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

时间:2019-05-13 11: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提纲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使得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纯收益率太低。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城市化,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量,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改变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农民向城镇转移主要靠市场的力量,但是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特别需要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具体措施: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三、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四、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广开劳动就业门路。

五、农村改造应符合长期经济发展和拉动农村消费的需要。

六、农村改造应结合地区实际、有利于能源资源整合。

七、农村改造应有良好的融资渠道和政策保障。

第一阶段我们要首先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

第二阶段在拆迁前应对所有拆迁户进行“补贴”,以利益化

导向从而使拆迁公平合理顺利地进行。

第三阶段新区建设的融资。

第四阶段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村址改造利用。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途径。

一、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已是当务之急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近几年,我市积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推动乡镇水厂改造扩容、输水管道延伸入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市自来水公司日均供水能力约为10万立方米,管网覆盖全市建成区和南海新区。完全有能力保障全市的供水。但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为主的包括部分乡镇自来水公司等小区域分头供水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明显,迫切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要求,彻底消除供水的安全隐患,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1、水源水质状况难以控制,农民群众要求一体化供水的呼声日高。小水厂均自河道取水,由于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水源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取水口或被住宅区包围,或离工业园区较近,水源污染更加难以控制。绝大部分水厂粪大肠菌、铁、锰、溶解氧超标,2家水厂氟化物超标。同时大多数小水厂规模小、工艺流程简单、净水设施简陋,供水水质难以保证。近些年,农民对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向城乡供水,就能消除农村用水的安全隐患,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2、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整合优化供水资源迫在眉睫。

多年来,各水厂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及与其相适应的实施机制,造成重复投资,有限的建设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小而全的供水格局造成供水基础设施不能共建共享,设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水质得不到充分保证。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就可以突破行政区域界限的束缚,有效解决资源制约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3、部分水厂发展后劲不足,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刻不容缓。大多数小水厂当初建设主要出于及时解决群众饮用安全水问题,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主要通过集体、个人筹资建成,具有应急性和突击性的特点,较少考虑供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水平低,难以做到良性运行。同时,由于早期铺设的管道材质低劣,施工安装不到位,管道基础处理不当,经过多年的运行后,管网漏损率普遍较高,而且水压难以达标,给水厂的日常维修保养和及时抢修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少水厂后期维护的必需投入和经营效益不佳投入乏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依靠规模企业的管理手段,就可以有效改善各乡镇的用水环境,优化地方的投资环境,保障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城乡统一供水相应滞后,推进一体化供水势在必行。

坚持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先争优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全市上下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村庄整治、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乡一体化供水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单纯强调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而对饮用水安全卫生标准关注较少,虽然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目标,但是项目实施进展较慢,已经远远落在了其它地区的后面。据我调查:浙江省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中走在最前面,比如绍兴市在2001年就对市区农村实行一体化供水;萧山区在1990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早1999年城乡一体化供水已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平原乡镇,到2002年对南片山区可通水的村也实行了一体化供水;嘉兴市目前已完成了市区3个镇的一体化供水,到年底可完成5个镇,计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桐乡市在2005年完成了7个镇的一体化供水的基础上,目前已全面完成一体化供水任务。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生活质量要素的第一要求,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就应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实施进程,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水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二、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一项造福于民、恩泽千秋的实事工程,要使工程顺利推进,必须客观正视、着力解决有关技术层面、体制层面、资金层面、社会层面的相关问题。

1、关于区域供水模式选择

实施区域供水与城市供水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供水范围延伸到了乡镇,从我省其它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经验来看,推行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统一直供模式。由市自来水公司对乡镇用户直接供水、直接管理,并按照中心城区相同的价格直接向用户收取水费。该模式要求市级供水企业前期投入大、日常管理要求高。二是分层转供模式。由市级供水企业将水输送到乡镇,通过总表计量,按统一价格批发给小水厂(供水服务站),再由小水厂(供水服务站)向本区域内用户零售自来水。该模式继续由乡镇水厂对乡镇以下管网实行管理,对市级供水企业压力较小。但小水厂的效益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擅自制水,形成混供水。

2、关于小水厂资产、人员的处置。

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必然涉及到市自来水公司与小水厂的关系处理问题。现有乡镇水厂权属性质多种多样,建成时间与经济效益状况各不相同。上下各级必须围绕一体化供水的目标,综合采取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加以推进。区、乡镇政府要积极做好水厂间的协调工作;要明确供水管网无论谁建设,统一划归市市自来水公司管理;二级批发供水的,要参照天然气上、下网的方法,对价格介入审查,维护好双方的利益;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安全饮用水的宣传报道,营造推进一体化供水的舆论氛围。要坚持有序推进、有情操作,兼顾收购后乡镇小水厂的利益。小水厂节余资金仍留在各营业所,用于所在区、乡镇管网建设和改造;小水厂的安装队仍然保留,改造和维护保养管网可优先安排其施

工;小水厂的人员由各营业所安排工作,确保人员稳定,职工退休或内退可参照所在区、乡镇统一政策执行。

3、严格依照一体化供水规划执行。

有关部门应在前几年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作进一步论证修改,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完善后提交市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确定的方案和任务,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不断优化供水管网方案,加快推进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禁随意调整项目,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立项,一律不得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各级财政不给予任何贴息补助。对用水需求上升较快,供需矛盾日趋明显,水质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在近期新上马供水设施项目的乡镇,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步推进”的原则,优先立项,集中力量,提前推进,切实避免重复建设,杜绝新的投资浪费。

4、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

城乡一体化供水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政府每年应从财政上安排一定资金,或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配套费,专项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明确小水厂的闲置土地拍卖所得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通过对项目进行包装,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争取国债和上级专项补助或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用地作为公益性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行政划拨,纳入当年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一体化供水工程需要架设输电专线的,只收取成本费,其运行电费给予优惠。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农村居民用水,短期内实行城乡差别政策,不收取污水处理费,但要根据水源状况、供水成本以及群众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分步到位,最终实现同网同价;实施对居民生活用水采取阶梯收费的办法;使水价问题不致以成为供水一体化的障碍。

2011

委员蔡长青 年4月8日

第三篇: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的工作安排,8月5日至9月5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马文建带队,农村委牵头,各专委配合,组织28名市政协常委和委员,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专题,分两个阶段分别深入到市规划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广电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等市直18个有关部门以及平定县、盂县和郊区三个农业县区的9个乡镇、30多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期间,分别召开了3次由委员参加的、3次由县(区)领导参加的、15次由市、县(区)部门领导参加的和9次由乡(镇)、村有关领导、文化站、学校、卫生院及部分农民代表共同参加的汇报会、座谈会。通过走村进户、个别访谈、实地查看、汇报座谈等形式,广泛了解情况。总的来看,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指导思想已经明确,目标任务已经确定,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容忽视,各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

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我市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首先,典型示范,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狠抓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

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累计创建301个高标准文明生态示范村,31个试点村和71个重点推进村.全部完成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村镇建设模式,基本实现了“一个突破、一个提高、二个促进”。

其次,突出重点,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健全新保障、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为工作中心,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着力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狠抓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35155”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工程和“3+2”富民产业工程,积极做强畜牧、干果、蔬菜三大优势产业,发展生态林业、小杂粮两大潜力产业,大力实施“培育骨干企业、确立成长工程、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园区经济、加大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六大战略,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全面提速。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4元,同比增长14.1%。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市农村公路在册里程达到4686公里,村村通硬化路率达98.3%,村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行政村的通达率达到了96%;饮水解困再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全市共建成各类人畜吃水工程881处,累计解决了856个自然村、28.9万人、1.6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截止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89处,解决150个村、6.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2%;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累计完成各类造林30.55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028.7公里,园林村25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23.1%;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实行同网同价;“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等便民工程,拉近了城乡距离,农村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农机、农村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万千瓦,机耕面积60万亩,机播面积40万亩;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5003户,秸秆气化炉20183户;农村信息化“村村通”试点工程——农业科技信息网在平定县全面启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市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了人工增雨和防雹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教育事业有效推进。“十五”期间共投资1.38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9.75万平方米。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了农村和农业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费,三个农业县区已有99所学校、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用上暖气,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活补助,全部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2588万元对32个乡镇卫生院、601个村卫生所进行了改、扩、新建和规范化建设,全市共有58.3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24%,参合农民最高补偿金额达到3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农村五保对象实现了按标尽保,应保尽保,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开展,“福星工程”全面实施,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3所,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2600元;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整体移民搬迁56个村、618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首先,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组织科技大集、送书下乡、送文艺下乡、农民体育比赛等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施,数字化电影、数字化电视走进农村。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街心公园、图书馆、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其次,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开展“三级联创”、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党支部活动,对全市乡镇书记、乡镇长、农村党支部书记和71个重点推进村主任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公开选聘了700多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任职,抽调68名副县级后备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分赴全市32个乡(镇),驻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和指导工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顺利。同时,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规范议事制度,突出村务、财务公开等关键环节,保障了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第三,紧紧抓住我市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唯一试点市的大好机遇,着眼“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领导,制定意见,编制规划,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使其成为指导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纲领性文件。制定了《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了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方案展版、沙盘模型以及多媒体专题片,召开了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

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影响和制约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认识问题、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的认识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意义。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乡镇都要尽快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工作机构,在资金、人员、办公场所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同时,我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唯一试点市,应当积极向省里争取税收的省、市分成比例调整向我市倾斜、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允许农村宅基地作为资本形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教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尤其是要针对我市没有享受全省贫困县、“两区”开发优惠政策的实际,积极主动地争取省里农业、农村方面投资向我市倾斜。

(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1、进一步摆正位置,突出特色,努力使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实现产业化。

——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研究扶持粮食生产诸如化肥、农药等农资补贴的政策措施,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使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加快发展小杂粮基地。在稳定发展谷子、马铃薯、莜麦、荞麦、玉米等品种生产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甘薯生产。三是继续打造“青红牌”等品牌优势,在平定和郊区重点发展红富士苹果和以油桃、红提葡萄、凯特杏等品种为主的小宗水果,盂县努力建成酥梨集中产地,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水果生产有一个大的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经营企业化。一要在继续把田园乳业、大寨饮品、鸣凤食品和三来食品等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小杂粮加工,特别是要发展肉牛、生猪等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带动力。二要加快推进种养大户向农业企业转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

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上下工夫,大力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尤其要加快培育种养殖大户,并对种养大户给予政策扶持,使之逐步由种养殖大户转变成为种养业企业,提高规模效益。三要组建或引进培育一批大宗农产品的营销公司或配送公司,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和配送公司。四要加速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业外部增收途径。要认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配套资金落实不够和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加大“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广辟农民就业渠道,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切实改善农民外出务工环境,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围绕我市畜牧、干果、蔬菜主导产业的发展,着力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优质核桃栽培管理和疫病防治等体系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重点围绕粮食、蔬菜、核桃、水果、肉、蛋、奶类等优势农产品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加强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把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扩张。大力实施“升级、规范、推进”战略,着力抓好白泉工业园等4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的升级,尽快规范南娄工业园等6个县级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快推进西上庄新型能源工业园等5个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它们成为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煤炭企业转产、发展现代工业,助推农民增收的产业基地和接替平台。二是在企业规模上,要在做强做大的同时,还要抓住小的,大力度膨胀乡镇企业总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要注重挖掘我市传统产品诸如沙锅、“任”字牌铁锅等传统特色产品产业的开发,使我市小有名气的品牌特产形成群体产业;要注重开发千家万户能参与的以手工业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注重积极扶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小作坊、小企业等加快发展;要坚持“放胆、放手、放宽、放开、放活”的原则,动员和引导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有一定实力的乡土人才,创办、领办机制活、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好调头的小企业;要注重各种不同类型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特别是注意小规模、小批量、小品种、多门类产业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经济组织形式建设。对小建筑、小加工、小运输和小养殖企业,除个体经营之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创建不同类型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合伙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以此种种办法,膨胀乡镇企业总量,多形式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搞活农村生产、生活市场,繁荣农村经济。

依靠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广阔的前景。对此,一要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要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对全市农资经营网点进行连锁化改

造,形成公司+连锁店+综合服务社的配送模式,充分发挥供销社、农村“三站”等原有供应网点资源,推动其加强联合,开展农资和农技专业服务,构筑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经营要培植城市市场的龙头企业,依托基层网络,向农村市场延伸,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二是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连锁超市、“农家店”的建设步伐,新建和改建规范的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努力扩大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的覆盖面,以方便农民生活需求。三是把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信息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科技服务、中介服务、餐饮住宿、健身产业、社区服务、市政与公共服务等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尤其要加快面向农业的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以及农村生活服务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增收空间。

(三)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强化公共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仍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难点问题。

1、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对“三农”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资金比重。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以逐步实现城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和基本服务为目标,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建立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建设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厂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社会力量,广泛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的相互流动,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仅成为政府行为,而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要巩固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果,加大养护力度,制定发展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畅通便捷,优质高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加快农村公路等级化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高速路,乡乡沥青路,村村水泥路,户户硬化路的目标。二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进程。继续大力实施“六大造林”工程,巩固创建园林城市成果,形成城市、乡村和农田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生态环境体系。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制度,减少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对农村的污染,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三是要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对现有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加强统筹协调,统筹编制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确定建设任务和开发治理的重点区域,把水利建设、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项目向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布局,将各相关项目资金拼盘配套实施,集中成片地整体开发治理农田,并完善水利排灌和道路配套网络,通过部门的合理分工和相互配合,真正实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致富一片”。四是要集中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整合部门资金,还要积极探索吸引社会

资金和农民投资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办法,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开展有偿服务。同时扩大城市骨干供水工程覆盖面,力求“十一五”末基本解决全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提高到90%。五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按照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大城乡水、电、气、热、信息网络等工程项目建设,把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和信息网络向农业县区延伸覆盖。

3、继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以全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统筹城乡教育规划,制订城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打破城乡教育分割格局,建立城乡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体制,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城乡师资优化配置和相互整合的办法,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尽快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整合力量,实行农村文化“多元共建”和一个服务点具有多种功能,提高文化建设的整体效益。三是以居民健康为目标,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并举,不断提高农村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尽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尤其要关注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保障,通过“政府出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办法,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要继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运作,提高标准,核编定岗,落实人员,开展市级资金统筹的试点工作,加强合作医疗电脑网络化管理,加强购药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研究制定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无障碍进入合作医疗的具体办法,努力使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四)要加快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

一是努力调整行政区划。二是加快推进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关于古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一、古里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在市域发展框架内研究古里镇城镇长远发展的目标、方向和空间布局;协调城镇建设区和农村地区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公平。

2、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依据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精神,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按照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的“三集中”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发展空间,加速城镇化进程,做强做优中心镇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

3、远近结合现实原则: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出发,以长远眼光研究古里镇的功能区划结构和分区控制措施,保障古里镇长远发展的空间需求,同时强调近期建设的现实性和规划管理的可持续性,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方向,保障农户合法利益。

4、保护历史文化原则:发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特点,彰显古里镇村庄特色,加强古里镇特色村庄保护,对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村落的建筑按照相关专项规划予以综合整治修缮。

二、古里镇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古里镇共有7个一体化示范小区,总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其中铁琴一期、紫霞一期、红豆小区3个示范小区已经竣工投用,共安置农户407户。还有4个在建示范小区新市小区、紫霞三期、金湖花园将于本完工,可安置844户,紫霞二期将于2016年完工,可安置289户,能够满足拆搬迁刚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计划开工铁琴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可安置617户,目前桩基施工单位已经公开招标确定。

三、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紧缺问题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基础,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作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古里镇2014财务收入约3.05亿,财政支出约4.25亿,财政相当吃紧,而城乡一体化项目的投入是巨大的,以铁琴二期为例,预计完成此项目总投资约7-8亿。

2、安置补偿问题

近年来,由于拆迁补偿标准问题无法统一,造成很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事件发生,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紧缺,供需矛盾突出。

3、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一旦建筑工程的质量发生问题,轻微的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结构的使用安全,严重的可能危害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寿命和使用功能,增加工程维护量,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使用单位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

4、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安全问题

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小区体量大,建筑周期长,又以高层建筑为主,一旦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施工现场的不文明施工也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实施“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要深入宣传实施“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工作。

2、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搞好全区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要合理,体现农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准。

3、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实施“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要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以民为本,整体推进。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

5、各方支持,密切协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村庄整治。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

五、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意见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乡融合,使城乡共享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此,结合我镇实际,对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建设,确保各项在建工程按计划实施。二是全面落实双置换工作。高度重视补偿安置新老政策衔接,全力做好沪通铁路等新征地项目及城乡一体化小区农户的土地换保障工作,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及安全管理。镇建设分管领导及建管所成立质安专项小组,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机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同时协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公司等各参建方,共同提高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全项目无质量及安全事故发生。

3、对于已经建成竣工的小区,成立社区服务工作站,对入住农户进行日常网格化管理,对每个社区增加居家养老阵地,增加殡葬服务中心和喜庆服务中心,从而达到方便社区群众的目的。

4、确保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根据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好财政资金或银行贷款用于一体化项目的整体推进。

第五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从宏观角度挖掘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乡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项战略措施。

一、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小城镇的概念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建设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是多层次、多等级构成的概念[1]。而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1、石埠镇基本概况

石埠镇地处新建县县城的西南方向,距省会南昌约20公里,全

镇版图面积93.53平方公里。共辖石埠、华山、竹园、乌城、新潘、霞源等12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林场,共111个村民小组,6142户,30768人,拥有耕地33427亩(其中水田28776亩,旱地4650亩),山林3.01万亩,水面0.427万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油菜、瓜果蔬菜等。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432.4万元全年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户数1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62万元,增长18.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4.1%。

2、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石埠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引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石埠镇始终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将加快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合理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村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制定了“一规、一整、一扩、一提”的“四个一”工程,即充分考虑石埠未来发展的潜力,高标准的搞好集镇总体规划,做到五十年不落后。确立了“一核心、两片区、三轴线”发展战略(即以集镇建设为核心、以乡

镇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规划片、以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为发展轴线),把石埠建设成为昌西大门的“工业强镇、经济重镇、产业特镇、旅游名镇”的工作目标。(2)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始终做到认真落实规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步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是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的原则,以“三清三改”为工作重点,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完善了村庄保洁员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实施各村公路和过境320国道连接线建设,完善村级公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建设通 公路网,基本形成了以村级公路为主框架,集镇至各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圈。

三是城乡一体化电网。石埠镇目前已经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目前已建变电所多个,电力网络设施较为完善。(3)重建设强管理,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建设与管理并重,始终是石埠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石埠镇建立了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镇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城镇的长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石埠镇成立规范建房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负责,成立城管中队,落实人员责任,与各村签订了规范建房责任状,依法规范农民建房报批手续,使石埠镇农民建房秩序做到“合理规划、有序报批、依法建设”,有效遏制了以往“乱

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今年石埠镇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章建筑,同时按照县里安排于2013年8月份重新恢复村民建房审批,全县规范农民建房工作石埠镇成绩位于前列,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小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石埠镇现有行政村12个,从人口来看,集镇人口达1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市场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石埠镇大部分村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石埠镇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

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应对策略

综合上面提到的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处理: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近年来石埠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村一品的经济结构是石埠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石埠镇实际,要围绕“两个规划片”以及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三条发展轴线”,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

民。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

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P1。[2].加快城

设的做

考,http://wenku.baidu.com/view/759eaa0402020740be1e9bc7.html 2014-04-18。[3].蒋楠楠,论

设,http://wenku.baidu.com/view/bf20c8eaf8c75fbfc77db244.html 2014-04-18。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

    关于城乡卫生一体化实施意见制定 情况的汇报阜宁县卫生局 2010年11月26日全县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引导系统内干部职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以......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切实统筹城乡发展 着力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 实现更大突破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古渡街道办事处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是新形式下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我市城乡一体化驶入

    我市城乡一体化驶入“快车道” 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也逐渐驶入“快车道”。截止2011年年底,全市梁沟、礼召、毛沟等20个涉农社区有18个......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调研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调研太仓人才网 http://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城乡一体化是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提升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党......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定稿]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