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
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德育特色
南赛中心小学
樊利强 薛仁生 刘明君
南赛中心小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革命传统老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将革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有机结合,从红色文化特色建设入手,广泛开展系列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丰富特色德育教育。以校本教材为抓手
助力红色教育
南赛中心小学前身是内丘县第一抗日高级小学,始建于1938年,由河北省首届人民政府主席、时任冀西游击队司令员的杨秀峰创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大量军事、政治、财经、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根据当时内邱抗战的需要,杨秀峰选择了在南赛神头村扁鹊庙群中利用现有庙宇创建了“内邱县第一抗日高级小学”,为当时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后几经搬迁于2008年8月迁于现址,正式更名为“南赛中心小学”。
南赛中心小学为使学生从小牢记革命先烈为创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时刻不忘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抗日英烈舍小家为大家而奋不顾身的壮举,组织学校教师到市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和杨秀峰工作战斗过的神头村、摩天岭村和孙家坡等村进行实地采访,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了校本教材----《杨秀峰红色文化》一书。
《杨秀峰红色文化》包括杨秀峰个人成长经历、杨秀峰在内丘抗战、杨秀峰与南赛中心小学、杨秀峰重教思想等五个篇章。此书的编写为学生进行红色继承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助力了学生特色德育教育。此书现在以作为课程在五、六年级讲解。
以文化建设为阵地
打造红色品牌
南赛中心小学为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打造新的育人阵地。
首先是建设了杨秀峰文化长廊。将杨秀峰在内丘工作战斗及有关教育方面的重要指导展现学生面前。
其次是建设了红色文化墙。将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照片及主要事迹映现在学生眼中,如李大钊、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雷锋等。
再有各班级均设立了红色文化版块。及时更换张贴英雄人物的事迹、红色歌曲和革命小故事等红色文化。
上述文化阵地的开辟,为学校红色文化品牌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更使广大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组织参观讲解直观感受到现在美好时光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拓展红色内涵 南赛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拓展红色教育形式,丰富红色教育内涵。
如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播报每班选送上来的红色小故事;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已稍有成果;
各班级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学校少先队先后组织了“童心向党”红歌比赛、“童心向党”演讲比赛、“童心向党”征文比赛;红色故事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参加探访“河北红色足迹”知识竞赛;参观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胜纪念馆;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等全校性活动。
又如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开展听爷爷奶奶讲革命小故事活动,并进行整理。到校后与全班同学举行“共享”会。再如学校利用 “七一”、“八一”、“十一”等特殊节假日进行手抄报、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并及时选择优秀作品张贴在校园。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浓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思想更加坚定,学校的教风、学风日益向上了。
第二篇:《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巩留县高级中学“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近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根据我校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巩留县高级中学“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黎武智
副组长:明瑶、刘江、哈丽达、阿布都热西提、钟磊、张广斌 组 员:朱振波、陈剑刚、崔玉雄、谢永刚、张德胜
2、工作小组: 各班班主任及任科教师
三、实施途径与要求
建立以革命传统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抓实常规教育为平台,切实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举办红色教育活动,办好特色文化专栏,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提升红色革命教育理念,形成理论体系。
(一)环境文化
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1、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打造红色景观文化。
(1)学校门口:醒目处介绍学校文化整体构想,布置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墙”,(阐释学校理想、追求、愿景)。可在“文化墙”张贴红色革命宣传画,以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2)在校园可利用的墙面制作红色文化宣传橱窗,将红色内容的故事、图片、名言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让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2、校园文化
(1)悬挂红色格言,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悬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名言格言警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介绍雷锋、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让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
(2)举办专题图片展览。举办专题图片展览,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
(3)建设独特的班级、办公室文化。制定“特色班级”“特色办公室”评比方案,按照评比细则进行评比。教室、办公室布置要开设红色教育板块,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参与红色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班级、办公室特色文化,体现年级特点、班级特色,让教室、办公室成为学生、教师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提升班级、办公室文化内涵。
(4)开办“红色之声”广播站,正常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
(二)活动文化
1、广泛开展 “十二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深入细致得到落实。
(1)每周唱一首红色歌曲;(2)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3)班级每月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4)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5)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红歌赛(或大型文艺汇演);(6)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7)每学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8)每学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进行“红色”英模事迹宣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励志教育;(9)每学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10)每月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11)班级每季度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举办手抄报比赛;(12)在校园固定位置开辟“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
2、结合“清明节”、“五一”、“七一”节、“八一”、“十一”、“一二.九”节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知识问答、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图片展览、红色实践活动、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3、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团员的入团教育。凡新学生和新团员都要了解红军长征,参观红色教育阵地,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凡新入团的团员都要进行宣誓,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三)行为文化
1、习惯培养: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力求将教育活动系列化,课题化,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
2、机制推进:规范有序的常规教育深化。依据学校德育工作阶段化、系统性的要求,确定各年级的德育工作主题和德育核心要素。
高一年级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讲诚信、守纪律、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高二年级切实加强仁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人民,不追求奢移享受,远离不健康生活。高三年级则要求加强尽责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四)课程文化:
加强与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党史办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伊犁州、全国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编辑红色教育文化系列特色校本教材。整套教材要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诵读激情。
(五)制度文化
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检查达不到要求的班级、教师,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约束、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第三篇: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赵煌平
创建于1997年9月的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三百个学生,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真可谓“一穷二白”。全体八二三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心协力、负重拼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通过了“省级示范小学”、第八、九、十届“省级文明学校”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殊荣。原副省长潘心诚同志视察我校时说:“惠安八二三实小从办学的历史说还是个婴儿,但长得体魄健壮,也很可爱,我从这里看到了惠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如果说这些成绩是八二三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么那强健而有力的根系便是八二三人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以德立校,传播先进文化”的办学思想。在这强健的根系下,八二三这棵大树正展现着生命的绚丽。
一、构筑环境文化
1、校容校貌,凸显美化和教育化
走进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的大门,你便会被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以及那春天般的气息所折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假山、喷泉、花坛、绿地,更有两千六百多个蓬勃的生命正在这花园式的学校里热情、快乐地成长着。
我校把“建设一流校园”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强调空间立体化设置,提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的理念。着重做好三大工程建设:
1、绿化工程
2、墙壁工程
3、夜景工程,真正让幽雅、高洁、秀美的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几年里,师生们动手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几十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校园绿化面积达7133m2。凡是能硬化的地方都铺上广场砖、石砖、硬水泥,摆设了几百盆造型别致、灵秀优美的鲜花盆景。再者,设计并建设了假山、喷泉、人工鱼池,假山与喷泉在校园夜景工程的映照下相映成趣。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乐学,分布了七个极具个性化、教育化、艺术化的园地,有育苑园、乐教园、乐学园、行知园、百花园、百菜园、百草园,园中水花飞洒、垂柳依依、彩蝶纷飞、一幅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致。(值得一提的是,乐教园与乐学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所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体现我校校风学风的四个大字:乐教乐学、教乐学乐。)同时注意搞好立体绿化,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现如今,被誉为惠安小学第一泉的喷水池,那飞洒的水
花、流淌的清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化带中,“教育就是生命”、“生命需要生命支撑”等教育敬言牌也恰倒好处地出现在水泥道旁。那座落在红花绿叶中的陶行知塑像,不断地向孩子们传播着“学做真人”的思想。2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和垂柳掩映下的石桌椅旁以及设备齐全的健身场地,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
当你漫步在校园内,在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八二三少年用五彩的笔描绘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卷以及挥毫写下的飘逸俊秀又墨韵十足的书法作品,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已俨然成为了八二三少年的艺术长廊,展示生命色彩的天地。
夜色中校园在玉兰花灯的映照下,校园详和而宁静。灯箱上的照片记载着八二三走过的难忘历程,更意示着八二三人豪迈的情怀与坚实的步伐。
八二三实小已然成为八二三人生命的乐园。
2、人际环境,追求平等、友善、协同
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师生的关系,现代德育观认为“德育的有效性源于平等交往、沟通无限”。交往的前提是平等,在我校编印的《我的教育故事》中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 “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它用一个个感动心灵的故事把我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诠释得十分明了。
爱已成为教育的秘诀。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的爱意能滋生奉献,能萌发创造;爱是对生命的一种宽容与期待。我们的老师们始终谨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因而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我们必须用友善的宽容,热情的期待去看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灵魂。这样一种充满宽容与爱意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八二三人的心里,正如由我校教师编写的《生命因期待而精彩》文集的序言中所写的:“透过那宽厚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明净、充满仁爱与执着的八二三团队,细细品读时,我们时常能感受到老师们那如同注视花儿绽放时温柔的目光,犹如母亲凝视孩子一般慈祥的光芒,在这宽厚的期待下,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走向欢悦,走向甜美,走向成熟,如同春的芽,夏的绿,秋的金黄一样,生命在期待的轮回中变得精彩纷呈”,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爱的期待,使师生对一切充满信心,让每个生命永远饱含希冀,而这永远的希冀便是快乐的源泉,也正是我们八二三人乐教、乐学的源泉。生命便是在这爱的润泽之下茁壮成长,显得熠熠生辉。
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已显示了它巨大的育人功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内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师生们驻足书架下选借书籍以及同桌阅读、交流的情景。老师们正以自己的乐学精神引领学生的乐学行为。相互推荐书籍,借阅教师《读书成长卡》,交流学生的《采蜜集》已成为师生交往、沟通的重要内容。
校园已成为师生们充满人情味、书香味的家园。
二、夯实阵地文化
1、着力发挥宣传功能,精心规范育人机制。
几年来我校相继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少先队阵地。而如何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才是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报名、考核、选拔、培训等程序组建了“八二三小记者团”、“播音员小组”,确保我校宣传阵地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校小记者团的出色表现,中国少年报在我校成立了惠安首个小记者分站。在红领巾广播站的栏目中设置了“乡土情”、“823少年”、“大家美文”等特色栏目,“乡土情”栏目使学生通过广播站了解家乡,从而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823少年”栏目已然成为八二三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成全自我的一方舞台。校报《种太阳》以及队报《太阳花》以新颖美观的排版、丰富的内容,成为我校与兄弟学校交流的平台,不断地向师生们展示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恪守着智慧与灵魂的赋予,生命与希望信息的传递,受到了兄弟学校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周五的中队活动课是我校高度重视的一个德育阵地,为了让每一个中队的活动都更具教育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全体老师来参与设计中队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册《阳光、绿叶、生命》,供中队辅导员组织活动时参考借鉴。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常规工作中创特色的一大亮点。除了有规范的程序之外,我们创造性地加入齐唱《惠安八二三实小之歌》以及呼号这两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首内涵丰富、旋律优美的校歌已是八二三人人人耳熟能详,开口能唱的歌曲,全校已然形成了人人以唱好校歌为荣的氛围;我们的呼号——“八二三哺育我成长,我为八二三添光彩!今天我为八二三自豪,明天八二三为我骄傲!”已然成为八二三人坚定的誓言。“人人是八二三的主人,人人是八二三的形象”已成为全体八二三人的共识。
2、搭设家校互联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①家校联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家校互通互联方面已形成了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的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状况;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邀请教育行家、“家教先锋”进行家教知识的讲座及经验交流,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定期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在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家委会成员意见,寻求家委会的支持,达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网络。
②为更好地使家校联系日常化,提高家校联系的针对性。近一年来,我校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契机,扩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爱贝通家校互联平台”及
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反应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状况以及偶发事件,及时取得家长配合。全面充分地发挥该平台应有的育人功能.由于家校联系工作的成效显著,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市行风评议检查活动中,我校又以极好的社会反响,荣获“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
三、打造品牌文化
我校校名——“八二三实验小学”具有历史的纪念意义。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人民迎来了解放,因而为纪念这一重要日子,县委县政府将我校由原“惠安第二实验小学”更名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这样一来,倾力打造“红色八二三”这一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我校最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把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与新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资源已成为我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开展了“知我八二三,爱我八二三”为主题的少先队体验教育系列活动:有“八二三知多少”知识竞赛;有“假如我是八二三„„。”主题演讲比赛;有“情系八二三”校园歌手比赛等等。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科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邀请老干部、老革命为少先队员讲述惠安解放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从活动中广大少先队员了解了家乡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少先队员继承遗志,发奋学习的坚定决心。
同时,开展了“家乡知多少”、“家乡风光”、“家乡名人风采录”等读书、摄影、采访等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大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每年八月二十三日是我校全体老师的回校日,学校都会开展纪念活动。学生方面,组织校小记者团赴厦门同安英雄三岛考察大嶝战地观光园。让小记者们重温八二三之路,重温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的历史,追思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的动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八二三内涵;教师方面,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师德论坛”演讲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勤奋、向上”的新时期“八二三精神”,我们还将继续高举“红色八二三”这一面旗帜,不断地挖掘“八二三”内涵,不断地提升“红色八二三”这品牌文化的品味。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八二三之路——惠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在编写中,不久将与大家见面。我们意在努力打造校本文化品牌,做大做好这一品牌,让八二三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其实是在强调和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地教育引导,而这些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意在引导和熏陶学生
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体悟,而这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应有之意。我们将继续为每一片叶子输送生命的甘泉,让每一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生命的翠绿,用生命支撑生命,以博爱预约收获的明天。
第四篇: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弘扬红色文化 争做时代新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我校特以“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并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巍巍胜利山,见证了吴起人的铮铮风骨,涛涛洛河水,孕育着吴起人的钟灵毓秀。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因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而得名;这里,因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而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75年后的吴起已找不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时的多少痕迹,只有那散落在七沟八梁的革命旧址,向前来这里寻迹的人们倾诉着从前的故事。当年一场 “割尾巴战役”,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
历史定格在 1935年10月19日这一刻,定格在这个只有23户人家的边陲小镇—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华民族漫长的五千年历史,开始了新的辉煌!在踏入吴起那一刻,毛泽东绝没有想到,他在陕北一呆就是整整十三年。十三年中,共产党和他的军队,由来时的七千人枪,发展到离开时的二百多万的钢铁大军;在这里,毛泽东由一个被对手视为不懂马列的山沟人物,成长为举世公认的马列主义一代大师;在这里,他从众多的领袖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漫长的中国革命航程中当之无愧的唯一领袖;在这里,诞生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革命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吴起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吴起建设的飞速发展,吴起人民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吴起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宜兴希望小学依傍胜利山下,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红色吴起绿色情”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区直属学校,作为一所曾得到杨尚昆亲笔题词的“红星小学”,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吴起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吴起红色教育,因此吴起宜兴希望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结合当前《发展纲要》的发展战略,经过调研、考察,特提出“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的创建思路。
二、指导思想
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陈 勇
组 员: 马征兵 杨春梅 李树萍 杨志荣 李小琴 吴海春
段玉宫 徐凤英 高 翔 李 毅 米德涛 赵玉红
2、工作小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四、活动目标
“ 爱与责任同行,信与理想共进”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核心和主旋律,是师生的信仰追求与 发展目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传红军精神,做红军传人” 将成为学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思路和方向。
五、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永远鲜活、永远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我们结合学校 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出“爱与责任、信与理想”等红色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核。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如下:
爱: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让校园充满爱。
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更是一份责任,人要学会担起责任。信: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国家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六、活动途径与要求
(一)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在校园铸建一尊彰显红色校园文化核心的主体雕塑飞翔,在校园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校园文化主题布置好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
(二)挖掘本土资源,探寻红色渊源
1、校本教材《红色照耀陕甘》下学期正式纳入综合实践课。
2、充分发动广大师生搜集有关延安、子长、志丹、陕甘边区等方面的诗词、歌谣、名人传记、英雄人物故事、对联、图片等资料,编辑出刊《红色教育读本》丰富红色教育内容。
3、开设红领巾广播站,每日(中午)播放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
4、添置红色书籍,把红色经典诵读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
5、聘请老红军、英模人物做有关吴起革命史的讲座。
6、把“毛泽东旧址”“ 革命烈士纪念园”作为教育基地。
(三)丰富红色内涵,培育红色文化
1、成立各类红色文艺传承队,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1)腰鼓 2)红色歌曲传唱 3)红色诗词朗诵、吟唱 4)编辑红色校报、校刊 5)红色剪纸、书画。
2、用英雄人物命名各中队名称并开展系列红色中队表彰活动,3、落实红色个性化教室,让班上每一面墙壁会说红色的话。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体现班级红色文化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
(四)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创建红色品牌 借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五一”、“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渗透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曲艺、小品、课本剧、健身操等。
(五)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语文教师每期做好五件事,即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天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品德教师每学期做好三项事,即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学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五个,每期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至少一次,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期做好两项事:教唱红色歌不低于三首,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学期要各安排两次以上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
微机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六件事:积极制作和开发红色文化课件,创建红色文化网页、论坛、博客、博客群、QQ群等,并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优秀课件、优秀网页、优秀博客的评选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到处传扬。
(六)制定《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细则》,评选“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班级和红色个人之星”。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七、制度保证
建立《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规章,约束、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校园。学校拟投入巨资打造此项目,并以此为窗口,构建宜兴希望小学“红色文化特色学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鞭策着我们高擎红色旗帜不动摇,永葆红色本质不褪色,孜孜不倦地开展红色教育。
第五篇:弘扬红色文化_构建特色校园方案
“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构建红色特色学校”
设
计 方 案(讨论稿)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委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品一校的发展思路,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结合重庆“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五个校园”建设,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决定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巍巍石壕留忠魂,浩浩綦河谱华章。綦江,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折腰。革命先贤、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大写了一个红色的綦江!一个红色的石壕!
綦江,风云际会。这块热土演绎了几多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1919年下半年,綦江成立了全川最早的青年进步团体之一的“青年砥砺会”。1926年1月,中共綦江县支部建立,这是重庆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4月,震惊全川的“綦江米案”爆发。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綦江石壕境内,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四渡赤水战机……
綦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惟一县份,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都见证着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现已被确定为重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綦江,英豪辈出。这块热土哺育了大批让人铭记的革命志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綦江党团创建人、四川省委秘书长,被杨尚昆尊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邹进贤烈士;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的红四军军长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闽浙赣省委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被周恩来称赞为“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三位烈士;红岩烈士明昭……
革命的历史在綦江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綦江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綦江建设的飞速发展,綦江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綦江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石壕红军烈士墓、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前来缅怀瞻仰学习。
石壕小学依傍大娄山脉,地处黔贵之北,在石壕镇打造旅游名镇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亚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区农村边远学校,作为一所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军团进驻石壕场镇并把指挥部设在校园内的石壕小学,近有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周边地区有贵州遵义会议和土城战役、四渡赤水以及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石壕及綦江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石壕红色旅游品牌,以实际行动践行和拓展“红色旅游”的主题。
基于此,石壕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结合当前十七大的发展战略与石壕镇党委、政府打造“绿色大镇、能源强镇、旅游名镇”的规划精神,经过多次调研,多方考察,特提出“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的创建思路。
二、指导思想
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展现地方文化,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唐中保
副组长:廖正彬、李尚华
组
员:李克超、赵春喜、张启斌、吴天贵
2、工作小组: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四、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一)、特色学校的总体思路:
1、统一认识:确立“特色办学,特色兴校”理念,把特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扎实探究:坚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载体,把《红色的土地》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探讨、研究、开发。
3、激励奋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障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以确保特色创建工作全面、有序、良性发展。
(二)、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特色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今后三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使办学方向更加明确、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生素质明显提升、校园布局更加合理,内涵发展有新突破、办学绩效有新提高,把学校办成文化高品位、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生全面发展,得到行业认可、群众满意、社会支持的具有山区鲜明特色,符合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学校。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起点,逐
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负责”的卓越品质,最终成为“重健体、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3、红色特色目标
“让每一个生命更加坚强” 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核心和主旋律,是石壕小学的灵魂和精神,是石小师生的信仰追求与终极发展目标。“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造信念,拼搏成就人生” 将成为学校红色文化打造的路线和方向。“挫折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基本框架与主体内容。
(四)、特色学校发展具体目标:
我们将围绕“确立特色——打造特色——显现特色”的思路确定三步走:
1、确立特色:2011——2012年
(1)、注重引领,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案。(2)、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2、打造特色:2011——2013年
(1)、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2)、逐步完善校本课程,特色进一步强化并显现。(3)、开展教育活动,构建展示平台。
3、显现特色:2013——2014年
(1)、学校内涵得到体现,特色建设逐步显现。(2)、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五、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永远鲜活、永远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红色文化的内涵很广,我们结合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出“信念、理想、坚强、奋斗”等红色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核。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如下:
“信念”: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坚强”:以不畏艰险、艰苦创业为主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
“奋斗”:以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为主线,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斗志。让学生懂得懒惰一事无成,拼搏成就人生。
六、实施途径与要求
建立以革命传统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抓实常规教育为平台,切实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举办红色教育活动,办好特色文化专栏,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提升红色革命教育理念,形成理论体系。
(一)理念文化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奠基人生。(1)、以人为本:立足全面,发展个性,培育特色。
(2)、和而不同:“和”,要求干群之间和谐互敬,师生之间和谐互动,教师之间和谐互学,学生之间和谐互助;“不同”,要求办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特长,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2、办学特色: 红色校园
健康人生
(二)精神文化
1、三风
校训:
校风:自主、和谐、文明、进取 教风:博学、敬业、协作、创新
学风:乐学、多思、勤奋、践行
2、校识
以打造红色人文特色为核心,设计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让每一位师生了解校徽、校旗、校歌的真正内涵象征意义,校歌人人会传唱。
校徽:以“红、绿、黑”为基调,结合学校的红色特色打造、石壕地方乡土文化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来创意思考。
校旗:
校歌:踏着先烈的足迹(略)
3、红色精神:信念、理想、坚强、奋斗。“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造信念,拼搏成就人生”。
(三)环境文化:
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1、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打造红色景观文化。
(1)、在学校主体建筑色调上,选择接近“哈佛红”的深红色,渲染红色文化氛围,彰显学校的学府气息。
(2)、在校园显赫的位置(或校门口)铸建一尊(幅)彰显红色校园文化核心的主体雕塑(浮雕),彰显学校的红色历史。
(3)、学校门口:醒目处介绍学校文化整体构想,布置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墙”,(阐释学校理想、追求、愿景)。可在“文化墙”正中布置“打造红色校园
传承革命精神
润泽红色人生”大字,以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左边和右边分别为教育方针、校训、学校“三风”及校风校训解读和红色革命宣传画。
(4)、在校园可利用的墙面(特别是上操场的四周围墙、下操场前方和右方的高墙、食堂前围墙)制作红色文化宣传长廊(橱窗),将红色内容的故事、图片、名言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让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5)、建好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好校内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对内组织师生学习教育,对加强宣传、开放。将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桥、红军洞、红军路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
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1)、悬挂肖像格言,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教学楼外墙和教室布置上,注意把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具有革命色彩的名言格言警句,并定期更换。悬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正常介绍雷锋、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让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
(2)、举办专题图片展览。利用石壕红军烈士墓陈列室,举办专题图片展览,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
(3)、制作校园红色文化标识牌。以红色人物、革命先烈、党史人物的人物简介、图片为背景,制作各办公场所、班级的标志牌,让师生随时感受红色人物精神。
(4)、用革命前辈姓名为主要道路、建筑物和班级命名。教学楼外墙的布置:主题可为家乡历史、红色人物介绍、红色经典等板块的红色宣传画。(5)、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
制定“特色班级”评比方案,按照“特色班级”评比细则,积极推进班集体建设。教室布置要开设红色教育板块,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体现年级特点、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6)、开办“红色之声”广播站,正常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
(7)、搞好学校的环境绿化,在花园花坛,种植常绿植物以及红花(如:三角梅),营造特色景观,衬托学校特色文化氛围。
(8)、建设好学校红色五星(校园之星)宣传阵地,搞好评比和事迹介绍。
(9)、学校除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要逐步建设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博客、红色文化论坛,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 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
(四)活动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
1、每周一、周五的升降旗和重大活动都由身着小红军服装的学生升、降旗、护旗,进行师生的文明礼仪等教育,全体集中呼“口号”——“今天我为石小而骄傲,明天石小为我而自豪”、唱红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光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2、广泛开展 “十八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深入细致得到落实。
课前一支红色歌曲;班级每天(或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学校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班级每周(或每月)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期(或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红歌赛(或大型文艺汇演);每期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每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进行“红色”英模事迹宣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励志教育;每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每月(或每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每月学唱一首红色歌谣;班级每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举办手抄报比赛;结合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段红色舞蹈、健美操、坝坝舞;每位学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了解期生平历史,学习其精神);在校园固定位置开辟“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扫墓活动(或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在石壕境内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红色远足活动);
3、结合“清明节”、“五一”、“六一”节、“七一”节、“八一”、“十一”、“一二九节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知识问答、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图片展览、红色实践活动、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
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4、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少先队员的入队教育。凡新学生和新队员都要了解红军长征和红军过石壕家乡的历史,参观陈列室,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凡新入队的少先队员都要“祭扫石壕红军烈士墓”、“在纪念碑前宣誓”、“参观石壕红军烈士墓陈列室”。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镇敬老院,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五)行为文化:
1、习惯培养:文明有礼的行为规范教育。
重点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功能,强化管理。每天清晨校门口的值日、迎宾与值周学生都由身着小红军服装、佩戴红袖套的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学校的卫生与纪律。在师生中倡导诚信执勤、教育为主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公正、严明的自我管理态度。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力求将教育活动系列化,课题化,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
2、行为引领:制定《石壕镇中心小学“红色少年”评选方案》和完善《石壕小学“校园红色之星”评选方案》,切实做好评选工作,激发学生争星热情,为小学生成长营造健康育人环境。
3、机制推进:规范有序的常规教育深化。依据学校德育工作阶段化、系统性的要求,确定各个年级的德育工作主题和德育核心要素。
低年级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讲诚信、守纪律、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年级切实加强仁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人民,不追求奢移享受,远离不健康生活。高年级则要求加强尽责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4、搭建教育平台,创建红色品牌。
成立学校“红色(红领巾)艺术团”: 组建40人的腰鼓队、60人的红歌演唱团、20人的鼓号队以及每年级一个小组的红色乡土兴趣活动小组。
利用每周半天的时间,开展好“2+X”拓展课程活动,落实好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编红色舞蹈,演红色剧目,唱革命歌曲,说革命快板,跳红色秧歌,传红色精神,浓厚学校的红色文化氛围。
5、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交际与口才”为抓手,以“石壕红军烈士墓”为基地,制定红色小导游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石壕红军烈士墓”和红军长征的宣讲员,落实并推广中高年级学生红色旅游德育基地宣讲活动,积极为打造石壕“红色旅游名镇”而努力。
6、组建“红色小记者”活动小组,开展“红色采风”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用“访、听、讲”形式广泛挖掘蕴涵的德育内容,收集红色民谣、红色民歌、红色故事、红色谚语,搜集整理红色稿件、红色故事,分组举办红色文化手抄报。
7、平安和谐校园的氛围营造。强化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珍惜健康”,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设施,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积极做好“县级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
(六)课程文化:编辑红色乡土教育文化系列特色校本课程
加强与县文联、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博物馆、县党史办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本地区及县、市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编写特色校本教材。要求整套教材要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并组织开发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诵读激情。
1、组织精干力量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本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方案一:根据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按照 “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红色传承”的思路,开发校本课程系列教材,构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低年级使用《红色纪事》、中年级使用《红色颂歌》、高年级使用《红色传承》;课堂结构分为“红色人物我介绍”、“红色故事我宣讲”、“红色精神我畅谈”、“红色文化我实践”四个环节。
方案二:按照课程内容性质的特点,将课程设置为:《红色的记忆》、《红色的旋律》、《希望的田野》。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红色的记忆”,跟语文、历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相衔接,组织语文、历史组教师编写《红色的记忆》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编写阅读教材;第二部分:“红色的旋律”,跟音乐学科相衔接,开发本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收集红歌等,组织音乐老师编写《红色的旋律》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编写音乐教材;第三部分:“希望的田野”,跟研究性学习等相衔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网上收集阅读,撰写调查报告,了解红色后代是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建设美好家园的,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编写《希望的田野》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编写出阅读教材。
方案三:将《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共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册,每册12篇课文。全书可分为“红色中国、红色人物、红色故乡、红色故事”等四个单元。课后设计一些诸如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拍一拍、访一访等多种形式的课后练习。低、中、高年级教材内容、课程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红色乡土校本教材内容,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不断补充完善。
2、校本课程设置。
《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革命、家乡红色历史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培养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课时安排: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每周1-2课时,利用每周班会课等时间进行教学,要有教案、记录等。
4、学科渗透
特色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5-3-2-6-3-6”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
化。
语文教师每期做好五件事,即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天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品德社会课教师每期做好三项事,即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每期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两个,每年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至少一次,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期做好两项事:教唱红歌不低于两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加强学生行、走、集队、纪律等教育,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强化学生素质,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期至少各安排一至两次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每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
当条件允许时,微机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六件事:积极制作和开发红色文化课件,创建红色文化网页、论坛、博客、博客群、QQ 群等,并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优秀课件、优秀网页、优秀博客的评选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到处传扬。
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该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的理念,有效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各学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七)、教科研工作:
健全“学校——学科组——教师”三级科研网络,建立学科教研制度,以科研为抓手,紧扣课堂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导教。以“八字四段式”课堂改革模式为发展平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校本课程的分析研究,强化教师质量意识,通过抓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校本课程学科教研制度,紧扣课堂教学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导教,教师参与率100%。
2、开展课题研究。开展以《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整合之校本研究》、《用红色文化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等方面为题的课题研究工作。加强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撰写、发表。力争通过两三年时间的努力,探索、开发出特色渗透各学科的校本课程案例、教例等。
3、特色教育全面深入推进。订方案,列计划。各项活动要求普及型、全面性、个性化进而有特色、有质量、有效果。做到人人知晓家乡的红色历史、知晓长征;人人能背诵几首红色经典诗词;人人能讲一个有关红军长征和中国红色革命的故事;人人能唱一至五首红色革命歌曲;中高年级每个中队有2至5“石壕红军烈士墓”和红军长征的宣讲员,能借红一军团旧址中陈列室的图片清晰流利地向他人讲解。铸就校园精神,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红色教育”品牌逐步形成,红色特色逐渐显现。
(八)、制度文化:制度保证
1、建立《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红色校园
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规章,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达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约束、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2、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完善和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每学年一次的学校自主评估,以此促进各项工作按制度办事、依制度行政,保证学校特色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后勤保障
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有限的学校资源,提高教育物质、经费的使用效益,多渠道开辟经费来源,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和经费保障。
学校应投入较大资金打造此项目,并以此为窗口,构建綦江县乃至重庆市“红色文化特色学校”。
七、搞好学校特色提升
1、发挥本校学生中长跑团体项目的传统优势,并把它作为我校的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加强跳绳项目的训练,引领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绳彩飞扬伴健康”的理念。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质量。
2、充分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加强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坚持。
3、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提升精神文明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和娱乐活动,调节教职工身心,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组织好教职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读书活动,积极倡导相互 理解和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让教师享受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感,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正确对待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引领教师追求充实又愉快的教学生活,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健康氛围,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
八、操作思路
1、党政办公室酝酿形成思路,行政会讨论完成初稿,教师会学习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落实定稿。
2、环境文化择期实施,活动文化有序推进,行为文化着力持恒,课程文化逐步深化。
綦江县石壕镇中心小学 二○一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