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2012 6

关于全县农村金融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顾安飞 孙诗强)

近期,由县金融办公室牵头,以农房重建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理、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开展和理赔、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等内容为重点,对全县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一、全县农村金融工作现状

(一)农房重建贷款情况

2配备宣传车3辆,还对宣传内容进行了录音刻碟发放给各个乡镇、村广播宣传。

二是2012年投保工作开展情况良好。截止5月中旬,全县已完成育肥猪签单承保工作。全县下达育肥猪任务数276105头,实际完成200883头,其中观义、双峰、玛瑙、自强、二洞、马迎、建兴、双板、演武、黎雅、仙鹅、白云、石台、金龙场、仁和、宝石、宏仁等17个乡镇完成任务;文昌、豢龙、大新、长卿等4个乡镇完成较差。水稻、玉米保险目前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签单。

三是目前正积极开展理赔工作。对5月11日洪灾损失的乡镇,及时组织专人协同财政、农业局专家到现场查勘定损,全县共受理10个乡镇的油菜报损,目前正在案件理算中,赔款将划入农户一卡通上。

(五)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开展情况。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从2009年起在我县17个乡镇进行试点,共收保费56.08万元,赔款63.9万元;承保比例为:11.5%。2010年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共收保费:105.96万元,赔款:78.7万元,承保比例为:10.88%。

2011年全县参保乡镇达到96.96%;为已参保的4.2万余人提供了9.8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收保费124万余元,承保比例为12.3%。理赔案件183件,其中死亡34人,理赔金

额达68万余元,意外医疗赔付149件,理赔款达17万余元,总赔付率达68.54%。

2012年5月,全县参保乡镇达到100%,参保人数42691人,保费收入128.12万元,承保比例为13.4%,全县完成目标任务的16.92%。理赔案件306件,其中死亡24件(正常件19件,死亡原因不明的协议案件5件),理赔金额达42.32万元;意外医疗赔付282件,理赔款达8.17万余元,总赔付率达39.42%。参保人数完成得较好的乡(镇)有小垭、交泰、仙峰、仁和、双峰、仙鹅、金龙场、大新、石台等乡(镇)。

(六)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情况

我县农村信用联社纳入灾后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项目库的共计40个分社,其具体情况如下:

纳入灾后维修加固的有联社营业部、长卿、联社机关、正北街、西门、宏仁、、文昌(城关)、梓柏、、东石(新南街)、青龙、卧龙、马鸣、小垭、仙峰、许州、许州新镇街、双板、黎雅、白云、金龙场、仙鹅、玛瑙、双峰、宝石、自强、定远、仁和、大新28个分社,加固维修综合业务用房4364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55万元,其资金由县农村信用联社自筹并全额到位。2010年底28个分社加固维修工程全部结束并投入使用。

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库的有三泉、建新、演武、文兴、豢龙、观义、石牛、石台、马迎、东环路、二洞、交泰12个

6林业、司法等相关部门都应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实际上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还是金融机构在推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负责,其它部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及参与度都还远远不够,(三)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 一是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大部分属公益性乡村债务,包含垫交税费、公益事业、办企业、部门建房、水库维修、周转贷款、私贷公用、分摊债务等。这部分债务拖欠时间长,欠息金额大,县财政等部门从2007年开始清理、锁定,由于地方财力薄弱,至今仍有大部分未偿还。二是部分单位对清收不良贷款不重视、责任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力、清收效果不佳。三是缺少统筹协调、部门配合,方法单一,在清收过程中怕得罪人。四是部分公职人员诚信缺失,法律意识不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未达到政策设计目的 一是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推广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农民大部分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向农民变相收费。二是干部认识不够统一。部分村社干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惠农作用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因而工作热情不高、宣传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农户对农险知识了解不多,农户参保率不

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难以完成,基层干部长期垫保费严重,可能形成村社新增债务。三是勘赔定损难、理赔标准低是农业保险推广的技术障碍。由于没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仲裁机构,灾害损失难以确定,容易出现理赔纠纷。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如果仅靠保险公司人员是很难做到的。目前的理赔标准较低,全赔金额仅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部分乡镇反映保险理赔面积不符合受灾受损面积,保险理赔勘察员对理赔面积没有进行实地测量,导致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四是部分险种保费高,任务重,缺少调研,不切实际。五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步伐缓慢

一是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对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目的意义和“保费低、赔付高”的惠农政策了解不透彻,参保主动性普遍不高。少数群众认为已参加新农合再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重复参保,不愿再花钱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家中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小孩,风险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欠方法。各乡镇虽然召开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会议,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但仍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特别是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性质,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由政府推动不理解,工

10织机制,建立责任督办考评制度,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和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产权、荣誉、评价、警示等信息,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三是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积极开展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工作;鼓励、引导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同时,强化信用评价成果的应用,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经济主体在金融、财政资金支持和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实行“一揽子”优惠政策,使守信主体得到实惠。

四是统筹各方资源实施信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向试验区信用级别较高的农户、农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做好“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服务便农”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金融服务网点,鼓励非涉农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信贷机构,为“三农”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是推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增级。组建以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

产权为标的的流转交易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涉农信贷的抵押担保范围。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奖励机制,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农村经济主体的扶持力度。

六是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采用符合我县农村特点的宣传方式和载体,大力开展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和普及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农民生产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中增加信用和金融知识,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文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中添加诚信内容;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信用文化,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组织清收力度

一是统筹协调,分清责任,区别对待,注重实效。首先是要锁定各乡(镇)政府部门债务,不得新增债务。确需新增,按程序统一举债。其次是老债务要分清责任,及时化解。对有不良贷款公职人员要加强教育;对失信人员的单位要加强单位干部作风整顿力度;对恶意拖逃债务人员,所在单位要协助金融机构依法处理。

二是多管齐下,确保清收效果。建议各单位要充分发挥

314

第二篇:维护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阿克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维护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为稳定提供保障,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稍有不慎,将引发社会矛盾纠纷,为社会治安埋下隐患。阿克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始终把此项工作列为工作重点,作为深化计生服务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着力排查化解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纠纷,全县人口计生系统无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及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现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维护稳定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成因分析

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的发生,不外乎人为因素和遗留因素两种,且两种因素往往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群众投诉,问题咨询和举报,与计生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方法有着直接关系,纯属人为因素造成。手术并发症导致的信访,许多是当初能够较快解决特别是一次性解决的,但由于解决不力,导致信访户在后期索要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加入误工费、生活费等原本不必要的开支,使其成为了资金数额越来越大的遗留问题。不论是人为因素,还是历史遗留问题,分析其解决难甚至导致重复访、越级访的症结,其主

要原因在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上有所欠缺。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作为自己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接到群众信访案件后,没有一个全局性的、正确的认识,情绪不高,心烦气躁,甚至带着情绪去解决问题,导致群众相应的出现对立情绪。

(二)责任意识不强。对群众来信来访抱有侥幸心理,不是依法立案、积极处理,而是久拖不决,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

(三)换位思考不够。信访群众奔走于部门之间,有着很大的无奈和难处,部分干部没有真正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不够,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四)工作方法简单。在解决信访问题上,不是源头治理消除萌芽,而是习惯于出了问题堵漏洞,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被动等访,疲于应对。

三、人口计生信访维稳工作具体做法

要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工作,加强总结领导,明确职责是保证;加大宣传力度,依法行政,实施“阳光计生”是基础;创新健全机制,创通信息是前提;突出重点,全面清查是关键;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构建和谐是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县人口计生局制定了《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一把手领导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人口计生系统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维稳工作的协调督查工作。形成了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重点,乡镇协调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为信访维稳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依法行政,实施“阳光计生”

以农村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农村为重点,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普及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引导群众少生优生,促进新农村建设。以“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为契机,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活动为载体,抓住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深入乡镇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下乡活动。积极主动协调学校、民政、卫生等部门,整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五期”教育,满足育龄群众各阶段时期的保健知识需求。组织服务站(所)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知晓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的需求。依法行政,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生育指标安排、各种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及各项行政审批等问题,把知情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和社会,始终坚持把安排计划、安排过程、安排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强安排的透明度,保证指标安排及各种行政审批的公开、公正、公开性,进一步明确了人口计生部门与群众的权利和义务,实现责权统一。

(三)创新健全机制,畅通信息

创新健全机制是切实加强做好信访工作十维护稳定,减少矛盾纠纷的前提。制定建立了《预防和处臵计划生育国家安全突发事件工作预案》、《信访维稳月报告制度》以及《信访维稳零报告制度》。同时,结合“六个年”活动开展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注重方式方法,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热情接待群众来访,不拒收一封来信,不拒绝一位来访者,始终确保信访渠道畅通,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倾诉需求的绿色通道。

(四)突出重点,全面清查

结合实际,坚持经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把维护稳定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集中精力对重点人群、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梳理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妥善处理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重点对节育手术并发症、计生困难户、生育证办理、收养子女落户、社会抚养费征收、计划生育惠民政策的落实等热点问题进行排查,准确掌握矛

盾纠纷的起因、动向、性质和发展态势,防止矛盾激化和转化,为及时化解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五)解决问题,构建和谐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即信息在一线掌握,隐患在一线消除,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及时稳妥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并着力在综合分析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及早掌握其事态动向,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切实解决好每一件信访案件和历年信访积案,让上访群众满意,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把信访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对于群众诉求合理的,按照有关规定,限期解决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向群众解释清楚;对群众诉求无理的,讲清政策,思想教育到位;对无理取闹的,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同时,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与兄弟县市之间的联系,加强基层沟通协调,采取调解、协商、教育疏导、救助等办法,切实解决好疑难信访问题,积极引导群众利用诉讼、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去解决问题,切实发挥这些渠道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减少群众上访,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目前,我县正处在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在新的时期,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信访和社会矛盾排查各种,维护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必须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抓紧抓实。

第三篇:安全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桑塔木小学安全稳定工作调研报告为做好稳定工作,构建新和繁荣稳定,根据教育局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将稳定工作好的经验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分类汇总,将稳定工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好的经验、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制度约束。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类安全工作组织以及安全稳定领导,此外,为加强对我校安全管理,成立了应急小分队,确保了学校综治工作防控有效和工作到位。

2.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园。我校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学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经常性和专题性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将法制安全教育融入学校各项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进一步发挥德育阵地和教学活动在学生安全教育建设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班报、家长会、国旗下演讲、安全第一课等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法律法规、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饮食卫生等宣传活动,培养广大师幼的安全文明意识。二是开展专题性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法制专题教育讲座,增强了师幼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知法、懂法的能力。三是切实抓好法制进校园工作。我校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规;要求教师严格依法执教,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侮辱学生;以“师

德师风专项整顿年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观看教育专题片、学习有关教师违纪违法事件的处理材料,开展对教师的警示教育。大大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法制观念,理解依法执教的重要性。1.积极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突发事件演练。通过各类演练,增强了师生自救的能力。

2.经常性对学校周边进行巡逻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安全观念淡薄,对安全教育没有做深入的钻研2.安全工作消极应对,学生缺乏积极防范意识。3.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些隔离现象还存在。

学校及其周边安全稳定存在的问题:

4.学校女教师多,男教师少,应急小分队人数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

1.责任到人,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在学校作为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护和教育作用。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我们老师粗心大意,疏于防范所致。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教师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教会他们遇到危险应急如何做,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3.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园共赢关系。学校是人们群众的,教师是为家长、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学校要抓好安全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家长工作,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重大节日、联谊活动等形式密切学校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的老师不仅要教育文明学生,也要影响文明家长,让学校和家长同一条腿走路。这样,学生在学校有教师的关爱和引导,在校外有家长的配合与监督,就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和县桑塔木小学

2014年6月20日

桑塔木小学安全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新和县桑塔木小学

2014年6月20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专题调研》要求,结合XXX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工作的业务实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支持“三农”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4月末XX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存贷比率%。我联社坚持“小额、分散、支农”的服务“三农”信贷原则,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XX宝”贷款等惠农信贷品种,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至2012年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较各项贷款增幅高出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中“两小贷款”余额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幅%。

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支农资金不足。农村信用社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

(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群体看,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广泛,客户群

体个体差别较大,服务需求差异化,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农村客户群体对信用社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同时,信贷产品单一,未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农信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一)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我联社找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农信社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占当地金融机构第一位,同时也成为本地纳税大户,农信社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支持,与县域经济息息相关,不能离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简单地下达增长目标。

(二)农信社股权改革在探索中前进。XX联社自XX年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来,增资扩股,自身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截止XX年末,股本金总额万元,比改制初期增长了倍。资本实力的增强对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持农信社支农方向不改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予确认,比如当前对农信社章程的修改,明确支农承诺等措施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农信社股权流转目前仍处于制度空白,建议监管部分能出台指导意见加予规范。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我联社加强网点规划,逐步推进网点改造,完善乡镇网点基础设施,截止2012年4月末,全辖已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个,涉及行政村落个,覆盖面达%。做好服务网点改造,2012年规划改造网点个,增设自助银行个,进一步提升网点服务功能与效率。随着服务网点与设施的扩张,风险管控要求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助农取款服务点,农信社既要承担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又要承担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建议放宽覆盖面要求,成熟一个布设一个。

(四)稳步推广“两小”、“农商宝”等特色信贷产品。几年来,一直保持“两小”贷款的稳步增长,逐步压缩单户额度过大的联保贷款,实现总额增长、户数增加、比例合理的推广目标;2010年我联社推出的“XX宝”贷款品种经过试点,已签约商户家,存入保证金万元,共发放贷款笔万元,为信贷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与农户共同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五)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我联社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公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万元以下的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建议监管部门对额度较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允许农信社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对此类贷款的管理。

(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我联社多年来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至2012年4月末已评定信用户户,比去年增加户;信用村个,比去年增加个;信用镇个,比去年增加个。同时,与法院、公安等执法部门紧密协作,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赢造,政府的带头示范作用最为

重要。

(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我联社积极承担各种低保资金、财政补贴资金的代发业务,先后承接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各种民政优抚对象的补助、水库移民补贴、种粮直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代收代发业务,涉及户数达到万户,这些业务虽然工作量大、占用资源多,但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特点,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承接各项贴息贷款业务,先后开办了扶贫贴息贷款、下岗再就业贴息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为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农信社承接的政策性贷款、贴息贷款业务较多,建议各类财政贴息资金、风险补偿金等的拨付能直接划付农信系统。

年月日

第五篇:关于苏州市农村金融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苏州市农村金融情况的调研汇报

一、苏州农村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一)苏州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况

苏州现有全国性大型银行6家、全国性中小银行9家、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1家、农村商业银行6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6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462家,从业人员24672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是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两家“农”字头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存贷款额均达县域地区总量一半以上。加上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全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超过1100家,均衡分布于所辖各个乡镇;经营状况比较正常,内部控制比较规范,赢利能力逐年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经营良好、分工协作、功能基本齐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至2010年3月末,苏州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76.1亿元,其中县域地区6417.5亿元,占比54.3%;全辖各项贷款余额9074.7亿元,县域地区4729亿元,占比54.3%,较2009年末分别上升0.1和1.6个百分点。

(二)“三农”金融服务情况

至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生产经营等“三农”经济发展,全辖涉农贷款余额3420.2亿元,较上年增长23.7%。随着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苏州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支持辖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近年来,苏州各金融机构为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有商业银行为农村金融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农村金融机构在探索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便 捷的银行结算服务、对外融资承诺的同时,还针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为农民进口喷气织机(主要集中在吴江和太仓两地)提供远期信用证等新型金融产品。辖内人民银行积极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一是推进小额支付清算服务力度。2009年全辖小额支付业务发起和收到笔数分别为135.1万笔和185.6万笔,发起金额和收到金额分别为593.6亿元和977.6亿元,其中县域地区小额支付业务发起和收到笔数分别为21.9万笔和63.9万笔,发起金额和收到金额分别为201.4亿元和368.7亿元。

二是加快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积极完善农村地区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至2009年末,全辖共录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0.1万户,其中县域地区录入8.2万户,及时与经贸部门合作,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拓宽银企合作渠道。同时,积极部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各县级市开展试点,每个县选择一个乡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大力宣传发动,开展农户信用档案采集,新采集农户信用档案2万份。

三是及时为失地农民提供足够的小额创业贷款,运用利息补贴机制,扶持农村地区微小型企业。以昆山市为例,为解决失地农民创业融资难问题,该市专门成立农村担保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末,累计为4106户农户提供担保23283万元。对1189户贷款户的跟踪调查显示,创业小额贷款带动效应明显,一是激发了广大市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全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8797万元,比上年增长25.35%。二是助推了一批市民就业增收。调查的贷款户中,失地农民、4050大龄人员、下岗人员、帮扶对象和伤残人员占比分别为23.5%、23.3%、9%和9.4%。这些贷款户通过小额贷款扶持,缓解了资金紧缺燃眉之急,扩大了生产规模,新增劳动力就业3252名,全年实现经营收益42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78%。四是及时为县域企业提供外汇金融服务。2009年,全市累计办理外资企业外汇登记数815笔,其中县域地区办理登记485笔;累计进口付汇金额580.8亿美元,实际到货金额644.2亿美元,其中县域地区付汇244.2亿美元,实际到货331.8亿美元;发放出口核销单241.7万张,核销收汇890.6亿美元,其中县域地区发放131.3万张,实际收汇386.6亿美元。

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情况

(一)村镇银行

部分农村商业行抓住村镇银行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在湖北、山东、苏北等地设立村镇银行,真正实现跨区域经营。2007年8月,常熟农商行在湖北恩施咸丰县发起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至2009年末,辖内6家农商行累计在异地共设立8家村镇银行和16家分支机构。2009年12月,由南京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该行注册资本1.6亿元,其中南京银行持有51%,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及贴现等业务。

(二)小额贷款公司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严格按照《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政策指导工作。截至2010年3月末,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2家,季末贷款余额突破52亿元,支持了1500余户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

(三)南北挂钩金融合作

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通过南北挂钩,参股苏北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本扩张。2007年7月,常熟农商行战略参股启东农信联社20%股份;之后,东吴农商行战略参股泗洪农村合作银行20%股份,并与盐 城市区农信联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农商行分别与海门农信联社、兴化农村合作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吴江农商行战略参股射阳农信联社20%股份。

三、涉农贷款余额及其结构变动情况

(一)涉农贷款总量

至2009年末,全市涉农贷款合计3420.2亿元,同比增长23.7%,按用途分,农林牧渔业、支农贷款余额分别为58.8亿元和3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8.1%,其他涉农贷款2982.6亿元,同比增长23.4%;按主体分类,农户、企业和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217.6亿元、3028.8亿元和1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1.9%和40.2%,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40.2%,有力支持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涉农贷款主体分布

从主体分布看,农村企业、农户、农村各类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3004亿元、217.6亿元和170亿元,分别占涉农贷款总额的87.8%、6.4%和5%;从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58.8亿元,占1.72%,支农贷款余额378.9亿元,占11.1%,其他涉农贷款(主要是县域及县域以下工业企业)贷款余额2982.6亿元,占比达87.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6.7亿元,同比增长68.6%,增幅较平均增幅高出了44.9个百分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686.5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户贷款217.6亿元,同比增长40%。

表一: 涉农贷款中“农林牧渔业”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 2009年末余额 比年初增减 增减比例% 农林牧渔业贷款

#农业贷款 林业贷款

58.75 31.70 1.75

7.82 0.68 0.86 15.4 2.2 96.6 畜牧业贷款 渔业贷款

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

1.55 3.72 20.03 0.67 1.75 3.86 76.1 88.8 23.9

(三)涉农贷款地区分布

从涉农贷款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反映出苏州各地区在涉农信贷资金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张家港、昆山和常熟占比较大,分别占23.3%、20.4%和20.2%。吴江、太仓和市区等区域占比较低,反映出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

表二: 涉农贷款中不同地区贷款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地区 市区 常熟 张家港 昆山 太仓 吴江 全市

2009年末余额

171.11 690.66 795.38 696.39 406.76 659.9 3420.2 占比(%)5.0 20.19 23.26 20.36 11.89 19.29 100

(四)农村地区二、三产业贷款情况

苏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圈,受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等因素影响,苏州县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从贷款来看,截至2009年末,在全市金融机构对县域及县域以下贷款中,对一、二、三产的贷款余额分别为82.6亿元、1691.亿元和2295.1亿元,占全市一、二、三产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0.1%、72.6%和41.9%,特别是近年来对三产的贷款增量已超过二产,显示出苏州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四、本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问题和矛盾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制约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金融供给总体不足,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 5 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发展创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在这些方面显然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农村资金供求失衡。随着苏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水平没有相应增长,如2009年,县域贷款新增1410亿元,站全市贷款总量的57.7%,低于县域经济总量占比3.3个百分点。二是商业性金融支农弱化。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投放于农村地区信贷资源基本稳定,增长较缓,其中大部分信贷资源投入大客户,增量贷款大多向城区和非农业转移,部分商业银行调整或削减农村基层网点设臵,没有切实承担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三是政策性金融支农范围狭窄。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市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虽然开始涉足商业性支农业务,但是由于体制、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型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政策性银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四是新型金融组织起步迟缓。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新机制的运行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依然是农行和农商行,差别化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创新激励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区内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有所抬头。

(一)正规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力度上有所不足

尽管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没有减少,但在区域分布上,除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外,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有所收缩,网点集中到经济发达的乡镇上,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的工作主要由“两农”金融机构承担。以2009年末的数据为例,县域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 行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75亿元和1753亿元,占县域存贷款总额的43.2%和38.9%。但从近几年的农村信贷情况来看,小额信贷不断下降,对“三农”信贷支持的力度仍然不足。

1、农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要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经济,但同时又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规律办事。那么,服务三农的定位与对股东价值回报的最大化,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矛盾。即使从长远看,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县域经济一定会有较快发展,国家也会对农村金融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但从金融机构效益考核的角度很难过多投放于“三农”。

2、在经营机制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系上,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合企业信贷的有效运作机制,但在“三农”信贷投放过程中,由于其量大、单笔金额小、风险程度高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信贷管理体系,而这对于多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3、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农村金融业务市场薄弱、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其服务的项目在赢利能力上可能不及其他产业,不仅如此,由于担保不足和信用环境缺失等先天性缺陷,银行信贷投入较多往往风险很大。

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在投放“三农”贷款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和解决,最好的方法还是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合理的信贷价格和适当的政府扶持来完善“三农”服务。

(二)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抑制农民信贷资金投放

在苏州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城乡差距已经逐步淡化,农民信贷投放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信用环境缺失和资金来源不足。

1、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完善。农村金融环境最大的不足,在于可担保的财产明显缺乏。银行机构出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需要对信贷资金 进行资产抵押,但是由于土地所有制等原因,很少农民能够通过抵押房地产获得融资,所以银行机构急需通过创新集体担保和集体信用的方式来控制信贷风险,这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政府的引导和诚信环境的建设。而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环境不重视,农村信用环境相对城市来讲比较薄弱。在具体的工作政策措施出台、资源整合方面,对农村金融都没有相应的支持。目前我市仍然存在着农民或农业企业因经济实力不足而担保难、贷款难的实际问题,都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善或建立,使银行信贷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放贷支持“三农”发展的积极性。

2、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待拓宽。农村金融机构有其天生的局限性,最存款主要的来源是地方财政、中小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存款最主要来源之一的中小企业存款由于企业经营资金紧张,信贷控制严格,因而存款来源更为匮乏,加上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波动剧烈,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稳定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上收作用不容小视,担保、典当等机构的快速成长对金融机构的抽水作用也日益明显,农村金融机构陷入资金来源紧缩的窘境。目前,苏州市部分农商行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来增强金融服务实力,也有农商行积极通过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金,这对改善农商行金融服务有所帮助。但是,农村金融机构还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合理信贷需求,同时也才能避免农村金融机构的边缘化。

(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品种简单,综合实力相对不足

1、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多层次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区域经济的发达需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相配套,农村商业银行受体制、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创新力度不足,金融工具单一,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信贷期限、品种和方式不能适应、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需要。中间业务仅仅局限在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代签汇票等简单的业务范畴内,且总量较小,基本上没有承诺或担保类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产品严重匮乏。尤其是银行卡业务,由于受区域、结算速度、品牌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不明,未采用统一信用卡品牌的农商行银行卡存在明显的规模瓶颈。

2、受资本等多种因素限制,难以满足“三农”经济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执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管理,在从紧货币政策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传统的资产业务持续高速扩张的方式难以为继,一方面是存贷款总量的增长速度受到抑制,受当地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由于单户企业及集团客户贷款比例限制,农商行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

五、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功能,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和业务转型

继续立足“三农”,树立“大农业”观念,充分发挥农商行联系面广、服务优、人熟地熟的优势,为农村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开发适应新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探索综合化经营和业务转型,满足农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力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

1、增强信贷服务能力。积极开发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信贷产品,如土地规模化经营贷款、银团贷款、仓单质贷款等,满足优质农业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积极支持农村地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中介组织、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的金融服务力度,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保证农产品价值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开办医疗消费贷款、个人委托消费贷款、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业务,设计与农民消费特点 相适应的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采取综合授信的形式,拓展农户贷款的对象,实行一类一策的贷款方式,满足广大农户对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需求。

2、加快中间业务创新,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逐步开办诸如结算、汇兑、资金拆借、担保、租赁、代理收付、代理保险、代保管等中间业务,提供咨询、保险、产销信息、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发挥对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服务功能,同时农商行要借助目前已开办的各类银行卡、全国联网等优势,开办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为农民提供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

(二)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1、2007年1月,为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工作,银监会印发了《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人行和银监会又颁布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指导性原则,但是在试点城市中不包括江苏地区。建议扩大贷款公司建立范围,在我市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试点,按照《管理规定》的原则,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建立适合农村薄弱经济发展需要的、扶贫、造血型小额贷款组织(即贷款公司),为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弱势农民群体及时脱贫致富。

2、引导、鼓励和参与建立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村镇社区信用合作组织列为新型银行业机构,鼓励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2007年,银监会又制定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引导、鼓励、参与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微观主体,集聚农村地区小额闲余资金,填补微小型金融机构和产品的空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推进金融机构跨地区投资经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解决区域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金营运率不高的问题。应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利用现有条件,参股、收购、重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积极到苏中、苏北地区甚至长三角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股、参股当地金融机构。

(三)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相关制度建设

1.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法规。从法律层面就农村金融的性质、主体、业务范围、监管方式、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做出更为明确规定。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切实防范系统性农村金融风险,推进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

2.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准入、存款保险和破产制度。尽管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已经逐步降低,但还仅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放宽种类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使具备一定规模、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有序地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和破产制度,由农村存款保险机构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并为金融组织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在竞争中被淘汰的组织则应按照市场原则和法律程序实行破产退出,以避免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保证农村金融组织和市场的健康高效运行。

3.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探索建立包含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的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试行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为抵(质)押标的的贷款担保制度。

4.建立市场化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金融风险规避机制。运用财政税收杠杆,降低农村吸收资金在当地使用的成本,鼓励农村资金回流,确 定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资金来源总量,运用于当地的比例,有效增加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总量;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实行强制性农业巨灾保险,建立农业保险风险专项基金。

(四)加快进行利率化市场改革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以小额信贷为主,由于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易受自然、市场等因素影响,因此贷款风险较高,再加上每笔贷款数额虽小,但都需进行贷前审查贷后监管等,相应管理成本较高,这些都需要市场化的利率来弥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实现贷款利率与资金供求关系的同步变动,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实现资源最佳配臵。

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资源按市场规律有效配臵的基本标志。应尽快在农村推出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参考的利率市场化建设体系,以更高的价格覆盖农村金融投放所需的更高成本,满足农村金融客户的合理信贷需求。另外,考虑到“三农”的弱质性,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应设计相应的补贴机制,降低借款农户或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本,以财政补贴杠杆来撬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

下载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用社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盖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的报告 省联社营口办事处: 根据营口市人民银行《关于开展2010-2011年度农村消费需求快速调查的通知》要求,我联社将2010年金融支......

    关于基层信访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建立健全法院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处理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近日,乾县人民法院对本院当前信访工作进行分析调研,针对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

    关于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合行目前是农民摆脱贫困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力量,也即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离不开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的力量支持。我省农......

    关于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及其服务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

    关于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八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篇,也是破解农村资金瓶颈,加快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

    企业稳定调研报告

    企业稳定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的很好,越做越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企业内部都会出现许多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稳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企业稳定调研报告范文(一) 民......

    队伍稳定调研报告

    队伍稳定调研报告 队伍稳定>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基层网点和油库经营管理基本情况,帮助基层提高维稳工作水平,确保片区安全、平稳、健康运营,**年*月*到**日,由公司党委王瑞鸿书......

    队伍稳定调研报告

    ------关于##市片区稳定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基层网点和油库经营管理基本情况,帮助基层提高维稳工作水平,确保片区安全、平稳、健康运营,xx年x月x到xx日,由公司党委王瑞鸿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