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0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港口物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成功引进上海港口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港口与物流园区建设,港口物流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但短期内结构矛盾和发展困难还很多,与建设“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性中心港”这一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仍任重道远。为此,笔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开展了×

×港口物流业调研工作。

一、××市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型物流公司的纷纷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文秘杂烩网生活中日益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港口物流业发展态势迅猛。随着全省国民经济和腹地经济快速的发展,××港货物吞吐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01年××港货物吞吐量为1029.5万吨,2006年增至3318.6万吨,年均增长率29.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001年为6576teu,到2006年猛增至73789teu,年增长率达62.2%。2007年9月30日,上港www.集团正式签约参与××港口集团改制并参与城西港区码头建设,把××港作为上港集团在长江中游重要的战略支点,必将发挥××港对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加上沿江产业带发展带来的物流量,据预测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确保达到30万teu,力争达到40万teu,与沿江港口城市相比,2010年××港口规模和吞吐量可以列长江内河港口第4位(前三位是武汉、重庆、芜湖)。

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国际水运中心集装箱吞吐能力已达10万标箱,成为长江中游转港物流中心,全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水运可直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京

九、武

九、合九、铜九四条铁路线汇集于××,并拥有京九线上最大的货运编组站,还有拟兴建的九景衢铁路;福银(昌九)、杭瑞(九景)两条高速公路跨境而过。成功引进上海港口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新的港口与物流园区建设,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8万标箱,同比增长19.5%,是2001年的13.3倍。投资10亿元的京九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已经签约。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市货运总量完成3800万吨,同比增长20.3%;货运周转量完成8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6.3%。

3、具备一定的物流服务功能。对外贸易航运开辟了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斐济等直达国家及地区近洋直达航线;对外籍轮开放后,成功地泊过洪都拉斯、巴拿马、伯利兹、俄罗斯、越南、柬埔寨、韩国、丹麦等外国籍的远洋船舶;国际集装箱航运每天开通有××—上海中转各港公共内支线航班。江西往年的进出口货物有一半以上通过××口岸直接或中转进出口。

我市的港口物流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属于起步阶段,从这次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港口物流业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规范、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港口物流缺乏科学的认识。多数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现代物流无迫切需求,自购自储自运部分过大,而且忙闲不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重规模轻服务”的思想,缺乏对发展现代物流区位优势的辨证思维,对现代物流通过降低成本的危机感认识不足;不少企业还存在着“求人不如求已”的观念,担心放弃经营多年的物流渠道会损害自身利益。

2、港口布局不尽合理,严重制约码头资源的充分利用。××港岸线虽长但使用不合理,码头虽多但布局不合理。××港绝大多数岸线尚处于自然状态,各类大、小码头分布比较杂乱。据调查统计,××港区的60多座码头中,长年对外作业经营的不足50%,其他码头为生产自用码头或工作码头;3000吨级以上码头只有20座,而1000吨级以下的码头35座,占码头总数的50%以上;××港务局所属的码头约占30%,其他均为货主专用码头。这充分说明了××港码头的分布和使用现状,即营运性码头少,自用性码头多;大型码头少,低等级码头多;公益性码头少,货主码头多。不难看出,××港码头虽多,但相对分散,加上大多数码头缺乏重型机械,装卸能力较低,难以吸引大宗货物从××中转。

3、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技术装备落后,运输车辆车型偏小,车种陈旧,大部分是一户一车。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普遍缺乏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先进的网络信息

设施。

4、临港工业尚不发达,缺乏现代物流体系支撑。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产业化,是世界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我市虽引进了一些临港型工业项目,但规模不大,尚未充分依托港口发展产业的优越条件。第三方物流体系尚不发达,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本土较大规模的基本上都是中央直属企业,散、乱、差、小、效益低,缺乏现代

管理手段和设施;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建设更是滞后。我市物流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速度不快。

5、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目前我市的物流教育还是空白,物流培训才刚刚起步,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物流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瓶颈”。多数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原因分析

1、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长江中下游,与赣、鄂、皖、湘四省毗邻,是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依长江承东启西,托京九对接南北,构成经济轴“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是江西唯一的通江达海外贸港口城市。五条铁路从××穿境而过,长江与大京九铁路在××交汇,出境基本上都是高速公路,所以××发展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港口条件良好

××港拥有长江岸线152km,下设瑞昌港区、城西港区、城区港区、湖口港区和彭泽港区,共有泊位134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19个,3000—5000吨级泊位约占有1/4;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口岸线约为36km,对外开放码头5座(分别为214码头、外贸码头、三角线港区、炼油厂码头、中建万佳码头),锚地2处(分别为姚港锚地和新港锚地);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贸易水运口岸,开放国轮直航进出口贸易运输。1991年××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2006年××港水运口岸为扩大开放口岸。××航道水深流缓,终年不冻,可常年航行3000—5000吨级海轮,具有件杂货、散货、超大伯、石油、散装液体化工原料、国际集装箱货物等综合通过能力。

(3)具有建设区域性中心港的体制环境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基本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我市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包容性很强,这为把××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区域性中心港、长江中游新兴的集装箱喂给港、江西省沿江开发工业港”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4)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随着现代物流概念被大家逐步接受,发展物流会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市成立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加紧研究和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性文件,减少了通关环节和费用,进一步加快了货物周转和通关速度。加入wto对我市物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加入wto以后,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又将降低企业仓储、运输等费用,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效率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大好机会。

2、制约因素

(1)车船结构的制约。我市散装车船多,集装箱车船少;小吨位车船多,大吨位车船少;一户一车的多,集约型车船公司少,不能满足工商客户的需求,有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外企结构的制约。我市外企以生产车间型企业居多,物流的两头在外,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分销均按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的指令行事,除一部分本地配套产品的物流外,许多外企在物流供应链的选择上没有自主权。

(3)机制性制约。现行港口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严重制约沿江港口经济快速发展。沿长江岸线的120多座码头中,3000吨级以上的不到25%,60%以上为生产自用或工作码头,没有统一的港政管理机构,多头管理,政企不分、资源分割、相互扯皮的现象一直存在。××港是交通部最早下放给地方的国家一类港口之一,但以前因沿江主要港口是双重领导,致使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比较模糊,有时难免造成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从而对沿江港口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不够,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

(4)政策性制约。目前,在第三产业用地地价仍高于工业性用地地价的情况下,物流园和物流企业优惠用地的问题较难解决;由于物流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多个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服务业市场准入领域的不断扩大,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在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将在3—4年内取消外资在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广告、包装等方面的准入限制,货代、船代、分销等原来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对外开放,并允许建立100%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在加入wto以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中国的物流市场。只要我们积极寻求合作,苦练内功,我市的物流产业将会很快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链,争得全球物流市场的一席之地。

三、加快××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在加快江西经济发展和实现在中部崛起中重要性的认识,使政府和企业深入了解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意义并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应科学地认识港口物流的成本优势,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是物流成本。然而发挥港口物流的成本优势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同时要有规模效益。××港口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水运可直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台湾等地区,在全省发展条件最好。江西省要发挥出水路成本优势,就要围绕××港发展港口物流,把重点放在××沿江大开发战略上,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港口建设给予倾斜。因为我市面对的市场不仅是××地区,而是赣鄂皖湘区域,是中部地区,包括武汉、芜湖等港口。除了水陆铁运的竞争,还有港口之间的竞争。要将市场引向××通道,就要让利铺路、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中转功能的良性循环。目前这项工作需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从高层高位推动物流业的整合。建议省政府在省基建投资中建立全省港口物流业发展基金,学习武汉市补贴对接上海洋山港的货运航线,整合支线航班。建议省发改委编制规划更侧重××,省交通厅把××港口建设放在全省水运建设的首位,在港口建设方面出台配套优惠政策。

2、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规划是龙头,是依据。认真学习贯彻《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畅通水运物流大通道,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形成以××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港,按照《××港总体规划》,把××港打造成“长江中游重要区域性中心港、长江中游新兴的集装箱喂给港、江西省沿江开发工业港”。建议组建××市港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主要负责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协调物流项目建设,并对市有关部门物流推进工作进行督促和考核。

3、规范市场、优化环境

(1)建立物流标准体系。物流系统建设的标准化程度高,整合难度大,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协调职能,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以避免多头建设,标准混乱的现象。通过对物流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实现物流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建议尽快建立适应我市物流企业评估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程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建立物流企业审批和人才培育制度。目前我市挂物流企业牌子的单位越来越多,不论企业规模,纷纷要求冠以物流公司、物流中心之名,扰乱了物流的概念,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应对物流企业的规模、人员、设备、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设立最基本的审批条件,规范企业名称,有利于对有发展前途的物流企业的扶持。加强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多层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开展并规范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工作。

(3)建立物流统计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对样本企业的培训,掌握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定期公布物流统计和分析数据,为领导决策及政策出台提供支撑。把现代物流业推进工作纳入年度服务业工作目标考核中,实现对物流推进工作的考核。

(4)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修订或废除过时政策法规,制定统一的物流行业管理条件和运输、仓储管理办法;规范针对物流企业的各种收费,整顿收费站点,对物流服务价格实行宏观指导;加快企业物流运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物流需求;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4、整合资源、增强能力

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港口现有的装卸生产能力已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和设计,发挥现有码头设施的综合效益。严格码头建设准入制度;对港口岸线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大力整合现有码头资源。原则上不主张由生产企业自建专用泊位,提倡其服务功能由公用码头承担,以免浪费岸线资源;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加大对港口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港口的开发开放步伐。在搞好现有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基础上,优化港口布局,增强港口的揽货体系,除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外,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外来资金独资、合资建港,或以股份制形式,对现有港口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议:市政府应将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并仿效沿江其他城市的做法,设立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基金,确保专款专用,以适应港口基础设施大建设、沿江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5、完善功能、培育体系

港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拓宽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包括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港必须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

积极推动××港口电子口岸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港航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和航运物流动态数据系统,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尽快实现网上报检、货物快速验放的管理模式和“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大通关目标;优化进出口货物查验流程,简化查验环节,提高电子查验比率,切实提高通关效率,打造更为顺畅的港口物流。建议政府设立电子商务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积极打造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公路、铁路是××港口物流主要集疏运方式,要积极发展公路运输,加快建设公路主枢纽场站,形成与综合集疏运网络相适应、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加快湖口至彭泽段、××至瑞昌段沿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提升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推进城西港区、码头工业城、金砂湾工业园、彭泽工业园和城西港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并增加现有××港铁路专用线运能。

切实推进港区联动,港港联动。港区联动是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模式。加强××出口开发区以及沿江工业园区与××港的联系,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从而有力地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联运发展。推动××港与南昌港的深度合作,实现港港联动,南昌港直航上海实际不经济,××港作为中转枢纽(小船换大船),整合了港口资源和物流货源,提高效率。

以物流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加快培育优质、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要与××市特色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特色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推进、传统物流业的转轨变型、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结合起来,努力在现有资源的系统整合上下功夫。可选择在上港(城西)物流园区项目作为样板项目进行推广应用。

6、政府引导,扶持发展

由于物流产业具有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的属性,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筹组物流行业协会或同业工会,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港口物流发展政策,实现国土、财税、工商、城管等各个管理工作环节有效衔接,引导金融系统完善“支票结算”服务等。

(1)提供财政支持力度,清理各种行政收费。

由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培养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同时全面清理向物流运输车、船收取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由于集装箱运输车辆自重很大,为扶持集装箱物流,对进出港区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通行时,实行单向收费优惠。或按照连云港等市的做法,为集装箱运输车辆制定专用票据,优惠30%。

(2)制定优惠政策,为我市港口物流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议市政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对新开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国际化物流企业,可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上港物流(江西)有限公司提出可学习上海财政的做法,一定比例返还“土地使用税”;对物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给予适当贴息及费用减免等优惠;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及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可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制定用地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划的港口码头和物流园区项目在用地上给予政策优惠,地价可参照工业、交通类项目用地标准,并在征地拆迁方面给予优惠;对在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内设立的新增物流用地,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等等。

(3)积极开拓港口腹地,将港口功能向内地延伸。

在现代物流理念下,港口质量高低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等。建议与内陆城市开展无水港项目合作,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地区的货物经××港进出。鼓励企业建设××港的喂给码头、铁路、公路及喂给场站。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新情况,利用现有的有利因素,鼓励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扩大进口业务,同时制定扶持配套政策,鼓励其到××市周边地区投资,扩大对外进出口贸易额。

(4)外引内联,拓宽渠道。

积极实施“三个一批”的企业培育方案。一是引进一批。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物流企业、跨国经营集团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二是转型一批。对现在从事于物流领域的交通运输和商贸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优化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三是剥离培育一批。按照细化社会分工的要求,对适于进一步分工细化的企业内部物流要加快剥离;按照现代物流一体化治理结构的要求,对适于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工业企业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运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可采取外引内联、优势互补、存量盘活、资产重组等做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对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物流项目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重点支持。

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的原则,以港口、开发区和商业中心为依托,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充,提高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建设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

第二篇:关于全市港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共)

关于全市港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

为加快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推进鲁南临港产业区建设,市政协将八届一次全委会议收到的《立足鲁南经济带,率先发展日照临港大物流》的提案列为2008年一号提案,重点督办。最近,市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主席和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对全市港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还先后赴烟台、大连、营口、唐山、天津等五个环渤海港口城市和连云港市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现代物流业特别是港口物流发展作为实施“港口立市”战略,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举措来抓,充分发挥港路和区位综合优势,努力构建国际化区域物流中心,港口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物流总量逐年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3.17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物流业增加值52.48亿元,同比增长1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3.5%。完成公路货运量3400万吨,增长15.3%,货运周转量21亿吨公里,增长28.9%;地方海上货运量298万吨,增长10.4%;铁路货运量5170万吨,增长8.9%。日照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1亿吨,同比增长18.7%;集装箱43.02万标箱,同比增长70.3%。

(二)港口建设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市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建成一批重点工程,拓展了港口功能。20万吨级和30万吨级矿石深水泊位相继投产,年通过能力达到3500万吨,二期工程完成后年通过能力可达到5000万吨;8万吨级散粮专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700万吨,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散粮码头之一;完成了煤炭扩能系统改造,年通过能力达到4500万吨以上;集装箱专用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150万标箱以上;新建续建了西港区焦炭、矿石码头二期、岚山北3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重点工程。同时,还在岚山港规划建设10万吨级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各一个,设计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口下放5年来,年吞吐量由2002年的刚过3000万吨,到2007年超过1.3亿吨,净增1亿吨,年均增长30.5%,在全国沿海港口的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9位。

(三)物流企业蓬勃兴起。各类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转型、整合并购、结成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做大做强。全市现有物流企业329

家,四级以上货运企业发展到32家;道路货运车辆17978辆,142732吨位,其中集装箱运输车辆500余辆,快件和厢式货车8000余辆。日照港物流公司、中国外运日照分公司、日照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日照汽车运输总公司等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总投资约2亿元的中纺日照粮油加工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中铁联合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日照百货大楼、凌云工贸有限公司等一批工商企业纷纷成立物流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发展企业物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四)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积极申请建设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一步改善了港口投资环境,加快了港口物流业发展。今年1-4月份,已建成使用的日照华丰仓储、岚山孚宝液体化工和日照凌海糖业三家保税仓库实际入库货物38万吨,货值超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74%和267%。安东卫国际水产物流园、日照三运物流园、日照汽车商贸城、日照南方家园物流商城、中盛集团临港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初具规模,有力地支撑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高端物流开始启动。日照港与临沂立晨物流国际集装箱合作站已建成启用,进一步拓展了腹地货源。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引进了山东龙鼎花生电子交易市场,该市场将金融、信息技术和农产品国际贸易、仓储物流紧密结合起来,在第100个交易日即完成交易额203.67亿元,交易量206.56万吨,成为全市高端物流业的样板企业。

(五)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在已出台的有关政策中,明确将其作为先导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并作出了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支持力度的规定。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和“5+2”工作制,24小时全天候服务。建设通关服务平台和鲁南(日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全方位深化大通关工作,促进了港口物流业的提速增效。

二、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港口立市”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市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但总体上,我市港口物流系统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目前,我市还没有对物流业做出统一的发展规划,港口物流业仍处于自我发展、松散管理的起步阶段,尚未建成规模较大、档次水平较高、发展后劲较强的物流园区和国家级、省级保税物流园区,企业布局分散,不利于发挥临港优势和产业聚集效应。尤其是物流仓储区域狭小,预留空间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远不能满足港口集疏运能力的需求,影响了港

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匮乏。物流企业总数少、规模小、水平低、实力弱,全市现有的300多家物流企业中,年纳税额过百万的只有12家。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物流方案设计、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没有形成全国性网络的物流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紧缺,尤其缺乏物流系统规划等高级管理人员。

(三)技术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全国货物吞吐量居前8位的港口均已建立电子口岸。我市目前尚未启动电子口岸建设,横向的公共物流平台体系和纵向的实施专业化的组合方案还没有实现,现有通关系统已经落后于先进口岸。同时,我市多数物流企业仍为粗放式经营,未采用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交换技术,个别还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上,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环境不够优化,税源转移量较大。近几年,虽然我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口岸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但由于青岛、连云港等相邻港口的快速发展,港口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对日照港腹地货源构成直接影响,加之我市政策环境不够优化,部分外地物流企业未在我市办理注册地税务登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税收收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300多家各类港口物流公司中,有50多家船代货运公司只在我市经营,不在我市办理相关手续,未给我市财政带来收入。另有61家外地企业分支机构在我市注册为非法人企业,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这部分企业所得税将在其法人注册所在地缴纳,按2007年基数测算,每年影响我市企业所得税收入近千万元。

三、几点建议

为促进我市港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鲁南临港产业区建设,在学习借鉴六市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各方联动。港口物流业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跨地区参与的产业,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健全的机构机制作为保障。建议成立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有关区县和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实施,引导行业协会的组建。全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拿出支持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列入年终绩效考核。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不断增强其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制定统一规划,推进产业发展。一是立足我市区位、港口、腹地等综合优势,聘请专家对我市港口物流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将港口物流业培育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我市和鲁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订全市港口物流业发展规划,统筹全市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布局,制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港口物流业发展留出充足空间。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自由贸易区政策试点,促进港口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建立联动机制,扩大地方财源。发展港口物流业,最重要的是增强企业实力,提高效益,增加税收,壮大财政,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成立由税务、工商、交通、港口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负责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税费收缴等服务管理工作。对于不能提供税务登记证件和地税发票的物流公司,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对纳税信誉不好的企业,不再派发业务。同时,应将港口物流业的招商引资与“招商引税”结合起来,将优惠政策的落实与项目建成投产后实际上缴的税收挂钩,把招商引资成绩转化为财税利益。对总部设在日照的物流企业,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给予更多的财政扶持政策。税务、财政部门要用好用活财税政策,对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要尽量使非法人机构变为独立法人机构;对我市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要尽可能设为非法人机构,不断扩大财源、壮大财力。积极引导我市临港工业企业把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整合资源,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促进产业升级,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四)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港口建设。进一步强化“港口立市”发展战略,形成全市上下人人关心支持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全力支持港口建设发展。可学习借鉴烟台等市将引航收入的80%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防波堤、航道、锚地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并在港口用地、海域、拆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充分发挥有限岸线资源为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将港口岸线全部作为公用预留岸线,统筹规划使用。以日照港集团公司为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主体,采取合资等方式共同建设经营,促进港口集约发展、安全发展。三是打造港口物流业发展平台。按照“政府主导、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物流交通和信息网络平台。推动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加强港口内外部物流企业合作,着力构建集采购、海运、陆运、储存、分拨、配送为一体的完整供应链,加快装卸服务型港口向物流服务型港口转变步伐,从而构筑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四是树立效益观念。改变对港口发展的衡量标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这种国际公认的先进运输方式,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实现由重吞吐量增长到吞吐量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提高并重的转变。

(五)统筹园区建设,壮大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发布-招标-手续办理-结算”一条龙服务,促进物流业集群发展。依托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以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仓储、配送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程度高、集聚辐射功能强的产地资源型、中转集散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并在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根据我市物流业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大宗散货、商贸、农副产品、化工产品、水产品等不同特色物流园区,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物流企业进园经营,提高市场集中度。从推进传统物流企业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入手,规模与效益并重,加速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一是重组改造一批。引导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广泛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不断强化服务特色、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二是积极引进一批。支持和鼓励我市流通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走向市外,不断扩大我市区域物流中心的聚集辐射和影响带动范围。三是发展壮大一批。鼓励企业因企制宜,依港兴企,做专、做特、做强。

(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人才培养。有关部门应不折不扣的落实已出台的优惠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不断“筑巢引凤”,招引国内外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富民、富市、富财政的“三赢”局面。可参照外地经验,对在我市注册纳税登记的集疏港车辆进行优惠扶持,对一般性违章车辆重纠轻罚,以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建议由市有关部门牵头,积极组织、引导对现有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是物流运作方案的规划设计人才。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选派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和引进高水平物流人才结合起来,加速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解决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第三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

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

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

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问题。对纳入省规划内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返等相关政策;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市建立2-3个综合性园区,3-4个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范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的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自有资金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难以得到金融、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取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往来,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区域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基地、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更要通过资源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筛选确定了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拟新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交纳税金162亿元。建议省财政建立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支500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已经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扶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物流重点工程,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高等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第四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阅读了《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第五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下载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港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

    晋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晋城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焦新文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1. 物流结构呈现出以能源、化工产品运出和工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9-2-18信息来源: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亳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亳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商务局) 根据《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度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亳政办秘〔2008〕23号)文件要求,市商务局积极开展了亳......

    物流业调研报告(推荐)

    我区物流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区交通局副局长邬勤平近年来,我区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明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