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肝癌的中期治疗方案
肝癌到了中期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那么肝癌的中期治疗办法有什么呢?常见的肝癌的中期治疗办法主要有:
介入治疗
也是常被采用的手段,那么这种手段有哪些局限呢?肝癌主要供血依赖肝动脉,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供,癌细胞可以“苟安偷生”。即使操作超选择顺利进行,由于高压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误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转移产生;有的病人一次治疗后血管即堵塞,以致再操作困难。
放疗
也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进展,很多早期不能手术的小肝癌采用现代放疗可获得根治,且肝功能损伤较小。以体部伽马刀为例,体部伽马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与放大镜的聚焦过程类似,把放大镜置于阳光下,放大镜下面会成一个耀眼的光斑。光斑以外的地方,温度没多大变化,而光斑处却灼热得可以点燃一些物体。同理,放射剂量集中到肿瘤区域,使肿瘤接受到足以致死癌细胞的剂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多细胞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是肿瘤治疗领域公认的“三板斧”,在临床中,“三板斧”同时也是“双刃剑”——虽然能暂时遏制肿瘤发展,却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其扩散和转移,特别是放、化疗,会带来巨大的毒副作用,极易让患者产生恶心、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症状,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从根本上影响治疗效果。
MCT多细胞免疫治疗结合放射疗法,可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增加放疗的敏感作用;结合化疗药物,能减轻消化、血液等多个系统发生的药物副反应,增强对肿瘤组织的抑制或杀灭作用。MCT多细胞免疫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克服了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式“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在精确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能修复、提高病人的免疫系统,全方位防止扩散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近一倍。
第二篇:肝癌介入治疗缺点
肝癌介入治疗缺点:
1、肝癌主要供血依赖肝动脉,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供,癌细胞可以“苟安偷生”。
2、操作有一定难度,导管应超选择进入供血动脉疗效才佳,但有时进入肝动脉都很困难。而有的肝癌可多血管供血。
3、尽管超选择进入,仍有明显副作用,我院资料分析,消化道反应最多。
4、已有门静脉癌栓者须酌情考虑或去除癌栓。
5、即使操作超选择顺利进行,由于高压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误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转移产生。
6、对正常肝细胞仍有损伤,少数病人甚至出现肝机能不全。
7、对癌块太大者疗效欠满意。
8、有的病人一次治疗后血管即堵塞,以致再操作困难。肝癌做介入好不好?为了使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临床上一般加以药物辅助治疗,灰树花D阻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由日本难波宏彰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并提取成功的高效抗癌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禁忌少,无毒副作用。
第三篇:肝癌误诊致使治疗延误引发的医疗纠纷1例分析
【关键词】肝癌;误诊;医疗纠纷;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2-0083-0
3因医院在诊断过程中的失误,患者的肝癌被一
而再再而三地误诊,最终患者因肝癌死亡,随后医患
之间发生纠纷,并就此诉诸于法院。该事件中,由于
肝
癌目前并无绝对有效的彻底根治方法,而医院的误诊又的确客观存在,这给责任的认定带来一定困
难。本案经两审历时两年,法院最终明确双方责任并
予以判决。这对于类似案件诉讼和鉴定类型的选择
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方面都有所借鉴和启发。
案情介绍
2001年2月17日。吴某某因“上感”前往某区
级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建议其进行b超检查,结
论为:肝内见3.5 cm×3.3 cm低回声区,ct检查印
象为:肝脏内占位不排除,并建议增强扫描以排除
“肝占位”。为了明确诊断,2月20日吴某某又在该
医院行增强ct扫描。诊断结论:肝质内无明显占位
征象,印象为脂肪肝。同年7月1日,吴某某又去该
医院体检.b超显示肝右叶见4.7 cm×4.3 cm稍低
回声。7月12日再次行增强ct扫描显示肝右叶前
部局限性密度更低影像,诊断结论仍然是脂肪肝。同
年12月12日,吴某某在该医院b超检查,示肝右
叶见6.2 cm×5.3 cm低回声区。边界清。提示肝右
叶占位。12月14日。吴某某前往省肿瘤医院做ct
检查。检查结论为肝内占位,考虑原发性肝癌。12月
17日。吴某某人住该区级医院治疗。诊断为肝右叶
癌。并于同月21日行肝癌卫星灶切除手术。20o2年
1月15日。吴某某出院。后前往上海某肝胆外科医
院治疗。前后总计花费103 694.9元。2002年7月9日。吴某某因肝癌死亡。
2002年7月22日。吴某某家属向某区人民法
院起诉。认为由于该区医院医务人员一再的诊断失
误,致使其亲人吴某某未能及时查明患有肝癌,丧失
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了吴某某的死亡,要求
被告医院赔偿经济损失2o万元,并向其赔礼道歉。
司法鉴定
经法院委托市某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
意见:患者吴某某2001年2月17日的b超肝内见
3.5 cm×3.3 cm低回声区;ct检查。印象为:肝脏内
占位不排除;2月20日增强ct扫描,结论:肝质内
无明显占位征象。印象为脂肪肝。根据以上的检查,客观上不能提示肝脏恶性肿瘤。医院在此次的诊疗
过程中不存在医疗过失行为。7月1日吴某某体检
b超显示肝右叶见4.7 cm×4.3 cm稍低回声,与
2月17日b超检查比较肝内低回声区增大。7月12
日增强ct扫描显示肝右叶前部局限性密度更低,印象为脂肪肝。而客观上ct片提示肝右叶内似见
4.0 cm×3.0 cm×3.0 cm的低密度区,边界欠清,肝
右叶有病灶。但性质待定。虽然根据本次检查仍然不
能确诊肝右叶恶性肿瘤,但结合2月份检查情况有
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的必要。若建议行确诊肝右叶
病灶性质的检查。就有可能及早确诊疾病的性质。因
此,该医院在此次医疗行为中存在一定过失,此过失
行为与患者吴某某肝右叶癌的发生与发展无因果关
系。而与治疗预后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法院判决
2004年6月,一审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被告
医院在吴某某诊疗过程中虽存在一定的医疗过失行
为,但此医疗过失行为与吴某某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无因果关系。而与治疗预后有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因此被告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并没有增加患者治疗
肝癌的相关费用。故对于原告要求被告医院赔偿医
疗费等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公民的姓名
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侵
害人赔礼道歉。但原告的上述权利并未受到被告医
院的侵害。所以要求被告医院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
不予支持。考虑到此医疗过失行为与治疗预后有可
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有可能对吴某某的治疗效果产
生不良影响,进而给原告精神上造成一定损害,为此
被告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法院判决:被
告医院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向原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告支付死亡赔偿金30 000元;驳回原告要求被告医
院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
随后。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
提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重新委托司法
鉴定,以明确
被告医院的过错程度.并改判被告医院承担患者死
亡的全部民事责任和全部诉讼费用。二审法院审理
后认为患者吴某某的死亡与被上诉医院的医疗过失
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依据不足,要求被上诉医
院承担全部医疗、交通、护理、营养、丧葬等费用的上
诉请求不予支持。
讨论
一、本案定性问题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事
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
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就决
定了构成医疗事故的前提必然是医疗过失行为和患
者的损害后果之间有必然直接的因果关系。而这种
“直接必然”体现在过失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的因果关联是判定医疗事故成立的重要因素。在某些
时候。虽然医务人员存在过失行为,甚至也的确存在损害结果,但该损害结果与过失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医疗事故因而也就不能成立。
【 】本案中,医务人员的误诊误治客观存在,但患者的死亡却并非是死于误诊误治,而是死于其原有疾病
肝癌。考虑到肝癌目前并无有效的根治措施,被告医
院的误诊误治只是可能对患者的最终死亡起到加速
作用。且这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并非绝对肯定的推
测。所以本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二、误诊的责任确定
在医疗活动中造成误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
能是仪器的许可误差、仪器未及时维修造成的误差、医务人员经验的欠缺造成的判断失误、医务人员未
依诊断常规作出的错误判断或医务人员疏于职守造
成的失误等等。所以对于确定其相应的责任范围时,应全面审核各种致害因素以及各种事实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责任范围。而只要认定在原因事
实中存在与民事主体有法律联系的事实,就由其承
担全部损害后果。起码是不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的。
司法实践中。误诊的责任确定应更多地考虑医
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医
务人员有责任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及医院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所提供的条件,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在误诊行
为中医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应超过其注意义务,而对医务人员职业行为过失提起的诉讼中,其注意
义务则应以专业标准来衡量。囟由于在医疗行业中
存在许多分工,就医师而言,他们的注意标准应依据
其所属专业、经验、拥有的技术条件等而加以判断,专科医师对其专业领域内的注意义务标准要高于一
般医师的注意义务,高级医师的注意义务就比初级
医师的注意义务要高,误诊的判定也应以一个熟悉
掌握该医疗技术的人为标准,而不应以掌握该项技
术最好的人为标准。[3】此类标准在实践中可将国家
卫生部、教育部在全国通用的“医学院校统编教材”
中规定的诊疗标准、用药原则和中华医学会提出的且已被临床广泛运用的诊疗技术规范作为参考依
据。所以,如果患者所患疾病属于医务人员在一般情
况下应当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并治疗的病情,医务人
员却做出误诊,即使不构成医疗事故,也应根据《民
法通则》的规定,由医院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临床实践中,ct检查对肝癌有着较高的分辨
率,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可以检出直径1.0 em
左右的微小肝癌,嗍因此当本案中患者ct片提示肝
右叶内似见4.0 em×3.0 em×3.0 em的低密度区,边界欠清,肝右叶有病灶,性质待定时,作为一般诊
疗常规医务人员有进一步检查确诊的必要,被告医
院作为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水
平不应做出此类延误诊疗行为,且因肝癌的预后取
决于能否早期治疗,早期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癌预
后的关键因素,而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也达到
了30%一50%。嘲所以该误诊行为可能已对患者的治
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患者的治疗预后可能存
在因果关系,被告医院就此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任。
鉴于疾病(特别是严重疾病)发现及时,确实可
能减少患者的人身伤害程度甚至挽回患者的生命,如单纯或过度强调误诊误治与患者损害结果的直接
必然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害患者利益,引发
医患矛盾的激化。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今后立
· 85 ·
法或司法实践中能予以考虑,对不同的误诊误治行
为区别对待(也应考虑到误诊误治的发生原因以及
误诊误治导致患者生存几率降低中的比例),以使责
任分担更趋合理,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
医疗服务质量。
三、诉讼类型和鉴定类别的选择
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存在司法鉴定和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两种鉴定结论如果都是合法有效的,都可
能被法院所采信。但由于两种鉴定在鉴定内容、鉴定
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鉴定结论很有可能存
在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诉讼结果,因为根据医疗事故的定义,只有医疗过失行为和医
疗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直接的因果关系,才可能
将该事件定性为“医疗事故”,尤其是根据《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的规定:不是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
偿责任。所以对于案件诉讼类型和鉴定类别的选择
就显得更为关键。
鉴于本事件误诊行为的特殊性,本案原告向法
院以人身侵权提起诉讼而非医疗事故诉讼,并在法
院受理案件后,申请了司法鉴定而非医疗事故技术
鉴定,以明确医患双方的过错程度,这样做能够最大
限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认为法院在审
理类似案件时,可以考虑如果作为原告的患方提出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要求时,法院应允许进行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如果作为原告的患方提出医疗纠纷人
身损害赔偿时,人民法院应支持其要求司法鉴定的申请,这也是因为作为原告的患方对于采取何种诉
讼具有选择权,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姜柏生,田侃.医事法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0
【2] 王艳柯.论英美中医务人员行为的注意义务[j】.法律与医
学杂志,2002,9(3):206~209
【3】程宏.论医师的注意义务【j】.医学与社会,2005,(2):43
[4] 陈孝平.外科学【m】.figs..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55-656
[5】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9-520
(收稿:2006—10-31;修回:2007—04—06)
第四篇:H7N9治疗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方案
当前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我国华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省(市)出现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病例,已经有死亡病例。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13‟7号)文件要求,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各县(区、管理区)卫生局和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区、管理区)要成立本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医疗救治工作预案,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工作责任制度,同时,成立本辖区临床专家组,负责指导本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二、确定定点医院、成立临床救治专家组
我市市级定点医院为人民医院,XX医院为后备定点医院,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成立市级临床救治专家组(见附件2),对病例的诊断和危重病例的救治实行会诊制度。各县(区、管理区)卫生行政部门也要指定一家综合能力强的医院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收治定点医院,组建临床救治专家组。定点医院负责接收本辖区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各定点医院要健全工作制度,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检分诊、医疗救治、院感控制和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医疗救治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承担本地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利用发热门诊并设立流感样疾病的分诊点。
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应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和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要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要询问近期有无到过疫区,防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按要求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工作。
四、规范诊断,正确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要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卫发明电„2013‟5号)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卫发明电„2013‟6号),加强技术培训,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要组织临床专家进行判定,保证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非定点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要认真进行鉴别诊断,明确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应立即转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类诊所、门诊部要严格控制接诊或截留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或禽流感样病人。
五、结合实际,做好H7N9禽流感病例救治的物资储备
各县(区、管理区)卫生局要及时掌握辖区内药品、防护用品、试剂和呼吸机的储备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把握疫情,结合实际,做好药品、防护用品及相关设备的储备及呼吸机等急救器械的维护,使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六、疫情报告及病人转运与转诊
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及时报告,以便准确诊断、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的病情进展、诊疗情况、病情转归及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等信息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人感染H7N9
禽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要按传染病转诊规定进行转诊运送,转运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七、加强防护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物品以减少职业暴露,离开病房时必须进行手消毒并脱出防护用品。隔离病区内,被病人污染的物品及医疗器具必须采取消毒措施,隔离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第五篇:结核病治疗方案
结核病治疗方案
短程督导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
目前我市采取(1)全程每日用药;
初治菌涂阳肺结核:
主要推荐短程化疗方案为:2HRZE/4HR 强化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3联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每日1次:(按体重服药)50公斤以上服5粒、50公斤以下4粒,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2个月。二月末加强一月强化期。
继续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联药(异烟肼、利福平): 每日1次:每次2粒,共4个月。
2、初治菌涂阴肺结核:化疗方案为:2HRZE/4HR 强化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3联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每日1次:(按体重服药)50公斤以上服5粒、50公斤以下4粒,共2个月。继续期:
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2个月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联药(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每次2粒,共4个月。
3、复治菌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为:3HRZE/6HRE 强化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3联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每日1次:(按体重服药)50公斤以上服5粒、50公斤以下4粒,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3个月。二月末加强一月强化期 继续期: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联药(异烟肼、利福平):2粒,乙胺丁醇片:每日1次,每次3片共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