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
——对义煤集团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的若干思考
[摘要]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结合义煤集团发展实践,系统提出了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市场创新是目标,科技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基础,组织创新是保障的煤炭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坚持实施上述创新,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环境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不激流勇进,自主创新,而是安于现状,维持现状,必将随时面临生存危机;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下面结合xx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的发展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观念创新是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观念,哪有先进的实践?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支配一个社会运转的主要力量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企业有了观念的创新,才能有好的管理思想,有好的发展观念,有好的发展实践。观念创新是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前提,是企业搞好一切创新工作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其中首先要求企业要在经营观念上领先于其它企业。只有具备领先的创新观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近年来,义煤集团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内部管理创新方面,提出了“消缺管理”的新理念;在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的新理念,实践了“安全管理层次论”;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和“与你同行,竞合双赢”的新理念;在市场开拓方面,提出了“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赢得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新市场观;在成本管理方面,确立了“精当的投入等于俭省,合理的节约也是盈
利”的“大成本”的经营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工作出色就是人才”和“素质合格,岗位合适,团队合作”的新人才观;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和“人优产品精,质优企业兴”的新质量观。随着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断创新,义煤集团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战略创新是方向
现在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同行业,也有国外跨国公司的同业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实行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想长久生存,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
对我国资源开采型企业来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许多资源开采型企业由于没有制订出一套长远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资源的枯竭企业也逐渐消亡;而也有一些资源开采型企业由于制订发展战略得当,使企业具备了持续发展和强劲生存的能力。
义煤集团借鉴内外经验,根据内外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制定了义煤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其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托资源优势,以煤为主,实施煤基多元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大多经”和项目带动战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大资本运营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增长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把义煤集团建设成为“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的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企业集团,使义煤的发展步入健康、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积极推进“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
2006年,义煤集团的经营目标是确保翻三番,力争创百亿;2007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要保持100亿元以上的水平,利税达到10亿元;2008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要达到120亿元。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250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矿区电力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产值24亿元;氧化铝产量达到60万吨,再加上生产铝箔等副产品,产值达到24亿元;煤化工产值达到20亿元;建材、建筑业产值达到20亿元;其他非煤产业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总之,要通过努力,到2010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0亿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配套措施,为义煤集团今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市场创新是目标
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市场创新,才能巩固原有的市场,开拓全新的市场。市场创新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对市场的创新,开拓新市场;二是通过对产品的创新,开拓新市场。在市场创新上,煤炭企业虽然只有一种比较单一的产品——煤,但煤经过产品创新,从纵向延伸方面,通过深加工,能生产一系列新产品,如电、煤气、焦炭、炭黑、煤焦油等;从横向
延伸上,使用质优价廉的煤炭资源,可以用于金属冶炼、建材加工等,加强对煤炭的产品加工与创新,就能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煤炭市场而言,义煤集团先后提出并落实了“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的销售方针,坚持做到“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用户是上帝的观念不变,用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变,坚持抓煤质提高服务的决心不变”的“三个不变”销售政策,制定了“火车、汽车一起上,内贸、外贸一起抓,集团公司和矿两个积极性一齐要”的营销策略,对销售实行“五统一”和“收购制”,并开通了三个直达专列。通过全力以赴保市场、保煤价、保货款回收、保专列、保大户,保证了充裕的市场空间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收入,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同时,义煤集团坚持“相关多元”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结合自身企业的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切实把企业发展的基点放在煤炭主业和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强对原煤的洗选加工,提高商品煤的品质和使用效率;努力构建“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四条产业链,打造煤基相关产业,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切实把发展建立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以此开拓和占领新市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是核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和源泉。其劳动效率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其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科学技术,其生产成本的降低也需要科学技术。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在产品质量、品种、成本、效率等各方面取得领先优势,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并得到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按照自主创新的原则,义煤集团狠抓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义煤的发展动力。
1.创新科技运行模式。围绕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战略,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坚持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并转化科技成果,先后与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西安矿院合作,对义煤集团的煤炭开采工艺、防灭火成套技术等进行研究和攻关。近两年以来,共完成技术革新成果200余项,完成技术项目120余项,其中有多项技术革新和创新获省部级奖项。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广泛用于义煤的煤炭生产,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围绕煤炭生产,加快现有矿井的挖潜改造,调整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工程设计,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做到合理集中生产,做好水平、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努力实现高产高效;将关系矿井长远接续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工程纳入重点工程管理,保证矿井的配套建设和生产接续;合理配置矿井机械装备,通过加大对综采设备的投入,更新改造生产设备,改善安全生产的条件,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五年间投资近2.5亿元更换了12套综采支架;投入8000万元新建千秋矿一对立井,彻底解决了矿井“三难”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综采、炮采放顶煤技术,运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回收率,稳定和提高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3.加强科技专项攻关。围绕安全发展,针对矿井开采强度、深度增大,煤层自燃隐患日趋严重的现状,不断探索和完善束管自动监测预报煤层自燃隐患技术、阻化粉煤灰注浆充填防火技术、洛克休泡沫防火技术、远距离粉煤灰浆充填技术、氮气防灭火成套技术等研究。加强对煤炭开采工艺、瓦斯、煤尘治理技术的攻关,创新防治理念和防治思路,总结创新防治措施,补还安全欠帐5亿多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xx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为煤炭同类型矿井的防灭火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抓好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电厂余热的综合利用和煤层气的综合开发。真正使义煤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科技创新的基石上。
五、管理创新是基础
科学管理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义煤集团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来引领、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义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加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能为目的的“消缺管理”新理念,并应用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把管理创新发挥地淋漓尽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实施管理创新,管理就是“消缺”。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的消除缺陷的过程,所以管理就是消缺。结合企业的实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消除,实现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主要有:治理企业内部“四乱”;开展“双增双节”和“人均节约1000元活动”;治理“大企业病”等。
2.实行督查考核,提高企业执行力。实行每月一次的督查考核,对责任目标的进展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把目标完成好坏与单位领导及单位的工资挂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落实。
3.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提出并落实了:“安全生产,我的责任”;安全管理“层次论”,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事故”,即:瓦斯超限是事故,电气失爆是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是事故,安全保护甩掉不用是事故;“进入井下,只有纪律没有自由”等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抓安全模式,重点抓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事故的产生,80%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20%源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走出过去抓安全的误区);坚持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工作跃入全国先进行列;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补还安全欠帐5亿多元。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五年控制在0.5以下。
4.强化资金与成本管理。提出并确立了“大成本”理念,“企业的一切活动产生的是成本,只有生产和销售产生的是效益”。资金集中管理,维简、折旧基金作为投资管理。
5.积极推进接续产业发展。确立“大多经”和骨干带动战略,并提出把义煤的发展纳入地方区域经济的思路。2004年以来开工建设12个大项目,其中6个煤矿,6个非煤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23亿元。目前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2006年用于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
提出并运用好“优势”原则,即:有优无势上规模,有势无优抓质量,有优有势抓市场,无优无势抓转向。
抓好四条产业链的构建,即: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四个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污染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接续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接续管理理论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非煤产业方面确立了“十大产业板块”,主要是构建电力、铝工业、化工、建材、物流、矿建、后勤、医疗、通讯和机械制造板块,着力培育非煤骨干企业群体。
6.加大改革改制和资本运营力度。提出了“存量保稳定,增量搞改革;引进增量,盘活存量”的经营思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了“6个一批”的改革思路:一是分离改革一批;二是关闭破产一批;三是要重组改造一批;四是要放开搞活一批;五是要新建发展一批;六是要做大做强一批,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
积极进行资本运营与招商引资。和美国花旗银行、雷克公司、日本欧力士公司以及台(湾)塑集团、华润公司、伊川铝电、新安铝电、天润集团、商丘中原腾达、兴亚建国、武汉凯迪集团、武汉民生银行、中国银行进行了全面合作;今年先后签署11个战
略合作协议;促成了8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加快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结构多元化进程。成立博通公司,由员工持股,参与企业改制。
通过以上方面的管理创新,义煤集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经营低谷快速步入了跨越发展的轨道。在“2006河南企业100强”中位居第13名;在“2006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490名;在2006年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中位居第26名;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中位居第415名。
六、组织创新是保障
组织创新就是企业组织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创新建立在自己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义煤集团审时度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进行组织创新,通过组织机构的整合,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着力塑造强势企业文化,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结合义煤实际,先后提出了:“管理就是消缺”、“经营管理科学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矿区面貌花园化、食堂宿舍餐旅化、社会治安秩序化、文化生活多样化”、“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军队、学校、家庭”、“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成功的企业首先是所学校,优秀的员工永远都是学生”等一系列企业文化新理念,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特别是近两年,义煤集团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经济效益,一切工作的落
脚点是改善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企业宗旨,描绘了“创建卓越企业,构建和谐矿区”的企业共同愿景,制定了“跨越发展抓机遇,五年一百五十亿”的战略目标和“做大做强煤电铝化建,做精做优煤基产业链”的战略方针,发展丰富了义煤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进取,特别能奉献”的“英勇善战,创业无限”的企业精神和“忠诚义煤,开采未来”的核心理念。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推开,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6年10月16日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现场交流推进会在义煤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义煤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晚、行动快、效果好。中煤政研会的马德庆会长称赞义煤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可靠途径。在创新工作中,煤炭企业只有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胆革新,勇于实践,积极采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第二篇: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一、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x区企业自主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为数不多,制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仍很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新观念、体制、机制、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层次依然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我区大部分产业仍然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偏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且有些项目开工率、投产率不高。食品加工、纺织抽纱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x%,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区的x%。
(二)企业本身实力有限,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自主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但目前我区企业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毕竟只是少数。其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大多数企业成本高,利润少,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
产品技术含量低,能耗大,市场竞争力弱。尤其是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家。
(三)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重投入,轻产出;
重外延,轻内涵;
重粗放,轻集约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从企业内部看,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创新的现象,围绕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体制催生创新动力、健全机制激发创新活动方面,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四)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我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初建阶段,无论从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手段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通道不对称,不畅通。企业的自主创新尤其需要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科研服务,有关部门虽然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整合资源的力度不够,为企业服务的区域技术研发机构发展不平衡,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五)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我区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有些企业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无法批量生产。此外,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性长、风险大,尽管各级政府在科研中试、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由企业承担,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创新的动力不足、顾虑较大。
二、关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三)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x%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x%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x%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区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认真落实各级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x%,大中型企业达到x%,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高新区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
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四)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量大面广而又持久的事业,需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营造服务环境。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
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要抓紧建设专家与技术、研发与制造公共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法制环境。要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社会环境。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选用地产自主创新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五)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科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进行精神和政治奖励,增强科技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和引导企业为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选拔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全区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
第三篇: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把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作为中心任务,要求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在科技任务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而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应当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以利于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不仅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看,科技政策重点逐渐由促进科技的发展转向促进自主创新,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趋向于更积极地推动和指导技术创新,并努力将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整合为一体。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效率逐步得以提高,使得金融业可以更好地为高科技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金融业一直都在持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企业自主创新从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外源性资金的渠道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资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逐步促进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金融的运行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使用的资本。这个特点决定了借款人,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必须保证把贷款使用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还贷资金的项目上。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鼓励探索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
一个可行的运行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由创新基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资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863”“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的承担单位,通过集成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解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企业承付基本利息,政府资金负担上浮利息。例如,厦门市科技局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先后于2003年4月28日、8月8日,与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签订了“共同扶持科技型企业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2002年底,南京市科技局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开展“银政合作”试点,交通银行在两年内向南京市科技局推荐的科技项目给予8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市科技局负责筛选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贴息引导科技贷款。
二、探索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是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科技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有效运作关键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银行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对科技项目进行贷款支持。相反,银行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能选择放弃这个市场。这就要求银行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担保形式,发放多种低风险的贷款;可以探索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解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
三、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
科技部门可以联合金融部门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既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产业化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政府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例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捆绑了12个开发区、发债规模8亿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再例如,以股票作担保的表外研发证券(SWORDS)就是一种重要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形式。SWORDS是在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常采用的融资方式。典型做法是:发行SWORDS证券的企业负责管理投资运用;并根据预定价格的时间表有权收购所有公开发行的证券;相应地,投资者可得到在预先约定的时间段内以约定溢价价格购买该公司普通股的一个期权或认股证;一段时间后,该认股证可与原先购买的SWORDS单位分开交易。
四、建立自主创新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对银行而言风险偏大,因此,往往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为了促进扶持这些企业,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政府财政出资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是我国自主创新金融支持制度的必然选择。设立贷款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出资的压力,还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建立多点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和投资效率,从而形成“企业有所创新,银行有所借款,政府有所保证”的有效机制以及较合理的贷款担保和开放的资金供应系统,从金融支持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美国小企业局向小企业发放直接贷款已于1989年废止,而采用以贷款担保方式对小企业进行支持。日本的贷款担保措施更加完善,除对商业银行贷款给予担保外,还有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实行连环保险。1974年1月,台湾地区推动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信保基金主要来源于当局及有关金融机构。信用保证的项目包括:一般贷款信用保证、商业本票保证之信用保证、外销贷款信用保证、购料周转融资信用保证、政策性贷款信用保证、小规模商业贷款信用保证、进口税捐记账保证的信用保证、履约保证的信用保证、自创品牌贷款信用保证、青年创业贷款信用保证。在信用保证基金之外,1997年台湾当局又成立了“中小企业互助保证基金会”,推进各项辅导及互助保证贷款。该基金的主要运作为:中小企业互助保证为协助担保品不足的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五、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
必须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打造“信用社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诚信环境。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可以使相关金融机构共享信用信息资源,信用状况更加透明,降低了信息成本,风险定价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信用记录也增加了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小企业的财产权,强化其供应商与顾客的履约义务,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而且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和风险预期,强化了债务人的风险约束,因而会有实质性收效。
六、培育和支持一批中介服务机构
要改变现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单
一、相互脱节、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促使中介机构如科技担保、评估推介等相互结合,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认定资质、委托任务等方式,给予扶持。中介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应依靠其服务质量和信誉,开办初期应得到政府部门经费支持,但要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其在竞争、服务中依靠自身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不能由部门长期供养。
七、要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从国外经验来看,许多小企业都是通过创业投资市场来获得资金,最后发展成长为大企业的。通过风险投资形式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关键是要规避所谓的“上帝变野狗(godtodog)”现象,即风险投资企业出资时被视为上帝,一旦投入钱后被当做野狗并逐渐被摈弃所投资企业之外。这就要求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确保风险投资基金的适时退出,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金融支持。
美国是创业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经济得以较快发展,高科技产业贡献很大,而高科技企业主要是通过创业投资市场筹资。1993年到1999年,美国风险资本急剧增加,1999年达到250亿美元,1999年管理基金达到800亿美元。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投资市场,中小企业通过创业资本方式筹资的比例很小。因此,中国政府要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创业投资生产和发育的良好环境,比如:通过立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与创业投资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企业上市、产权交易、兼并重组等资产流动机制,构建有效的创业投资体系,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数额,缓解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四篇:煤炭企业调研
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应对调研
小组成员: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二班
郭健300820403
3吕涛300820404
4王浩轩3008204048
一、调研目的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政府及企业的应对措施,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二、调研时间
2009年7月—8月
三、调研地点
山西省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山西省吕梁市离市区高崖湾村鑫田焦化有限公司
四、调研背景
2008年9月初,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是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扭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其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停止营业甚至破产。金融、地产等行业受到沉重打击,进而牵连到实体经济,许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达省份GDP增长大幅回落,失业率显著上升,居民消费信心降低,世界和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作为全国能源核心,山西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工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全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煤炭业正在加紧企业转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工业的发展既面临较大的困难,又蕴含着发展的机遇。金融危机下的山西煤炭业出路在哪里?
为了深入的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走势及应对情况,我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家乡的煤炭企业进行了走访,并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分析。
五、调研内容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总体概况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二)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影响。
表现之一:需求下降。国内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减弱。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火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增速迅速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火电9月、12月的增速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的增速分别为-9%、-25%。
表现之二: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呈逐月下降趋势,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交易价格去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冶金煤价格大幅下跌。
表现之三:社会存煤增加。秦皇岛港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时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
○2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山西省煤炭经济运行的影响。
表现之一:煤炭产销增速放缓。去年1-8月份,全省煤炭产量的增速为22.85%,1-12月增速为4.06%;8月、12月的月度煤炭产量分别为6201万吨、4722万吨,产量增速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1-8月份,全省铁路外运出省煤炭销量的增速为6.93%,1-12月份的增速为-0.51%;8月、12月月度铁路外运煤炭销量分别为3814万吨、2289万吨,销售的增速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
表现之二:全省煤炭日均运量与装车数逐月减少。去年8月、12月份全省煤炭日均装车数分别为18974车、12181车,日均运量分别为132万吨、83万吨。
表现之三:煤炭货款拖欠出现上升苗头。
(三)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家乡煤炭业走向
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自2008年9月中旬开始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焦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坑口价前景难测,外贸企业出口订单骤降,外资项目被迫停工,企业“无奈”裁人……
山西是产煤大省,煤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切。山西生产的煤炭三分之二外运全国及出口,2006年山西年产5.81亿吨煤炭,2007年产煤6.3亿吨。2008年产煤6.8亿吨。高产量,高出口量,再加上乐观的价格,山西总是在煤上做着好文章。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危机的冲击,首先表现在煤价的戏剧性变化:从08年9月开始,煤价最高峰时,秦皇岛港的动力煤价达到每吨八九百元甚至1000元,国家发改委还出手干预,制定了6月19日
最高限价。但9月之后,煤价开始转向。10月10日,山西省煤炭坑口价跌到了“十一”后最低点,大同动力煤和太原动力煤坑口价(不含税)分别较上期下跌10元/吨和20元/吨;柳林主焦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阳泉无烟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晋城无烟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
紧跟煤炭形势的焦炭行业价格跌落更是迅速。山西焦煤集团作为一个以炼焦煤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大集团,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该集团从9月到11月下旬,焦炭价格普遍下降50%~65%,到08年11月25日,企业煤炭库存达到189万吨,9月和10月,新增欠款45亿元,资金周转十分困难;以煤炭、煤化工、铝电为基础的阳煤集团,9月以来,冶金煤每吨价格从1500元下降到750元且产量减少20%。地销化工煤价格下降40%,产量下降10%。地销动力煤市场价格下降30%,而且其铝、电、磁材、胶带生产巨额亏损,现金流已断……而在山西吕梁,仅仅一个月的经济危机冲击,就使三个涉及焦化、化工行业的大型外资项目暂停建设。大型外资项目停工,山西省外汇管理局的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后,这几家企业的外国投资方近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和已签约的外债贷款4.6亿港元无法到位”。与此同时,等值1.08亿美元的港元外债贷款合约流产,投资方明确表示无力出资。
经济危机使山西全省自10月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中部六省之末,煤炭、焦炭、冶金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快速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全省中小企业已有8000多家停产、半停产,约占总数的10%。
(四)金融危机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各地煤炭部门纷纷出台了一些措施来控制煤炭市场价格,从我小组调查的两个企业来看,所实施的应对措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加强对煤炭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监测分析制度和工作机制。每月组织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省直有关部门召开月度协调例会,对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加强协调,全省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基本达成预期目标。框架内外全省合计签订合同总量5.1亿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继续与市场煤价格并轨,化工煤维持现行价格,冶金煤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根据目前所签合同价格情况,以五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集团测算,今年全省煤炭吨煤平均售价为486元,比年初高108元。五大煤炭集团1、2月份吨煤综合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提高近120元。
三是按照“以需定产、以价定销、以销定运、以款发煤”的原则,开展煤炭总量调控工作。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全省没有实现机械化开采的煤矿均集中开展了安全整治工作。春节期间,全省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骨干煤矿全部按法定节日正常放假检修,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炭经销企业按照“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关闭淘汰的用户和经营企业不发货”的原则合理安排煤炭销售。理性看待市场,果断做出决策。降价不能刺激需求,只能减少收益。山西煤炭在市场竞争中只能靠规模取胜,守住调控总量的“底线”。
(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角度来看,山西省煤炭企业的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可以从宏观调控应当处理好的以下几种关系入手分析:
一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因此,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或矛盾的主流和方向,是解决事物或矛盾的基础和前提。
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极其庞杂的有机体。在分析判断经济煤炭企业形势的工作中,如果被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迷惑,分析判断就会失准。当前煤炭企业市场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煤炭价格上涨空间小与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矛盾已经显现,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
二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原理,揭示了客观事物整体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分析判断煤炭企业形势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是全局,微观是局部。宏观和微观也是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宏观是矛盾的主导方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又是我国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煤炭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保证电煤供应,确保各用煤产业的稳定。
三是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反映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真理具有两重性。处于一定历史过程中的人所获得真理性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一切客观真理都是相对真理。然而,任何真理都是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的反映,所以,一切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依据上述原理看待历史经验,任何历史经验也无不如此,都具有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都不折不扣地尽皆适用的经验是极其罕见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正确处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的关系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煤炭企业形势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性质上都与以前不同。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不应当完全仿照之前的发展模式,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煤炭减价并不能够刺激需求,相反,它只会减少收益,山西煤炭应当在保证煤炭企业效益的前提下,稳定市场价格,沉着应对各种问题。
(四)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个绝对发展和相对静止的过程。任何事情都应当用辩证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因此,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着想,从当前入手,分出轻重缓急。当前主要是稳定市场价格,平衡市场供求,控制煤炭销量,确保本煤炭任务的圆满完成。从长远看,要加强供给结构优化,继续推行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和转型,使煤炭产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遵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山西煤炭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本思路
(六)对山西煤炭企业发展总结的一些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多,煤炭市场需求减弱的趋势尚未扭转;煤炭是价格弹性极小的产品,降价不能刺激需求,只能减少收益;山西省煤炭的政策性成本和开采成本都在增高,降价空间很小。
在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的形势下,全省煤炭行业要坚持总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保收益增长、结构优化、水平提高上来,防止出现量增、价跌、收益减的被动局面。
一是坚持“以需定产保平衡”。今年全省原煤产量预计为6.5亿吨左右,其中一季度为
1.2亿吨左右,二季度和后半年随着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继续坚持“关小上大、产能置换”和“整合提升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严格控制产能盲目增长;加大煤炭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规生产、建设和经营行为,严防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扰乱市场。二是坚持“以价定销保收益”。坚持量价互动、价格第一的原则,不签无价格合同;坚持分等按发热量市场定价的做法,推进电煤价格理顺并轨;坚持“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关闭淘汰的用户和经营公司不发货”的原则,防止造成死债和形成新的货款拖欠。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监测调控。继续加大行业协调力度,杜绝降价竞销现象。定期分析煤炭及主要用煤行业、主要用户产品产量的产、销、存、价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预判煤炭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争取市场主动。
四是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秩序。加强生产环节监管,促使各类煤矿按核定能力均衡、安全、稳定生产;规范煤矿建设秩序,加强基建矿井监管;加大纠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严格处罚到位,彻底切断非法煤炭进入流通和消费的渠道。
六、结束语
金融危机对山西煤炭企业来说既是一种灾难,也是一种机遇。客观来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了一些良好势头,但总体情况弊大于利。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山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国各行业的相互扶持下,必将会走出低谷,迎来新的黎明。
第五篇:玉溪自主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玉溪市自主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玉溪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 吴文平(2016 年 10 月)
为准确掌握玉溪市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基本情况,玉溪市工商 联调研组在走访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收集情况,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深入红塔、江川、通海、华宁、新平、易门等县区和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和工业园区的 37 户民营企业,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玉溪市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内传统产业景气度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玉溪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力推动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玉溪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7%,为加快推动玉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自主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在抓好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同时,立足玉溪实际,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玉溪的决定》、《实施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的决定》、《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玉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18 个政策性文件,对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
员创业等作出政策性安排,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二)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全市建成 5 个院士工作站(其中民营企业 4 个),建有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9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4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拥有量居全省首位;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科技项目、专利、科普、创新机构等六个服务平台和 12 个资源数据库,实现科技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为政府决策、企业创新和科技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云南国家级新材料孵化器在玉溪高新区设立的玉溪新材料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玉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在推动玉溪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科技项目 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 率先成立玉溪市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玉溪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发明创造者提供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权保护的服务援助。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增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十二亓”期间,玉溪市专利申请 4656 件,专利授权3414 件,均稳居全省第二位,分别是“十一亓”期间的 2.6 和 3.5 倍,是同期曲靖市的 1.65 和 1.72 倍。2015 年底,玉溪发明专利拥有量633 件,是曲靖市的 2.3 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2.7 件,远高于全省 1.6 件的平均水平;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546 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55 项,取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 2 项,省级科技进步成果 56 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 250 项,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四)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通过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带动玉溪经济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向高端制造环节拓展,由烟草、矿冶两大传统产业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 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新兴产业延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2014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 157.9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13.32%,高新 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玉溪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180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12 户,创新型试点企业 20 户,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 4 户;全市有 75 户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民营企业有 70 户,占 93.3%;拥有云南省著名商标 205 个、云南省名牌产品 42 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玉溪市自主创新的势头是好的,呈现出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品牌建设逐年提高的稳定发展态势,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 的科技型企业。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玉溪市在自主创新上还有明显差距。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处于自主创新起步阶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经营环境、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个别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创新、怕担风险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既有企业自身创新观念落后、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基础薄弱的原因,也有外部宣传引导不到位、支持政策不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一)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就玉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本身而言,创新不仅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技术创新投入的预期也很难把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重生产销售、轻技术研发的思想,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在技术创新上以模仿为主,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在能够获得现实利益的情况下,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更多的是追求“短平快”,不愿在科技研发方面进行更多投资。在调研的 37 户民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 3 户,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仅有 8 户民营企业有研发活动,6 户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具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能够开发产品的民营企业不多。
(二)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从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R&D 经费及 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看,玉溪市 R&D 经费增速缓慢,个别年份甚至有倒退的现象,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以 2014 年为例,全市 R&D 经费为 4.04 亿元,R&D 经费仅占 GDP 比重的 0.34%,居全省第 4 位。R&D 经费仅占全省
85.93 亿元的 4.7%,仅为昆明市 57.32 亿元的 7.0%,R&D 经费占GDP 的比重低于全省 0.67%、全国 2.05%的平均水平,直接影响到全市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从调研的情况看,在 37 户民营企业中,2014 年仅有 10 户研发投入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全国 6.7%的平均水平,有 2 户的研发投入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甚至低于 0.5%,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玉溪大部分民营企业在自主研发上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不足。
(三)创新人才供给不足。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玉 溪全市 16 岁以上 137277 名常住人口就业人员中,大专学历 5995 人,占 4.37%;本科学历 4372 人,占 3.19%;研究生学历 198 人,占 0.14%,就业人口素质不高,人才供给总量不足,与自主创新需求有较大差距。加之,玉溪距昆明较近,在区位环境上对高层次人才不具吸引力,不仅高层次人才难以招引,企业内部技能性人才也难以留住。本地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外地高层次人才难以招引,高层次、复合型科技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资源匮乏,严重影响到玉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影响到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调研中,有 21 户企业反映自主创新力量薄弱,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较为困难,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缺乏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的关键因素。
(四)创新政策利用不足。为切实掌握民营企业对相关政策的 了解和利用情况,在调查问卷设计上,调研组列举了国家和省市近年出台的、与自主创新关联度高的 11 个政策性文件,并从财税政策、研发政策、技术转移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 20 个问题。从调研 的情况看,在 37 户民营企业中,已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的有 18 户,知晓率为 48.7%,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对政策不了解;已利用相关政策的有 4 户,利用率仅为 10.8%。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重监管轻服务、重检查轻支持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导致一些优惠政策可达性不高,没有直接让民营企业取得比较好的政策获得感,有 18 户反映政策办理手续繁琐、周期长,有 13 户反映政策获取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有 10 户反映政策门槛高、申请难度大、优惠幅度小,有 8 户反映缺少配套实施政策、可操作性差,仅有 1 户反映没有遇到问题。
(亓)创新资源整合不足。市内大部分县区在资源要素的富集 度上存在相似性,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在战略定位、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县域经济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竞合发展的态势尚未形成。一是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二是造成引进项目类型差别不大,县域产业同构、企业产品同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三是造成同一类型企业分散布局在不同县区,不利于实现地理空间的相对集中,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四是造成不同县区在同一产业互为竞争,在产业分工协作中难以形成技术创新链,影响到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亓是造成不同县区在同一产业的科技研发上重复和撞车,导致科技资源分散,既不利于全市科技资源整合,也不利于相关县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
三、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提升玉溪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引领玉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更是玉溪经
济适应发展新常态,在应对严峻挑战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占据发展新高地,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应时之举、明智之举、有力之举。当前,在推进自主创新上,要着重做好以下亓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升创新源头驱动力,在打造竞争新优势上求突破。围绕“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目标仸务,打造全市区域先发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前瞻性部署有利于催生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在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重大科技计划中,聚焦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围绕事关长远发展、综合竞争实力的重点领域,实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与成果转化等全创新链战略部署,布局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科技创新源头驱动力。
(二)着力构建产业技术新体系,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求突破。
制定实施玉溪市技术创新工程“十三亓”专项规划,加强技术创新工程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针对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支撑。依托市内科技型骨干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三)着力推动“双创”活动,在厚植“双创”文化上求突破。加快 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推动创新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纵深发展,搭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向创业者开放创新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大力探索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一批
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奖励等重点政策落实力度。深化推进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相结合,建立玉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畅通科技企业贷款融资的“绿色通道”。构建“宽容失败”的机制和文化,为创新创业者减压减负,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四)着力打造创新基础平台,在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上求突破。围绕培育战略性创新力量,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培育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壮大企业家队伍。强化创新型人才的激励、评价与服务,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完善评议指标,加大对发展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考量。突出对重点领域高精尖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强化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在重点研发计划中开辟专门渠道,支持 35 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并落实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亓)着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推动县域一体发展上求突破。
紧紧立足本地区实际,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突破区划限 制,引导市内各县区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视角,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理性引进项目,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形成技术创新链,推动错位竞争、差别发展、接轨协作,增强县域经济的融合力度,提高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配置效率,避免同质竞争、低价竞争、恶性竞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空间布局向区域空间布局转化、县域竞争格局向区域竞争合作格局转化、单一产业形态向优化组合产业形态转化,形成增长联动、利益融合、合作共赢的县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