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规的戒毒治疗方案
正规的戒毒治疗方案
中国戒毒指导中心 韩文广
现在全世界公认的戒毒治疗方案众说风云莫衷一是,并非仅仅着眼于解除“躯体依赖”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心理依赖”。一般是从毒瘾形成的机制出发,采取“建构社会——生物医学——心理科学――和谐社会模式”进行多维度的防治。这种现代防治模式根据我们在药物滥用防治的实践中总结了戒毒过程分期:1.戒毒过程心理准备期2.急性脱毒期、3.戒断稽延、4.行为矫治期、5.情绪控制期(因人而异)6.思维方式改变期7.抗复吸期(操守)8.回归社会期。八个阶段,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顾早期脱毒、不顾后期康复的简单戒毒模式。
1.戒毒过程心理准备期:因为戒毒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包括病人本人、父母、夫妻、子女、朋友、单位的领导、自己的下属以及重要的社会关系。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可能朝着一个方向走,总有摇摆和发生偏差的时候,病人在整个戒断的时候不可能不偷嘴、不可能不复吸,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以上我提到的关系当中会这么看待?怎样理解、怎样面对和帮助。
2〃急性脱毒期:这是戒毒治疗的第二步,目前采用较多的有替代递减脱毒法、对症、恢复大脑神经功能、中药治疗等方法,目的是使吸毒成瘾者解除吸毒者的躯体依赖症状,顺利地度过急性戒断反应期。这个阶段通常需要1~3周或更长时间。
3〃戒断稽延期:上述脱毒治疗只是为了吸毒者的戒断症状,而他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身体状况还未恢复,行为也未得到矫正,这些都是导致复吸的因素,因此需要有一个过程来解决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心理扭曲以及长期吸毒留下的行为问题。该阶段主要是采用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社会帮助、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等措施,消除稽延性戒断症状和心瘾,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态度,完成心理上的康复,使其戒毒后能重返社会,成为社会所能接纳的人。该阶段通常需要6~12个月,或更长时间。
4.认知行为矫治期(6-12个月): 所谓行为矫正(,通常指的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当然,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其理论取向不同,对所依据的学习原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研究者倾向于完全的行为主义,而有的则站在认知行为主义的角度上。
5.情绪控制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上,情绪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关键因素。人是受情绪影响的动物,积极的情绪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情绪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正面的情绪引导正面人生,负面的情绪只能给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不仅不能促进,反而只能促退,而且,其危害性不亚于其他负面、消极的行为。现代社会,压力渐大,诱惹渐多,挑战渐强,竞争渐烈,节奏渐快,信息激增,汽车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挤,楼房越来越高,密度越来越大,交往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心胸越来越窄,情绪越来越低沉、消极。该课题的研究应成为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诸多学科予严正关注和重视的内容。
6.思维方式改变期:这是指吸毒者戒毒回归社会之后,对其进行监督、扶持、帮教的系统。这个系统会为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吸毒者在戒毒后能为正常人适应并融于正常的社会之中。该阶段需要更长时间。
7.抗复吸期(操守):抗复吸药主要是采用淡化心瘾这个方面入手。家庭在戒毒、预防吸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吸毒者在戒毒回家后,家庭成员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对其进行关心和照顾:帮助已戒毒者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他们在吸毒时养成的夜间活动、白天睡觉的习惯。帮助他们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保持稳定情绪,避免他们出现情绪悲观,如沮丧、忧郁等。设法调节他们的不良心境,摆脱期渴求毒品的念头,如陪他们散步、郊游,或外出旅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庭、亲友千万不能歧视和抛弃这些已戒毒者,要关心他们的婚姻、就业、生活等问题,使之感受到亲情和温暖。这样才能坚定他们彻底戒毒的信心。
创造适合休养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要精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并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异地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注意保持和恢复已戒毒者的社会适应性,增加他们的识别能力和防毒意识,使其心理活动能与社会协调一致,以达到抗复吸的目的。
8.回归社会期:依靠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你不再是过去的人,你已经改过自新,从而赢得他人与社会的尊重。越是你这样,就越不要自闭,多参加社会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就是依靠自己与社区的力量让自己及时的容入社会,并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摆脱生活困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可以通过自己来创造出来的。
第二篇: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公安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关于印发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4〕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公安厅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艾滋病防治条例》、《戒毒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制定了《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该办法已经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公安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4年12月31日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减少因滥用阿片类物质造成的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和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戒毒成效,规范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戒毒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以下简称维持治疗),是指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选用适宜的药品对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以减轻他们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促进身体康复的戒毒医疗活动。本办法所称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以下简称维持治疗机构),是指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维持治疗工作是防治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维持治疗工作应当纳入各级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与禁毒工作规划,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对在维持治疗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协调、监测评估与监督管理全国的维持治疗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和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上报的维持治疗工作计划,确定各省(区、市)工作任务。
第六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的维持治疗工作规划,开展组织协调、监测评估等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维持治疗工作的审批,组织维持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培训,并对维持治疗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与技术指导。
省级公安机关负责本辖区治疗人员信息的备案登记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维持治疗药品配制单位的审核和确定,维持治疗药品配制、供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治疗人员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工作。
第七条 县级、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商解决维持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维持治疗机构内维持治疗药品使用和有关医疗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依法处理维持治疗工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2—
县级、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维持治疗药品配制、供应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八条 维持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维持治疗人员按照规范提供治疗及综合干预服务,并按规定开展实验室检测、信息管理等工作。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机构相互配合,对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治疗人员,开展必要的社会心理干预等工作。
第三章 机构人员
第九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本辖区内现有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分布状况和需求,结合辖区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规划维持治疗机构的数量和布局,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第十条 医疗机构拟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应当将书面申请材料提交执业登记机关,由其将书面材料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的维持治疗工作规划、本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批准前,应当征求同级公安机关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意见。
被批准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备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有关信息通报同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省级卫生计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当分别报上一级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维持治疗机构的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等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并向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同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申请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以下简称印鉴卡);
(三)具有与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相适应的执业医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安保人员;
(四)符合维持治疗有关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3—
具有戒毒医疗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申请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从事维持治疗工作的医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二)按规定参加维持治疗相关培训;
(三)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医师应当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
(四)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四条 从事维持治疗工作的护士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二)按规定参加维持治疗工作相关培训;
(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五条 从事维持治疗工作的药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二)按规定参加维持治疗工作相关培训;
(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维持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立延伸服药点,并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批。维持治疗机构负责延伸服药点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维持治疗机构依法对治疗人员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外,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维持治疗机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治疗人员的相关信息。
第四章 药品管理
第十八条 维持治疗使用的药品为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规格:1mg/ml,5000ml/瓶)。
配制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的原料药实行计划供应,由维持治疗药品配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用计划,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准后执行。
第十九条 经确定的维持治疗药品配制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配制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并配送至维持治疗机构。
第二十条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凭印鉴卡从本省(区、市)确定的维持治
—4—
疗药品配制单位购进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跨省购进的,需报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维持治疗机构调配和拆零药品所使用的容器和工具应当定期消毒或者更换,防止污染药品。
第二十一条 维持治疗药品的运输、使用及储存管理等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五章 维持治疗
第二十二条 年龄在18周岁以上、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申请参加维持治疗。18周岁以下的阿片类物质成瘾者,采取其他戒毒措施无效且经其监护人书面同意,可以申请参加维持治疗。
有治疗禁忌症的,暂不宜接受维持治疗。禁忌症治愈后,可以申请参加维持治疗。
第二十三条 申请参加维持治疗的人员应当向维持治疗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一)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吸毒经历书面材料;
(三)相关医学检查报告。
维持治疗机构接到申请人提交的合格资料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是否可以参加治疗,并将审核结果报维持治疗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四条 申请参加治疗的人员应当承诺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维持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维持治疗机构开展的传染病定期检查以及毒品检测,并签订自愿治疗协议书。
第二十五条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为治疗人员建立病历档案,并按规定将治疗人员信息及时报维持治疗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
第二十六条 符合维持治疗条件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经乡(镇)、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同意,可以向维持治疗机构申请参加维持治疗。
—5—
第二十七条 维持治疗机构除为治疗人员提供维持治疗外,还需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法律法规宣传;
(二)开展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等传染病防治和禁毒知识宣传;
(三)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及行为矫治等工作;
(四)开展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和毒品检测;
(五)协助相关部门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治疗人员进行随访、治疗和转介;
(六)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治疗人员药物滥用的监测工作。第二十八条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与当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及戒毒康复场所建立衔接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戒毒康复场所应当对正在执行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的人员开展维持治疗相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有意愿参加维持治疗的人员,应当帮助他们与维持治疗机构做好信息沟通。
第二十九条 维持治疗机构发现治疗人员脱失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发现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治疗人员脱失的,应当同时通报相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
第三十条 因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发生变化,不能在原维持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治疗人员应当及时向原维持治疗机构报告,由原维持治疗机构负责治疗人员的转介工作,以继续在异地接受维持治疗服务。
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的,应当会同社区戒毒、社会康复工作机构一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治疗人员在参加维持治疗期间出现违反治疗规定、复吸毒品、严重影响维持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或者因违法犯罪行为被羁押而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等情形的,维持治疗机构应当终止其治疗,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被终止治疗者申请再次参加维持治疗的,维持治疗机构应当进行严格审核,重新开展医学评估,并根据审核和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接受申请人重新进入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机构应当将审核结果及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6—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维持治疗工作的监督管理、督导和考核评估工作。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维持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资质;
(三)维持治疗机构工作职责落实情况;
(四)维持治疗机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
(五)维持治疗药品使用、存储、销毁和安全管理情况。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公安机关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维持治疗机构治安秩序的维护情况;
(二)治疗人员信息登记备案情况;
(三)治疗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处理情况。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维持治疗药品的配制和质量控制情况;
(二)维持治疗药品的供应情况;
(三)维持治疗药品配制单位药品的安全管理情况。
第三十六条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制订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并对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维持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处理个人或者组织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
第三十八条 开展维持治疗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维持治疗有关技术规范。维持治疗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条 维持治疗机构提供维持治疗服务的价格执行当地省级价
—7—
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有关规定。维持治疗机构按规定收取治疗人员的诊疗费用,可以用于维持治疗药品的配制、运输、配送和维持治疗机构的日常运转、人员培训、延伸服药点的管理等各项开支。
第四十条 符合规划设立的维持治疗机构所需设备购置等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一条 维持治疗机构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确需治疗且经济困难的治疗人员给予体检、维持治疗费用减免等关怀救助。
第四十二条 维持治疗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维持治疗工作中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暴露后预防措施。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维持治疗需要使用其他药品时,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确定并公布。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辖区内已经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机构进行审核评估。符合规定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其维持治疗机构资格,同时将情况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对不符合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予以复查。仍不合格的,撤销其开展维持治疗机构资格,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仅适用于维持治疗工作,其他戒毒医疗服务适用《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卫医政发〔2010〕2号)。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卫疾控发〔2006〕256号)同时废止。
—8—
第三篇:结核病治疗方案
结核病治疗方案
短程督导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
目前我市采取(1)全程每日用药;
初治菌涂阳肺结核:
主要推荐短程化疗方案为:2HRZE/4HR 强化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3联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每日1次:(按体重服药)50公斤以上服5粒、50公斤以下4粒,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2个月。二月末加强一月强化期。
继续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联药(异烟肼、利福平): 每日1次:每次2粒,共4个月。
2、初治菌涂阴肺结核:化疗方案为:2HRZE/4HR 强化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3联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每日1次:(按体重服药)50公斤以上服5粒、50公斤以下4粒,共2个月。继续期:
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2个月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联药(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每次2粒,共4个月。
3、复治菌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为:3HRZE/6HRE 强化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3联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每日1次:(按体重服药)50公斤以上服5粒、50公斤以下4粒,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3个月。二月末加强一月强化期 继续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联药(异烟肼、利福平):2粒,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6个月。
第四篇:H7N9治疗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方案
当前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我国华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省(市)出现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病例,已经有死亡病例。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13‟7号)文件要求,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各县(区、管理区)卫生局和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区、管理区)要成立本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医疗救治工作预案,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工作责任制度,同时,成立本辖区临床专家组,负责指导本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二、确定定点医院、成立临床救治专家组
我市市级定点医院为人民医院,XX医院为后备定点医院,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成立市级临床救治专家组(见附件2),对病例的诊断和危重病例的救治实行会诊制度。各县(区、管理区)卫生行政部门也要指定一家综合能力强的医院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收治定点医院,组建临床救治专家组。定点医院负责接收本辖区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各定点医院要健全工作制度,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检分诊、医疗救治、院感控制和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医疗救治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承担本地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利用发热门诊并设立流感样疾病的分诊点。
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应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和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要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要询问近期有无到过疫区,防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按要求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工作。
四、规范诊断,正确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要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卫发明电„2013‟5号)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卫发明电„2013‟6号),加强技术培训,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要组织临床专家进行判定,保证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非定点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要认真进行鉴别诊断,明确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应立即转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类诊所、门诊部要严格控制接诊或截留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或禽流感样病人。
五、结合实际,做好H7N9禽流感病例救治的物资储备
各县(区、管理区)卫生局要及时掌握辖区内药品、防护用品、试剂和呼吸机的储备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把握疫情,结合实际,做好药品、防护用品及相关设备的储备及呼吸机等急救器械的维护,使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六、疫情报告及病人转运与转诊
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及时报告,以便准确诊断、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的病情进展、诊疗情况、病情转归及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等信息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人感染H7N9
禽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要按传染病转诊规定进行转诊运送,转运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七、加强防护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物品以减少职业暴露,离开病房时必须进行手消毒并脱出防护用品。隔离病区内,被病人污染的物品及医疗器具必须采取消毒措施,隔离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第五篇:社区戒毒工作考核方案
社区戒毒工作考核方案
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制度的落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做好我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任务
明确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和具体职责,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专职队伍和工作体系,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章制度,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运行,加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保障,保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措施
全镇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月5日—2月28日)
1、组织机构
镇政府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2、职责分工
镇政府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责任主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指导成立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指导专职人员和社工开展实际工作,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为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定点的戒毒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各项措施。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监护小组由社区专职戒毒社工、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家庭成员等组成。社区戒毒人员的戒毒医疗和护理由县卫生局指定的医疗机构负责。镇社会事务办将戒毒人员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镇司法所负责对刑满释放、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释放的吸毒人员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向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并对社区戒毒人员开展禁毒法制教育。镇派出所要确定禁毒民警,负责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报批和定期检测,配合专职社区开展工作,对违反社区戒毒(康复)规定和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人员依法处理。
3、保障体系
一是人员保障。镇政府按照辖区每20名实有吸毒人员配备1名戒毒专职社工的标准统一招聘戒毒专职社工。戒毒专职社工年龄应在25—55岁之间,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热心禁毒事业,品行良好且无违法犯罪记录,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能胜任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是经费保障。镇政府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启动经费,每年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作出长远打算,设立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名吸毒人员每年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1500元标准核定,其中年工作经费按该标准计算达不到1万元的,按1万元核定;戒毒专职社区月工资按照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核定,其社保、医保等缴纳标准参照当地缴费标准确定。
三是基础设施保障。设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专门办公场所,配备计算机等必备的办公设备。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3月1日—3月31日)
1、基础工作
一是彻底掌握社区吸毒人员底数。各村(社区)对辖区内吸毒人员进行逐人逐户调查,彻底掌握吸毒人员底数,并根据吸毒人员实际情况签订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协议,确保在3月31日之前签订协议的吸毒人员数达实有吸毒人员数70%以上。
二是加强专业培训。镇政府负责、县禁毒办配合组织社区的支书、主任、专职社工和社区民警进行全面深入的社区戒毒(康复)业务培训,提高戒毒工作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应熟悉禁毒法律法规政策,熟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掌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方式方法。
三是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戒毒宣传活动,不仅要向吸毒者亲属、朋友、邻居、亲戚宣传,还要向社会各界宣传。尤其注意对新的戒毒理念、戒毒制度、吸毒人员享有的权益等内容进行深入宣传,使全社会包括吸毒人员及其亲属正确认识社区戒毒(康复)的意义,从而主动积极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2、运行机制
一是例会制度。镇政府定期召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社区监护小组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听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情况汇报,协调处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村(社区)也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日常工作制度。镇政府建立和完善社区戒毒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机制,制定《社区戒毒工作规范》、《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
三是建档统计制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工作档案,各类档案材料应当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材料齐全。
(三)全面运行(20XX年4月1日—6月30日)
镇政府负责组织开展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尿样检测、帮教谈心、家访活动,督促社区戒毒人汇报戒毒情况,为社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就学援助、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社区救济等工作;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书的社区戒毒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书面告诫;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有吸毒行为的及时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区戒毒工作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禁毒法》贯彻实施必须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我镇禁毒工作成效的巩固和长远发展。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组织开展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齐抓共管,形成机制。禁毒工作涉及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发挥主动,积极参与禁毒工作,发动群众积极配合、支持、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员吸毒人员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努力降低毒品需求。
(三)严格考核,加强督导。镇政府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列入工作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派出所对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监护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年终考评,并将此项考评作为工作绩效考评依据之一。
(四)建立奖惩制度。镇政府年终对各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成效显著、工作考核优秀的单位和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精神、物质奖励;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推诿,措施不落实,弄虚作假,视情予以综治工作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