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八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篇,也是破解农村资金瓶颈,加快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市政府安排,我们对固始县、新县、光山县农村金融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市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客观调查,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抢抓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把农村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优化金融环境,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分工有序、互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村镇银行、功能。新县金融机构围绕文化旅游、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开办了茶产业贷款、牵手行动、农户小额可循环贷款、速贷通、成长之路、架金桥、大手笔等贷款品种。
(三)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一是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以新县为例,全县共创建信用乡镇14个、信用村176个、信用农户3.11万户;征信系统收录企业854户,采集企业信息267家。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移动POS机等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推广,方便农民存取款和各类结算业务。积极推广客户经理制,提供差异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金融服务严重短缺问题。三是搭建信贷服务平台,定期召开政、银、企交流会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劳务、文化旅游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固始县农发行、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发放贷款近3亿元,扶持蓼风、豫申、顺兴等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支持2万亩固始鸡示范园和南部五乡镇“豫南黑猪”新品种推广。
二、当前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新型金融机构资金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注册资本金规模小,贷款投放量与贷款需求差距大等问题。如光山县汇龙小额贷款有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一是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推动农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农户小额贷款的抵押方式,有重点地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大户、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和“订单农业”贷款,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信贷资金的大规模需求。四是邮储银行要深入开展“百亿送贷进农村进市场进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五是积极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注册资金规模上进行积极探索,帮助其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二)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库。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市场评选活动,将各种信用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输入信用信息库。要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使信用档案内容和农户信用级别评价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农户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和农户信用评价系统,拓展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评价结果的共享范围,发挥信用评价体系的激励惩戒作用。
品。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各农村金融机构要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要大力推行POS机、ATM机、网银等现代支付工具在公共场所的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安全的结算服务。三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担保等中介收费,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的范围,完善农村中小企业抵押、质押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经营风险分摊机制。
第二篇:关于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宣传处 2011-3-9 16:23:44 共被点击 674 次
市政协三届六次全会期间,政协委员对我市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金融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综合委员的建议意见,市政协三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研究确定将 “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从四月份开始,成立了由陈子敬主席牵头,由王文观、张锦鸣、徐仁鹤副主席带队的三个专 题调研组,先后分赴九个县市区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市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 查,并就调研涉及的相关问题,广泛征求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过分析研讨,提出了深化我市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 告如下:
一、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金融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目标任务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金融支撑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优化区域环境,深化金融改革创 新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了有效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和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了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农村金 融服务覆盖面有效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和农民从中得到 了许多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实惠。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我市目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组织分工有序、互为补充,多 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与经营优势,各司其职,各展所能,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求精心策划、合理布局,不断地将金融网点延伸到农村和基层,服务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而在各金融机构中,地方金融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所起的主力军作用十分突出,全市“农业贷款”90%以上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同时,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地 方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在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目 前,各县市区均已基本建成了由台州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在农村开设和延伸的金融服务网络,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体金融功能进一步提 升。
(二)农村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近年来,各县市区金融机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创新农村特色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农户小额贷款 等信贷产品20多个,盘活了资金,方便了群众,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建设筹资难题。比较有影响的如临海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丰收小额贷款卡”发放试点工作,现已于全市全面铺开。仙居县积极创新推广“九贷一卡”工程,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至今年3月底,各项贷款余额达16亿多元。其他金融产品创新还有“惠 农卡”、“小额贷款”、“创业贷款”、“新农村新家园康居小额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等,惠及面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和农民创业 增收的资金需求。黄岩区农村合作银行自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外出务农创业贷款20289户、106074万元。路桥区农合行的涉农贷款覆盖面占全
区农户 数近50%,这一比例处于全国、全省前列。三门县2009年推出的11项有关农村金融的创新产品,当年就发放贷款3亿多元。
(三)农村金融服 务不断创新。具有农村金融特色的服务创新深受欢迎。一是进一步设立延伸金融服务网点,以农行台州路桥支行为例,其辖属12个二级支行和分理处,除本级大楼 营业中心之外,11个网点分布在路桥各大重点集镇。截止2010年5月末,全行涉农贷款达31.2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的66.1%。二是积极打造便农支 付工程,如仙居县农行为加强服务渠道建设,方便农民存取款和各类结算业务,目前已投入ATM机23台,POS机164台,电话转帐宝286台,很大程度上 方便和满足了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坚持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各金融机构主动下乡下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户和小微 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如温岭市农村合作银行积极走访农户和企业,开展了“送信贷政策、送金融产品、送金融服务、送金融信息和送信贷资金”活动。玉环金融机 构加大对扎根农村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缓解资金需求。特别是我市地方金融机构,担保抵押机制比较灵活,积极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流转 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农房改建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贷款管理办法,为开展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实现产权流转咨询和交易作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
(四)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机构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小法人银行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继续深化。2008年,农村信用联社开始向农村合作银 行升级转变,现全市农合行已增至6家。2009年11月,临海市涌泉镇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成立营业,标志着农民经营主体自身金融合作步出了可喜的一 步。2010年3月22日,首家由我市本土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三门县村镇银行开业。市场主要定位于“涉农、小额、无贷户”,秉承“简单、方便、快 捷”的服务理念,积极致力于满足本地区“三农”资金需求,为我市新农村建设输入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发展势头较好。截至今年1月底,我市已经有14家 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区域覆盖性发展,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发放短期小额贷款为主,有效缓解了部分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解决了还贷与 再贷时差问题,补充完善了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各县市区国有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十分重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稳定的建设和发展,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单位和个人征信 数据库覆盖率稳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良好的信用环境的形成,推动了全市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完善。如仙居县开展了“信用仙居、共赢 未来”信用工程建设活动。目前共创建信用村137个,信用户16580户。临海市还出台了星级信用村(社区)评定实施细则,农户信用档案建档面达90%,信用户评定面积82.8%。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正在逐步健全完善,有效地促进 了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建设。
二、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缺乏周密和必要的金融制度安 排,使得农村金融存在着明显的失衡,国有银行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很小。当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就是金融中的弱势,靠弱势服务于弱 势,便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状况。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即使是规模小的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城市服务向城市进军,而不愿意呆在农村服务“三农”。这些因素造成 了农村金融服务战线大幅收缩,支农金融机构主体出现缺位,使得农村出现资金外流、服务退化和经济“贫血”的状态,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依然严重。
(一)现有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当前农业发展资金需求变化趋势来看,80年代中期前,我市的农业还处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和禽畜养 殖业阶段,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经济;之后,进入小规模农业发展时期,以货币缓慢积累和滚动的发展特征,伴有少量民间借贷,基本没有银行信贷;进入上世纪九十 年代后,进入特色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的订单农业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需要银行信贷资金来扶持、发展、壮大。因此,需求大、供给小,地域广、机 构少,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成为当前农村金融缺失最基本的问题。一是源于1993年起的金融体制改革,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经营战略,不 约而同地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同时逐步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国有银行金融网点的大举撤军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愈加薄弱,支农供给体系不健全,大量资金被抽走,在一些乡村还存在金融服务盲区。二是严重失衡的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造成供给总量不足,导致农村经济严重“贫血”。主要是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多存少贷等方式,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流向非农业,导致农村金融空洞化。三是原有单一服务品种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产品推广普及的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缓慢。比如,各县市区普遍反映农房抵押贷款推进速度缓慢。至2009年末,三门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农房抵押贷 款仅仅10万元。路桥区虽然出台了《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意见》(路政办发〔2009〕89号),但截止2010年5月,该项业务仅开展8笔。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全,风险偏高。农业是弱质产业,盈利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产品“卖 难”“价低”等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全,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尚需健全完善,金融机构 在信贷支农上缺乏足额的抵押和担保,无法有效分散风险,农村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水平依然偏高。二是农村金融内在商业竞争压力与外在金融需求环境不对称。农村 金融机构普遍实现了股份制改革,商业化经营动机明显强化,利润导向越来越明显,其战略重心逐渐转向大中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权上收及农村资金外流,直 接掐断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血脉”。三是农村金融信用环境较差。在调研中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环境表现出较大隐忧,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信用观念 比较淡薄,造成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难,农民又贷款难的现象。原因有农村六合彩留下的阴影,原基金会事件的影响等给老百姓留下守信还款吃亏、失信赖债得利的坏 印象;农户创业能力弱,经营亏损致使逃、废、赖债行为非常普遍。特别是有极个别村干部不以赖债为耻,反而把骗贷、逃贷看作是一种本事,造成一些村民纷纷仿 效,故意拖债、躲债、赖债等现象逐步蔓延。
(三)新设农村金融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一是新设金融组织的经营管理者总体素质不 高,学历较低,金融业务水平与能力明显不足,在经营管理决策中行为不够规范,容易出现金融风险意识较差、贷款发放与回收行为不规范、逾期贷款处理方法不适 当、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新设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和运作中的培训需求比较突出。二是新设农村金融组织广泛建立在血缘、亲 缘、地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上,小区域小农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信息对称是其开展资金融通的基础,具有明显的边界效应,一旦突破了地缘和血 缘边界,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借贷风险也会大幅增加。因此,这种新设农村金融组织规模很难“做大做强”。三是新设农村金融组织抗风险能力较弱。表现在组织资金和发放贷款两难,运营成本偏高。同时作为一级法人机构,有些村镇银行还面临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 支付系统,无法启用征信系统等问题,势单力薄,无任何优势可言。
(四)农村金融支农体制机制不健全。首先,尚未建立统一的政银企支农协调沟通平台,信贷投入与市场需求缺乏统一的信息调配;其次,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与农 业特色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之间还缺乏有效对接,缺乏金融产品对接农业特色产业金融平台;再次,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薄弱,信用环境不优,农业融资担保 体系急须拓展提升。同时农村金融配套管理建设滞后。无论是从“条”还是从“块”管理来看,农村金融管理配套不足。比如,各县市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评价、评 级、信用体系的建立或者征信体系的建立,行业协会、网络,包括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外审机构等方面的系统性建设比较薄弱,即使有相应的机构设施,也没有发 挥应有的权威作用。又如,目前各区(县)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征信系统还不能涵盖所有基层的低端客户等等。另外,从台州地方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 看,由于地方金融还处在体制转型期和发展起步期,无论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还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都还不够强。从制度性安排看,缺少主动权; 从产品创新看,缺乏监管权;从风险控制看,缺少风险补偿机制。
三、深化我市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建议
深化农村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地方金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与不足,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经过研讨分析,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正面临第二次深刻变革,即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体系的变革。我市农村经济活力较强,农业 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步子迈得比较早、比较快,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大额化的特征。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民处于创业致富不同阶段 的差异性,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高度,从统筹城乡发展,扩内需、保增长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深化 农村金融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建议成立市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和市金融办,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为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及 市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工程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此项工作上下联动、同步开展。同时 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工作部署制度,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工程中有关问题,部署落实工作目标任 务。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办公室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三是建立信息上报和宣传制度。各地区、各相关部门 要加大信息上报和宣传力度,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中重大信息和进展情况要及时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舆论宣传,使城乡各级全面了解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 重要意义。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支农服务功能作用。一是 加快推进全市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切实发挥其在农村金
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作用。要特别加强与农业银行的政策协调,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 构,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农业贷款。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 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农发行要在加强原有业务的同时,拓展新的业务,往农村综合开发、农村基层建设和扶贫等贷款业务发展,拓展对农业、农村 的服务范围。二是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大力支持农村合作银行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乡镇分支机构,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银 行支农主力军作用。三是推进邮政储蓄银行尽快调整业务范围,充实和培训信贷人员,彻底改变只吸不贷现象,增强服务“三农”功能,逐步增加对基层网点的业务 授权,加大办理小额贷款力度,鼓励区域资金回流农村。四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只贷不存、服务三 农、规范管理、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或微型农村金 融组织,增加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通过深化改革,充实和完善农村金融资金供应主体,形成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三)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按照“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双赢目标”的要求,鼓励县市区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积极组织开展农村金融服务 创新,有针对性的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集镇农民住房消费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等帮助农 民致富,同时探索农房、林权、土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抵押等不同融资方式,为农户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努力满足农村多层次的资金需求。此外,要注重引 导涉农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上级金融机构扩大县一级农业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积极推广 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并创造条件推进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
(四)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市场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完善各县市区农业担保等中介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通过采取政府出 资、农民和农村企业入股等方式,建立符合各县市区农村实际的农业借贷担保公司,完善保护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质押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经营风险分摊机制。二 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支持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县市区财政对农村保费补贴力度,为提供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参保企业与农户提供保费、经营费用和超赔补贴,加快建设农村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村、农业抵御风险 能力。三是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县市区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对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农业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 偿,对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实行贴息,对涉农贷款发放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撬动和引导作用。四是降低抵押、担保等中介收 费。进一步规范土地、房产、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动产及不动产的抵押、担保、评估、审计、验资、登记备案等农村中介服务,适当降低收费,减轻信贷成本,提高 中介效率。五是继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为此新设立的农村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搭建农村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涉 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档
案电子化建设,积极推广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充分发掘和利用农村信用信息资源,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培植诚信 文化,培植农村优质信用载体,切实落实对优质信用主体的信贷优惠政策,增强农户诚信意识,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
(五)切实发挥我市地 方金融在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一是积极制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目标。要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争取若干年内,在各县市区农村合作银行的 基础上,组建台州市农村商业银行,力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同时,全面拓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试点工作。在现有 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铺开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巩固扩大。二是明确实现地方金融创新的基本路径。要努力通过改善资本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内控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统筹战略布局等途径,积极推动实现地方金融创新。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法人治理,充分发挥“三会一层”的作用。三是要加大对地 方金融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台州地方金融的领导。制定全市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规划,统筹地方金融发展问题,以市场原则稳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集聚发 展,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培育台州自己的银行家队伍,积极帮助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为地方法人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地方财政 要大力支持地方金融发展,低成本的对公存款优先存地方银行,给予税收优惠,尽量减少各种收费,统筹协调各类支农项目补贴,尝试与地方金融挂钩开发支农金融 新产品。探索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政府、银行、协会、企业要共同发挥作用,出现风险由银行政府按比例分摊;将政府相关部门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 信息逐步向银行开放,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篇: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2010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市。在来凌海市之前,我们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最基础的中国特色理论,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书本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用心感受着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喜人的变化。我们着眼于凌海市工业科技创新,将切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写成此报告,我们将在历史、现实、以及调查后的的情况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报告。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们在切身的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以及学校的号召,我们渴望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切身学习特色理论课和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就是在这样澎湃好奇的心情中,来到了辽宁省xx市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厂址,当我们进行了调查中,才发现真真切切的从生活中发现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们近几年耳熟能详的国家政策,这个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全东北人、甚至是全国人民的心愿。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积极把握住国家这一有利的政策,从科技下手,不断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创新。在我们行走在凌海市一些典型的工厂中时,我们不但欣喜,而且仿佛看见了中国千千万万个类似凌海的小城市发展的明天。体会到了地方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人民的政府,带领本地区的人民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技创新。由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早日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也希望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连无限商机
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公路横贯东西,锦承铁路、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 个。有市、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300 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省级干线为骨架,以市、乡干线为网络的公路网。连接关内外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又具备水运和航空的优势,距锦州港60公里,距锦州飞机场仅30公里。凌海市拥有现代化通讯设施,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间直接连网。在辽宁各县(市)中首家通了无线寻呼系统,电报传真机广泛应用,移动通讯项目已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凌海市的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满足的笑容。凌海市如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工业企业298家,其中市营工业企业52家,乡镇集体工业企业246家,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机电、食品等近30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一)金属冶炼业
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钼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
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三)石材建材业
依托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四)服装纺织
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0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3元,剔除物价因素分别比2000年增长2528元和1258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有了较大增长。万人拥有医生和病床率、现代媒体利用普及率、人口学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全面立体工业奠发展之基
早在建国初期,凌海市作为辽宁省锦州市的一部分,位于东三省,曾为祖国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东北老工业区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心脏,进行重工业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最初的发展鞠躬尽瘁。后来伴随南方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进步较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有落后。伴随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东北地区将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的政策方针。继续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产业。
xx市为例,近年来,辽宁省凌海市紧紧抓住临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4个,在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凌海市以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14个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速。目前大有产业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总投资10.3亿元的中冶京诚大有产业区6个基础设施整体打包项目、新华龙钼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科诚60万千瓦线式无感电阻器等项目全面推进。大连桑拓生物、深圳好运来生物、德国双元制教育生产基地等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园区起步发展的同时,凌海市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7个。在经济、技术、以及思维高速发展的今天,凌海市迅速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努力学习新技术,在新的一轮技术大比拼中努力发挥创新精神。将凌海的具体情况与新技术相结合,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的道路。争取在再一轮的发展中正作“排前兵”。
借助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热潮,凌海市依托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效率开发锦州湾凌海区域,高起点打造百里滨海工业带,全市工业经济战车开足马力驶上高速路。凌海适时提出让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市主导型经济,引导和扶植工业企业向外生长。突出对外出口贸易,把多出口、多创汇作为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突出抓好外贸出口企业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帮助有出口产品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据介绍2006年以来,凌海全市上下抢抓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新扩改项目达到152个,提前一年多时间完成“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个,同比净增11户,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18户,30多户规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净增营业收入30.3亿元,全市上缴税金超百万的企业增至27户,3户企业进入全省上缴税金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全方位优化机构,提高技术,改革创新,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促企业腾飞
为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我们一队人也对给我们这个机会的企业表示真诚的谢意。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吧:
锦州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东北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具备浆料蒸煮.纸张抄造及生活用纸后加工,三大生产系统,年产量1.5万吨,全部产品均为原生浆料,绿色环保,高档生活用纸全部采用100%进口原生浆为原料,中档卫生纸全部采用100%自制原生苇浆为原料,产品柔软,细腻,洁净,拉力强,方便不同层次消费者选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金日纸业力求持续发展打造国优品牌带给每个家庭幸福,健康的新生活。金日纸业公司的经营宗旨:诚实诚信、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金日纸业公司的服务理念: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我们看到企业的勃勃生机,企业领导对我们讲解的十分耐心,我们也十分耐心的学习,我们在这一个过程中,看到了机械加工的过程,以及工业产品的制作和生产原理,我们感到十分的神奇,一堆废铁在师傅很细心又熟练的“帮助”下,就会焕然一新产生任何工人师傅所需要的形状。这个过程需要分为很多个步骤,先炼成铁水,然后铸造,再车成光滑的铁,在经过打磨等等,最后再将个个零件焊在一起,比如火车车轮的制造我们就看的十分清楚。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这个金日公司的机械厂,这个厂子生产的大铲车十分的结实,我们看了之后不禁感慨,工人真伟大!劳动真伟大,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东西。工人叔叔的手是十分的灵巧的!而且把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加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实践和理论水乳交融。
我们又调研金日塑料制品厂,这个工厂的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我们要穿这工作的衣服病拖鞋进入其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的机器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着塑料,我们知道了制作塑料的原材料是什么样的,回来的时候,几个工人叔叔还给我们好几种塑料袋作为纪念品。我们还调研了造纸的过程,将纸浆压平,烘干,造出雪白的,洁净的卫生纸。这里距离盘锦苇场很近,有着良好的优势,由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有助于企业工业化的进展。
紧接着,我们又再好奇心的驱动下,和有关领导商量,要求参观橡胶厂。初入橡胶厂,便被那些大大的工业橡胶产品所吸引,我们不禁感慨,原先在书本上常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橡胶,今天在这里可以碰面,说道橡胶,不得不说,它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加工出经济、环保,有利于代际利益的橡胶,那可没有单单“橡胶”,这两个名字这么简单。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抬升,如今橡胶生产越来越往着高质量、低价格、利环保的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的橡胶产品诞生!颜色各异、品种齐全的橡胶产品,在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小熔炉里,便被加工成结实耐用的各种各样的工业橡胶产品,耐烫、环保、不易磨损是它们的新的代名词。在参观的途中我们不断的想,金日造纸股份有限责任不过是凌海市万千工业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企业,还有很多和它类似的、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而这个企业积极抓住了机遇,并且广阔开拓市场,集多种加工于一身,使其更科学、节省资源、同时又增加了效益,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工人的共赢。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这次参观给我们在视觉上精神上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考察,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亲身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来目睹祖国繁荣昌盛的进步。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在这样的奋斗的过程里,有许多优秀的,努力的人们在默默的奉献着。
经过接连不断的参观,使我们三个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凌海市的工业,不单单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科学的发展路线,更工厂积极主动的运用高科技,进行工业创新脱离不开,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工件,倘若仔细分析,我们也能从中到了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实践、技术的相结合,我想这恰恰印证了科学理论课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常“养在深闺大院里“的我们,不出来不足以内心受到震撼,不出来不足以使自己更好的接触和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十分感谢这次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建议给了我们这个出门的动力和理由。
四、勤奋踏实的集体率企业进步
董xx,男,1964年8月生人,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汉族,现任金日纸业有限公司橡胶厂厂长,在金日企业改革之初,橡胶厂是一个千疮百孔、亏损严重的企业,人心涣散,濒临破产。为了挽救企业,在凌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胆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选举了新的企业领导班子,董帅同志就是在此危难之时就任了厂长,担起了这重担。上任伊始,董帅就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依据股份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革了工厂人事用工制度,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落后体制,建立了层层选聘、竞争上岗、多劳多得的激励竞争制度;第二,改革了设备所有制,这样就既便于了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又减轻了公司的设备资金占用。第三,将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科技含量确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增加企业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第四,改革强化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奖惩制度。正是先进的体制焕发无穷的力量!在董帅的优秀带领下,橡胶厂奇迹般地焕发了青春,仅1995年就扭亏为盈,成为全市的利税大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新的发展。199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工业企业。工厂产值增长了,但董帅同志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前,而是开始了他更加深入地探索。1997年随着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董帅再次以一在深入领会党中央改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将公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的他在每天的橡胶厂里积极勤奋的继续工作着,而且他本人是个很乐观的人,遇事不惊慌,做人从容正直,深受人们喜爱。
五、客观正确的原因助工业进步
(一)条件优越
辽宁省xx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自然条件。其位于大凌河畔,水陆交通便利,并且,从古至今,其农业基础优越,为其发展,改革创新奔小康创造了优越的无与伦比的先天自然条件。
(二)政策实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凌海市紧紧抓住这一党中央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
(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号角下,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在新技术的带领下,凌海市人民一个又一个的努力引进新技术,脱贫致富。不断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办法,使其科学、高效、便利。
(四)人民的不懈努力
广大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努力学习业务、勤劳踏实、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
六、身临其境的体会愿祖国之腾飞
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凌海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凌海市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优秀崛起的含义,以凌海市为例。首先,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肯定也“站”着一个服务高效的政府,“站”着一支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务员团队。企业产出效益,政府打造环境,没有优质的政务环境,即使企业有三头六臂,也终将会倒在政府与社会冷漠的眼光之下。当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这除了需要有一大批优秀企业担纲,需要一大批成功企业永续的经营能力来支撑外,更需要全社会来向企业学习,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自豪;需要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最后,“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凌海市认识到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的发展,凌海市的工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的体现。看凌海之崛起,数工业风流城市,还看今朝!!
第四篇: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五
2012 6
关于全县农村金融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顾安飞 孙诗强)
近期,由县金融办公室牵头,以农房重建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理、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开展和理赔、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等内容为重点,对全县农村金融稳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一、全县农村金融工作现状
(一)农房重建贷款情况
2配备宣传车3辆,还对宣传内容进行了录音刻碟发放给各个乡镇、村广播宣传。
二是2012年投保工作开展情况良好。截止5月中旬,全县已完成育肥猪签单承保工作。全县下达育肥猪任务数276105头,实际完成200883头,其中观义、双峰、玛瑙、自强、二洞、马迎、建兴、双板、演武、黎雅、仙鹅、白云、石台、金龙场、仁和、宝石、宏仁等17个乡镇完成任务;文昌、豢龙、大新、长卿等4个乡镇完成较差。水稻、玉米保险目前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签单。
三是目前正积极开展理赔工作。对5月11日洪灾损失的乡镇,及时组织专人协同财政、农业局专家到现场查勘定损,全县共受理10个乡镇的油菜报损,目前正在案件理算中,赔款将划入农户一卡通上。
(五)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开展情况。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从2009年起在我县17个乡镇进行试点,共收保费56.08万元,赔款63.9万元;承保比例为:11.5%。2010年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共收保费:105.96万元,赔款:78.7万元,承保比例为:10.88%。
2011年全县参保乡镇达到96.96%;为已参保的4.2万余人提供了9.8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收保费124万余元,承保比例为12.3%。理赔案件183件,其中死亡34人,理赔金
额达68万余元,意外医疗赔付149件,理赔款达17万余元,总赔付率达68.54%。
2012年5月,全县参保乡镇达到100%,参保人数42691人,保费收入128.12万元,承保比例为13.4%,全县完成目标任务的16.92%。理赔案件306件,其中死亡24件(正常件19件,死亡原因不明的协议案件5件),理赔金额达42.32万元;意外医疗赔付282件,理赔款达8.17万余元,总赔付率达39.42%。参保人数完成得较好的乡(镇)有小垭、交泰、仙峰、仁和、双峰、仙鹅、金龙场、大新、石台等乡(镇)。
(六)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情况
我县农村信用联社纳入灾后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项目库的共计40个分社,其具体情况如下:
纳入灾后维修加固的有联社营业部、长卿、联社机关、正北街、西门、宏仁、、文昌(城关)、梓柏、、东石(新南街)、青龙、卧龙、马鸣、小垭、仙峰、许州、许州新镇街、双板、黎雅、白云、金龙场、仙鹅、玛瑙、双峰、宝石、自强、定远、仁和、大新28个分社,加固维修综合业务用房4364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55万元,其资金由县农村信用联社自筹并全额到位。2010年底28个分社加固维修工程全部结束并投入使用。
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库的有三泉、建新、演武、文兴、豢龙、观义、石牛、石台、马迎、东环路、二洞、交泰12个
6林业、司法等相关部门都应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实际上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还是金融机构在推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负责,其它部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及参与度都还远远不够,(三)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 一是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大部分属公益性乡村债务,包含垫交税费、公益事业、办企业、部门建房、水库维修、周转贷款、私贷公用、分摊债务等。这部分债务拖欠时间长,欠息金额大,县财政等部门从2007年开始清理、锁定,由于地方财力薄弱,至今仍有大部分未偿还。二是部分单位对清收不良贷款不重视、责任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力、清收效果不佳。三是缺少统筹协调、部门配合,方法单一,在清收过程中怕得罪人。四是部分公职人员诚信缺失,法律意识不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未达到政策设计目的 一是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推广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农民大部分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向农民变相收费。二是干部认识不够统一。部分村社干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惠农作用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因而工作热情不高、宣传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农户对农险知识了解不多,农户参保率不
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难以完成,基层干部长期垫保费严重,可能形成村社新增债务。三是勘赔定损难、理赔标准低是农业保险推广的技术障碍。由于没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仲裁机构,灾害损失难以确定,容易出现理赔纠纷。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如果仅靠保险公司人员是很难做到的。目前的理赔标准较低,全赔金额仅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部分乡镇反映保险理赔面积不符合受灾受损面积,保险理赔勘察员对理赔面积没有进行实地测量,导致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四是部分险种保费高,任务重,缺少调研,不切实际。五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步伐缓慢
一是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对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目的意义和“保费低、赔付高”的惠农政策了解不透彻,参保主动性普遍不高。少数群众认为已参加新农合再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重复参保,不愿再花钱购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家中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小孩,风险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欠方法。各乡镇虽然召开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会议,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但仍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特别是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性质,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由政府推动不理解,工
10织机制,建立责任督办考评制度,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和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产权、荣誉、评价、警示等信息,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三是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积极开展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工作;鼓励、引导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同时,强化信用评价成果的应用,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经济主体在金融、财政资金支持和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实行“一揽子”优惠政策,使守信主体得到实惠。
四是统筹各方资源实施信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向试验区信用级别较高的农户、农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做好“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服务便农”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金融服务网点,鼓励非涉农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信贷机构,为“三农”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是推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增级。组建以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
产权为标的的流转交易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涉农信贷的抵押担保范围。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奖励机制,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农村经济主体的扶持力度。
六是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采用符合我县农村特点的宣传方式和载体,大力开展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广泛宣传和普及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农民生产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中增加信用和金融知识,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文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中添加诚信内容;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信用文化,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组织清收力度
一是统筹协调,分清责任,区别对待,注重实效。首先是要锁定各乡(镇)政府部门债务,不得新增债务。确需新增,按程序统一举债。其次是老债务要分清责任,及时化解。对有不良贷款公职人员要加强教育;对失信人员的单位要加强单位干部作风整顿力度;对恶意拖逃债务人员,所在单位要协助金融机构依法处理。
二是多管齐下,确保清收效果。建议各单位要充分发挥
314
第五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专题调研》要求,结合XXX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工作的业务实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支持“三农”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4月末XX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存贷比率%。我联社坚持“小额、分散、支农”的服务“三农”信贷原则,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XX宝”贷款等惠农信贷品种,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至2012年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较各项贷款增幅高出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中“两小贷款”余额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幅%。
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支农资金不足。农村信用社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
(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群体看,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广泛,客户群
体个体差别较大,服务需求差异化,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农村客户群体对信用社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同时,信贷产品单一,未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农信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一)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我联社找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农信社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占当地金融机构第一位,同时也成为本地纳税大户,农信社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支持,与县域经济息息相关,不能离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简单地下达增长目标。
(二)农信社股权改革在探索中前进。XX联社自XX年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来,增资扩股,自身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截止XX年末,股本金总额万元,比改制初期增长了倍。资本实力的增强对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持农信社支农方向不改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予确认,比如当前对农信社章程的修改,明确支农承诺等措施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农信社股权流转目前仍处于制度空白,建议监管部分能出台指导意见加予规范。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我联社加强网点规划,逐步推进网点改造,完善乡镇网点基础设施,截止2012年4月末,全辖已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个,涉及行政村落个,覆盖面达%。做好服务网点改造,2012年规划改造网点个,增设自助银行个,进一步提升网点服务功能与效率。随着服务网点与设施的扩张,风险管控要求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助农取款服务点,农信社既要承担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又要承担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建议放宽覆盖面要求,成熟一个布设一个。
(四)稳步推广“两小”、“农商宝”等特色信贷产品。几年来,一直保持“两小”贷款的稳步增长,逐步压缩单户额度过大的联保贷款,实现总额增长、户数增加、比例合理的推广目标;2010年我联社推出的“XX宝”贷款品种经过试点,已签约商户家,存入保证金万元,共发放贷款笔万元,为信贷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与农户共同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五)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我联社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公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万元以下的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建议监管部门对额度较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允许农信社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对此类贷款的管理。
(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我联社多年来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至2012年4月末已评定信用户户,比去年增加户;信用村个,比去年增加个;信用镇个,比去年增加个。同时,与法院、公安等执法部门紧密协作,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赢造,政府的带头示范作用最为
重要。
(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我联社积极承担各种低保资金、财政补贴资金的代发业务,先后承接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各种民政优抚对象的补助、水库移民补贴、种粮直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代收代发业务,涉及户数达到万户,这些业务虽然工作量大、占用资源多,但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特点,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承接各项贴息贷款业务,先后开办了扶贫贴息贷款、下岗再就业贴息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为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农信社承接的政策性贷款、贴息贷款业务较多,建议各类财政贴息资金、风险补偿金等的拨付能直接划付农信系统。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