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审判管理 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审判管理 实现跨越发展
作者: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中伟 发布时间: 2010-09-01 13:30:52 审判管理是强化审执服务的有力抓手,是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确保人民群众满意、实现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在创新管理理念、落实管理措施、强化管理保障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实现法院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一、更新司法理念,明确管理目标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实现司法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和人民法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审判管理,要以创新管理理念为前提,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新要求。
(一)树立服务大局理念
围绕大局开展工作,是审判权社会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法院工作讲政治的集中体现。我们坚持把审判工作与服务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能动司法,促使司法过程中法、理、情的有机融合,克服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现象,将案件放到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虑,放到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中加以把握。变被动审判为主动服务、在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领域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实现审判与服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解决纠纷与推动大开放大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树立制度管理理念
制度管理是实现法院管理规范化的基础。我们坚持以制度建院,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建立了各项审判管理规章制度,使法院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在制度落实上狠下功夫,定期考评,定期通报,跟踪督办,责任到人,建立起了较为完备、行之有效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案件质量管理机制、岗位目标管理机制、轮岗交流机制、教育培训和监督机制等,在各部门中形成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认真执行制度的风气。
(三)树立精细管理理念
重庆高院钱锋院长提出,“深化管理就是由粗放到精细,由飘浮到落实,由单一到系统,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实现法院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将对促进法院工作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推力。以“精”做目标,就是要力求把每起案件办成铁案、精品案,以“细”为要求,就是要严格按照审判流程、案件管理规定执行,精益求精把案件每个细节准确、准时做到位,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指挥棒”效应,实现公正、高效、为民的司法目标。
(四)树立动态管理理念
法院动态管理,是以法院审判管理系统实时统计、阶段目标考核数据分析为基础,适时、适当调整管理策略和手段,实现对案件审执、政务运行“无缝隙”监控的管理模式。我们在遵循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动态管理理念,通过动态监测、阶段性量化评估,目标考核等制度不断推动审判工作均衡发展,为院党组及时掌握院内工作动态、合理配制和调整司法资源提供依据。实现了对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全程、全员的管理。
二、落实管理措施,促进提档升级
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司法权威、树立法院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构建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司法审判权、执行权的行使、政务运行、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控制,达到提档升级的目标。
(一)强化审判管理,确保司法公正高效
审判管理是审判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法院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体制,应保障公正、高效价值的实现,体现诉讼效益与诉讼正义不可分割的联系。
重视实务调研管理, 服务审执工作。深入研究调研工作规律,进一步提升对实务调研的管理水平,实现调研工作指导审判实践。针对辖区经济活跃、新类型请示案件多的优势,积极为审委会提供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立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出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司法对策,妥善处理因资金断裂引发的房地产、招投资、劳动争议等纠纷。广泛开展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一篇案例评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法律文书、一篇专题司法统计分析”活动。将调研完成情况并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重视调研队伍培训,力争在全市、全国取得有影响的调研成果。建立和探索调研成果转化机制,突显审判调研的实用性。规范庭审活动,落实审务公开。把转变审判作风、提高庭审质量作为强化审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以庭审为中心的审判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庭审程序,确保庭审用语准确规范,司法礼仪严谨有序。广泛开展庭审观摩活动,进一步加大整改庭审不规范行为力度,加强对法官庭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到实处。坚持“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继续推行审判公开制度,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全部公开开庭审理并接受公民旁听,广泛听取代表、委员对庭审活动意见及建议。加大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范围和公开率,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开展质量评查,提高案件质量。案件质量是人民法院的生命。把质量评查视线从注重审判结果向注重立案、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转变,把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全面纳入案件质量评查监督的范畴。要建立起统一、客观、全面、相对量化而不繁琐的审判质量和效率评查体系。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重点评查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对案件的立、审、执各环节进行监控、评价,对流程纵向和横向进行有效考核、监督,动、静相结合,提高法官追求案件质量的自觉意识。通过质量评查,及时发现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差错案件责任倒查,根据差错的性质和分类、审判人员的过错程度及造成的后果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差错责任,并按季度予以分析通报,强化动态监督,切实改进和提高案件质量。
强化审限意识,提高审判效率。针对年初松、年末紧,突击结案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易案件的速裁机制。强化“超期即违法”意识,严格执行关于审限延长的法定事由、报批手续、变更期限等规定,把好延长审限审批关,依权限行使审限延长审批权。继续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规范立案、排期、送达、开庭审理、调解、执行、归档、信访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和所需期限,确保各个审判流转环节有效衔接;严格履行审限延长告知制度;结合网上办案实行结案“催办通知”和“审限警示”,各业务庭通过建立未结案件台帐,定期排查和清理,从源头上杜绝超期限未结案件的产生,实现案件审理常态化运行、快审快结的良性运转机制。
加强流程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树立立、审、执、监一盘棋思想,通过实现案件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环节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实现案件审批网上流转、法律文书网上签发、司法统计自动生成、审限自动跟踪管理等功能,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对案件各个环节全面及时的控制。强化对审判行为和过程的全程监督,完善程序规则和管理技术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随机分案机制,实施分权制约,实行人员轮岗交流,强化内外监督制约,推行阳光审判、阳光执行,以公开透明确保公正,防止审判人员滥用权力,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完善层级管理,提升整体水平。中级法院层级管理分两个层次,充分发挥院、庭长依法监督指导职能,院、庭长带头参与案件研究,在权限范围内及时掌握、监督案件的具体情况,确保案件审执工作质效同步提升。科学界定上下级法院的工作职责,以审判权的运作为中心,以减少审判错误,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系为目标。规范案件请示制度,切实推行改判、发回案件通报、沟通制度,实行“一对一”交流指导,联合开展重点调研,开展上诉案例讲评,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归纳形成法律的具体适用规则,统一司法尺度。强化上下两级法院间,辖区基层法院间管理经验、业务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构建和谐的上下级法院关系,切实促进两级法院整体司法水平稳步提升。
(二)强化窗口管理,实现便民为民利民
推进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立案与信访是法院工作的窗口,两个窗口的形象直接影响到法院形象。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立案窗口”创建工作,从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窗口功能、健全制度规范及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突出重点,建出特色。2010年下半年全面完善“立案信访窗口”建设,以优良的建设形象和利用效果来迎接最高法院的检查验收。按照这一要求,逐步实现窗口“五个有”,确保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利用和不断完善,突出展示法制文明、体现司法工作亮点。努力将法院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司法服务场所。
深入开展涉诉信访清积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涉诉涉执信访集中清理活动要求,充分认识清理涉诉涉执信访积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清理涉诉涉执信访积案工作同当前法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清理信访积案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消化一批信访积案、维护社会稳定。逐步建立健全化解涉诉涉执信访长效机制,坚持“清积”和“防积”并重,积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体制优势,主动争取帮助支持,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法院理诉、政府解难、多元化解”的信访工作机制。深入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消除社会和舆论对法院工作误解。要充分发挥院长邮箱“民意直通车”的功能,强化对院长邮箱处理程序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分析院长邮箱升级后反映情况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及时从中发现案件质量、审判管理和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视院长邮箱的办理,通过申诉审查、立案再审、督促办理等措施,确保了当事人投诉有回音,问题反映有落实。使院长邮箱真正成为法院院长与老百姓“零距离”沟通的平台。
(三)强化后勤管理,推进审判信息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院后勤管理围绕审判工作中心,既独立于审判工作,又全面服务于审判工作,为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妥善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往往会造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干预审判,挫伤各业务部门和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摩擦,导致管不了、管不好,背离审判管理的初衷。片面追求服务而放松管理,该严管的不去管,该约束的不约束,会造成审判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力度,既无法实现有效、有序管理,也无法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良好氛围。
强化后勤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保密管理、财务管理、车辆物资保障、档案管理等各方面制度,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严格对外委托评估、拍卖、鉴定程序,依靠制度狠抓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深入总结涉黑案件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和规律,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切实可信的参考依据。要抓住院办公楼旧房改造、拆迁选址的契机,争取完成审判办公综合大楼迁建立项和前期准备,把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环境、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彻底解决制约法院发展的硬件“瓶颈”问题。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将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审判工作和法院管理的科技含量,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规范审判流程、合理调配审判资源、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方便群众诉讼、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搭建了平台。要以科技化为手段,切实推进网上办公、办案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大力推进数字化法庭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实现案件立案、审判、执行诉讼环节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签发法律文书、司法统计自动生成、审限自动跟踪管理等功能,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院、庭领导在权限范围内及时掌握、监督案件的具体情况,提高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
三、完善保障手段,实现规范管理
法院管理的规范化,离不开完善的保障手段。只有健全制度,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以人为本,围绕发掘现有人才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管理出公正、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廉洁”的工作目标。
深化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干警素质。实现法院管理规范化,归根到底是要培养法官的现代司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的基本方法上,制度管理是方法,但制度管理是有限的,管理的最终立足点必须是人。好的制度,必须有高素质的执行者,要紧紧抓住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深入推动“学习型法院”建设,为干警搭建学习提升平台,广泛开展“青年论坛”、“法官论坛”活动,着力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干部交流锻炼。用事业和感情凝聚人心,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打造平台、创新载体,促进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乃至职业语言,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增强团队的归属感、荣誉感,为法院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量化考评指标,形成人才激励机制。要全面考核评价法官的业绩,必须要形成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量化考评机制, 尽量减少考评过程中的随意性、主观性。针对上一年度市高法院目标考核量化指标中的不足之处,在提升调解(和解)率、撤诉率上下功夫。以动态考核和静态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手段,将目标考核与法官职业晋升,学习培训,评先创优密切关联,初步建立了用制度管人,用目标考核激励人的队伍管理模式。严格规定法官审判业绩在同类人员中不在靠前位次的,不得提拔任用、不得评先评优。现有中层干部需结合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把关职能发挥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整体排名,力争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劣者出”的用人机制,切实创造一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干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推行廉政教育,树公正廉明形象。司法廉洁是审判工作的底线。司法廉洁与否,关系到人民司法事业兴衰成败。2009年法院系统的一系列腐败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将廉政警示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时刻不能放松。必须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龙头,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到责任、监督和考核“三落实”。将廉政责任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领导和其他干部职工。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纳入法院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市高法院“四个一律”规定,认真落实法院领导干部“单方退出”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强化干警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二篇:坚持管理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管理创新 实现跨越发展
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6年,原先是海安县原壮志乡的一家乡办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一家注册资本6500万元、总资产达2.2亿元、下辖十二家子公司、员工400多人的集团股份制企业。2007年,公司实现销售5.6亿元,实现利税66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87.6%。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江苏省总工会表彰为‚江苏省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被省发改委认定为‚江苏省‘十一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企业‛;被南通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表彰为‚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百强民营企业‛、‚南通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南通市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企业不断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性依托。现将我公司坚持管理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坚持管理创新的几点做法:
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企业的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创新。海迅公司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海迅公司的一大特色。九十年代初期,公司就发动全体员工讨论提炼了企业精神。此后,企业不断丰富完善企业精神的内容,已形成包括企业宗旨、企业训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价值观的体系。现在公司每年还要组织员工对企业精神进行一次提升、修改,并把修改的过程作为强化教育的过程。
注重企业员工素质提升是公司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公司的培训方式是外训和内训相结合。外训就是把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人才送到高等院校研修。近几年来,公司已有16名高层人员和中层骨干分别参加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等高校举办的各类总裁研修班、高级经理人培训班的学习。内训就是在公司内部组织培训。一是请高校老师来公司培训。2004-2005年,我们花费50万元开设了‚复旦大学-海迅项目员工素质提升班‛,请复旦大学的老师每月定期来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30多人喜获上海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颂发的结业证书。二是由公司高层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董事长亲自对员工进行授课,公司其他高层人员参加外训后,及时将新知识新观点传授给员工。与此同时,公司开展了‚一日三省‛教育活动,要求员工就‚我为公司做事是否尽心竭力?我与他人交流是否诚实守信?我对所学新知是否实践掌握?‛进行自省,并填写‚一日三省‛记载薄。三是组织观看有关讲座。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员工观看了《企业如何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何创建学习型
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砍掉成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等讲座内容,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四是集中开展培训。每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周是培训周。近两年,我们开展的集中培训有《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税法》、《安全法》、《工会法条例》、《文明礼仪》、《我与家规》、《海迅精神》等课程,确保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
为了对内教育员工,对外宣传企业,公司创办了企业内部刊物——《海迅人》。自1995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刊14年,累计62期。公司把每个管理人员每年在《海迅人》上刊用两篇文章作为评选先进的基本条件。
(二)奖励员工‚金手铐‛,激发员工的爱企热情
我们所说的‚金手铐‛,就是‚股权激励‛。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调动核心成员工作积极性,吸引和发展优秀人才,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制定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对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生产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给予股权激励。激励股权每年评定一次,激励股权从获得之日起满三年、满四年、满五年后,分别按30%、30%、40%的比例转化为实有股权。激励股权与公司股权同比例分红,转为实有股权后还可以在公司内部流转。激励股权实施两年来,公司已有83人次获得300万元奖励。激励股权的实施,留住了企业优秀人员的心,公司高层人员、技术人才的跳槽率大为降低。
(三)设立制定‚五年梦想‛,让员工辛劳工作有奔头
我们公司的宗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员工实现梦想‛。目标、梦想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动力和源泉。我们在制定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的同时,设立制定了员工个人的‚五年梦想‛,让员工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是个人梦想实现的平台,只有发展好、维护好企业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个人才能梦想成真,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为了激励员工不忘梦想,我们除了组织开展‚我的五年梦想‛活动交流外,还以子公司、部门为单位,将本公司、本部门员工的五年梦想做成KT板块,悬挂于公司的醒目的位置,时时处处提醒员工,使员工的心与企业贴得更近。
二、坚持管理创新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管理创新是企业跨越发展的根本
企业的发展工作千头万绪,有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而每一项创新又涵盖了众多丰富内容。在这些创新工作中,我们认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依托。因为管理主要是管人、管财、管物。在人、财、物的管理中,只要管理好了人,就自然会管好财和物,就会有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果管不住人,管不好人,再好的办法也不能管好企业的财和物,也不能带动其他工作的创新。
(二)坚持管理创新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坚持管理创新的工作中,我公司一直十分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我们的培训最注重的是员工素质培训,用海迅的价值观教育同化海迅人。如我们开展‚学习同行,提升自我‛调研活动,让员工了解业内同行员工的待遇,从而增强海迅员工的自豪感;如我们开展的体育活动都是团体项目,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又如,我们开展‚感恩快乐‛、‚拥有爱心‛的教育,就是要激发员工爱父母、爱家人、爱企业、爱社会的热情。这次抗震救灾捐款的活动充分显示了海迅人是一个具有爱心的集体。全公司400名员工,捐款162051元,人均超过400元。
管理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虽然在管理创新工作中做了一点工作,但是我们深知,我们‚创‛得还不够,‚新‛处还不多。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管理创新的先进经验,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工作,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开展有效管理 实现跨越发展
2010年秋全县教学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开展有效管理 实现跨越发展
南漳县清河管理区初级中学
有效管理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本着“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的原则,从学校管理层的创造性劳动着手,依靠教师与学生这两个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要素,达到最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学校的功效,努力实现教育目标。下面我谈谈我们在加强教学有效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做法。
一、自我加压,重塑精神,力争三年打好翻身仗。
5年前,我们所面临的是“两管两不管”的局面,当时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方法落伍、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清河的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2005年移交县管后,引起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深刻思考。经过反复深入的讨论,广泛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要重塑学校的传统精神----敬业奉献,要在三年内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有了统一认识,大家的敏感点被激发,热情被点燃,全体教师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教学教研群体:有扛大旗打头阵上火线带毕业班主课的校长;有带两个毕业班英语超负荷工作的副校长;有带两个毕业班数学兼班主任的教导主任;有一支“朝六晚十、一天六跟”的班主任队伍;有苦练坐功、刻苦钻研、加班加点、把工夫花在办公桌上的教师群体。
依据学校制度,结合学科特点讨论制定出翔实的考评细则,认真组织实施。每个教研组每学期检查不少于15次,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彻底有效地改变了三年前常规未完全落实的现状。
(二)教学常规管理实现精细化。
全校扎实落实备、讲、批、辅、考、研等环节,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利用例会进行一个月一次全校性的大评比、大展示,评比结果一月一公示,表扬先进,敦促后进。经过近三年的规范管理,我校落实常规局面大有好转,规范率达到98%以上,并涌现出了各方面的典型。
1、学校领导引领示范。校长陈能华同志率先垂范,在自己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扎实规范地落实各个环节的基础上突出备教法、重笔备培养学生学法、精心设计形成性评价练习、深入探索教学反思、注重人文化教学评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对全体教师起了引领促进作用;学校班子成员也都带毕业班的主课,模范地落实各项常规。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承诺。
2、中层干部凸显特色。教务主任李婷特别注重写好、写实教学反思。从知识点的提炼呈现到重点的确立和难点的突破,从教法的选择到学法的指导,从教学流程到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无不涵盖,无不透析。同时她还专门建立了学生学情分析档案,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检测甚至每一次情绪波动都作了详细记录,实现全程监控。
3、全体教师整体提高。资教老师冯靖初涉讲坛,教材不熟,常规不懂,课改不知,但他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常规制度进行教学,
流中激发创造的火花,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他们的带动下理化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探究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知识的能力,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校本教研突出实效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校本教研方面,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力求潜心静气,注重实效。
首先我们注重课题研究,我校的《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等三个课题已获市县科研项目立项,我们以科研课题为依托,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高效低负的教学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我们树立“问题即专题”的意识,不贪大求洋,不唯书唯上,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我校高松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题目老师讲过多次,学生也做过多次。但考试时学生仍然出错。他在英语组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时提了出来,其他英语老师听后也有同感。于是英语组全体老师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学生做过多次的题目,考试时仍然做错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作业批改后的内化不够。原因找到了,老师们又去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老师们达成共识,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改错本,每次考试或练习后让学生改错。改错时,让学生先把题目抄在改错本上,然后让学生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原因,最后再造一个类似的句子。这种作业批改后的学生内化模式让学生既不觉得
“临界点”的学生,我们以班主任为中心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帮扶。例如今春刚毕业的留守孩子李超,他脑子灵活,但严重偏科,英语“短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于寒假时迷恋上了网络,甚至以绝食要挟家长给他买手机,父母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由于他思想懈怠,迷恋上网,成绩下滑非常厉害。班主任董尚飞老师觉察这一态势后迅速展开调查,并于夜晚查寝时发现他十一点半时还蒙在被子里用手机上网和别人聊天,这时班主任轻轻拍了拍他,帮忙将他的手机关掉,放在他的枕头下,并静静地站在床前直至他进入梦乡,班主任才退出寝室,回到值班室一看已经是深夜十二点。第二天早自习班主任找到他,与他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上网的危害性,下午又通知他爷爷到学校当面沟通交流,并提出让父母一方回来照顾的建议。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敦促下,他的学习变得刻苦用功,英语成绩也迅速上升,最后以总分538.5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一中。
有效管理的实施,优化了我校的管理品质,提高了管理的效能,继而提升了我校的教育力。经过近3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中考综合评估一举由前几年的全县倒数进入全县十强,捧回了失去多年的“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的奖牌,2009年中考综合评估又跃居全县第四名,2010年中考综合评估仍继续位居全县前列,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予“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鼓励,离不开全体教研员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兄弟学校的帮扶和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清河中学对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第四篇: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之我见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之我见
通过学习和传达贯彻杨总在11月4日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杨晓峰总经理在这次会议上的报告,通过参加会后公司组织的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在今年大环境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集团和公司确实面临着煤焦企业整合兼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压力和挑战,也确实存在着生产流资紧缺、生产材料不能及时供应、产品质量问题不断、生产成本控制不到位、非生产性开支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员工队伍不太稳定、技术性人才短缺、内部管理粗放、转型跨越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企业已处于是“停止”还是继续“前进、继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十字路口。可谓形势逼人、形势压人、形势不等人。在此情况下,作为森特的一名员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战胜困难!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牢固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和“企业与我风雨同舟,我同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工作做起,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改变作风,尽职尽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新管理,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往严谨的组织纪律、高效的办事效率、人效的管理效能、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森特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面对严峻形势,企业怎样实现转型跨越中发展?我感到首先要从四方面做起:
第五篇:实现跨越发展 进长治久安
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我们向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和朋友们,致以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西藏幅员辽阔、美丽富饶,西藏勤劳、智慧、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为缔造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投身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谱写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为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增添了新的光彩。四十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均实现了重大飞跃。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11.54亿元;人均GDp由1965年的241元增长到2004年的7779元;建立起包括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放眼今日西藏,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沧海桑田,西藏巨变。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是西藏各族干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四十年来西藏的历史性巨变雄辩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西藏正处于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实现西藏的繁荣进步,保持西藏的安定团结,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长治久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是西藏各族人民充分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西藏自治区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大生命力。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利益、巩固民族大团结、维护西藏稳定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艰苦奋斗相结合,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要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在本世纪中叶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切实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努力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上来。要旗帜鲜明地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努力发展西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昂首阔步,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