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总报告

时间:2019-05-14 03:4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总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总报告》。

第一篇:《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总报告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

摘要:课题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入手,重抓精神文化建设,强化“立德树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预设目标全部实现。建立起了以德育文化为龙头,以校本课程为主线,以家校合作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主渠道,以节日、主题等活动为基础,以环境文化和校外德育为补充的大德育教育格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育人功能充分释放,做到了“三声(读书声、歌声、呐喊声)满校园、三能(学能、体能、技能)促成长”。教研文化深入开展,“生本教育”取得重大进展,人文、生态、活力魅力逐步显现。承办了全市特色现场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网站、河北教育等多家媒体刊载了我校文化建设经验。

一、课题研究综述

十年学校靠团队,百年学校靠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地教育机构、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讨、研究、实践,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办学经验

和办学模式。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发展相对滞后,校园文化建设进度缓慢,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结合实际不紧密、有效创新不够等问题和不足。另外,学生中独生子女居逐年增多,学生自私自利严重,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目前,张北中小学的留守儿童或母亲一人照料的学生现有1200余人,比例达40以上,有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已达到近70%,怎么教育好这些学生,这是教育面临的中大考验,如何避免“5+2”=0教育怪像,校园文化建设首当其冲。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长期处在优良校园文化中的师生,会形成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从我校实际看,我校于2009年由原东关街小学和东大街小学合并而成,学校是新的,教师既有原来两校的老师,也有新加入的教师,急需融合。原东关街小学是城镇小学,学生主要是打工子女和东关村的,而原东大街小学办学很好,学生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心区,多为上班族和干部家庭,行为习惯等急需互融。虽然我们有了大楼,但还缺少大师,还未形成和谐大气的校园文化。特别是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由原来的32个增至了现在的48个,在校学生从原来的2300多人增至了现在的2900多人,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学校承载力日益加大,急需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优化校园静态环境。通过建立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美化、绿化校园等方式,打造节点,构建一个高品味的、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的校园环境,努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2、丰富师生活动文化。认真结合每一个节日,积极开展各种校级、班级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精心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性情,锻铸学生的品格。

3、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校校合作,赢得家长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依据地域和校情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节日,推进特色办学,形成自己的品牌。

4、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德育建设,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大力表扬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树立学习榜样,形成爱生敬业、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校园精神。

5、强化校园教研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形成浓郁的校园教研文化。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努力构建一个高品味、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利用文化走

廊、班级文化墙、小广播、橱窗、板报、展板等多重阵地,大力开展绿化、美化等,让校园成为“花园”,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让校园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

2、丰富艺体活动,创造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①开展好安全法制教育,构建“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家长“护卫队”,建立平安卡,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平安绿洲。②坚持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每天增加一节活动类课程,用于安排读书活动、班级活动和张北历史文化、安全教育等校本活动。启动“国学经典进课堂”,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③精心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④利用“闲暇教育”、节日、主题等活动,实现“三声(读书声、歌声、呐喊声)满校园、三能(学能、体能、技能)促成长”,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3、强化特色文化创建,打造特色品牌,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打下良好基础。①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②加强外出学习交流,与市内名校结对子,建立手拉手关系,增进交流、合作。③打造特色社团,做大做强艺体教育,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省、市、县级各种大赛,逐渐形成特色文化强项。④建立学校自己的节日文化,例如:读书节、班主任节等。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紧密的结合,促进各门学

科教学功能释放。①加大对教师现代化技能的掌握,争取人人都会做课件,人人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都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教育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②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品质,使课堂更加高效。③结合我县历史文化和学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论证、设计、实施及结题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先进地区、学校最新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操作方法及办学模式。

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以及影响校园文化深层次发展的诸多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对策。

3、行动研究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机制,组织全体师生、家长参与共建,并及时分析比较,去粗取精,为学校特色发展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探索有效路径。

4、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5、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

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科研团队,开始争跑资金,着手布置墙体校园文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组织实施研究,召开实验研究研讨会

2、购置音体美等各种器材设备,精心布置墙体文化,装备专业教室,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

3、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

4、从本校历史、人文、自然、信息的实际出发,灵活开掘、有效地整合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5、以德育为抓手,加强立德树人,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展“闲暇教育”、“三生教育”,拓展校外德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精心开辟第二课堂,创新星级管理等,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6、加强教学教研,大力推进课改,探索生本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着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7、完成中期研究报告,收集好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集整理全部材料,形成文字材料并写出报告,聘请有关领

导验收。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为加强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对不能参与课题研究的部分人员进行了调整,加入了部分骨干教师,明确了各自分工,并召开了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

1、壮实课题研究团队。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三位校长为指导团队,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园文化课题研究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德育主任兼任。德育处重点负责抓校园静态环境、活动文化、家长学校建立,少先队负责抓第二课堂、特色节日文化建立等,教导处负责教学文化,办公室负责制度文化,聘请了张北一中、二台镇中学、察哈尔小学三所学校的校长为课题研究顾问,这三位校长曾担任过师范路小学的校长、书记和副校长,对学校工作特别熟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建设建、生本教育方面的县内知名专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深层次发展。

2、制定完善制度,有效保证课题研究。我校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绿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家长学校建设制度》、《班级文化布置评比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3、加强成员培训,全力提升队伍理念。我校先后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和班主任队伍到北京康乐里小学、朝阳区小学、江苏南

通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等全国知名文化建设先进校和张家口市桥东卫华小学、宣化工业街小学、涿鹿实验小学、完全实验小学等30多所市内小学参观学习,课题主持人跟随县教育局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特色构建高级研修班”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网上学习先进理念和有效操作方法,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逐渐深入课题组成员内心。

4、大力开展研究,力求取得实效。在课题主持人的规划、带领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校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大力共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各种制度逐步完善,活动丰富多彩,建立起来读书节、艺术节等自己的特色节日,大力开展“三生教育”和“闲暇教育”,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了各种社团,社团开始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力实施“生本教育”,家长学校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

(三)总结阶段

经过认真总结梳理,我们信息的看到,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荣获诸多国家、省、市级荣誉,校园环境大为改善,育人功能有力增强,内涵不断丰富,已出版校刊三类:《家长学校报》、《教务交流》、《七色光》三种,校本课程由《元中都史话》发展到了每个社团都出版活动教材,同时编印了《年刊》。但同时也意识到:我们的校园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继续深化发展,距离名校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五、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

依据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从学生发展环境和学生综合素质入手,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着眼点,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学校购买了雕刻机,全体教师自己动手布置,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理念体现和布置质量,一至三层主题分别为:文明礼仪篇、家乡文化篇、感恩励志篇;各班门口都设置了一块班级文化墙,后黑板报不再写粉笔字,两块园地全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布置,定期更换内容,彰显班级个性,体现班级特色。院内装点各种雕塑,书写励志标语,打造精品节点,通过精心点缀,使整个校园变成了公园,实现了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散发出了迷人的教育魅力,迸发出了强大的育人功能,把学校建成了绿色校园、育人乐园、温馨家园。

(二)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实行了校园内、楼内“一条线”行走制度。把法制教育课纳入班级课程表,由安保人员专职上,每周一节,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作业四落实。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建立了“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了错时放学、师生分门上下学、放学临时限行,建立平安卡等措施。把安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安全及养成教育知识大赛和消防安全演练,定期邀请县交警队和疾控中心举办交通、食品等主题知识讲座。把应急

逃生演练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一次。2011年我校承办了全县安全工作现场会,并进行了典型发言;学校安全管理经验被人民日报下设期刊《平安校园》第7期发表。

(三)家长学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1、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我校自2010年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对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培训的主要途径有五个方面:一是从本校选择部分优秀教师结合学校教材,创新内容,适时利用家长会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教育;二是邀请县内外家庭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三是利用家长会和教育开放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给全体家长播放全国著名专家的家庭教育理念;四是刊印《家长学校报》,让家长及时关注学校发展动态,了解最先进的的育子方法;五是从家长和兄弟学校中聘请一些育子成功的经验验人士,现身说法;六是利用学校网站、校讯通等现代化媒体,让家长关注学校、了解孩子和家庭教育新理念。以上六种途径实用性最小的是第一种,因为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学校不能强行占用家长时间。第二种方式比较耗费人力、财力,不适宜长久开展。第三种到第六种方法是我校探索至今最实用、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捆绑使用”,减少了占用家长的时间,同时也实现了对家长的常态化教育,满足了不同文化程度、从事不同工作家长的需求,尤其对留守儿童的家长(爷爷、奶奶等)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家长现身说法和生动的视频教育事例让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2、建立了现代化沟通平台。现在我们建立校讯通、校园网、家长委员会QQ群等多种家校合作平台,公布校长办公室电话、手机、邮箱等个人信息,畅通了家长诉求渠道,实现了家长与校长直接对话交流。半月出版一期《家长学校报》和《七色光》,使学生和家长的优秀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家长及时了解到了学校发展动态,学到了部分家长和新时期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3、大力举办教育开放周。每学期举办1—2次家长开放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开放学校特色展室,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学校办学思想,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等。

4、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的各种节日庆典、各类比赛,都要邀请家长做评委参与观摩。学校还经常分年级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一些理、情、趣相结合的活动,体味亲情,相互交流,增强合力。如:为汶川地震捐款、“共建美丽张北”签名活动等。

5、开办实效家长论坛。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论坛,每次论坛主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2011年的主题是“让优秀成为习惯”,2012年的主题是“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2013年的主题是“让孩子做一个文明诚信的人”。每次论坛后都要把收到家教论文评出不同的奖项,并把得奖论文发布到校园网和刊发在《家长学校报》上,供全体家长互学、互鉴,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6、开展特色家庭评选。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特色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特色家庭设文明家庭、书香家庭、健康家庭、才艺家庭等项目,每个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申报,由班级、学校两

级家委会负责审批。每学期都要表彰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优秀家长,为全体家长树立起了学习的标杆。

7、成立了“家长护卫队”。从2012年开始我校成立“家长护卫队”,通过倡议把热心家长纳入到护卫队,由家长学校常委安排部署值班,每天坚持4名家长戴上袖章到校门口配合安保科人员参与限行和交通管制,严格检查家长各种车辆停放区域和秩序,禁止拼车和学生乘坐“三无”车辆,实现了家长管理家长。

(四)社团活动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突破了社团建设“七大瓶颈”问题,使学校的社团由原来的音乐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各类社团全面开花;由原来的个别学生参加,发展到今天的学生个个有项目、人人都参与。现在全校28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共成立80多个社团、每周两节,学生全部免费参与。社团活动成为了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成为了每位教师挥洒才艺的智慧空间,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是解决了器材。师范路小学通过统一购置、接受捐赠、自己购买三种方式进行解决。在县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又自筹20多万元,先后购置了300多个空竹、200个堂鼓、100个葫芦丝、25架古筝、10套架子鼓、8架电子琴和其他部分专业设备,解决了学校特色社团的需要。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捐赠了乒乓球台、多媒体音响设备。动员家长支持,学生自己购买活动器材,如:橡皮泥、毛线等,保证了多数社团活动所需。另外学校还与开设同科目社团的临近兄弟学校共享资源,弥补了部分设备的不足。

但毕竟个别器材比较昂贵,学校没有能力配齐,例如架子鼓,社团共有20多人,学生全上不了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实施分层教学。让初学者先在小军鼓上操作,等鼓点记熟以后,开始上架子鼓训练,既缓解了器材紧张,也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是解决了师资。师范路小学社团通过四种方式解决了带团教师问题。第一种方式是学校在岗教师每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带一个社团。音体美教师各带一个特色班,没有特长的教师通过上网学习、同事帮助等途径,努力挖掘潜力,培养特长,逐步成为了双师型教师。第二种方式是邀请社会上有专长、愿意奉献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校首先想到了张北空竹协会的老爷爷,他们大部分是离休教师或干部,闲赋在家,事不多,爱孩子,与学校又有不解的情缘,于是便邀请他们前来任教,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后来经过他们联系,学校又聘请到了张北“夕阳红”艺术团精通京剧、太极的老师,后来一些街头艺人也都纷纷走进了校园,成为了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第三种方式是与兄弟学校共享教师资源。通过走课方式解决了学校部分特色社团的专业教师,如:古筝、架子鼓等。这些教师也比较容易请到,学校几乎不用花钱,因为他们也带着自己的辅导班,需要生源,这样正好各取所需,还为学校培养了很多尖子人才,利于学校社团出成果。第四种方式是动员家长参与社团指导。个别有特长的家长在家事少或是上班不是很忙,学校进过摸排,重点从家长学校委员会中聘请了8位,既树立了他们在家长中的威信,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家校共建。

三是解决了课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实施”的要求,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每周两节,保证了时间。同时还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堂鼓,它的特点就是只要人数众多,把鼓点敲好,气势就会出来,它不需要太多花样。它的性质和对它的要求决定了它的乏味,所以时间一久,就会出现教师没得教,学生不想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对课程实施改革,每个学期只安排一个年级的堂鼓课,这样两年下来,中高年级至少五六百人就都会掌握鼓点和基本动作,需要大型展演时,把学生拉出来整合两三天就能整齐划一。2011年,全县教职工运动会,师范路小学的威风锣鼓500多人,气势恢弘,实际训练了也就不到一周。正是由于我们的这种课程安排,也保证了堂鼓充足的后备力量。

四是解决了教材。学校同时根据社团实际,要求教师整理自己的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记录活动过程,形成文字资料;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学校报销),寻找丰富教授内容,并按教材思路进行补充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化的教材蓝本,以便自己或他人借鉴使用,现在已编印《抖空竹》、《威风锣鼓》等校本教材50多种。

五是解决了场地。为了让80多个社团全部都有活动场地,学校开放所有教室、专用教室,想尽办法满足,目前,除了办公室、仪器室、器材室没有占用,其余的全部安排为社团活动场所。个别人数少的社团,两个项目在同一个教室上,例如剪纸和十字绣,这样场地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为应对特殊天气,室外

活动的社团,都安排了临时应急场所,如备用教室、门厅等可利用的空间。

六是加强了科目管理。一是对趣味性不强的项目实行淘汰制。凡是不足10人的社团,将自动取消,教师也就没有了工作量,同时对于发展较好的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二是实行双选和单选制。每学期开学时,教师将自己拟带的社团提前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体美及外聘教师成立的特色社团实行双向选择,限定名额,如每个班空竹10人、功夫扇2人、京剧1人、古筝1人等等。学生报名后,经过专业老师筛选,择优录取;没有选上的学生则回年级参加任课教师带领的兴趣类社团。其他教师成立的社团实行单选制,按学生报名进行组团。双向选择项目从一开始确定人员后就不再变动,随着学习的深入适时进行淘汰、补充,保证梯队人才建设。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需要时间保证才能出成绩,尤其是弦乐。人员固定后精心培养二至三年,就能组团演出,向社会展示成果。学校也不必再为参加春晚或为各种活动展演而大伤脑经,大费人力、物力、财力。

七是用制度保证效果。为解决教师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保证了社团的健康发展。一是把社团活动的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与绩效工资、年终考核挂钩。二是把社团活动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与班主任津贴和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相联系。四是以竞赛助推社团深入发展。学期中和学期末各竞赛一次,德育处出方案,首席教师负责,教师共同组织比赛,结果报德育处,全校升旗仪式颁发奖状进行表

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五是制定社团活动考核办法,引入家长评价机制,让家长委员会评价社团活动、评价教师。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给每一位教师的社团活动打分,考核项目作为个人年终考核项目的一部分,权重分占5%。这样与切身利益挂钩的做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带团热情高涨,努力学本领,认真谋划趣味性较强的项目,保证了上课质量,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同时也让社团活动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引擎。

(五)强化教研活动,课改纵深推进

1、借力课题研究。借助“十二五”课题立项之年,依据办学目标一,共申报了12项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5项,全校所有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研究。归结起来只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二是有效教学,三是校本课程,四是家长学校,这四个方面也是我校尽全力打造的方面,有力助推了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发展。

2、提升教师素质。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市下东营和市东风小学、宣化阁西街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坚持每学期每人外出学习一次,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先根据外地经验和自身感悟做一节展示课,再进行学习汇报,促使教师深刻反思,有目的地查找差距,补短板,自觉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校内实行“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和中层领导承包责任制,每周都安排8—10人作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作两节示范课,同时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力度,3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作三节,并且要

送教下乡,高强度的教研交流,常态化的教研机制,大力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迅速提升。

3、全力推进课改。2012年,我校全面实施“生本教育”,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教育激扬生命》、《春意来,草自青》、《教育走向生本》等生本教育专著和500多盘支玉恒、吴正宪等10多位全国名师的课堂实录光盘,利用每周一组织全体教师分科观看,每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封闭式考试,大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生本教育读本。选派首席教师和学校骨干力量先后到江苏、吉林聆听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的讲座,现场观摩了多节课堂教学模式,并与江苏南通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结成了对子,定期开展教研交流。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不断提高前置性作业质量,大力开展教研交流,创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投入部分资金对取得成果的教师大力奖励,有力激发了全体教师钻研课改的热情,学校及时总结经验编印成《教学研究》,每两周一期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供大家共同鉴赏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4、强化硬件保证。2011年,我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宽带全部入教室,2012年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进度不断加快,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教案、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整合,减轻了教师工作量,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钻研教学改革。

(六)收获荣誉及发表论文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催化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学校收获了一些重大荣誉。我校从2010年至今先后被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关工委、全国妇联、省教育厅等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百所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示范学校”、“河北省网络与绩效研究项目试验校”、“河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先进单位”、“张家口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首批五星级学校”、“全市首批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基地”、“全市第二批书香校园”、“全市第三批花园式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文化建设经验被多家主流媒体刊播。2011年,我校的社团活动在《中国教育报》第7961号第二版《每日传真》栏目头条刊登;《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乐园》在《中小学校长》2011年11月份专刊二发表;安全管理经验被人民日报下设期刊《平安校园》第7期发表;《浅谈家庭教育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渗透与作用》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版第6期发表。2012年,《中国教育报》第8361号第一版介绍河北整体教育发展文章《燕赵雄风啸太行》专门插配了我校的威风锣鼓社团活动照片;中国教育学会校园文化研究分会网站有三篇关于我校的文章介绍;《中

国学校文化年鉴2012》彩插第18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办学经验;《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小学校长》2012第6期和人民日报《时代先锋》第2版上刊发刊发,《让家长与孩子同享快乐》在《河北教育》德育版第23期刊发。2013年,《构建自己的文化,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乐园》在《华夏教师》第5期发表,《举文化育人大旗,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华夏教师》和《张家口市首届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文集》中发表;《小空竹演绎大精彩》在河北教育第7期发表;《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亲子共享成长快乐》在省教育主办的《河北家长学校》第3期发表;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

六、课题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名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校园环境文化,尤其是功能教室墙体文化个别地方还不够精细。

3、“闲暇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需要大力营造家校共建氛围。

5、节日文化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6、“生本课堂”还没有出现优秀成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①班容量大,学困生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动笔练习,老师课堂上无法一一顾及。②对少数性格内向或“不先学”的学生,怎样引导他们融入现在的学习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 19

步思考和解决。③小组评价制度还不健全。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设想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

2、大力种植花草树木,规划“园地”,例如:玫瑰园、丁香园等,做石雕、凉亭、喷泉等,打造精品节点。

3、进一步挖掘开发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家长学校教育环境,改变家长“重智轻德”、“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创新家校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家校教育空间。

4、继续坚持开展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深化节日文化,并结合家乡资源和学校实际建立蔬菜节、班主任节等。

5、创新方式对“闲暇教育”和“寒暑假情景作业单”进行落实考核,确实促进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爱校园的高尚情感。

6、深化“生本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模式,继续巩固扩大成果,培育一批省市知名教学能手、教学专家。

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未来的路,我们将继续遵循“家长的满意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这一办学原则,积极建构自己的课程,定义自己的文化,不断总结经验,提炼优秀成果,努力使整个校园充溢着陶冶师生成长的文化、每个角落弥漫着浓厚凝重人文关怀,让教师们在这里得到专业发展,让孩子们在这里得到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第二篇: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赵煌平

创建于1997年9月的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三百个学生,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真可谓“一穷二白”。全体八二三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心协力、负重拼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通过了“省级示范小学”、第八、九、十届“省级文明学校”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殊荣。原副省长潘心诚同志视察我校时说:“惠安八二三实小从办学的历史说还是个婴儿,但长得体魄健壮,也很可爱,我从这里看到了惠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如果说这些成绩是八二三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么那强健而有力的根系便是八二三人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以德立校,传播先进文化”的办学思想。在这强健的根系下,八二三这棵大树正展现着生命的绚丽。

一、构筑环境文化

1、校容校貌,凸显美化和教育化

走进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的大门,你便会被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以及那春天般的气息所折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假山、喷泉、花坛、绿地,更有两千六百多个蓬勃的生命正在这花园式的学校里热情、快乐地成长着。

我校把“建设一流校园”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强调空间立体化设置,提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的理念。着重做好三大工程建设:

1、绿化工程

2、墙壁工程

3、夜景工程,真正让幽雅、高洁、秀美的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几年里,师生们动手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几十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校园绿化面积达7133m2。凡是能硬化的地方都铺上广场砖、石砖、硬水泥,摆设了几百盆造型别致、灵秀优美的鲜花盆景。再者,设计并建设了假山、喷泉、人工鱼池,假山与喷泉在校园夜景工程的映照下相映成趣。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乐学,分布了七个极具个性化、教育化、艺术化的园地,有育苑园、乐教园、乐学园、行知园、百花园、百菜园、百草园,园中水花飞洒、垂柳依依、彩蝶纷飞、一幅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致。(值得一提的是,乐教园与乐学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所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体现我校校风学风的四个大字:乐教乐学、教乐学乐。)同时注意搞好立体绿化,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现如今,被誉为惠安小学第一泉的喷水池,那飞洒的水

花、流淌的清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化带中,“教育就是生命”、“生命需要生命支撑”等教育敬言牌也恰倒好处地出现在水泥道旁。那座落在红花绿叶中的陶行知塑像,不断地向孩子们传播着“学做真人”的思想。2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和垂柳掩映下的石桌椅旁以及设备齐全的健身场地,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

当你漫步在校园内,在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八二三少年用五彩的笔描绘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卷以及挥毫写下的飘逸俊秀又墨韵十足的书法作品,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已俨然成为了八二三少年的艺术长廊,展示生命色彩的天地。

夜色中校园在玉兰花灯的映照下,校园详和而宁静。灯箱上的照片记载着八二三走过的难忘历程,更意示着八二三人豪迈的情怀与坚实的步伐。

八二三实小已然成为八二三人生命的乐园。

2、人际环境,追求平等、友善、协同

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师生的关系,现代德育观认为“德育的有效性源于平等交往、沟通无限”。交往的前提是平等,在我校编印的《我的教育故事》中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 “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它用一个个感动心灵的故事把我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诠释得十分明了。

爱已成为教育的秘诀。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的爱意能滋生奉献,能萌发创造;爱是对生命的一种宽容与期待。我们的老师们始终谨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因而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我们必须用友善的宽容,热情的期待去看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灵魂。这样一种充满宽容与爱意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八二三人的心里,正如由我校教师编写的《生命因期待而精彩》文集的序言中所写的:“透过那宽厚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明净、充满仁爱与执着的八二三团队,细细品读时,我们时常能感受到老师们那如同注视花儿绽放时温柔的目光,犹如母亲凝视孩子一般慈祥的光芒,在这宽厚的期待下,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走向欢悦,走向甜美,走向成熟,如同春的芽,夏的绿,秋的金黄一样,生命在期待的轮回中变得精彩纷呈”,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爱的期待,使师生对一切充满信心,让每个生命永远饱含希冀,而这永远的希冀便是快乐的源泉,也正是我们八二三人乐教、乐学的源泉。生命便是在这爱的润泽之下茁壮成长,显得熠熠生辉。

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已显示了它巨大的育人功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内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师生们驻足书架下选借书籍以及同桌阅读、交流的情景。老师们正以自己的乐学精神引领学生的乐学行为。相互推荐书籍,借阅教师《读书成长卡》,交流学生的《采蜜集》已成为师生交往、沟通的重要内容。

校园已成为师生们充满人情味、书香味的家园。

二、夯实阵地文化

1、着力发挥宣传功能,精心规范育人机制。

几年来我校相继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少先队阵地。而如何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才是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报名、考核、选拔、培训等程序组建了“八二三小记者团”、“播音员小组”,确保我校宣传阵地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校小记者团的出色表现,中国少年报在我校成立了惠安首个小记者分站。在红领巾广播站的栏目中设置了“乡土情”、“823少年”、“大家美文”等特色栏目,“乡土情”栏目使学生通过广播站了解家乡,从而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823少年”栏目已然成为八二三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成全自我的一方舞台。校报《种太阳》以及队报《太阳花》以新颖美观的排版、丰富的内容,成为我校与兄弟学校交流的平台,不断地向师生们展示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恪守着智慧与灵魂的赋予,生命与希望信息的传递,受到了兄弟学校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周五的中队活动课是我校高度重视的一个德育阵地,为了让每一个中队的活动都更具教育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全体老师来参与设计中队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册《阳光、绿叶、生命》,供中队辅导员组织活动时参考借鉴。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常规工作中创特色的一大亮点。除了有规范的程序之外,我们创造性地加入齐唱《惠安八二三实小之歌》以及呼号这两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首内涵丰富、旋律优美的校歌已是八二三人人人耳熟能详,开口能唱的歌曲,全校已然形成了人人以唱好校歌为荣的氛围;我们的呼号——“八二三哺育我成长,我为八二三添光彩!今天我为八二三自豪,明天八二三为我骄傲!”已然成为八二三人坚定的誓言。“人人是八二三的主人,人人是八二三的形象”已成为全体八二三人的共识。

2、搭设家校互联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①家校联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家校互通互联方面已形成了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的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状况;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邀请教育行家、“家教先锋”进行家教知识的讲座及经验交流,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定期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在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家委会成员意见,寻求家委会的支持,达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网络。

②为更好地使家校联系日常化,提高家校联系的针对性。近一年来,我校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契机,扩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爱贝通家校互联平台”及

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反应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状况以及偶发事件,及时取得家长配合。全面充分地发挥该平台应有的育人功能.由于家校联系工作的成效显著,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市行风评议检查活动中,我校又以极好的社会反响,荣获“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

三、打造品牌文化

我校校名——“八二三实验小学”具有历史的纪念意义。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人民迎来了解放,因而为纪念这一重要日子,县委县政府将我校由原“惠安第二实验小学”更名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这样一来,倾力打造“红色八二三”这一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我校最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把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与新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资源已成为我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开展了“知我八二三,爱我八二三”为主题的少先队体验教育系列活动:有“八二三知多少”知识竞赛;有“假如我是八二三„„。”主题演讲比赛;有“情系八二三”校园歌手比赛等等。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科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邀请老干部、老革命为少先队员讲述惠安解放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从活动中广大少先队员了解了家乡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少先队员继承遗志,发奋学习的坚定决心。

同时,开展了“家乡知多少”、“家乡风光”、“家乡名人风采录”等读书、摄影、采访等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大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每年八月二十三日是我校全体老师的回校日,学校都会开展纪念活动。学生方面,组织校小记者团赴厦门同安英雄三岛考察大嶝战地观光园。让小记者们重温八二三之路,重温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的历史,追思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的动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八二三内涵;教师方面,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师德论坛”演讲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勤奋、向上”的新时期“八二三精神”,我们还将继续高举“红色八二三”这一面旗帜,不断地挖掘“八二三”内涵,不断地提升“红色八二三”这品牌文化的品味。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八二三之路——惠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在编写中,不久将与大家见面。我们意在努力打造校本文化品牌,做大做好这一品牌,让八二三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其实是在强调和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地教育引导,而这些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意在引导和熏陶学生

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体悟,而这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应有之意。我们将继续为每一片叶子输送生命的甘泉,让每一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生命的翠绿,用生命支撑生命,以博爱预约收获的明天。

第三篇:马路小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着力构建人文校园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着力构建人文校园

----马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贯穿学校发展的命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学校历史与现实的的集中体现,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只有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驾驭学校的未来发展。

一、指导思想

学校文化主要内化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等深厚底蕴之中,能够促进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内驱力量的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让人沉静、大气、向上、奋发,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激励着一代代学子的求学奋进。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马路小学积极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将“生命力特色校园建设之路”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努力寻求适合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发展之路,并作出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着力构建人文校园”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基本情况

仪陇县马路小学始建于1963年,学校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000余人,在职教师53人。其中县级骨干教师7人,县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近年来,学校认真梳理办学传统与经验,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融汇与弘扬“马”所具有的玩强、踏实、进取的精神,提炼了“生命力”的核心理念,形成了 学生“享受学习、选择发展、快乐成长”,教师“勤奋工作、享受成功、精彩生活”的价值追求。

学校先后被评为“仪陇县三星级学校”、“县素质教育常规管理合格学校”、“县最佳文明单位”、“县平安示范学校”、“县教师教育先进单位”、“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南充市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硬件设施齐备,管理规范,文化底蕴丰富,办学业绩斐然。

三、组织机构

长:马向阳(校长)副组长:王瑞勇、王丹华

员:蔡建忠、杨明、吴泽林、刘华、刘勇

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文化建设办公室,由杨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总体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创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

①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每一次进步都是成功。②感悟生命魅力,激发内心活力。③欣赏成长,奋发图强。④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⑤探索是我们的本能,进取是我们的天赋。

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回归本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幸福。

(二)建设环境文化

按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出现一个新的景象,创建一个花园式的乡村教育品牌学校。让教室、办公室布臵得各有特色。校园可绿化的土地均得到绿化,学校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校园,从班级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都展示出和谐、优美、整洁的育人环境,让“爱护环境,尊重生命”成为师生的共识。

(三)健全制度文化

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优化管理。积极梳理、健全、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四)规范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风气、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展示历史底蕴,价值取向的一面镜子。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活动、师生校园生活等。

(五)创新课堂文化

这些年践行新课程中,灌堂、冷堂、哄堂等课堂效益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课堂,聚焦校本,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创新课堂文化,打造高效课堂。

(六)打造特色文化

强化对创建特色学校深度的思考,如何立足校情,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同时,打造学校特色,走特色教育之路。

六、具体措施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让学生了解校史,熟记校训,唱校歌、戴校徽、穿校服等。开展校史教育,通过历史感紧密团结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增强学校凝聚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理想追求。定期开展优秀校友的榜样激励教育活动。

2、发挥学校荣誉室的作用,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全面展示学校多年来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果。

3、利用升旗仪式,学校各型庆典、外宣工作,大力宣讲学校“一训三风”。

长廊。在教学楼上设臵激励性的大号标语,彰显学校理念,增强育人内涵。校园内的座右铭、格言等名言警句力求言简意赅,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⑥加大墙面 “文化” 的建设力度,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因地制宜地利用室内外墙面悬挂“生命力教育”主题的名言警句,在楼道中悬挂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悬挂学校德育活动的照片或马小历届优秀学子简介挂图,在建筑物显著部位设立“三风一训”牌匾等,创建富有教育意义的楼道文化,让师生步入楼房就能感受高雅的文化气息,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创造一个处处洋溢着浓厚育人氛围的环境。

2、教室美化

①教室电路、灯具、开关安装规范,清洁干净。

②卫生用具摆放整齐。教室卫生角统一安臵于教室后的墙角,并张贴标识。③学生课桌摆放做到整齐,每张课桌摆放书籍不超过10本,方向统一。④教室前门外设臵“班牌”,内容涉及班级基本情况、任课教师、班级奋斗目标、教师寄语等。教室前黑板上方统一张贴国旗、班训等内容,体现班级良好的管理理念,力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教室前方黑板右侧或左侧墙壁统一规划为“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级公约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教室两侧墙壁统一张贴名言,教室后墙上建立“学习园地”,内容涵盖有“学习园地”、“法制安全园地”、“优秀学生介绍”等。每班教室的布臵要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注意室内各种设施颜色的搭配,使教室呈显出一种明亮、安静、整洁的气氛,显现一种和谐美。

学校给每班制作2-3块不锈钢展示板,1块用于“班务公开栏”,其它1-2块用于专栏。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促进交流和沟通,可设班主任信箱。可设立“实话实说”留言角——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⑤班级文化建设要寻找每个学生精神的发光点,通过宣传和教育,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班级文化生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⑥转变治班观念——寻找每人亮点。开展好系列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满足学生各种心理需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交往能力,以便拓展学生心理发展的更广阔天地。

3、办公室、功能室美化

①办公室内干净整洁,办公桌摆放有序,办公用品摆放有序。

②教师办公室内,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值日安排、教学常规要求等全部上墙,在规定位臵张贴。

③行政办公室内,适当位臵可张贴《处室职责》、《规章制度》、“以人为本,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感受和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师生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活动。

1、学校领导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坚持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和建议,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班子成员能和睦相处,能知人善任,群众威信高,努力做专家型领导。

2、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认真贯彻教学常规各项要求。

3、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兴趣健康广泛,态度乐观向上,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礼仪:师生的着装、发型、见面用语等要求。②集会:师生集会时的行为要求。③上课:学生上课时的行为要求。④自习:自习时的行为要求。⑤餐厅:就餐时的行为要求。⑥寝室:寝室生活的行为要求。

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塑造广大教职工德高、博学,以及外在美的形象和高雅文明的素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养成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学校课堂文化建设

马路小学借鉴全县课改成功经验,以全县多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正实施模型构建,根据学校师资、生源等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力争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坚持突出学习习惯培养,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初中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学习方法培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六)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1、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教师论坛、教学观摩课、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竞赛、课件评比、专题讲座、文化活动、各类体育竞赛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如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每周例会制度、学期家长会、演讲活动、“文明礼貌月”、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元旦节、教师节,以及利用开(散)学典礼等各种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开展学科竞赛。组织好校园艺术、体育、科普等各种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娱活动,以及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3、发挥校园广播站、图书室的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各部门及时对文化长廊、设臵有班铭牌,班名用中英文双语表现,色彩明亮,图案简洁。

第三步:文化长廊文化打造

文化长廊为学校永久性的文化展示景观,共设计了8个橱窗版块,内容涵盖:理念文化体系、师生风采、德育文化、活动文化等内容。文化长廊还办了“安全板报”,让孩子们充分知晓安全知识。文化长廊张贴有学生书画作品,让学生时时处在一种有形的文化之中。

(三)特色初现阶段

时间:2013年2月——2014年1月

要把学校的生命力教育特色突显出来,发扬广大生命力教育,在同类学校中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四)特色凸显阶段

时间:2014年2月——2015年1月

生命力教育的特色已经凸显,在这一阶段需要把我校的特色深入推进,以特色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五)综合提升阶段

时间:2015年2月——2016年1月

开展专题生命力教育研讨活动,全面反思学校教育改革的得失;深化生命力教育特色地贯彻、实施;在我校全面展开讲座、研讨、交流等教学教研形式,为提高学校的形象做有力的宣传;把学校各方面的不利因素综合考虑,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途径;把有利因素加以强化,发挥其最大效能。

八、实施措施

1、加强领导。

校长是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带领班子成员构建学校发展愿景,以共同愿景营造学校团队,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校园文化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办公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2、明确职责。

根据目标和任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分工:校长室(校长、副校长)——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工会——制度文化;教务处——课堂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政教处——行为文化。

3、制度保障。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管理制度,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使人才他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绩效有奖励,让他们工作有甜头,有想头、有奔头,形成比奉献、比学习、比成长、比业绩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依据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学校

第四篇:研究报告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实践研究

《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儿童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打造幼儿手工文化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来探索幼儿园手工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文化课程体系,为开展手工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从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探索的良好习惯。

一、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手工的概念:“手工”:指用手操作,又指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手工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手的活动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

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指类型独特、民族或区域特征明显、传承甚少或濒于湮没、价值极高或技艺精湛的各种文化形态。

手工特色文化课程是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对幼儿一生发展产生方向性影响的品质基础和动力,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艺术教育课程。是教师引导幼儿在感受各种自然物和废旧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这些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设计和制作活动,以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艺术制作课程。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幼儿将新颖创意的想法用个性化的作品来展示。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幼儿园手工特色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课程体系,为开展手工特色文化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具有较高文化、美学素养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研究内容:

1.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幼儿手工创作的灵感 3.开展丰富的活动内容,促进家园多元化发展

四、研究对象

幼儿园幼儿

六、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手工制作对幼儿终身发展的益处研究 1.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2.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3.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4.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5.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意志能力。6.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打造幼儿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1.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手工活动不了解,不能从制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那么幼儿对手工活动就不会有兴趣。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在情感上特别依恋,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手工活动。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若按部就班,让孩子照葫芦画瓢则活动的气氛必然呆板、严肃,并会给孩子一种恐惧感,使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手工制作时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再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和教师就像妈妈和宝宝一样,孩子心理上轻松愉快,创作作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手工的热情。

大家都知道,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热情。如:在开展剪窗花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活动室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幼儿剪纸的热情极为重要。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红色的纸剪出许多漂亮的窗花,并把它装饰在教室的窗户上,主题墙上。当孩子们走进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哇!真好看!啊!真漂亮!要过年了。”只见他们三个一堆、四个一伙地凑在那说:“要是我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该有多好!”“我也要剪贴在我家窗户上”。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热情 3.欣赏同伴的作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纲要》也指出: 4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幼儿每一次的作品,我都组织大家一起欣赏,请幼儿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再学习评定他人的优点与缺点。我还经常把好的手工作品放在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经常这样训练,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4.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纸箱、报纸、花布、毛线以及各种树叶、树枝、种子、瓶盖、稻草、蛋壳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如:在中班手工活动《飞呀,小翅膀》中,我先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各样鸟的翅膀,然后讲了翅膀做法。在装饰翅膀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珠子、皱纹纸、亮片、即时贴、树叶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树叶贴在翅膀上很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在翅膀上贴上亮片。”„„最后,每个孩子的翅膀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孩子们穿上自己做的翅膀,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别提心里有多美了。5.手工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组织幼儿进行多种

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如:在一次“帽子展示会”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帽子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戴着着自己设计的帽子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用皱纹纸打扮。”有的说:“我想用稻草编一顶漂亮的草帽。”„„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幼儿在作品制作中非常投入,游戏也特别活跃有趣。因为这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有的幼儿在游戏中看到别人的作品比自己的漂亮,马上就去修改,然后又回到游戏中去;有的看到个别动作慢的幼儿没完成作品,就主动帮忙,一起参加游戏。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得到了手的机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通过游戏,不但使活泼好动的幼儿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也使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了充分的锻炼。6.开阔幼儿视野,启发手工制作灵感。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制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野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草地、树木、小花、河

流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例如:在深秋时节,我带着孩子们去小树林散步,看到地上有很多的落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漂亮的树叶了。回到幼儿园,我上网搜好多树叶做成的手工作品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讨论并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创作。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作品也非常有灵感,有树叶贴画、有树叶裙子、帽子等等。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非常开心。7.注重激励,增强幼儿手工制作的信心(1)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

幼儿肌肉群不发达,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往往把直线剪成曲线,把曲线剪成直线,而且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对差的给予鼓励。这样,使每个幼儿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手工活动有兴趣。在大班手工活动《游来游去的鱼》的评价中,我首先作出肯定:“秋子小朋友捏的得真不错”。然后提出期望:“但是如果能捏出不同类型的小鱼并画上颜色那就更棒了。”在第二次活动《热闹的海底世界》时,秋子已经注意了我上次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鱼,非常的形象、生动。

(2)体验成功的感受。

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感到高兴和自豪,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手工区折小衣服活动中,我提供手工书、折好的小衣服成品、每个步骤的范例给幼儿,由幼儿自己选择手工书、成品、具体范例进行手工制作。有的幼儿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衣服;有的是将成品拆开后还原从而把小衣服折出来的;有的是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的;还有的是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的。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幼儿的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3)多种渠道展示幼儿作品。

在校园创设幼儿手工作品宣传栏,在幼儿家长群里展示孩子的作品,把优秀作品投去发表。

七、研究成果

〔一〕研究出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的策略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手工的热情。2.开展欣赏同伴手工作品的活动。3.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4.开阔幼儿视野,启发手工制作灵感。

5.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感受。

6.多种渠道展示幼儿作品。

在校园创设幼儿手工作品宣传栏,在幼儿家长群里展示孩子的作品,把优秀作品投去发表。

〔二〕研究出手工制作对幼儿终身发展的益处 1.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2.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3.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4.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5.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意志能力。6.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五篇:传承三星文化 构建活力校园

传承三星文化 构建活力校园

——金坛市西岗小学跳绳特色项目建设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传承三星文化的精髓“探索、发现”为主旨,通过“跳绳”体育特色项目创建研究,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构建具有浓郁三星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创建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一)创建背景

1、学校地域文化丰厚。我校是一所诞生在三星文化遗址上的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三星文化遗址”是西岗人民的骄傲,它的发掘使中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提前了1000年。其出土的丰富的文物如石钺、玉玦、七孔刀、雷纹彩陶豆等,证明在5000—6000年之前,先民们以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在西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学校地处苏南腹地,深受吴文化熏陶和“三星文化”的深远影响。学生一贯以纯朴勤奋见长,涌现了许多社会各界的名人,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气息。沧海桑田,学校经过百年的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和“重德,博学,进取,健美”的校风。

三星文化为我校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先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考古学者正由于本着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发掘了三星文明。我们依托这种历史人文资源,不断挖掘并丰富三星文化内涵,并作为一种精神来培育,以此激励三星学子。

2、学校体艺“2+1”项目建设初显成效。自“2+1”项目实施以来,我校体艺工作不断上水平。学校在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曾经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如大课间的武术操、每年一次的体育节、年级小型项目体育竞赛等,因地制宜开展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活动项目,利用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项目受场地限制达不到效果或根本无法开展。寻找一个既适合西小实际、有特色,且有利于学生体质提升和终身锻炼的活动项目是我们急需的。

(二)项目价值与可行性分析

(1)文化传承。跳绳是我国民族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进行锻炼、娱乐。易学,好上手,但想要超越别人,则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更是对耐力与信心的一种考验。想要跳出与众不同的花式,创编新跳法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探索与发现精神的培养过程。这与三星文化——“勤劳、勇敢、探索、发现”的精神精髓一脉相承。

(2)锻炼价值。跳绳是既健身又健脑的一项全身性活动,它集健身、娱乐、表演于一体,极具观赏性。跳绳不仅花样繁多、方法各异、且富有创造、活泼而有情趣的特点,并且能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弹跳力和发展学生的耐力、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易于推广。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根跳绳,一块空地,再加上一个好心情,简单的运动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健康的同时,更是意志品质的养成过程,有助于培养有特长、有素养的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健康心理的养成,更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4)和谐共进。跳绳活动平台的搭建,领导与教师、学生共同出谋划策、共同锻炼提高,有助于进一步融洽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从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将我们的校园打造成健康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

由此可见,跳绳特色项目的实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进 “一校一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设目标 以“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勇于探索,构建以跳绳为核心的体艺教育与德育、学科教学相辉映的立体型特色体系,实现跳绳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跳出健康”、“跳出坚强”、“跳出自信”、“跳出竞争”、“跳出和谐”、“跳出良好行为习惯”、“跳出优良教育质量”、“跳出勇于探索与发现的精神”。

四、实施规划

(一)总体规划

1、确保人手一绳。学校投入资金购买跳绳器材,做到师生人手一绳,为普及和提高奠定基础。

2、锻造一支队伍。学校构建一支以体育专职教师为主体、以优秀青年教师为预备役和后备队的跳绳教练员群体,“人人会跳、跳有水平”将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

3、构建一套梯形跳绳体系。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抓普及,以大课间活动为平台,以兴趣小组为基点求提高,以竞技比赛为抓手,以花式表演为展示舞台,彰显学校跳绳特色。使学校每一位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努力锻炼,强身健体,练就一身跳绳好本领,身怀表演一技之长。

4、营造跳绳文化场。学校开发绳操,师生创编花式跳法,课题组编撰校本教材;在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凸显“跳绳文化”主题,大力挖掘墙壁文化;设立跳绳节、校园吉尼斯记录、铺设跳绳明星星光大道,彰显健康的、和谐的、有活力的校园活动文化。

5、形成跳绳特色品牌。实现跳绳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跳出健康”、“跳出坚强”、“跳出自信”、“跳出竞争”、“跳出和谐”、“跳出良好行为习惯”、“跳出优良教育质量”。

(二)阶段规划

2012年:激发跳绳情趣(1)开发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培训部分教师,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跳绳知识教学。

(2)将花样跳绳的开发权和命名权“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种类富有观赏性的花样跳绳。(3)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人人爱跳绳,人人会跳绳。

(4)举行第一届学校跳绳联谊赛,遴选跳绳优秀苗子,组建学校“普及+特色跳绳队”。

2013年:构建跳绳普及体系(1)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

(2)将跳绳与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教学融合,构建多维的课程体系。(3)举行第二届学校跳绳联谊赛。

(4)将跳绳运动推向家长、走向社区,家长、社区、学校联袂参与跳绳训练。

2014年:打造跳绳品牌(1)构建“天天跳绳、人人跳绳”的浓郁跳绳特色校园,评选“学校跳绳明星”“校园吉尼斯记录”。

(2)开展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3)开展全市范围内的跳绳特色项目展示活动。(4)绳类校本特色项目师生成果提炼、成型。

五、工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 要使跳绳特色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金坛市“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据《金坛市“一校一品”特色建设评估参考指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实事求是地制定跳绳特色项目建设与评估体系。

2、加强课题研究 目前我校体育组戴海燕老师承担并主持着常州市“十二五”课题《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我校将以该课题为抓手,在行动中研究,从而助推我校跳绳特色项目的有效实施。

3、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构建一支以体育专职教师为主体、以优秀青年教师为预备役和后备队的跳绳教练员群体,学校将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这部分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和总结。

4、加强跳绳训练 跳绳特色建设是我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更是我校特色发展的一张名片,我们师生要坚持每天大课间活动练习跳绳,普及跳绳基本功。低年级能够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与技巧,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协调地跳绳,一部分学生能够跳出双摇及一般的花样跳。中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能够跳出双摇绳、花样跳绳、及大绳的技巧和花式跳法。应注重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外,还应进行各式花样跳绳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我校体育活动水平和竞技运动成绩。

5、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 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到每一天的全校性的大课间活动专时专用,学校要求全校师生“人手一绳、每班一长绳”,保证锻炼的质量。

6、加强学校业余训练工作 根据学校现有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建立“特色跳绳队”,进行常年训练和赛前集训相结合,坚持“出成绩、出人才”的原则,积极参加各级竞赛,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我校办学特色增光添彩。

7、加强跳绳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 跳绳资料包括文字、相片、录像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学校的各类评估检查做准备。

六、特色建设组织

为使跳绳特色建设顺利实施,更为学校成为金坛市跳绳特色学校,学校成立跳绳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和跳绳特色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具体如下:

1、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丁网青 副组长:秦水庚

组 员:孙锁刚 李金俊 于永刚 刘云芳 徐丽萍 王丽晨

2、特色建设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李金俊

副组长:杨小强 戴海燕

组 员: 班主任 体育教师 音乐教师 美术教师 信息教师 课题组成员

下载《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总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总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美文化 打造生态校园(京山小学汇报材料)

    构建和美文化 打造生态校园 ——京山小学生态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京山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校园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558人;附属乐滋幼儿园16个班,幼儿670人。学校......

    《构建小学人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构建小学人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前言】《构建小学人文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该课题内涵,深入开展研......

    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汇编)

    依托红色文化打造德育特色 南赛中心小学 樊利强 薛仁生 刘明君 南赛中心小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革命传统老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将革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

    用体验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用体验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坐落在著名的金山岭长城脚下,河北滦平学区建设首批试点校,成立于2007年11月。学校占地21300平方米......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文化氛围,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构建和谐安康企业范文

    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构建和谐安康企业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邵凌云 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分析,我国事故发生率比发达国家高出—倍以上。以煤矿为......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5篇)

    “弘扬红色文化 争做时代新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红色文化_构建特色校园方案

    “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构建红色特色学校” 设计 方 案(讨论稿)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