福、兴安、荔浦等人防重点县也先后举办了“庆祝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60周年”大型专题文艺晚会,并采取知识竞赛、开辟新闻栏目、板报画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开展工作,全市上下国防意识和人防观念逐年增强,在XX已形成人人关心人防、支持人防、参与人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XX人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XX市委、市政府、XX警备区正以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谋划“十二五”XX的人防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军事机关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拼搏,XX人防一定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第五篇: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
于洪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12年02月13日7
按照《沈阳市于洪区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功能,推进全区城市化发展进程,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全区城乡基础设施现状
(一)道路交通设施状况
于洪区是沈阳市陆路交通的主要枢纽。区内现有乡级公路26条,县级公路13条,省级公路3条,国家级公路3条,京沈、沈大高速公路2条,公路总里程453.6公里,拥有高速公路出口7处。“十五”期间修筑硬覆盖村路40万平方米,乡村路网密度0.64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硬覆盖率70%。三环内城区街路总长度265.78公里,路网密度2.7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全部实现硬覆盖,其中:“十五”期间完成了黄海路、长江北街等城市干路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了34条街路,改造小巷55条。启动了南十西路、马三家、造化等8座公铁立交桥建设,使于洪与市区的交通更为顺畅。秦沈高速铁路、哈大铁路等5条铁路穿越全区,沈西大型铁路编组站座落在区内马三家镇。全区现有郊区客运线路21条,行政村通客车率77%,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乡乡通客车。
(二)供排水设施状况
全区三环内城市建成区已纳入城市供排水管网,乡镇及村屯基本建成独立的供水系统,全区自来水普及率95%以上。“十五”期间,全区共敷设排水管线85.3公里,启动了沈阳市西南部甲、乙泵站,使全区排水管线总长度达到240公里,覆盖城市建成区及于洪新城和产业集群地区。
(三)能源通讯设施状况
全区电力资源充足,拥有1座500KVA、4座220KVA和13座66KVA变电所,城乡供电设施完善。现有金山、隆炎等4家热源厂,集中供热覆盖面积1546.02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0%。
全区居民每百人拥有电话22.3部,互联网用户占全区总人口比重30%,有线电视信号覆盖率100%。
(四)城乡环境状况
全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优良天数达301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废处置率达到90%,在全市率先被授予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
“十五”期间,全区完成绿化总投资5.47亿元,完成了西北楔绿地、烈士陵园绿地等城市精品绿地建设,城市规划区新增绿地252万平方米,累计植树45万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2.9%,人均公共绿地30.6平方米。以村屯周边和主要公路沿线为重点,乡村绿化植树25万株,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十一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
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与基本实现“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
(一)发展目标
新改扩建市政道路77条,总长度61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326.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3.38公里/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800公里,公路密度103.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部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
新敷设供排水管网102.4公里,改造58.8公里。
新建东窑22万伏和观音、北李官、丁香、洞庭4个6.6万变电所。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5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1.6平方米。
地表水达到国家4类水体标准,达标率大于7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
(二)发展重点及项目
1.道路交通方面
配合市政府完成区内城市地铁工程、沈彰高速公路、沈西工业开发大道、沈北工业开发大道、丁香货运枢纽站、燕塞湖跨浑河大桥及G304国道丁香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南里地区、于洪新城和北陵、陵东地区为重点,完成464.6万平方米城市街路新改扩建任务。完成G304、X104国道等18条国、省、县道和19条乡道的新改扩建工程,总里程298.3公里,修建桥梁27座。新建村路190公里。以于洪广场为中心,建设客运场站9处,开辟12条郊区小公汽营运线路和6条城郊小公汽营运线路,使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30公里。
2.供排水设施方面
启动沈阳市西南排水系统,建设和改造于洪新城至丹霍公路、沙岭至大潘两个区域供排水体系。扩大城市供排水管网覆盖面积,三环内城市规划区全部并入城市管网。建设沙岭、五金产业集群、造化地区供水厂。
3.能源通讯设施方面
加强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用电供给。在于洪新城、大潘、造化、北陵、红旗台等地区建设供热能力在2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热源厂,规划建设沈北热电厂项目,提高供热质量和综合利用水平,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积极引进天然气、煤气等清洁高效能源,拓展燃气应用领域,搞好燃气输配管网新建、改造工程,环内建成区实现燃气管网全覆盖。建设覆盖全区各乡镇的光纤骨干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
4.城乡环境建设方面
以建设生态城区为目标,在城市、城镇和农村开展绿化、水系建设。做好沿路绿化景观带及街头公共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采取草坪、优质灌木、乔木三结合进行立体绿化,重点做好浑河滩地、丁香湖公园、二三环沿线景观绿化工程。同时,加强环村林、作业路、沟渠沿线、河滩、荒地植草植树工作。做好仙女河清淤、蒲河改造以及沙岭连塘建湖工程建设,扩大水域面积。建立和完善城市、城镇和工业区生产生活垃圾、废旧原料及设备、“三废”的分类、收集和重复开发利用体系。加强对废水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提高揽军、仙女河及北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
处理能力和质量,建设化学工业区、造化污水处理厂,鼓励工业用水、绿化和清洁用水、建筑用水实施中水替换,提高中水利用率。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编制规划,实现有序发展
要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与市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好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上级在用地供给、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
要坚持规划的“法定图则”,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严惩低标准建设和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满足城乡发展需求。
(二)拓展投资渠道,保障建设需求
加大各级财政对城市化发展的投入力度,辖区内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要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用于城市建设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要逐年提高。同时,要争取省、市财力对全区城乡重点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投资引导和资助作用,确保建设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加快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发展环境,凭借区位环境所产生的级差地租优势,获取更大的土地经营收益。建立政府资本融资和债权融资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公益设施和产业发展,吸引民间资本和区外资金用于全区城市建设。同时,通过多渠道招商引资、多形式资本运作,促进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职能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并完善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创新区、街道、社区之间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服务职能,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与完善城市管理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参与各种维护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的活动。
环卫、绿化、城建、交通、执法等部门要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加快乡镇变街道、村屯变社区的体制改革步伐,集中精力管理好公共、行政和公益性事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重要基础,举全区之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此,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是全区上下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