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9-2-18
信息来源: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0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
一、新加坡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1、效率高。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
2、技术强。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3、专业性强。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如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设立了SKF一是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二是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三是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物流业的发展要服从于、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制造业强省服务,为外贸货物大进大出服务,为商贸流通服务。推进物流业发展,要把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相结合,物流与商流相结合。四是物流国际化原则。加快与国际的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五是信息化带动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六是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专用仓库。
4、服务集中度高。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5、实力雄厚。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6、服务周全。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主要做法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规划物流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下面4个内容。
1、流程改造。为了开发高效、科学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托专家顾问进行多项研究,同时鼓励业界人士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顾问成功地完成了对“物流业挑战及商机”等课题的研究,而业界完成了“货盘标准化”等研究计划。
2、基础设施。新加坡政府提倡大力发展物流业后,立刻启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于1997年从政府架构中独立出来之后,致力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及地区性物流中心。
3、人力资源。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00年,第一批亚太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4、物流科技。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5、航空物流。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国际机场。这个机场被誉为东南亚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每年接送乘客超过2000多万人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亚太地区最佳机场”、“世界最受欢迎的机场”等。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樟宜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每天,无论何时,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
6、港口物流。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港口最近采取了新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7、陆路物流。新加坡在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家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完整,方式多样,包括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计程车系统,其特点是网络覆盖面广,运行快捷高效。电子公路收费系统是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的一项先进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它由分布在中心区各道路路口的电子自动计费门、随车(全国所有车辆)安装的IC付费卡、数据传输与中央控制系统组成。任何进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扣除一定费用。
三、新加坡物流业电子政府建设现况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目前新加坡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有5个:
1、贸易网(Trade Net)。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
2、港口网(Port Net)。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1300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将航运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3、裕廊港口网站(Jurong Port Online)。主要为裕廊化工岛物流提供服务。
4、海事网(Marinet)。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
5、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 Community Network)。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四、我省与新加坡物流合作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与
第二篇:一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新加坡物流业现状和趋势
(一)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地处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分界处。西部、南 部和东部,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劳越和文莱。北隔柔佛海峡,以 1056 米的长堤与马来半岛通连,居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 口,是世界海运的十字路口之一。
因为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处在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中东、南亚次 大陆、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的交通要冲位置,对于发展物流业有得天独厚 的优越条件。2007 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为70000 艘,通过的石油运输量占 全球石油供应的5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新加坡较好利用了良好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现代物 流业,在亚洲国家中占得了先机,物流规模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位居亚洲前列,物流管理技术在亚洲具有优势,成为亚洲乃至国际性的区域物流中心。目前,在 人口仅有400 多万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物流业对GDP 贡献在9.4%左右,物流相
关公司8000 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18 万人。
(二)新加坡的航空物流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被誉为东南亚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 界最佳机场”亚太地区最佳机场“、”世界最受欢迎的机场“等。每周4300 航班连 接60 个国家的182 个城市。每年接送乘客超过2000 多万人次,处理200 万吨货 物。
(三)新加坡的港口物流
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2790 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 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 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新加坡有400 多家船务公司,与130 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700 多个港口有业务往来。在最近的几年里,按照运输的吨位和接待船只的数量,新加坡被一直美国港口协会评为最繁忙港口。每年处理标准集装箱(TEUs)
超过2500 万个。装运货物9 亿7 千多万吨。
(四)新加坡的陆路物流
新加坡通过新(新加坡)柔(柔佛)长堤和大士大桥两条通道与马来西亚相 连。新加坡与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的的货物大都通过陆路进行。在积极发展 公共交通的同时,新加坡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家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 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完整,方式多样,包括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公共 汽车系统、计程车系统,其特点是网络覆盖面广,运行快捷高效。电子公路收费 系统是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的一项先进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它由分布在中心 区各道路路口的电子自动计费门、随车(全国所有车辆)安装的IC 付费卡、数据 传输与中央控制系统组成。任何进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 扣除一定费用。
(五)新加坡的物流企业
新加坡号称是亚太地区最发达、最先进的物流和商业中心之一。吸引世界大 批物流企业入住。目前,新加坡已有超过8000 多家物流企业。世界顶尖的50 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超过一半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新加坡前17 名物流企业是:
希杰物流(亚洲)有限公司(CJGLS Asia Pte Ltd)瀚洋集团有限公司(Airocean Group Limited)迅通配运有限公司(CWT Distribution Limited)
新加坡飞茂环球物流有限公司(FPS Global Logistics Pte Ltd)辉联配运集团(Freight Links Express Holding Ltd)好运有限公司(Goodpack Limited)
宇博电子商务私人有限公司(IPACS e-Solutions(S)Pte Ltd)吉宝物流私人有限公司(Keppel Logistics Pte Ltd)
利通行储运(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LTH Logistics(Singapore)Pte Ltd)海皇轮船有限公司(eptune Orient Lines Ltd)
太平物流私人有限公司(acific International Lines Logistics Pte Ltd)潘肯拓亚私人有限公司(Pacorini Toll Pte Ltd)富园集团有限公司(RichLand Group Limited)
胜宝旺金运私人有限公司(embawang Kimtrans Ltd(SKL))拓亚私人有限公司(Toll(Asia)Pte Ltd)
Agility 物流私人有限公司 / Agility 展览物流私人有限公司(Agility Express Pte Ltd / Agility Exhibition Forwarding Pte Ltd)叶水福集团私人有限公司(YCH Group Pte Ltd)等。
(六)新加坡物流业特点
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之地,能吸引这么多的物流企业,每年处理这么多的物 流业务,并非单靠地理位置的优势。处在同样位置的马来西亚、印尼,他们的物 流业并不发达,新加坡的物流业是有其过人之处,其主要表现是物流企业实力雄 厚,服务效率高,服务专业性强,高度集中,服务周到细致等。
1、物流企业实力雄厚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 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 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 资发展物流产业。
2、效率高
新加坡物流从运输、通关、货物跟踪等各方面效率都比较高。以通关程序为 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一般一个货柜到达港口,从通关到装上运输 工具,只需要15 分钟。
高效率的基础是新加坡物流业运用了许多高新科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 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 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 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 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 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 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 99.99%。
3、专业性强
服务的专一性是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新加坡企业要 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 环节的物流服务。
4、服务集中度高
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 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 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5、服务周到
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 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 解决方案。
以上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在物流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技术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周边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 势。如果本次经济危机对新加坡不构成严重威胁,未来,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的 领先优势将继续保持。新加坡将继续加强和改善空运和海远设施,进一步提高效 率,增强竞争力,保持东南亚运输和物流中心的地位。
二、新加坡物流设施和支持性物流服务
(一)新加坡的物流设施
新加坡政府提倡大力发展物流业,上个世纪90 年代,启动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计划,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物流基础设施。1997 年7 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 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 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 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 先后推出了”1999 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 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 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 务。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于1997 年从政府架构中独立出来之后,致力于改 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 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 及地区性物流中心。1,新加坡的机场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空港之一。包括廉价航空候机 楼,共有4 座客运候机楼。货运方面有樟宜空运中心(Changi Airfreight Centre),占地面积47 公顷,是24 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服务中心提供
装卸航空货物需要的设备和服务,从飞机上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 需要一小时。该物流园有8 个空运装卸站和5 座代理人办公楼,在园区内就能找
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此外,还有新加坡机场物流园(Airport Logistics Park of Singapore),班让物流园(Banyan Logistics Park),樟宜国际物流园(Changi International LogisPark)。这些物流园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拥有比较先进的货物处理系统 和设备。例如,电子称重桥,14 吨的吊机,自动倾斜式机械和传送带,以及保 证货物安全的严密保安系统。2,新加坡的港口
新加坡全岛拥有Tanjong Pagar ,Keppel,Brani, Pasir Panjang, Sembawang 和Jurong 等6 个港口。利用优良的深水港,新加坡兴建了4 个集装箱码头。这
些港口和码头可以接待装载集装箱、油气、散货等各种货物的从远洋大船沿海小 舢板的各类船只。新加坡为港口发展采取了许多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 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 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 年3 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 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 的安全。
3,新加坡的物流仓库分拨中心(1)集装箱堆放站
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地处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分界处。西部、南 部和东部,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劳越和文莱。北隔柔佛海峡,以 1056 米的长堤与马来半岛通连,居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 口,是世界海运的十字路口之一。
新加坡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有自己的集装箱和物品仓库。专门提供露天堆放集 装箱场地的企业,新加坡大概有的20 家,散布在全岛各地。(2)货物分拨中心
仓储和物流分拨服务对一个国际港口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满足相关物流 企业的需要,新加坡在港口附近地区建立了Keppel Distripark, Alexandra Distripark, Pasir Panjang Distripark,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等 4 个 分拨中心,总面积超过50 万平方米。
Keppel Distripark 是一人超现代的综合货物分拨中心,提供广泛的仓储服 务设施。Keppel Distripark 面积11 万3 千平方米,有2500 个集装箱的堆放场,大型货车停放场,7100平方米办公室,3900平方米仓库,以及各种重型机械,等等。
Alexandra Distripark 是新加坡最大的综合货物分拨中心,是一座10 层的 大楼,仓储和办公面积21 万多平方米,提供集装箱、大型货车停放场地,以及大
型重型装卸设备,等等。
Pasir Panjang Distripark 是最为方便的分拨中心和新的集装箱堆放场。该中心为3 层的建筑,可以为租户提供25 万平方米的仓储和办公面积。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邻近新加坡集装箱码头,总共5 层的建筑可以 提供6 万5 千平方米的仓储和办公面积。
(二)新加坡的支持性物流服务1,物流电子政府
新加坡物流的发达,还得益于先进的支持性物流服务。为了提高物流相关政 府部门的效率,新加坡首先大搞政府网络化工程,大搞电子政府建设。1999 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 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将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 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 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 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目前新加坡政府为物流企业提供的相关服务网络有4 个: 贸易网(Trade Net)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 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 24 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 秒 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 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港口网(Port Net)
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 1300 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 将航运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 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海事网(Marinet)
为800 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 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 Community Network)
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 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 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 万次。2,新加坡的物流商协会
物流商协会在新加坡的物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加坡航空货运业协会------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联合其他的相关 商协会改组为新加坡物流协会(SLA),反映货运业发展的大趋势。其他的商协会还包括:
新加坡船运协会(Singapore Shipping Association)新加坡运输协会(Singapore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新加坡集装箱堆放场协会(Singapore Container Depot Association)等。这些协会为物流企业提供交流的平台,担当政府联系的桥梁角色,制定物流 业行业标准,推广新的物流技术,实施新加坡政府推行的项目,以及培训培养从 操作员到管理者的物流人才等。3,物流教育与人力资源
1999 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 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 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00 年,第一批亚太物流 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三、中国新加坡物流业合作现状
我国与新加坡在物流业上的合作自改革开放之后就开始了,主要是企业进入 双方的市场,以及商协会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一)中国企业在新加坡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新加坡的物流企业主要有30 多家,途径是在新加坡设立 上市公司,或者设立分公司。我国主要有大型物流企业基本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上 市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目前在新的中资源企业有:
中远控股(新)有限公司中国交通进出口(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远(新)有限公司 远祥咨询私人有限公司 中国船级社新加坡办事处 新远私人有限公司 远星船务私人有限公司 中远(开曼)福庆控股有限公司 中远-东方(新)有限公司 富华货运有限公司
中远海事工程(新)有限公司 中燃(新加坡)有限公司 大新船务有限公司 明华(新)代理有限公司 中外运新加坡代理公司 长航油运(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海劳务合作新加坡有限公司 远荣控股有限公司 朗博船务有限公司
中国海运(新)代理有限公司 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新加坡代表处 东方海外运输(私人)有限公司 邦建航运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东方地理物理(新)海上石油勘探公司 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公司新加坡代表处 亿中海运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加坡营业部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办事处厦门航空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全球空运国际有限公司 国泰航空公司等。
(二)新加坡物流企业在中国投资 2005 年新加坡淡马锡联手新加坡货运航空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成立 了长城航空公司。这家新航空公司主要在美国、欧洲、东北亚和西南亚等地区提 供货运服务。新加坡樟宜机场管理投资公司计划在今后5年总共参与经营或投资 6到8个中国机场,投资额为7.24亿美元。
该公司去年以9亿元人民币购入江苏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29%股权,该 机场去年的乘客量增长超过30%,达800万人次。另外公司也为成都双流机 场提供咨询服务,并希望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
该公司正在考虑投资位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的两个机场,其年乘客量分别为4 00万和600万人次。另外公司将通过与深圳机场集团成立的联营企业,发展 中国的一些区域型机场,这些机场分布于中国各地,年乘客量在100万人次左 右
新加坡港务集团已投资于大连、东莞、福州、广州和天津的港口。CWT 也 在洋山保税港区建立一个25.6 万的物流中心, 支持洋山保税港区的转运,配送,加工,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活动。YCH 集团也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合作共 同推出上海临港物流区第一项利用无线射频识别的项目。
二.新加坡物流业现状及发展概况
目前,物流业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的公司8000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新加坡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一)效率高
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
(二)技术强
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三)专业性强
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如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设立了skf专用仓库。
(四)服务集中度高
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五)实力雄厚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六)服务周全
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
(一)建设一流的机场和港口
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国际机场,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也称物流园),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
新加坡利用其优良的深水港,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二)推动电子政府的建设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目前新加坡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有5个:
1、贸易网(TradeNet),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
2、港口网(PortNet),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1300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将航运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3、裕廊港口网站(Jurong Port Online),主要为裕廊化工岛物流提供服务。
4、海事网(Marinet),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
5、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 Community Network)。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三)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新加坡政府以讲座的形式向公司及公众介绍物流技术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并配合市场的实际需要推出广泛的专材训练课程。政府也与物流专业机构、协会或商会合作,推动举办物流展览会、研讨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设立物流硕士课程,培养物流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1999年,提供2000万新元资助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主要训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士。全球二十八家著名学府认可其物流专业资格,完成课程的学员可在这些学府升读物流的硕士课程。此外,政府还鼓励私立教育机构开办物流专业课程,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如新加坡物流学院,目前在校受训的在职人员达1500人,该校同时也提供学位教育,培养物流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第三篇: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0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
一、新加坡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1、效率高。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
2、技术强。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3、专业性强。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如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设立了SKF一是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二是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三是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物流业的发展要服从于、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制造业强省服务,为外贸货物大进大出服务,为商贸流通服务。
推进物流业发展,要把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相结合,物流与商流相结合。四是物流国际化原则。加快与国际的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五是信息化带动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六是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专用仓库。
4、服务集中度高。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5、实力雄厚。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6、服务周全。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主要做法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规划物流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
”。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下面4个内容。
1、流程改造。为了开发高效、科学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托专家顾问进行多项研究,同时鼓励业界人士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顾问成功地完成了对“物流业挑战及商机”等课题的研究,而业界完成了“货盘标准化”等研究计划。
2、基础设施。新加坡政府提倡大力发展物流业后,立刻启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于1997年从政府架构中独立出来之后,致力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及地区性物流中心。
3、人力资源。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00年,第一批亚太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4、物流科技。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5、航空物流。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国际机场。这个机场被誉为东南亚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每年接送乘客超过2000多万人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亚太地区最佳机场”、“世界最受欢迎的机场”等。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樟宜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每天,无论何时,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
6、港口物流。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港口最近采取了新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7、陆路物流。新加坡在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家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完整,方式多样,包括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计程车系统,其特点是网络覆盖面广,运行快捷高效。电子公路收费系统是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的一项先进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它由分布在中心区各道路路口的电子自动计费门、随车(全国所有车辆)安装的IC付费卡、数据传输与中央控制系统组成。任何进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扣除一定费用。
三、新加坡物流业电子政府建设现况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目前新加坡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有5个:
1、贸易网(Trade Net)。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
2、港口网(Port Net)。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1300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将航运
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3、裕廊港口网站(Jurong Port Online)。主要为裕廊化工岛物流提供服务。
4、海事网(Marinet)。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
5、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 Community Network)。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四、我省与新加坡物流合作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与指导。以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以企业发展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
3、积极组织省内企业赴新加坡考察物流企业,洽谈合作。加快推进省内物流企业与新加坡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4、发挥理事会人才培训合作的作用,举办物流合作培训班。组织政府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园区以及重点企业相关人员赴新加坡深入学习了解新加坡物流运作管理经验。
5、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组织省内有关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和物流园区考察、学习新加坡电子政府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我省物流
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科学制定管理流程,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提高运作效力,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
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
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
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问题。对纳入省规划内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返等相关政策;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市建立2-3个综合性园区,3-4个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范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的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自有资金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难以得到金融、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取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往来,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区域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基地、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更要通过资源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筛选确定了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拟新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交纳税金162亿元。建议省财政建立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支500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已经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扶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物流重点工程,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高等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第五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阅读了《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