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自主创新课题调研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区域品牌,是增创加快发展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马鞍山是一座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积极促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一)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十五”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多个,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资达2.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亿多元,其中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共6项。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5个。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7亿元,增幅达35.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一是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十五”以来,全市共有7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50项获市级科学技术奖。由马钢股份公司牵头完成的“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等两项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五”以来,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300多件,授权550多件,均居全省前列;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40多项,技术交易额达3.1亿元。二是科技产业化取得较大成效。积极推进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初具规模,拥有企业近10家,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三是形成一批优势产品。“马钢牌”H型钢、火车车轮和“海狮牌”毛巾三个产品跻身中国名牌行列,10个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35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培育发展19件省著名商标。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全国、全省科技大会以后,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我市共有41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总投资6.95亿元。马钢集团等4家企业成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冶华天等16家企业为首批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主动参与自主创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泰尔重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产品正由常规产品向大型、超重载型升级转化,2007年实现产值1.95亿元。开元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生产塞隆(Sialon)复合材料,现成为马鞍山市国家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和建设基地的陶瓷和耐火材料的领头羊。华骐公司、菲利特公司、惊天液压锤公司等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二是涌现一批国家级自主创新企业。马钢公司成功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生产电工钢等多项工艺技术,攻克了薄板生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制了建筑抗震耐火H型钢、高速车轮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星马汽车集团引进、消化和吸收日本三菱技术,先后开发出60多个重卡新产品,成功申报8项国家专利,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多方面成果和突破,被科技部列为重点支持的全国汽车业3家拥有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和全国60家最具成长性企业。马钢和菱公司走科技兴企之路,在做强包装产业的同时,加快向汽车零部件行业拓展,持续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申报专利22项,取得专利证书11项。三是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矿院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矿业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三)科技创新的氛围与环境不断优化。围绕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整合我市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若干意见》、《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马鞍山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马鞍山市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我市财政性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从“九五”末不足1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122万元(2008年为4980万元),投入强度居省内领先水平;县、区政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也都基本达到1.1%的要求。积极改善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工作。“十五”期间,争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工业国债项目1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高技术产业化及“三高”项目21个,获得支持资金近8亿元。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和认定体系,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007年组织开展了15家企业的首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

(四)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明显。科创中心一期15000平方米的1#综合孵化楼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后续工程中2#孵化楼和环保科技园已于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新材料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配套服务楼等其他后续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为加大对入驻企业的支持力度,2006年又设立了400万元孵化资金。在孵化成效上,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接纳入孵企业139家,毕业企业36家,目前在孵企业达83家。入孵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上交税金1340万元,转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95项,申请专利技术89项。2006年12月,科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2007年6月,又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服务机构,成为全国55家获得该资质的孵化器之一,依托该资质为入孵企业争取到3个创新基金项目。二是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主体园区,“新型环保设备产业化项目”、“齿科正畸用氧化锆陶瓷托槽项目”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由深圳茂文置业有限公司与深圳著名大企业深业(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的茂文科技工业园、由宁波大同轴承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恒创科技工业园等项目也正在加紧施工。慈湖、当涂两个新材料基地分园区建设良好,分别引进14家和9家新材料、电子信息类企业入驻,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三是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加快建设。现已完成园区规划修改完善、园区建设领导机构等,促进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期已入驻44家,其中15家企业建成投产。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科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全市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699人,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主要集中在钢铁生产、工程设计等领域,我市亟需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等方面人才还比较短缺。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机制尚不健全。我市尚未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基金,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企业对科研成果的承接力还不够强,存在一些科研成果外流的问题。

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为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

四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尽管我市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三、进一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努力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观念决定行动,没有群众的创新观念,没有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很难得到落实。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广泛宣传创

新创业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大力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尊重群众的创新愿望、支持群众的创新活动,使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应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源泉。一是加快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选拔“产业创新团队”和“前沿技术创新团队”等创新团队的领军人才,培育 “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在国内有关学科、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以及在省内有关学科、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骨干;加强对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各类人才计划重点向企业倾斜。二是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设立留学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自行开发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项目,对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进行重点创业资助以及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建设;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支持海外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和国内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三是支持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资源,免费培训农村科技实用人才。

第三,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保障体系,确保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其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经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技术难题招标以及产学研联合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项目。建立新产品专项经费,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省级新产品。建立软件、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引导发展经费,重点支持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出口和外包等,支持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大税收、金融、保险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中关于激励自主创新的所得税税前抵扣、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项目、创业投资的紧密合作,加大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保险公司发展科技型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险种,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四是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投向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积极引进境外风险资本,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第四,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优先支持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对企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新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以及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给予必要的奖励。三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企业制定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制定的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四是支持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以及实施转化。对企业重大发明专利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技术实施人给予奖励。加强对涉外专利(国际专利)的资助,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五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对落户本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一定金额的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联盟,可申请启动补助资金,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必要资金的补助。六是加大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建立财政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定期评定自主创新产品并公布产品目录。对企业自主开发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目录的产品,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地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

第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建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重点项目的联合技术公关,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跨越。

(课题组成员:沈隆坤、郑晓佩、叶南东)

第二篇:关于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研报告

市人事局课题组

大学生自主创业,即大学生自谋职业,就是通过大学生个人及组织上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政府人事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工作实际,在政策引导、优质服务、大力扶持、切实帮助等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助上一臂之力。对此,我们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县区、大学生创业园及大学生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调查了解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特点

通过摸底调查,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体现两大特点:一是自发组织创业。主要源于2003年普通高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大学生迫于就业形势的普遍严峻,在难以解决就业问题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等走自己的路,自谋职业。这部分大学生创业,主要从事批发零售、家政服务、园艺种植、工商贸易等行业。二是引导组织创业。主要源于2007年我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有关园区加速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科研项目的大学生创业。这部分大学生创业,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可再生能源等研发。具体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自主创业呈现激增态势。截止2009年3月底,我市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共有26家,其中:2006年创办2家,2007年创办2家,2008年创办猛增到17家。反映大学生自主创业愿望增强,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比较优越。

2、“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彰显。统计结果表明,26家大学生企业吸纳了80多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其中:由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方浩创办的马鞍山方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吸纳了8名大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创业。

3、大学生创业就业观念有了改进。26家大学生企业,从事家政服务2家、园艺种植2家、工商贸易2家、批发零售4家,充分说明大学生创业就业观念逐步改进,不但深入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而且适应社会需要创业就业。

(二)主要做法

1、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进园创业发展。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马政[2007]36号),在全市实施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面向企业、基层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政策措施。当年,我们在市科创中心创建了“马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引导和鼓励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科研项目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进入创业园创业的大学生,按规定程序办理进驻手续后,享受市政府《留学人员马鞍山创业园管理办法》(马政[2007]1号)规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同等优惠政策,包括可优先享受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支持,企业领办人可申请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创业园办公室对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一条龙服务等。目前已有24名大学生入园创办6家企业,项目涉及新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缆索机器人等领域,具有较高科技含量。2008年,市力翔机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迪乐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家大学生企业,获得科技部、财政部2008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资助总额50万元。

2、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创新大学生创业就业辅导方式。2008年,我们在全省高校建立了首家“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市人事、科技、经济等部门与安

工大联合制定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大学生创业工作站”为平台,加强创业宣传,开展创业指导,引导和鼓励安工大大学生进入“马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自主创业。目前已有8名安工大大学生进入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团市委先后开展了两届“马鞍山市青年创业论坛”,开办了5期大学生技能和创业培训班,培训1000多人;去年3—4月,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吸引了1000多名青年积极参与,参赛项目200多个。去年上半年,市劳动保障局与安工大团委联合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0多人。同时,市经委组织的创业辅导培训(CEFE)首次走进大学校园,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200名大学生接受了培训。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市乃至全省全国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从这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还需突破能力经验不足、资金资助缺乏、社会观念阻碍、意识激情不高等方面的“瓶颈”。

(一)市场社会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大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常常使大学生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2007年,有2名大学生,作为首家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了一家化工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但由于市场经验不足,产品市场前景不佳,最终退出创业园。

(二)综合素质能力不高。第一,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有的大学生创办的公司虽然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但仍存在某些能力薄弱的问题。第二,综合素质及各种能力较弱。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同时,实践、开拓、组织、协调、协作、沟通、创业、创造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007年,安徽冶金科技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潘慧敏,在农村创办了园景花木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花木种植营销,种植面积达10亩,固定资产达150万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她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技术和团队创业,导致创业发展缓慢。

(三)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虽然我市出台了有关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政策环境。我市虽然有5—10万元小额贷款、20万元以下项目资助,但缺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期市场调研、产品生产成品、产品初期生产等“链条式”资金资助政策。我市虽然有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条龙”服务手段,但服务措施仅停留在一般层次上,如怎样为大学生创业团队配置急需的管理人才,增强创业团队实力;如何让大学生提高市场风险意识,增强大学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抵抗能力等。同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软环境不佳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优化,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创办企业和自谋职业,是能力低找不到工作的表现。

三、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和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

基地”。国家、省有关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均提出,要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中,必须形成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责任共担、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从政策制度、创业教育、创业服务、社会舆论等层面下功夫,大力促进我市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从高等院校层面来看,要努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关键要把大学生自主创业知识纳入大学生必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训,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但要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而且要通过自主创业失败的反面典型,引导大学生吸取自主创业相关教训,同时要通过自主创业由失败到成功的典型,引导大学生适应形势变化调控心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第三,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对自主创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传授大学生的管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专业等知识;要善于利用一些平台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进取、意志、创意等独特创业素质;要善于利用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协调、创业创造、社会交往等能力。

(二)从政府部门层面来看,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注重建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揽子”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助。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资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资金链”上全面提供支持。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评选,给予科技含量较高、有发展前景的项目2—5万元奖励,为大学生前期市场调研提供资助;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等要提高资助额度,大学生创业项目研发启动资金由原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投资资金”,为大学生创业产品初期生产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另一方面,要创建创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升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市重点骨干企业等,建立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见习基地,为有自主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科研项目的大学生提供3—6个月创业见习的机会,努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比照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由市政府、见习单位向参加创业见习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并为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者为其办理工伤保险,所需资金从财政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三)从公共服务层面来看,要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力度。重点要在创业辅导、服务、宣传上下功夫。首先,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辅导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安工大大学生创业工作站”这一平台,组织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定期开展创业专题讲座,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大学生创业认知水平。组织有创业愿望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全年培训人数由全市培训总量的20%提高到30%,并逐年增加;兑现创业培训政策,对创业培训合格的大学生,一次性发给创业培训补贴1000元/人。其次,要深化大学生创业“一条龙”服务内涵。改进目前为大学生提供注册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证照办理等浅层次服务方式,采取得力有效措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急需人才招聘、规避市场竞争风险、企业科学规划、发展前景谋划等提供深层次服务。第三,要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工作。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行动与热情。要努力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引导大学生勇敢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创造政府、全民、社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气氛。同时,要

努力营造崇尚创造、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善待他人的和谐创业环境。(课题组组长:倪志品成员:马见闻、宣茜萍)

第三篇:玉溪自主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玉溪市自主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玉溪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 吴文平(2016 年 10 月)

为准确掌握玉溪市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基本情况,玉溪市工商 联调研组在走访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收集情况,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深入红塔、江川、通海、华宁、新平、易门等县区和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和工业园区的 37 户民营企业,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玉溪市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内传统产业景气度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玉溪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力推动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玉溪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7%,为加快推动玉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自主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在抓好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同时,立足玉溪实际,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玉溪的决定》、《实施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的决定》、《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玉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18 个政策性文件,对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

员创业等作出政策性安排,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二)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全市建成 5 个院士工作站(其中民营企业 4 个),建有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9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4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拥有量居全省首位;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科技项目、专利、科普、创新机构等六个服务平台和 12 个资源数据库,实现科技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为政府决策、企业创新和科技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云南国家级新材料孵化器在玉溪高新区设立的玉溪新材料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玉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在推动玉溪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科技项目 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 率先成立玉溪市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玉溪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发明创造者提供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权保护的服务援助。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增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十二亓”期间,玉溪市专利申请 4656 件,专利授权3414 件,均稳居全省第二位,分别是“十一亓”期间的 2.6 和 3.5 倍,是同期曲靖市的 1.65 和 1.72 倍。2015 年底,玉溪发明专利拥有量633 件,是曲靖市的 2.3 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2.7 件,远高于全省 1.6 件的平均水平;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546 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55 项,取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 2 项,省级科技进步成果 56 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 250 项,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四)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通过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带动玉溪经济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向高端制造环节拓展,由烟草、矿冶两大传统产业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 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新兴产业延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2014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 157.9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13.32%,高新 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玉溪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180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12 户,创新型试点企业 20 户,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 4 户;全市有 75 户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民营企业有 70 户,占 93.3%;拥有云南省著名商标 205 个、云南省名牌产品 42 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玉溪市自主创新的势头是好的,呈现出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品牌建设逐年提高的稳定发展态势,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 的科技型企业。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玉溪市在自主创新上还有明显差距。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处于自主创新起步阶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经营环境、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个别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创新、怕担风险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既有企业自身创新观念落后、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基础薄弱的原因,也有外部宣传引导不到位、支持政策不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一)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就玉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本身而言,创新不仅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技术创新投入的预期也很难把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重生产销售、轻技术研发的思想,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在技术创新上以模仿为主,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在能够获得现实利益的情况下,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更多的是追求“短平快”,不愿在科技研发方面进行更多投资。在调研的 37 户民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 3 户,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仅有 8 户民营企业有研发活动,6 户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具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能够开发产品的民营企业不多。

(二)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从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R&D 经费及 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看,玉溪市 R&D 经费增速缓慢,个别年份甚至有倒退的现象,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以 2014 年为例,全市 R&D 经费为 4.04 亿元,R&D 经费仅占 GDP 比重的 0.34%,居全省第 4 位。R&D 经费仅占全省

85.93 亿元的 4.7%,仅为昆明市 57.32 亿元的 7.0%,R&D 经费占GDP 的比重低于全省 0.67%、全国 2.05%的平均水平,直接影响到全市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从调研的情况看,在 37 户民营企业中,2014 年仅有 10 户研发投入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全国 6.7%的平均水平,有 2 户的研发投入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甚至低于 0.5%,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玉溪大部分民营企业在自主研发上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不足。

(三)创新人才供给不足。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玉 溪全市 16 岁以上 137277 名常住人口就业人员中,大专学历 5995 人,占 4.37%;本科学历 4372 人,占 3.19%;研究生学历 198 人,占 0.14%,就业人口素质不高,人才供给总量不足,与自主创新需求有较大差距。加之,玉溪距昆明较近,在区位环境上对高层次人才不具吸引力,不仅高层次人才难以招引,企业内部技能性人才也难以留住。本地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外地高层次人才难以招引,高层次、复合型科技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资源匮乏,严重影响到玉溪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影响到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调研中,有 21 户企业反映自主创新力量薄弱,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较为困难,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缺乏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的关键因素。

(四)创新政策利用不足。为切实掌握民营企业对相关政策的 了解和利用情况,在调查问卷设计上,调研组列举了国家和省市近年出台的、与自主创新关联度高的 11 个政策性文件,并从财税政策、研发政策、技术转移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 20 个问题。从调研 的情况看,在 37 户民营企业中,已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的有 18 户,知晓率为 48.7%,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对政策不了解;已利用相关政策的有 4 户,利用率仅为 10.8%。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重监管轻服务、重检查轻支持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导致一些优惠政策可达性不高,没有直接让民营企业取得比较好的政策获得感,有 18 户反映政策办理手续繁琐、周期长,有 13 户反映政策获取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有 10 户反映政策门槛高、申请难度大、优惠幅度小,有 8 户反映缺少配套实施政策、可操作性差,仅有 1 户反映没有遇到问题。

(亓)创新资源整合不足。市内大部分县区在资源要素的富集 度上存在相似性,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在战略定位、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县域经济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竞合发展的态势尚未形成。一是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二是造成引进项目类型差别不大,县域产业同构、企业产品同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三是造成同一类型企业分散布局在不同县区,不利于实现地理空间的相对集中,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四是造成不同县区在同一产业互为竞争,在产业分工协作中难以形成技术创新链,影响到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亓是造成不同县区在同一产业的科技研发上重复和撞车,导致科技资源分散,既不利于全市科技资源整合,也不利于相关县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

三、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提升玉溪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引领玉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更是玉溪经

济适应发展新常态,在应对严峻挑战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占据发展新高地,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应时之举、明智之举、有力之举。当前,在推进自主创新上,要着重做好以下亓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升创新源头驱动力,在打造竞争新优势上求突破。围绕“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目标仸务,打造全市区域先发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前瞻性部署有利于催生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在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重大科技计划中,聚焦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围绕事关长远发展、综合竞争实力的重点领域,实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与成果转化等全创新链战略部署,布局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科技创新源头驱动力。

(二)着力构建产业技术新体系,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求突破。

制定实施玉溪市技术创新工程“十三亓”专项规划,加强技术创新工程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针对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支撑。依托市内科技型骨干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三)着力推动“双创”活动,在厚植“双创”文化上求突破。加快 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推动创新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纵深发展,搭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向创业者开放创新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大力探索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一批

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奖励等重点政策落实力度。深化推进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相结合,建立玉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畅通科技企业贷款融资的“绿色通道”。构建“宽容失败”的机制和文化,为创新创业者减压减负,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四)着力打造创新基础平台,在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上求突破。围绕培育战略性创新力量,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培育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壮大企业家队伍。强化创新型人才的激励、评价与服务,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完善评议指标,加大对发展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考量。突出对重点领域高精尖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强化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在重点研发计划中开辟专门渠道,支持 35 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并落实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亓)着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推动县域一体发展上求突破。

紧紧立足本地区实际,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突破区划限 制,引导市内各县区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视角,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理性引进项目,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形成技术创新链,推动错位竞争、差别发展、接轨协作,增强县域经济的融合力度,提高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配置效率,避免同质竞争、低价竞争、恶性竞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空间布局向区域空间布局转化、县域竞争格局向区域竞争合作格局转化、单一产业形态向优化组合产业形态转化,形成增长联动、利益融合、合作共赢的县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四篇:关于深圳市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圳市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深圳市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从战略、规划、法规、政策等多方面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和部署,为了了解深圳市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的情况,探讨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举措,根据部党组的安排,我率调研组于2006年3月17日至19日在深圳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深圳市政府领导、市科技局和市高新办介绍了相关情况,我们还到高新区、虚拟大学园、中兴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不少好的经验,也得到一些好的建议。

通过与深圳市政府领导和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接触,我们充分感受到全市上下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大热情,感受到全国科技大会在深圳市掀起的又一轮自主创新热潮。深圳市委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会议认为,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了方向,深圳要不失时机地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敢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中以一个城市率先突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探索者、先行者、开拓者。

一、深圳市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深圳市委在今年初发布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

[2006]1号)。市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学习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结合起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积极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目前,全市各部门提交了37件配套政策文件初稿。根据研究,初步选定操作性强的16个政策文件进行完善和修改,作为第一批配套政策出台。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关于运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在政府各部门积极制定配套政策的同时,市人大已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希望通过立法把深圳10多年来在实施自主创新中积累的理念、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

市委决定在今年4月份召开全市科技大会。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发布《深圳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深圳市“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配套政策,表彰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部署全市自主创新工作。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要坚持“三个舍得”。第一是舍得名誉。可能由于发展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见效较慢,经济总量的排名在全国可能不那么前了,有些名誉会受到影响。第二要舍得时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时间,要耐得住寂寞。第三要舍得投入。要敢于把过去25年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自主创新上。

深圳市认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应具备“四个密集”的基本特征:创新型人才密集、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产业密集和创新型知识产权密集。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这四个特

征建立“四大高地”,即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建立创新型人才高地;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企业高地;发展战略创新产业,建立创新型产业高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高地。同时,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的支撑条件建设“五大平台”,即建设创新公共基础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资本平台,完善创新资金链条;建设创新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海内外创新资源;建设最佳制度平台,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文化平台,培养强化创新意识。

深圳市最重要的创新资源是人才资源,为了进一步凝聚创新型人才,深圳市政府在今年开始设立“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每年由市财政拿出2个亿,对在全市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深圳市还放宽了创新型人才入户政策,只要是符合专业、学校、年龄等基本要求的大学生,可以个人身份直接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入户手续。市政府推出多项实实在在的人才政策,如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对重点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政府给予专项资助和生活补贴;为初到深圳创业或在深圳短期及兼职工作的各类创新型人才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人才公寓;为民间创新人才的发明专利以及创新型“非共识”项目提供资助等。

为了鼓励全社会的创新行为,鼓励基于市场的创新型人才和组织,深圳市拟对全市科技奖励办法进行调整。主要内容是:在保留原有传统政府科技奖励的基础上,新设立围绕自主创新的奖励项目给企业、企业家、研发机构、领军人才等,新设立围绕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奖励项目给创业投资公司、中介机构、担保公司等,目标是逐步扩大民间奖励范围,降低政府奖励份额,鼓励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的、专业化、民间化的社会奖励体系。在今年召开的深圳市科技大会上,将首次表彰“十大自主创新企业”、“十名自主创新企业家”、“十名科技研发领军人物”、“十大科技研发机构”等创新型人才和组织。

为加强对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圳市将科技经费的支持重点从一般的项目支持转向对创新链中薄弱环节的重点支持。

主要支持对象包括: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等优化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环境的项目,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研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间试验与产业化项目,技术标准规范研制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市科技研发资金的使用突出重点,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倾斜,60%%以上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研发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项目。

调研中,深圳市领导和科技局都对深圳自主创新的缺陷有着清醒认识,即在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4个90%”的优势的同时,表明深圳缺乏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大学、科研院所支撑,应用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不足。为此,深圳市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积极谋划公共平台项目,用超常规的方式弥补深圳在自主创新上的短板。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提高承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力;以产业集聚基地为主要依托,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促进两地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探索建立联合创新信息平台、联合创新培训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育体系等。加强海内外创新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在最接近技术源头的海外城市建立研发机构等。根据今年初深圳市委1号文件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将通过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产业、企业,加快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通过完善区域创新

体系,形成新一轮的自主创新资源聚集和大规模的自主创新活动;通过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创新企业;通过完善产学研合作网络、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总之是要通过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深圳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可持续发展。

到2010年,深圳自主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超过50件/万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达到1万亿以上,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到65%%;力争在若干战略高技术领域和新兴技术领域,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型企业孵化中心、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和出口基地。

二、深圳市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主要举措

深圳市科技局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以“常抓常新、常抓不懈”的精神,狠抓“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监督科技计划管理、科技研发资金管理等方面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使监督工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深圳市科技局在内部建立了以项目监督部门为主线的内部监督体系,全方位地对科技项目、重点是科技研发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了专家评审和业务处室现场考察两者相互独立的评审、考察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在项目评审和审批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按照“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安排项目和资金。

在专家评审中,市科技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专家的随机抽取及具体组织,项目监督处对整个项目评审过程进行监督。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和咨询专家的工作表现,按照年轻化、专业化、一线化原则,不断增补、淘汰,现有各类专家2000多名。同时,科技局制定了评审规范,对专家的确定、评审、回避、保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在业务处室的现场考察中,规定每次考察不得少于2人,任何时间不得接受考察单位吃请。局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科技计划项目现场考察表”,将各项指标尽量细化、量化,主要考察项目申报材料与实地考察情况的吻合程度、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情况、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的业务和综合素质、项目具体进展。个人考察意见在处务会上汇报、讨论形成最后意见,报局项目监督处备案。这些做法都尽量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项目现场考察工作的严肃性。

根据专家评审、业务处室现场考察相互独立的评审、考察结果,局规划处对项目进行初步确定,提出立项建议,建议立项项目在分别征求市财政、发改委、贸工等部门意见后,报局长办公会审定。经审定的项目,由局项目监督处负责在有关报刊、科技信息网上向全社会公示。项目公示结果由项目监督处负责收集,对有异议的项目由项目监督处牵头组织有关处室进行调查并提出意见,没有异议的项目由局规划处负责编制科技计划,报市财政局会签后正式下达科技计划。

深圳市全部科技项目申请都在市政府行政服务大厅受理窗口统一进行,这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减轻机关干部接待任务和工作量,又方便了申报单位,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在科

技局内部,项目的提名权、否定权、监督权分别由业务处、规划处和监督处负责,3个处也分别由3位局领导分管,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科技项目评审的规范性和公正性,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在业务部门的配合下,纪检监察部门对各个环节均实施监督,使项目评审工作规范化。据介绍,近两年来,针对科技局工作人员在项目评审中不良行为的投诉为零。调研中,深圳市科技局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探索规律,力争做好三个结合:坚持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相结合,坚持制度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要进一步加强责任体系的建设,使科技局责任制建设达到: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责任体系更加完善,责任追究落实到位,治庸提能成效显著,清明政治形成氛围。

三、意见和建议

此次调研得到深圳市政府有关方面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调研内容充实,座谈会讨论热烈,用市科技局局长刘忠朴的话说:“调研组把科技局的好东西都挖走了。”调研中,大家对科技部这些年来对深圳自主创新的支持给予高度评价和感谢,特别是徐冠华部长在今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对深圳市自主创新成绩的充分肯定,让深圳干部群众倍感鼓舞。针对调研组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一,加快制定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科技局的同志们认为,这些配套政策凸显了此次中央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决心,也体现了科技部在其中的艰苦工作,深圳也正在参照国家的配套政策制定相关政策。从深圳的实际需求来看,目前许多配套政策内容还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而且深圳的自主创新实践比较超前,对相关政策的渴望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希望尽早拿出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把深圳作为制定和实施新政策的试验田。

第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监督体系。这几年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社会上对科技经费使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科技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压力也在增加。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贴近业务工作,把握业务工作规律,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积极建立符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的新型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应从权力合理分解、政务充分公开、岗位适当轮换的方面,设计良好的制约机制和防范机制。要让科技计划立项和实施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处于监督之中。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内部监督从流程监督着手,从监督程序开始,加强制度建设,重点放在规章制度监督、过程监督,使内部监督落在实处。

第三,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在科技计划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要加快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者、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评估专家、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将这些信用记录形成统一的信用库,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信用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简单,对不良信用的记录采用客观描述的方式,实行定量化。第四,改进科技成果鉴定制度。传统的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鉴定办法,既不符合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也容易滋生权力寻租。深圳市目前已经取消了政府的科技成果鉴定,完全依靠市场力量进行各种科技成果的评价和鉴定。但这种改革使得许多深圳的科技成果在申报国家项目时缺少相应的政府鉴定资质,不利于这些项目的推介发展。为此,建议国家层面在各

种项目申报时,取消对申报项目的政府科技成果鉴定的“门槛”要求,这样才能系统地推进我国科技成果鉴定制度的改革。

深圳这些年的创新实践表明,开展自主创新的首要问题是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消除制约创新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深圳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所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使创新激情和行为得到极大释放,使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深入人心。深圳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应该也必将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中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科技部党组成员吴忠泽)

第五篇:提升自主创新实力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学习培训的通知要求,我利一周时间深入到企业、乡镇就本地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际就深化我市自主创新工作做了认真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自主创新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质量明显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 亿元,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三年翻一番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我们抢抓机遇,始终坚持项目主导,工业立市之路;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注重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实力的结果。

1、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近几年来,我市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8%。全市拥有各类专利112项,有38项得到实施,转化率为34%,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科技研发和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培育了 生物制药等一批地方特色产品和高科技品牌。xx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各种实验设备多数填补了国家空白,替代进口产品,其中为中国航天部507所研制生产的航天员座椅试验台,在神舟5号、6号飞船飞行中为确保宇航员安全做出了贡献。…公司生产的玉米花丝饮料属专利产品,采取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2、坚持以“两区”为重点,创新载体日益完善。“两区”,即长春a市经济开发区和a市工业集中区。我们按照“唯此唯大上项目,重中之重开发区”的思路,不断加强载体建设,注重发挥“两区”在项目集聚、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的承载作用。目前,a市经济开发区开发建成8平方公里,共落位项目242个。在开发区内先后投资4.5亿元,建设了四期创业孵化基地,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己有28户企业入驻,使其成为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片乐土。随着开发区在能源建材、机械加工、医药等产业的集聚壮大,几个融资、服务平台相继筹建,为推动、方便企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坚持以机制为保障,创新环境日趋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机制创新来协调自主创新中的各种关系,推动自主创新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着力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注重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宽的项目。二是创新政策推进机制,正确处理规范和引导的关系。在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相关自主创新扶持政策的同时,为引导和促进研发机构、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我们结合实际,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出台了《a市市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对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大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最高单项奖励100万元;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三是创新融资机制,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要素保证的关系。为解决好资金瓶颈制约,重点抓了三项工作:第一是扶持农村信用联社转制,我市农村信用联社已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全国第16家农村商业银行。第二是积极推进域内企业上市。研究出台了《a市市鼓励企业上市扶持政策》,确定10户重点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进行培育。第三是搭建融资平台。对全市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整合,注册成立了a市融鑫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能力达到10亿元以上。通过创新融资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我市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但从转型发展的要求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1、产业竞争力偏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目前我市在经济发展上最大的薄弱点就是产业集中度不高、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金融、科技、信息、咨询、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缓慢,极不适应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需要。在我市已初步成型的四大主导产业中,产业也较分散,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我市发展较好的机械加工业的产业链发育也相对缓慢,产业链较短,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度也不够高。

2、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财力弱,创新无实力。不少企业都在为保障生存而烦恼,既无暇顾及创新,也无心、无意于创新。一些企业的所谓创新,也主要是产品的特点、服务特色等方面有些创意,而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少之又少。二是受利益驱使,创新无动力。一些企业经不住现实利益的诱惑,经营策略上追求“短、平、快”,哪里能够赚钱就往哪里奔,不情愿在技术创新上花精力、投金钱。三是先天条件不足,创新无能力。近年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大多数都苦于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的严重匮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四是重扩大生产,轻科技投入。在发展的理念上,过于注重扩大投资,扩大经营规模,追求发展速度,这就促使一些企业宁愿低水平复制生产能力,却吝啬于对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宁愿在同类同档次产品上持续进行低成本恶性竞争,而不愿采取差异化战略,靠创新、品牌、服务来提高效益;宁愿引进、再引进,持续跟踪模仿,而不愿意下苦功完成一次技术学习的过程,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五是受“双瓶颈”制约,企业创新难。用地难、融资难日益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企业融资信贷政策有一定改进,我市也企业融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融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融资难仍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

3、创新载体滞后,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产品的开发和价值实现过程都需要有功能健全的载体和服务体系。目前,虽然a市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面积已达8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建了一个a市老城区,但是受资金、用地、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在建设标准、项目招引、产业布局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仅仅是刚刚起步,特别是创新机制滞后,政府职能转换相对滞后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市场不发达,有的科技成果找不到投资企业,有投资企业找不到科技成果,科技资源不能充分有效流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不足,科技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数量少、功能差,多数企业不能得到充分的技术支持。

4、创新文化薄弱,创新活动底气不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长远发展考虑,决定区域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和潜力大小的是创新文化的建设水平。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我市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氛围,但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勇于钻研、敢于冒险、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善于合作等创新文化仍显薄弱,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没有完全形成,群众的创新意识还不强。区域内学术研讨、讲座等活动较少,技术交流、学术交流渠道不畅。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很难为创新活动提供持久的内存动力。

三、推进自主创新的主要想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紧密结合”,即: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紧密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作用,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坚持自主创新,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把握重点。

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要按照“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形成特色、实现跨越”的要求,攻克一批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上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此,要着力把握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利益群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这是我们建设创新型a市的源动力。从我市的实际来看,要突出抓好两块:一是要发挥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我市的能源建材、机械加工、医药、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企业推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他们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形成一批有a市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真正实现“技术一流、产品一流”的目标,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二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建立一个特色基地、形成一个支柱产业、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绿色水稻、粘玉米、生猪、家禽等产业领域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

二要注重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项目是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要以现有四大主产导业为依托,继续深挖矿产品和农产品的资源优势,精选一批战略投资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倾力扶持发展。我们要依托华能电厂、龙嘉煤田、宇光能源等龙头企业,集中力量上一批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类、产业链延伸类项目,利用资源开发新型建筑材料项目。依托长拖农业机械和中机北方这两个农机制造龙头企业,拉长农机产业链条,引导和鼓励中小工业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关注新技术,不断提升a市地产化配套能力和水平。依托海伯尔生物制药项目,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为手段,提升医药产业层次和水平。依托金锣、天景等龙头企业,在食品产业升级上要做到“四个延伸”:即生产领域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延伸,产业链条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营销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产品开发由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延伸。要从主导产业中,每年优先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扶持一批科技创新项目,以项目建设聚集盘活各种资源和要素。

三要注重发挥载体的培育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a市,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工业园区是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是催生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载体。要深化和完善“两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园区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主导产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开发、高效益产出的原则,突出产业定位,健全服务体系,吸呐优势资源,推进产业集聚,促进循环发展,形成层次分明、衔接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园区体系,把工业园建成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区,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主平台、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和自主创新的主阵地。

(二)坚持自主创新,既要完善政策,更要创新机制。

加强自主创新,需要机制创新的有效推动。我们要注重从优化机制入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建设创新型a市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各个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强和改善对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好自主创新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镇乡、街道创新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考核和督查。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工作,在建言献策、强化法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动员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意见,找准重点和难点,全力突破,务求实效。

二要完善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和自主创新源泉,引导金融科研机构、社会资本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要构建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要营造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有关自主创新的政策,研究制订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a市的配套政策措施;要开展推进自主创新的系列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精心组织好招商引资、产研合作、科技下乡活动,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创新活动在我市开花结果。

四要建立创新人才队伍培育机制。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创新资源。要加快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集聚人才资源,以人才的领先推动创新的领先。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制订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和各类紧缺人才的引进步伐。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立以职教中心等为重点,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有机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市产业发展培养紧缺实用人才。进一步突出农业科技普及、宣传、培训三大环节,重点抓好对农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人员的培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切实激发广群众自主创新的活力。

下载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

    我市开展创业服务年调研报告(征文)

    我市开展创业服务年调研报告(征文)根据江西省委部署,为全省创业服务年。目前,全省上下按照省委文件精神,在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根本目的是......

    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对义煤集团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的若干思考[摘要]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

    六盘水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六盘水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六盘水市科技局〔内容摘要〕 我市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经验,许多部门和企业也提出了一......

    某市自主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

    我市有关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多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