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量身打造,图腾引领——谈班级特色文化构建
量身打造 图腾引领
——谈班级特色文化构建
嘉兴市交通学校 万伊娜
【摘要】图腾文化古已有之,它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支柱。借助图腾的独特魅力,打造一个有特色的班级,不失为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那么,如何发挥图腾的最佳效用?从最初的选择,到之后的打造,再到最后的深入,每一步都刻意为之,苦心揣摩。让图腾文化深入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角角落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与行为方式,继而显现出德育的功效。
【关键词】图腾;信仰;班级建设;特色文化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有信仰就会有敬畏,就会有变好的冲动与行动,就会有自觉对恶的克制,个体与社会就会美好一些。”确实,信仰可成为人的精神支柱。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信仰。而在班级管理中,信仰的打造同样不可忽视。
中职学生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群叛逆极端、难管难教的孩子,但是在这群孩子中,很多人聪明可爱、多才多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目标。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目标,给他们一个希望。而我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个图腾作为孩子们的信仰。
一、图腾的选择:众里寻他千百度
可供选择的图腾很多,很多事物都有着或美好或励志的寓意。但是,既然这个图腾要作为孩子们的信仰,那么就必须和他们有一定的关联性,从这个图腾上既能看到孩子们现在的影子,也能一窥他们未来的面貌。
今年我接手的是一个由四十个大男孩儿组成的汽运班,这群孩子个性鲜明,活泼好动,每个人身上又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最初考虑班名的时候,我设想了N种可能,但最终都被我否定了。我也试图集思广益,让学生出谋划策,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听到了《悟空》这首歌,我立刻决定新班就叫“悟空”班。
这个看似草率的决定其实并非随意为之。选择“悟空”作为班名,原因有二:其一,认同感高。孙悟空的形象正面,他善良率真,嫉恶如仇,勇敢机智,而且他几乎是每个男孩心目中的英雄,有着很高的认同感。果然,当我向学生征询意见时,全班一致通过,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名字“很霸气”,“想到自己班叫‘悟空班’,就觉得特别骄傲,感觉自己也成了英雄”。其二,吻合度高。孙悟空形象虽正面,但也有着一些劣性。比如:他的率性而为,他的不服管束,是名副其实的顽猴。但最终他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而我班里的学生,虽才接触一学期,但已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如:叛逆的孙XX,好动的陈XX,冲动的沈XX,自卑的张XX等,他们现在最需要有人指引,有人管束,有人鼓励,所以,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就是那个指引、管束、鼓励他们的人,可以是唐僧,是观音,也可以是如来。而学生现在的表现与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很吻合,我的目标则是要带领他们像孙悟空一样取得真经,也就是考上大学。
二、图腾的打造:吹尽狂沙始到金
选定了图腾,确定了班名,接下来就是量身打造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班级口号、班级环境,而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悟空”人物特点及“汽运”专业特色。
(一)班徽
班徽是整个班级的精神的提炼,能够反映大家的共同追求和归属感,是班级活力和荣耀的象征。且班徽的设计应简洁直观,应让人从图案了解班级的专业性质和特色。我班的班徽外圈是汽车轮胎的图案,上面八个字是班训,下面是班级号,中间两个字母“WK”是“悟空”的拼音首字母。另外“W”下有车轮,“K”则是减速带的图案。巧妙地结合了班级特点及专业特色。
(二)班旗
我班的班旗以蓝色为底色,蓝色是汽修专业的象征,班旗的上方是八字班训,下方是班级号,中央是一辆正在行驶中的汽车,汽车行驶过的道路由“悟空”的拼音“WUKONG”六个字母组成。整个班旗的主体图案由简笔画绘成,简洁而不简单,构思巧妙独特,班级及专业特色一目了然。
(三)班歌
选择班歌我一看歌词,二听曲调,歌词要积极向上,曲调要激情澎湃,要让人听了热血沸腾,产生共鸣。所以,在众多跟孙悟空有关的歌曲中我选了一首并非大热的歌曲——赵京
三、图腾的深入:借得雄风成亿兆
要让一个图腾真正成为信仰,仅靠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加深班级图腾在每个学生心中的印象。所以,接下来,我要用活动来包装“悟空”这一图腾。
1、歌曲往往比文字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深入人心,所以,学会唱班歌是第一步。不仅要做到每个人都会唱,还要排练成班级大合唱的形式。
2、每个学生都看过《西游记》的影视作品,但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西游记》这本著作的却少之又少,这也就意味着同学们对孙悟空的了解仅限于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这是不全面的。所以,我会组织同学们一起研读、观看《西游记》经典片段,甚至还要组织学生表演《西游记》经典片段;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孙悟空形象,我还会组织一次孙悟空形象的讨论会。
3、《西游记》中最终能取得真经,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团队合作。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白龙马是一个team,每个人各司其职,各有担当,最后才能成功。所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为此,我将开展一系列集体项目体育活动,如:六人七足、单脚跳、跳长绳、8字穿花等。
4、西天取经的过程困难重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取经之路也就是走向成功之路。为了让学生明白成功的不易,我会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电影,如:《阿甘正传》、《风雨哈佛路》、《逆光飞翔》、《翻滚吧,阿信》等。还会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励志人物并展开学习讨论。
从班级文化建设初步完成到现在已有近一学期,它所发挥出的功效可见一斑。这段时间里,我班已先后拿下“军训优秀班级”、“美丽教室评比一等奖”、“校运会精神文明奖”、“校运会入场式二等奖”等荣誉。另外,在每个月的班级考核中均名列前茅。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浩渺的思想宝库,一个班级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理想附着,一个班级就是心灵相约的精神传承。我期待着我为这群孩子量身打造的信仰,能在图腾——悟空的引领下“随风潜入夜”,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三年后,他们终能从顽猴成长为斗战胜佛!
参考文献:
[1]方东林.《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07,(3):3-4.[2]孙青.《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0):89-90.[3]王黎黎.《如何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班级文化建设体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6,(8):34.[4]张芳.《怎样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
第二篇: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 邹洪涛 魏屹琨
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班级文化的浓郁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学习生活风气的塑造,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一说起班级文化就会想到墙面文化,我们的老师会精心设计班级的每一处角落: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等,努力赋予每一面墙壁无限的生命力,让它能成为学生精神的营养餐。当然,我们不排斥墙面文化的建设,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班级软文化的建设。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班级作文周报,放飞童心
《作文周报》让孩子们从‚厌作‛到‚喜作‛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头痛的莫过于看到学生假大空的习作。一写做好事就是“五子登科”(推车子、提篮子、让位子、扶瞎子、抱孩子)孩子怕写作,老师怕批改成为一个 让人头痛但又无可奈何的顽疾。当然,改革习作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写作,为了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我创办了《班级作文周报》,孩子们的习作有了发表的平台,有了更多的阅读群,这无疑更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在《作文周报》上发表自己的习作,孩子们都主动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批阅,然后自己再一遍遍进行修改,甚至有的孩子一篇作文能修改7、8稿。我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修改习作,减少了学生誊抄作文的麻烦,又方便学生前后几稿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更有助于学生习作的保存和投稿,一举几得。孩子、家长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修改者就像玻璃刻刀上的那颗钻石,磨损掉自己,成就了最后的“精品”。
作文周报中不仅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也会刊登问题作文。学生不仅会自己进行修改,更多的读者们一起热心参与其中,帮助小作者提出修改意见。而且,根据学生的投稿、刊登数量,班级中还设立了“诺贝尔文学奖”、“最佳潜力奖”“进步奖”等奖项,每两个月在班级中评选一次,并在班级作文周报中发布喜讯。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一展写作才能提供了坚实的舞台。他们开始尝试写不同体裁的作文,如小说、散文、儿童诗、议论文,更有一些同学尝试运用文言写作。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在老师、同学、家长的鼓励中被推向高潮,写作文不再是令孩子们头痛的任务,而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学习活动。“我喜欢写作文”“写作文很有趣”……经常能在我们的孩子们嘴里听到这样的话语。学生的精品作文越来越多,《作文周报》由原来每期的四版增加到八版。
思 国 岛 蔺 熙
古往今来国强盛,边疆岛屿连翩翩。身着洋装心未变,爱国话语记心间。如今日寇频登岛,欲占岛屿为己兼。愤愤只恨无诉处,奈何敌军发炮先? 寤寐思来吾梦想,我军定使海疆安!
见贤思齐(节选)
数年前,余方幼,乐与众小儿游。众童常游于园中,取鲜花作乐,或插于发间,或扮于屋内。如今,见孩童取花拈叶,余心觉不爽。群芳吐艳,本应众人共赏。况花亦为世间生灵,怎可随意取之把玩焉?余见今之摘花者,思往昔己拈芳,脸颊绯红。今日不贤之事,同昨日己身之行同出一辙。今日自省己身,望吾之辈于明日须无此类不贤之行,以为上。是故见不贤而内自省,意盖为此。(沈植文)《作文周报》成为孩子写作的源动力
习作不再是禁锢童心的假大空,“我手写我心、我手表我情”。“喜作”放飞着孩子们的心灵。《作文周报》的创办 不仅仅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更让家长也一同参与其中,有很多家长纷纷在群里留言:
“不是工作,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我们全家又多了一份幸福,那就是每天坐在一起朗读孩子们精彩的文章!”
“不但孩子对写作有了兴趣,也让我们全家对修改作文有了很强的意识。这是您更值得欣慰的事情!”
“每次下载班级《作文周报》,从发送时间就知晓您很晚还在忙碌着编辑报纸。从周报的主题、选材、用稿到最终的版面编辑出版,整个过程确实是非常麻烦。《作文周报》是全班孩子展现自己的小天地,在孩子们眼里,自己的作文被刊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班级《作文周报》确实给孩子们以极大的鼓舞,我感到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喜爱写作,并且都在努力将作文写得更好,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否被刊登在周报上,成为孩子们迫切的愿望,也是一种写作的源动力。”
……
二、班级每日一讲,开阔童心
《老邹讲坛》成为孩子展现自我的舞台 古罗马雄辩家塞斯曾私下里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有心理学家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死亡、双目失明、丧失亲人、疾病、面容被 毁、离婚等等。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约占40%的人认为最让人痛苦的是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其实那些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他们可能从小就有了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机会,也可能是在长大之后经过无数次的演讲练习才把自己锻炼好的。所以我尝试在班上创建了“老邹讲坛”锻炼孩子们的胆量,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你一个舞台,上演属于你的精彩!”老邹讲坛成为了我们班级的一道风景线。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拥有这个舞台,能在这个舞台起步、历练、收获,我将原来一周一次的《老邹讲坛》调整为《每日一讲》。孩子们从以往的生涩、拘谨到现在的自信、大方;从身边的小事向着不熟悉的方向发展;从个人准备到现在的团队合作。
《每日一讲》成为孩子期盼的精神大餐 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人文,从文学到军事,从茶文化到建筑艺术……孩子们根据自己演讲主题制作出有逻辑有条理而且美观的ppt。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或收集资料、或整理演讲稿、或制作ppt、或激情演讲,团队协作的意识越来越强,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在一次次的演讲中,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面丰富了,自信心也增强了,演讲汇报的技巧也提升了。
时间久了,其他班上的老师也会邀请孩子们去他们所带 的班上进行演讲,孩子们锻炼的舞台越来越大了。
三、吟诵传统诗文,滋养童心
吟诵传统诗文 养正儒雅之气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吟诵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养正他们的儒雅之气,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因此我每天让学生坚持十分钟的吟诵,从《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蒙学内容,到《诗经》、《论语》、《大学》等经典文化,孩子们一年来背诵积累了近20000字,从以前的逃避背诵,到现在每天缠着老师考级吟诵诗文。我相信,吟诵带给孩子们的是一份快乐,更带给他们的是收获,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吟诵了传统诗文,孩子们不再那么浮躁,他们开始能静下心来做应该做的事情,有的开始思考文化的传承:
在世界各国纷纷挖掘本国历史以及文化内涵的时候,我们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人却浑然不知啊!我们身边的人知道圣诞老人的比月下老人的多,会哼《江南style》的比会背《忆江南》的人多,热忠娱乐节目的比热爱公益活动的人多……
我为这些现状感到伤心,我不想以后吃贴着外国注册商 标的‚中秋月饼‛,我不想做为中国人却不知道《诗经》《论语》为何物,我不想听到同学们说起自己的梦想是去国外读书。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我希望她越来越让人神往!但是,我和我的同学们现在该怎样做呢?
钱穆先生说的好,人类常情,先认识才能有感情,如果不懂得本国历史,不了解本国文化,空呼爱国,此非真爱!一个国家的国民若是对自己的历史不屑,对自己的文化不知,那么难以称得上这是个有凝聚力的民族,更不会有光明的前途。
…… ……
——王锦翔
有的会对身边的事进行深思:
钓鱼岛乃国之固土,明已入疆,传至今日,世人皆知。方今,日本欲占为己有,此何欲哉?何欲哉?吾国之民听之愤之,慷慨激昂,难抑胸中愤。聚街倡议,表己之情绪,吾少儿闻之,亦愤慨。QQ群中,时有慷慨之语。然则可乎?君不见聚集游行之事体,本为爱国之义举。然则小人乘隙,见日方物品,或摔,或砸,引城内秩序大乱。吾闻之,为之一叹:国民愤怒,表心迹,可贵也。唯不可大打出手,为日方笑也。国之本土,打、砸之行径,扰民也,耻辱也。吾辈少年,自当勤于学,他日凭己之学服务于国家,当可行报国之举,壮国之威。诗曰:
祖辈领土代代传,改朝换代今已然。钓鱼宝岛起争端,吾方亮剑态度显。日寇若敢来挑战,中华男儿勇向前。吾辈 勤学本领练,他日弄潮凭倚天。(杨辰)制定考级量规 点燃吟诵热情
我还制定了《诵读古诗文评价量规考级制 》以此来激发学生吟诵传统诗文的兴趣,学生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诗经》、《论语》、《德道经》、《大学》,以及古诗、词和其它优秀古诗文进行吟诵或背诵,我定期对学生背诵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吟读背诵的数量评定相应的等级。学生能将10首(篇)古诗文工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并正确、熟练地吟诵或背诵(包括朝代、作者),可获得一级证书,以此类推可获得二级证书、三级证书等等。每考十级还能获得相应的称号,并颁发证书: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秀才”;二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举人”;三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进士“;四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榜眼“;五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探花“;六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状元“;七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硕士“;八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九十级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后“;一百级为”古诗文积累小超人“……为了鼓励学生运用吟诵的方式积累古诗文,学生获得吟诵十级我还会给他们颁发“一级小培训师”证; 吟诵二十级会颁发“二级小培训师”证,以此类推。
通过使用评价量规考级制,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班上的几位同学课外古诗文诵读积累量能够达到近8万字(《诗经》60余篇、诗词200 余首、古文30余篇、《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道德经》、《大学》等部分篇章),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达到4万字的积累量,诵读积累学习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家长们更是深切地感受的自己孩子的变化:
‚邹老师,我家儿子最近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整天嘴里哼哼唧唧的……‛
‚什么哼哼唧唧!那是吟诵!‛李欣洲妈妈解释道。‚以前,我让他背诵一些诗词,他总是推三阻四的。现在呀!根本不用我督促,他自己每天还忙着在本子上抄写诗文,说是要参加班上的考级。‛
‚我儿子都考到四十级了!好像还获得什么……古诗文积累……小榜眼……对!小榜眼!‛赵奕博的爸爸有些得意地说道,‚看着他抄满的一本诗集,我都有些吃惊!邹老师的办法就是多!‛
‚我家姑娘洗澡的时候嘴里都在哼哼——‛王潇栎的妈妈说着,可能意识到‚哼哼‛不太合适,又马上解释道,‚哦!不是哼哼,是吟诵!‛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
‚我儿子也是这样,甚至连上厕所都在吟诵!他还被评为‘小培训师’了呢!我听孩子说,他每天早读的时候还要到其他班上,给他们教吟诵。‛能看出来,张光宝妈妈的脸上泛出的是喜悦。
‚现在,我儿子跟我说起话来总是一套套的,有一次我看他不太开心,就问他怎么了?他竟然摇头晃脑‘知我者谓 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真是活学活用呀!‛任俊宇爸爸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无奈,但无奈之中一定也是有一份欣喜的。
‚说句实话,以前我还不太赞成孩子这样读诗文,现在我心服口服了。这种方式孩子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就是呀!就跟唱歌一样!现在我也会跟着孩子一起吟诵呢!‛
‚他爸爸以前说孩子像是小和尚念经,前几天我听着他爸爸嘴里竟然也在哼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呢!我看呀!我们大家都走火入魔了!‛
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做一个思考者,多角度全方位寻找学生的优点和潜能;需要班主任做一个有心人,用心体会自己学生的真正需求;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实践者,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去。相信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找到更多的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方法,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的不断求索中快乐成长!
四、引导玩出名堂,跃动童心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有不少孩子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只要不谈学习,都可爱得很。经常有一些孩子玩得忘记了回家、玩得忘记了写作业,真是老师生气家长愁。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当意识到靠强制的手段是行不通的。记得我刚当老师不久,有一次学生在教室里玩炸王牌,没想到的是平时乖巧的小班长竟然也在其中,我心里那个气呀!把小班长叫到一边训斥他为什么不管?竟然也跟着一起“同流合污”。他委屈地说,我管了,但是没管住,忍不住一起玩了。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也是从爱玩的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那时候不管父母怎么责打,都会想着法子去玩。这就像决堤的洪水,只堵不疏是行不通的。
于是我在班上制定了这样的规矩,玩可以,不能光傻玩,要玩出质量、玩出名堂来。
我领着孩子们放风筝、跳绳、踢毽子、玩悠悠球……有一段时间,开始盛行玩魔方,我就在班上组织了一次魔方PK大赛,我都没想到,五年级的学生尽然能用不到30秒的时间将魔方六面对好。在这样的PK赛中,学生的能力一次次地震撼着我,领着孩子们玩出名堂的信心也越发足了。
兰州市举办首届课本剧大赛,我带着孩子们编排了《诺言》参加此次比赛,孩子们的表演让我又看到了“玩”新花样,于是我开始带着一群孩子说相声、演小品,大量的背诵台词、段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他们乐此不疲地参与,甚至玩上“瘾”了,让家长有了“要挟”的把柄。小阳同学酷爱玩电脑,那段时间我还在学校兼任电脑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有一天,小杨同学的爷爷到学校
(玩电脑游戏的例子、说相声的例子)孩子们不但没有因为玩而影响成绩,反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的不少学生现在在电视台担任主持或在报刊杂志社担任编辑,我相信,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我在语文课本的教学中形成的,营造和风细雨的教育场
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 魏屹琨 邹洪涛
和风,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舒畅的心境;细雨,大自然给人们营造了清纯的天地。教育也应当如和风细雨般渗透到各个方面,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境界。
一、开发家长资源,润泽童心
魅力家长走进课堂 拓展教学外延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素质、教育观、人生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家长的教育资源却是广泛的,他们中有军人、有教授、有医生、有商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我邀请他们中有代表性的家长走进学校,走入课堂给孩子们上课,讲他们的职业知识,讲他们的兴趣爱好,向孩子们传 授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能力,提升素养,促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不分职业,不分形式的授课,让家长也来体验一下给孩子上课的感觉,也能更好地发现孩子上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找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家校共育。
每学期我都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课一节生动有趣的课,上课内容由老师和家长协商确定,有集邮、书法、绘本故事、游历见闻等等,五花八门。家长课堂上,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家长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每一节课堂都彰显出了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课后还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孩子们“原汁原味”的课堂感受更能说明他们喜欢这样的百科讲坛。
实现家庭学校双赢 幸福共同分享
学校教育引进家长走进课堂,不单是为了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和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的“家校教育共同体”,最终实现家庭学校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当家长们一个个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做了亲密的接触之后,他们的感触更深。柴艺丹的爷爷说:“现在的孩子的见识面越来越广,我这样在集邮方面也算一个专家吧,面对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都担心有点应对不了了,看来不能低估孩子们的能力。” 李欣洲的妈妈深深体验到了做老师的苦楚和艰辛:“面对这一个个差异迥然、个性千差万别的孩子,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也真为难我们的老师了!”李兆琪的爷爷说:我的身体不好,本来是不想来上这堂课的,可是孙子一直鼓励我,比我积极多了,总是帮我准备这个,准备那个,让我觉得孩子比我这个家长做得都好。当我走上讲台给他的同学们讲书法的时候,他的眼神里那个自豪啊,让我好感动噢!
听到每一位家长的教后感受,我十分的感动。家庭教育、家长的精神面貌以及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们有着深切的影响,只有家校联合,才能让孩子们未来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更长。
二、走入自然社会,解放童心
走出校园 游学大自然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爱分为三块,爱自己、爱别人和爱自然,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爱。而爱自然,就意味着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爱护、去欣赏。”但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缺乏爱自然的能力。他们从出生就一直在城市生活,甚至都没有机会好好地接触真正的大自然。很多家长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多的时间陪他们接触自然,孩子在学校里面则更多地是拼学习、拼成绩。可是长此以往,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孩子的学习热情日渐低落,心灵的禁锢使他们蕴藏的能量的无处释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和班级家委会成员商议,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开展游学活动。在官滩沟、国学馆、敬老院都有我们游学的经历:在官滩沟我们进行了“亲近自然、攀登励志;野外聚餐、分享美食;吟诵诗文、汇报演出;精彩游戏、精诚合作;感恩父母、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活动;在国学馆,我们与稚子国学吟诵社的孩子和家长们联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活动,先一起祭拜孔子,之后分别进行了吟诵经典诗文的展示,最后我带领学生和家长参观国学馆。如果说在官滩沟的游玩是快乐的释放,那么在国学馆参观则是文化的浸润;如果说官滩沟让孩子们感受的是大自然的奇妙(炎炎夏日草木葱郁冰川并存),那么国学馆则让孩子们感受的是一种文化的精妙;如果说官滩沟学习的是一种勇于攀登、团结互助的精神,那么国学馆学习的则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活动的组织,不仅解放了童心,更让家长豁然开朗,他们又在继续计划着后面的游学活动,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收获。
深入社会 走进敬老院
作为当代的学生,每天所面对的不仅仅只是课堂与知识,而应当有较多接触社会的实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敬老院的活动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他们在敬老院或是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或是陪老人散步、或是给老人讲故事、或是给老人表演节目,能看出来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学生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在给老人们送温暖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引导他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让他们真正地懂得关怀的真谛,懂得用爱来感染这个世界。
三、引入银行管理,跃动童心
借鉴银行管理理念 精神物质共同积累 在班级开展“致远银行精神财富一卡通”活动,是我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又一项举措。“致远银行”储存的不是金钱,而是导入银行的管理理念,模仿银行运行机制,进行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训练的一种活动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服务。它分为善学财富、善行财富和善言财富三个部分,以致远银行积分的形式,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记入致远银行储蓄卡中,我可以根据积分的多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家长可以根据积分对学生进行真实的银行 存款,从而达到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共同积累的目的。
改变传统评价模式 客观公正注重过程 过去对学生的传统评定比较主观,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校一个学期的表现和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主观评定学生的优劣,导致老师大都凭印象给学生打分,家长也只注重孩子最后的考试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平时学习的努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评价模式,创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评价新模式。而“致远银行”作为对传统评定方式的一种补充,无疑能够给予学生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校教育找到全新的载体,是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逐渐接纳了“致远银行”的管理模式,我发现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烈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银行财富”一天天的增长真的是乐不可支,家长也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家中的变化,愿意主动承担家务,也更体贴了。有一位毕业的学生写信跟我说:“老邹,告诉您一个秘密——我现在还在用致远银行的存折呢!您的这个创意太好了!每天我通过看书,不仅仅拓展了自己课外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现在写起作文来,我是一点也不发愁了!更开心的是,通过看书、写作,爸爸妈妈已经在我的存折——真正的存折里存下了一笔不菲的资金哟!想到这里,我想我梦里都会笑出声音来的……哈哈——”
第三篇: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赞皇中学高二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纪实
学校是学生放飞梦想、自由翱翔的蔚蓝天空。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环境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土壤。为更好地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体现班级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开学以来,高二年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经过两周的努力,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各班旧貌换新颜,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亮点一:主题文化鲜明
新学期伊始,王续棠书记、王增书副校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高二年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并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题研究,要求各班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有主题意识,要有班级特色。在此基础上,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了主题鲜明、彰显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之后,各班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打造班级文化。“励志栏”、“学习园地”、“绿色环保”、“快乐阅读”、“班级公约”、“书海之星”、“教师寄语”„„一个个新颖、诗意的主题就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让班级文化有了鲜活的灵魂。亮点二:文化内涵丰富
为了凸显班级文化的主题,各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各尽其能,对本班的文化阵地——教室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有的班级甚至连教室天花板都充分利用。各具班级特色的班级展板尽显班级风貌:班名、班风、班训、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公约、班级合照„„它们就是班级个性化的标签,是班级富有魅力的名片。教室后面的板报,设计新颖、版面整洁、线条分明、色彩搭配合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园地”里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足迹,记录着学生在诚信、守纪、学习、卫生方面的进取之路。“图书角”则是广阔智慧的一个集中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充实自己,极大地开拓视野。
亮点三:树立管理文化
班级文化的建设,只营造温馨的环境文化是不够的,还要创建科学的制度文化、建设人文的精神文化,达成和谐的成长氛围,使班集体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在此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各位班主任老师努力使班级的常规管理向精细化发展。走进任何一间教室,都有赏心悦目之感:课桌椅摆放整齐划一,令人过目不忘;教室窗明几净,班级的卫生角扫帚摆放亦是端正有序。这些班级事务的小细节,也是一种美的传递,一种文化的熏陶。
此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班主任的创新理念,展示了学生的才华,丰富了家校合作育人的内涵,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校园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班级文化建设寓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成为学生“无声的老师”,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根据工作安排,我校于本学期第四周在全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这次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学生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每一间教室都渗透着温馨,不仅做到了形式上的美观而且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体现了班主任的独具匠心和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班级管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激发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而且营造了更加和谐融洽、温馨温暖、优美浓郁的校园文化。
时代中学“构建走廊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纪实报道
为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新学期伊始,学校启动了教学楼走廊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在吴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在对每个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已于近日顺利结束。
二楼大厅新增了宽屏液晶电视,教学楼环形走廊上悬挂上班级特色展板,三、四、五楼的厅廊立柱分别挂着“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三纲五常 ”以及名人名言,36个教学班的后墙,也重新进行了布置,内容涵盖了德、智、体、美、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知识,融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的班通过每个人的座右铭,相互励志;有的班级用优秀作文展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双语学习素养;有的班通过美文、美图赏析,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有的班通过表扬先进,为广大同学树立楷模„„
时代中学从建校开始,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完善,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陈出新,一直遵循着高品位的原则,从操场到教学楼,从学生宿舍到食堂,每处设计都体现着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的理念。
精彩纷呈的走廊和班级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从细节上激励着每一个为理想奋斗的时代学子,珍惜时光,珍爱生命,用勤奋和刻苦书写美好的未来。
为了给高三年级的同学复习备考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惜时、竞争、吃苦”的意识,由年级统一协调,各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年级文化特色。
近日,在年级主管领导、副校长翟义生的组织带领下,召开了高三年级全体班主任班级的文化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对全年级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参观,大家一致认为,8班、10班、15班和20班在教室布置方面很有特色,其中20班除了教室内的各项布置搭配合理以外,全班同学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完各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后,翟校长作了重要讲话。翟校长指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高三学子的复习备考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学生在自己动手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这也体现了我校“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教室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主战场,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教室既要有如家般的温馨氛围,也要能够为同学们高考的拼搏加油鼓劲。翟校长强调,班级文化建设绝不仅仅等同于简单的教室布置。虽然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有班级的各种外在的表现,但是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第四篇: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陈虹
尊敬的复旦家族学校的各位领导、同仁,各位教育专家:
你们好!
我来自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学校。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201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用相伯精神铸魂”“用相伯文化励志”“用相伯精神兴校”“用相伯文化育人”的特色发展的总思路。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能否借助“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这一省级课题的东风,在营造具有浓郁相伯文化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打造切合主题、个性鲜明、具有德育实效的特色班级文化。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梳理打造班级文化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精心组织“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各种培训、讲座,不断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认真思考相伯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契合点。在“新”、“特”、“实”总体思路下,紧扣“相伯文化”,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马相伯先生的作品和关于马相伯的故事,包括《马相伯集》、《马相伯先生传略》、《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专题纪录片《大师》等。马相伯从小就怀有远大志向,富有胆识,敢与太阳对话,12岁时候只身一人赴上海求学。求学期间,马相伯以聪颖过人、勤奋刻苦而获得老师的赏识,在学校担任助教,一面当学生,一面教各班的国文、经学,自己也不断总结经验,更加发奋努力,学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他精通法、拉丁、英、意、希腊、日、朝等七国语言,是学贯中西的“大佬”;他是复旦大学创始人,被誉为“浇铸复旦精神第一人”;他关注国家时事,为抗日奔波呐喊,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爱国老人”;他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大师》中的首位人物,堪称“大师中的大师”;他是中国文化的标杆、道德的标杆、民族精神的标杆,他以“高尚的人格和精神的学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人格魅力巨大,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闪光。
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马相伯少年时勇敢地和太阳对话的事迹,归纳提炼出马相伯“励志”的品格,从马相伯“毁家兴学”、“写字义卖” 等事迹中,提炼出马相伯“实干”的精神,从他“读书所以明理,明理则眼光大”的箴言中概括出“明理”的标准,用这些闪光的精神去鼓励学生们少年就要励志,有了目标和理想,就要脚踏实地的做起来。
二、利用校本德育教材。我校学校特色是“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在对马相伯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校也编写了《爱国老人——马相伯》、《与太阳对话》、《相伯歌谣》、《与文明同行》等教材。我们利用班会课、晨读课等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爱国老人马相伯》和《与太阳对话》等书,并适当地补充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要求学生们结合视听,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编写马相伯爷爷的小故事,参加班级组织的故事大赛和学校组织的演说比赛。这样的活动使得马相伯爷爷的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书本封面上那刻板的影像,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传奇式人物,是一位大师。
三、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在 “班级特色文化”创建中,我们关注教室环境的布置,班主任与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特色园地、以及墙面等,精心布置美化教室的环境,努力使教室的墙壁说话,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色”:
1.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 每天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马相伯名言、哲理警句,天天点亮“心灯”。
2.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 班级里自己的竞争目标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3.墙壁留言——写满快乐和自信。“特色园地”中粘贴学生的手工制作,有时则是手抄报、剪贴报的展示等等。
4.开辟“我行我秀”——记载成长印迹。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用一张张小卡片张贴在里面,每增加一个优点,每获得一项进步,都动态地记写在卡片上,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学习、自信地成长。
5.“你追我赶”——每天进步的点滴。在语文、英语背诵中,设计“优秀之星”、“进步之星”,也有学期末各方面之星的大荟萃。
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我校在充分调查研究上,把握教育规律,制定了“弘扬相伯文化,向大师致敬”的“十步走”计划:
2(1)亲近相伯文化;(2)感知相伯文化;(3)体验相伯文化;(4)喜爱相伯文化;(5)歌唱相伯文化;(6)对照相伯文化;(7)走进相伯文化;(8)学习相伯文化;(9)感谢相伯文化;(10)追随相伯文化。
各班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选准了活动的切入点。比如:四(2)中队的马相伯的“诚信”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七年级以马相伯的“实干”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八年级以马相伯的“励志”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九年级学生以马相伯的“明理”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
每个年级的活动,均有一系列的小小德育主题活动,均做到了活动的系列化。比如:八年级的“明理”主题教育,八(1)班就命名为明理班,有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文化展示栏等组成。目前各班上均有“马相伯先生像片”、“相伯名言闪光专栏”、“学习和争做励志少年日记”、“学习和争做励志少年板报”、“学习和争做励志少年成长袋”、“励志少年照片事迹榜”。在统一的基础上,各班须有个性。“相伯文化”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学校教育的一张名片。
经过这两年的磨练,尤其是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我校以“相伯文化”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特色已经形成。学生们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无论是学生的目标意识、实干意识、学习积极性,还是自信心、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在每年的市征文活动、才艺展示、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十多名同学被我市“马相伯奖励促进会”评为“励志奖”。这些都是我们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之初所没有的预想到的喜人成果。
当然,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在有效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和内涵的同时,也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高位发展,为班主任的快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不仅真真切切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还让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市组织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工作获奖,也形成了戴静、张燕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班主任群体。
班级特色是我校的名片,我们将扬特色之帆济沧海.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不到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第五篇: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赵煌平
创建于1997年9月的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三百个学生,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真可谓“一穷二白”。全体八二三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心协力、负重拼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通过了“省级示范小学”、第八、九、十届“省级文明学校”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殊荣。原副省长潘心诚同志视察我校时说:“惠安八二三实小从办学的历史说还是个婴儿,但长得体魄健壮,也很可爱,我从这里看到了惠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如果说这些成绩是八二三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么那强健而有力的根系便是八二三人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以德立校,传播先进文化”的办学思想。在这强健的根系下,八二三这棵大树正展现着生命的绚丽。
一、构筑环境文化
1、校容校貌,凸显美化和教育化
走进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的大门,你便会被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以及那春天般的气息所折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假山、喷泉、花坛、绿地,更有两千六百多个蓬勃的生命正在这花园式的学校里热情、快乐地成长着。
我校把“建设一流校园”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强调空间立体化设置,提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的理念。着重做好三大工程建设:
1、绿化工程
2、墙壁工程
3、夜景工程,真正让幽雅、高洁、秀美的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几年里,师生们动手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几十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校园绿化面积达7133m2。凡是能硬化的地方都铺上广场砖、石砖、硬水泥,摆设了几百盆造型别致、灵秀优美的鲜花盆景。再者,设计并建设了假山、喷泉、人工鱼池,假山与喷泉在校园夜景工程的映照下相映成趣。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乐学,分布了七个极具个性化、教育化、艺术化的园地,有育苑园、乐教园、乐学园、行知园、百花园、百菜园、百草园,园中水花飞洒、垂柳依依、彩蝶纷飞、一幅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致。(值得一提的是,乐教园与乐学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所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体现我校校风学风的四个大字:乐教乐学、教乐学乐。)同时注意搞好立体绿化,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现如今,被誉为惠安小学第一泉的喷水池,那飞洒的水
花、流淌的清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化带中,“教育就是生命”、“生命需要生命支撑”等教育敬言牌也恰倒好处地出现在水泥道旁。那座落在红花绿叶中的陶行知塑像,不断地向孩子们传播着“学做真人”的思想。2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和垂柳掩映下的石桌椅旁以及设备齐全的健身场地,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
当你漫步在校园内,在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八二三少年用五彩的笔描绘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卷以及挥毫写下的飘逸俊秀又墨韵十足的书法作品,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已俨然成为了八二三少年的艺术长廊,展示生命色彩的天地。
夜色中校园在玉兰花灯的映照下,校园详和而宁静。灯箱上的照片记载着八二三走过的难忘历程,更意示着八二三人豪迈的情怀与坚实的步伐。
八二三实小已然成为八二三人生命的乐园。
2、人际环境,追求平等、友善、协同
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师生的关系,现代德育观认为“德育的有效性源于平等交往、沟通无限”。交往的前提是平等,在我校编印的《我的教育故事》中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 “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它用一个个感动心灵的故事把我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诠释得十分明了。
爱已成为教育的秘诀。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的爱意能滋生奉献,能萌发创造;爱是对生命的一种宽容与期待。我们的老师们始终谨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因而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我们必须用友善的宽容,热情的期待去看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灵魂。这样一种充满宽容与爱意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八二三人的心里,正如由我校教师编写的《生命因期待而精彩》文集的序言中所写的:“透过那宽厚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明净、充满仁爱与执着的八二三团队,细细品读时,我们时常能感受到老师们那如同注视花儿绽放时温柔的目光,犹如母亲凝视孩子一般慈祥的光芒,在这宽厚的期待下,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走向欢悦,走向甜美,走向成熟,如同春的芽,夏的绿,秋的金黄一样,生命在期待的轮回中变得精彩纷呈”,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爱的期待,使师生对一切充满信心,让每个生命永远饱含希冀,而这永远的希冀便是快乐的源泉,也正是我们八二三人乐教、乐学的源泉。生命便是在这爱的润泽之下茁壮成长,显得熠熠生辉。
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已显示了它巨大的育人功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内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师生们驻足书架下选借书籍以及同桌阅读、交流的情景。老师们正以自己的乐学精神引领学生的乐学行为。相互推荐书籍,借阅教师《读书成长卡》,交流学生的《采蜜集》已成为师生交往、沟通的重要内容。
校园已成为师生们充满人情味、书香味的家园。
二、夯实阵地文化
1、着力发挥宣传功能,精心规范育人机制。
几年来我校相继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少先队阵地。而如何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才是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报名、考核、选拔、培训等程序组建了“八二三小记者团”、“播音员小组”,确保我校宣传阵地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校小记者团的出色表现,中国少年报在我校成立了惠安首个小记者分站。在红领巾广播站的栏目中设置了“乡土情”、“823少年”、“大家美文”等特色栏目,“乡土情”栏目使学生通过广播站了解家乡,从而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823少年”栏目已然成为八二三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成全自我的一方舞台。校报《种太阳》以及队报《太阳花》以新颖美观的排版、丰富的内容,成为我校与兄弟学校交流的平台,不断地向师生们展示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恪守着智慧与灵魂的赋予,生命与希望信息的传递,受到了兄弟学校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周五的中队活动课是我校高度重视的一个德育阵地,为了让每一个中队的活动都更具教育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全体老师来参与设计中队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册《阳光、绿叶、生命》,供中队辅导员组织活动时参考借鉴。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常规工作中创特色的一大亮点。除了有规范的程序之外,我们创造性地加入齐唱《惠安八二三实小之歌》以及呼号这两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首内涵丰富、旋律优美的校歌已是八二三人人人耳熟能详,开口能唱的歌曲,全校已然形成了人人以唱好校歌为荣的氛围;我们的呼号——“八二三哺育我成长,我为八二三添光彩!今天我为八二三自豪,明天八二三为我骄傲!”已然成为八二三人坚定的誓言。“人人是八二三的主人,人人是八二三的形象”已成为全体八二三人的共识。
2、搭设家校互联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①家校联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家校互通互联方面已形成了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的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状况;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邀请教育行家、“家教先锋”进行家教知识的讲座及经验交流,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定期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在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家委会成员意见,寻求家委会的支持,达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网络。
②为更好地使家校联系日常化,提高家校联系的针对性。近一年来,我校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契机,扩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爱贝通家校互联平台”及
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反应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状况以及偶发事件,及时取得家长配合。全面充分地发挥该平台应有的育人功能.由于家校联系工作的成效显著,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市行风评议检查活动中,我校又以极好的社会反响,荣获“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
三、打造品牌文化
我校校名——“八二三实验小学”具有历史的纪念意义。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人民迎来了解放,因而为纪念这一重要日子,县委县政府将我校由原“惠安第二实验小学”更名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这样一来,倾力打造“红色八二三”这一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我校最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把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与新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资源已成为我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开展了“知我八二三,爱我八二三”为主题的少先队体验教育系列活动:有“八二三知多少”知识竞赛;有“假如我是八二三„„。”主题演讲比赛;有“情系八二三”校园歌手比赛等等。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科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邀请老干部、老革命为少先队员讲述惠安解放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从活动中广大少先队员了解了家乡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少先队员继承遗志,发奋学习的坚定决心。
同时,开展了“家乡知多少”、“家乡风光”、“家乡名人风采录”等读书、摄影、采访等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大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每年八月二十三日是我校全体老师的回校日,学校都会开展纪念活动。学生方面,组织校小记者团赴厦门同安英雄三岛考察大嶝战地观光园。让小记者们重温八二三之路,重温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的历史,追思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的动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八二三内涵;教师方面,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师德论坛”演讲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勤奋、向上”的新时期“八二三精神”,我们还将继续高举“红色八二三”这一面旗帜,不断地挖掘“八二三”内涵,不断地提升“红色八二三”这品牌文化的品味。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八二三之路——惠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在编写中,不久将与大家见面。我们意在努力打造校本文化品牌,做大做好这一品牌,让八二三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其实是在强调和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地教育引导,而这些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意在引导和熏陶学生
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体悟,而这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应有之意。我们将继续为每一片叶子输送生命的甘泉,让每一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生命的翠绿,用生命支撑生命,以博爱预约收获的明天。