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 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通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达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直接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种比较广阔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立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的培养,在大自然与生活中学习,那将是一种全新的课堂。“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将会取得一种突破的进展。
3.联系提出的实效性建议,结合中年级教材与学情转变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实效性建议,最后结合转变教学环境设计完成教学案列。这一个过程就是对于以上2个问题的总结与归纳,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要提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建议,更重要的是能否发现“空间与图形”中的教学问题,然后提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在论文中将体现教学设计的案例,内容包括“空间与图形”的4个部分。教学环境的选择是分类给出的,都要有例子可供参考。这样有助于教学的进步,也提供了一种教学的思考方向。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实证性找到解决教学的时效性具有挑战性的。另外教学研究的转变课堂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完成也是这一项研究的重点。
2.难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案例的设计是一个难点,然而,这是综合了时效性与转变课堂的教学环境而设计的适合教师学的模板,也是考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的各种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关注,对教师的要求等等。因此这就是能否创造出新颖的“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方法的难点。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其他教师上“空间与图形”的课,找出实效的教学方法。每学期我计划去听教师上10次课,我要听10节课是因为我想要在5个不同的班级听同样5个教学内容的课,每期选好两个空间与图形方面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相同,虽然有局限性但是尽可能体现一般性,这样最后的结果才会较为科学。这一步最主要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根据老师的教学情况找出实效的教学方法。
2.分析“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选择出转变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在室外完成,这里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分析,结合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把自己觉得可以换一个环境上课的内容罗列出来,并设计出教学步骤。然后在实习的时候试行,看看自己设计的方案在另外的环境下是否可行,检测结果。选择出能够转变环境上课的教学内容,结合第一点实效性的建议设计更加综合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3.整理教学方法,综合教学环境,确定“空间与图形”部分内容的精彩教学案例。
4.最后一步是写好相关论文,它要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转变课堂环境)。在论文的第一点内容里面主要是寻找“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建议。在最后就是整理分析整合第一点的教学建议,然后结合实际提出更加有实效性的可行性建议。相对于教学而言,也是要经过严密的分析,筛选和实践来总结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的结果。
五、进度安排与要取得的研究成果
2015年完成第一、二个内容。分析“空间与图形”教材,听课作好记录,听取各方面的教学建议,初步总结教学方面的得与失。2016年上半年整理精彩教学案例与相关课件,并选择可以在室外上的部分内容,把转变教学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做出。到了实习阶段就可以直接实施,检验可行性。
2016年下半年整理归纳,完成《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论文。
第二篇: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方案
郭莉芳
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设计者:郭莉芳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小课题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可用所用知识、现有仪器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小“热点专题”作为一种载 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开展小课题实验教学,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 练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 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Teaching ofScience as Inquiry)。“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 者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 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帮 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全体学生,主要是自己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
“小课题实验教学”的程序内容包括主程序和辅助程序两部分,主程序是在 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课题让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辅助程序有图书情报检索 和小论文的撰写等。课题的难度宜由浅入深,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挫伤他
们的积极性,主程序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选题关键,其它三步也是缺一不可的。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选题,即提出问题
第一,专业性选题。第二,社会生活中选题。
2.分析选题,决定研究方向,论证方案制定计划
选定题目后,即开始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期目 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题目存在的问题,构思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学生一起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得到的结论,再修改进一步论证
3.实验或论证
方案获通过后,若需要实验的,排出时间表,确定相关仪器、药品进入试验 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做好记录
4.结题
实验完毕,随即指导学生总结成果,写出有理有据的课题研究
报告,做出作品或完成小论文或写出调查报告,附设计制作构思及其说明。
七、小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总结、论文、课堂实录、教育效果等。
3、各类获奖的材料、证书。
“小课题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关系:
1.自主与引导的关系。2.过程与结果关系。3.个体与全员关系。
“小课题实验教学”预期结果:
1.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初步训练了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4.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学习。6.可带动其他同学对化学生活的关注与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第三篇: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申报人:卫长源
一、对研究问题的实情性分析: 永兴小学处在地道的农村,其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基于我校地处农村,调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良的学习习惯确实很多。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马虎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错字、漏字、落下运算符号、随意改变运算顺序、点错小数点等等现象时有发生;数学课的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回答问题的语句不完整。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天职,它是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基本保证。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现状,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还要有一套培养学生习惯的科学指导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策略方案,因此本课题具有极高的课题开发价值,我们将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2、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数学学习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
3、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由于全部都生活在农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长期跟祖辈生活在一起,因祖辈溺爱过多,缺乏管教,监护无力,学习不自觉,数学学习习惯差。
4、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经过自己的反复练习,从而形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整体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科研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2、认真听讲的习惯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研究起始时间: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10——2013.12)
1、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2、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3、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1——2014.10)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
2、查找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3、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
4、定期对课题进行小结、反馈与评估。
5、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4.11——2014.12)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
4、申请结题鉴定。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精心设计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表或访谈记录表,或通过学生作业、日记、读书笔记、试卷、图画、手工作品等,分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观察法。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收集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3、实验法。在日常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观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教育规律。
4、个案法。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代表,连续进行追踪了解,以研究他们乃至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
5、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2013年9月5日
第四篇:制订个人小课题计划方案
城关中心小学综合教研组活动方案
第三周一、活动主题:制订个人小课题计划
二、活动目标:分析学情,明确此次小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小课题。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获得专业发展。
三、活动时间:2013年9月10日
四、活动地点:实验室
五、参加活动人员:加米拉、古力纳、古丽依夏、周琴
六、活动前准备:每人计划一个要进行研究的小课题。
七、活动过程:
一、讨论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性。
二、说说自己计划要怎么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三、交流要收集哪些资料来证实小课题的研究。
四、小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五、今后小课题研究需要提高和改善的方面。
八、下周活动内容:
1.活动主题:普通话集中培训
2.活动时间:2013年9月17日
3.活动地点:教学楼四楼音乐教室
4.活动负责人:周琴
5.活动记录人:余媛媛
第五篇:教师个人小课题管理细则
教师个人小课题管理细则
为加强我市教师个人小课题管理,促使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进行,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与效益,促进我市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一、内涵界定和特征
教师个人小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课题,即教师个人申报并独立承担完成、解决个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小问题的课题。
其特征表现为:自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自由选择权;实践性:针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独特性: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灵活性:自己调整修订研究的进度和方法;实用性:来自教师的需要,切合实际需要。
其选题特点为:小:研究的范围、问题规模小;单:研究的内容比较单一单纯具体;近:研究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真: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
二、课题的管理机构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是教师个人小课题管理的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简称“教科规划办”),负责具体工作,包括教师个人小课题的规划、评审、立项、中期管理、督促检查、鉴定和评奖等。市直学校由市教科所直接管理,其他委托县(市、区)教科室进行日常管理。
三、课题申报
1.教师个人小课题每年申报一次。时间为每年3月30日之前。2.教师根据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主选择确定选题进行申报。3.课题以县(市、区)、市直学校为单位限额申报,不得突破。4.对市各级各类学校申报教师个人小课题提出如下要求:
(1)省重点中学、市直学校、实验学校每年可报3-5项,其他学校在同一申报课题至多为2项;
(2)同一申报人在同一申报课题限一项;
(3)申报人若尚在主持省市级课题而未结题者,不予受理;
(4)申报人在近4年主持过省、市级课题,未经课题管理部门同意而擅自终止者,不予受理。
5.课题申报时填写《教师个人小课题申报表》(含问题的由来与分析、初步的经验与资料积累、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过程设计、预期的成果),并交纳课题申报评审费。
6.各县(市、区)、市直学校教科所应组织课题申报者进行课题申报指导,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择优按配额集中上报。申报者个别上报不予受理。
7.申报课题经市教科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立项后,由市教科规划办下文给县(市、区)、市直学校教科室,由县(市、区)、市直学校教科室通知课题承担者。
四、课题过程管理
1.每年4-5月,市教科规划办召开“教师个人小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或课题群研讨会,组织培训指导,并布置有关工作。
2.教师个人小课题重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以下有关研究材料的电子稿
(1)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一份(每年7月中旬前);(2)课题研究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份(每年9月底前);(3)课题研究的教学(活动)案例一份(每年12月底前)。
邮件主题和文档名称一致,按下列格式写:立项编号+姓名+学校+课题题目。上交有关课题研究材料情况将作为课题结题评奖的重要依据。
3.市教科规划办每学年组织1-2次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加强课题指导。4.市教科规划办不定期组织同类课题研讨会,提供有关文献资料和信息。
五、课题结题管理
1.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周期原则上为一年,要求按时结题,不得延期。2.课题结题必须有完整的书面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一般分为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两类。
3.教师个人小课题完成后,每年3月30日向市教科规划办理结题手续:(1)向市教科规划办提供鉴定课题成果材料: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一式四份;附件中需包括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工作过程表、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
(2)交纳课题鉴定费;
(3)由市教科规划办组织专家鉴定评奖。
4.经市教科规划办鉴定后,颁发教师个人小课题结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