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6: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

第一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切实统筹城乡发展

着力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 实现更大突破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李口作为欠发达地区,呼应城乡一体化建设虽有成绩,但制约因素多,困难大,需要下大力气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建设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党建工作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解

决“三农”问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以城代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各种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我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工业发展起步较晚,财政实力较弱,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作为欠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如何克服困难,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话题。

一、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全镇城镇城区建设面积增加到,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达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先后启动镇中村改造,欧亚花园开发,郑庄小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新政府办公区建设,城镇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城镇框架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随着城镇建设的迅速推进,小城镇品味不断

提高。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瓶颈即将突破。新铺镇村道路公里,实现“村村通”工程。我镇道路通组公路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镇村规划效果明显。镇区、工业园区、道口经济区规划体系正在进行,同时完成了1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编制任务。经规划指导已建成的农李农民集中居住区、葛庄小区、郑庄小区、灯塔、梨园、渡口等农民集中居住区效果良好。社会保障明显改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保率达90%。大力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养老保险正在全面推开 城乡党建工作得到创新。我镇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协会上、流动党员较多的聚集地上。创新较好地推动李口党建工作,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凝聚力,促进创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我镇城乡一体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宏观制约因素。

1、观念制约。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主体,一些干部群众思想僵化,行动消极。有不少人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关键是上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基层无能为力。从近期土地增减挂钩暴露出的问题看,一些群众故土难离,等待观望,把改变生活状况的一切希望寄托于政府扶持,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难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体制制约。从体制层面看,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所面临主要问题。乡镇基层权利弱化,人权、财权有限,导致乡镇基层工作决策和工作过程制约过多,自由发挥空间少,使乡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处于被动地位。

3、政策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户籍、投资渠道、就业、教育、社保等政策的不同,使城乡社会经济结构被相对分隔成两个相对不同的经济体系。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极大的制约了城镇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4、资金制约。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即使政府全面组织,引导多方筹资共建,仍然难以满足。目前推进城乡一体化主要依靠上级投资和农民自主投资,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走出温饱。因此,资金短缺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最大瓶颈。镇情制约因素

1.乡镇财力制约。,全镇财政总收入1528万元,只能维系保开门,保吃饭,保运转,很多支出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可见镇级财政非常有限,对三农支持力度不够。

2.城镇规模制约。我镇城镇化率达25%左右,同时由于我镇城镇规模还不够大,致使接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有限。3.基础设施制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我镇农村交通条件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城市相比,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生活环境还比较差。4.消费水平制约。农村的商业和服务网

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民消费,城乡居民在耐用品普及和推广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根据李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审时度势,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确立了“一三五七”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工作思路和对策。

明确一个目标引领

李口镇辖1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约万人。其中城镇居民8000人,既有蓬勃发展的城镇经济,也有面广量大的农村经济。加快形成土地向大户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居住区集中的基本思路,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李口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这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促进城

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基础设施、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上的一体化,逐步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与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快农民市民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镇区就业和定居,逐步过渡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并保证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既得利益不减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使在镇区稳定就业的农民有序转化为市民。每年实现城镇新增人口600户人以上,提高城镇化率8个百分点。

2、加快农村城镇化。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拉开城市就是框架,将梨园村纳入镇区规划,积极申报梨园的“村改居”,使村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水平不断向城

镇化迈进。

3、加快农业产业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大力引导和规范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实现农村资源与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对接,鼓励农民离土离村、进程居住、从工从商,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实力的城市居民到农村发展主导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年流转农业综合产权50笔以上,流转融资3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关键一环,切实抓紧抓好。李口

紧邻县城区,又位于高速道口。因此李口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就是:积极抓好城郊结合部农业发展的华丽转身,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合理规划农业发展布局,切实抓好沿高速路、大运河两侧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抓好八堡信鸽放飞园和农李龙卧潭科技产业园等两个农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八堡放飞产业园重点打造信鸽训练、信鸽比赛、餐饮垂钓、休息观光等产业项目;农李龙卧潭科技产业园重点打造鲜食采摘、观光旅游、特色花卉等产业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积极包装项目,争取扶持资金。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

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凤还巢”工程,加强对外出返乡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4、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搞好村道养护、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村级活动中心建设等,努力使农民尽快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建好三大板块承载 宜居城镇、工业园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推进李口城乡一体化的三大基本承载板块,必须下功夫建好。建好宜居城镇,营造良好环境,发挥聚集效应。作为镇区建设与发展,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其一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确保道路、管网、路灯、绿化等功能完善。其二是进一步完善促进镇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方面,认真抓好已

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借鉴外地的成熟经验和好的做法,拆除体制障碍门槛,实施人口倍增计划,每年新增人口人以上。其三是营造镇区发展强势。小城镇担负着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艰巨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因此,不仅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小城镇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还要从文化、教育、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确保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做好镇区发展的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小城镇发展的布局和步骤。避免小城镇发展的重复建设、土地和资源的浪费。其四是营造良好环境。继续落实好垃圾清扫清运,长效保洁机制,建好垃圾填埋点,加强镇容村貌环境整治,巩固创卫成果,把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理想的居住地。其五是树立把小城镇当作小城市经营的理念。要把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放在县城体系之中,放在大的环境之下来考虑。把小城镇建设

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聚效应,促进资本与资源对接。积极构建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商品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交通链”,突破行政区域之间、城镇之间、镇村之间的封闭状态,全方位促进城镇生产力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力争通过3-5年时间把李口小城镇建成泗阳县城副城区。二要建好农李农民集中居住区。树立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当作小城镇来建设的理念。进一步规划好农李小区一期1 2 下一页

第二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从宏观角度挖掘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乡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项战略措施。

一、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小城镇的概念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建设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是多层次、多等级构成的概念[1]。而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1、石埠镇基本概况

石埠镇地处新建县县城的西南方向,距省会南昌约20公里,全

镇版图面积93.53平方公里。共辖石埠、华山、竹园、乌城、新潘、霞源等12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林场,共111个村民小组,6142户,30768人,拥有耕地33427亩(其中水田28776亩,旱地4650亩),山林3.01万亩,水面0.427万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油菜、瓜果蔬菜等。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432.4万元全年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户数1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62万元,增长18.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4.1%。

2、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石埠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引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石埠镇始终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将加快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合理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村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制定了“一规、一整、一扩、一提”的“四个一”工程,即充分考虑石埠未来发展的潜力,高标准的搞好集镇总体规划,做到五十年不落后。确立了“一核心、两片区、三轴线”发展战略(即以集镇建设为核心、以乡

镇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规划片、以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为发展轴线),把石埠建设成为昌西大门的“工业强镇、经济重镇、产业特镇、旅游名镇”的工作目标。(2)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始终做到认真落实规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步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是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的原则,以“三清三改”为工作重点,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完善了村庄保洁员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实施各村公路和过境320国道连接线建设,完善村级公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建设通 公路网,基本形成了以村级公路为主框架,集镇至各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圈。

三是城乡一体化电网。石埠镇目前已经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目前已建变电所多个,电力网络设施较为完善。(3)重建设强管理,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建设与管理并重,始终是石埠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石埠镇建立了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镇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城镇的长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石埠镇成立规范建房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负责,成立城管中队,落实人员责任,与各村签订了规范建房责任状,依法规范农民建房报批手续,使石埠镇农民建房秩序做到“合理规划、有序报批、依法建设”,有效遏制了以往“乱

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今年石埠镇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章建筑,同时按照县里安排于2013年8月份重新恢复村民建房审批,全县规范农民建房工作石埠镇成绩位于前列,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小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石埠镇现有行政村12个,从人口来看,集镇人口达1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市场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石埠镇大部分村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石埠镇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

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应对策略

综合上面提到的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处理: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近年来石埠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村一品的经济结构是石埠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石埠镇实际,要围绕“两个规划片”以及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三条发展轴线”,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

民。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

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P1。[2].加快城

设的做

考,http://wenku.baidu.com/view/759eaa0402020740be1e9bc7.html 2014-04-18。[3].蒋楠楠,论

设,http://wenku.baidu.com/view/bf20c8eaf8c75fbfc77db244.html 2014-04-18。

第三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董友超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规划滞后。我县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是由1999年开始的,到2008年已完成了5个乡镇的修编,虽然有了规划,都没有详规。规划超期的有17个乡镇。按照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目标要求,我们的规划明显滞后,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道路欠帐太多。除大虎山镇较好以外,其它三个老镇主路是黑色路面,其它通向居民住宅街巷路都是沙石路、土路。以新立屯镇为例,只有一条通往镇上的路,暨胡新线是柏油路,其它所有的大街小巷的路都已破损不堪,雨天处处积水,晴天道道车辙,严重影响了行人和车辆通行。

排水存在死角。四个老镇基本上都是靠土沟自然排水。仅有少量的明渠排水,也都坍塌淤堵,到雨季经常出现溢水现象。八道壕镇,雨量超过40毫米,主路两边积水超过50毫米,雨水进屋。大虎山有的开发楼,靠沉井排水,由于楼基高,雨季雨量超过30毫米,附近居民住宅屋里就进水。

供水、供热问题凸显。自来水管网急需改造。新立屯镇自来水管网使用30年已经严重老化,有7000多延长米的老化管网急需更新改造,镇区周边村屯自来水网底铺设工程也迫在眉睫。八道壕镇供水系统形成于1980年,管网也早已老化,造成供水不足,只能早、中、晚3个时间段保证3个小时的供水。供热虽然有了大小不同的供热站,但覆盖面不全,新立屯镇仍有很大一部分楼房还在沿用以前陈旧的取暖模式。室内达不到温度,住户与供热矛盾突出。大虎山镇有供热面积87万平方米,取暖期室内平均温度只有10度左右,曾一度造成用户上访。

美化、绿化、亮化远远不够。先进小城镇的绿化率达到了50%以上,而我们小城镇的绿化率还不到16%。路两旁栽的树特别少,有的镇上千米的一条街看不到一棵树。安装的路灯只限于主要节日亮几天,有的还没有独立的灯柱,安装在高压电线杆上。路两边的大部分空间被个体商户摆摊占去。中心镇没有一处公益活动广场。

卫生环境差。主要街道大部分没有垃圾箱,垃圾到处可见。县级财政拨款少,每年8万元(新立屯环卫所职工18人,八道壕23人,大虎山53人)清运垃圾还是原始的拖拉机、铁锹。没有固定的垃圾掩埋场,临时就地填坑,大风一吹,遍地都是塑料等垃圾。市场建设水平低。全县有39个市场,其中全封闭式1个,(黑山城内综合市场),半封闭式5个(大虎山、新立屯、八道壕、无梁殿、励家),其余的都是露天市场,任意摆摊,秩序混乱。有关部门对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存在无序竞争,降低收费标准等现象。

房地产开发缓慢。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黑山共开发建设楼房270栋,面积427.51万平方米。2006年到2008三年间,共开发面积为282.13万平方米,其中黑山镇267.021万平方米,大虎山镇13.550万平方米,八道壕镇10855平方米,新立屯镇4735平方米。今年除大虎山镇开发了5万平方米外,新立屯、八道壕均没有开发。

小城镇特色不明显。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力不强。工业项目少,名牌产品不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三产业发展不快,专业产业化优势不明显。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缓慢,景观风格等特点没有显现。

二、主要原因

一是对小城镇建设缺乏高度认识,重视不够,抓的不力。

二是受财力所限,县级、镇级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很少,争取上级小城镇建设的资金不到位。

三是缺乏改革意识,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四是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有关税费政策没有放开。

三、几点建议

1、科学调整小城镇规划布局

规划是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就不可能实现快速的发展。我县已由中国城市建筑研究院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要在总体规划的柜架内修编完成小城镇规划。调整行政区划,撤乡并镇,撤点并村,实行合理的区域空间调整,集中资金与力量扶持中心镇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培植新的增长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主导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农民新村、人文、生态环境等详规。规划要创新理念,以县域和重点镇为基础,功能互补,规模等级结构合理,空间布局有序,通过规划促进城镇用地相对集中,公益设施相对完善,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形成各具特色、优

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镇建设新格局。要依照“经济与生态并重,自然与人文交汇,商贸与休闲娱乐一体”的规划原则,将功能区划,使小城镇发展优势得以体现。

加强规划建设领导,把小城镇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换人不换目标,按照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资金。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推进小城镇土地资源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可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吸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以及外商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单位和个人投资经营供、排水、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轨道。

创新信贷方式。研究建立地方政府、采用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信用担保机构。借贷城市建设开发模式,拿基础设施建设作抵押,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挥的拉动作用,使企业性投资主体、商业性投资方式更有基础。

争取上级资金,认真解读国家有关政策,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向小城镇建设投放资金的机遇,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详规,做好可研报告,建好项目储备库,争取省、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支持,申请亚行贷款,争取财政贴息贷款,取得对教育、文化、公益事业的投资,加快小城镇水、电、路、气、邮电等建设。

更新改造供热、供水管线,政府应出台《黑山县供热管理办法》,加大监管力度。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同城镇居民供水工程结合起来,一同设计改造,解决群众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脏、乱、差,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修改完善《黑山县物业管理办法》,垃圾要有处理场,路两边要增设垃圾箱,环境卫生要实行门前三包。健全环卫队伍,县级财政要增加对环卫的投资力度,尽快改变卫生环境。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提高小城镇绿化率,中心镇要建设一个标准的群众性公益活动广场。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坚决制止乱批乱建。

应从全县角度统筹考虑,将我县已形成的杂粮、建材、水果、蔬菜、小食品、鲜蛋、生猪、牲畜交易八大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共同建设区域市场。利用招商引资来建设市场,完善功能,促进农民和投资商到小城镇从事农副产品经营和商品交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城市中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开发商到县级的中心镇来搞建设,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招商引资,搞好小城镇房地产开发,推动居民棚户区改造。

3、发挥优势,建设特色小城镇

充分发挥各乡镇的产业优势,抓住并放大其特色,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建设农业特色型小城镇;工业资源主导型小城镇;商贸物流中心型小城镇;人文、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确立发展重点,在形成棚菜、养殖、花生三大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包装项目,打造花生、肉牛、禽蛋、棚桃、西瓜、两梨、杂粮等品牌。组建农产品商贸有限服务公司,在农业部互联网上宣传、推荐、销售黑山农业特色产品,提高附加值。搞好品种改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建设农业特色型小城镇。

把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黑山镇有规模企业20家,镇安满族乡16家,八道壕有大小企业46家,规模企业16家,工业基础好,又由矿产资源,应建立工业资源主导型小城镇。

大虎山镇市场历史悠久,比较繁荣。新立屯镇地处辽西走廊东口,位于黑山、阜新、彰武、新民四市县结合部,铁路交通发达,过去有北部明珠之称。自清乾隆年间建镇立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商贸业著称,应加快建立发展商贸物流中心型小城镇。鉴于新立屯背靠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回族、满族多的特点,还可建立蒙、满、回、维一条街,把服装、玛瑙、饮食等行业做大做强。

充分挖掘县内自然、人文等各类旅游资源,合理规划、统筹开发。南湖公园,是省内面积最大的县级公园,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场所,应加强维修和保护。发展以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恢复姜屯莲花湖,到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故居,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到龙湾水库、蛇盘山,观赏风力发电,恢复绕阳河湿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旅游。

推广以秸杆气化、沼气、太阳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建设,建连户大型沼气池和秸杆气化集中供热,推广生态养猪,环保养猪,治理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和良好地创业环境。

4、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

登记的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场所,有比较稳定职业,有生活来源,就允许落户,落户城镇后,可根据本人的意愿,保留其原有的土地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并且要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的同等权利。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小城镇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市场、房地产开发、建农民新居等,都需要土地。要开发整合现有闲置的工厂、学校、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废墟地等土地资源,集中连片,耕地可以货币化,土地可以入股,合作经营。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工业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划拨土地一级市场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实现流转和经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使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流转方式同国有土地一样,可以按同等条件进行出租、出让、转让,转租和低押。

实行农民宅基地置换。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原有的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迁入小城镇后,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行占补平衡。新民市在建设新农村中就采用了这个办法,加大村屯改造力度,整合土地资源,预留发展空间,使有的村集体搬迁,全市村屯改造可腾出30万亩土地,用于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农民新居等建设。

调整税费政策。房地产开发中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所有税费,都应留给开发的乡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面貌。免除农民入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费、落户费等费用,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以外费用,使他们轻装上阵,安居乐业。

(本文作者为县政协经科办主任

第四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关于古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一、古里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在市域发展框架内研究古里镇城镇长远发展的目标、方向和空间布局;协调城镇建设区和农村地区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公平。

2、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依据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精神,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按照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的“三集中”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发展空间,加速城镇化进程,做强做优中心镇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

3、远近结合现实原则: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出发,以长远眼光研究古里镇的功能区划结构和分区控制措施,保障古里镇长远发展的空间需求,同时强调近期建设的现实性和规划管理的可持续性,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方向,保障农户合法利益。

4、保护历史文化原则:发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特点,彰显古里镇村庄特色,加强古里镇特色村庄保护,对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村落的建筑按照相关专项规划予以综合整治修缮。

二、古里镇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古里镇共有7个一体化示范小区,总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其中铁琴一期、紫霞一期、红豆小区3个示范小区已经竣工投用,共安置农户407户。还有4个在建示范小区新市小区、紫霞三期、金湖花园将于本完工,可安置844户,紫霞二期将于2016年完工,可安置289户,能够满足拆搬迁刚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计划开工铁琴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可安置617户,目前桩基施工单位已经公开招标确定。

三、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紧缺问题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基础,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作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古里镇2014财务收入约3.05亿,财政支出约4.25亿,财政相当吃紧,而城乡一体化项目的投入是巨大的,以铁琴二期为例,预计完成此项目总投资约7-8亿。

2、安置补偿问题

近年来,由于拆迁补偿标准问题无法统一,造成很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事件发生,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紧缺,供需矛盾突出。

3、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一旦建筑工程的质量发生问题,轻微的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结构的使用安全,严重的可能危害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寿命和使用功能,增加工程维护量,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使用单位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

4、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安全问题

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小区体量大,建筑周期长,又以高层建筑为主,一旦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施工现场的不文明施工也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实施“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要深入宣传实施“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工作。

2、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搞好全区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要合理,体现农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准。

3、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实施“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要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以民为本,整体推进。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

5、各方支持,密切协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村庄整治。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

五、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意见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乡融合,使城乡共享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此,结合我镇实际,对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建设,确保各项在建工程按计划实施。二是全面落实双置换工作。高度重视补偿安置新老政策衔接,全力做好沪通铁路等新征地项目及城乡一体化小区农户的土地换保障工作,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及安全管理。镇建设分管领导及建管所成立质安专项小组,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机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同时协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公司等各参建方,共同提高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全项目无质量及安全事故发生。

3、对于已经建成竣工的小区,成立社区服务工作站,对入住农户进行日常网格化管理,对每个社区增加居家养老阵地,增加殡葬服务中心和喜庆服务中心,从而达到方便社区群众的目的。

4、确保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根据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好财政资金或银行贷款用于一体化项目的整体推进。

第五篇: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平遥县住建委

冀致明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结合近年来基层工作实践,就大县城、大新城、中心集镇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化、构建及实施等进行了调研,现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认识明显提高,强化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着力点,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城镇化率达到34%以上。首先是逐步构建起了大交通格局,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向农村延伸,县、乡、村三级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乡镇新建了乡村客运候车厅,公交班车通乡率90%,城乡公交一体化已经形成。其次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部分村庄已开始或正准备实施户集、村收、街道中转、区处理,农村改厕任务基本完成。

第三是大力实施了改水工程,实现了城镇供水网络向农村集镇、中心村延伸,目前,除个别丘陵山区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同时,推进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农村用电与城镇用电全部同网同价,农村居民用电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是农村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实行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从对我县农村的调研情况看,虽然我县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方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受到下列一些因素的制约:

1、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增收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持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私营企业,严格意义上说,是“三合一”企业,经营的规模与效益不佳,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而且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2、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低,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部分村镇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多数村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村民环保意识淡漠,农户将生活、生产垃圾堆放在院内、大街上,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村中街巷缺乏硬化,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给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农业生产方式普遍粗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村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由于农户缺技术、少经验、无资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小,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

4、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由于城市化对于高素质人的迫切需求和较高回报,吸引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流入城市,农村优质劳动力不断流失、日益缺乏,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淡漠,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5、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我县农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村缺乏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农医保报销额度偏低,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6、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支付,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

三、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优化途径与思路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县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县县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推进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一)、突出一个创新。从经济中心和经济总量看,城市是大头,从人口分布和地域空间看,农村是大头,统筹考虑这两个大头,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把城市和乡村紧密联系起来,综合研究,通盘考虑,做到联系农村研究城市,联系城市研究农村。

(二)、加快两大建设。一是必须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要以大西高铁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发展城市,扩展城市的规模,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顺利实现农民向城镇转移,着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迅速改变目前我市城市化建设滞后的局面;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水利设施等重点建设,制订好科学的规划,逐步推进,分阶段实施,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落实三项政策。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有关资金政策必须对农村实行倾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向农村倾斜,主要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对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对农用工业发展的投入,对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广播电视文化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二是金融货币政策应向农村倾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努力改进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大农业信贷的份额,积极建立区域性的风险基金、行业性的担保基金、农产品贷款担保基金等,以解决银行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招商引资政策向农村倾斜,政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在农村、小城镇投资建设。加大对高科技农业、旅游观光、小水电开发、绿色农产品、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建设。

(四)、深化四项改革。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要通过改革排除城乡统筹发展中种种体制性障碍,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性保障。当前应深化以下四项改革:一是农村税费改革,要通过改革达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预期目标。二是户籍制度改革,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流动的户籍制度,三是城乡就业体制改革,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民与市民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竞争。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努力扩大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将进城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五)、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城乡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统一城乡规划就是要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形成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统一城乡发展导向。城乡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为理念,促进城乡整体性发展。三是统一城乡资源配置。要协调好城乡资源流动和配置关系,引导城市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进入城镇,在促进城乡资源合理流动中切实解决城乡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四是统一城乡发展机制。要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实现城乡社会全面进步,尤其应注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在城乡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美乡镇、生态村等活动促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是统一城乡发展战略。一要抓城镇化,城镇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的载体,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共同进步的枢纽工程,必须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二要抓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可以起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努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荣共进。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下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定稿]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古渡街道办事处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是新形式下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最终5篇)

    一、基本情况我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500户,1.9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年收入万余元。近几年,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总揽全局,致力于抓机遇、强基础、增实......

    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09-12-24 按照市决咨委工作安排,我们对榆林市城乡一......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提纲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

    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模版)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这个目标,着力点在于调整城......

    浅谈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合集五篇]

    浅谈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崔淑霞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