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10-8

根据市决咨委的要求,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们先后去绥德、神木、榆阳、靖边等县区,就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调研,与市发改委、商务局、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了座谈。调研报告征求了西安、北京特邀顾问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近几年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国第一产能大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客观上要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发展物流业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调研情况分析,我市已基本具备物流业跨越发展的条件。

1、交通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迅速增加,仅交通运输就投入237亿元。2009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6.4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30.3%。公路方面,到200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0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3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640公里,乡道3479公里,农村公路24053公里。特别是青银高速、榆神高速公路的通车,使我市的公路运输能力大大增强。铁路方面,包西铁路改造工程和太中银铁路榆林段全线开工建设,加上原来建成的神延铁路、包神铁路、神朔铁路,使我市的“一纵两横”铁路大动脉初具规模。空航方面,榆阳机场建成启用,航线不断增加,改造扩建工程已提上议事日程。一些煤炭货运站的建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2、物流载体快速增长。能源化工产品作为我市的主要物流载体,近年来快速增长。据统计,2009年全市生产原煤20929万吨,原油852万吨(原油加工量226万吨),天然气100.7亿立方米,原盐39.5万吨,焦炭799万吨,精甲醇129.9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7.4万吨,电石78.3万吨,金属镁14.1万吨,铁合金10.9万吨,烧碱16.6万吨,水泥100.1万吨,平板玻璃734万重量箱,发电量293.5亿度,巨大的能源产出,推动着我市能化物流与综合物流快速增长。另外,随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畜产品使商贸物流进入快速增长期。

3、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401万人次,货运量2.52亿吨,其中公路客运量达5279万人次,货运量5893万吨;铁路客运量达59.59万人次,货运量1.93亿吨;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63.18万人次,增幅在全国支线机场第一;货邮吞吐量327.36吨。全市物流总费用达170亿元,物流成本占的比重为17.8%,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市货运量年增速为35%左右,客运量年均增速为30%左右,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4、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全市现有专业物流企业74户,其中运输、货运、配送企业33户,工业、商业涉及物流企业41户。部分物流企业,如三愚、东洲、金桥、三辰、邮政物流等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我市物流行业的骨干企业。绥德物流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西铁路和太中银铁路在园区设立铁路货站已通过铁道部批复。榆阳区万象、聚能、塞北等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神木、靖边、子洲等县的物流项目正在进行。同时,榆阳、神木、靖边、绥德等县(区)物流信息中介企业不断涌现,仅神木县就有上百家信息中介企业,全年中介业务量高达数十亿元。

5、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正在形成,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随着全市能源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榆阳、神木、靖边、绥德四大片区初步形成了以能化工业为主导,并与各自不同特色产业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模式。榆阳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中心城市综合物流”模式,神木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建材汽车装备制造综合物流”模式,靖边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农牧加工综合物流”模式,绥德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商贸综合物流”模式。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万象物流中心占地830亩,总投资1.7亿元,计划今年投资8000万元,建成建材市场、大型停车修理及专线铁路等基础设施和部分主体工程;聚能物流中心占地1800亩,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神华榆林大保当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5494亩,总投资15.9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2013年完成一期建设,当年货物周转能力达到1726万吨;2015年二期竣工,货物周转能力达到2526万吨,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以工业能源产品为特色,兼顾社会化物流服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在建的绥德物流园区,一期计划投资24.5亿元,占地3050亩,远景规划为万亩物流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项目备案、第一批次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前期审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市物流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缓慢现代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地区有很大差距,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1、思想观念陈旧,对发展现代物流业认识不到位。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从以运输仓储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物流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阶段。调研中我们发现县(区)一些领导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对现代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大物流理念,而把现代物流当作一般的流通、传统流通抓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领导热衷于上工业项目和生产项目,急功近利,使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往往被忽视或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市、县很多企业对专业物流服务发展观念滞后,认识不足,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存有疑虑,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一些企业只注重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而忽视物流成本,岂不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40%之间,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不少煤化工企业认为,物流丧失可观的第三方利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物流成本更高。还有个别企业以物流为名,行圈地之实,有搞房地产开发或炒买炒卖土地的嫌疑。

2、管理体制和机制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瓶颈。中、省是由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来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省上及其他地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发改委,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另外各县(区)普遍没有明确物流业主管部门,有些县虽然明确,但不统一,有的是发改委(经发局),有的是商贸办,有的是经贸局,由于部门职责所限,组织协调力度不强。绥德物流园区管委会机构已审批,但目前编制、人员均未落实。长期以来,物流管理体制职能相互交错,涉及发改委、商务、交通、铁路、航空、邮电通讯等部门,造成物流组织布局分散,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较低。此外,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又分不同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问题日益凸现。

3、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不理想。一是物流硬环境制约,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2009年,我市地方煤炭70%通过公路运输,公路堵车屡屡发生,堵车长龙数十公里;铁路运力紧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增大了物流成本;榆阳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但今年一季度旅客吞吐量就达19.47万人次,增幅69.61%;货邮吞吐量119.5吨,增长463.65%。物流技术与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装卸、仓储设备和信息化辅助设备。二是物流软环境的制约。物流业运行网络不健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型超大型能化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社会物流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物流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新兴的物流业务比重很低。

4、物流业发展规划滞后,物流园区建设缓慢。目前市上的物流行业管理因存在机构、人员、职责等方面的缺陷,致使一年前制订的《榆林市物流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发布。县(区)大多数都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物流园区建设普遍缓慢,没有实质性进展。据调研,物流园区建设主要有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审批,二是融资困难。按土地法规省国土资源厅每一批次只有500多亩审批权限,超过这个数量的要报国土资源部审批。绥德物流园区一期占地3050亩,只完成了一个批次的审批,第二个批次省国土资源厅至今未批下来。由于我市未能建立与榆林物流业相适应的物流金融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导致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绥德物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约需资金2.2亿元,现无着落。还有一些园区也有类似问题。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入园。

三、我市物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现代物流产业作为高新技术改造和综合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迅猛发展。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深化认识,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和产业意识。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清醒地看到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推进榆林区域经济跨越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9年,我市一产、二产和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66.1%和28.5%,从表面看似乎三产增加值比2008

年有大幅提高,但实际是因金融危机二产增加值下降的结果,绝对值不会提高这么多,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应在16-18%左右。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榆林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榆林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有利于改善榆林投资环境,有利于平抑物价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而切实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替代产业来考量,接续产业来培育,支柱产业来扶持。真正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转变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明确市、县(区)政府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三是要增强现代物流产业意识,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狠抓物流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改变目前“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服务业太弱”的状况。同时,市、县(区)政府还要注意解决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足的问题。

2、明确定位,强化措施,加强对发展物流业的具体领导。今年年初我市已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被列为示范城市共有47个),说明了我市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重要地位及国家寄于我市的厚望。《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陕北要围绕能源化工物流和农畜产品物流,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陕北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抓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绥德物流园、延安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区域物流体系。”“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陕北物流区域”,这就是省上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我们一定要明确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领导。一是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认真抓好《规划》的启动实施。二是要强化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根据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领导小级应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分析形势,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我市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鉴于市级机构改革及政府换届,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不少领导更换,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成员部门组成人员,并对此项工作加强具体领导。三是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我市物流行业管理部门杂乱、职责不清,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物流业管理部门的名称、业务功能、职责范围、考核标准,达到上下级部门的有效衔接。四是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效仿中、省建立和完善我市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单位关系,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格局,发挥市、县(区)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五是各县(区)要结合本县(区)实际,尽快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要象抓重点建设项目一样抓物流园区建设,定期不定期召开物流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和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六是尽快组建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物流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3、实施宏观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把物流业纳入榆林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根据当前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税费征收、金融投资、信息网络等方面尽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吸引投资者积极投资物流产业。建议市上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对企业进行的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发给予科技专项资金的扶持。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

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已注册开展营运的物流企业要进行严格考核,规范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服务水平低、运营能力差、管理混乱的物流企业要从严处罚,规范运营秩序。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管力度,要防止个别企业借“物流”之名,行圈地之实,一旦发现企业转移和改变土地用途,搞房地产开发或炒买炒卖土地的,要予以坚决打击,及时收回土地,并作出严肃处理。三是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人才环境。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吸收外地先进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组织方式、物流技术和服务理念,推进物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我市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全市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

4、加快网络通道和现代物流通道建设。一是加快市场网络建设。要加大现代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商业网点和物流节点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三级商业服务网点和以榆阳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节点布局,促进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二是加快现代物流通道建设。要大力推进以公路、铁路、航空枢纽为核心,海陆空衔接、大小路连通、干支线配套、客货运快捷、集疏运高效的公路、铁路、航 空、管道、水运一体的物流体系。在公路建设上,力争早日建成以榆林为中心通达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覆盖市、县的“两小时交通圈”,以及连接乡村通畅的立体交通圈;在铁路建设上,要全力推进太中银、包西复线榆林段两条干线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东西、南北两条运输大动脉;在民航建设上,要强力推进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运。同时,要注重多式联运网络建设,构筑与天津、青岛等港口的直接运输联接,畅通我市的出海通道。

5、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抓好传统物流的创新转型,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一是要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当前要集中力量建立和完善榆林市公路运输公共信息系统、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仓储公共信息系统,加快整合商务、金融、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实现公共信息网络政府部门与企业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同时抓紧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货物流通、商务运营现代化。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快速、准确的流动,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要充分利用市政府对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资金,加快信息网络布局和传输覆盖范围。发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物流市场新模式,加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增加市场交易量,以最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抓好传统物流创新转型。要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邮政和航空物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限,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尽快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骨干物流企业。三是重视培育物流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和支持现有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入股、重组等形式,组建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逐步解决市、县(区)物流企业小、少、散、弱等问题,提高物流业务的聚集度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不断壮大我市物流产业。

6、构筑资金融通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榆阳、绥德、神木、靖边物流中心和各县(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当前,特别要构筑资金融通平台,加快物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抢抓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县超工程”等项目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二是积极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大力支持市内外民营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三是对列入省、市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应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重点扶持,部分项目要积极争取

列入国债贴息项目。四是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同时,要引进物流金融产品,引导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开展库存商品和订单融资业务,不断增加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7、市县要高度重视绥德物流园区建设。绥德是陕北的旱码头,是陕西四大交通纽之一,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县级交通枢纽。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是省政府先后三次发文件确定的重点项目,是绥德县的翻身工程。园区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直接或间接通过拉动消费所产生的GDP将超过50亿元,每年利税达3亿元以上,园区可提供14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园区将对我市南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促进作用。因此市、县两级要高度重视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鉴于园区建设原市上包抓领导已调离榆林,按照市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包抓园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绥德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市政府考虑,物流产业作为全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中、省在这方面有不少专项资金,市上应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争取。同时近年我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有了较强的资金实力,可否为绥德物流园区安排或拆借较大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从今年起在“扶南资金”中安排较多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企业尽快入园创造条件。

第二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

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

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

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问题。对纳入省规划内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返等相关政策;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市建立2-3个综合性园区,3-4个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范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的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自有资金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难以得到金融、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取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往来,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区域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基地、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更要通过资源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筛选确定了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拟新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交纳税金162亿元。建议省财政建立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支500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已经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扶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物流重点工程,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高等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第三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阅读了《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第四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第五篇:“解放思想推动跨越”调研报告

对如何提升马场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思考

—马场镇中心学校总支“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通过“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我们认识到,近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如何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马场镇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8月5日至15日,深入各校进行了专门的课题调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全镇小学19所,学生4506人(其中小学生4455人,羊场小学附设初中班2个,学生51人)。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8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16人;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9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0个,在班幼儿471人。

2、现有小学教职工238人。其中,专任教师212人,学历合格208人,学历合格率98.11%;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153人,占专任教师的72.17%;县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现有代课教师14人。3、2012年,改善办学条件及完成“三项突破工程”工程

目标任务情况:

(1)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教育和科技局支持,修建了梅子关小学厕所,云盘小学校园内文物建筑加固正在施工,波那小学挡土墙及操场等附属工程正在招投标筹划之中。各校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进行了绿化、硬化和美化。

(2)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了羊场小学寄宿制学校“三通一平”工作,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完成了马场镇中心学校寄宿制学校征地前期工作,施工队已进场。

(3)完成“三项突破工程”工程目标任务情况:完成了马场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占地面积932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800平方米,2012年3月已正式投入使用;羊场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38人(中职学校37人、普通高中1人),是县教育和科技局下达目标任务数10人的3.8倍。

4、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进行教育科研,2012年1月以来,全镇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45篇,推荐参加上级评选25篇,其中8篇获得省级优秀奖以上,16篇获市级三等奖以上;教师制作课件17件,推荐参加上级评选8件,其中3件获得省级优秀奖以上,5件获市级三等奖以上;积极组织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次,推荐参加县级评选活动5人次,其中2人获县级表彰。

组织小学教师全员参与了普定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暑期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5、加大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①入学率

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57.28%,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44.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9% ;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84.03%; 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71.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4.54%;小学毕业班学生升学率99.89%。

②巩固率

小学六年巩固率93.03%,羊场小学附设初中班初中三年巩固率85.02%。

③辍学率

本学期小学辍学率0.27%,羊场小学附设初中班辍学率4.82%。

6、积极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各校严格执行绩效工资方案,鼓励教师立足岗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对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师认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7、认真抓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留守儿童是打工潮

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镇小学、幼儿园留守儿童992 人(在初中就读2人,在小学就读916人,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就读74人),占在校生人数的18.93%。我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班主任和教师多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学校设置“亲情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二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利用农闲时间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

二、我镇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马场镇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教师认识、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马场镇教育管理水平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研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文件多,应付工作多,有的资料上交的时限紧。

2、学校未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经调研发现,全镇80%的学校只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甚至有的学校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到位。

3、教师、校长流动大,制约着我镇教育管理水平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现行教师聘任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的。但面对马场镇经济及地理现状,能力较强的教师往城里或离城较近的乡镇学校竞聘或调动,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马场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其次是学校校长稳定性差,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

4、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学校的发展中当好舵手,引领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部分学校的领导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具体的办学目标或办学思路不切合实际,领导能力不强,造成管理混乱,想到哪里抓那里,结果是什么都抓了,什么都没抓好,造成了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差。

5、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开支透明度不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在调研中,6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支是校长或学校校委会说了算,用后在公示栏进行了简单的公示就行了。学校的经费使用透明度有待加大,经费使用公示不够具体。

6、在“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上,校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教育质量差的根本原因是近十年来的“两基”攻坚工程造成的,不论学生的素质高低一概收进学校,不管成绩好坏

全部升级,家长或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又不与班主任或教师积极沟通,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7、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学生来源远,学校无寄宿条件,学生走读比较辛苦,如羊场小学、马场镇中心学校、白秧小学(羊场小学、马场镇中心学校寄宿制项目已启动);二是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缺乏,如白秧小学、三岔小学、土牛小学、新寨小学等;三是学校实验仪器设备满足不了学校部分实验课题的开展,如育英小学、乔家小学、烂坝小学、土牛小学、下坪小学等;四是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主要是村级完小无投影仪,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使用在教育教学中;五是学校的体育设施还达不到标准,例如羊场小学、云盘小学、党固小学等村级完小无单双杠、沙坑、跑道等。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是导致了学校管理不好开展,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8、教师教育科研不够主动,教育科研水平不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中来,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教师的教育科研带有很强的应付性和功利性,有的是应付上级检查赶抄资料,有的是为了评聘职称而赶制课件或论文,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和主题,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面也没有拨付专门经费。这些因素,造成了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高或者空白,这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9、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仍需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首先,通过严抓严管,我镇大部分教师都主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严格按照教师“六禁五不准”等上级规定和教育法律法规要求自己,注重为人师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但是仍有少数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学习,到娱乐室打麻将等赌博行为时有发生;其次,教师充分认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严重性,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基本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但是,个别年轻的新老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面对一些突发教学事件和相对棘手的问题学生时,往往未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意中造成了体罚;又或是操作方法不当,不知不觉造成了变相体罚。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0、个别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孩子给学校班级管理带来影响,致使班风、学风较差。

三、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比较边远的乡镇,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马场镇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努力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提高我

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安排工作要先酝酿,精心部署,让下面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相关工作。会议、文件少一些,应付工作少一些,实事多办一些。

2、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教学质量考评管理制度、教研教改制度等;要按照校长室、办公室、教科室、财务室、安全法规室、少先队、教研组将工作具体分工,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努力改善教师教育教学环境,稳定教师,建议延长校长任期时间,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首先,针对马场镇经济及地理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教师容易外流的局面,我们应该努力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关心和爱护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在我镇工作。其次,建议校长任届制任期延长到5年,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校长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客观性和实效性。

4、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使学校领导掌握先进的

教育理念,明确具体的办学思想和方向,在学校的发展中当好舵手,强化管理,使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5、加强对学校生均公用使用监督力度,使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大笔经费开支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才能使用,不能学校领导或校委会说了算,每月的经费开支要进行详细的公示。生均公用经费要真正用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上,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要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6、积极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基”工作已经通过国家督导检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认为工作已经结束,应该以此为动机,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实施“两基”攻坚中“控辍保学”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学校和教师不能把教育质量差推是“两基”工作造成的。经调研发现,学生辍学,80%是厌学而造成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学校及教师要认真找一下自身的原因,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控制学生辍学。

7、加大教育投入,力争学校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能自己解决的设备设施问题,应该自己及时解决,例如学校饮水设施、沙坑等体育设施、投影仪等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图书的添置等。学校不能解决又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请示解决。学校教学楼满足不了教育教学需求 的,要积极向县教育和科技局反映,力争工程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8、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学校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面应拨付专门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大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课改中来,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育科研,研出水平,研出成果。要经过3—5年的努力,把马场镇中心学校办成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各校教育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9、继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强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严格执行教师“六禁五不准”等上级相关规定。要坚决制止教师到娱乐室打麻将等赌博行为;教师要正面教育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注重为人师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10、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继续实行我镇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设置学校“亲情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继续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继续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教育孩子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搞好留守儿童的建档立卡工作。继续让班主任、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多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以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全面提升我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努力提升我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推动我镇教育跨越发展。

马场镇中心学校总支委员会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下载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

    晋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晋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焦新文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1. 物流结构呈现出以能源、化工产品运出和工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

    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港口物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成功引进上海港口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港口与物流园区建设,港口物流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但短期内结构矛盾和发展困难还很多,与建......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9-2-18信息来源: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亳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亳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商务局) 根据《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度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亳政办秘〔2008〕23号)文件要求,市商务局积极开展了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