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看问题力求客观全面
我看问题力求客观全面。我是一名老师,我不想偏袒老师,但也不愿意迎合学生,我只坚持真理,表述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我认为提问者给的那个观点太偏激,这个观点把造成学生成绩不好或品德不好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这对老师来说,是极不公平的。难道学生就没有一点点责任?
我要修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观点应为:既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错,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拥有3000弟子,为什么却只有72贤人呢?排除贤人的标准古今有别等因素外,学生素质各不相同这是应该承认的。有些学生本质不错,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之路可能有时会走得有些偏离正轨,他们的聪明才智可能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时他们若能遇上名师来牵引,来点拨,那么这些学生的前途将会因此而大有改观。可有些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屡教不改,就好像一块顽石,“所有的人都是有情感的,都是可以被感动的”,话虽是这么说,可他们天生就不是鸡蛋,任你是多么优良的母鸡,你也没有能力将顽石孵化成小鸡吧?所以说,也有教不好的学生。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甲老师教时,由于甲老师工作态度随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教育界最流行的名句,还有等同的一句是“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们对此并不一致地赞同。反对者认为,如果学生都能教好,那为什么国家要设这么多的监狱?人根本不会犯罪;即使有人犯罪,还不把罪犯送到学校里,交给教师?如果学生都能教好,那如果给你一批白痴,你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吗?赞同者认为,这句话找不到任何差错,教育经验告诉人们,一些被人认为教不好的学生,经过好教师的精心教育,真的教好了,还成了著名人才。这句名言究竟是对还是错?
1.永不放弃是教育的真谛
任何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时限、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学生进入某一学段学习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行为习惯。他可能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教师接收到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起初想尽办法转变他,让他从基础抓起,从行为习惯抓起。如果教师的努力能够使学生转变,学习和行为习惯有明显进步,教师就继续努力,使学生不断进步,直到使学生成为好学生。如果教师的努力使学生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学生依然很差甚至更差,教师就会泄气,并认为,此学生是教不好的,最终,教师不得不放弃努力。教师放弃努力后,教师给了学生以消极暗示,学生自认为自己很笨,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学生自己也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真正的教不好的学生。
一个学生,在某个教师看来是教不好的,另一个教师却把他教好了,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学生是否教得好,跟教师的教育能力、努力、条件有关。对于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学生,确实不存在教不好的道理。但是,如果智力、身体、心理存在问题,应另当别论。教师不能用残疾人难以培养为天才来证明世界上确实存在教不好的学生。
如果把一个恶贯满盈的犯罪学生,在三年初中阶段,把他培养为一个被公认的人才也是不切实际的,尽管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培养,使他改掉坏习惯、不再犯法犯罪,在三学年里学完规定的课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培养目标不要过高,一般还是做得到的。如果教师特别善于做学生工作,使学生考上高一级学校,使他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以后有可能走上正轨而成为杰出人才。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意思当然是“学生都是教得好的”,这是一种可能和希望,也意味着“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是多于困难”、“办法总是有的,只要动脑筋”。
那么,如果学生没有被教好,是否该追究教师的责任呢?一些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样要求教师的。从而引起教师们的极大反感。教师反问道,“把我班里最会捣乱、成绩最差的那几个学生,由你来教育,看你把他们培养成何等人才?”
如果校长要求教师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那么,校长的要求是正确的;如果校长的要求用于惩罚教师,一旦教师手下的学生没有被教好,认为是教师的责任,那么,校长的要求是错误的。教育好学生不是一个教师的责任,而是由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共同负责。教师是教育的专家,但也受到时限、资源、环境的制约。教师接受到的,往往是一个带有严重学习病、心理疾病的学生,正如一个医生接收到一个临死的病人,几分钟抢救无效就会死亡。病人死亡了,就该怪医生无能吗?
显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原意是千万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尽一切努力和能力去教每一个学生,多想想办法吧。
家长、社会、校长、行政当局可不能把教育家的名言当作惩罚教师的根据。
2.永不放弃也是医学的真谛
如果把教育家的名言移用到医学界,就有“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实际上,病人常常死在医院里,是否该追究医生的责任?显然,这句话如果要求医生,也只能理解为任何病人在原理上都能治好,不要放弃每一个病人。只要病人还活着,就有被治好的希望,医生就要努力治疗,要想尽一切办法。只有放弃治疗,病人被治好的希望就没有了。
例如,一所医院里的医生认为,某病人得了癌症,本医院无法治疗,可是,送到另一所医院却被治好了。这就说明,癌症虽然难治,还是可以治好的。之所以一些医生治不好癌症,是因为医生不会治该病,医生尚未找到治疗该病的方法。那么,是否证明,一切病人都能治好,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呢?如果这样,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只要医生的医术高明,任何病人都可以不死”。然而,人都是要死的。从而,即使医生的医术高明,人还是要死的。医生的医术高明,不能保证任何病人都能治好。
在医学上,专家之所以要攻克疑难杂症治疗的难关,原因是任何病在原理上都可以治愈的。今天被认为治不好的病,明天可能治得好,只是今天人们尚未找到治疗的方法。医学研究就是要找到今天还无法治疗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寻找治疗方法的根据就是“没有治不好的病人”。
医学的真谛有利于帮助人们理解教育的真谛。在医学里,对于病人的态度是永不放弃治疗。在教育里,对于学生的态度是永不放弃教育。
3.名言的推广
其实,诸如这样的名言很多。例如有哲理名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些名言早就存在,为何没有人指责呢?而教育家说的话为何遭到怀疑呢?其实,教育家的这句话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推广开来,例如:
没有不会教书的教师,只有不会管理的校长。
没有低产低效的作物,只有不会种田的农民。
没有打不败的敌人,只有不会打仗的将士。
没有抓不到的坏人,只有不会抓坏人的警察。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专家。
没有不会当家作主的公民,只有独裁专制的官员。
反正,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等等。
如果话说过了头,成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有“人定胜天”的意味。如果作为一种口号,就会滑入愚昧、狂妄的邪路。教育名言,只有教师才会深刻领悟。
结语
教育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并不高明,只是鼓励教师、希望教师不要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多想办法。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就是放弃希望。家长、社会、校长、行政部门千万不要用教育家的名言当作对教师的苛刻要求,用以惩罚教师。而教师应该把教育家的名言当作座右铭,当作教育的信念,当作教育的基本原理。在遇到教育难题时,要记起教育家的这句话,任何学生都是可教育好的。只有被放弃教育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教育不好的学生。
教育,就是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
第二篇:全面看问题作文解读
一个硬币有两个面
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歪歪斜斜,整体看错落有致,这让我们看到了事物都(有时)有两面性。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目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领导解放军击退敌人,也领导过红军进行长征,更领导着中国人民去他所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一切都是积极的。他推动着历史前进,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领导人。但是他也曾有过失误,而且他的错误更导致了中国发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使国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过失,却无法扼杀他的功劳。他依然是国民心中伟大的英雄。毛泽东的得与过,警醒着后人,要更全面地分析局势,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开放,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只有与时并进,吸收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是中国摆脱过去贫穷落后的局面,使中国挤身国际前列。但面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冲击。我们就应该积极迎接,不断增值自我,充实自我,让我们创造中国的繁荣景象,使中国的到发展而强大。中国加入WTO而带来的机遇,伴随着对国内企业的打击和挑战,而我们就应该更积极地迎接困难,并牢牢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世事万物都像硬币一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面。即使我们不能一次看到硬币的两面,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翻转来看。
机遇和挫折,失败和成功。往往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就算形势不利,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用实力去扭转局面,努力创造双赢。
即使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但他统一中国的伟大事迹依然使他名垂千古;即使董仲舒提出“三刚五常”,但他使儒学确立主流的思想地位,他依然受到后世人的赞誉;即使唐太宗为夺权位不择手段,但他为唐人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依然受到万人景仰。
每一个中肯的评论,无不是在全面考察和分析之后作出的。这教导我们,看事物要运用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物,乃至社会,客观是公正评价的明灯。
愿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去明辨这个世界。
凡事都从多面看
同样的一个杯子放在桌面,里面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着的这一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想幸好还有这半杯水。可有的人看到了,却闷闷不乐,因为他在想着为什么只剩下了半杯水。
区区的半杯水能引发不同角度的思考,但是两者都是仅从一个方面去看待事物。例如有些人只是看到麻雀的爱闲言碎语。但亦有人看到麻雀能深入群众,做事勤奋努力。不过,两种评语都仅是从麻雀的好的方面或坏的方面去观察、分析麻雀,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麻雀的本质。
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多面性,不能单凭一个角度地断章取义。好像对人的评价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闪耀着自己的光彩,也不可能永远都灰蒙蒙一片。
刘邦,对于项羽来讲,他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市井之徒。他没有任何过人之才,他没有萧何般的足智多谋,韩信般的雄韬伟略。若仅凭这些评价刘邦,那么谁也不相信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汉朝。多方面去分析他,他虽然是一个为了逃命而多次抛弃子女一个独自狂奔的自私汉,但他亦有胜人的优点,他知才善用,使许多想韩信一样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人在他那处得以大展拳脚。他能懂如何相信别人,使陈平这个“反复无常”的人也死心塌地为他东奔西跑。他懂得安定人心,他对自己平时最痛恨的雍齿亦授予官位。安定了那些为人战死沙场而暂时不能加位进爵的臣民急躁之心。
所以看人或看物,都应该多方面去分析。又好像邓小平在文革过后,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七分功,三分过。”他看到的是毛泽东的领导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在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从此焕然一新。他亦看到了毛主席受到“四人帮”反动派的煽动而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这一个使中国的情势陷入混乱状态的极大错误。
从邓小平爷爷对毛主席的评价学习到,我们不可以像对麻雀的分析那样过度片面,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看事物应该要“一分为二”,不可以只看到片面,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
全面看问题
鸟类王国里,一样的苍鹰、麻雀、喜鹊、乌鸦,两个考察组却得出了不一样的考察结果。第一组里看到的全是它们的缺点,相反,第二组看到的全是它们的优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完美的东西,也不存在最糟糕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全面看问题,客观看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所谓全面看问题,就是要辩证地去观察每个人与每件事。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每天都在饭里挑骨头,那么他生活地不会快乐,因为在他的人生之画里只存在污点;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到别人的优点,每天只会去称赞别人,那么他也生活得太敷衍了,因为在他的人生之画里只存在明亮的颜色。一张只收藏亮色,缺乏完整色彩的人生之画是不完美的。全面地看问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从前,有一个盲人,他想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伸出手去摸大象。第一次,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腿,他就认为大象是圆柱形的;第二次,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又认为大象是又尖又硬的,如此类推,盲人摸了大象好多次,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终,他还是没搞清楚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故事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我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何不睁开它,去看清楚眼前的每件事呢?要想更好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全面去看问题。全面地去看问题,能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走向成功。一代君主唐太宗善于听取谏言。魏征多次进谏,还当着各大臣的面指出唐太宗的错误,唐太宗每次总会气得不得了。但事后,他总能全面去看待问题,魏征虽胆大,但忠言逆耳,其诚可悯。就这样,唐太宗以人为镜,全面去看待魏征的每一次进谏,让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带领唐朝进入繁盛之期。可以看出,全面去看问题,是我们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攀登,全面去看问题就是一块基石;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航行,全面去看问题就是一个航标,它能指引我们前进,带领我们摘取成功的果实。
让我们都睁开慧眼,全面去看问题吧!
用另一种眼光观世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苍鹰是孤傲离群还是奋发进取?麻雀是挑拨是非还是勤奋努力?喜鹊是好好先生还是善结人缘?乌鸦是丑话说尽还是忠言逆耳?
谁又能片面地去夸大鹰之傲,抹杀鹰之自强?谁又能片面地去讹传乌鸦的不祥而泯灭乌鸦的善良?如果用另一种眼光——辩证的眼光去看世事,那么我们的天空将更开阔,我们的心胸将更旷达。
(一)千秋一皇定帝制
万世后人评功过
秦始皇,“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灭六国,定天下,统一全中国,自命“始皇帝”,千秋万世传子孙。他的功,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他统一全国,兴修水利,统一度量衡,建造长城,创封建中央集权制,开人类封建社会先河。然而他的过,我们也以辩证的眼光去看:他极尽酷刑,横征暴敛,视人命如草芥,焚书坑儒令学术停滞。诚然,如此丰功伟人,功过我们未可轻议,但我们要以全面的眼光去评价他,因为站在统治者的利益上,他只能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残酷是因为要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千古西汉一名将
楼兰边塞一悲歌
李陵,西汉名将李广之后,禀承忠君爱国、捍卫家园的理想,誓死与匈奴对抗,保家卫国。但一次不幸的战败,一次不慎的失策,就被武帝冠以叛徒之名,从此朝野流传李陵叛降,甘做走狗的话语。对于李陵,我们也应以辩证的眼光去看。若孤身深入,无法抗衡,面临全军覆没,难道就白白葬送将士们的性命?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呢?但世人总不理解他这卧薪尝胆之心,偏说他是怕死投敌,可叹奈何!对于传奇式的人物我们决不可片面观之!
(三)把汗水留给自己
把光辉赠送他人
郎平,曾经在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辉煌过。如今她却在别人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有人说她是中国现代的“卖国贼”,把中国女排的先进技术传给外国。对此,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郎平也曾在中国任教练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中国女排也有过辉煌,她的汗水不曾白费。的确,她也曾为此事辗转不眠数夜,但最后她出国任教的抉择,也可以说是以另一种方式去传承中华文化。以她的汗水给予别人光辉!
天高海阔,用不同的眼光去观世事就有不同的见解,以辩证的观点去看世界,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天地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心胸开阔,不受拘束!
一叶落知天下秋?
有句话叫“窥一斑而知全豹”。意思是说从细节处(局部)我们便可知道整体的大略。可光从“一叶落”这(局部),我们是不是也可推知天下已至秋呢? 我认为,一叶落未必说明天下秋。
都说这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样的叶子,既然每片叶子都形态各异,这习性也自然不大一样,站在一棵四季都落叶的树前,你拾掇起一片叶子,说了一句“现在必定已入秋了吧!”这句话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稍欠斟的。首先,这棵树很特别,一年四季都落叶,为什么你非说它只在秋天落叶?其次,虽说一般的树种都在秋天落叶,但这只是“一般”,只是经验规律,并不是万能公式。
我之所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一片叶子并不能说明什么,充其量只能表明这一阶段到了它该落叶的时候;另外,千万别被经验规律蒙蔽了双眼,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特殊的,是需要给予特殊定义的。
若您总执着这句“一叶落知天下秋”,而且把它奉为箴言的话,我想您恐怕也掉入了那个叫“一叶障日”的圈子里了。
事实上,这句话并不只是在讨论秋和叶的关系,更多地是在启发我们探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到底能不能就从这小小的一部分作出大胆地预言,整体的趋向呢?我想,恐怕也不能。
就拿近期的金融海啸为例吧,在美国股市出现了崩盘,“雷星兄弟”倒闭之际,有人又拾起了一片叶子说了句:天下已至秋!这种话说得实在是过于武断。美国却是世界金融老大,却不是业界的全部。这好比你把树的枝干全部砍断,可只要树的根基还在,它就仍有生存的可能。更有人作出大胆预言说中国经济将死,没了美国全球都得完蛋。可惜中国这棵大树却偏偏没能早早入秋,虽然也落了些叶,却仍稳稳伫立于亚洲一隅。我明白学理的人,在讨论这些或辩证或经济的问题上或许不如文科的同学们清晰和正中要害。但从我的理科角度上来说,无论是经济还是秋天,都只是一个环境,并不是每一个生物都要按照我们设定的所谓规律过活;同样地,我们不能总站在那棵树前大发豪言,很多时候,那只不过是以偏盖(概)全。
若是树落叶了,别再说天已入秋,若是树落叶,我会说,或许秋天就快来了吧。一片叶子,有时真的不意味着秋天。
一叶岂能知秋意
“一叶知秋意,晨曦露微寒。”人们看一片树叶的凋落,从中感受到秋意来临;在晨曦的微光中,肌肤感到轻微的寒意。但是,如果这陨落的一叶是由于生病或虫蛀,你也能责怪秋的无情吗?米兰·昆德拉说:“你说的都是真的,但还有更多真的没说。”我说:你听到看到的是真的,但你还有更多真的没有听到看到。在弄清一叶陨落的真相前,切勿责怪秋谩骂秋。
前日看到一则新闻。“香港街头一对夫妇纵容其孩子撒尿。”下面是铺天盖地的批评——没素质,没教养,道德低下,丢了国人的脸……。确实,有图有真相啊。但后来有人说:“是因为公共厕所前人太多,孩子等不及了。”没过几天,又有人说:“当时孩子的母亲还用了纸尿裤接住了呢。”并发了完整的视频到网上。只因网民看到的只是一叶,那对夫妇遭到了多少秋风扫落叶般的辱骂啊。
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我们总是喜欢听那可以被批评、被讽刺、被嘲笑的事实,我们总是喜欢断章取义,不愿顾及事情的全部真相。因为我任性,我想骂就骂。
这几天网上又对“手术台自拍事件”开骂了。西安某医院几位医生在旧手术室,不吃不喝7个小时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术后,为庆祝手术成功,也为了告别这个旧手术室,他们拍照留念。不知谁将照片放到了网上,结果引来了骂声一片,甚至提升到医德的高度。请问骂人者,你们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吗?
莫言曾于《生死疲劳》中说道:“五十年代的人纯洁,六十年代的人胆怯,七十年代的人察言观色,八十年代的人随心所欲。九十年代的人邪恶。”我们这代人是怎么了,总喜欢在网上谩骂,却逃避真相。是因为我们邪恶?还是我们变得随心所欲、任性?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一点点小事都能吵了翻天。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人人都是评论者。但如何评价热点事件,就看此事是否关乎人伦道德,是否关乎规矩法度,是否关乎公序良俗,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如果没有跨越这个底线,你却揪着别人的头发让其升得高高的,再狠狠地甩在地上,这就是邪恶。如果你并不了解事件的真相,瞎掺合,则是任性。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我们遇见了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垃圾问题,雾霾问题,毒奶粉事件......难道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全部?难道我们就据此否定我们的社会?难道我们就可以任性、谩骂?
是的,我们党内出现了***,我们的军内出现了徐才厚,难道他们就能代表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难道我们就可以任性、谩骂?
一叶岂能知秋意?一叶的陨落并不代表秋天的到来,即使一叶的陨落是真的。
也有人说“一叶知秋意 一树识菩提。”不错,有时确实如此,可更多时候不尽然。人是会走的思想的,面对一片掉落的树叶,我们要懂得静观,学会沉思。在弄清一叶陨落的真相前,切勿怪秋骂秋。
不同的侧面
玫瑰芳香,但身怀利器。
莲花飘香,但出于淤泥之上。菊花清香,但与世隔绝。
梅花暗香,但独自绽放,骄傲自大。
每一样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才能看见他的本质。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秦始皇的出现。使中国有的第一次的统一。战国时,战争纷纷,民不聊生,秦始皇指挥军队战斗,消灭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使中国有了完整的领土和文化,但他为了自己的霸权和享受,建造阿房宫,秦始皇的功绩和过错记载史书。统一中国的伟绩,焚书坑儒的暴行,留给后人评价。人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才能客观地作出评价。
新中国的建立,是人民迎来美好的春天,伟大领袖毛泽东,带领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是人民从黑暗的社会走出来,社会的改造,使人民不受资本主义和地主、土豪的压迫。独立自主的感念,使中国不再被外国列强所压迫。六七十年代,由于左倾的思想,导致文革的出现,社会变得没有规律,法制荡然无存,到处都是怨声载道。毛泽东的失误为他的人生留下遗憾,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才能认识他的功与过。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二战时期,写了关于原子弹的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劝说他建造核弹。罗斯福欣然接受。自从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爱因斯坦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和核武竞赛,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于是奔走各国,游说放弃核武器。他热爱和平的心,世界人民为之赞赏。但是,他没有考虑自己做的事情,每一件事都需要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才能分析周详事情。彩虹划破天空,留下美丽瞬间。鲤鱼跳过龙门,挥写精彩人生。
让我们思考问题,分析过错,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感受世界的美丽,谱写精彩的人生。文段重写: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所以,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感受到这世界的完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坦然面对每一个挑战。玫瑰虽然带刺却瑰丽,桂花虽瘦小却芳香,菊花虽朴素却清高,若我们只看到事物的缺点,就不能感受到这世界的完美了。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事物是不能片面的,只有全面看待事物才能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挑战。(刘淑敏)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要全面看问题”材料作文优秀作文
“要全面看问题”材料作文5篇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日,鸟类王国派出两个考察组,分别对苍鹰、麻雀、喜鹊、乌鸦进行工作考察。第一组的考察结果是:苍鹰:性格孤傲,没有群众基础。麻雀:爱闲言碎语,喜欢搬弄是非。喜鹊:说话没有原则,好人主义严重。乌鸦:爱说别人的坏话。第二组的考察结果是:苍鹰:业务水平高,进取精神强。麻雀:能深入群众,做事勤奋努力。喜鹊:善于团结同志,群众反映好。乌鸦: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角度两面观人生数十载,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开心的人说:“我的人生像蜜糖。”悲伤的人说:“我的人生像凉茶。”其实无论是甜是苦,关键是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倘若要我找一样东西去比喻人生。我想:万花筒再适合不过了。你现在看是一种图案,再换一个角度看又不一样了。人生是单面的,但角度是多面的。印度的甘地最能体现这种精神。有一次甘地在搭火车之际,匆忙之间不小心被卡倒了,丢下了一只鞋在铁轨边上,眼看火车起动了,甘地一看,马上把另一只穿在脚上的鞋脱出来,扔去铁轨旁,车上有人迷惑了,“你怎么把另一只也丢了呢?”甘地不慌不忙地说:“这样,原来只能捡一只鞋的人就能有一双了。”看似应该遗憾的事甘地却不然,因为他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既然自己得不到,让给别人也是一桩美事。啊,人生就是如此,单面的人生用多面的角度去看,其实,每件事都值得你去欣赏。是福是祸,不同角度自在看。从前战国时有一家人,他的儿子因驯服马时从马上摔下来,不能行走了。村子里的人都替那家人伤心,惟有一个白须老翁笑兮兮地说:“好事,好事。”果然,几个月后国家就要征人上战场,那家人的儿子因为不能走路而得以留下,许多人的儿子因战争而死。生活上有许多挫折,但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他们就是磨出你这把锋利的刀的磨石,只有从不同角度看,人生才是最绚丽迷人的。功过是非,不同角度看武氏。贞观之治,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人生我们现在无法完整勘查,武氏天下,功过是非,我们无人能定论。于是,不朽的她,死后没有华丽下葬,没有隐密私埋。她留下的不是奢侈的陪葬品,而是一块令武则天名垂千古的无字碑,武则天统一天下,诛杀老臣,是过。贞观之治,天下太平,是功。功过是非谁人定?于是,她命人修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世人从不同角度去填满历史上的一点空白……人生是一些碎片,角度是玻璃,当你用玻璃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些碎片时,碎片便能组合出不同图案,人生,也因而变得完整。角度两面观,人生乐逍遥。凡事都从多面看同样的一个杯子放在桌面,里面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着的这一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想幸好还有这半杯水。可有的人看到了,却闷闷不乐,因为他在想着为什么只剩下了半杯水。区区的半杯水能引发不同角度的思考,但是两者都是仅从一个方面去看待事物。例如有些人只是看到麻雀的爱闲言碎语。但亦有人看到麻雀能深入群众,做事勤奋努力。不过,两种评语都仅是从麻雀的好的方面或坏的方面去观察、分析麻雀,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麻雀的本质。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多面性,不能单凭一个角度地断章取义。好像对人的评价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闪耀着自己的光彩,也不可能永远都灰蒙蒙一片。刘邦,对于项羽来讲,他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市井之徒。他没有任何过人之才,他没有萧何般的足智多谋,韩信般的雄韬伟略。若仅凭这些评价刘邦,那么谁也不相信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汉朝。多方面去分析他,他虽然是一个为了逃命而多次抛弃子女一个独自狂奔的自私汉,但他亦有胜人的优点,他知才善用,使许多想韩信一样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人在他那处得以大展拳脚。他能懂如何相信别人,使陈平这个“反复无常”的人也死心塌地为他东奔西跑。他懂得安定人心,他对自己平时最痛恨的雍齿亦授予官位。安定了那些为人战死沙场而暂时不能加位进爵的臣民急躁之心。所以看人或看物,都应该多方面去分析。又好像邓小平在文革过后,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七分功,三分过。”他看到的是毛泽东的领导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在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从此焕然一新。他亦看到了毛主席受到“四人帮”反动派的煽动而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这一个使中国的情势陷入混乱状态的极大错误。从邓小平爷爷对毛主席的评价学习到,我们不可以像对麻雀的分析那样过度片面,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看事物应该要“一分为二”,不可以只看到片面,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乌鸦虽然爱说别人坏话,但他亦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一个硬币有两个面鸟类王国派两个考察组考察苍鹰,麻雀,喜鹊,乌鸦。两组的考察结果完全不同,光是从正面或反面来评价四种鸟。这让我们看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目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领导解放军击退敌人,也领导过红军进行长征,更领导着中国人民去他所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一切都是积极的。他推动着历史前进,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领导人。但是他也曾有过失误,而且他的错误更导致了中国发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使国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过失,却无法扼杀他的功劳。他依然是国民心中伟大的英雄。毛泽东的得与过,警醒着后人,要更努力,更全面地分析局势,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开放,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只有与时并进,吸收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是中国摆脱过去贫穷落后的局面,使中国挤身国际前列。但面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冲击。我们就应该积极迎接,不断增值自我,充实自我,让我们创造中国的繁荣景象,使中国的到发展而强大。中国加入WTO而带来的机遇,伴随着对国内金业的打击和挑战,而我们就应该更积极地迎接困难,并牢牢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世事万物都像硬币一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面。即使我们不能一次看到硬币的两面,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翻转来看。机遇和挫折,失败和成功。往往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就算形势不利,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用实力去扭转局面,努力创造双赢。即使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但他统一中国的伟大事迹依然使他名垂千古;即使董仲舒提出“三刚五常”,但他使儒学确立主流的思想地位,他依然受到后世人的赞誉;即使唐太宗为夺权位不择手段,但他为唐人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依然受到万人景仰。每一个中肯的评论,无不是在全面考察和分析之后作出的。这教导我们,看事物要运用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物,乃至社会,客观是公正评价的明灯。愿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去明辨这个世界。全面看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题记鸟类王国里,一样的苍鹰、麻雀、喜鹊、乌鸦,两个考察组却得出了不一样的考察结果。第一组里看到的全是它们的缺点,相反,第二组看到的全是它们的优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完美的东西,也不存在最糟糕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全面看问题,客观看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所谓全面看问题,就是要辩证地去观察每个人与每件事。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每天都在饭里挑骨头,那么他生活地不会快乐,因为在他的人生之画里只存在污点;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到别人的优点,每天只会去称赞别人,那么他也生活得太敷衍了,因为在他的人生之画里只存在明亮的颜色。一张只收藏亮色,缺乏完整色彩的人生之画是不完美的。
全面地看问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从前,有一个盲人,他想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伸出手去摸大象。第一次,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腿,他就认为大象是圆柱形的;第二次,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又认为大象是又尖又硬的,如此类推,盲人摸了大象好多次,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终,他还是没搞清楚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故事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我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何不睁开它,去看清楚眼前的每件事呢?要想更好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全面去看问题。全面地去看问题,能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走向成功。一代君主唐太宗善于听取谏言。魏征多次进谏,还当着各大臣的面指出唐太宗的错误,唐太宗每次总会气得不得了。但事后,他总能全面去看待问题,魏征虽胆大,但忠言逆耳,其诚可悯。就这样,唐太宗以人为镜,全面去看待魏征的每一次进谏,让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带领唐朝进入繁盛之期。可以看出,全面去看问题,是我们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攀登,全面去看问题就是一块基石;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航行,全面去看问题就是一个航标,它能指引我们前进,带领我们摘取成功的果实。让我们都睁开慧眼,全面去看问题吧!用另一种眼光观世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苍鹰是孤傲离群还是奋发进取?麻雀是挑拨是非还是勤奋努力?喜鹊是好好先生还是善结人缘?乌鸦是丑话说尽还是忠言逆耳?
谁又能片面地去夸大鹰之傲,抹杀鹰之自强?谁又能片面地去讹传乌鸦的不祥而泯灭乌鸦的善良?如果用另一种眼光——辩证的眼光去看世事,那么我们的天空将更开阔,我们的心胸将更旷达。
(一)千秋一皇定帝制
万世后人评功过
秦始皇,“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灭六国,定天下,统一全中国,自命“始皇帝”,千秋万世传子孙。他的功,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他统一全国,兴修水利,统一度量衡,建造长城,创封建中央集权制,开人类封建社会先河。然而他的过,我们也以辩证的眼光去看:他极尽酷刑,横征暴敛,视人命如草芥,焚书坑儒令学术停滞。诚然,如此丰功伟人,功过我们未可轻议,但我们要以全面的眼光去评价他,因为站在统治者的利益上,他只能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残酷是因为要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千古西汉一名将
楼兰边塞一悲歌
李陵,西汉名将李广之后,禀承忠君爱国、捍卫家园的理想,誓死与匈奴对抗,保家卫国。但一次不幸的战败,一次不慎的失策,就被武帝冠以叛徒之名,从此朝野流传李陵叛降,甘做走狗的话语。对于李陵,我们也应以辩证的眼光去看。若孤身深入,无法抗衡,面临全军覆没,难道就白白葬送将士们的性命?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呢?但世人总不理解他这卧薪尝胆之心,偏说他是怕死投敌,可叹奈何!对于传奇式的人物我们决不可片面观之!
(三)把汗水留给自己
把光辉赠送他人
郎平,曾经在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辉煌过。如今她却在别人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有人说她是中国现代的“卖国贼”,把中国女排的先进技术传给外国。对此,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郎平也曾在中国任教练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中国女排也有过辉煌,她的汗水不曾白费。的确,她也曾为此事辗转不眠数夜,但最后她出国任教的抉择,也可以说是以另一种方式去传承中华文化。以她的汗水给予别人光辉!天高海阔,用不同的眼光去观世事就有不同的见解,以辩证的观点去看世界,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天地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心胸开阔,不受拘束!心中的英雄众人都说曹操是一代奸雄。在我的角度看来,曹操才是三国中的真英雄。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说实在的,《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的确高潮迭起。曹操就是当中的主角之一。对曹操的评论可真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一代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一代奸雄。纷纷扰扰的评论真的是层出不穷,没完没了。他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曹操他的一生可算经历了不少风雨,一直为皇上打天下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中原的统一也花了他不少心血。他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一幕,为世人说他心胸狭隘的有力证据。说他借煮酒为名,邀请刘备一聚,想借此论英雄的过程逼害刘备,从而除去他眼中的一根刺。看出他的奸诈。我认为他是个心胸广阔的人。读过曹操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他的诗句中我欣赏他那广阔的胸襟,远大的理想与志向。他是多么的深谋远虑,有大将之风,才华洋溢。他是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心要回到他刘备大哥的身边。曹操闻讯立即赶赴现场,要求要与关羽独聚军营之中,高谈畅饮。面对关羽坚决的请辞,曹操并没有想借此杀害之意,反而却识英雄,重英雄地派军护送关羽回到刘备的军营当中。世人都说曹操是一代奸雄,为什么大好猛将关羽在他手中这么久,不想办法受到自己门户或杀害他免除后顾之忧呢?由此看出,他真的是识英雄,重英雄的一代英雄。生性多疑,就是奸雄了吗?与刘备煮酒,就是奸雄了吗?最后死于司马懿的手中,就是奸雄了吗?一代的英雄应该是有所思有所想,深谋远虑,有勇有谋才对。为什么不说刘备三顾茅庐虚情假意呢?为什么不说刘备借荆州寡情薄义呢?曹操呀!我要为你的英勇平反,我要为你的远虑平反,我要为你的才华平反,我要为你的悲惨结局平反。曹操呀!你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才是真正的人才,你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真正赢家。你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生活中工作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每个人看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又同的见解,因此我会要学会多方面地看问题。在学习里要学会多方面看问题,在做语文练习时不能总抱着一种观点看问题,有时候只有从方方面面去理解,从不同方面入手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在做数学题时同样也应该要全面看问题,遇到难题时我们可以将所有已知条件展开,从不同方面考虑,用多种方法尝试或者一些从一方面看似没什么用的东西将成为另一方面解答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上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社会工作难免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责备,提醒,这时我们不应该灰心丧气,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或者这是衷心的,善意的提醒,这样的提醒可能会使你日后不再犯错,不至于因犯同一错误而被革退。这些你均可看为对你的提点和警惕,或者你又可以把这些看为是你生活中的一种磨练,不要认为人家存心责备你或许在别人心里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或许每个人小时候都回恨过父母,因为父母总是不准你做这样或那样的事,甚至乎是在你兴高采烈和朋友在玩火的时候把你抓回去痛打一顿,因为你当时年幼只懂得从自己角度看问题,在你人生几十年后可能回首往事时也会发觉自己的愚昧。在困难和失败中更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因为在困难和失败中看到这个就等于从获新生,有的人就是不懂得这个而葬送自己的前途,一些大好青年为了考试一时的失败就轻生或一蹶不振这是很不应该,若能从另一方面把他看为人生中一种历练,一种使你更加进步,更加成熟的东西你就会更有动力去投入人生。生活中虽然多姿多彩但都离不开这一条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不同的侧面玫瑰芳香,但身怀利器。莲花飘香,但出于淤泥之上。菊花清香,但与世隔绝。梅花暗香,但独自绽放,骄傲自大。每一样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才能看见他的本质。中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秦始皇的出现。使中国有的第一次的统一。战国时,战争纷纷,民不聊生,秦始皇指挥军队战斗,消灭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使中国有了完整的领土和文化,但他为了自己的霸权和享受,建造阿房宫,秦始皇的功绩和过错记载史书。统一中国的伟绩,焚书坑儒的暴行,留给后人评价。人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才能客观地作出评价。新中国的建立,是人民迎来美好的春天,伟大领袖毛泽东,带领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是人民从黑暗的社会走出来,社会的改造,使人民不受资本主义和地主、土豪的压迫。独立自主的感念,使中国不再被外国列强所压迫。六七十年代,由于左倾的思想,导致文革的出现,社会变得没有规律,法制荡然无存,到处都是怨声载道。毛泽东的失误为他的人生留下遗憾,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才能认识他的功与过。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二战时期,写了关于原子弹的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劝说他建造核弹。罗斯福欣然接受。自从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爱因斯坦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和核武竞赛,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于是奔走各国,游说放弃核武器。他热爱和平的心,世界人民为之赞赏。但是,他没有考虑自己做的事情,每一件事都需要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才能分析周详事情。彩虹划破天空,留下美丽瞬间。鲤鱼跳过龙门,挥写精彩人生。让我们思考问题,分析过错,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感受世界的美丽,谱写精彩的人生。文段重写: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所以,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感受到这世界的完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坦然面对每一个挑战。玫瑰虽然带刺却瑰丽,桂花虽瘦小却芳香,菊花虽朴素却清高,若我们只看到事物的缺点,就不能感受到这世界的完美了。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事物是不能片面的,只有全面看待事物才能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挑战。(刘淑敏)
第四篇:把握总体 突出重点 全面客观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把握总体 突出重点 全面客观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解读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
告
【时间:2007年06月27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从1996年起,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每年都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作为审计成果的集中反映的审计工作报告,已经成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成为人大监督财政收支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了解政府预算执行及其审计情况的重要窗口。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内容、体例、角度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从内容上看,在重点报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同时,还报告了对3家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损益情况、8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5户中央企业效益情况等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体现出了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从体例上看,报告分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从总体评价、发现的问题、审计处理意见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这四个方面作了介绍,体现出了被审计事项的全面性;从反映问题的角度上看,牢牢把握预算执行这一主线,注重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规范管理的角度,揭示审计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是注重把握总体情况,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是近些年来审计工作以至审计工作报告中一以贯之的原则。今年报告的开篇概括了审计工作的主旨,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了对涉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注意把握总体情况,揭露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规范管理”。通篇来看,“把握总体”突出体现在:在反映审计情况时,注意首先用较多的篇幅、较为全面地表述基本概况,以便于完整反映中央预算执行及每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在揭示问题时,注意把审计事项和发现的主要问题放在整个中央预算执行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审视,揭示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分析和评价。如对56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没有把浓墨重笔放在个别案例上,而是着重反映了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财政资金及违规收费等,特别指明了56个部门中有多少个部门单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分别对存在问题相对突出的两三个部门点了名。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问题,有利于引起重视,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此外,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专门介绍了对中央部门的25个项目和5户中央企业的效益审计情况。这为从总体上全面、准确地评价部门和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情况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
二是注重强化预算约束,反映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预算执行审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如报告中反映的财政部追加部门预算、部分年初预算资金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预算中安排的下岗职工微利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执行率低以及部分中央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的问题,反映出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合理;财政部以前安排未用和结余的项目资金长期挂账、应缴未缴预算收入、在部门预算之外安排资金,发展改革委未报经批准调整概算、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中央部门挤占挪用预算资金等问题,反映出预算执行不严格。报告中指出了这
些问题的不良后果:“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不利于政府和人大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容易产生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影响了中央预算的完整性”,进而提出了“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按照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等建议。这样,反映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的立足点比较高,有利于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反映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查出的很多问题实质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这一要求,审计工作注重在促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上充分发挥作用。如报告反映的“财政部、税务总局批准6户金融保险企业,用工效挂钩办法核定的职工工资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扣除额,致使这些企业纳税工资扣除额大大高于未实行这种办法的企业,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并不属于违反税法等法律的规定,但这一做法,客观上“有悖公平税负原则,也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行业收入分配的作用”,是属于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又如报告反映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中,“有些地区根据当地情况对已批准的项目作了部分调整,虽不符合有关规定,但符合实际需要”。这是属于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再如报告反映的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审计调查情况,很多问题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行政职能界定不清,对部门行使权力的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很多问题是由于“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所属单位成为消化部门分流人员的重要途径”而引发的。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通过推进改革、完善管理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因此,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四是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反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民生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如社会保险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等都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中,把这些方面作为重点,注意反映有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在今年报告中较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反映“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时,将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分为“1999年及以前”和“2000年以来”发生的两个部分。这是因为2000年以前,社保基金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发生的问题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而2000年以后,随着社保基金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相继出台,这期间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同以前有很大不同:一是问题性质大多是管理不规范;二是问题的形成更多的是由于主观因素。根据社保基金审计结果,报告提出:各级社保资金主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资金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对社保资金定期进行审计,并公告审计结果。这体现出审计机关注重从宏观上揭示和反映问题,提升了审计监督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体现出审计监督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有了新进展。
五是注重促进宏观调控,反映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政策执行情况。为宏观调控服务是审计监督的职责所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着眼于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得到执行和落实,将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反映的重点。如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审计调查,肯定了工程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作出“资金管理使用总体较好,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的问题,三峡基金做到了专款专用”的正面肯定性的评价。对18省(市)收费公路的调查,在肯定“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作用的同时,反映了收费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审计情况为促进国家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此外,今年的报告一方面注重从总体上把握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增强揭露问题的典型性和力度。如反映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时,共对23个部门、单位点了名;在报告的其他部分,对审计中发现的一批案件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重大案件作了披露。同时,考虑到报告反映的一些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如社保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的审计结果,都已经向社会公告,故此报告对这些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作了简要反映,既压缩了报告篇幅,又保证了报告内容完整。
总体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是一份评价更为客观、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决心和能力,看出中央各部门、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总的是在提高和进步中,也可以看出审计工作在不断深化,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报告也折射出广大审计人员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审计机关坚定不移地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观。这些都是今年审计工作报告的“亮点”。
第五篇:我看全面从严治党
我看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特别是窗口服务人员及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群众对政府的第一印象。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个别领导干部感叹“为官不易”,这正说明党中央的政策切中要害,点痛了某些领导干部的要穴,不是公务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这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2016年上半年,我有幸跟随导师参与某省水环境的调研工作,我们走访了八个县,辗转了数十个乡镇。走访过程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态度,调研工作中,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接待部门竭尽全力帮助我们,他们的工作人员协同我们一起翻阅资料、查找文献、整理数据,为了让我们少跑路,帮助我们跟其他部门联系数据资料,不仅节省了来回奔波时间,而且有利于尽快拿到资料,晚上,工作人员只是客气的邀请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委婉拒绝他们并不强求。工作之余,闲聊发现我们导师是局长妹妹的同班同学,当天晚上,局长盛邀我们留下吃饭,看我们有所迟疑,局长立刻反应过来:“我个人掏钱”,这是我们出差一个多月以来唯一一次被请吃饭。
这次调研工作令我感触颇深,基层工作人员之前中午公款吃喝下午关门睡觉的现象已被杜绝,服务窗口下午不办公的现象也随之消失,公职人员竭尽全力去做好服务工作,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以来最明显的改观。对于普通群众,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以来政府工作人员的转变,办事窗口服务态度好了、效率高了、微笑服务了,“奇葩证明”没了,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少了,群众办事比之前跑路少了,这让我们普通群众真正感受了人民政府为人民,这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平常生活的体现。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也有个别干部怕担责而不作为,“孙连城”式干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难题,这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的作风不利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必须严厉纠正,只有各方面均对党员干部有了约束,才能让党员干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上而下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旨在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各级党组织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持续转良,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庸政懒政现象少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少了,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两学一做”系列活动推动下党员干部开展广泛深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摆自身问题,明确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学,针对性地去改,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四个意识”,严肃、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这样党员干部才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这不仅才有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更引导了普通大众紧跟中央步伐,促成良好社会风气。
XXXXX
化工与材料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