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6: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第一篇: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工 作 汇 报

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区发展状况,进一步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找出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政策和管理建议,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

二、工作项目内容及工作范围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本次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基础调查,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包括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三个部分。同时根据国家要求及相关规定进行成果编制,并负责成果验收与更新工作。

本次评价对象为经省政府批准并依法公告界线范围内的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部土地。依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6号确定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东、西两块,审核面积为415公顷,实测面积为415.53公顷。在评价中以实测面积为此次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东区四至范围:东至刘中村、道东村,南至道东村、南广路,西至道西村、南沟里村、沙河沟村、大碑村、女儿河引桥,北至女儿河;西区四至范围:东至武汉街,南至女儿河,西至昆明街,北至市府路。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组长: 副主任)刑恩国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常务副组长:

马玉喜

(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副局长)

陈德新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小组成员:刘锦刚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刘华山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局长)刘学顺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建局副局长)王宝玉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商局副局长)徐光达

(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利用股股长)(2)工作实施方案

① 开展工作阶段(2009年3月15日—2009年5月5日)组织实施单位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动员大会,落实联络员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② 成果编制阶段(2009年5月6日—2009年6月10日)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图件编制、报告编制、建立数据库等,并将评价成果上报甲方申请审查、验收。

③ 审查、验收阶段(2009年6月10日—2009年6月30日)项目承担单位配合组织实施单位将评价成果呈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验收。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的借鉴意义。这次集约利用评价的圆满完成,不仅对园区的建设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更是为今后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本次评价工作对园区开发建设的意义及总结如下:

1、建立用地信息平台

通过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利用最新调查的一手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了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审核用地范围内的用地信息平台,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持续化、动态化创造了条件。

2、达成集约用地的共识

在基础调查分析、指标现状值提取的基础上,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部门领导和土地管理方面专家,就评价指标理想值和权重值开展了广泛咨询,强化了各部门领导集约用地的意识,对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和目标基本达成共识。

3、推动土地管理工作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调研工作,为土地管理摸清家底,掌握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信息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今后土地管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方向。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根据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思路,通过对园区公告审核范围内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调查,为全面推动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土地使用综合效益

一、各类园区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核芯”,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载体。我市自1994年首次设立江北经济开发区,近二十年来,共有各类园区 个,通过不断调规扩规,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占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5)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的%,园区实际建设面积达平方公里,二十年邵阳市建成区面积实际增加平方公里,园区建设面积占%。二十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创造我市以上的外贸出口额、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故我市应该将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土地使用综合效益作为抓手,实现我市的土地土地使用综合效益最大化。

目前存在问题:一是园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表现为“无地可用”。据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的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省内约有1/3的园区因土地资源不足需要调区扩区。如张家界经开区、郴州经开区已经面临工业项目“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据摸底测算,宝科园区域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仅 亩左右,按照每年亩的开发速度,年后将再度遭遇土地瓶颈,目前就已经需要扩规,邵阳民营经济开发区区域内可 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仅 亩左右,按照每年亩的开发速度,年后将再度遭遇土地瓶颈,二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与湖南省内其他园区相比,我市的园区土地投入产出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杭州开发区工业用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别达到800万元/亩、1700万元/亩)。三是大部分园区仍然存在入园企业(项目)土地闲置的现象,且处置难度大。如按照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土地批文两年之后自动失效,但很多情况下,一个土地批文实际包含有多个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已经实施,个别项目没有实施,土地批文到期后是所有项目都失效,还是部分失效,在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中难以找到处置依据。

二、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园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邵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土地需求持续高涨。然而,迅猛发展的园区经济与实际可利用土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土地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据测算,我市市区土地综合开发成本达到了97万元/亩的高水平,邵阳地区绝大部分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成本已超过50万元/亩。因此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园区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实现长远发展的惟一出路和必然选择。土地是园区生存的根基。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的整体效益,是形势所迫、政策所指、民心所向。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导向作用,加快园区产业集聚

1、优化产业布局规划

首先,要优化空间布局,以宝科园为主体,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突出规划龙头作用,按照错位发展和联动互补的原则,调整优化主体功能布局,设立若干园区,明晰产业定位,以指导相关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实行有序开发,发挥集聚优势。加强各园区的资源整合,根据各类园区定位的发展方向,以一个主导产业,1-2个配套提升产业的要求进行规划,由园区管委会会同商务、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核定,以彰显各园区特色。统一建设生产服务、仓储物流、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实行园区公共设施共享共用,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不得超过7%。其次,要完善优化并刚性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各功能园区在主体功能定位的指导下,按照“功能配套、集聚发展”的原则,明确园区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分区发展规划。同时切实加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和持续性意识,尽可能减少出现因项目定地块、因项目调规划等情况,培养产业集聚能力,形成“洼地”效应和品牌效应,提升土地效益

2、优化园区用地结构。建立健全招商项目联审制度,科学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工业建设用地容积率、投入产出率等刚性指标,严格项目选址、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容积率、投入及产出等准入评审,严把项目质量关,避免走占地大、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粗放式发展路子。坚持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引进和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节能环保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型企业用地比率。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服务外包等服务型产业和总部经济,切实加强公共办公楼、公共休闲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形成“工业项目向产业区集中、公司办公向总部集中”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积极探索“适度提高城镇建筑容积率,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的新路子。按照产业积聚、布局合理的原则设立企业孵化区块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块,引导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不能达到准入标准的小微型企业进入相应区块进行培育,逐步改变每家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独门独院、五脏俱全”的粗放方式。树立立体化用地观念,向地下要空间,向上拓展空间,探索推行园区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和空中绿化等有效举措,引导园区企业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走内部挖潜、增产不增地的发展道路。同时切实加强项目履约管理,关注 4 和调度投资强度和投资进度等刚性指标,对履约能力不强的企业(项目)及时进行调整。

二)、严格项目用地条件

1、依照产业规划供地

在公开出让工业项目新增用地时,除明确投入产出、建设条件等要求外,根据所在工业园区或集中区的产业规划要求,增加对产业类别的规定。实行园区设定产业、产业选择园区的用地原则,凡不符合园区产业要求的原则上不予供地,以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程度,促使公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2、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

进一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率等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增加用地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总投资3000万元(外资500万美元)以下、用地规模20亩以下的新增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一律入驻标准厂房。

3、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严格执行国家新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用地标准,在建设项目审批、用地预审、供地审查时,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指标及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申请增资扩建用地的,必须首先使用已有建设用地,并将已有的土地 与新申请用地数量一并核算用地指标。对产业无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依据控制性规划,一般应建造3层或3层以上多层厂房,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容积率一般不得低于0.7,建筑密度一般不得低于40%,绿地率一般不得大于15%。

4、实行分期供地制度

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可以预留规划范围,根据其实际到账资金和建设进度进行分期供地,不得先供待用。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工业建设项目,由国土部门牵头,会同经信委、商务、环保、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论证后确定供地计划。

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建立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数据库

各开发区要积极开展存量土地调查,对城镇建设用地中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价,建立并定期更新相应的数据库,为依法盘活处置提供基础依据。

2、依法处置闲置土地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强化“强势分割、强力征收、强制收回”措施,着力处置闲置土地。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采取等价置换、安排其他项目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并充分利用。土地 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征缴增值地价,闲置土地按照上限标准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未按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规定开发建设,建设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约定的开工日期满1年,已动工建设面积占该宗土地应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超过1/3但未达到4/5的,或者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占该宗土地应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超过4/5,但绝对空闲面积超过15亩以上的,认定为未充分利用土地。未充分利用土地应当依据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收取违约金

3、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鼓励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除特殊行业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单层厂房。按照计划,每年新建一定数量的的多层标准厂房,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用地。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新建工业项目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一层全额征收,二层、三层减半征收,三层以上免征。

第三篇: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自查报告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成果自查报告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

按照市局《转发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东国土资〔2008〕211号)精神,我委聘请广东省地价评估中心,依据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组织完成了《东莞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任务书》的各项工作。现就松山湖园区集约用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清理整顿后审核公告的面积为10平方公里。

根据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开发率、供应率和建成率分别为83.30%、83.41%和82.00%,工业用地率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率分别为63.67%和57.11%,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和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分别为0.71、34.00%、0.89和45.23%;用地效益: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为5250.00万元/公项,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为19800.00万元/公项,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为21000.20万元/公项;管理绩效:到期项目用地处置率和闲置土地处置率均为100%

和100%,土地有偿使用率和土地招拍挂率分别为80.98%和27.00%。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法依规用地,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

二、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我委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严格依法补偿安置失地农民,以产业用地为主,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三、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符合园区的实际情况,可为制定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二○○九年二月二日

—2—

第四篇: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班级:土管12-1 学号:20126961 姓名:陈杨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地矛盾尖锐。如何缓解这种矛盾,如何利用好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为集约利用方式,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城市用地潜力,走内涵式城市发展道路。本文主要是就近年来的阐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迫切性;简单总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研究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评价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is sharp.How to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how to use the good land, especially the urban land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china's land use situation demands that we must change the l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intensive us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land use, improv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fully tap the urban land potential, take the ro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type city.thepaper analysesthe urgency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of ourcountry;simple summary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the impact factor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bout our country’s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Key words: city;land for construction;intensive use;evaluation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城市土地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探讨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门问题。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前期,受郊区廉价土地的诱惑,城市盲目向外蔓延,这种日益扩大的城市蔓延现象,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和林地资源,使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许多在这片占老大陆生存了几万年的物种也在这场过度郊区化中大批灭绝,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用地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粗放化经营,引发了通勤成本高、出行时间长、中心区衰败、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0.9hm2,仅为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33.9%,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0.1h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多,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从1981年~199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净增约139万km2,总量增长1.87倍。这种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持续下去。同时来自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我国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从1996年到2004年不到l0年时间内,全国耕地减少了l亿多亩;与此同时,大量土地被租放利用,甚至浪费。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4.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的日益匮乏是中国现阶段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2],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4],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5],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尤为重要[6]。

2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集约利用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用地研究,来自于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他认为农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增加土地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一般把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技术和劳动投入量看作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表示土地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结合程度。所投入资本、技术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随着城市土地的研究,借鉴了农业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复杂性,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没有形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下,高效的管理方法,产出高的经济效益。[7];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单位面积的投入及其使用状况[8]。

但是最终达成了三点,其如下:

1.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和较高强度开发利用相联系

2.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要以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为基础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明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外,我们需要知道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剖析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可将其分为直接影响因素:人口因素、土地价格因素、土地投入因素;间接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土地市场因素、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土地投机因素、土地政策因素、税收因素、心理因素[9]。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3.1为什么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针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开展,但是,以往开展的土地调查工作仅大体摸清建设用地的数量及其变化,建设用地的质量、利用程度及可供挖掘的潜力状况等却是未知数,因此,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开展评价迫在眉睫。

3.2土地评价体系的形成

当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潜力评价。现状评价主要是根据当前土地利用情况及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计量方法,对耳前状况的一个评定;而潜力评价是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一些土地利用优化措施,评价城市土地利用中潜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是总的来说,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较多[10-14],但如其他所有评价体系的研究一样尚未有公认的标准。3.3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

1.北京大学的赵鹏军,采用目标法从高效化与集约化两个方向,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经济效益的高效化、社会效益的高效化、环境效益的高效化与土地利用的充分化、土地利用的紧凑化、土地利用的综合化七个子目标方向构建了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评价体系21个指标。

2.西南师范大学的刘力与邱道持,从土地投入、土地产出、经济效益、土地生产率四个方面确定了9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并且运用熵权法对北京、上海等13个特大城市进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是经济效益评价。

3.同济大学的何芳教授,从总量经济效益、水平结构集约、垂直空间集约、动态潜力四个准则层,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城市投入产出效率、社会生态效益、用低比例、土地级差潜力、土地利用强度、时间尺度七个要素层构建了36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因子。3.4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对象

包括宏观城市总体评价、中观城市功能区评价、微观具体地块三个层次的评 价。并且建立了各自对应的不同的指标体系。3.5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1.同济大学的何芳教授,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这也是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

2.东北师范大学的陈鸥,采用极限条件判别法,首先将标准值分为若干组,并选取一组作为极限指标,将所需评价地块相应指标与该极限指标对比评价,从而确定城市土地地块利用状况。该方法对于地块评价结果偏低,需要进一步的判别。

3.西南师范大学的刘力、邱道持采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权重,并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5]。

4.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理论方面并未形成体系,在评价指标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在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评价指标合理值选取、评价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6]。具体如下: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驱动力研究,当前的学者对于建设用地的理论研究颇多,但是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研究较少,同时也缺少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关系研究。

2.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值确定研究。土地利用建设评价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判读。有必要结合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等学科,从多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值取值的方法和合理值的标准。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不完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GIS等技术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在初期。技术发展在初期,没有具体的时间模型需要未来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顾湘, 姜海, 曲福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一以江苏省为例.资源科学.2006,28(6): 112-119.[2] 杨东朗, 安晓丽.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经济地理, 2007,27(3): 470-475.[3]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宄进展及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85-95.[4] 高志强, 刘纪远.基于遥感和GlS的中国土地潜力资源的研究.遥感学报.2000, 4(2): 136-140.[5] 郭爱请, 葛京风.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资源科学.2006, 28(4): 65-70.[6]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自然资源学报,2003,18(4): 412-422.[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5): 1-5.[8]丘金峰主编.房地产法辞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9]贾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冈素分析及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0]韦东, 陈常优, 屠高平.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研究——以我国30个特大城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2).[11]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 2006(08).[12]许坚, 邵捷传.科学发展观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5(06).[13]龚义, 吴小平, 欧阳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浙江国土资源,2002(01).[14]杨红梅, 邱道持, 张传华, 等.基于因素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02).[15]夏春云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2): 19-23 [16]王业乔.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24-31.

第五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工作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源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着力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用地模式。对于控制开发区盲目扩张,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增强土地参加宏观调控,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重点为三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二、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必须做

①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7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2008年7月7日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②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该项工作与下一城市批次用地指标直接挂钩

2、应该做

①国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能的要求 ②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要求的区域土地政策调整。

③作为今后开发区和高薪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值得做

①作为今后土地管理的主线,代表未来、方向和基础。

※正规化、制度化、信息化

②内部工作管理流程再设计,代表效率和效益。※摸清底数、从打基础、提供依据

三、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特征

1、综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多指标、多手段

2、整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数据整合3、评价性的工作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多个部门管理成果诊

断性的说明

四、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

1、认清工作主体:各级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理委员会(即政府)为该项工作责任主体,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承办单位。

2、经费问题:经费承担单位为各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

理委员会,(来源于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

3、作业队伍:由市局、分局、区政府协调确定

4、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根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及性质要求必须成立一各工作协调小组,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各参与单位(由中介机构对该项工作评价、预算后列出名单)局长任组员,并且确定工作联系人(要求各单位领导当面授权业务骨干为工作联系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重点、困难、差距、1、重点:领导重视

争取市里、区里领导的重视至关重要,是此项工作开展的保障、基础。由于该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整合性,多部门参与协调的项目,并且为各部门日常工作以外,额外的、阶段性的工作,没有领导的行政干预、行政命令,只靠部门间沟通将极难开展。

2、困难和差距 ①积极性、动力性不足:此项评价工作作为我们高新区所在政府是一项“先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的工作,而比如大连金州开发区作为全国试点单位之所以搞有声有色,也因为本身发展需要扩区,(由原来批准的2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60平方公里,由生产要素扩张发展到产业集群化),本身政府就想寻求一个机会扩区,正好借此东风,可谓多赢。所以政府非常重视,下大力气,才有现在的成果。反观锦州高

薪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域等原因,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高新区自身的功能。(“已经变成城区的一部分”谢厅长点名)完善自身已经很困难,更谈不上扩区、升级了。②经济、地域、制度、规范化发展水平与大连等发达地区有不可比拟的差距:大连开发区管理能力、基础条件、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相当高,无法比较。③经费保障不足,大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财政资金保障充足、有力。④土地公关能力:

A大连房产部门归属于土地部门。

B专门派人在国土资源部挂职、蹲点,聘请北大教授。C作为承办单位利用处长:“黄文东”原为规划处长。

综合以上情况,锦州高新区开展此相工作困难重重,无论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组织、制度保障都有不可比拟的差距。

六、建议

1、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最好是市政府对此评价工作形成正式文件部署。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日

下载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