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美文化 打造生态校园(京山小学汇报材料)
构建和美文化 打造生态校园 ——京山小学生态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京山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校园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558人;附属乐滋幼儿园16个班,幼儿670人。学校教职工235人。
近年来,学校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致力于“三美”建设——建美校、塑美师、育美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美”生态文化;明确了“竞一流,铸就优质教育名园;致卓越,构建绿色生态典范”的办学宗旨,以“和润其心,玉琢成美”为校训,达成师生“修仁爱之心,行和善之事,成美慧之人”的共识。学校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明,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与绿色生态文明同行;开展绿色生态课堂研究,师生共享轻松、快乐课堂。学校致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把生态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制定长远生态建设规划
2009年开始,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态德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京山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将生态德育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对学校的生态德育和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切实保障生态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积极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生态德育工作正常运转。
(二)加大投入,营造生态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是生态德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2011年,京山小学结合实际,精心凝炼出具有学校特色、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核心文化——和美文化。在“建美校、塑美师、育美生”旗帜引领下,全体师生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学校的绿美化、生态化、洁净化工程已形成共识。
1.建起天然生态园
漫步京山小学,里面的每一幅景、每一块石、每一条路、每一面墙都是多情烂漫的,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表象,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功能的有机融合。校园建有生态园1间,面积120平方米,可放置花钵3600个;植物园面积达5000平方米,周围香樟环绕;林荫礼堂1个,建筑小品四处,可供师生休憩。校园内共有樟树、桂花树、广玉兰等30多个树种,共1000多棵,红叶石兰、迎春花、笔尖柏等灌木数万株,草坪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绿化率100%,绿化覆盖率55%。今年,学校又在校内开辟种植园,引导学生认知、了解并亲手种植植物。
2.建起生态教育室
为了节约资源,物尽其用,引导师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学校建成了生态教育室。内容涉及绿色理念、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绿色文化、绿色生活、绿色活动、绿色课堂、绿色文学、绿色人文等内容,学校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鸟巢、桌椅、沙发、灯具、工艺品等,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生态文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幽雅的校园为莘莘学子创造了怡人的学习氛围,浓郁的文化,唤起了学生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广泛宣传,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1.订购《环境报》、《美丽中国》、《世界环境》等有关报刊和书籍,供师生阅读。学校校报《和美》特设“环保视角”,宣传生态知识,使师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相关影响。
2.学校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上网阅览或下载生态资料,作为组织活动和写作有关生态材料的重要参考。学校广播站设有“生态热线”栏目,每周两次播出有关知识。学校网站特设《德育天地》栏目,传送大量生态德育资料供师生学习,且向社会开放。
3.为增强师生的生态意识和绿色文明意识,学校充分发挥墙壁语言的作用,在各走廊上张贴宣传画,或图或文进行宣传。在校园中设置固定生态教育标语,电子显示屏及各班黑板报不定期进行报道,广泛宣传生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畅通渠道,挖掘生态教育资源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学校充分发动教师挖掘各个学科隐含的环境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生态德育的渗透教学。
1、学校对生态教育高度重视,各处室、各学科在制订学期、学年计划时都把生态德育列为学校工作及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期末都做到认真总结,从而使生态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开设了环保课(周五下午第二节),把京山县校本教材《观鸟》和学校自行编写的校本教材《垃圾减量》作为教材进行教学。
2、通过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教育。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做生态项目的调查,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林家冲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节能处理工厂,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意识,促进学校生态教育的全面实施。
3、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目前,学校已有20名学生加入到“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小小环境观察员)计划”活动中。活动启动后,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一起在学校及周边社区开展活动,从少年儿童的视角,把看到的、想到的拍下来、写下来,在官网和官方微博上发表三十多篇博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身边的环境状况,思考环保并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学校充分挖掘和开发各学科教材中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把生态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课堂教学中去。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思品、体育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生态教育内容,发挥素质教育学科主渠道的作用。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五)多重体验,丰富生态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观鸟活动
在县教育局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京山小学广泛开展了以爱鸟、护鸟、观鸟、摄鸟、写鸟、说鸟、画鸟、唱鸟、舞鸟为主要内容的“九鸟”生态体验系列活动。
活动启动后,学校除利用每周环保课对全体学生进行观鸟知识教育,还组建了观鸟队,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及周六带学生外出进行观鸟,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意识。为将“九鸟”文化深入人心,巩固“九鸟”成果,学校建起了“九鸟”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整个长廊简直就是一部“‘鸟’百科全书”,成为学生课下学习“鸟”知识的“增长点”。
以“观鸟”为切入点的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完成从被动接受生态道德理念到将这种理念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过渡。学校也因此在全国为同类学校崭露头角。2012年6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湖北省第五届野生鸟类观鸟摄鸟大赛,有来自安徽、江苏、辽宁、山西、武汉的12个学校四十多支观鸟参赛队参与了活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以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网、荆楚网、荆门教育信息网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报道。2013年3月,学校又成功承办了全国暨湖北省“爱鸟周”启动仪式。将“美丽中国,任鸟儿自由飞翔”与“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每个公民的心田。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绿野寻踪”拍摄组走进学校开展少年儿童生态保护知识竞赛,来自京山城区的6个代表队共1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我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在2012、2013和2014年观鸟摄鸟大赛中,学校获得优胜奖、新纪录奖、摄影本土奖、小数码摄影一等奖等奖项;三位老师被评为优秀观鸟教师,学校被评为优秀观鸟学校。2013年12月,我校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黎红霞校长到北京接受授牌。2014年,学校作为观鸟摄鸟大赛的会场之一,生态文化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期间,在学校还三次成功承办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学校网络委员会”会议。副校长欧阳丽蓉当选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学校网络委员会主席。
以观鸟为载体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师生的情感在实践中升华,心灵在体验中放飞,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极大的促进了生态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开展爱护动物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IFAW(国际动物基金会)项目—— “和小象一起长大”、“狗狗、猫咪和我们”等活动,通过看视频、征文赛、书画赛、手抄报展、儿童剧表演以及全家对象牙制品说‘不!’签名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少年儿童爱护动物的意识,自觉参与到爱护、救助各种动物的行动中来。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活动,生态道德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3.开展“垃圾减量”活动
学校根据实际状况,以“垃圾减量”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校内开展“课本重复使用”、“校报封面设计大赛”、“废旧物品再利用”等活动;进社区开展“洁净京山”、发放“绿色文明”宣传单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节能工厂;学校还把生态教育与课程紧密联系,组织并编写校本教材——《垃圾减量》,并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目前学校及各家庭垃圾量大幅度减少。
4.开展“和美”生态文化节
2013年5月,学校组织了以“灵动京小,和美乐章”为主题的“和美”生态文化节,活动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缤纷的世界”观鸟摄鸟比赛、“燃烧的六一”黑板报设计比赛、“飞扬的生命”舞蹈比赛、“放飞梦想”现场作文竞赛、“灵动的空间”环保手工制作大赛、“舞动的音符”器乐大赛、“绚丽的生活”书画比赛、“趣味之旅”数学竞赛、“古韵书香”经典诵读比赛、“挥舞的激情”抖空竹、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描写自然、歌颂绿色、倡导和谐人文,激发师生保护自然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怀。
5.创办爱心驿站
京山小学将“和润其心,玉琢成美”作为校训之初,就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修仁爱之心,行和善之事,成美慧之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水平。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爱心驿站”,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文艺演出、交通协勤、公益劳动、爱心捐赠、“手拉手”志愿者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为学生开辟生态德育第二课堂。学校大队部还成立了“爱心义卖”银行,学生将家中闲置的商品捐给学校义卖,提高物品的利用率,将所有款项全部捐给“手拉手”学校。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奉献爱心,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6.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为了让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走进家庭,学校成立了生态委员会,吸收部分热衷生态事业的家长参与其中,开展活动。召集家长专题会,向家长宣传生态道德的理念,会后开展“红领巾义卖”,各家庭把闲置的商品捐给学校,孩子和家长们到义卖市场去“淘宝”,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手拉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深入师生和家长的心田,家长对此项活动赞不绝口,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湖北电视台“都市八面风”栏目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报道。
7.努力创建国际生态绿旗学校
自2012年以来,学校为了推动学校品牌特色塑造工程,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以上基础上,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的进程。
按照生态学校“七步法”的创建要求,学校成立了生态学校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委员,省环保厅、市教育局专家和分管副校长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由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教师、学生、家长代表以及社区居民等有关人员组成。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讨论创建工作,落实创建计划。
此外,学校加强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环境教育基础,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完善了校园绿化规划,投入资金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校内生态教育设施: “废旧电池收集箱”、“垃圾分类箱”“直饮水”等。这些校内生态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我们的学生在不出校园的情况下,便可有效的开展一些生态环境观察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
学校还通过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定期邀请省环保厅领导及专家来校作生态环境教育讲座。每年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把生态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国旗下讲话进行专题演讲,充分利用黑板报、校报、广播室、宣传窗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自觉性。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林家冲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绿色工厂等等。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学校都组织学生到广场、繁华街道开展宣传活动,向行人散发传单,宣传环境保护常识,走向街头测试噪声等。两年来,一系列的“国际生态学校”创建活动,增强了师生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了低碳生活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品牌特色塑造工程。
二、主要成绩
随着生态德育的深入开展,广大师生生态意识不断提高,能自觉地参与生态活动,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两次被国际动物基金会授予“优秀学校”称号。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优秀观鸟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绿色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极大调动了师生接受生态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知识扎实,屡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欧阳丽蓉等两位老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环保使者”称号。张琼芳、赵丹等七名老师被国际动物基金会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汪婧老师被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计划组委会评为“优秀辅导老师”,潘玲丽等老师撰写的《让观鸟为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等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钟睿哲等八名同学在国际动物基金会组织的绘画、征文竞赛中获奖,邵雪怡等同学的绘画、征文作品被收录在《狗狗、猫咪和我们获奖作品集》、《和小象一起长大获奖作品集》等书中,汪婧老师和李成玉同学应邀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计划”夏令营活动。近三年,在京山县组织的“自然笔记”竞赛和“观鸟摄鸟”大赛中,学校有一百多人次获各项奖。
三、反思与建议
对学生的生态教育零零碎碎,不系统,如果构建一套从幼儿园至大学的生态教育体系,并配备相应的教科书及家庭教育读本,将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态意识。
四、努力方向
1.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校园绿化、美化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提高绿化美化档次。
2.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态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生态行动,将我校的生态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3.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争取尽快通过国际生态学校评估验收,获得绿旗荣誉。
第二篇:培育和美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培育和美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幼儿园文化建设初探
文化建设是学校、幼儿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长期以来,我所在的北京市恩济里幼儿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培育园所和美文化为魂构筑优质幼儿教育:以深化“感恩文化、礼仪文化、师德文化、责任文化”为珠,以异彩纷呈、饱含教育意蕴的活动为线,培育园所和美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民主管理,提高办园活力
幼儿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强化内部管理,转变干部职能,实施团队工程,营造“健康和谐、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在抓班子、带队伍、提高素质、提升形象上着力,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延伸。为了使幼儿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实行民主科学规范的管理,建立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监督、多向互动的管理新机制,增强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凡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召开行政会、园务会、班长会、教职工大会等,实行科学决策程序,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同时加大中层队伍建设。在管理活动中,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转变职能,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三个转化:
一、将管理者的监督作用转化为支持行为。对教师坚持正面激励,并及时提供给教师专业上的引领与支持;
二、将检查作用转化在合作中。通过和班长、教师一起探讨园内各项工作方案的制定、实际参与到各项活动的组织中来,变行政命令为合作行为。
三、将教育作用转化在引导中。每名教师的思想、水平、态度和价值观各有不同,尊重教师的差异,和每名教师平等交流,引导每名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管理模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恩济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园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宽容与理解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创造了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园的办园活力。以园风建设为龙头,党政工青共育园所和美文化一所幼儿园是否具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凝聚力。而增强园所的凝聚力就必须重视和培育园所精神、创造良好的群体心态、人际关系和精神文化氛围。为此,我们站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在园所中着力培育四种文化1.以责任文化为引领,铸就良好园风的基石。在园风建设中我园以“责任培养”为切入点,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系统学习世界500强企业的培训教材,同时在教职工中开展以培养“责任主体”为核心的责任教育。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通过专家精辟的讲解与深刻的剖析,园所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责任文化日渐生成。当家长因临时有事接孩子迟到时,教师会自觉地留下来陪着孩子做游戏;为了让每一节课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无须领导提醒,教师们会提前准备好精心制作的辅助教具或是多媒体教材„„不知不觉中,教师们把责任感上升为不断超越自我、勇于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逐渐养成了积极主动、勇挑重担的自觉意识;形成了认真做事、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2.倡导感恩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我园利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传统节日及园所特有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新年庆典”等在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蕴涵感恩文化的教育活动。如,2008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开展了以“心系灾区、体味幸福”为题的捐赠活动同年七月,我们开展了以“感谢师恩”为题的毕业典礼;今年母亲节,我们特地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的五月歌会„„通过感恩教育激发了每个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愫,营造感恩环境。在恩济里幼儿园,“感恩”两字在全体师生的诠释下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感恩延伸为一种追求幸福的生活态度;延伸为一种利人利己的责任感,延伸为一种不求回报的自觉和奉献精神。3.传承礼仪文化,缔造文明之花。“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我园以传承礼仪文化为切入点,从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入手,培养师生优雅、得体的举止。我园先后出台了《教师的仪表风度》、《教师的举止风度》、《教师职业行为二十不》等行为规范,要求教师举手投足从容稳健、优雅大方;仪表风度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同时我们还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提倡教师在工作中对家长多一些春风化雨;对幼儿多
一些生命关注;对同事多一些宽容和尊重,以行为范,使幼儿从小得到礼仪文化的冼礼与熏陶,在幼儿的心中从小播种下文明习惯的种子。4.弘扬师德文化,锻造师魂。在创建工作中,我们以“弘扬师德文化,锻造师魂”为题对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在青年教师中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帮助青年教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二是抓职业道德教育。配合“骨干教师”评选及“青年标兵”“好教师”评选在全园内开展“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向模范教师学习等活动,深化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信念。我们不仅出台了《师德行为规范》,还以“师德情景剧表演”、“师德讲堂”、“读书分享活动”等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教师们的师德理念不断成熟,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进而把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个人的情感汇成了集体的精神。以异彩纷呈、饱含教育意蕴的活动为线,促进幼儿、教师、园所共同发展,缔造文明之花。我园坚持以丰富多彩、饱含教育意蕴的活动为载体,在促进幼儿、教师、园所共同发展的同时,培育园所和美文化。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动中,我园干部、教师积极响应,多次踊跃捐款,并在孩子中开展了“向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共度美好童年”活动。为了让年轻的幼儿教师们尽快成长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在园内举办了一台五光十色的《教师才艺大赛》。08年的新年庆祝活动我们办成了“厨艺大赛”的形式,并穿插了教师才艺表演和抽奖等环节,笑声朗朗,欢声阵阵。09年元旦,我们在幼儿园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台名为《回顾2008,畅想美好明天》的颁奖晚会。教职工们在享用着园内精心准备的自助餐的同时,一同倾情回顾伴随着眼泪与荣耀艰辛走过的2008,憧憬着充满希望与梦想的2009;为获奖的教师们投以热烈的掌声。此外,我园经常组织多元化、个性化、园本化的各类活动,推动文明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区延伸,将文明之花传播到周边各个家庭。每个月我们的亲子小分队都会出发,到周边的八里庄社区、永安东里社区、八宝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满足社区儿童接受优质早期教育的需求。同时,为了发挥我们示范园的辐射作用,我们还与山区的苏家坨幼儿园手拉手,向苏家坨幼儿园无偿捐助玩具、图书、地垫、幼儿桌椅等。看着山里的孩子们、社区的孩子们、家长们开心的笑脸,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的心是真诚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一次次活动打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为实现和谐社会、和谐首都的目标而努力,让文明、和谐之花在首都北的各个角落光荣绽放!
第三篇:打造和美文化,铸就优秀教师
打造“和美文化”,铸就优秀教师
——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交流材料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于2010年9月搬迁新校后,学校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以“崇和尚美,润育童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打造“和美”文化特色品牌学校,铸就优秀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在坚持狠抓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培养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新课程改革的优良教师队伍”的“和美教师”为目标的师德建设工程。经多年的实践,如今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管理思想上,重“和美”文化铸“和美”教师 在管理思想上,我校倡导“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奋力争先”的精神,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发展”办学目标;每年在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时都要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臵。每学期开学,校长亲自主持,本着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宗旨,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学校还制订了《大北曲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并印发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材料。采取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号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座谈、深刻体会这些法规法令对教师的要求,深入研究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
二、在管理行为上,重“和美”文化铸“和美”教师 在管理行为上,强力推进“和美师训行动”,着力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1、学校管理层干部做到“七个一”:每天至少和一名老师交流;每天至少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或一处亮点;每天至少听一堂课;每周至少和一名重点学生进行交谈;每周实施一项工作新举措;每周提出一条工作好建议;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这种人本化管理,使全校教师和谐相处,凝心聚力。
在管理措施上,学校每年举行“师德〃师魂—教育故事”征文评选、“青春在讲台闪光”青年教师培养行动、“关爱学生,对话心灵”的和美班主任论坛、“教师道德宣誓仪式”、“和美年级组建设”活动、“请给老师打分”家长评教活动等这一系列“和美师德行动”,既构筑起学校外部强大的精神氛围,又唤醒教师内心蛰伏的职业操守,呼唤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以求。
2、为了推进“师德伴我行”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时间,紧紧围绕“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塑造教师良好形象”这一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并对照自身展开师德师风自查活动,深刻反思,查摆自己有无违规违纪,违背师德的现象。
3、为使教师更加明确师德师风的内涵,在“集思广益”上构建平台: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汇报课”“青蓝工程”等横向与纵向的交流,促成教师与教师的协作互动,每年一次的“和美”教师论坛,是教师们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拓贤为师,不仅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形成群英荟萃的教师群体。
4、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养的培养。我校每周三下午利用班主任会时间举行了“学习身边师德楷模,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师德建设主题的活动,加强学校师德建设,要求每一位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
我们还每两周开展一次明确主题的“班主任论坛”,让学校的优秀班主任老师,为全体班主任做了“幸福教师 高尚师德”的专题论坛。刘爱红老师以“今天我们是莘莘学子,明天我们就是谦谦君子”的坚定培养理念,用她的扎实、新颖、时尚、激励的师德之规打造着她完美的“学生眼中的最美教师”。她向大家实在地展示着她目前所在的班集体情况,讲述着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的事情和活动,PPT中不时展现着孩子们洋溢着快乐的笑脸,而刘老师讲述时总是在回味中传递着她的幸福。这样的快乐和幸福使在座的老师真真切切再次感受到班主任就是那么朴实,那么的常态,但班主任如果对待这个工作倾注了用心、用情、用爱的力量,那就会使“平常”的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
5、在“学以致用”上寻求突破:一直以来我校与上海名校的教育合作,铸就了教师的“课堂美”,充盈着学生的心灵。2013年3月份我们还聘请乐知教育专家徐晓东老师为我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师德师能全员专题培训,老师们也从这次培训中体会到: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活动,不仅关注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的用心维护。为学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在环境建设上,重“和美”文化铸“和美”教师 在环境建设上,大力营造“和美”环境与氛围。几年来,学校在文化氛围的建设方面,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整个校园充盈着健康向上的审美氛围,汇凝成一种强大的美的文化力量,和美钢琴音乐厅、艺术长廊、读书长廊、德育园地、名人名言,激发师生奋发向上;醒目的校训、班级展示墙的名言警句,昭示师生不断进取;和美的校本课程——《家艺》、《茶艺》、《厨艺》和《独轮车》,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不断的努力,学校“和美”文化特色品牌已见雏形,同时,也铸就了优秀教师团队,学校发展呈现出可喜的新局面,全体教师积极肯干、奋发向上,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已有10名教师举行了区级公开课,2名教师举行了市级研究课,语文教研组的主动参与式“四段五环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英语教研组举办的第一届英语文化艺术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与会领导、老师、家长的交口称赞,《城市信报》“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刊载刘爱红老师的优秀事迹,校本课程茶艺表演与艺术教育完美结合,丰富了校园生活。《独轮车运动进校园》成为学校特色体育运动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独轮车队在2012全国登山节开幕式和CCTV5体坛风云人物捐出你的运动时间进社区活动中均有精彩的表演。学校近两年先后被评为城阳区师德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学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书香校园等。
“和美文化”特色品牌学校的初步形成,铸就了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团队,我们全校上下将以极大的热情和聪明才智,不断挖掘“和美文化”内涵,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为把大北曲小学办成城阳区优质学校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赵煌平
创建于1997年9月的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三百个学生,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真可谓“一穷二白”。全体八二三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心协力、负重拼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通过了“省级示范小学”、第八、九、十届“省级文明学校”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殊荣。原副省长潘心诚同志视察我校时说:“惠安八二三实小从办学的历史说还是个婴儿,但长得体魄健壮,也很可爱,我从这里看到了惠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如果说这些成绩是八二三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么那强健而有力的根系便是八二三人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以德立校,传播先进文化”的办学思想。在这强健的根系下,八二三这棵大树正展现着生命的绚丽。
一、构筑环境文化
1、校容校貌,凸显美化和教育化
走进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的大门,你便会被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以及那春天般的气息所折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假山、喷泉、花坛、绿地,更有两千六百多个蓬勃的生命正在这花园式的学校里热情、快乐地成长着。
我校把“建设一流校园”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强调空间立体化设置,提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的理念。着重做好三大工程建设:
1、绿化工程
2、墙壁工程
3、夜景工程,真正让幽雅、高洁、秀美的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几年里,师生们动手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几十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校园绿化面积达7133m2。凡是能硬化的地方都铺上广场砖、石砖、硬水泥,摆设了几百盆造型别致、灵秀优美的鲜花盆景。再者,设计并建设了假山、喷泉、人工鱼池,假山与喷泉在校园夜景工程的映照下相映成趣。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乐学,分布了七个极具个性化、教育化、艺术化的园地,有育苑园、乐教园、乐学园、行知园、百花园、百菜园、百草园,园中水花飞洒、垂柳依依、彩蝶纷飞、一幅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致。(值得一提的是,乐教园与乐学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所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体现我校校风学风的四个大字:乐教乐学、教乐学乐。)同时注意搞好立体绿化,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现如今,被誉为惠安小学第一泉的喷水池,那飞洒的水
花、流淌的清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化带中,“教育就是生命”、“生命需要生命支撑”等教育敬言牌也恰倒好处地出现在水泥道旁。那座落在红花绿叶中的陶行知塑像,不断地向孩子们传播着“学做真人”的思想。2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和垂柳掩映下的石桌椅旁以及设备齐全的健身场地,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
当你漫步在校园内,在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八二三少年用五彩的笔描绘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卷以及挥毫写下的飘逸俊秀又墨韵十足的书法作品,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已俨然成为了八二三少年的艺术长廊,展示生命色彩的天地。
夜色中校园在玉兰花灯的映照下,校园详和而宁静。灯箱上的照片记载着八二三走过的难忘历程,更意示着八二三人豪迈的情怀与坚实的步伐。
八二三实小已然成为八二三人生命的乐园。
2、人际环境,追求平等、友善、协同
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师生的关系,现代德育观认为“德育的有效性源于平等交往、沟通无限”。交往的前提是平等,在我校编印的《我的教育故事》中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 “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它用一个个感动心灵的故事把我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诠释得十分明了。
爱已成为教育的秘诀。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的爱意能滋生奉献,能萌发创造;爱是对生命的一种宽容与期待。我们的老师们始终谨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因而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我们必须用友善的宽容,热情的期待去看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灵魂。这样一种充满宽容与爱意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八二三人的心里,正如由我校教师编写的《生命因期待而精彩》文集的序言中所写的:“透过那宽厚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明净、充满仁爱与执着的八二三团队,细细品读时,我们时常能感受到老师们那如同注视花儿绽放时温柔的目光,犹如母亲凝视孩子一般慈祥的光芒,在这宽厚的期待下,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走向欢悦,走向甜美,走向成熟,如同春的芽,夏的绿,秋的金黄一样,生命在期待的轮回中变得精彩纷呈”,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爱的期待,使师生对一切充满信心,让每个生命永远饱含希冀,而这永远的希冀便是快乐的源泉,也正是我们八二三人乐教、乐学的源泉。生命便是在这爱的润泽之下茁壮成长,显得熠熠生辉。
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已显示了它巨大的育人功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内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师生们驻足书架下选借书籍以及同桌阅读、交流的情景。老师们正以自己的乐学精神引领学生的乐学行为。相互推荐书籍,借阅教师《读书成长卡》,交流学生的《采蜜集》已成为师生交往、沟通的重要内容。
校园已成为师生们充满人情味、书香味的家园。
二、夯实阵地文化
1、着力发挥宣传功能,精心规范育人机制。
几年来我校相继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少先队阵地。而如何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才是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报名、考核、选拔、培训等程序组建了“八二三小记者团”、“播音员小组”,确保我校宣传阵地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校小记者团的出色表现,中国少年报在我校成立了惠安首个小记者分站。在红领巾广播站的栏目中设置了“乡土情”、“823少年”、“大家美文”等特色栏目,“乡土情”栏目使学生通过广播站了解家乡,从而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823少年”栏目已然成为八二三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成全自我的一方舞台。校报《种太阳》以及队报《太阳花》以新颖美观的排版、丰富的内容,成为我校与兄弟学校交流的平台,不断地向师生们展示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恪守着智慧与灵魂的赋予,生命与希望信息的传递,受到了兄弟学校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周五的中队活动课是我校高度重视的一个德育阵地,为了让每一个中队的活动都更具教育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全体老师来参与设计中队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册《阳光、绿叶、生命》,供中队辅导员组织活动时参考借鉴。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常规工作中创特色的一大亮点。除了有规范的程序之外,我们创造性地加入齐唱《惠安八二三实小之歌》以及呼号这两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首内涵丰富、旋律优美的校歌已是八二三人人人耳熟能详,开口能唱的歌曲,全校已然形成了人人以唱好校歌为荣的氛围;我们的呼号——“八二三哺育我成长,我为八二三添光彩!今天我为八二三自豪,明天八二三为我骄傲!”已然成为八二三人坚定的誓言。“人人是八二三的主人,人人是八二三的形象”已成为全体八二三人的共识。
2、搭设家校互联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①家校联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家校互通互联方面已形成了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的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状况;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邀请教育行家、“家教先锋”进行家教知识的讲座及经验交流,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定期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在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家委会成员意见,寻求家委会的支持,达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网络。
②为更好地使家校联系日常化,提高家校联系的针对性。近一年来,我校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契机,扩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爱贝通家校互联平台”及
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反应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状况以及偶发事件,及时取得家长配合。全面充分地发挥该平台应有的育人功能.由于家校联系工作的成效显著,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市行风评议检查活动中,我校又以极好的社会反响,荣获“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
三、打造品牌文化
我校校名——“八二三实验小学”具有历史的纪念意义。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人民迎来了解放,因而为纪念这一重要日子,县委县政府将我校由原“惠安第二实验小学”更名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这样一来,倾力打造“红色八二三”这一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我校最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把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与新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资源已成为我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开展了“知我八二三,爱我八二三”为主题的少先队体验教育系列活动:有“八二三知多少”知识竞赛;有“假如我是八二三„„。”主题演讲比赛;有“情系八二三”校园歌手比赛等等。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科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邀请老干部、老革命为少先队员讲述惠安解放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从活动中广大少先队员了解了家乡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少先队员继承遗志,发奋学习的坚定决心。
同时,开展了“家乡知多少”、“家乡风光”、“家乡名人风采录”等读书、摄影、采访等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大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每年八月二十三日是我校全体老师的回校日,学校都会开展纪念活动。学生方面,组织校小记者团赴厦门同安英雄三岛考察大嶝战地观光园。让小记者们重温八二三之路,重温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的历史,追思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的动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八二三内涵;教师方面,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师德论坛”演讲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勤奋、向上”的新时期“八二三精神”,我们还将继续高举“红色八二三”这一面旗帜,不断地挖掘“八二三”内涵,不断地提升“红色八二三”这品牌文化的品味。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八二三之路——惠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在编写中,不久将与大家见面。我们意在努力打造校本文化品牌,做大做好这一品牌,让八二三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其实是在强调和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地教育引导,而这些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意在引导和熏陶学生
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体悟,而这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应有之意。我们将继续为每一片叶子输送生命的甘泉,让每一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生命的翠绿,用生命支撑生命,以博爱预约收获的明天。
第五篇:打造生态教育 构建教育生态
打造生态教育 构建教育生态
永安路小学秉持“规范+特色”的发展理念,依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范学校建设,发展生态教育特色,提高学校竞争力。
生态文化——让生命美丽绽放
创设环境文化。学校致力于文化环境的创设,除楼梯走廊的学生作品和社会实践系列图片外,每个教室外都有专门的班级展示栏,学生的作业、手工、书法作品等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在永安路小学,楼道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在门厅及各楼层的拐角处设置了“悦读角”,读书已然是许多孩子课间的不二选择,而“交流墙”上颜色不
一、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读书交流纸块是孩子们智慧的碰撞。
校园内有四大绿化园,三块为普通绿化观赏区,一块为果蔬种植区。春天,校园里绿意盎然,鸟鸣啾啾,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让人身心愉悦。夏天,四大园中绿意森森,种植园里果蔬日渐丰硕。秋天,种植园中果实累累,一片丰收场景。美丽的环境滋养人,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打造校园文化。为进一步放大美丽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为四大植物园征集名字和宣传内容,主题为“让生命诗意栖息”,充分调动和集中师生智慧,让他们真正参与管理,成为学校的主人。最终,根据学校生态教育建设总体规划,将四大植物园分别命名为“和园、融园、礼园、学园”。诗歌“我与和园有个约会”、“我是园中景,景是心中情”、“让生命之花在校园中绽放”脱颖而出。
现在的植物园不仅饱含生命活力,可以融合多种课程,更有了文化内涵,育人功能,进一步立体化、系统化、全面化。
生态管理------让师生快乐成长
教师管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办公方式。走进校门,你会看到温馨提示:您已进入wifi覆盖范围,打开手机钉钉,语音提示:上班了,自动打卡成功。每个工作日,永安路小学的教师会用钉钉办公软件签到签退,请假审批,交流互动,上传下达,学校管理跨越空间,及时进行,数据说话,避免错误,少了些许私心,多了无限公平。走进教室,每位教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学生的到校情况通过手机app“班级优化大师”反馈给学校和家长。
学生展示----精彩纷呈的年级微信公众平台。为了给更多班级更多孩子创造展示自我的空间,今年10月初,在学校与家长的通力合作下,学校创建了年级微信公众平台。平台的管理由各班选拔家长进行,学校统一培训,老师审核把关。平台创建之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形成了竞争态势,平台栏目多点开花,最初仅有漫读唐诗、数学天地、探索与发现三个栏目,现已扩展延伸到到阅读、实践活动、英语、美术、音乐各个方面。
教学科研----扎实有效的网络研修活动。2015年永安路小学校全体教师加入了鲲鹏网络研修平台,在平台上听名家讲课,与名师交流,教师们不仅能听到薛法根、蒋军晶等名家授课,而且能得到朱煜、李志远等老师的点评。零距离的接触,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方法。我校徐传龙老师受鲲鹏网络平台专家的启发与指导,带领学生写数学日记,日记整理成书之后,多次被平台转载,受到全国许多小数同行的好评。同时,老师们在平台上与各地同仁同课异构研讨教学设计,交流中思维的火花在迸发,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对知识点更加清晰,对教法有了更多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永安路小学的教师形成了多听、多看、多提问、多研讨的习惯。
课堂改革----探索发展中的微课及翻转课堂。2016年学校两次邀请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维山教授,进行《微课的制作和运用》、《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申请参与山西省电教馆的《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资源建设》课题研究,不同学科近100个微课整理汇编成《永安微课》、《永安微课2》。微课制作水平提高的同时,老师们积极参与比赛,在第四届全国微课大赛上学校教师喜获三个三等奖。
2017年永安路小学二年级语文组,开始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大胆尝试,他们借助微课、学乐云、班级优化大师实施操作,学生课前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微课,完成学乐云前测题,同时围绕微课知识点进行简单设计,以游戏形式生动呈现,让学生获得感、成就感提升。学生以语音形式上传学习困惑和疑难点,教师课前收集整理,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和个性化地辅导,他们将两导两练练习题引入课堂,巩固知识,进阶训练,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进行相对评价。翻转课堂,导学一体,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5班闫政兴妈妈的说:“有了微课就好像请了一位随身老师,随时发问、简单快捷。翻转课堂孩子学习更主动了,更爱钻研探索知识”。老师们不仅在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还将绘本录制成微课,引导学生阅读绘本,讲绘本故事。在老师的带领下,录制个人绘本微视频上传微信公众平台,并将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在阅读中成长》《镜头前的你我他》两本码书。
生态课程——让个性激情张扬
课程是孩子们成长的土壤,每一种课程都能体现一种文化,传递一种能量,陶冶一种情操,培养一种能力。
开发德育课程。学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的系列主题德育活动有国旗下展示、主题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节假日主题教育等。学校的德育课程突出实效原则,变说教为活动,让德育变得亲切、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也是非常得好。实践中,学校既主动学习,积极引进,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国旗下展示活动是由北京崇文小学学习借鉴而来,而活动中的走红毯(星光大道)环节则是大胆创新的结果。实践中德育实现了经常化、系列化、活动化,帮助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成了一批批“永安好少年”的脱颖而出。
开发实践课程。学校积极利用美丽的校园环境开发了系列实践课程:一是充分拓展学科课程。“美丽春天 魅力永安”现场作文大赛、树叶剪贴画比赛、种植区测算面积、周长活动、植物、昆虫和土壤观察大作战,与学科完美结合,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二是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通过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抒发美的能力,形成了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健康人格。
在积极开发校园实践课程的同时,学校也大力提倡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两年来,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呈井喷态势,质量有显著提高。教师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开辟知行合一的途径,内容则包含数学步道、爱心捐助、消防交通安全、红色之旅、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和科技知识学习等诸多方面。其中一些活动获得了较大影响,如2015年10月参观孝义市梧桐煤化工消防基地是首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2017年5月在心海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的“爱心捐赠 情满校园”活动中,全校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一万七千余件,被送到了柳林、林县等多个县市贫困家庭学生的手中,2017年重阳节学生们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
开发社团课程。学校共开设非遗传承、艺术熏陶、强身健体和科技创新四大类,皮影木偶戏、瓦楞纸手工制作、舞蹈、绘画、口风琴、电子琴、葫芦丝等20余个项目,50个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张扬学生个性,释放生命精彩”为目标,为学生多元成才提供平台!皮影木偶社团经打造成为学校王牌社团,积极利用社会艺术资源,将孝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皮影”和“木偶”引进校园,走进学生课堂。剧团老师与学校师生共同排演的大型木偶剧《花果山》在我市实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培育校园文化成果展演中得到了全国同仁的好评,在随后参加的太原市2017年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双百工程”汇报演出中也是掌声不断。非遗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推动永安路小学的艺术课程建设快速发展。
我们坚信只要能够认真做、坚持做和创新做,就一定能够走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推动学校追求卓越的生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