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教育强镇实现跨越发展
创建教育强镇 实现跨越发展
——高州市石鼓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按照高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结合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具体实际,镇党委、政府在2012年8月向全社会发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动员令,努力改善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使全镇教育事业走上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实现跨越发展。b5E2RGbCAP
一、全镇概况
石鼓镇是高州市南端的中心镇,与化州、茂名市区接壤,离高州城仅12公里,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素有“小佛山”的美称,全镇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辖29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12.01万人,是高州南面经济文化交流和汇聚的中心,是高州市工业重镇、商业大镇、教育大镇。p1EanqFDPw 我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业旺镇、科教兴镇”发展思路,求真务实,推动社会全面稳步可持续发展。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0.5亿元,年增长10.1%;实现税收7924万元,年增长1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940元,年增长7.3%。先后获得了“高州市农村综合实力十强镇”、“茂名市工业十强镇”、广东省渔网渔具生产专业镇等殊荣,成为了高州市规划发展特大镇。DXDiTa9E3d 经过2012年秋季教育资源整合调整后,目前,全镇现有中小学校
/ 16 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行动迟缓、敷衍塞责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责任人进行问责。jLBHrnAILg、注重全民动员,提升“三个度”营造创强氛围。教育投资是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投资,为更好地引进外来资源,激发活力,我镇党委政府注重提高“三个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创强工作。一是提升群众对创强工作的知晓度。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好“学校-学生-家长”宣传链条,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信》3万多份,利用村村通广播定期播放创强宣传片、设置创强宣传栏35个,编辑创强工作简报35期、企信通平台编发手机信息15万多条,悬挂创强宣传横幅1000多条,在主要交通出入口制作固定宣传牌7个,全方位宣传创强工作,使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知道“创强”、人人关注“创强”、人人支持“创强”的社会氛围,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心重视,掀起了全镇捐资助学、支持创强的高潮。二是提升群众对创强工作的参与度。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向全社会发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捐款倡议书》,深入动员辖区内的成功人士、外出乡贤、杰出校友为创强工作添砖加瓦,组织石鼓籍副科级以上领导召开教育创强恳谈会、外出走访广西、广州、珠海、深圳、东莞等地乡贤人数800多人,2012年以来累计筹集创强资金、物资809.3万元。村(居)委会干部利用春节、年例等节日走家串户,广泛动员群众捐资教育创强。三是提升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我镇创强工作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主要抓手,采取“镇、村、校”三级联动为机制,科学规划创强项目建设。镇、村、学校共召开村书记(主任)、群众代表座谈会累计50多次,充分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建议,如祥山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为了符合群众意见便作出了3次调整。组织了镇人大代表、党代表开展了《关于全镇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专项活动,真正把创强工作办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xHAQX74J0X
3、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教育创强。我镇党委、政府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累计投入创强专项建设资金5311.53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财政“以奖代补”的专项资金2391万元,仪器配备专项资金1485.23万、镇级投入公共财政配套资金626万元、学校筹集社会助学资金、物资折算合计809.3万元,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建设,扎实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校舍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共投入2678.41万元,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实施C、D级危房改造和新建校舍工程,新建和改造校舍5.9万多平方米,全面消灭了中小学校危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实施美丽校园建设工程。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创强资金727.5万元,完成校道硬底化34070平方米,新增校园绿化面积49044平方米,立项建设校园“穿衣戴帽”工程178项。三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学校提炼校园文化,投入420.39万元对教室、办公室、楼道、食堂、宿舍等文化改造,精心布置,让校园“一墙一壁都说话,一草一木都传情”,处处营造出健康向上、文明道德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全镇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LDAYtRyKfE
(二)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给力教育跨越发展
/ 16 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累计奖人数170人,并把优秀教师推选为镇、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SixE2yXPq5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镇每年都开展“爱与责任”为中心的一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并撰写心得体会。并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师德建设不达标的,取消当年的年终优秀考评并全镇通报。通过狠抓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修养,树立了人民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6ewMyirQFL
2、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镇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共有54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83人参加市校长培训班学习。通过培训,一批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502人,学历达标率达100%,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本科率31.00%;中学专任教师1134人(含职中),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率是90.56%。kavU42VRUs 为了缓解我镇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现状,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下乡、远程教育等方式,对部分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有效缓解了音乐、美术、地理、历史等学科对教师的渴求,实现学科教师的优化组合。y6v3ALoS89
3、推行绩效考核,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一是“两个相当”确保教育职工待遇稳步提高。我镇教师工资统一由市财政按时足额统发。2010年起教师的工资实现了高水平的“两个相当”,实现了教师的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相当。二是“两个补助”留住一颗安教心。从2013年起,市财政根据各乡镇具体实际,统一发放了乡镇教师山区补助和实施了教师绩效考核补助。另外,每年的教师节、春节,镇政府和学校均拨出专款用于慰问在职、离退休教师,并隆重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工作者。M2ub6vSTnP
(四)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全力发展普惠教育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狠抓学校管理,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YujCfmUCw
1、拓宽教育渠道,增强德育实效。我镇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认真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增强德育实效。一是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二是通过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际禁毒日、读书月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三是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四是邀请市镇有关职能部门作安全知识讲座和应急自救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我镇没有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eUts8ZQVRd/ 16
2、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我镇各中小学校采取积极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集体备课,关注对教材的研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研究、课堂检测等环节的研究,建立集体备课和教后反思制度,把教后反思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实抓好,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和个人自主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益。二是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专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校园乐起来”的良好氛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努力创设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推进教学改革,我镇教学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2012年,石鼓中学高考已是连续14年上本科线以上人数、上省专线以上人数及上线率均居高州市农村中学第一,上线率高达90.3%;全镇考上省重点中学(高州中学、茂名一中)147人(其中石鼓一中53人、祥山中学63人、祥山一中31人),占高州中学招生人数10%左右;考上城区省一级高中477人。2013年,普通高考考上重点线5人,本科线以上223人,省专线以上1276人,上省专线以上人数居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市一职高考上线率达97.61%,是省平均上线率的两倍,各科平均分均居茂名市中职学校第一,包揽了茂名市高职类语数英三科及总分状元;全镇中考考上高州中学148人(其中石鼓一中68人、祥山中学57人、祥山一中23人),居全市之首;小学教育、幼儿教育也取得了优异成绩。2014年,我镇教育事业再创辉煌。今年高考,石鼓中学高考上重点线5人,本科线以上190人,省专线以上1162人,上线人数连续16年稳居全市农村中学第一;高州一职549人参加高考,520人上线,上线率达94.72%,高考考生勇夺茂名市高职类总分及语数英三科第一;中考,三所初级中学中考共上省重点中学(高州中学、茂名一中)分数线人数达152人,上省一级学校(高州一、二、四中)分数线以上人数超过600人,各项教育成绩再创历史新高。sQsAEJkW5T
3、开展各种活动,重视个性发展。我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秀率均符合标准。在抓好学生德育、智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二是大力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学生身心,定期组织“校园之声”音乐会、田径运动会,开展各类比赛,为学生全面发展、展示个性、大胆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各中小学校认真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特点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近三年,我镇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100%、99.85%、100%,优秀率年为28%、23%、51%;初中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8.41%、98.78%、98.27%,体质健康优秀率33%、30%、34%。GMsIasNXkA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
1/ 16 与技能更深度的对接。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原石鼓职中)现已发展成为全省农村第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中、茂名地区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办学效益最好的龙头职校,现有在校学生7858人(含非全日制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高职类高考成绩连续17年在茂名职校中独领风骚,各项指标均位居茂名职校榜首、全省职校前十名。近五年来,茂名市表彰的高职类高考前50名尖子,高州一职均占三分二以上。该校共获得全省高职类总分状元1个,全省单科状元19个,茂名市总分状元5个,茂名市单科状元23个。该校学生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获奖人数和等次均居茂名各职校之首,被省教育厅评为32所“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先后成为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广东省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同时也是“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学校”,成为当之无愧的茂名地区职校的“第一品牌”。1nowfTG4KI
5、办好社会教育,提高群众素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办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社区中小学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参加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便利条件,努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2012年以来,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镇、村婚育学校学习培训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累计开展创业就业培训12期,受培训人数达1200多人次,开展婚育妇女培训班、更年期知识培训、育儿知识培训班等28批580多人次。fjnFLDa5Zo
6、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文明新村。我镇以人为本,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文体配套设施,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近年来,我镇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了天津塘、大王岭等村级文化活动广场21个;投入600多万元完善了各村(居)委会办公楼、文化室及体育健身场所,完成了石鼓集镇东区健身小广场、石鼓岭健身公园和文体活动中心设施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2010年我镇实现了全镇有线电视联网,127套电视节目信号覆盖全镇。在镇文化站、妇联等部门的指导和组织下,我镇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娱体育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文明新农村的建设。tfnNhnE6e5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镇教育事来正在大踏步向规划范、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镇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细化;三是教研相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教育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HbmVN777sL 接下来,我镇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实现了高品位跨越发展。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一是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粤东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奔跑的姿态,创新机制,激活潜力,奋力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做强做大全 镇经济总量,提升社会发展水平,5-/ 16 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多元化投入力度,发挥石鼓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快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V7l4jRB8Hs
(二)奋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和层次,加快教育特色品牌建设。一是进一步弘扬石鼓“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继续坚持不懈地落实“科教兴镇”战略,遵循现代教育科学发展规律,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意识,加大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加快石鼓教育改革创新步伐。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强成果,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力促全镇教育深度转型、深度发展、特色发展。83lcPA59W9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镇进行了逐一的比对、疏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是:石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必达指标已全部达标;自评总分97分,其中政府责任66分,教育管理19分,办学水平12分,已经达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予以督导验收。mZkklkzaaP
高州市石鼓镇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
第二篇:创建教育强镇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申报单位: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2010年9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第1页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第2 页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第2 页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 第3页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第3页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第3页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3页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 第4 页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第5页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第5页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第6页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第7页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第7页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第7页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第8页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第9页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第9页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第10页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第10页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第11页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 第11页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第12页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第12页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13页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14页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第15页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第15页
四、自评结果…………………………………………………….第16页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罗源镇位于四会市北部,由于地貌特殊,三面环山,形似盘地罗纳五水之源,故称罗源。全镇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56条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30人。其中外来人员328人。
罗源镇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评为省文明镇,时任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多次到罗源镇调研,并号召全省向罗源学习,罗源镇成为了当时的“岭南明珠”。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动,罗源镇经济社会发展已初具规模,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功能较全,是四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镇。2009年,全镇实现GDP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工业总产值4.975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税收入库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再次实现两年翻一番;人均财政收入2215元,比全市人均财政收入1839元多376元,名列四会市前茅。
近年来,罗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强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
镇为契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提高师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育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镇原有3所完小,一所初级中学,经布局调整后,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师44人,学生535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49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2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解决方案。“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我镇党委、政府的坚强信念,“重教兴学,科教兴镇”已成为我镇领导班子共识。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办学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10年初,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后,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建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并组织镇村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镇长梁海连为副组长、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职办公室,并制订《罗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
案》。三是组织镇“创强办”成员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四是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以悬挂标语、派发传单等手段,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宣传到各村、居委会、学校,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以重教为先,以兴教为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对教育的投入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市、镇财政对我镇教育拨款分别为223万元、245万元、263万元;二是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1950元、3232元、4040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625元、700元、710元。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我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镇领导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2006年广州杰伟公司出资30多万元为洞心小学进行教学楼翻新;2007年、2008年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为中小学捐赠了
价值约15万元的设备设施;2009年企业家叶伟光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办公设备、杰伟公司分别为学校捐赠了办公设备脑。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使我镇的办学育人环境跃上新水平。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我镇学校布局调整有“起步早、力度大”特点。2000年前,镇内原有5所小学,1所中学,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所欠缺,设备落后,专业教师缺乏,素质教育难以开展。2000年初,镇委、镇政府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按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从办优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制订了《罗源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整,规划将全镇5所村办小学进行合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二是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教师负责做通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三是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解决边远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政策,2000年9月,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的布局调整工作,共撤并了2所村办小学,将原有的新丰小学合并至石寨小学、将红旗小学合并至洞心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初步实现了规模办学设想。为进一步优化整
合教育资源,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打下基础,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实施了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为了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镇委书记吴楚敏,镇长梁海连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地做家长思想工作,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8月顺利将罗源中学、中心小学、洞心小学全部合并至石寨小学,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我镇教育资源的配臵,全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档次、品位和水平,为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近年来,我镇把建设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来抓,对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文化中心、工商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罗源镇平安学校建设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综治办、司法所对全镇重点人群进行监控;派出所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派出警员在学校门口及路口布防。此外,我镇还
加大校园安全工作投入,先后投入5万元为罗源学校、中心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添臵了技防器材,并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其次,2007至2009镇投入32万元,用于小学自来水安装、添臵课桌椅和改建幼儿园;2010年镇投入650多万元作为创强资金,新建罗源学校综合楼1栋,面积880平方米;投入87.13万元安装防雷设施和消防设备;投入388.82元改造200米运动场。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多年来我镇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学生安心学习创设了和谐、平安环境。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春节教师座谈会,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把优秀教师推选为镇、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同时每逢中秋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镇领导都为全镇教职工送上礼品、慰问金,让教师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冯绍泉先生近三年每年教师节筹集10000元资金,用于慰问教师。我镇在生活上对教职工给予关怀,关心患病、离退休和贫困教师的生活,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购买医疗保险。罗源镇镇委、镇政府一直认为“教育无小事”,发现教育问题就立即研究解决。如:2007年中心小学、石寨小学、洞心小学教师宿舍还没有安装自来水,给教师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
便,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安排资金5万元为学校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教师用水困难的问题。2008年分管教育的领导到中学和小学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室课桌椅破旧且没有风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镇委领导及时争取到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的支持为学校添臵了价值1.5万元的课桌椅凳和风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09年我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教育扶持资金10万元,用于中心小学校园广场建设,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在市教育局支持和指导下,我镇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扎实搞好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按高标准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我镇的信息化建设在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整体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计算机拥有量为12台/百人,按市要求,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基本会操作计算机,76%的学科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7%。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坚持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龄前三年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镇制订了《中小学防流控辍措施》,把防辍控流纳入党政主要领导考核范围,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教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学生的辍学率,其中初中控制在1.2%以下,小学控制在0.2%以内。由于几年来都注重对学校“防控”工作的监督,很好的巩固了就读率。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得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同时督促各中、小学切实做好非“低保”困难的子女助学工作,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007年至今,我镇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四是积极开展奖教奖学活动。2003年澳门同胞江全先生在我镇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七年来共奖励优秀教师55人次,奖金5.5万元,奖励优秀学生102人次,奖金2.04万元。2007年广东省四会监狱团委在我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共扶持了10名困难学生。五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制订了《关于外来工子女就读我镇学校的意见》,规定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三年来共解决了18名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2007—2009学,全镇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7.7%,小学适龄儿童入
学率、初中入学率都达100%,小学毕业率100%,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8%,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8.2%。高中毛入学率87.05%。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牵线搭桥,共筹得资金30多万元,于2007年2月新建了罗源镇中心幼儿园,改善了原镇中心幼儿园落后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从制度上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保证了办园质量,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逐年上升,2010年达87.7%以上。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88年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成人文化学校教学大楼。我镇还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各企业,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坚持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每年都至少开办3个以上的长班,三年培训达多
5523人次,培训面达到39.4%以上。1996年,我镇成校被评为“四会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10年9月被评为“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罗源文化中心,设施配套完善,为全镇群众、外来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2008年镇文化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成为我市唯一的一级文化站。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书香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群众的荣辱观、家庭美德、文明礼仪教育;以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对群众进行现代新公民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三是丰富群众文娱活动。我镇每年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书画展览、征文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了我镇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我镇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镇每年都开展“爱与责任”为中心的一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并撰写心得体会。镇每年专门召开2次师德交流会,搭建交流平台,让广大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师德建设不达标的,取消当年的年终优秀考评并全镇通报。通过狠抓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修养,树立了人民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何锡桃、邓杏颜、伍尚平、江伙生、黄成康等老师被评为四会市先进德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我镇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共有15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人参加市校长培训班学习,其中中心小学朵应衡校长2007年9月参加了肇庆市小学名校长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批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28人,学历达标率达100%,大专或以上学历19人,大专率67.8%,本科7.14%;研究生2人,占3.48%;中学专任教师15人,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率是40%。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镇教师工资统一由市财政按时足额统发。2008年起全市教师的工资实现了高水平的“两个相当”,实现了教师的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相当,全市教师的平均年工资达到55956元,排在肇庆市各县市区的前列。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节假日慰问金、奖教奖学金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2008年,教师节假日津贴与公务员同标准同步发放,全镇教师福利待遇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每年的教师节、春节,镇政府均拨出专款用于慰问在职、离退休教师,并隆重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工作者。其次,镇政府还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体检。2000年以来,我镇多次被评为四会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建设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探索德育新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健全了团委会、学生会、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
合”教育网络,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升旗仪式训练、学雷锋活动、每日一语、到敬老院慰问服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积极举办“反对邪教、拒绝吸毒”宣传图片展览、“6.26国际禁毒日”专题宣传教育,使学生受到警戒教育。三是充分挖掘地方德育素材。在我镇敬老院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我镇根据学校实际,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几年来,我镇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积极推广课改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2007年我镇组织学校领导和骨干老师到广州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越秀区登峰小学参观学习。2008年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领导两次带骨干教师到我镇指导教学工作,还捐赠了价值约50万元的电教设备。2007—200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组织学生到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
对全镇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辅导。我镇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和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从2007年起,我镇小学开展了“嫁接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专题实验。有效解决了“满堂灌”的问题。2007—2009年,全镇小学的质检成绩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亦不断提高,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上水平。另外,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有21项,其中,获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5项。特别是石寨小学黄诗琪同学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镇各中小学在抓好主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和一届中小学运动会。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各中小学校认真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特点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近三年,我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年分别为97.2%、96.7、96.9,优秀率年为25.4%、27.6、30.1;初中体育课考核合格率达98.4%、98.3、97.6,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8.0%、97.6、97.3,体质健康优秀率35.0%、35.4、38.3。近年来,我镇各中
小学特别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经常开展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学生的艺术作品屡获奖励。我镇中学、中心小学在2007年四会市第六届校园艺术节、2009年四会市第七届校园艺术节都获得铜奖。并有15名同学在艺术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网络,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近几年,我镇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立项2个,其中县级1个,镇级1个。近三年我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3篇,其中省级5篇、市级38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2篇。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镇教育正在大踏步向规划范、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镇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细化。
3、教研相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4、教育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镇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各项必达条件全部达标,自评得分为 496分,占总分值的99.2%。我们认为,罗源镇已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九月
第三篇:创建优质初中 实现跨越发展
创建优质初中 实现跨越发展
响水县大有中学
一、学校概况
响水县大有中学是于2003年根据响水县教育布局调整的统一要求,由响水县大有初级中学、黄海农场新荡中学、黄海农场大有中学合并组建而成的。学校占地50128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1.2%。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现有学生宿舍楼一幢,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两幢,师生餐厅一幢,学生浴室一幢,省级二类标准实验教室三个,3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一个,学生图书3.5万余册,阅览室、融合教室、学生微机室、音美教室、学生餐厅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数451人。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高级教师25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1人,响水县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1人,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9人。教师整体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占42%左右,近三年退休教师15人。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教师敬业乐教,学生勤奋好学,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中人以特有的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使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道上蓬勃地向前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盐城市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盐城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盐城市“和谐校园”、盐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示范校”、盐城市首批优质初中、响水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响水县“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响水县“书法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每学期之初,都要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特殊体质和特殊心理学生进行摸底造册,安排专门教师进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帮扶,帮助他们尽早尽快地走出心理阴影,更好地熔入到班级、学校和集体生活之中。对建档立卡学生根据上级要求全方位的给予生活补助。目前留守儿童有141人,其中单亲学生20人,父母离异学生55人,孤儿1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教育教学工作1、2021年中考在初二升初三期末考试全县前一千名仅1人的不利情况下,通过全体初三老师共同努力,中考全县前一千名增加到6人。高中升学率约32%,学校被评为盐城市首批“新优质初中”;在响水县初中教育第四联盟学科优质课竞赛上,我校派出的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
2.在教育上,我校一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为此,本我校陆续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文体、教研活动,如诗文朗诵比赛、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不仅活跃了校园气氛,丰富了学生生活,而且发掘出一大批特长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在全县首届“诵读学传”朗诵比赛活动中,我校节目获得一等奖;在团县委组织的“青年大学习”活动中,我校每期都排在全县所有学校前三名;在全县初中率先举行的“青春向党 梦想起航——14岁青春仪式”被市县多家媒体报道;在“县长杯”足球比赛中,我校女子足球队获得季军。
(二)德育工作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执行,做好德育工作记录。
1.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且把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还利用其他课程进行德育渗透。
2.还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五爱”教育。举行了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初三年级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开学视频、全体同学参加了纪念9.18向革命英烈鸣笛仪式、走进班级对全体同学进行仪容仪表检查和收缴管制刀具、不良书刊及手机等违规物品活动,我们还进行了珍爱生命、尊重法律做知法守法小公民宣誓签名活动、抗震逃生演练等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中,同学们增强了爱国情怀,强化了纪律意识,树立了人生理想,懂得了尊重法律、珍爱生命,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些同学由原来的顽劣、无知、幼稚、粗俗、鲁莽、自私狭隘、不学无术,慢慢变成文明守纪、文明礼貌、言行规范、积极阳光、关心集体、乐于奉献、勤奋刻苦的好同学。由于德育工作落实到位,一年来学校未发生一件严重的违纪、违法事故,校风校貌比以前有明显好转。
(三)安全工作
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位置,尽全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为做好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适当地配备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岗位明确,管理机制严密,安全工作呈良性运行。
2.学校封闭式管理,为确保我校全体师生安全,我校在安全小组的周密安排下,由学校教师轮流值班,实行安全责任到人,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障了我校师生的安全,一年来,校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3.一年来,我校适时结合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了国防、禁毒、拒邪和防火、用电安全等教育,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患于未然。
4.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我校加强了校舍房屋、用火、用电、食堂等的定期检查,同时积极配合第三方的检查,保证我校师生用火、用电和食品卫生安全。
三、近几年发展成果
(一)努力建成教书育人的现代化校园
1.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先后投入500余万元改造校舍。2017年下学期建成综合楼一幢,2018年新建学生餐厅一幢,2019年建成实验楼一幢,同时对老教学楼进行了整体加固,整修了教学楼屋顶,2020年新建学校大门和综合楼前广场,中心路面黑色化,所有建筑全部重新喷涂真石漆,全部面积近7000平方,粉刷教职工宿舍外墙,增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校园等宣传橱窗。在上报2021年校园改造项目中还将兴建新建羽毛球场和排球场各1片,综合楼前广场新建文化长廊,同时改造二号教学楼后面花园,增加校园文化创设等等。对所有教室的门窗进行了更换,在中心路旁增添了花草和路灯,新建了师生的车棚,购买了饭盒保温箱,大大减少了学生排队打饭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学校为所有师生配备了崭新的桌椅,更为所有老师的办公室、学生的教室全部安装了空调,这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增加全校师生的幸福指数。
2、优化配置教育设施。增添学生用电脑58台,各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更换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实验桌椅,改善设施;增添音乐美术设备;添置一批体育器材和实验器材;建成图书室信息管理系统,拥有优质纸质图书3.5万余册,生均拥有图书66.36余册。学校还建成了广播、监控、网络等3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3、开设学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安排了专人运营学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号,确保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能及时、安全、有效地发送到所有学生家长手里,做好学校对外的宣传工作。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字帖》。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7-9年级)的写字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摩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近几年,我市的中考或县级以上的统一考试的语文试题中也注重了对写字的考查,有关书写的分一般在5分左右。在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也特别指出:如果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可另得书写分等。为此,我校组织专门人员开发了校本课程《书法》。
(二)扎实推进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
1、深入推进“让学引思”教学主张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改变教师以“教会”代替学生“学会、会学”的课堂价值观,解决学生消极厌学,效率低下的的学困问题。以国家课程改革为指导,以盐城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理念为依据,立足课堂,切中要害,以学生“学会和会学”为目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我校尝试开创了“互动生成、轻松五步”教学法。要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做到课改为教学质量服务,模式与个性兼顾,榜样与整体联动同步,尊重差异与限期达标结合,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跨越式发展同期实现。
“互动生成”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在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所发生的预设方案以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惑,及时调整预设的思路,灵活变通原有的设计,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
“轻松五步”指预习、组学、展示、点评、巩固。把班级分为六人一组,学生分为乐学、善学、勤学三类,每组三类成员各两人。
2、我校现建有一个响水县首批语文名师工作室基地,成员覆盖全县多家中学的语文老师。通过开设讲座、研讨课、公开课,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为全县语文教师整体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工作室2018年10月应邀到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互动交流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学校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坚定了对学校发展前景的信心,但同时,我们感到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急需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县级以上范围内享有声誉的名师偏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学科教师比例不协调;少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还比较薄弱。导致“让学引思”课堂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地生根,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深入,迫切需要加大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近几年因为小升初学生流失严重,每年升入我校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比如今年小升初240名学生左右,最终到我校报到的只有76人,虽然暑期也做了动员但是收效甚微。流失的学生有96人去文博学校,18人去双语,12人去七套中学,8人去县城学校,还有部分随亲外出就读。流出的学生都是成绩中游偏上的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个很大的考验。
3.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学校通过开设法制讲堂、邀请派出所做法制报告会、告家长一封信、学生集体签名、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是偶尔还会发生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虽然情节不算严重,但是也说明未成年法制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
4.在办学特色方面,我校以“诗韵文化”为一校一品项目,特色建设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尚未形成品牌,效果显现还不令人满意,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程。
第四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校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创强工作在9月份顺利完成,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我校的创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华俊同志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二、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使大家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镇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镇,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的育人环境。
在创强工作开展前,我校规划落后,校舍残旧,门窗破烂,饭堂楼烂尾,教室设施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实验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校道旁挡土墙零落不堪,有泥石流隐患,围墙破残裂,学校绿化率低,晴天像黄土高原。为了改变以上破旧的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我校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师生义务献工,合力齐创强
为改变以上落后的教育条件,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整个校园重新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动校友、企业家捐资,其中93届校友捐款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的水磨篮球场,全校师生共捐款12万多元。创强至今学校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含教学仪器设备114.6万元,上级拨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等。
学校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创强工作。除捐资外,还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回校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献工200多天,学生献工100多天,维修校舍近5000平方米,种树130株,种草达5000平方米······
(二)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搞好校舍维修建设。我校投入创强资金130多万元续建饭堂楼,建成准A级食堂,共三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投入创强资金8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投入40多万元新建挡土墙500多平方米。其它新教师宿舍修缮费用约40万元、校道硬底化15万元等。共计投入300多万元,使校舍焕然一新,再无破旧、烂建筑。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室和功能场室设置。
1、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400米环跑运动场改造、新建设四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水磨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共计投入78.66 万元。生活后勤设备设施如课桌椅、饮水机、监控摄像等投入资金达66.6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在教学设备购置方面按照标准化学校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67元。购买教学用计算机数125台,教师专用计算机40台等教学学实验仪器一大批。
3、现在教学楼内设教学班19个,普通教室23间,全部使用电教平台,教师办公8间,多功能教室、科学教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各1间。实验楼内设置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书法、计机教室、图书室各1间,全部都按标准化学校布置。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增长见识,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新增图书8164册,学校图书室藏书达2.5万册。
校园文化完善。为营造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为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优美环境里接受熏陶,学校投入创强资金1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和绿化等。现在学校各功能场室到处可见文明标语,显眼处可见国学文化精粹,校园绿化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校园里已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优雅育人环境。
(三)创强改旧貌,学校换新姿。
通过教育创强改造,学校一改旧貌,展现新姿。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化广场读书公园相对独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和教工宿舍错落有致,校道全部硬底化,创强期间栽花40000株,校园绿化率达到45%以上。新续建成的饭堂大楼,是准A级 食堂,配有标准化师生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为改善教师安居而改建的新教师宿舍楼也已完工。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完善,400米环跑,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内闭路电视监控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备,功能场室全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学校图书室藏书2.5万多册,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已实现班班有平台,办公全电脑化。学校已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化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四、存在问题
我校虽在2015年教育创强工作中顺利通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创强资金缺口大,筹措资金压力大,现学校负债达200多万元,且个别项目仍然需要继续投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捐资捐物助学等方式,使全社会都能继续参与到“创强”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助学的氛围。
(二)强化提升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实施创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发展,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强镇为契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为此,我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有特色的学校。现就我校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夕阳小学服务于七营镇21个自然村,服务范围总人口3258 人。校园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132人。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6人,其余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有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实务真,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具体工作做法及经验。
1、抓普及程度保稳定
普及程度指标是基础教育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服务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生辍学率为0。
2、抓师资水平强自身
一是组织开展了“讲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师德演讲比赛、师德论文评选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夏中小学
教师行为“十不准”》、《海原县中小学教师十坚持、十反对》的规定,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载体,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把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把班主任队伍培养和加强德育强化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县级骨干教师3名,通过培训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是认真实施“课堂质量工程”,用“达标”考核验收促“岗位练兵”,有利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提高。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达标,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3、抓教育质量谋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核细则。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苦干加巧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得到落实,建有远程教育点和计算机教室,实现宽带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的电教设备和网上资源使用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5、切实做好教育行风建设。
学校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书、目标考核制度,层层责任明确。年初有活动安排,年中有活动记录、检查,年末有总结。
一是严格按照收费标准、项目进行收费,并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开、公示。
二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采购先预算填单申请,待审核后统一购买,每学期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收支情况。
三是按照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如收费、评优评先、评职称等全部进行公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还显滞后,教师信息化水平较低。
2、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相对落后,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的发展。
3、学校发展还显缓慢,不能紧跟时代的要求。
五、今后发展的方向
1、加强师资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办出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
2、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向现代化学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